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部生活现状范文

2022-05-26

第一篇:干部生活现状范文

党员领导干部生活方式的现状

改革开放30年来所发生的巨大变化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不断建立和完善过程中所取得的成就,集中体现在国力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明显改善上。时代进步和社会发展使得物质生活得到极大的丰富与提高,人们的思想观念及其生活方式也随之发生改变。就领导干部而言,在八小时之外,除了满足最基本的吃饭、睡眠等生存需要外,还要在家庭生活方面履行家庭成员的职责,尽到做儿(女)、做父(母)、做丈夫(妻子)的义务。此外,比较多的领导干部还利用闲暇时间从事个人喜好的活动,如读书学习、体育活动、旅游、交往、书画、音乐、电脑上网、下棋玩牌等。概而言之,党员领导干部在八小时之外的活动情况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看书学习。从问卷调查情况看,许多领导干部在闲暇时间内的活动安排主要为学习。在回答问卷“闲暇时间,您一般安排的活动”时,在“体育健身”、“娱乐”、“交往应酬”、“加班工作”和“学习”这五个选项中,选择“学习”的人数最多,平均达到27.78%。领导干部能够在八小时之外注重学习,是主客观原因使然。一方面,经过开展三个代表教育活动,尤其是在学习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的过程中,许多同志充分认识到了学习的重要性。随着改革开放形势的发展,全球经济一体化,知识经济迅猛发展,社会经济政治结合日益紧密,现代管理日趋复杂,这些都促使领导干部必须加紧学习,以便更好地适应形势。另一方面,在干部选拔任用方面,学历是一个重要条件,考试也成为一个重要途径。领导干部没有相应的文凭,或者考试成绩上不去,就会在激烈的竞争中被淘汰出局。这样,学习就成为领导干部闲暇时间内的一项重要活动内容。在学习方式上,有的人是在职学习,如参加党校或其他高校举办的各种培训班和学历继续教育班;较多的人仍采取“读书看报”的形式,其人数占到43.12%;还有的是通过“看电视”的方式进行学习,其人数占到第二位,为39.82%。另外,通过上网的形式进行学习的领导干部人数也在增加。在厅、局及盟、市部门分别达到10.25%和11.18%,而在苏木乡镇达到了6.42%。

2、锻炼身体。从问卷调查发现,领导干部在闲暇时间进行“体育健身”的情况是,处级和旗县科局领导的人数占到19.63—21.66%。在健身锻炼方式上,有进行篮球、乒乓球、网球等球类运动的;有做操、散步、跑步的;有游泳、滑冰甚至钓鱼的;有借助健身器材锻炼的。在时间选择上,许多领导干部大都在早晨、晚上或是节假日集中在一段时间内进行锻炼。当前,领导干部上下班坐车、联系工作打电话、看文件、参加会议,坐得多、活动少;饮食结构的改变使人们摄入高热量、高脂肪、高营养的食物过多,而消耗又不大。所以,有些领导干部体重增加,体质下降。再加上工作任务重、竞争压力大,使得一些领导干部时常感觉体力不支,甚至一些人在心脑血管、消化系统等方面也出现不同程度的疾病。这些情况促使领导干部认识到了加强身体锻炼的必要性。另外,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许多人都意识到体育健身也是一项很好的休闲娱乐活动。所以,目前领导干部参加体育健身的越来越多。

3、观看电视。随着电视事业的发展,节目越来越多,内容也越来越丰富,许多领导干部把看电视当作一天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内容。特别是在缺乏室外活动场地、设施的情况下,人们的生活范围有着很大的局限性,缺乏更多的选择性;不少人还为避免烟尘风沙尽量少在户外活动,这就使得看电视成为不少领导干部业余生活的主要选择,一些人在家里的时间基本上都被看电视所占用。看电视不仅成为获取信息、了解时事的重要渠道,而且也成为休闲娱乐的一项重要内容。

4、应酬交往。调研中了解到,党政部门的处科级领导干部在八小时之外的应酬情况是,平均每周少的有1—2次,多的有3—4次。有些人一到周末,约请的电话不断。在我区基层许多地方,由于经济、文化诸方面的制约以及地区、民族特点;使得在交往应酬中的活动,大多以吃饭为主。而这种吃饭喝酒,已成为部分领导干部八小时之外活动的一项主要内容和沉重负担。有时中午喝完,晚上还要接着喝;有时不仅应付一场,而且还要在几场酒席中交叉进行。对于家在异地的交流干部,这种应酬活动就更多一些。一些同志讲,这种应酬活动有时搞得人身心疲惫,就连正常的生活规律也被打乱,但又毫无办法。

另外,广交朋友是目前许多领导干部生活方式中的重要部分。调查问卷中,在回答“个人爱好方面有哪些”时,“交友”排在6个所选项的第一位。在回答“您愿意交往应酬的人是哪些人”时,选择“对工作有帮助的”人数超过“有共同语言或志向的”人数,分别为46.95%和40.84%;但厅局的处级干部选择“有共同语言或志向的”超过“对工作有帮助的”人数2.51个百分点,分别为42.69%和40.18%。由此看出,领导干部在结交朋友时除注重考虑工作及人与人之间能否和谐相处因素外,不同层次领导干部间也存在差异。

5、加班加点。在闲暇时间的安排上,除首选“学习”外,许多领导干部所选较多的一项就是“加班”,所占比例达到21.55%。从统计和调查的情况看,目前加班比较多的是旗县党政领导及苏木乡镇领导。他们加班主要是为了日常公务处理及接待应酬。特别是在春播、秋收等农忙季节或遇到一些突发性事件时,忙得更是不可开交。不分工作日、休息日,经常是“两眼一睁,忙到熄灯”。有时越是节假日,越不能得到休息。

从以上五个方面可以看出,领导干部在八小时之外,不论学习、健身还是娱乐,可自由支配的闲暇时间是比较充裕的。从问卷统计来看,领导干部的闲暇时间,在工作日一天平均达到3.2小时;在休息日达到6.2小时。当然,物质条件的改善也为此提供了必要的前提条件。如在家务劳动上,洗衣靠机器;做饭靠煤气、靠电,有时怕做饭浪费时间,还可以买半成品或熟制品,或与家人到饭馆吃。总之,许多领导干部在生活方式上比较注重质量。如住的方面,许多人都注重房屋的装修,讲究舒适;吃的方面,大部分领导干部都讲究营养平衡,尽量节制烟酒的领导干部人数越来越多;在休闲娱乐方面,许多人都能够按照自己的身份适宜地选择时间、方式、场合进行。

从问卷和调查中我们发现,绝大多数的领导干部对自己目前的生活方式是满意和比较满意的。当然,也有部分领导干部感到工作任务重、压力比较大,希望在八小时外能够得到更多的放松或休息,有一些更好的方式来调剂自己的生活。许多人认为,该工作时就好好的工作,该娱乐时就好好的娱乐,该休息时也要好好的休息

第二篇:村干部的工作生活现状调查报告

学院:

专业:

班级:

姓名:

调查时间:

调查地点:

调查方式:典型调查法

指导老师:

综述:鉴于当代中国正处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键时期,农村是否能转型成功,不仅关系到每个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更关系到国家的改革发展,特进行本次社会调查,在于抛砖引玉,引起社会广泛关注村干部的问题,希望广大学者积极出谋划策。本次调查采用典型调查法,对村干部及特殊群众进行为期13天的调查,涉及村干部的工作现状、能力和部分农村问题的处理办法等,且深入研究,广泛听取各方意见,得出了针对部分问题的解决方法,并对此做了总结。 调查目的:为了了解农村村干部工作生活现状,响应国家政策号召,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献计献策,促进农村发展和城乡一体化建设

村干部的工作生活现状调查报告

摘要:为了了解农村村干部工作生活现状,响应国家政策号召,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献计献策,促进农村发展和城乡一体化建设,利用暑假这个难得的机会我在进行了这次社会调查。我采用了典型调查方法,对该村的在职及退休村干部、特殊村民等人群进行了为期13天的调查。在调查中,我了解到了村干部与群众的几个方面问题并作了深入的思考与研究,并经查阅资料,总结出了一些想法,得到了一些结论,主要从村干部的工作思想找到了一些解决办法。 关键词:村干部工作现状能力发展问题工作思路

村干部虽然职位低,但他们也是党和政府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党和政府路线、方针、政策的最终贯彻者和执行者,他们的工作和生活如何,不仅关系到上级各项政策的全面贯彻落实,而且关系到党和政府的形象,因此他们是党在农村的旗帜,是群众的领航船,应当受到我们的关注。

一、村干部工作现状:

1、单位工作与兼顾家庭的问题:村干部一头挑起工作的重担,另一头它得承担家庭的重负。村里许多事,都得找到村干部来解决处理,许多情况下,他们面临着政府工作与家庭劳动、无私奉献与家庭经济损失的两难选择。可是,他们选择了前者,就不得不放弃后者,这是他们的职责所在。

2、付出多与收入少的问题:由于村干部身份的特殊性,工作的繁杂性、艰巨性以及农村地域的分散性等一系列特殊原因,决定了村干部的工作是一种必须要多付出的劳动。与此不相称的是较低的待遇。不仅是经济待遇低,而且政治待遇也低。如果工作出色,乡镇政府就发给一张“优秀”奖状之类的,最多就是到区、市参加个表彰大会,有些辛苦工作了十几年退下来的老村干部,逢年过节却没有上级领导来看望一下,让人倍感凄凉。

3、工作上较真与遭受人们攻击的的问题:村干部不像上级领导那样进行宏观指导或者发号施令,督促检查就行,而是些具体的、实际的、直接的工作,必须较真去落实,否则,不但完不成任务,而且更对不起党和广大群众的信任。一些啃硬骨头的工作,如计生工作等必须来硬的,必须较真。这样就必然会因触及一些人的利益而得罪人,甚至遭到报复。虽然现在是我国的法律在逐渐健全,诸如毁坏村干部的庄稼、毒死村干部的牲畜或对村干部实施暴力的现象不再时常发

生,但还是有人恶语中伤,故意诽谤,让村干部很难正常开展工作。加上村干部工作不是一辈子的事,几年或十几年后退休了,还得在村上生活,这让村干部感到有后顾之忧,甚至无法更好地展开工作。

4、群众急于求富与村干部能力的问题:随着群众求富的愿望越来越强烈,他们对村干部工作多年却“山河依旧”,群众还是处于原地踏步的生活现状十分不满。他们埋怨村干部,有的甚至对村干部讽刺、挖苦、谩骂。其实,村干部们怎么不想为群众多办些实事,怎么不想改变自己村子的面貌呢?一来村干部手心有余力,二来部分村干部受思想观念、知识水平、地域等的局限,面对群众急切求富的心理,也实属无奈。

5、兴办公益事业与集体经济薄弱的问题:这也是让村干部们感到最头疼的事,诸如群众强烈要求兴办水利、公路等,一方面,由于村集体经济的薄弱,甚至空白,许多事情心有余而力不足。另一方面,现如今,年轻力壮、有知识、技术的人都外出务工,只剩下老弱病残,谁愿意来为兴办公益事业尽义务劳动呢? 这就导致群众与干部的矛盾发生了。

二、目前基层干部主要存在的问题:

1、思想言行脱离群众,干部之间明显存在“两个距离”一是感情距离,部分村干部党性观念、宗旨意识淡薄,一身老爷习气,无群众感情,工作作风浮躁,工作方法简单,遇事缺乏周全考虑,遇急就用“蛮办法”,结果把小事弄大,大事弄砸,尤其是在处理一些突发事件上访问题等矛盾时,把群众视为刁民、无赖,作为水火不容的对立面来对待,另有一些干部“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把基层工作当提拔的中转站,在工作中蒙瞒上级,糊弄群众,隐瞒实情,一味应付了事。二是认识距离,部分干部只对上级负责,不对群众负责,在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上,干部和群众的出发和共同点越来越少。干部抓的“大事”主要绕着上级下达的责任指标,而不管群众是否认可,群众关心的事,现实中存在的焦点、热点问题,有干部认为是“小事”,不屑一顾,有干部热心立项目,出政绩,而群众关心的是村里电视信号不清,道路不畅,水渠失修等涉及切身利益的事,对干部们喊破嗓子也解决不了,一肚子怨气,有的人甚至说:干部让往东,咱们偏向西。

2、对新形势认识把握不够,存在“三个不适”:一是对当前变化的农村情况不适应,思维工作方法明显滞后,随着时代的民展,社会各个层面都发生了变

化,党在农村的各项政策也作了很大调整,同时人的意识出现多元化,农民的素质不断提高,而许多基层干部用老一套的框框和方法用简单处理复杂问题,缺乏创新,缺乏思考,根本不管以前的办法是否行得通,也有干部觉得老办法不管用,新办法不会用,硬办法不敢用,软办法不顶用。甚至流露出埋怨群众难管的情绪;二是对市场经济条件下用市场的方法引导群众发展经济不适应。群众要科技、要信息、要服务,许多干部不知道怎么办,自身不具备带领群众依靠科技发展经济,增加收收的能力,没有带领群众致富的门路,不受群众欢迎。三是民主法制意识淡薄,对群众日益提高的民主意识不适应,随着各项法律的宣传普及,用法律武器捍卫自己权利的农民越来越多,一些干部对这种新情况不适应,独断专行,认为现在“刁民”增多,自觉不自觉地把自己放到群众的对立面上和群众的冲突屡有发生。

3、自身素质不高,缺乏“四种精神”:一是缺乏开拓创新的精神。部分村干部不懂科学技术,不敢大胆调整农业结构,带头创业无方,富裕农民无路,抱定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不放,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落后,缺乏与时俱进的思想和创新意识,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束缚了农村经济和农民迈向共同富裕的步伐。二是自身缺乏深入调查研究的精神。有些干部习惯坐在办公室听汇报,看材料,即使深入农村也心在外,蜻蜓点水走马观花地转转看看,对群众所反映的焦点、难点、热点问题,要么淡然视之,漠然处之,要么拍拍胸脯,拍拍脑袋,一副大包大揽的样子,最后什么问题也解决不了,不仅伤害了群众感情,也有损干部形象,更是失去了群众的信任。三是缺乏深入学习的精神。有些村干部从不深入学习,不懂政策法制,不会业务知识,整天不读书,不看报,不学文件,即使学了也没用心,执行起来又是另一套,甚至大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主张,打擦边球,钻政策空子,绕过国家政策办事。四是缺乏长期发展精神。因体制改革上的一些原因,许多村干部存在短期思想,存在短期工作行为,只顾当前,不管以后,比较浮躁,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缺少远见卓识,缺乏长远规划,加上法制观念淡薄等原因,常常在解决问题或发展经济的过程中埋下隐患,留下包袱,为下任工作开展带来障碍和困难。这也有工作交接不力的问题。

三、小结

如何当好村干部,如何做好联系政府和群众的纽带,是每个村干部应该考虑的问题,经过调查,大家认为要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1、掌握好本村基本情况。如人口、耕地、群众的思想状态,热点、难点问题等。只有切实了解当地的基本情况,才利于积极主动顺利地开展工作。

2、掌握好业务知识。作为一名村干部,不但要掌握全村的基本情况,更要根据分工不同,掌握好各自的专业知识,懂得有关政策法规,这样才能在工作中就能游刃有余。

3、处理好三个关系。一是处理好与群众的关系。村干部与群众之间,是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同时又是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关系。只有经常性关心群众,解决他们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才能与他们建立起血与肉的关系,才能争取他们的理解和支持;二是处理好与上级主管部门的关系。村级组织是最基层的组织,对上涉及多个主管部门,要处理好与各个主管部门的关系,按期保质完成上级部门交办的各项任务;三是处理好与其他村干部间的关系。村里的各个干部虽然按照分工不同各司其职,但大多数时候需团结协作,因此要求村干部应虚心学习,互相帮助,从而达到共同完成上级党委政府交办的任务。

第三篇:关于天桥镇离任村干部生活现状的调研报告

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发挥各村三委会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基础性作用,是促进农村各项工作的积极有序开展的前提和保障,而各村村干部则是村三委会正常运行的中坚力量。为进一步推动天桥镇各村村内各项事业的发展,加强村干部队伍规范化建设,提高村干部管理工作水平,我镇现特对天桥镇各村离任干部生活情况进行调研。

天桥镇共有23个行政村,分东南西北四个片区,离任村干部约45名。在对离任村书记和村委会主任的一般性调查中,可得出以下概括性的结论:在所有被调查的样本中,约有26.7%的村干部年龄在60岁以上,约有22.2%的村干部担任了十几年,除了少数担任村干部超过十五年的离职干部享有国家补贴外,其他离任干部并没有享受到政策上的优惠。

关于离任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担任村干部时间较长,思维跟不上时代的要求。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农村的各项事业发展逐步走向了一个新的阶段,出现了一些变化,这些变化对村干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有些老干部不能适应这一环境的变化,思维保守,不能适应本村进一步发展的需要,因此被群众选下来。二是年龄较大,不适宜继续担任村干部。天桥镇有些村子的干部,担任干部时间较长,年龄较大,精力不足,不适宜继续担任村干部,因此离职。这方面的典型有羊圈村村长吴世艳、涝峪口村书记雷有才、仝家庄村村长王尚文、郑家庄书记吴志荣等。三是村委会主任和书记配合不力,导致班子频繁更换。据调查,在离职村干部中,有3例是因为班子配合的问

题导致离职的,如雷家寨村、割耳庄村以及上涧子村。四是村务不清,工作中存在私心,得不到群众的拥护。在离任村干部离职原因的调查中,笔者发现还存在着个别干部村级财务不清,工作不力,导致村民群众不满,换届时没有得到群众的支持。

所调查的离职村干部的收入来源,主要有种田、经商和打工等。其中种田收入占绝大多数。还有个别的离职干部经商,家庭条件较好。如丈南村的离任书记杨文博,现在经营农资,收入可观。但还有个别离任干部经济条件不是很好,如丈南村的离任村委会主任刘全民,现在户县打工。

关于离任村干部与现任村干部的关系情况,有6个村子的离任干部与现任干部关系较好,能及时参加村里的会议,并为村子的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但是有14个村子的离任干部与现任干部关系较为紧张,一般不再参加村里的事务。

针对以上调研结果,我们可以看出,目前天桥镇的离任干部与村里的联系不再紧密,参加村里活动不再积极。出现这种情况是有几个原因的:一是离任后部分干部心里落差较大,不愿再参与村里事务;二是部分干部由于年纪较大离任,离任后参与村中事务精力不济;三是干部之间存在个人矛盾,离任后不再来往。针对这些不同的原因,我们需要制定不同的政策来解决这些问题。对于离任后心里落差大的干部,要让离任的村干部继续感受党的温暖,彻底消除他们内心深处的失落感;对于年纪较大的离任干部,政府也要适当关心,了解其生活是否有什么具体困难;对于因个人矛盾而远离组织的离任干部,政

府要进行适当的疏导,争取化解矛盾。

第四篇:关爱离职领导生活现状

关爱离职干部生活现状,献言献策共谋学院

发展

—学院退休厅级领导2013新年茶话会成功举行

本网讯(记者钟凤鸣 王秀秀)1月11日下午,在三号办公楼召开了我院退休厅级领导2013新年茶话会,学院党委书记肖地楚主持召开本次会议,院长曹石珠、党委副书记陈莹花、副院长王晓萍、李军及3位离职退休的老院长龚汝山、张广林、周大观等出席参加了会议。

书记肖地楚发表讲话,他对出席出席会议的退休老干部表示热烈的欢迎和深切的问候,并希望老干部们能够对过去一年学校教学评估等工作提出宝贵意见,以及谈谈他们的生活现状。

首先离职领导周大观谈了自己的见解。他说,“作为学校的老领导,自己几十年都献给了教育工作,学校发展了就是自己最高的幸福指数。”他指出,学院在教学评估、系部建设、教学改革、学科竞赛等方面一年来取得的进步和发展。但同时也存在系部发展不平衡,日常教学工作不足,系部领导和干部对教学课程的了解和把握不足,实践学习认识不足等问题。以临床医学系为例作了说明,并提出自己的意见。他说,教学评估是一场生死保卫战,是一件大事。要放做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中心的中心。

会上肖书记汇报了我们一年来,学校各项工作而进展,在教学改革、学科竞赛,学术研究上的可喜成绩。各位老同志为学校的取得的飞跃式发展,内心感到无比的喜悦。

接下来老领导龚汝山同志发表讲话,他说感谢党委和行政对老同志的关心和爱护,他说作为一个离休干部来讲,就像学校就像他的家园,而“子女”的关心让他温暖备至,也深受感动,他说,过去一年里我们学校发生很大变化,各方面工作上了新台阶。第一是办学思路上了新台阶,他说把我们学校定位在地方性、应用性、为当地经济建设服务的位置上很恰当,学院发展既不能好高鹜远,也不能停滞在原来的基础上。第二,改革上了一个新台阶。学院在教学改革,走出去,引进来,校企联办等多方面取得明显可喜的一步。第三,我们学校人事干部改革立竿见影,使学校更具凝聚力和战斗力。第四,全院发展上了一个大台阶。学院在硬件和软件设施上,掀起第二次建设高潮,第五学院将十八大中改善民生的精神落到了实处。他说离职退休的教职工工资福利得到了改善。最后,也指出了我们学校当前存在的一些不足,他指出我们尽管与往日相比学校发展取得了巨大地进步,但是我们学校的发展离上级政府的要求、离同类院校的发展相距有点远,也离全体教职工的期盼有差距,他说今年是决战的一年,是奋斗的一年,也会收获的一年,他坚信学校在学院领导、党委的有力领导下教学评估一定会取得伟大胜利的美好祝愿。对此,他为学校的发展也提出了宝贵的“创名师”、“创明星”、“创名校”的三创建议。

张广林同志的发言中也对学院评估等问题作了自己的见解。他说,自己深有感触评估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在院领导班子和国家政策支持下,学校经济状况越来越好。他结合自己的经历也表达了“当官不为民众,不如回家种红薯”的情怀,他指出学校建设不仅要管理今天,还要管理明天。最后就学校工作和职工住房等问题说了自己的感触。

最后院长曹石珠作了会议总结,感谢老干部们对学校工作的支持和正确的舆论,对工作改革的充分肯定,并在今后对退休干部,给予更多的关心。

第五篇:农民文化生活现状调查

改革开放以来,虽然我国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获得了巨大发展,农民温饱问题基本解决,但农村文化建设却相对滞后,农村文化生活比较贫乏,这不仅制约着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也制约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立足新的发展实践,立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高度,作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部署,对农村文化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稳步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乡风文明,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思想保证和精神动力,大力加强新农村文化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关键因素。 2005年12月11日,中办、国办也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意见》,针对解决农民“看书难、看戏难、看电影难、收听收看广播电视难”等突出问题做出了全面部署。于是在寒假期间我对梨园村及周边两个临近村庄的农村文化现状进行了调查,由此得出新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分析了新农村文化建设滞后的成因,并在调研的基础上,提出振兴新农村文化的一些建设性建议。

此处探讨的文化生活,指的是农村居民除参加物质生产劳动以外的其他活动,例如学习娱乐、风俗活动、人际交往等。由于种养面积和数量的狭小、农田耕作方式的现代或务工时间的灵活性,长期生活在农村的居民“八小时以外”的时间相对较多,因而他们对文化生活的需求也较强劲。这种需求促使“其他活动”的产生和活跃。这些活动不仅显示了农民的文化需要和精神追求,反映了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状况,而且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产生了重大影响。了解其现

状并予以分析应对,使之得以丰富和提升,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农民文化生活的现状

近期,对全乡农民文化生活现状和农村文化建设情况进行了一次调查,从调查结果来看,农民文化生活的现状令人担忧。

1、文化生活贫乏。通过对100名不同文化程度村民的问卷调查,他们的日常文化生活方式主要有看电视和打牌(含扑克、麻将、字牌等)两种。其中,94.6%的被调查者表示,看电视是日常最主要的文化生活方式,平均每天看电视的时间在两个小时以上。除了看电视之外,最普遍的就是打牌,一走进农村,闲散无事的农民三五成群玩扑克、打麻将的情况随处可见,而且没有不“带彩”的,其带彩数额一般在1-10元不等,一次牌局的输赢大部分在几十元以上。其他的像棋类、球类之类的活动开展得很少,玩电脑游戏和进行业余文艺创作的人更少,很多35岁以上的人甚至不知道上网是怎样一回事,家庭上网为空白。

2、“三难”问题突出。这里讲的“三难”问题是指农民看电影难、看戏难和看书难。从问卷统计和谈话了解的情况来看,93%的农民过去一年没有看过电影和戏剧演出,看过的也仅限于一两场,并且大多是到外村观看的,是条件好的人家办红白喜事请来的。政府虽然每年都开展“三下乡”活动,但对于广大农村来说,一年有限的活动确实是杯水车薪。以前活跃在农村文化市场的电影和戏曲如今却成了农民文化生活中的一种奢侈品。通过调查,八成以上的的农民因为在家门口看不到电影、戏剧和其他形式的文艺演出而对文化生活感到不满意。此外,从调查情况来看,有70%的农民没有阅读习惯,不经常学习新的农业技能和科技知识。在其中有阅读习惯的人中,有55.6%是40岁左右的中年人,其阅读主要目的是获取农业科技知识,而年轻人阅读则是主要是为了娱乐。由于有图书室的村很少,其阅读的途径基本都是找亲戚朋友借阅的,自购的很少,

本次调查对象的农民家中书籍(不含中小学教材、教辅读物)藏量最多的不超过20本,近九成农民不买书。

3、个人信仰缺失。100名被调查村民中只有7人信仰共产主义,3人信鬼神,90%的人什么都不信,其中信仰共产主义的人信仰理由不明。这充分说明,当前农民存在严重的信仰缺失,非常需要正确引导。调查中未发现教会组织开展活动的情况。调查结果充分说明,虽然当前我区农村的生活条件已普遍改善,但与物质水平的显著提高相比,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远远滞后了。其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经济原因,农民工因为打工收入有限,不舍得将钱用于文化消费;二是社会原因,社会各方面对农民的文化需求尚未给予足够的重视和关注。不过在调查中我们感觉到,农民的文化需求是十分迫切的,他们希望政府能够定期进行一些电影、戏曲、图书、歌舞等文艺演出下乡活动,希望村里定期组织科技培训。

二、改善农民文化生活的建议

建设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要求我们采取更为有利的措施,更新的发展思路,创新内容与形式,开创农村文化工作新局面。乡镇文化站是农村文化活动的载体和组织者,直接影响农村文化建设。怎样加强农村文化建设,主要从农村文化站建设着手,我建议:

1、大力加强乡镇文化站建设,组建村级文化骨干队伍。目前全区大部分乡镇文化站不过是一个空壳机构,人员未专用,设施场地缺乏,开展活动无经费。在巩固加强乡镇文化站建设的基础上,可以尝试在每个村委会设立一个文化骨干的岗位,经自愿报名、民主推荐、才艺展示、组织考核等程序,在当地农民中选拔一名有知识、有责任心的文化骨干上岗,让其负责全村文化事宜。对村文化骨干可以由区、乡两级政府给予适当补助,年终时进行考核,群众满意的

续聘,对不合格者解聘。

2、积极开展“送文化”活动,满足农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一是要建立良好的机制。各级党委、政府要将送文化下乡列入年度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指标要列入目标管理考核,不断丰富“送”的内容,活跃“送”的形式,选择“送”的时机,使“送文化”工作步入规范化、制度化、经常化的轨道。二是政府设立文化建设专项基金,免费送电影、送戏、送图书到农村及开展大型文艺进村(社区)活动,经费列入年度财政预算。三是对各级专业剧团的下乡演出给予演出场次的补助,同时鼓励民间文艺团体的演出和自娱自乐活动。四是政府应当采取相应措施鼓励各级艺术团体到农村演出,按照剧团演出场次及相应演出成本,地方财政给予一定的补贴,在保证演职员基本生活的情况下,保证让广大农民多看戏,看好戏。五是积极贯彻实施省“十一五”农村电影放映工程,定期免费为农民放电影,对下乡放电影进行补贴。文化单位可加强与科技单位的协作,在每部文艺片前放映农业科技宣传片,既满足了农民的需求,又可以集中推广先进的农业科技知识。

3、培养民间艺术传承人,抢救、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现在,农村流传多年的传统文化形式亟待保护和抢救。比如,我乡原有农民磨漆画艺人60多人,现在能坚持的只有2人;扎故事人员过去有几个班子20余人,现在只有

4、5人。对于这些日益萎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部门要引起高度重视,采取措施加以保护和抢救,比如,采用经济补助和奖励的方式,鼓励艺人培养传承人等,确保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得以传承。

经过我们的实践与调研,我深深的认识到:在一定意义上说,农村文化的相对落后,是制约农村发展、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重要原因之一;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是解决“三农”问题的一个重要着力点。站在新的发展起点上,我们更要

充分地认识到,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是满足广大农民群众多层次多方面精神文化需求的有效途径。新形势新任务要求我们,必须把农村文化建设好、发展好。

希望的田野有了文化的滋润,才能更加欣欣向荣;勤劳的人民接受文化的熏陶,才能生活得更加幸福美好。我相信通过我的调研与实践可以进一步的认识新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让丰富多彩的文化成为广大农民群众精神生活的重要内容,培养造就出一代又一代高素质的新农民,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建设更加繁荣美好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上一篇:发展战略选择范文下一篇:法院审判工作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