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检监察信息系统平台

2022-12-25

第一篇:纪检监察信息系统平台

平台一体化信息系统建设汇报材料

XX县平台一体化信息系统建设情况汇报

按照省厅部署,我县财政平台一体化系统于今年4月1日正式上线运行,全县所有财政性资金、所有预算单位全部纳入平台管理。现将具体情况汇报如下。

(一)财政平台一体化系统实施概况

为推进平台一体化系统建设,我局重点做了以下四方面的工作。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我局成立了局长任组长,分管局长任副组长的平台一体化建设领导小组,下设业务组和技术组,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和工作计划,切实搞好统筹安排和综合协调。二是加强学习讨论,统一思想认识,协调部门配合,和谐推进系统实施。三是排查更新硬件,规范完善网络,确保信息系统硬件、软件正常运行。四是规范财务扎账,及时完成新老系统数据切换。从而保障平台一体化系统在4月份全面上线运行。

我县平台一体化系统上线单位XXX个,涵盖目前所有预算拨款单位(包括乡镇学校和乡镇卫生院),资金包括预算内、预算外、政府性基金、义务教育专项、卫生院事业收费、单位往来资金等,实现了财政资金全覆盖和财政拨款单位全覆盖。随后又探索把“乡财县管”资金纳入平台进行实拨方式管理,在5月份财政总预算账务核算软件正式启用。截止到七月底,通过一体化平台下达指标1735笔,资金10.38亿;直接支付4291笔,资金9.21亿;乡财县管业务81笔,资金0.13亿。

(二)非税系统接入并实现对乡镇的延伸管理

为加强非税收入征收管理,提高信息化、规范化管理水平,我县于7月份实施非税收入系统接入一体化平台和向乡镇延伸的工程。局党组高度

1 重视,认真组织局直机关和乡镇财政所深入学习相关文件精神,统一思想认识,明确要求在全县范围实现非税收入“单位开票、银行代收、财政统管”的管理模式,严格规定各乡镇非税收入从8月1日起,一律就地缴入当地邮储银行或信用合作社,全部实现乡镇非税收入通过非税信息系统自动汇缴县级非税收入专户,实现非税收入全过程监督。

为了顺利推进改革,7月20日财政局召开乡镇财政所长和财政结算员、征收单位会计培训会,相关业务股室和软件工程师对参会业务人员进行了业务讲解和上机培训,确保每个业务人员都能听得懂、会操作。截至8月12日,乡镇财政通过平台汇缴非税收入23笔,资金81.6万元。至此,彻底改变了以前乡镇财政非税收入由征收单位缴入乡财“结算专户”,再由财政所划转到县国库或财政专户的方式,减少了缴库中间环节和资金在途时间,我县平台一体化实现了财政性资金全过程信息化管理,有机地整合了各类信息资源,为财政业务提供科学的统计报表和数据分析,进一步提高了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水平,我县财政信息化建设再上新台阶。

(三)积极推进工资统发

为全面完成省财政关于平台一体化信息系统建设的目标要求,我县正在积极实施工资统发系统。经过与软件公司的认真沟通以及财政局内部股室的充分讨论,我县已基本确定“预算单位上报人员工资信息,预算股核对人员工资并录入工资指标,支付中心核对人员工资并审核确认单位的工资支付申请,打印直接支付凭证,银行打卡发放到人”运行模式,实现统发单位到财政、工资数据到银行全部系统自动交换。目前正在进行基础数据整理,系统将于9月份正式上线运行。

第二篇:物流信息系统的核心——电子商务平台建设

物流行业是最早实现电子商务环境下的商业交换模式的行业之一。由于供应链协作需要多种类型业务伙伴参与,涉及复杂和多样化作业类型。通过互连网作为支持供应链间货物的流动管理的信息交换中心的概念很容易被货主及承运人接受。

从物流信息平台的发展过程来看,最初的公共性物流信息平台主要集中在物流服务的交易方面,例如运输能力的交易,交易的方式主要是即时性的承运业务撮合。最初的公共性的物流信息平台是水平、开放式的市场:货主在互连网的公告板上输入托运单,让承运人为这些托运单竟标。

但是物流信息平台更有活力的部分是专有的物流交换中心(例如管理一家工业企业的供应链)或者是专业化的行业物流联盟(例如汽车行业零配件与整车制造商的行业性协作联盟)。这些物流交换中心和行业物流联盟是基于已经存在的业务链和企业间牢固的商务关系。 对于物流业者和运输商而言,通过建立虚拟的物流作业平台可以协助提供高端的物流作业自动化处理,降低作业成本和服务价格,增加利润。通过物流信息平台,许多物流服务提供商将很快具备为客户提供“门到门”服务的能力。

本案的物流信息平台针对以下两类应用的需求:支持端对端的企业间电子商务的专用的物流交换中心或专业化的物流联盟(图1),水平型的物流电子交易市场(图2)。

1、 端对端的企业间电子商务图

2、交换模式电子商务

专有的物流交换中心针对特定企业的供应链或特定关联企业协作而设计,必须满足特定的供应链组织架构、行业规则、特殊的装运需求。

电子交易市场除了能支持类似即时型的物流交易撮合,还要能支持多式物流,物流服务协议管理、以及例如运输优化先进的物流管理工具。

系统整体架构

物流信息平台——电子商务架构

三、 物流信息平台电子商务架构

版权所有:厦门新荆艺系统集成有限公司

物流信息平台的底层是强大的开放式供应链事务处理系统,构建与实体物流相配合的虚拟作业环境的核心。供应链事务处理系统必须能将不同作业系统、不同的数据源、不同的数据格式整合成准确、实时的规范数据,并提供强大的基于可定制的商业规则的交换能力。 在开放式的供应链事务处理系统的基础上,不同的企业、行业联盟、公共型的物流系统运营商可以构建基于应用托管模式的单独的物流交换作业系统。

物流信息平台支持多种类型的物流增值应用,例如对货物的跟踪、零担运输的合并,多式物流的整合,增值应用可以是供应链事务处理系统的一个高端的应用层面,也可以是外部增值服务提供商提供的服务。

开放性的供应链事务处理系统

1、功能:

支持端对端的供应链协作

智能化的实时事务处理

安全认证支持

1、 信息基础:

从不同的作业系统中,采用多样化的数据收集技术,以人工或自动的方式整合准确、实时的规范物流数据。

2、 目标

区域内与物流相关的作业流程一体化,提高作业效率

快速定位货物运输状况;提高存货管理效率。

3、 技术架构

四、 物流信息平台技术架构

版权所有:厦门新荆艺系统集成有限公司

功能需求

1、 实时管理

所有在供应链进程中的事务都可以被实时跟踪和监测。通过实时的管理,掌控供应

链的实际状况。并可立即对物流环节中突发事件作出反应,以减少和避免损失。

2、 开放式的数据流

系统兼容现有的系统信息(如EDI仓单),并可导入RFID,定位系统(如GPS)等信息,整合转换成为相应的供应链信息(如设备状况、库存、装运信息和订单信息等)。

3、 安全及验证技术

通过对电子文档进行第三方认证,促进订仓、排载、配送调度指令无纸化的广泛应用,推动作业流程虚拟化。

4、 事务处理能力

支持区域级的大量物流事务的并发处理,7X24的可靠性管理。并可根据实际应用规模的发展进行升级扩展。

5、 灵活性及扩展性

支持所有的企业间或端对端的供应链管理解决方案,易以与企业内部系统(例如ERP)相接口。并可根据新的物流应用进行扩展。

6、 对供应链的完整管理

支持从订单到转运的全程供应链管理,对事务的智能化响应。为全程管理供应链提供手段。

应用托管:

以数据中心IDC的形式向物流行业提供应用托管业务。支持物流企业以低成本外包信息系统,使得企业在降低作业成本的同时将注意力集中在其关键作业活动。

电子商务应用托管:面向需要分布式大量物流事务的并发处理的大型物流应用。通过提供7X24的可靠性管理,对事务的智能化相应等基础作业平台,满足高端物流项目对信息平台的要求。

面向中小企业的行业化应用托管:面向广大中小物流服务商,提供紧凑、高效、低成本的物流管理专业工具,包括仓储管理、运输和配送管理、国际贸易业务管理等。

第三篇:关于做好茂名市教育信息平台学籍系统学籍业务

操作的要求(暂行)

各镇(街道)中心学校、各高中、初中、小学学籍员:

从2012年9月起,全市中小学学籍将在茂名市教育信息平台操作,由于平台功能尚未完善,现将相关学籍业务操作流程和事项通知如下:

一、登陆平台

网址:http://office.mmjyj.com/(收发公文窗口)或http://www.mmjynet.net/(茂名市教育城域网公共服务平台)

二、学籍业务流程及操作办法

(一)转学流程

1、茂名市内转学

(1)镇内转学:原学校网上申请→打印转学转学证明表(一式四份)→拟转入学校“审核通过”→《转学证明表》盖章→报本镇教办审批。

(2)茂名市内跨镇(或市)转学:原学校网上申请→打印转学转学证明表(一式四份)→上报转出地教办审批(市直学校上报转出地教育局审批)→拟转入学校“审核通过”→“转学证明表”盖章→报送转入地镇教办审批(市直学校上报转入地教育局审批)。

2、茂名市外转学(即系统外转学)

(1)系统外转入:在原学校办理转学联系函(或转学证明表)→将转学联系函(或转学证明表)、户口本复印件拿到拟转入学校→网上办理转入申请→向本镇教办报批(市直学校上报教育局审批)

1 →教育股备案、审批。

(2)转出系统外:原学校网上办理转学联系函(或转学证明)→到茂名市外拟转入学校领取转学复函(或盖章转学证明表)→报教办审批→教育股备案、审批。

注意:

1、市直学校学年内不允许转学(转入);

2、上报审批资料:转学证明表和变动生名册表(开学通知附件),与网上申请顺序一致;

3、镇教办(或市直学校)收集资料统一报教育局审批。

(二)网上操作

1、转出操作

进入“日常管理”模块→“异动管理”→“新增异动”→“异动类型”→“转学(转出)”

(1) 茂名市内转学:“系统内转出” →“下一步”→通过查询条件(班级、学籍号、姓名、身份证)“查询”到需转出的学生(在学生信息前点选)→“下一步”→填写“异动原因”→双击点选“拟转入学校”(教育局→教办(或市直学校)→乡镇学校)→日期→确定→填写“学校意见”(同意)→“提交申请”。(点“保存”要在“异动申请”上报才能成功)

(2)转出茂名市外:选择“跨系统转出”点选信息。注意;系统内转学选择这种方式,转入学校则找不到学生信息,要选“本校转出恢复”才行。

2、打印《转学证明表》

进入“日常管理”模块→“异动管理”→“异动申请”→“审核中”(“未提交”有异动信息,则要勾选提交才能上报)。点击异动信息栏中的“转学证明”(如果已上报,则要点选异动信息为“审核中”才显示)→点选 “转学证明表”→“打印预览”→“打印”。

3、查看上级部门审核进度

(1)“异动管理”→“异动申请”→欲查看的异动信息,点“审核中”→在显示信息中,点“审核进度”中的“查看”,可看到学生

2 审批进度。

(2)撤销操作,在“审核中”勾选后点“撤销”,再在“未提交”中勾选点“删除”即可。

4、转入操作

(1)镇内转学:学校收集《转学证明表》并盖章,在网上审核后报教办审批。点“异动管理”→“异动审核”→“待审核”,可看到镇内拟转入学生名单,点“审批”→“审核通过”→“去向班级”→“学校意见”→“保存”即可。在“异动审核”中的“审核通过”可查看学生的审批进度。

(2)茂名市内跨镇(或市)转学:原学生在学校办理转出,打印《转学证明表》,需上报转出地教办审批(市直学校则要上报当地教育审批),拟转入学校在“异动审核”中的“待审核”处方可显示学生名单。

(3)茂名市外转入:收集转入学生的转学联系(或转学证明)、户口簿复印件,在网上录入信息提交申请。“异动管理”→“新增异动”→“异动类型”→“转学(转入)” →“系统外转入”→填写信息→“提交申请”。

(二)休学

1、收集学生病历诊断书,网上提交申请。高中学生需县级以上医院诊断证明。

2、网上操作

(1)办理休学申请:“异动管理”→“新增异动”→“异动类型”→“休学”→“下一步”→通过查询条件(班级、学籍号、姓名、身份证)“查询”到需转出的学生(在学生信息前点选)→“下一步”→填写“休学原因”等信息→“提交申请”。(点“保存”要在“异动申请”上报才能成功)。

(2)打印休学证明: “异动管理”→“异动申请”→“审核中”(“未提交”有异动信息,则要勾选提交才能上报)。点击异动信

3 息栏中的“休学证明”→点选“转学联系函”或“转学证明表”→“打印预览”→“打印”(也可导出打印)。

(3)报批:镇教办(或市直学校)收集资料统一报教育局审批。 注意:上报审批资料:休学证明、病历证明和变动生名册表(开学通知附件),与网上申请顺序一致。

(三)改名。

1、收集学生户口本复印件,后于网上申请,到镇教办后审批,教办统一上送户口本复印件和呈报表向教育局报批;高中学生需送户口本原件审批。名册、资料与网上申请顺序一致。

2、网上操作: (1)网上申请:点“学生管理”→“学生修改申请”→“未提交”→“新增”→“操作类型”点“修改”→点选“班别”→点学生姓名→填写“原因”和新姓名(原名处)(如身份证号是临时的,还要填写正确的身份证号码)→“保存”。

(2)上报:点“学生管理”→“学生修改申请”→“未提交”→勾选学生→“提交申请”,同时上报复印件到教办审批。

(3)查看审批进度:点“学生管理”→“学生修改申请”→“审核中”(或审核通过、未通过),可查看审批进度。

(4)撤销操作:先在“审核中”撤销,再在“未提交”中撤销。 (5)教办(或市直学校)审批后,收集资料统一送教育局审批。

附件:学籍管理员委派操作和设置显示班级信息

信宜市教育局 2013年1月15日

第四篇:煤矿安全监察作业信息系统

系统功能介绍

安全监察作业信息系统功能简介

1、保证了安全监察工作中采集数据的准确与完整性。

煤矿井下工作条件恶劣,采用纸笔作为数据记录介质很容易造成污损,有许多不便。如果记录本的损坏和丢失会导致全部记录的缺失,影响数据收集的完整性。安全监察作业信息系统采用的数据记录方式有别于传统的手写笔录,系统采用的记录设备—安全监察作业记录仪是专门针对井下工作环境设计制造,具有防爆,防尘,防水等特点,完全适用于井下恶劣工作环境。设备简单易用,便于操作,可以记录大量数据(安全评估记录、安全监察记录、安全监察统计数据、隐患排查数据等),数据一旦输入,不会因工作环境的恶劣遭到破坏丢失,保证输入数据的完整和安全,为安全管理人员对数据的收集,统计,分析工作提供准确完整的资料,确保下一步对数据分析处理工作顺利开展。

2、解决了对一线安全监察人员管理监督的难题

目前对安全监察检查人员的管理监督都是沿用传统的“人管人”的模式,实际操作中易受到人为因素的影响,监察检查工作中不可避免的会出现监管的空白和漏洞,存在安监人员空班、漏检现象。

监察检查系统采用如下的数据记录操作模式:

1、安全监察检查人员必须到监察检查点,读取预先在监察检查点设置的地址卡信息。

2、确认监察检查人员到达后,开始记录各项数据(此时记录仪自动记录人员到达时间、到达地点),且输入的数据不能修改和伪造。

3、交班时将监察检查仪存储的数据自动上传到监察检查系统服务器中,操作中不掺杂人为因素。

管理人员在系统管理界面上可以监察检查巡检人的工作记录和监察检查工作的完成情况,对监察检查中的超时、空班、漏检现象一目了然。

如此以来由原来的人监督人模式转化为计算机监督的先进模式,真正做到监察检查管理监督工作的铁面无私,解决了对一线安全监察检查人员实施有效监督管理的难题。提高了安全管理水平,杜绝了人为因素在安全工作中造成的隐患。

3、真正实现了“隐患排查”记录的自动化管理,

安全监察作业信息系统具备强大的数据处理功能,系统可以对监察检查采集的安全隐患记录、安全监察记录等大量检测数据自动进行纪录、整合、处理,形成符合矿山安全工作要求的安全隐患排查报表。隐患记录以数字化图形代替了传统的手写笔记,由于以上步骤都是由系统自动完成,不需要人工录入计算,这样避免了人为的错误,真正做到数据录入,数据计算、分析的自动化,为安全管理部门的决策提供了可靠的依据。所有数据可自动形成数据库永久保存,以备随时查询。

4、可实现网络查询功能

系统提供数据网络接口,可以利用Internet或局域网将巡检数据和分析报表等传送到有关部门,实现安检信息与其他各种安全管理系统的整合和信息共享,实现远程查询。企业领导和安全管理者可以在办公室随时查阅矿井安全生产信息,不必亲临一线,节省领导的宝贵时间,提高了办公效率。真正作到安全信息心中有数,为安全工作开展提供了极大便利。 并可根据需要配置无线手持终端(智能手机)利用GPRS无线网络查询安全信息,做到出差在外地,也可随时随地不受办公环境制约,查阅本单位的安全生产信息,真正实现“安

全信息一手掌握”。

三、AAjj0099安全监察仪性能

安全监察仪设备性能

中央处理器CPUSAMSUNG™6410,667MHz

操作系统WindowsMobile®6.1Professional

FlashROM:256MB

存储

RAM:128MBSDRAM

外观尺寸TBD待定

支持网络GSM/GPRS 900/1800MHz

显示屏3.5'TFT-LCD分辨率240X320

信息处理短信,彩信,E-Mail等

连接接口蓝牙2.0、无线Wi-Fi®:IEEE802.11b/g

MiniUSB(11-pinmini-USBandaudiojackinone)

摄像头320万CMOS带闪光灯高清摄像头,支持夜拍

声音系统内建送话器与扬声器,支持MP

3、MP4,支持

电池可充电锂电池,6000毫安,持续通话时间:4小时,待机时间,100小时存储卡支持MicroSD™存储卡(最高支持16GB)

充电电源充电电源:100~240VAC,50/60Hz,输出:5Vand1A

安全监察作业信息系统介绍

一、 系统结构图

二、系统构成

1、系统标准配置:

安 全 监 察作 业 信 息系 统

软件配置安全监察作业信息系统软件

计算机(CPU:2.0以上,内存:20G:操作系统:Windows 2000 以上,

显示设置:液晶21“ 分辨率1440X1280)

硬黑白激光打印机

件Aj09安全监察仪

配指纹或射频

置身份识别卡

地址卡

充电器

通讯电缆

2、系统硬件:

1)、安全监察记录仪:

采用标准通讯电路和射频技术,内置美国原装非接触式识读器,实现数据通讯、记录、存储、显示、信息卡识读为一体 ,充电线路采用防短路和限流设计,保证在爆炸性气体环境下的安全使用。外壳为ABS高强塑料,具有防水、防尘、防静电坚固耐用的特点。安全

监察记录仪已经通过国家防爆检测并取得安全标志证书。

2)、地址卡:

美国TI原装进口,集成电路芯片密封在外壳内,防水、防尘、防腐蚀,坚固耐用,可在各种恶劣环境中使用。每个地址卡的ID号不重码,保证代码的准确性,无源、无需供电。安装布设简单,可以悬挂、粘贴、铆固在监察检查地点。

识读卡次数:大于35万次;寿 命:大于10年; 环境温度:-10℃—70℃

3)、身份识别卡:

美国TI原装进口,集成电路芯片密封在外壳内,防水、防尘、防腐蚀,坚固耐用,可在各种恶劣的环境使用。每个感应卡编号不重码,无需供电。

识读卡次数:大于35万次 ;环境温度:-10℃~70℃

4)、数据通讯电缆:

一端是USB插头,可连接巡检记录仪底部的USB插座,另一端是RS232标准COM口(DB9),

可以联接电脑,完全密封式,保障数据传输畅通。

5)、充电器:

标准锂电池与巡检记录仪封装为一体,充电器为标准USB接口。

3、系统软件

安全监察作业信息系统中巡检记录仪只是系统的一个硬件部分,对于管理者来说重要的是安全巡检结果能否正确记录及核查,使用是否简便,一些管理者可能不太精通计算机,因此软件的易用性特别关键。而对于复杂的巡检管理,正确处理大量数据,并且自动生成各类报表,查询检索巡检结果至关重要。因此软件的人工智能核查处理是巡检系统软件的关键,有些厂家重硬件而轻软件,其结果是安监仪只相当于电子打卡器,核查功能要人工完成,这就违背了使用巡检管理系统的初衷。所以系统软件的作用十分重要,可以说是整个系统的灵魂。

三、系统工作原理

1、工作流程图

2、工作流程

在每个监察检查地点安装一个唯一ID标识的地址卡(射频卡),安全监察人员携带安监记录仪读取自己的身份识别卡,将安全员的信息读入安监记录仪中。然后到井下各监察检查地点进行监察,到达监察检查点后读取地址卡信息,安监记录仪在读射频卡时有声光

提示,安全员到达的监察检查点和到达时间自动读入安监仪中,然后输入监察检查点评估记录、统计等数据,也可以输入安全监察事件,储存在安监仪中,到下一监察检查地点重复上述操作即可完成监察检查工作。

系统特点

1、整个系统安装简单,无需布线,工程造价低,能够满足矿井各类安全监察检查工作的需要。

2、软件系统界面友好,操作简单,短期培训即可熟练掌握使用。

3、数据存储量大,安全性高,且网络功能强大,同其他系统可实现数据共享。

4、实时数据记录,保证安检数据的真实性。减少了安检员的工作量,省去了抄表和录入的工作,保证了安全巡检的规范化和数据采集自动化。

5、实现信息传送和统计查询的自动化,减轻管理者的工作量;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

6、使管理者能够适时、准确地了解一线巡检人员的监察检查信息,责任到人,便于员工考核,提高了工作效率和监督考核的准确性。

7、有效降低事故发生率,使企业减少经济损失,保障职工的生命安全。

系统硬件配置及造价估算

一、硬件配置与估算

1、系统服务器

根据安全监察系统涉及部门配置,一般有安监部(处)、各区队生产部门,网络系统服务器可使用矿上已有服务器资源,远程客户端计算机根据用户需要配置(可用户自备),考虑安监部(处)需要进行巡检系统管理和数据处理,系统配备专用服务器,配置数量不少于两台。

2、安监仪

建议专机专用,安全监察员每人配备一台,这样方便管理。备用数量按20%计算。考虑减少硬件费用,节省开支,安监仪也可以三班轮流使用,数量按如下方法确定:安监仪数量=巡检员人数×2/3×1.2 (1.2为备用系数)

3、地址卡

井下地址卡数量根据矿井实际情况确定,每个监察检查地点均设置一个地址卡(射频卡)。

4、身份识别卡

矿井每一个参加安全巡检和安全监察检查的员工及管理干部每人一个身份识别卡,以便将自己的信息写入识别卡。

5、数据通讯电缆

根据系统布置情况,每台计算机配备三条数据通讯线。

6、充电器

每部安监仪配备一个原装充电器。

二、系统软件配置

安全监察作业信息系统软件一套。

三、系统造价估算

根据矿井井型、开采方式确定。

第五篇:绿色建筑及建筑工业化-国家科技管理信息系统公共服务平台

附件5

“绿色建筑及建筑工业化”重点专项

2016申报指南

为全面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的相关任务和《国务院关于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的方案》,科技部会同教育部、工业信息化部、住房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中国科学院等部门,组织专家制定了“绿色建筑及建筑工业化”重点专项实施方案,列为2016年启动的重点专项之一并正式进入实施阶段。

该重点专项围绕“十三五”期间绿色建筑及建筑工业化领域科技需求,聚焦基础数据系统和理论方法、规划设计方法与模式、建筑节能与室内环境保障、绿色建材、绿色高性能生态结构体系、建筑工业化、建筑信息化等7个重点方向,设置了相关重点任务。总体目标为:瞄准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需求,针对我国目前建筑领域全寿命过程的节地、节能、节水、节材和环保的共性关键问题,以提升建筑能效、品质和建设效率,抓住新能源、新材料、信息化科技带来的建筑行业新一轮技术变革机遇,通过基础前沿、共性关键技术、集成示范和产业化全链条设计,加快研发绿色建筑及建筑工业化领域的下一代核心技术和产品,使我国在建筑节

— 1 —

能、环境品质提升、工程建设效率和质量安全等关键环节的技术体系和产品装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为我国绿色建筑及建筑工业化实现规模化、高效益和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重点任务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以项目形式落实,按照分步实施、重点突出原则,2016年,本指南拟在7个方向部署相关项目开展研究,项目执行期3-5年。

1. 基础数据系统和理论方法

1.1 基于实际运行效果的绿色建筑性能后评估方法及应用示范 研究内容:研究绿色建筑实际性能与设计预期的差异及其机理;研发绿色建筑性能参数及针对使用者行为和满意度测试的大规模监测、数据采集和评价系统,以及多环境性能参数数据挖掘技术及反馈应用;研究基于长期运行能耗、环境性能参数数据(能耗、水耗、照度、温湿度、CO2浓度、PM2.5等)和使用者满意度的绿色建筑性能后评估模型及方法,建立数据库系统;建立可量化、可考核、贯穿建筑全过程的定量化评价体系和技术导则,并进行后评估实践及工程示范;对我国建筑相关的可再生能源系统使用效果进行科学评估。

考核指标:建立绿色建筑性能后评估标准体系,制修订国家/行业技术标准(送审稿)或导则不少于2项。研制低成本、高精度、大规模推广的新型建筑环境性能监测系统,使用者行为记录和满意度实时评测及反馈系统。建立基于实际运行数据和使用者 — 2 —

满意度量化评价的绿色建筑性能后评估模型;建立绿色建筑性能数据库系统,包含各类绿色建筑性能长期逐时运行数据(能耗、水耗、温湿度、照度、CO2浓度、PM2.5等数据不少于一年)、不少于20%使用者典型使用行为的量化调研和满意度反馈,建筑数量不少于100项,涵盖典型气候区;建立各地区、各功能类型绿色建筑能耗、水耗、环境质量的基准线。选择不少于100项已建成的各类型绿色建筑开展后评估并提出改进策略,使其能耗比《民用建筑能耗标准》同气候区同类建筑能耗的约束值降低不少于30%,室内环境用户满意度高于75%。发布我国目前建筑可再生能源应用效果分析和未来发展规划报告。

拟支持项目数:1-2项。 2. 规划设计方法与模式

2.1 目标和效果导向的绿色建筑设计新方法及工具 研究内容:研究典型气候区大型公共建筑和城镇居住建筑的全寿命期气候适应性优先和性能数据为导向的绿色建筑设计新方法;研发适应中国建筑特点、典型气候特征和建筑使用模式的室内环境、建筑能耗统计和碳排放计算方法及标准体系;开发新一代建筑绿色性能模拟分析技术和工具;开展典型气候区和不同建筑类型的工程示范。

考核指标:建立目标和效果导向的绿色建筑设计新方法与新技术。建立建筑环境、能耗及碳排放计算方法。完成包括综合考

— 3 —

虑建筑使用模式和人的行为模式、融合各专业的新一代建筑绿色性能模拟分析工具。提出建筑环境预测、能耗分析和碳排放等方面绿色化规划设计新方法、技术标准(送审稿)和规程不少于10项。完成典型气候区公共建筑和居住建筑绿色示范工程不少于10项,示范项目的能耗比《民用建筑能耗标准》同气候区同类建筑能耗的约束值降低不少于30%,室内环境用户满意度高于75%,可再循环材料使用率超过10%。

拟支持项目数:1-2项。 3. 建筑节能与室内环境保障

3.1 长江流域建筑供暖空调解决方案和相应系统

研究内容:研究长江流域不同地区建筑室内热环境需求特性以及用户使用习惯,定量给出建筑在不同运行模式下的室内热环境营造需求;研究适宜的围护结构方案,研究建筑混合通风技术,建立适宜该地区的延长非采暖空调时间的热环境营造技术体系;研究适宜的供暖空调末端方案:解决冬季供暖舒适性差的问题,给出可满足冬季供暖、夏季空调等需求的统一末端解决方案;研究解决分散高效的空气源热泵化霜、压比大范围变化下高效运行等问题的关键技术,满足冬夏共用的冷热源设备需求。

考核指标:建立适宜该地区的延长非采暖空调时间的热环境营造技术体系,完成20项以上的住宅、学校、办公建筑示范工程,其中住宅不少于30户;提供一年以上的实时测试数据,全年供暖 — 4 —

通风空调用电量不超过20kWh/㎡,且满足室内热舒适要求,示范项目至少涵盖长江流域3个以上省市。研发出的适合于该区域的高效空气源热泵产品的季节能效比(SEER)不低于3.5,实现高效分散空气源热泵产品和新型末端装置的产业化,建立生产线3条以上。申请/获得发明专利不少于10项,制修订国家/行业/地方标准(送审稿)、规范不少于4项。

拟支持项目数:1-2项。

3.2 藏区、西北及高原地区利用可再生能源采暖空调新技术 研究内容:研究藏区和西北高原地区建筑利用太阳能供暖和建筑围护结构蓄能技术,确保室内昼夜温差不超过10℃;针对川西藏区等水电资源丰富和气候特点,研究空气源热泵供暖问题的关键技术;针对西部炎热干燥地区资源和气候特点,研究夏季蒸发冷却空调技术,研究可再生能源与常规能源协同优化运行策略。

考核指标:在藏区建成不少于8座三层以上的太阳能供暖示范建筑(包括居住建筑、办公建筑、商业建筑),在不消耗任何常规电力的条件下,冬季室内最低温度不低于15℃;在川西藏区分别建成不少于6座示范建筑(包括居住建筑、办公建筑、商业建筑),冬季累计耗电量不高于15kWh/㎡,室内温度不低于15℃;在西部炎热干燥地区分别完成不少于6座大型公建和10户以上居住建筑示范工程,在满足室内热舒适的条件下,夏季累计耗电量大型公建不超过10kWh/㎡,居住建筑不超过2kWh/㎡,提出可再

— 5 —

生能源与常规能源协同优化运行方案并示范应用2项;以上所有示范建筑提供一年以上实时测试数据。完成上述相关产品的产业开发,并完成适用范围分析研究报告。上述示范工程的能耗比《民用建筑能耗标准》同气候区同类建筑供暖空调能耗的约束值降低50%以上。制修订相关国家/行业/地方技术标准(送审稿)、规范或导则不少于2项,申请/获得发明专利不少于10项。

拟支持项目数:1-2项。

3.3 居住建筑室内通风策略与室内空气质量营造

研究内容:通过现场实测和理论研究,提出适宜于不同气候区居民的有效开窗关窗模式。调研实测住宅机械通风方式实际的通风换气量,过滤效果,过滤器清洗状况,二次污染情况,室内空气质量,风机能耗状况等。调研实测家庭用排风热回收装置不同气候状况下的实际使用效果,冷热量回收率,风机电耗,过渡季实际的转换方式与效果。通过理论分析与实验研究,比较开窗通风+房间空气净化器和机械通风+过滤器+排风热回收装置两种方式在室内颗粒物污染、VOC污染、SVOC污染、通风空调能耗诸方面的差异。对一批采用上述方式的居住建筑实际状况进行长年连续测试和分析。

考核指标:对全国10个以上不同地区的200户以上的住户室内开窗通风状况进行长期连续测试,完成测试分析报告。对全国3个以上地区的30户以上住户采用机械通风+过滤器+排风热回 — 6 —

收方式的通风与室内状况进行深入测试,完成测试报告。完成对全国不同气候区居住建筑应该采用的通风换气模式的指导报告,完成机械新风系统和房间空气过滤系统装置的性能指标和测试与评价方法。申请/获得发明专利不少于6项,修订相关国家/行业标准(送审稿)不少于1项。

拟支持项目数:1-2项。

3.4 建筑室内材料和物品VOCs、SVOCs污染源散发机理及控制技术

研究内容:从微、介观层次揭示室内材料和物品VOCs、SVOCs散发机理,发展散发特性参数预测和调控方法,揭示环境参数对散发特性参数的影响机理。发展快速、准确、可满足不同层次和对象需求的室内材料和物品VOCs、SVOCs污染散发特性检测系列技术及装置。完善相关室内材料和物品的污染物限值和检测相关标准,构建具有我国特色的室内材料和物品VOCs、SVOCs散发标识体系。开展上述技术应用的工程示范。

考核指标:完成快速、准确的室内材料和物品VOCs、SVOCs污染散发特性检测系列技术及装置,形成规模应用。制修订室内材料和物品VOCs、SVOCs散发特性检测国家/行业标准(送审稿)不少于4项。构建我国室内材料和物品等散发标识体系,完成示范工程不少于10项。提出不少于5种建材产品的改进方案。申请/获得发明专利不少于6项。

— 7 —

拟支持项目数:1-2项。

3.5 既有公共建筑综合性能提升与改造关键技术

研究内容:研究既有公共建筑改造实施路线图及标准体系;研究公共建筑围护结构改造、空调采暖系统调适、照明采光及隔声降噪等适宜技术;研究大型公共交通场站运行能耗的主要影响因素及评价指标,研究既有大型交通场站的节能运行策略;研究既有公共建筑抗震、防火能力的提升改造技术、建筑物寿命提升技术;研究基于性能导向的既有建筑监测及运营管理关键技术,建立包含能效、环境、防灾等因素的既有公共建筑综合性能管理平台;开展既有公共建筑综合性能提升与改造的应用示范。

考核指标:建成能效、环境和防灾综合性能管理平台,可实现对既有建筑安全性能、能耗、室内环境等动态监测,建立相应的技术应用示范。不同建筑类型示范工程不少于10项,每个示范工程应对改造前后效果进行对比分析,公共建筑改造后建筑能耗达到建筑能耗标准中的目标值。针对不同类型的交通场站建筑,提出其能耗评价指标体系。申请/获得发明专利不少于6项,编制导则或指南不少于2项,制定国家/行业标准(送审稿)不少于2项。

拟支持项目数:1-2项。 4. 绿色建材

4.1 建筑围护材料性能提升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研究内容:研究墙体和保温材料耐久性基础理论;开发节能 — 8 —

墙体材料部品化绿色制备工艺技术与装备;研究新型外墙装饰保温隔热材料及系统应用技术;研究高效、高可靠节能玻璃工业制备应用关键技术;研究钢化玻璃幕墙自爆机理和风险诊断及控制技术;研究门窗系统及屋面材料的节能性能提升技术。

考核指标:揭示不同环境下墙体和保温材料性能劣化机理;烧结墙体材料部品(240mm厚)传热系数≤0.30W/m2·K,非烧结墙体材料部品导热系数<0.12W/m·K;保温材料耐火等级达到A级,导热系数≤0.0025W/m·K。建立钢化玻璃自爆准则与风险诊断、无损在线检测方法并研制出相应设备,实现钢化玻璃自爆率低于0.003%;钢化真空玻璃制品U值≤0.5W/m2·K,高性能低成本中空玻璃U值≤0.8W/m2·K,并研制出工业自动化生产装备;门窗系统传热系数≤0.8W/m2·K,满足气密性指标。形成相关国家/行业/团体标准(送审稿)、规范、图集等不少于5项,在典型热工气候分区建成示范生产线不少于5条(包含以上所有产品),相关示范工程总数不少于5项且总面积不少于10万平方米,形成相关新技术、新装备、新工艺不少于15项,申请/获得发明专利不少于6项。

拟支持项目数:1-2项。

有关说明:企业牵头申报,鼓励产学研合作。 4.2 功能型装饰装修材料的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研究内容:研究室内环境净化材料关键技术;研究蓄能及电

— 9 —

磁防护装饰装修材料的开发与应用技术;研究环保型装饰装修一体化轻质建材的开发与应用技术;建筑节能与装饰装修材料功能一体化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研究基于全寿命期的建筑功能材料选材技术及绿色度评价体系。

考核指标:开发相应的环境净化建材产品,24h内抗菌性达到99%,在医院、学校等密闭环境建成不少于10万平方米的示范工程。无机盐相变材料循环寿命>2800次。实现装饰装修材料制备、服役过程的全绿色化以及施工安装的机械装配化;形成3D打印技术在功能一体化装饰装修系统施工过程的应用技术及核心装备,材料调湿控温且VOC达到零排放,在国内三个典型热工气候分区及“一带一路”地区分别建成示范工程。完成建筑功能材料环境影响数据库及选材软件。形成相关国家/行业/团体标准(送审稿)、规范、图集等不少于6项,相关示范生产线不少于6条,相关示范工程总数不少于6项,形成相关新技术、新装备、新工艺不少于15项,申请/获得发明专利不少于6项。

拟支持项目数:1-2项。

有关说明:企业牵头申报,鼓励产学研合作。

4.3 地域性天然原料制备建筑材料的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研究内容:研究海绵城市透水材料的关键技术;研究地域性原材料制备绿色混凝土的关键技术,并提出绿色混凝土的性能指标;研发磷石膏、膨润土、天然火山灰、风积沙、海砂等新型地 — 10 —

方资源制备绿色建材技术与示范;秸秆及复合材料结构的建筑技术与示范。

考核指标:开发高效透水材料,透水速率≥2ml/min·cm2,滤水率≥95%,透水速率衰减率≤15%,在3个以上海绵城市试点地区示范应用不少于5万平方米。完成利用地域性原材料制备绿色混凝土的关键技术,开发不少于5种利用地方资源制备的新型绿色建材制品。形成相关国家/行业/团体标准(送审稿)、规范等不少于6项,建成相关示范生产线不少于6条,相关示范工程总数不少于6项,形成相关新技术、新装备、新工艺不少于12项,申请/获得发明专利不少于6项。

拟支持项目数:1-2项。

有关说明:企业牵头申报,鼓励产学研合作。 5. 绿色高性能生态结构体系

5.1 高性能结构体系性能与设计理论研究

研究内容: 研究高性能新型结构体系的动力特征,及其在地震、风、环境振动、爆炸等不同类型动力作用下的响应规律和性态控制理论;研发高性能结构体系精细化试验与仿真分析技术;研究高性能结构体系灾变机理、性能化设计和防连续倒塌设计理论;研究新型高性能关键构件及节点的工作机理及其设计方法;研发高性能结构体系健康监测与评估关键技术;研究以全寿命期性能为目标的高性能结构体系评价方法。

— 11 —

考核指标:建立显著提高结构承载能力、耐久性能、使用性能、建造效率、防灾减灾能力的高性能结构体系设计和评价方法;提出不少于5种包括有混凝土结构、钢结构及组合结构等高性能结构体系;完成不低于4种抗强台风和抗大地震、抗爆炸和抗连续倒塌结构技术,建立抗灾性能化设计方法;完成不少于4种高性能结构体系精细化试验与仿真分析技术;完成不少于4套高效长寿命与可更换监测方法与设备;提出相应的技术经济量化指标。编制相关国家/行业技术标准(送审稿),申请/获得发明专利不少于5项。

拟支持项目数:1-2项。

5.2 高性能钢结构体系研究与示范应用

研究内容:研发适用于工业建筑、民用建筑、城市桥梁等基础设施领域的高性能钢结构体系;研究高性能钢结构高效连接和装配化安装技术;研究高性能钢结构体系的受力机理、精细化计算理论、全寿命期设计理论与设计方法;研发高性能钢结构体系防灾减灾、检测评价等关键技术;进行工程示范。

考核指标:建立高性能钢结构体系设计理论与方法;提出相应的高性能技术经济量化指标及评价方法,研发出不少于5种高性能结构体系。编制相关国家/行业技术标准(送审稿)不少于2项及相应图集。完成工程示范不少于5项,总面积不少于10万平方米;与传统钢结构相比,承载能力与延性指标提高15%。申请 — 12 —

/获得发明专利不少于5项。

拟支持项目数:1-2项。

5.3 既有工业建筑结构诊治与性能提升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应用

研究内容:研究复杂环境下基于性能的既有建筑鉴定评估方法,建立既有工业建筑结构可靠性评价指标及全寿命评价关键技术;研究基于远程监控和大数据技术的既有工业建筑结构诊治数据平台;研究工业建筑结构加固改造、减隔振和寿命提升技术,研究工业建筑绿色高效围护结构体系及节能评价技术,研究存量工业建筑非工业化改造技术。开展工程示范。

考核指标:完成既有工业建筑结构全寿命评价关键技术及高效绿色加固改造技术;建成基于公有云的开放工业建筑大数据平台,实现大数据集成、存储、管理、挖掘等功能,包含10座以上工业建筑诊治数据,建立智能化检测监测及预警系统。申请/获得发明专利不少于5项,编制国家/行业技术标准(送审稿)、技术导则、图集等不少于5部。完成结构加固、减隔振、寿命提升、围护结构节能改造、存量工业建筑非工业化改造等不同工业行业有代表性的工程示范不少于5项,总面积不少于10万平方米。

拟支持项目数:1-2项。 6. 建筑工业化

6.1 装配式混凝土工业化建筑技术基础理论

— 13 —

研究内容:研究工业化建筑、结构体系的适用性及优化技术,研究装配式建筑全寿命期工作机理及设计理论;研究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新型连接节点及其基本结构性能,研究适合装配化施工的混凝土结构构件高效配筋设计理论;研究8度区混凝土装配结构体系的工业化适应性问题与创新抗震设计理论及防连续倒塌设计理论。

考核指标:提出装配式高性能混凝土结构体系与设计理论;提出新型系列连接节点形式,达到与现浇结构同等性能要求;提出混凝土结构装配化结构防连续倒塌理论;制修订相关国家/行业标准(送审稿)不少于2项;申请/获得发明专利不少于3项。

拟支持项目数:1-2项。 6.2 工业化建筑设计关键技术

研究内容:研究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模块化钢结构、预制预应力装配式结构、竹木结构体系设计技术;研究装配式高性能结构体系及其连接节点工作机理及设计技术;研究工业化建筑围护体系、构配件及部品的高效连接节点设计技术,研究主体结构与围护结构、建筑设备、装饰装修一体化集成设计技术。

考核指标:完成4类装配式结构设计方法并编制设计指南;制修订行业技术规范不少于2项;完成示范工程不少于8项(考虑不同技术体系、不同建筑类型、不同地区),共计面积不少于20万平方米;申请/获得发明专利不少于3项。

— 14 —

拟支持项目数:1-2项。

6.3 建筑工业化技术标准体系与标准化关键技术

研究内容:研究制订工业化建筑全过程、主要产业链的标准体系及标准定额体系,研发工业化建筑结构、围护结构、功能部品及设备管线的关键技术标准;研究工业化建筑的标准化、模块化设计技术体系与通用化接口技术,研究建立工业化建筑标准化关键部品库,研究建筑工业化施工标准化装配技术与工艺体系。

考核指标:提出系统的工业化建筑标准体系,建立工业化建筑定额体系;提出建筑模块化设计的标准模数系列;完成工业化建筑关键部品、构件的模块化、标准化数据库,标准化程度达到75%以上;提出标准化装配施工工艺体系不少于3项;制修订国家/行业相关标准(送审稿)规范不少于2项。

拟支持项目数:1-2项。

6.4 装配式混凝土工业化建筑高效施工关键技术与示范 研究内容:研究大型预制构件无损性库存与运输、高效吊装与安装技术,研究工业化建筑施工安装质量监测与控制技术;研究装配式建筑关键节点连接高效施工及验收技术;研发建筑、结构、机电、装饰及部品一体化集成生产、安装技术;研究建筑构件高精度控制技术,研究基于工业化建筑施工全过程的精细化施工技术管理与安全控制技术。

考核指标:完成装配式建筑高效生产、建造技术体系及工装

— 15 —

系统各不少于1套;制修订相应的国家/行业标准(送审稿)不少于2项、工法不少于5项,申请/获得发明专利不少于10项;完成示范工程不少于5项,总面积不少于50万平方米,居住建筑要考虑南北方、地震区等不同地区的多层、高层等类型,公共建筑要考虑不同功能类型,与传统施工方式相比,现场用工量减少30%以上,现场建筑垃圾减少50%以上,现场非实体性材料投入减少50%以上。

拟支持项目数:1-2项。

有关说明:企业牵头申报,鼓励产学研合作。 6.5 工业化建筑检测与评价关键技术

研究内容:研究工业化建筑部品及构配件质量验收与检测技术;研究建立工业化建筑部品与构配件的产品质量认证与认证技术体系;研究工业化建筑连接节点质量检测技术;研究完善工业化建筑质量验收方法及标准体系。研究建立工业化建筑在全寿命期的性能与水平的评价技术指标体系与标准;研究工业化建筑全产业链能耗及碳排放的监测及测算技术;研究建筑工业化发展行业管理与政策机制;研发工业化建筑发展水平评价标准与系统、数据采集信息系统及综合监管平台。

考核指标:提出工业化建筑构配件生产过程中质量检测与质量验收方法,提出工业化建筑施工安装过程中节点质量检测与质量验收方法2项,制修订工业化建筑质量检测、产品认证与质量 — 16 —

验收的国家/行业技术标准(送审稿)3项,申请/获得发明专利不少于5项。开发工业化建筑能耗统计识别技术,建立工业化建筑主要材料和部品碳排放清单;编制“建筑工业化发展行业管理与政策指南”;制修订工业化建筑评价国家/行业标准(送审稿)和建立工业化建筑评价系统,并用于评价示范工程不少于5项,面积不少于50万平方米。提出工业化建筑发展水平评价标准与系统,完成工业化建筑环境和经济综合效益分析报告,并在不少于5个不同规模、不同区域城市示范应用。建立建筑工业化评价数据采集数据库和工业化建筑评价综合监管平台。

拟支持项目数:1-2项。

6.6 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建筑产业化关键技术

研究内容:研发、优化装配式混凝土结构(高层住宅及低多层住宅、公共建筑)产业化技术体系;研究从设计、部品及构配件生产、装配施工、装饰装修、质量验收全产业链的关键技术及技术集成;开发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关键配套产品、智能化生产加工技术;研究适用于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的标准化、工具化吊装与支撑体系;研究开展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建筑规模化示范应用;研究预制工厂的规划布局。

考核指标:提出适合我国国情的装配式混凝土结构产业化专用技术体系不少于3类,提出预制工厂的规划布局指南。在不少于2个预制装配式生产基地示范生产,在不少于2个城市示范应

— 17 —

用,完成示范工程总面积不少于100万平方米,示范工程要考虑南北方不同地区的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公共建筑要考虑不同功能类型,与传统建筑产业相比,资源及能源消耗减少不低于15%。

拟支持项目数:1-2项。

有关说明:企业牵头申报,鼓励产学研合作。 7. 建筑信息化

7.1 基于BIM的预制装配建筑体系应用技术

研究内容:研发预制装配建筑产业化全过程的自主BIM平台关键技术;研发装配式建筑分析设计软件与预制构件数据库;研发基于BIM模型的预制装配式建筑部件计算机辅助加工(CAM)技术及生产管理系统;研发基于BIM的空间钢结构预拼装理论技术和自动监控系统;研发基于BIM模型和物联网的预制装配式建筑运输、智能虚拟安装技术与施工现场管理平台。

考核指标:完成预制装配式建筑体系BIM平台技术及软件系统;完成基于BIM平台的预制装配式建筑的CAD与CAM商品化软件各1套;建立预制构件数据库;完成空间钢结构拼装BIM模型和自动监控系统;完成基于BIM平台的预制装配建筑智能施工安装系统;以上软件、系统需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设计效率提高20%,完成示范工程不少于10项,面积不少于100万平方米,其中预制装配式和钢结构示范项目至少各1个实现全过程BIM应用。

拟支持项目数:1-2项。

— 18 —

7.2 绿色施工与智慧建造关键技术

研究内容:研究基于绿色环保的施工全过程创新工艺;研究施工现场临时设施标准化、定型化、产业化技术并开展示范;研究施工现场固废减排、回收与循环利用技术;研究基于高效、节能、环保理念的现场施工装备及系统改造技术;研究施工全过程污染控制技术与监测系统;研究基于BIM技术的信息化绿色施工技术,建设基于物联网和分布式计算技术的绿色施工监控管理平台;研究BIM与物联网、移动通讯、智能化等信息技术在绿色施工与智慧建造中的集成应用技术及标准体系。

考核指标:形成新型绿色环保施工工法和操作规程不少于5项,形成临时设施标准化技术与产品体系;形成施工现场装备节能环保化改造技术不少于10项;完成不少于10个相应的示范工程;实现固体废弃物减排70%。形成基于BIM的精细化施工管理软件和相关技术规范不少于3项;形成智慧建造集成应用系统,形成相应技术规范不少于5项;完成不少于20个示范工程,总面积不少于200万平方米;建立智慧建造综合应用示范与产业化基地不少于5个。申请/获得发明专利不少于6项。

拟支持项目数:1-2项。

有关说明:企业牵头申报,鼓励产学研合作。

— 19 —

申报要求

1. 项目均应整体申报,须覆盖全部考核指标。

2. 项目下设课题数不超过10个(含10个),项目承担及参与单位数不超过30个(含30个)。

3. 对于企业牵头的应用示范类任务,其他经费(包括地方财政经费、单位出资及社会渠道资金等)与中央财政经费比例不低于2:1;其他有示范应用、规模化应用指标、产业化特征明显的项目,鼓励产学研联合,鼓励企业、地方共同出资支持。

4. 项目示范鼓励在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等区域开展。

— 20 —

上一篇:纪检监察信息查询系统下一篇:经济学原理习题与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