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2022-10-01

合作学习作为新课程标准所积极倡导的有效学习方式之一,越来越多的出现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但教学过程中许多小组合作学习仅仅是停留在表面, 并没有准确地把握其实质,很难发挥其真正效果和体现其价值。 合作学习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体现,其涵义是指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经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是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 虽然,通过小组合作取得了一些好课堂效果。 但是,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仍然出现了许多问题。

1合作学习在教学应用中的不足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合作学习给小学语文课堂带来了活力,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了教学质量。 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与合作能力。 但是,合作学习在教学过程中也体现出了其不足和缺陷。 因此,教师应该及时反思和改变,及时发现不足之处并且提出解决对策。

1.1 流于形式,并未深入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有许多的教师并没有真正把握住合作学习的深刻内涵,对合作学习的理解出现了偏差,这就导致合作学习的形式化教学表现很严重。 语文课堂上,学习氛围十分热烈,可是这些只是流于形式,并没有真正深入到教学中去。 受到学生的课堂参与程度不高等因素的影响,导致教学效果并不好。 还有一个方面就是教师并没有注意到“因材施教”,一部分学习优秀的好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能够跟上教师的节奏,而学习不够优秀的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则会有些吃力。 这会使得这部分学生失去语文学习的兴趣。 所以,合作学习流于表面对于语文教学,不仅不能够提高教学效果还会适得其反。

1.2 学生处于被动地位

合作学习指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经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而在现在大多数的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都处于一个被动合作的地位。 并没有真正发挥课堂主人的作用,只是被动的接受知识与学习。 学生在主动探索知识得过程中也存在各持己见,不会知识分享。 这不利于合作学习在课堂中的推进更不利于学生分享奉献精神的培养。

1.3 教师没有发挥指导作用

合作学习的课堂上,教师在学生遇到问题和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只是让学生合作学习解决问题。 并没有真正的发挥指导作用。 这个时候,教师应该及时给予相应的解答和引导,让学生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掌握到好的学习方法, 学会如何合作,怎样合作。

2如何有效的推进合作学习

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有效的推进合作学习并采取相应的策略和措施, 是广大教育工作者所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 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和实际情况提出以下意见和建议:

2.1 教师要及时创新,明确合作价值

《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 》 提出 “ 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建立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是语文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等诸多新的教育理念。比如在学习《晏子使楚》这一课时,运用小组合作的方法进行对晏子人物形象的分析。 所以,教师只有认真学习《语文课程标准》所提出的理念,正确把握其精髓与实质,转变自己的教育理念及时创新,明确合作的真正目的与意义,这样才能有效发挥合作学习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2.2 掌握合作方法,实施有效合作

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出现在学习活动之中,在刚开始,学生一定会在学习的方法上有些不适应。 在合作过程中,要么七嘴八舌乱讲一通,要么人云亦云盲目随从,对小组内的意见根本无法提出真正意义上自己的意见和看法。 因此,要想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作为教师,应根据教学目标和要求把握合作的要领,并授之以渔,教给学生一些基本的合作技能。 重视基础,倡导学生在合作学习前要有充分独立的思考,在学生自学、自悟的基础之上再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才能使他们互相取长补短,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合作。均衡分组,教师不能随便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组,最好是对全班学生进行有针对性地分组,按照学生的组织能力、学习能力、思维活跃程度等方面均衡分组, 这样有利于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互相学习、互相弥补、互相促进。

2.3 发挥教师在课堂中的主导作用

在学生展开讨论与合作的过程中, 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讨论的话题走向,要做好学生话语范围的有序调控。 作为教师要不失时机而又不过多干涉地对学生进行引导, 让课堂教学的重点与难点知识在师生共同研讨中逐步显现和掌握。 对小组合作活动开展得顺利要及时进行表扬;对出现问题的及时指导;对偏离主题和受阻的及时制止或点拨,使其顺利开展。 这种充分发挥教师在合作过程中的主导作用, 不仅能够使每位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大胆地、 尽情地展现自我, 又能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分析问题、推理归纳等多种能力,让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锻炼, 使学生的学习潜能和创造力得到发掘,培养学生学会合作,互助尊敬的团队精神。

3结语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学习方式,它对于学生良好学习品质的培养和学习起到了很大作用。 教师之间也应该经常地开展小组合作式的学术探讨, 不断对教学方法和内容进行反思和改进。 在充分尊重学生之间存在差异的情况下,发挥合作学习的主体功能、互助功能。 最终达到提高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效果和质量的目的。

摘要:合作学习是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所出现的一种新的教学方式,它旨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促进和激发学生的合作精神与探索精神。因为其创新性和取得的良好效果,合作学习被越来越多的应用到现代课堂教学中。而在语文教学中尤为广泛。合作学习的形式多是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出现,通过小组合作进行互助式学习,掌握相关的知识与方法,进一步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效果。语文是一门人文性与工具性很强的学科,它主要是锻炼学生学习语言的能力和掌握相关的语言知识,具有一定的难度。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本文中,笔者将对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谈谈看法。

关键词:合作学习,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参考文献

[1] 陈艳辉.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4,11(6):120-120.

[2] 刘平.简析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及效果[J].中国校外教育旬刊,2015(1):77-77.

[3] 刘丹.简析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策略[J].未来英才,2015(18).

上一篇:“3S”技术在城乡规划管理中的应用下一篇:陕西省入境旅游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