抗击非典精神范文

2022-05-28

第一篇:抗击非典精神范文

筑起我们新的长城――论抗击非典的伟大精神

2010-12-05 23:23:47 来源:《人民日报》 (2003年05月15日第一版) 作者:任仲平 浏览次数:340

(一)“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这是以民族魂魄谱就的雄壮旋律。越是遇到艰难险阻,这旋律就越发激扬高亢。

面对非典型肺炎这场突如其来的重大灾害,这旋律又一次在人们心中涌动,在祖国大地回荡。

在抗击非典的关键时刻,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向全党和全国人民发出号召:“我们要大力弘扬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团结互助、和衷共济,迎难而上、敢于胜利的精神。”胡锦涛同志提出的抗击非典的二十四字精神,是对人民群众抗击非典伟大精神的精辟概括,是对民族精神的新的丰富,是鼓舞全党和全国人民夺取抗击非典斗争胜利的强大动力。

一场没有硝烟的特殊战斗,进入攻坚阶段;一座抗击非典的伟大长城,巍然矗立起来。

(二)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思想的中国共产党与人民心连心;以人民的名义命名的政府,将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放在至高无上的地位。

“要从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我们为一些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受到严重威胁而感到揪心。”“一个负责任的政府,必须时刻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我惦记着你们,惦记着全国的孩子们。”

面对这场灾难,党中央、国务院总揽全局,沉着应对,迅速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果断采取一系列重大措施。中央财政拨出巨额专款设立非典防治基金;国家安排巨额资金建设全国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及时成立全国防治非典型肺炎指挥部;将非典列入法定传染病依法进行管理;公布实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迅速建立完善公开透明的疫情报告制度和信息发布制度„„

(三)每一场特殊战斗,都需要一批特殊战士;每一次生死搏斗,都会涌现一批英雄。

在抗击非典的斗争中,广大医护人员、科研人员挺身而出,不辱使命。“这里危险,让我来。”第一批“扫雷者”、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的优秀共产党员邓练贤以自己宝贵的生命,为广大医护人员树起了旗帜。“选择了从医,就选择了奉献。”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主任医师丁秀兰以身殉职,用生命实践了自己的誓言。“医院就是战场,作为战士,我们不冲上去谁上去?”中国工程院院士、广州呼吸病研究所所长钟南山昼夜坚守在最前沿。“只要还有一名患者没有脱离危险,我就不能离开前线。”中日友好医院非典医疗组组长林江涛亲自诊治每一个疑似患者。解放军302医院74岁的老专家姜素椿抢救非典患者被感染,执意要求注入非典患者康复期的血清,“为防治非典闯条路。”在抗击非典第一线英勇牺牲的广东省中医院护士长叶欣,以无私的奉献赢得了国际护理界的殊荣。中国科学院、军事医学科学院的科研人员刻苦攻关,短短数周发现非典病原体,36小时完成新型冠状病毒的基因测序。广东省中医院二十余名医护人员不幸被感染,一批后继者又义无反顾顶上去。倒下一个,跃起一群, - 1 -

前仆后继,舍生忘死。

(四)心相连,情相拥,爱相通。不论是首都北京,还是偏远乡村,哪里有疫情,哪里困难多,哪里就有四面援助、八方支持。

北京抗击非典斗争进入攻坚阶段,中央军委主席江泽民一声令下,全军1200名医护人员驰援北京;兄弟省区市紧急调配大批防治非典物资,源源运往首都;周边地区纷纷打通绿色通道,保障北京物资供应;有的地方全力以赴,相关企业悉数转产防非典物品;有的地方支援首都抗击非典,“要物有物,要人派人”;全国各地迅速调集血浆,保证首都抗击非典斗争的急需。与此同时,党和政府将关注的目光放在广大农村特别是经济困难的人民群众身上,采取各种切实可行的措施,千方百计阻止非典向农村扩散。社会各界和港澳同胞、国外侨胞、海外华人纷纷慷慨解囊,捐款捐物捐药。

(五)非典威胁着每个人的健康。全国各地,人不分男女老幼,地不分东南西北,从人口稠密的都市到人烟稀少的山寨,都在构筑抗击非典的堤坝;从广大医护人员到普通工人、农民、干部、军人、学生,都在各自的岗位上为抗击非典守望相助、默默奉献。

城市社区广泛动员,群防群控。社会成员捧出爱心,彼此扶助。写在志愿者旗帜上的“奉献、互助、友爱、进步”,成为千千万万普通人的自觉实践。首都数千名小学生把亲手绘成的图画装进“爱心包”,送给抗击非典一线的医护人员。北京海淀区第二实验小学为父母双双上前线的小弘帅开辟了一个人的课堂。接受治疗的患者,被隔离的疑似病人,也在特殊的岗位上为抗击非典尽力。那些不幸被感染的医护人员,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仍以顽强的毅力将自己的患病体验告诉同伴,为人类最终战胜非典留下财富。

(六)哪里有艰险,哪里就有共产党员的身影,哪里就有共产党人的奉献。

“战斗已经打响,我怎能离开?”山西省人民医院急诊科副主任梁世奎牺牲时还挂着听诊器;年仅39岁的广州胸科医院重症监护室主任陈洪光以身殉职,还献出遗体继续他的未竟事业;中日友好医院抗非典一线的同志们把“共产党员”的徽章佩在胸前,将责任、形象和使命展现在人民面前。

在抗击非典的前线,年轻一代感受着新时期共产党人的魅力,选择了共产党人的理想:“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我深深感到了党的温暖,党的力量!”广州第一人民医院年轻的医护人员在非典救治火线递交入党申请书。

(七)你的心,我的心,万众一心;你的力,我的力,千钧之力。2003年的春天,中国人民携手铸就了抗击非典的英雄雕塑,同心谱写了民族精神的恢宏乐章。

从中,我们深切感受着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心系人民、坚定成熟,驾驭复杂局面,应对严峻挑战的能力和魄力。一个面向世界,开明开放,务实高效,坦诚负责的中央领导集体,展示了坚强的领导力量和良好形象。人们对党和政府更加信赖,更加拥护。

从中,我们深切感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全国上下步调一致,集中力量办好大事,政令畅通紧密合作,社会各界同心协力,发挥着巨大的社会组织能力和动员能力。

仅仅用了七天,拥有1000个床位、达到一级标准的北京小汤山非典定点医院建成启用,就是一个有力证明。即便是最偏远的山区,也能及时知晓疫情的变化;即便是最贫穷的乡亲,也能及时得到救治。旧中国那种疫病造成的“千村薜荔人遗矢,万户萧疏鬼唱歌”的悲惨状况,只能成为历史。

从中,我们深切感受着中国共产党人崇高的精神境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入党心民心,在危难关头,在生与死的考验面前,代表人民利益的是中国共产党,冲在最前面的是党所教育和培养的优秀儿女。他们的肩膀,扛着亿万群众的安危;他们的双手,托起民族精神的魂魄。

从中,我们深切感受着中华民族伟大的凝聚力。社会成员彼此关爱,更加团结。疫病让人们在空间上保持距离,心灵上却贴得更近。每个社会成员都是抗击疫病链条上的一环,个人的命运同国家、民族的命运联系在一起,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精神在人们身边生动展现,在人们心中不断升华。

从中,我们深切感受着国民素质的迅速提高。从最初的谈“非”色变到奋起抗击,从瞬间的惊惶失措到从容应对,社会公众的心理承受能力、卫生意识、环保意识、法律意识、科学意识、公德意识、文明意识显著进步。迎难而上的顽强意志,依靠科学的必胜信念,成为这场灾难给予国民素质的可贵馈赠。

从中,我们深切感受着伟大祖国综合国力的大大增强。突发的灾害,既检验着我们的民族精神,也检验着我们的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应该冲上去的队伍冲上去了,需要拿出的资金拿出来了,亟待攻克的医疗科技难关得到了足够的人力、物力、资金支持。人们为综合国力日益增强的祖国自豪,更加坚定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和决心。

(八)抗击非典的精神是我们民族精神的展现,将我们民族精神提升到一个新的境界。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她是凝聚力,聚沙成塔,集孤弱为伟大;她是生命力,自强不息,使绝地发新芽;她是战斗力,砥柱中流,挽狂澜于既倒。

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

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这是我们民族历经磨难而信念愈坚,饱尝艰辛而斗志更强的力量源泉。这种民族精神,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生命机体中不可分割的重要成分。这种民族精神,在抗击非典的斗争中放射着新的光华。

(九)民族精神是继承和创新的统一,弘扬和培育的统一。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共产党员是中华民族的优秀分子,也是民族精神的实践者和弘扬者。党领导人民在长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不断结合时代和社会发展的要求,丰富着民族精神的内存。

井冈山时期,形成了“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的井冈山精神,为中国革命播撒了燎原火种。

长征途中,形成了“坚韧不拔,自强不息,勇往直前”的长征精神,书写了人类历史上无与伦比的史诗。

延安时期,形成了以“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为主要内容的延安精神,支撑我们夺得抗日战争的胜利,继而取得全国政权。

白色恐怖中,形成了以“救亡图存的爱国精神,不畏艰险的奋斗精神,和衷共济的团结精神,勇于牺牲的奉献精神”为主要内容的红岩精神,充分体现了共产党人的崇高思想境界、坚定理想信念、巨大人格力量和浩然革命正气。

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形成了“爱国、创业、求实、献身”的大庆精神;形成了“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的“两弹一星”精神,成为共和国昂起头颅、挺直脊梁的强劲支柱。

改革开放时期,形成了“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怕困难、顽强拼搏,坚韧不拔、敢于胜利”的98抗洪精神,展现了中华民族不可战胜的雄姿,成为新时期弘扬民族精神的旗帜。

今天,抗击非典的伟大精神,又为民族精神增添了一笔新的宝贵财富。

这些精神,是中华民族五千年伟大精神的历史延续,是中国共产党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时代创造。

(十)严峻的考验,可以激发斗志,凝聚人心;巨大的压力,能够磨炼意志,砥砺精神。抗击非典的实践,锤炼着民族精神的品格;抗击非典的战场,成为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课堂。

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就是全党全国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的部署上来,同心同德、齐心协力,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拧成一股绳,形成抗击疫病的强大合力。

团结互助、和衷共济,就是全社会要广泛动员起来,团结一致、共同行动,互相帮助、互相关心,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给患病群众以无微不至的关爱,给医护人员以满腔热情的支持,给发病地区以切实有力的帮助,做到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共同应对疫病的挑战。

迎难而上、敢于胜利,就是要坚定战胜困难的昂扬斗志和必胜信念,实事求是地分析形势,沉着冷静地面对挑战,坚韧不拔地克服困难,在困难和挑战面前不惊慌、不退缩、不悲观,坚定信念,顽强拼搏,坚决同病魔斗争到底。

(十一)前一段采取的措施已开始见效,这将有利于增强人们战胜非典的信心。但是,我们不能有丝毫的松懈和麻痹。形势依然严峻,斗争还在继续。抗击非典的伟大精神,支撑我们顽强奋战,直至全胜;抗击非典的伟大精神,正汇入中华民族精神的历史长河,推动我们万众一心创造幸福生活,拥抱美好明天。

(十二)弘扬抗击非典的伟大精神,广大共产党员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负有崇高责任,

应当身体力行,作出表率。

这场特殊的战斗,是各级领导干部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实践,是对领导才能、精神境界、人格力量的一次全面检验。各级领导干部要坚决贯彻党中央的指示,以辩证的观点看待非典,以科学的态度抗击非典,临危不乱,沉着应对,果断决策,迎难而上。要千方百计减少发病率、提高治愈率、降低病死率。用群防群控的实际成果让群众充分相信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完全能够控制并最终消除疫情;用自己抗击非典的实际行动,在人民群众中弘扬抗击非典的伟大精神。

(十三)弘扬抗击非典的伟大精神,需要相信群众,依靠群众。

人民群众是抗击非典的主体。抗击非典是一场没有旁观者的全民战争。在这场特殊战斗中,个人与家庭、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休戚与共、息息相关。息息相关便人人有责。为了亲人的健康、同事的幸福、社区的安宁,需要每个人自觉投入战斗。

责任是那样崇高,又是那样平凡。投入全部力量、无私无畏奋战在抗击非典一线的白衣战士在履行责任,保持平常心态、坦然从容生活着的普通市民也在履行责任;坚守岗位、敬业尽职是履行责任,暂时休养、配合防治也是履行责任;捧出爱心、慷慨援手是履行责任,洁身自好、保重自我也是履行责任。人人尽一份责,人人献一份爱,弘扬抗击非典伟大精神的大合唱必将更加雄壮有力。

(十四)弘扬抗击非典的伟大精神,需要贯注到当前的各项实际工作中。

抗击非典的伟大精神,是我们党多年来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丰硕成果,在各项工作中大力弘扬这一精神,对于沿着党的十六大指引的方向阔步前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

弘扬抗击非典的伟大精神,要坚定不移贯彻落实党中央提出的一手抓抗击非典这件大事不放松,一手抓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动摇。抗击非典的斗争,是我们实现现代化目标中的一场遭遇战,打不好,现代化的步伐要受影响;打好了,可以加快现代化的步伐。我们一定要站在全局的高度,处理好抗击非典和经济发展的辩证关系。用抗击非典的伟大精神来推动经济发展,用经济发展来支持抗击非典的斗争。

弘扬抗击非典的伟大精神,要善于将疫病的挑战变为发展的机遇。各条战线、各个部门特别是医疗卫生和科技战线,要通过这场斗争,找到工作中的薄弱环节,找到发展的突破口,振奋精神,更新观念,艰苦拼搏,使各项工作上一个新的台阶。特别要使爱国卫生、环境保护、全民健身运动提高到一个新水平,使预防疫病和依法管理疫病的观念深入人心;使我国省、市、县三级疾病预防控制网络尽快建立起来;使我们民族以更加健康的体魄,更加昂扬的斗志,建设更加幸福美好的家园。

(十五)抗击非典的伟大精神必将转化为巨大的物质力量。

物质生产在社会发展中具有决定作用,精神活动在人们改造客观世界中具有能动作用。在一定条件下精神可以变物质,精神的力量可以转化为物质的力量。强大的精神力量不仅可

以促进物质技术力量的发展,而且可以使一定的物质技术力量发挥出更大更好的作用。这是唯物辩证法揭示的一条基本原理。

把抗击非典的伟大精神转化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强大物质力量,最重要、最根本的一条,就是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坚决响应党中央的号召,认真贯彻党中央的决策,全面落实党中央的部署。讲政治,讲大局,讲稳定,讲科学,以坚持不懈、扎实有力、艰苦细致的工作,变坏事为好事,化灾难为机遇,万众一心抗非典,迎难而上促发展,夺取抗击非典和经济建设的双胜利。

(十六)历史总是在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磨难中曲折发展的,人类总是在破解了一个又一个难题中昂首前行的。马克思主义认为,每次灾难,总是以社会的巨大进步为补偿的。病魔肆虐,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但它给予伟大民族的不是屈服而是抗争,不是毁灭而是生机。我们坚信,依靠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依靠改革开放积累起来的雄厚物质基础,依靠日益进步的医疗条件和科学技术,依靠伟大的民族精神,我们一定能够战胜疫病,夺取全胜。

一座坚不可摧的雄伟长城,永远屹立世界东方!

第二篇:抗击“非典”工作总结

今年四月以来,我局在部党组的领导下,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防治“非典”工作指示精神,贯彻落实部预防“非典”领导小组工作部署和要求,带领全局干部职工,迅速采取果断行动,切实加强预防“非典”工作领导,确保各项防范措施到位,保证了局机关和局属各单位广大干部职工没有一个“非典”或疑似病人。我局在抓预防“非典”的同时,紧抓地质调查工作不放松,积极地推进了今年各项工作的开展。现将我局前一阶段抗击“非典”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强组织领导,建立有效工作机制

⒈建立领导机构。“非典”疫情发生后,局党组高度重视,迅速采取果断措施,于月日正式成立了由局党组副书记汪民为组长,局领导王学龙、李广涌为副组长的全局预防“非典”工作专项领导小组,下设了信息统计组、医疗预防组、督查组三个工作机构。局系统家单位于月日前全部成立了预防“非典”工作的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明确了领导小组和工作机构的职责任务。在部预防“非典”工作领导小组的统一部署下,局机关和局属在京各单位(以下简称“各单位”)迅速制订了本单位的预防“非典”工作处置方案,针对“非典”疫情,明确了各单位、各部门的职责任务,制定了一系列安全防范措施和紧急处置办法,规定了针对“非典”疫情的工作程序,从而确保了各单位预防“非典”工作组织协调、责任明确、工作有序、措施到位。既保证了一旦发生“非典”疫情,能够迅速妥善地给予处置,又保证了正常的工作、生活秩序。

⒉组织学习,上情下达。机关和各单位及时组织干部职工认真学习胡锦涛 。

和各单位按照“四早”的原则,根据各自的情况,采取了很多的防治措施,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⒈加强卫生保健和疾病预防工作。局机关和各单位都积极克服困难想办法,在“非典”物资非常紧张的时期,纷纷为职工购置配发了预防“非典”的中药制品、免疫针剂、防护口罩、体温计、消毒液等各类防护用品。同时,教育广大干部职工做好个人及家庭的卫生防疫和身体保健工作,对体质较差或身体有病的职工,各单位领导都十分关心,安排及时就医并适当安排在家休息。对上班路远的职工,安排在家办公,确需到单位的,由单位解决交通工具,以减少交叉感染机会。

⒉出现疫情果断采取隔离措施。月中旬局机关和各单位共有多名职工在人民医院暴发“非典”期间看过病,各单位对这些职工均要求在家隔离观察一周。力学所、航遥中心在职工家属出现疑似病人时,立即对与其有过密切接触的人员实行严格隔离。

⒊保持环境卫生并开展专项消毒工作。局机关及各单位加强了对本单位的大院、办公室、会议室、电梯间、公务车及班车等公共场所的保洁与专门消毒。加强了对单位及周边环境的综合治理,重点做好垃圾清运场所、污水排放场所的卫生消毒,组织职工开展定期的卫生扫除。

⒋加强会议和外出人员的管理。局机关及各单位要求各部门在这个期间里,原则上不得安排会议和出差,不得安排外地人员进京。充分利用电话、传真、电子邮件等方式进行各类工作部署、安排与落实。确需召开会议、参加会议和安排出差时,由主管领导审查和预防“非典”工作领导小组批准,并采取必要的隔离防范措施。

⒌合理安排职工的工作和休息。局机关和许多单位组织全体干部职工开展工间操活动,专门购置了一批简易的健身器材分发给职工,组织大家开展体育锻炼活动,提高身体素质,增强免疫能力。同时,要求各部门在这个期间,原则上不得安排职工加班,以保证职工充分休息。对确实需要安排加班的,须经单位专项领导小组批准,并安排好加班职工的就餐、来回专车接送。

⒍坚持组织职工进行体温测量工作。局机关及各单位坚持全体职工体温测量,对体温异常的人员,及时进行隔离,及时安排就诊、休息。同时,组织开展对干部职工、职工家属的身体健康状况登记调查工作。安排做好对出差人员、外出参加会议人员、因病到医院就诊人员的跟踪观察和短期隔离。及时掌握各方面情况,对可疑情况进行妥善处置,避免了可能发生的交叉感染。

⒎加强人员出入管理。局机关及各单位进一步严格了大院、办公场所的出入管理制度,对外单位的办事人员,有条件的单位均设立了相对独立的接待区,严格进行体温测量,认真做好详细的人员登记管理工作,尽可能减少外单位人员进入,并避免与过多的人员接触,防止可能发生的疫情传播。图书馆和探工所还为职工办理了出入证。

⒏强化职工食堂的安全管理。局机关及各单位努力改善就餐环境和卫生条件,增加就餐场所的通风换气时间,加强食堂餐具的卫生清洗和高温消毒工作,要求食堂工作人员佩戴口罩与手套,将职工自助打饭改为集中分餐,严把食品的采购进货渠道,确保食品卫生安全。局机关对餐饮服务人员实行集中管理,统一安排住宿与休息,杜绝私自外出和会客,组织安排每天进行体温测量和身体健康状况调查,从而杜绝了隐患,确保了广大职工的就餐安全。

、对中央空调系统进行改造和重点监控。局机关严格执行国办预防“非典”工作小组的《对中央空调系统管理规定》,在中央空调开启前,全面进行了清洗和消毒工作,重点对风机盘管的回风口及冷凝水盘等部位用过氧乙酸进行消毒,加装中央空调出风口的过滤网,封闭了各个房间的新风入口,改由开窗进行通风换气。对负二层餐厅空调的进、出风口进行改造,避免了污风循环。同时制定专门管理制度,在中央空调开启后,坚持每周对过滤器进行清洗消毒,加强对空调机房、进风孔、出风口等重要部位的日常管理等,确保了中央空调系统的安全运行。

三、发挥模范作用,奉献一份爱心

在抗击“非典”等中,局领导和各单位领导坚守岗位,各级干部和共产党员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工作中积极主动,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需,扎扎实实工作,不计个人得失。局系统有名职工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识大体、顾大局,积极主动地支持亲人(名亲属)到抗击“非典”第一线工作,默默地承担着对亲人的挂念;许多同志孩子今年即将高考,许多同志家有病人需要照顾,但他们仍坚守岗位,恪尽职守,经常早来晚走,体现了领导干部和共产党员的高度责任感和无私奉献精神。

局机关同志家住,按照局的规定在“非典”期间可以在家办公,但他坚持骑自行车上班局机关刘同良、梁秀琴同志与机关各部室、直属单位信息员一起,自始至终坚持每天联系,统计“非典”疫情、掌握动态、反映问题,从未间断机关物业中心全体员工承担了繁重的后勤保障任务,付出了辛勤劳动局机关、航遥中心、地科院医务室医务人员发挥了抗击“非典”主力军的作用,尽职尽责,克服困难,心系职工安危,一心抗击“非典”。

第三篇:众志成城 抗击非典资料

什么是SARS患者为重要的传染源,主要是急性期患者,此时患者呼吸道分泌物、血液里病毒含量十分高,并有明显症状,如打喷嚏等易播散病毒。SARS冠状病毒主要通过近距离飞沫传播、接触患者的分泌物及密切接触传播,是一种新出现的病毒,人群不具有免疫力,普遍易感。

此病病死率约在15%左右,主要是冬春季发病。其发病机制与机体免疫系统受损有关。病毒在侵入机体后,进行复制,可引起机体的异常免疫反应,由于机体免疫系统受破坏,导致患者的免疫缺陷。同时SARS病毒可以直接损伤免疫系统特别是淋巴细胞。 中国疫情

我国内地在医院接受治疗的非典型肺炎临床诊断病例为12例,全部为北京报告。 北京抗非七措施

发热门诊定点医院集中治疗病人大转移门诊

北京被确诊和疑似SARS病例从一位数急剧攀升到百位数,全市仅有的两家传染病医院迅速爆满,不得不采取分散收治的策略,147家二级以上医院全部开设发热门诊。2003年4月下旬,北京设立了6家专门收治非典患者的定点医院。5月6日,北京宣武医院集中收治非典患者。5月8日,中日友好医院集中收治非典患者。5月7日,全市累计2163名SARS患者成功地从全市各区县90多家非定点医院被平安转移到16家收治“非典”患者的定点医院。5月8日至6月12日,118例重症SARS患者由120急救中心被安全转运到中日友好医院、宣武医院,无一例发生意外。5月31日宣布,北京定点医院数量将从16家减少到7家。据统计,从4月21日至6月12日,在医疗指挥中心转运组的指挥下,120共转运确诊非典患者2868人次(由于部分患者经过多次转院,因此转运人数超过北京地区非典确诊患者总数)。转运规模之大,持续时间之长和风险之大史无前例。 小汤山野战医院病死率不到1.2% 零感染率

4月下旬,北京市政府决定建设小汤山非典定点收治医院。5月1日,经过4000多名建设者7天7夜昼夜鏖战,一座占地122亩、总建筑面积2.5万平方米、拥有1000张床位的全国最大的传染病院正式竣工。1300多名人民子弟兵奉中央军委之命随即开赴小汤山。到5月2日凌晨3点30分,133名病人入住。一批综合医院从“毒染”中被解放出来。6月20日上午,最后一批治愈患者出院。从5月1日收治第一批非典病人至6月20日的50天里,小汤山医院先后收治了680名非典患者,死亡仅8例,病死率不到1.2%,为世界最低。因为有着一套严格的防护制度,全部1383名官兵无一人被感染。小汤山医院回放 流调布网群防群控

4月17日,北京防控“非典”工作小组正式成立“流调大队指挥部”。来自市及各区县疾控中心、卫生监督所等单位的2622名公共卫生人员分为市直属大队、19个分队和铁路防病队,组成了424个防病小组,在全市织就了一张疏而不漏的“非典”防控网。 整体隔离感染源

4月23日,北京市政府发布了《对非典疫情重点区域采取隔离控制措施的通告》,将隔离对象确定为:非典确诊病人,疑似病人,与前二者发生过密切接触的人员,非典污染的医院、工地、居民住宅等场所及动物和其他物品。隔离时间为14天(后改为21天)。隔离期间,政府将保障被隔离人员的防治和日常生活。24日,我国政府宣布将非典列入《传染病防治法》法定传染病进行管理,为隔离政策的执行提供了法律依据和保障。《通告》发布的当天,第一批隔离区域确定: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地坛医院、中央财经大学的一座校外家属楼、北方交通大学的一座学生公寓。从《通告》发布开始,所有受非典污染的医院、工厂、工地、饭店、写字楼、居民区、学校都采取了隔离措施。隔离方式有三种:整体隔离、集中隔离、家庭隔离。4月26日,市建委系统发布《疫情工地隔离管理的实施方案》和《施工现场防控“非典”工作实施方案》,狠抓建筑工地的防疫管理。截至6月20日,北京市累计隔离30173人,其中整体和集中隔离12131人,分散隔离18042人;累计解除隔离30031人。 高校封闭管理空中课堂开播

4月21日,北京高校开始率先采取了校园封闭管理的紧急措施。据统计,北京60余所普通高校,近180个校区,有360多个校门,60多所高校的2500名保卫人员24小时严守校门,同时还肩负着校医院、校内隔离区的看护任务和校园巡逻任务。4月24日,北京170万中小学师生暂时停课,5月5日上午8时,空中课堂第一讲播出。6月初,所有空中课堂教学内容全部按年级分科播出。 公共娱乐场所停业设置交通联合检查站

北京市从4月26日起暂停全市歌舞娱乐场所、“网吧”、电子游戏厅、剧场、影院、录像厅等公众聚集的文化娱乐场所的经营活动。北京市25条主要进出境道路和4条进出境高速公路设置的29个交通联合检疫检查站作为联防联控的一级检查站;京石、京沈、京哈、京津塘等5条高速路上设置了15个二级检查站;还在与外省市连接的其他公路上设置了130个三级检查站。 全民动员各自为战

村自为战,社区为战,校自为战,工地为战,在抗非科学防范体系中,街道和社区成为抗击非典的前

1 / 3

沿阵地。根据北京市的要求,社区防控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建立信息收集反馈、督促检查等制度,帮助每一个居民树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的社区理念。北京郊区实行干部包村、村民联保、逐个排查制度。市委、市政府在工地不停工、不以防非典为由遣散民工的基础上,对建筑工地和民工居住地实行严格的封闭式管理,并大力改善民工的居住和生活条件。 北京八大战区 第一“战区”:医院

两个多月来,在阻击非典的这个最大战场上,医院的白衣战士演绎出一幕幕为人民生命安全赴汤蹈火的壮举。 第二“战区”:科研

几个月前,人们还不知道“非典”为何物;40多天前,人们还不知道非典的病原体是什么;几天前,人们还不知道非典病毒来自何方。然而,在世界各国科学家的共同努力下,这些问题现在都有了初步的答案。这些成果的背后,凝聚的是科学家们的献身精神。 第三“战区”:街道

北京市政府关于社区群防群控战役的动员令是:动员全社会力量,共同构筑全民防治非典型肺炎的严密网络,街道、社区和居委会、村委会具有重要作用。 第四“战区”:高校

北京市政府要求首都各高等院校、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中小学和幼儿园、托儿所每天坚持对学生和儿童测量体温;加强对教室、实验室、食堂和学生宿舍等公共场所的消毒。已经停课、放假的中小学必须每天坚持跟踪了解学生身体状况,教育学生在家学习和休息。各高等院校、民办高校要坚持教师不停课、学生不停学、师生不离校,合理调节教学计划、课程安排和教学形式。强化校园封闭式管理。学生未经批准不得离校;健康状况不佳的学生,家在农村地区、西部地区或疫区的学生,不予批准离校。对所有离校的大学生,学校要追踪了解学生的健康状况,并纳入学校疫情监控和信息报告范围;离校后要求返校的学生(含家住北京的学生),必须进行隔离观察。 第五“战区”:工地

“就地观察、就地预防、就地治疗”三就地的原则保证了各施工用人单位不得擅自停工停业和遣散民工。对外来民工,要由施工单位负责按照“健康人员就地预防,有接触史的就地观察,已确诊的就地治疗”的原则,采取严格措施控制其离京,对擅自放走外地民工的施工和业主单位要实施严厉处罚,问题严重、影响恶劣的,要永远吊销其在京的施工执照,取消其施工资格。各用工单位对外来民工要定时足额发放工资,改善膳食、住宿和卫生条件。 第六“战区”:乡村

构筑一道防控非典的坚固防线,有效地控制了城区疫情向北京农村传播和蔓延。因为村自为战的显著标志是各村口拉起的绳子,所以老百姓也把它称之为“拉绳战”。郊区村村都有农民把守。非本村人进村一律进行登记,并要当场测量体温,体温不正常者不得进村。同时,北京市还采取了暂停民俗旅游接待、杜绝婚丧嫁娶活动、加强动物防疫和水源地保护等一系列措施,防止疫情向农村扩散和蔓延。 第七“战区”:城乡结合部

打赢北京防治非典攻坚战需要突破的难点之一,就是要对居住人员比较复杂、管理体制不健全的城乡结合部进行严格管理。通过组建临时党支部、发动业主自治、发放出入证等办法,实行封闭管理。对农村各类流动商贩和出租房屋进行逐户登记。对频繁往来于城乡之间的人员,密切注意其身体状况,发现问题及时做出相应处理。对外来民工全面实行登记制度,做到来源清、数量清、分布清,采取坚决有效措施,劝阻和控制疫情较重地区或已经发生疫情单位的外来民工返乡。 第八“战区”:企业

北京的非典疫情让美容、美发、餐饮、旅游等一些服务性行业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但是绝大多数企业仍在正常运转。一手抓非典防治,一手抓经济建设,正是大多数企业的这种坚持让社会生活顽强地维持着常态。 北京抗非大事记

2003年3月6日,北京接报第一例输入性非典病例;

2003年4月10日,北京组建防治非典型肺炎卫生防病队; 2003年4月13日,北京首批8位非典患者康复出院;

2003年4月17日,北京防治非典型肺炎联合工作小组成立,负责北京地区非典型肺炎防治工作,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北京市委书记刘淇任组长,首都医疗资源开始进行整合。下午,中共北京市委召开常委扩大会议,传达贯彻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关于进一步加强非典型肺炎防治工作精神,号召全市人民行动起来,党政军民齐动员打赢防治非典这一严重突发性疾病灾害的人民战争。

2003年4月19日,刘淇主持召开全市医院院长会议,他要求:北京各医院对具有非典症状的患者必须实行首诊负责制,决不能以任何理由拒收患者,否则将坚决追究责任。

2 / 3

2003年4月20日,中央决定:王岐山同志任北京市委委员、常委、副书记,免去孟学农同志的北京市委副书记、常委、委员职务。从这天起,北京加大了对非典疫情社会公布的力度,实行疫情每日一报。

2003年4月21日,北京确定首批6家非典定点医院

2003年4月21日至4月底,北京非典疫情处于较高水平,连续十几天每天都有90至100个病例,最高一天达到150多人。

2003年4月22日,王岐山任北京市代市长。北京市急救中心开通10条非典咨询热线。当天,北京最新疫情为非典病例588例,死亡28例,疑似666例。

2003年4月24日,西城区决定于 4 月 24 日零时对人民医院实行整体隔离。这是全市第一家实行整体隔离措施的单位。北京市中小学开始停课2周。

2003年4月25日,北方交大、中财大学生宿舍楼实行隔离控制措施。

2003年4月26日,北京市委、市政府发布《关于保障医务人员全力以赴做好防治非典型肺炎工作的若干决定》。

2003年4月27日,北京市委、市政府发布《关于加强防治非典型肺炎工作的决定》。北京全面建立非典患者的社会救助机制。北京暂停娱乐场所经营,并开始公布各区县疫情和隔离区信息。

2003年4月28日,北京市政府发布《关于做好非典患者密切接触人员医学观察的通告》和《关于加强北京防治非典型肺炎工作的决定》。截至28日10时,北京累计收治非典病例2474人,其中确诊病例1199人,疑似病例1275人,治愈出院78人,死亡59人。

2003年5月1日,经过7天7夜的奋战,小汤山非典定点医院正式竣工启用,首批156名患者顺利入住。

2003年5月初开始,疫情出现小幅回落,但仍处于高发平台期。 2003年5月2日,北京市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民工和建筑工地防控非典型肺炎疫情的紧急通知》。 2003年5月6日,第一家三级甲等医院——宣武医院开始收治非典病人。北京为中小学生开设“空中课堂”。整顿规范发热门诊,保留63家条件较好的医院发热门诊。

2003年5月7日,北京所有确诊非典病人全部转移到16家定点医院,实现了确诊患者随诊随收,集中治疗。

2003年5月8日,三级甲等医院中日友好医院作为非典定点医院投入使用。

2003年5月9日,新增病例数首次跌破50例。北京市防治非典联合工作小组根据胡锦涛总书记的批示,决定打好五月攻坚战

2003年5月10日,6名外籍非典患者全部痊愈出院。

2003年5月15日,小汤山非典定点医院第一批7名病人痊愈出院。

2003年5月19日,北京通报的新增非典确诊病例首次降至个位数,总数为7例。 2003年5月21日,北京地坛医院送走第100位非典康复者。

2003年5月22日起,北京8万名高三年级学生开始返校进行考前复习,其它年级的中小学生也将陆续分期、分批、分区域复课。

2003年5月24日,北京向陕西、四川、甘肃、重庆、湖北、黑龙江等11省市捐赠一批急需的防治非典物资。

2003年5月29日,北京新收治非典确诊病例首次为零。

2003年5月30日,刘淇宣布:北京防治非典“五月攻坚战”取得阶段性成果。

2003年5月31日,中共北京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蔡赴朝在新闻发布会上透露,随着疫情的初步遏制,北京定点医院数量将从16家减少到7家。

2003年6月1日,首都高校出现首批返校的应届毕业生。 2003年6月2日,北京非典疫情出现三个“零的突破”:当日新收治确诊病例、疑似病例转确诊病例、非典病例死亡人数均为零。

2003年6月5日,北京最后一处疫情工地解除隔离。 2003年6月7日,北京8万余名考生参加“非常”高考。北京开始恢复部分室内体育场馆的对外开放。 2003年6月8日,北京首次迎来新增非典病例零纪录。 2003年6月9日,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重新向社会开放。 2003年6月19日,北京绝大多数医院恢复正常医疗秩序。

2003年6月20日,北京市发布《关于做好下一步防控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工作的意见》。

2003年6月23日,北京住院非典确诊病例仅剩46人,已全部达到世界卫生组织有关取消旅行警告和从非典疫区名单中删除的条件。

2003年6月24日,世界卫生组织宣布撤销对北京的旅行警告,并将北京从非典疫区名单中删除。

3 / 3

第四篇:在抗击非典的日子里

-----艺术设计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邱书林的工作日记(摘录)

4月21日 下午,学院成立防治非典领导组,我任副组长,负责全院学生的非典防控工作。我院有学生491人,由于专业特点,为享有更多的绘画空间,三分之一的学生在校外租住房屋,由于不能返校,给防非工作带来了很大困难,应该想办法解决。为落实学校防治非典领导组的部署,晚饭后,我赶到到办公室,连夜起草了《艺术设计学院预防非典型肺炎工作的紧急通知》,准备明天一上班班子通过后让班主任张贴、下发、传达到每一名学生。

4月23日 从昨天开始,我要求班主任一定要在最短时间内将所有校外租房学生的详细情况摸清,包括住址和通讯方式等。今天下午整理后印制了全院的学生通讯录。我想,这样联系就方便了,这部分人的防非工作心里就有底了。

4月24日 为把好学生晨检这一重要关口,院防治非典领导组决定,采取逐级汇报制:宿舍长(8:00—8:30)——班主任(8:30—8:40)——邱书林(8:50—9:00)——校防治非典办公室。今天,我设计印制了《艺术设计学院学生非典防控晨检日报表》,建立班主任《非典防控工作日志》,要求班主任清晰地记载每天的学生晨检情况。

4月25日 晚11时,我和袁红林打车将三名刚从北京、保定疫区返校的学生送往东区培训楼招待所进行隔离观察,到校医院开具证明,登记房间,再三叮嘱,互留通讯号码。回到家时,已是后半夜。

4月28日 封校好几天了,学生们不能出院,都说太憋闷了。面对此情此景,我想这时学生最需要我。近些日子里的傍晚时分,我一有空就在校园中为大家演奏萨克斯,用音乐这一人类最高级的语言来安慰大家的心灵,用巴赫、古诺的《圣母颂》来为大家真诚地祈祷,由衷祝福大家远离非典,珍爱生命。

5月1日 中午1时,西区西院2001级装饰设计与工艺教育专业学生田成帅发烧,我将其接到东院校医院,安排同宿舍其他几名学生隔离。下午5时校医院通知“警报”解除。我“如释重负”。

5月2日 上午,院防治非典领导组召开了第五次工作会议,要求班主任经常通过电话询问在校外居住学生的情况,及时将各级领导和部门的指示精神传达到每个人,让同学们感到:老师就在你们身边,老师永远和你们心连心。为解决班主任老师的通讯话费问题,院长罗磊明当机立断,每人补贴话费200元,并要求24小时开机,学生有事能够及时联系到辅导员。

5月4日 上午8时,2002级雕塑专业学生张翠娟发烧,辅导员袁红林送到校医院检查,随即转往省三院就诊。因发烧原因尚未确定,需继续观察。我马上决定安排学生隔离,等一切安排好我已是汗流浃背了,身心俱疲。

5月12日 下午5时,520室6名女生体温偏高(4人在37度以上),我百倍警惕,密切关注。晚11时体温全部正常,我一直紧张不安的心才逐渐平静下来。

5月13日 这些天来,为能第一时间掌握突发情况,我每天长在办公室。早上7时到岗,中午经常1时上班,晚上还要值班到深夜。近日来,不知处理过多少具体的事情,感觉很累。尽管警报几次拉响几次解除,但我的心中却总是警钟长鸣,千万不可松懈呀。不管多苦多难,不管多长时间,都要坚持住!

第五篇:抗击“非典”系列人物报道——姜素椿

真心英雄——抗击“非典”系列人物报道——姜素椿

央视国际 (2003年05月13日 11:21) CCTV.com消息(东方时空之东方之子):

他是一位年过古稀的传染病专家。

他是北京最早一批搏击非典的白衣战士。

当他不幸被非典击倒后,这位无私无畏的坚强老人把自己的身体当成搏击非典的最后战场 。

一场生死试验之后,他赢了最后胜利。

姜素椿

传染病专家 74岁

解放军302医院原专家组成员

曾多次参与我国部分地区传染病疫情的控制和处理工作

在中枢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及出血热等

传染病的诊治方面具有很高的造诣及丰富的经验

今年3月5日,北京第一批外来“非典”患者被送到了姜素椿教授所在的解放军302医院。3月7日晚上 ,其中一位患者陷入垂危,情况紧急,院领导把经验丰富的姜教授请到了急救室坐镇指挥。

【姜素椿】:刚吃完饭就来电话,主任亲自打的。他说叫你赶快来,我知道肯定是病人,我说好,马上到。

【302医院院长吕占秀】:江教授就是快步小跑就跑到病区。

【姜素椿的学生王冶】:很早就到了,甚至比我们年轻医生到的都早。

【302医院院长吕占秀】:跑到病区之后,我已经在那个地方,我说江教授你还是在外面坐镇指挥吧?不行,我一定要进去。

【姜素椿】:这个病人从哪里到哪里,我一问,流行病学的情况我知道了。当时我意识到,我跟护士讲,护士给我帽子、口罩、纱布,纱布贴在鼻子底下,这两块纱布给我起了很大的作用,病毒挡了不少在外面,然后我就进去了。

【姜素椿的学生】:我也是劝我老师千万不要进去,因为你年纪太大了,对于这个病来讲,年纪越大抵抗力越低。

【302医院院长吕占秀】:他不顾个人安慰,不顾个人的高龄,不顾个人曾经患过癌症,做过手术,肌体免疫力功能低下,这么一个状态,在一线组织抢救。

【姜素椿的学生】:我们百般阻拦也不行,教授非要进现场,一定要到第一线去,他说我作为医生,如果不到第一线去,只在幕后策划策划不是个好医生。

【姜素椿】:你不掌握第一手材料,你不亲自看到,比如瞳孔,我要亲眼看的,心跳,我要亲眼看的,打针,做手术,要看心脏的情况,要电击,我一看,我说赶快打开一看,不要,他没有电击的指标。

【姜素椿的学生】:在当时的防护条件下,已经做得相当不错了,教授因为在病房里待的时间太长了,病人在垂危阶段,包括抢救,摁压,胸部摁压这些抢救过程他都在场。

【姜素椿】:他呼吸压出来的气体,整个屋子都是。

经过一个多小时紧张抢救,患者终因病情过重死亡,为了尽快查明非典型肺炎病因,姜素椿向院领导提出进行尸检,以获得第一手病理资料。第三天,第二批病人送到,姜素椿不顾疲劳,又投入一线指导诊治。

【姜素椿】:第二天我提出成立四个组,其中一个是临床组,由我当顾问,还有一个组长,我们一起处理这些病人。

【姜素椿的学生】:不光是坐在办公室里主持会诊会议,还要到病房去反复地查体,看病人,我们都知道看病人查体,对于非典肺炎来讲,尤其是在一线的医生,这种操作是相当危险的,近距离的密切接触感染率相当高。

【302医院医务部副主任周先志】:他那么大的高龄了都不顾个人安危,他天天进病房。

【姜素椿的学生】:教授以前做过手术的,也得过癌症,他在战胜了癌症之后,然后战斗在医疗的第一线,确实令我们年轻的大夫相当相当感动。

【302医院院长吕占秀】:他说我的岗位就在一线,我就这么一点爱好,你一定要让我去,话很朴实,但是体现了我们老专家一种精神和思想境界。

【姜素椿】:年轻人有他们的优势,有他们的长处,有很多东西我不能比的,可是在这个疫情的问题上,我可能也有我的优势,我的经验比他们多一些。我的教训也比他们要多一些。

姜素椿的大学时代是在大连医学院度过的,此后的47年,他一直呆在302医院,把大半生时光都献给了中国传染病防治事业,47年来,他抢救过的传染病人不计其数,他曾成功地救治过数千例出血热病人,在这场抗击非典的特殊战斗中,他又走在最前列,然而,这一次,他一生与之搏击的传染病把他也击倒了,连他自己也不清楚是在哪一次抢救中被非典病毒感染上的。

【姜素椿的学生】:这个肯定说不清楚,因为教授进前线的机会太多了,他基本上,在他倒下以前,三天之前一直就在抢救工作。

【302医院医务部副主任周先志】:我记得他病的那天上午,我到院长办公室,院长还跟我说了。他跟院长打电话说,你们不要剥夺我看病人的权利。他还要求进病房,下午他就发烧了。

【姜素椿】:14号下午,14号吃完饭以后,按照规定,我和老伴出去转,转到20分钟以后,回家。我觉得冷,我觉得我今天这个冷不一样,有点寒战。回到家里试表,一试表37度6,稍微高点,我就意识到我可能有问题了。

【302医院医务部副主任周先志】:因为晚上我们一个病人需要抢救,这样我就跟他打电话请教他怎么办。大概是晚上一点多钟,那个时候我不知道他发烧了。第二天早上,他们告诉我说姜院长昨晚上发烧了。所以我知道这个事以后,我觉得很后悔,因为他病了,晚上我还去打扰他了。

【姜素椿】:院里说要赶快住院。我说再仔细看看,反正我家里不会传染给别人,我就两个人在家。

【姜素椿的学生】:就在家里休息的时候,还要打电话到病房问每天的病情的日报、情况。跟我们下级医生讨论目前这个情况,分析目前的病例。

【姜素椿】:到下午还是这个时候,又来了,我就知道的,赶快走了。我跟医院打个电话,我要住院,老伴要送我,我说不要送。

【姜素椿的老伴彭谲云】:他还是怕传染。他还是比较注意的,那几次去抢救回来,他就把鞋,衣服都脱了,鞋就放在门外,衣服就在外面吹风,洗手这些,还是比较注意。另外他不让我睡在这屋了,让我睡在我女儿这屋,他说分开睡吧,省得传染了。

【姜素椿】:她听我的。我们一直是这样的,她听我的。如果她把我送到病房,病房是污染区,回来的时候,她一个人多难受。这样,她对我理解,我求求你,你不要送我了。

【姜素椿的老伴】:我要坚持送他去,他说那我就不去住院了,我说好吧!那你自己去吧!后来回来以后,我自己就掉了眼泪,我觉得将来真的要出什么事,我就后悔,觉得对不起他。

【姜素椿】:天下着小雨,环境非常好。我现在把头发都剃了,当时想不要紧,当时没跟她讲,可能是最后一次。

【记者】:也许回不来了?

【姜素椿】:有这个可能,我想到了,可是我很坦然,我不害怕。不谈这些了。

3月15日,姜素椿被确诊感染非典型肺炎。这对于已经74岁高龄,并且身患过癌症,多次做了化疗的老人的确非常危险,院领导多次组织专家研究治疗方案。这时姜素椿提出了一个大胆的想法,拿自己做试验,注射非典患者恢复期的血清,在特效药还没有研制出来之前,为抗击非典闯出一条新路。

【302医院院长吕占秀】:过去只是在教科书上写过,病毒感染的患者在恢复期有抗体形成。但是我们医院以及其他许多单位没有做过这方面的尝试。

【姜素椿】:在抢救第一个病人以后,到第三天,我就想出一个问题,要抽这个女儿的血给他妈妈治疗,女儿已经好了。再过一段时候,一般两到三个月的时间,就可以康复了。这个病已经好了,他肯定是产生抗体,一般是永远不得这病了,所以我现在是有抵抗力了。可是没想到,那个病人死了,我又发病了。所以这个计划在我的身上实现,所以我想试试这个。

【姜素椿的老伴】:直接就输到体内了,有一些病也许就查不出来,他做了很多项目检查,这个我都很感动的。也可能有一些情况我们现在查不出来的,另外恢复期的血清里头还有没有病毒呢,恢复多长时间呢,这都是问题。

【姜素椿的学生】:就是说我们现在连它最彻底的恢复期到底有多长,因为没有一个人群调查,还不能完完全全地肯定,只是医学上凭着经验的一个推测。可能60天的血清,几十天的血清,可能好一些。那在这种情况下,冒着风险,有一个最大的风险就是会不会因此再得上,这些病人是不是真的完全好了,没有传染性了,身体里没有病毒了。

【姜素椿的老伴】:我就说,能不输就不输,院里好象也是这样。

【姜素椿】:我不试一试,你还等人家去试吗?我没有足够的考虑,我觉得这个事有一定的危险,80%我认为是有把握的。 以前已经出现一次反应了,我提出要求,我说把主任和护士长叫过来,万一有反应,抢救。我也不是盲目办事,什么事都要科学办事,有备无患,万一出现反应,可以抢救。

【姜素椿的学生】:他坚持。甚至是跟我们的院首长也好,跟我们所有的在科的医生,都来坚持,一定要这样去试一试。

【姜素椿的老伴】:后来我考虑一下,我说也可以,我说那就尊重你的意见,你就输了,有些风险的话,我们就来承担。后来我就给我女儿打电话的,我跟她说有一点的风险,但是既然你爸想这样做,我们就支持他,就输吧!

【姜素椿】:这个风险应该冒,我不冒谁冒。我是传染科医生,70多了,万一出了事比年轻人好一点。

经过周密准备,3月22日,从广东取来的血清输到了姜素椿体内,在配合其他药物治疗后,奇迹出现了,74岁高龄的姜素椿专危为安。4月7日康复出院。姜素椿用自己的身体试验的血清疗法为抗击非典积累的宝贵的经验, 4月21日,胡锦涛总书记在看到姜素椿的事迹后批示:我为我军有这样优秀的医学专家感到自豪。

专家认为这种疗法对于危重病人、孕妇患者,同时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的非典患者的治疗有积极的意义。

就在姜素椿住院的23天的时间里,他仍不忘抗击非典,在病床上写下了九篇文章,把自己亲身防治非典的经验告诉公众,在快康复的时候,就开始要求到非典一线去工作,他觉得自己身上有了SARS抗体,可以不再被感染,同时表示需要时可以献出自己的血去挽救更多的危重病人。现在姜素椿教授在家休养,领导要求他不能再上非典一线,他只好通过电话与战友保持热线联系。

上一篇:矿产销售合同范文下一篇:客服招聘要求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