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综合体建筑设计

2022-08-18

第一篇:建筑综合体建筑设计

综述现代多层办公建筑综合体设计

园林、建筑、规划与结构设计 建赫目蓑强 2011年06月

综述现代多层办公建筑综合体设计 潘睿

摘要:本文笔者通过多年设计实践,结合多层办公建筑综合体的设计特点,研究了办公建筑综合体办公功能的发展趋势,探讨了多 层办公建筑综合体的设计要点,指出多层办公建筑综合体设计是今后办公建筑设计发展的一大趋势。

关键词:现代;多层办公;设计特点;发展趋势

1 多层办公建筑综合体的设计特点口向j铂对交通组织的影响。

(1)公共使用空问、公共服务空间的合理化营造。它主要包

括努力营建以中庭空间为主、其他使用空间相围绕的平面布局

模式,这样可以提供人与人之问进行公共性的交流和观赏;卫生

间、电梯间、设备问、电讯控制间等含有技术设备及其功能的空

间(出于疏散方面的考虑楼梯间不在此列)尽量集中化布置,这

样可以使主要使用空间、交通空间、设备技术空间三大部分之间

明确划分,从而有利于下一步的李间设计。

(2)不断地以使用者的感受角度为出发点进行考虑。如给办

公人员提供私密小格间与一定面积的开敞办公相结合的平面办

公布局模式,从而有利予办公员工能够在一种轻松舒畅的空间

环境中进行工作。

(3)在建筑室内空间之中体现出现代建筑技术与现代建筑

材料兼备的室内空问。

(4)注意多功能的功能差异所带来的结构差异而导致的影

2 办公建筑综合体的办公功能发展趋势特点

我国办公建筑综合体的办公功能发展趋势特点有以下四个

方面:

① 办公、餐饮、休闲各功能空问围绕中庭布局的设计模式:

②办公内部空间大空间开敞式办公的设计模式;③办公建筑内

部空间单元化模式的布局,各个办公单元之间以设置具有观赏

性功能的空间廊道来连接;④办公综合体内部社会化服务功能

的日趋完善化。

3 多层办公建筑综合体的设计要素

3.1多层办公建筑综合体的功能与空间形式

(1)办公建筑综合体的主要使用部分有办公功能空间、工作

会议空间和与办公功能相联系的居住、餐饮、购物空间,其中购

. 乖 不 不 . 不 . 矫 { . !绵 :!绵 !矫 不 . 币 !矫 .

编制工作落后;③很多村庄集体经济基础薄弱,村庄规划和整治

的资金缺口大,村庄基础设施建设滞后;④各镇相关管理人员专

业知识及业务水平偏低,村庄规划建设缺乏监管等。

3.2 村庄整治规划工作方法探讨

3.2.1树立长远的战略眼光,统筹城乡发展

在村庄规划方面,要树立长远的战略眼光,统筹城乡发展,

避免为建农村而建农村,使得未来城区扩大时“新农村”又一次

变成新的城中村。在工作过程中要克服“有新村,没新貌”的现 :{!

象,加强镇、村整治规划编制,大力做好乡镇总体规划的实施。

3.2.2加大宣传力度,倡导公众参与

村庄整治规划的最终目的是为广大的农民群众在居住、工

作及文化需求上提供良好的空间设施和环境,因此要加大农村

地区的规划宣传力度,形成良好氛围,鼓励农民群众出谋策划。

在规划过程中,要广泛征求村民意见,倡导公众参与。

3.2.3根据区域发展实际,因地制宜编制规划

村庄整治规划确定了村庄的发展方向,科学布局了各个功

能区,是村庄发展的蓝图。规划编制应注重对村庄现状进行详细

的现场踏堪工作,因地制宜、体现地方特色,优化村庄布局,改善

人居环境。

3.2.4建立学习培训制度,落实监督机制

建立村民学习培训制度。各级部门分期、分批培训村委干部

和管理人员,加强对村民新农村建设基本技能的培i)il,提高村民

自主建设的参与能力,完善规划建设管理的村规民约,落实民主

监督机制。

·l32·

3.2.5发挥全社会力量,多途径筹集资金

发挥全社会力量,多途径筹集村庄整治资金,建议采取“一

个为主,五个一点’一即以村民劳动、出资为主;政府财政补助

一点;政府各部门对口帮扶一点;企事业单位赞助一点;本村外

出经商者资助一点;其他途径解决一点的做法,落实村庄整治资

金投入。

4 结语

金贵村的整治规划实践表明:新农村建设是一项综合性、系

统性的工作,村庄整治规划工作必须遵从现状特征,开展深入细

致的调查工作,研究解决村民日常生活中最关注的问题,因地制

宜,抓住村庄特色,让规划走进平民百姓家。惟有如此,新农村建

设才能给村民带来更好的生产生活环境,不断地促进村庄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1中发 (2006)1号].

[2】恩平市农村村庄整治工作实施方案.

[3】新农村建设中传统村庄村容村貌整治规划探讨_,J、城镇建设杂志社, 2oo8.

[4]林晖.关于新农村建设村庄规划的思考—— 以新罗区村庄规划为例. 福建建设科技,2009(2).

(作者单位:恩平市城市规划设计室)

2011年06月 建材囱蓑商 园林、建筑、规划与结构设计

物、餐饮可以对外服务。这些是整个办公建筑功能的主要运转空

间。这些空间内除了要满足办公设备的摆放外,还要有一定的供

使用者通行的区域。

(2)办公建筑综合体的次要使用部分包括有储存问、车库、

后勤供应部分、卫生间以及景观休息区域等等。这些都是主要办

公空间的有益补充,其El的是结合综合体的主要使用空间来完

成、满足使用者的要求。这部分空间功能所起的作用也足十分重

要的。当今的办公建筑往往在这部分的划分、设计、管理等方面

处理的不到位从而滞后了办公人员的工作。而有的办公建筑设

计者虽然注意到美化建筑室内环境,在会议室、客人接待室空间

布置了不少宜人的设计因素,但是往往忽视了工作人员的调节、

高压工作之后的缓冲等等的要求,从而没有充分的发挥办公建

筑次要使用空间的作用。

(3)水平交通、垂直交通、交通枢纽等组成了办公建筑的交

通联系部分。水平交通部分的空间其目的是为了让使用者便捷

地在建筑同楼层内部进行联系。其布局要与整体空间密切联系

并尽量防止曲折多变和具备良好的采光通风,这样不仅可以使

空间组合紧凑,还可以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如节省建筑面积等

等)。

办公建筑的垂直交通可以分为楼梯、电梯、坡和道。使用者

为了追求高效率往往采用电梯、自动扶梯设备来实现楼层上下

之间的交通联系,因为这样大大提高了运输效率,符合办公建筑

追求高效率的性质特点。

3.2与生态相关的设计要素

(1)办公建筑与地上多层车库的生态结合考虑方面。可以将

办公建筑归为两大部分:办公、调度部分和会议中心、购物区、食

堂、休闲区、招待所部分。前者使用人数多,是建筑的主体,后者

相互问可靠近,但应与办公、调度部分适当分离。总体布局构思

将办公、调度集中设置在一栋高层塔楼内,将会议中心、营业厅、

食堂、职工俱乐部、招待所。根据使用特点集中布置在另一个建

筑体内,两者之间相距约通过一个可停车辆的多层车库将其连

接在一起,构成一个使用方便、主次分明、构图丰富而又均衡的

建筑群体。

(2)带通风中庭的办公楼。在中庭顶部玻璃天窗侧面设智能

控制的电动百叶窗,在不同季节、气候和时间。均可调节电动百

叶以控制通风量,夏季天气炎热,空调开启时,关闭百叶窗,提高

制冷效率;冬季和春、秋季部分时间,气温较低时,可不开空调,

利用自然通风调节室内环境温度,这时可开启百叶窗和中庭下

部引风门,利用中庭的烟囱效益加强通风,带走室内的污浊空气

和热量。通风中庭还是一个巨大的“空气缓冲器”,它可调节室外

温度变化对建筑的影响,形成相对稳定的建筑内部空间小气候,

使室内保持健康、宜人的工作环境,同时节约大量的能源。

楼外墙面可采用纵横向复合“呼吸式”遮阳板。遮阳板结构

为现浇混凝土板,外贴哑光浅灰瓷砖。通过深入分析夏季和其他

季节阳光照射特点,将水平方向遮阳板设置在窗户以上的区域,

采用一竖一横两块板,水平竖板位于上方,遮挡窗上方阳光,水

平横板位于下方,遮挡窗下方阳光。由于在靠近人视线的地方采

用遮挡小的横板,使从室内往外的视线更开阔,也使通风面积更

大,提高了自然通风效率。竖向设置疏密相间的遮阳竖板。主要

遮挡太阳高度角较低时的侧向光线。水平平向遮阳板与墙面脱

开一定的距离(如某大学设计院办公楼的南立面遮阳板脱开建

筑400~600mm),使外墙表面与遮阳板之间形通风的缝隙,在夏

季建筑使用空调、关闭窗户时,这一通风构造有助于利用自然通

风带走外墙表面的热量,降低空调制冷负荷。以往很多采用遮阳

板的建筑,外立面因遮阳板上的积压在雨水的冲刷下留下很多

污渍,在遮阳板构造设计中,将遮阳板顶面向内找坡,避免了板

上积灰流到外墙,使建筑外墙面能长时间保持清洁。

(3)营造立体化、多层次的绿色空间。现代办公环境应具有

舒适、自然、健康的特征。在综合楼的环境设计中,强调将自然引

入建筑,在室外、室内、半室外、屋顶等处根据不同的环境条件进

行不同的绿化布置,空方位地营造绿色空间。通过合理的构造措

施,保证了“屋顶树林”良好的生长环境。使之成为真正的林荫花

园。在室内中庭,设计以绿化为主的中庭花园,种植多种适合室

内环境的热带阴生植物;在中庭花园的东西两端另设了两个层

高的空中花园;在屋顶设置屋顶花园,将这些绿色空间引入建

筑,为办公人员提供了健康、自然而又便于接近的工作环境,它

丰富了建筑的空间。改善了建筑的小气候,使建筑环境更具生态

特征。

3.3 办公等功能氛围与材料运用

多层办公建筑综合体在建筑材料上应该考虑到建筑的性质

特点,为体现出办公空间的开放性、高效性,可以使用混凝土,一

定指标的涂料,建筑外饰面石材、面砖、具有一定色泽的铝材板、

木材、玻璃、钢材等材料。

现代建筑设计在钢材、玻璃的使用方面很普遍,办公建筑当

中使用它们则体现了建筑技术的时代性,同时也可以体现办公

建筑的性质。

而商、世购物空间氛围的营造主要通过室内人工照明的设

计、建筑材料的运用(抛光黑色、米白色大理石、玻璃板隔断、仿

瓷涂料)来实现。

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建筑设计进入了一个前所未

有的广阔空间。多层办公建筑综合体设计是今后办公建筑设计

发展的一大趋势。要在设计当中合理的考虑办公建筑综合体的

多功能空间的组织。同时还要认识到办公建筑不再仅仅停留于

理性化的功能范畴,只有融入浪漫主义和以人为本基本理念,设

计出的建筑才具有真正的生命力和造成办公建筑综合体的整体

效应。

参考文献

[1]黄晨建筑环境学【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2]姚梦明,陆燕.办公室N nY][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

[3】胡绍学.生态建筑研究绿色办公建筑【J】.建筑学报,2000(5):41~42. (作者单位:南宁市建筑设计院)

· l33·__

第二篇:浅议城市“建筑综合体”

来源:万达月刊时间:2008-07-16 作者:佚名

一、建筑综合体概念

建筑综合体是指由多个使用功能不同的建筑空间组合而成的建筑群,其合理性在于节约用地、缩短交通距离、提高工作效率、发挥投资效益等。

建筑综合体意味着多种功能共存于同一空间,而且具有某种内在的联系,从而作为一个整体而存在。它是多种不同使用功能的综合,建筑内部所包含的多种功能相互提供服务,互为补充,从而形成独立的功能体系。

城市建筑综合体是把城市中不同性质、不同使用功能的社会生活空间相结合,统一规划设计,统一开发和管理,充分发挥建筑空间的共同作用,满足人们对于现代城市综合、低能耗、高效率的要求,形成一个完整的街区。其功能直接被接纳到城市功能体系中,成为城市整体不可或缺的一个组成部分。浅议城市“建筑综合体”(2)

来源:万达月刊时间:2008-07-16 作者:佚名

二、建筑综合体的产生背景及演进

(一)建筑综合体的产生背景

18世纪的工业革命,为综合体的大量发展创造了前提。工业革命以后,高层建筑在城市中的大量产生,给综合体的发展创造了契机和物质技术条件。工业化推进了城市化;钢材产量的增长,使钢材的使用得到普及;近代结构理论的研究进步为高层建筑的发展扫清了障碍;升降机等设备、装置的出现,解决了高层建筑中的垂直运输问题。工业革命以后,工商业的指挥中心逐渐从商品产地转移到城市(商品消费地),以便于取得最新的市场信息。由于要在城市中建立这种大型的指挥部,使高层建筑在一些具有商品流通枢纽作用的城市里大量出现,而单一功能的高层建筑的大量出现,引发了许多问题的产生,如:影响城市的环境和生态,吞噬了大量城市绿地,导致交通拥堵等。问题的存在促使人们不断改善现状、解决问题,即对城市的土地进行统

一、综合的开发,对高层建筑的空间进行有机组织,并合理安排功能布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促使人们增强了效率观念,因此人们期望城市建筑综合体的出现,以满足短时间内实现多种活动的需求;同时,城市容量的扩大,导致土地供求的紧张,土地成本急速上涨,这就促使业主与建筑师在建筑设计上希望最大程度利用土地及空间,实现功能的综合,达到集约目的;二战以后,在美、欧国家由于汽车的普及,相对缩短了城市与郊区的距离。大批中产阶级,由于厌烦城市恶劣的居住环境,纷纷迁往郊外,形成了大城市市中心的衰退现象。因此,地方政府也开始推行鼓励市区的改建和开发的新政策,以推动市中心的复苏和更新。这样一来,综合多种因素,就促成了城市建筑综合体的出现。

(二)建筑综合体的演进

1、理论演进

工业革命以后,以汽车交通为主的城市交通方式,改变人们的时空观念,从而也改变了城市的格局。工业的迅猛发展给城市生活带来了多方危害,如交通拥挤、环境污梁、社会混乱等。为解决这些城市问题,发展了功能分区的概念及理论。理性主义、功能主义的现代运动,将

复杂的城市生活简单化、抽象化,认为城市是由居住、娱乐、工作和交通加以联系的四大功能区构成。在这种理论指导下,居住、娱乐、办公为了互不干扰被按区严格分割。这种功能分割表现在城市布局上是按市公共中心、亚中心、居住区中心的多层次有序原则组织的;表现在建筑上,则是不同功能复合被认为是混乱的。功能主义的理论方法没有给早期工业城市解决问题,反而带来了新问题—城市中心的衰落。

六十年代,在建筑理论领域,结构主义和人文主义各自从不同的角度对现代城市理论提出修正。结构主义志在建立一种动态的城市整体秩序,形成开放系统,借此来改变城市机体彼此割裂却又混乱的局面;人文主义则着力呼唤一度迷失的人文精神,使“人”重新成为城市环境营造的主体。二种理论均强调城市有机连续、综合互动,从而影响了六十年代后欧美城市复兴和再开发的实践,为综合体建筑的复兴提供了理论依据。

随着城市规划与建筑理论的日渐成熟与60年代后期欧美的城市复兴运动的实践,建筑综合体得以迅速的发展。它的出现修正了以往过细的功能分工,建筑多功能的联接与复合为其使用者带来了很大的方便,成为继“商业街”之后城市复兴的又一重要的建设模式。综合体从最初建筑功能的简单叠加(如居住与商店的叠加)到以功能体系划分的各种主题综合体(如交通枢纽综合体、会展综合体、商业综合体、文化娱乐综合体等)。而在当代,综合体的发展己开始溢出建筑自身的范畴将建筑内部功能与城市职能相结合,形成多类型、多层次的现代城市建筑综合体。

2、建设实践

建筑综合体的雏形:十九世纪早期的法国巴黎“Wa1R-up”住宅,可以说是综合体的最初模式。这种建筑的底层用作商场、餐馆、咖啡厅和剧院,楼上的四或五层是公寓用房。街道的底层有一个连续的拱廊,以保护顾客不致于遭到风雨的浸袭,同时,在视觉上有一个统一的街道立面。后来,这种多功能的商业居住模式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如公寓街区水平地汇集成一个长长的、连续的商业街。两边有人行道,上面加玻璃顶,而街道的两端是开敞的。这种封闭的通道或柱廊,使商业街与城市道路网格编织在一起,并很好地与现存的建筑物结合。使那些既窄又深的街道场地得到了综合利用,为居民提供了新的步行街区,更使原来沉寂的街区中央获得了盎然生机。

第一代建筑综合体:上世纪30年代中期,美国纽约建成了洛克菲勒中心(Rockefe-Lluer Center),它可以说是美国最早的大型多功能综合体之一。其中包括70层的R,C,A无线电大楼(RCARadio Building)。及周围由15幢建筑组成的建筑群。其主要特点是: (1)建筑组合所形成的城市空间,是市民公共生活、文化娱乐的场所。低于街道层的地下步行系统与商场大厅、地下铁道及各种不同用途的综合楼相连接。(2)整个中心占数个街区。(3)R,C,A无线电大楼一端,邻接一个辟作花园的下沉式广场。(4)中心内各大楼的基本格调和标准尺寸与R,C;A,F无线电大楼基本一致。

第二代建筑综合体:上世纪60年代初期,工业化国家城乡之间,生活条件的差异已经开始消失,中产阶级远离城市到郊区居住,强烈要求从各方面提高生活舒适度。在这种形势下,首先促使城市郊区的综合体与步行商业街(Shopping Mall)结合起来。如美国的休斯敦长廊(The Galleria Houston)建于60年代初。长廊内设办公、旅馆、商店等,是一个综合的商业中心。这一时期,综合体的主要特点是:(1)车行、人行完全分开。(2)结合步行商业街,而多有

盖顶。(3)有的将商场放到地下,使其可以在地下穿过好几条地面的马路,互相连成一片。

第三代建筑综合体:出现于60年代末到70年代,主要以中庭为标志。它是根据人们的喜欢和活动要求为目的而进行设计的。不仅具有第

一、二代综合体的优点,而且中庭具有空调、阳光和绿化,空间具有趣味性。有代表性的有美国明尼阿波利斯的I,D,S中心(I,D,S Center)。该中心建于1973年,高57层(235米),是由菲利普·约翰逊和伯吉事务所设计的。该中心的中庭被称为“水晶院”,大体是五边形的空间,上层有回廊。它既是人流交通的广场,又起到吸引顾客的作用。

三、建筑综合体的发展优势

(一)通过不同建筑功能的整合,化解城市问题

建筑综合体将分散的城市功能有机地组织在一起,将商业与居住等多种功能综合布置,扭转了过去主张的工作与居住完全分开的传统观念,它对于城市中的一些问题提出了有效的解决方式,缓解了城市交通、环境与治安等方面的难题。

(二)多种建筑功能的复合提高了城市资源的利用效率

通过多种功能空间的整合集聚,提高土地空间与市政设置等城市资源的利用效率由于建筑综合体常常是将各种功能在垂直方向上重叠布置,这实际也是城市土地在空间上的再次开发利用;例如:街道、广场,在这里不仅仅是人们的交际休闲场所,也是人们的散步、购物、饮食、观赏、游戏以及各种日常生活活动的去处,综合性节约了空间。建筑综合体由于常采用的是统一规划、开发、统一建设、统一管理的方式,这使其内部的多种设施可以得到更合理有效的利用。而对于市政设施的利用,包括多种管网的综合利用,可以做到更综合性的节约。

(三)为“旧城改造”提供了有效解决方案

综合体的建设在改善旧城环境质量提升生活品质的同时,也保证了投资者的经济收益。投资者可以利用商业地产与居住地产的差价的利润差,进行环境建设,包括一些庭院的布置、文娱体育休闲设施的安放、增加城市绿化面积等等,这样,环境会促进该处改造的成功,对于投资方的利益也是一种合理的保护与促动,也方便了市民生活和工作。

(四)有效的自我调节能力

建筑综合体,在共生、互利的前提下,实现多功能的综合,使建筑具有物质构成上的强大优势,从而当城市生活需求发生变化时能进行自我调整。各种功能互为补充,整幢建筑可以在一定范围内实现自给自足,形成“城中城”的经营方式;各种功能互相配合,提供对方发展的潜力,反过来促进自身的增长,例如商业、办公、酒店与会议中心相结合,集中不同的商业行为,彼此增加潜在顾客,并提供多门类,多层次的服务,从而使建筑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五)有利于促进城市功能的完善和良好环境的形成

随着社会发展和生活水准的提高,人们对综合环境质量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而商住建筑综合体丰富的功能可以将城市生活的方方面面有机地组织在一起,使它们彼此促进,它通过各

种功能的综合使居民生活极其方便和丰富,同时使环境拥有巨大的聚合力。而且它良好的经济效益、内部多种功能协调平衡及相互激发,使得建筑更加能动的发挥其职能,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形成一个具有良好环境效益的城市街区。

四、建筑综合体的发展趋势

(一)功能与规模的同步扩大化

建筑综合体复合了交通、居住、商业、生活娱乐等各种生活形态的部分或全部功能于一体,其建设规模将越来越大,常要用“跨街区、多体块”的组合方式,形成巨型的城市综合体。一般占用整个街区,把购物、办公、居住、停车等活动综合地组织在一个地上、地下相互关联的空间中,并力争与周围其它建筑联接一成体。

(二)强调城市建筑、市政设施的综合化

成功地将城市环境构架体系与基础设施相结合,使建筑向高空、地面、地下三向度空间发展,构成一个流动的、连续的、立体的城市空间体系。

(三)空间、流线组织的立体化

建筑综合体是城市空间交通构架系统整体的一部分,立体化的城市交通为建筑综合体与城市地面、地上、地下立体接口提供了可能。立体化的城市道路系统常常穿越建筑内部,作为室内广场的中庭,既是建筑内部立体交通的组织形式,同时又可能联系地下商业街或地铁出入口,其空间与流线组织呈现立体化的发展趋势。

(四)建筑功能与空间的城市化

建筑内部的中庭、广场等功能区域将成为城市交通与建筑内部一个转换枢纽,内部空间成为城市交通系统的一个环节。建筑内部的公共空间(中庭、广场)不但服务于建筑本身,而且成为整个城市的场所,服务于整个城市。这些都使得建筑综合体建筑室内空间兼有更多的城市职能,城市空间与建筑空间的界限变得模糊,建筑的功能与空间具有更多的城市属性。

第三篇:商业综合体建筑方案设计任务书

城市商业综合体(商业建筑+高层办公楼)

建筑方案设计指导任务书

1.基址

建设基址位于淮北平原某中心城市一个改造更新街区内,用地详见所附CAD电子地形图。

2.设计目标

2.1 了解商业建筑的基本类型、特点及内部空间、外部环境的构成要求。学习裙楼作为综合商业建筑与高层主楼相结合的商业建筑综合体模式。

2.2 学习商业建筑与街区、道路之间关系的处理。从人流集散、交通组织、开放空间、内外之间的过渡、不同功能出入的要求、基地条件等角度,处理商业建筑与所处街区及环境之间的关系。 2.3 学习构成商业建筑大型流动空间的结构体系;学习并掌握商业建筑的空间组合,水平、竖向交通流线及功能构成。

2.4学习高层建筑的总平面处理、竖向交通、消防疏散、结构体系、设备系统等技术体系。 2.5 学习高层办公建筑的标准层设计,掌握交通核心与主要功能空间的组合原理。

2.6 理解城市商业综合体建筑的空间体量构成与造型、立面材料与构造形态的关系,把握高层建筑(主楼+裙房)的空间体量及组合关系。

2.7 领会城市商业综合体建筑的形态处理、造型塑造、立面设计、材料表皮和细部表达,营造既有个性特色、又与环境融合的建筑综合体形态。

3.设计要求

3.1 设计周期16周;主要设计任务包括两部分:一是进行群体规划(4周左右),主要包括出入口设置、商业建筑形态及功能业态、高层主楼布置、附属建筑配套(停车、物业管理、设备设施用房等)、各类广场及开放空间设置、环境景观、绿化系统等总平面布局、空间形态及群体组合关系研究。完成总平面设计、功能结构、道路交通及停车分析、环境景观分析、场地剖面研究等。二是进行高层商业综合体建筑设计(8周左右),完成商业综合体的建筑方案,包括总平面、平立剖面设计及群体形态、单体造型等。完成两部分的设计任务,最后4周为正图绘制与模型制作阶段。

3.2建筑面积控制在90000M2(地上建筑面积,上下浮动不超过5%),建筑采用多层裙楼+高层主楼模式,建筑综合体设置两层地下层(地下面积自定,不计入容积率内)。裙楼可采用多种商业模式(综合商场、商业街或多种形态组合)。

3.3建筑后退红线、高层主楼与裙楼组合、消防疏散等应满足《城市规划技术管理规定》和《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要求。注:《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已与《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合并为新的《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于2015年5月1日起实施)。

3.4 总体布局应充分考虑商场、高层主楼与城市街区的环境联系、各类集散场地、绿化之间的关系。

1 3.5 室外场地应组织好车流、人行集散、后勤供应等各种流线之间的关系,满足机动车与非机动车的停放。设置地下停车场(库)与室外临时停放点。 3.6 组织好室外空间与室内空间的联系与过渡。

3.7 充分体现商业综合体的功能复合、体量组合与形态构成、环境和造型形象等特征。

4.功能组成

主要有以下几部分功能空间和环境构成:

4.1 商业建筑(高度不超过24米,作为裙楼空间),建筑面积40000 M2左右;

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4.1.1 营业部分; 4.1.2 仓储部分 ; 4.1.3 辅助部分;

4.2 高层办公楼(双塔或板式高层及其组合形式)

建筑主体高度不超过100米,建筑面积50000 M2;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4.2.1 门厅、大堂、接待管理用房、辅助用房;合理分配各功能空间面积; 4.2.2 标准层功能区

办公、会议及附属用房、配套设施 4.2.3 顶部设置多功能区 4.2.4 屋顶设备空间 4.3 地下空间,面积自定

停车库(满足停车位需要)、设备用房、储藏空间等 4.4 外部空间及环境景观

入口广场、各类集散空间、休闲场地、绿化景观、后勤运输等

5.设计成果

5.1 图纸:1号图4-5张(A1:594mm*841mm)

群体规划部分:

总体规划布局图及分析图(功能结构、交通停车、绿化景观、场地剖面等)1:500或1:1000 商业综合体建筑设计部分:

总平面图

1:500(包含街区环境设计) 各层平面图

1:200或1:250 立面图 3个

1:200或1:250 剖面图2个

1:200或1:250 彩色效果图(鸟瞰、人视各一,其它小透视、局部透视自定)

建筑设计说明(设计理念、总平面布局与环境设计、单体建筑构思、功能、造型、结构选型、技术经济指标等)

2 5.2 模型:比例1:250或1:300(包括外部环境)

6.过程进度

第1周

发放设计任务书,讲授。理解任务书、收集资料。 第2周

周一:调研,规范、设计资料汇集、理解,建筑典例分析。

周三:环境要素领会、基地分析,总体规划要素研究和初步规划概念构思。 第3周

规划草图(思考建筑与街区空间、建筑群体组合关系,进行多方案比较),制作基地模型。 第4周

规划布局确定,组合形态、功能结构、交通停车、环境景观及场地剖面研究。 第5周

结合总体规划布局,开始进行综合体建筑设计,从功能关系、体量组合、交通组织等角度出发。

第6周

一草,总体布局、环境与体量、建筑平面关系(主楼+裙楼)初步构思。 第7周

二草,总平面与外环境设计、建筑功能空间关系、开始体量与形体考虑。 第8周

二草,建筑平、立、剖面处理、结构体系确立,造型深入。 第9周

三草,深化总平面、建筑平立剖深化推进;造型确立,进行立面、材料与构造细部探讨。 第10周

三草,全面深入,外环境、功能与造型综合协调。制作建筑体块模型,推动建筑造型与细部推敲。 第11周

三草向定稿图转化,综合协调,调整深化。 第12周

定稿图,总体定稿、技术问题深化、整体把握。 第13周

正图及模型制作。 第14周

正图及模型制作。 第15周

正图及模型制作,注重表现力与完整性。

图纸的构图、色彩及内容的饱满部、深度与精细度,模型注重环境与建筑的关系表达 第16周

3

周一:完成正图及模型制作、细部及完成度分析、图面深化。

周三:交正图及模型、评图。

7.交图与评图时间地点

第十六周周三上午8:20 专用绘图教室

8.参考资料

[1] 建筑设计资料集(第二版)第4集.(办公楼)、第5集.(商业街·商场·百货商店)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4

[2]民用建筑设计通则、商店建筑设计规范、办公建筑设计规范;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2015年5月1日起实施) [3] 王晓,闫春林编著. 现代商业建筑设计.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4] 刘建荣主编. 高层建筑设计与技术.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5] 商业建筑、高层建筑、综合体建筑图册、实例集成等(可在图书馆、当当网、卓越网中查询收集) [6] 建筑专业杂志中关于“商业建筑”、“高层建筑”、城市综合体”的设计原理及实例的资料收集 [7] 互联网中关于“商业建筑”、“高层建筑”、城市综合体”的设计原理及实例的资料收集

附件资料:

用地红线图(CAD电子地形图) 片区更新改造规划图

基地街区周边环境建筑现状照片

4

5

第四篇:综合医院建筑设计规范(电气)

第5.4.1条医院供电宜采用二路电源,如受条件限制,下列用房应有自备电源供电。

急诊部的所有用房;

监护病房、产房、婴儿室、血液病房的净化室、血液透析室;

手术部、CT扫描室、加速器机房和治疗室、配血室,以及培养箱、冰箱,恒温箱和其它必须持续供电的精密医疗装备;

各部门的消防和疏散设施。

第5.4.2条医疗装备电源的电压、频率允许波动范围和线路电阻,应符合设备要求,否则应采取相应措施。

第5.4.3条放射科的医疗装备电源,应从变电所单独进线。

第5.4.4条放射科、核医学科、功能检查室等部门的医疗装备电源,应分别设置切断电源的总闸刀。第5.4.5条照度推荐值可参照表5.4.5的规定。

照度推荐值 表5.4.5

用房名称 推荐照度(lx)

病房、监护病房 15-30

侯诊室、病人活动室、放射科诊断室、核医学科、理疗室 50-100

诊查室、检验科、病理科、配方室、医生办公室、护士室、值班室 75-150

手术室、CT诊断室、放射科治疗室 100-200

夜间守护照明 5

第5.4.6条成人病房照明宜采用一床一灯。

第5.4.7条护理单元走道灯的装置,应避免对卧床病人产生眩光。

第5.4.8条护理单元走道和病房应设“夜间照明”,床头部位照度不应大于0.101x,儿科病房不应大于11x。

第5.4.9条儿科门诊和儿科病房的电源插座和开关的装置高度,离地面不得低于1.50m;病房内离最近病床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0.60m。

第5.4.10条X线诊断室、加速器治疗室、核医学科扫描室和照相机室等用房,应设防止误入的红色信号灯,其电源应与机组连通。

第5.4.11条成人病房和护士室之间应设呼叫信号装置。

第5.4.12条教学医院宜有闭路电视设施。

第五篇:洛克菲勒中心:建筑的综合体

美国纽约洛克菲勒中心是上世纪最早出现的建筑综合体,它的开发从1930年一直到今天,是当今世界 上规模最为庞大的私人所有的商业、娱乐中心。洛克菲勒中心位于纽约最繁华的商贸金融中心———曼哈 顿岛上。1928年,洛克菲勒从哥伦比亚大学租来一块土地,准备为纽约建一座歌剧院,设想建成一个剧 院、办公和商业的综合体。随后在1931年至1940年的开发中,在12英亩土地上建起了14幢高层建筑,总建 筑面积67.6万平方米,容积率达18。

70层高的RCA大楼是整个中心的主体建筑;该中心还有商业建筑、办公楼、旅馆、公寓大楼以及剧场 和电影院等娱乐设施、低于街道层的地下步行系统把零售设施、地铁车站以及各种不同用途的建筑物连成 一体;由21幢大厦围合而形成的城市空间成为市民公共活动和文化娱乐的场所。洛克菲勒中心在开发初期 由于缺乏建筑综合体的两个基本功能———居住和旅馆,难以形成良好的功能协调,显得萧条。在后来的 开发中,他们认识到功能的不协调造成了市场的不景气和使用的不方便,于是在1963年,在洛克菲勒中心 的外围建了一座拥有2153间客房的希尔顿旅馆,功能不协调的局面改进了一些,并给中心带来了生机。洛 克菲勒中心的实践证明,建筑综合体是城市的发展方向之一。其经验是:办公、旅店、购物、居住和娱乐 是建筑综合体功能的重要组成,是形成功能协调的基础;景观和环境是开发取得效益的前提。

洛克菲勒中心(RockefellerCenter)

洛克菲勒中心是美国洛克菲勒财团投资建造的大型商业娱乐和办公建筑群,在纽约曼哈顿岛中部,占 地

8.9公顷,共有建筑19座,建于1931至1940年,主要设计人有R.胡德、H.W.科比特、W.K.哈里森 等。

可以说,洛克菲勒中心是世界上最富盛名的标志性建筑群之一。除了傲人的高度以外,这座由19栋建 筑围塑出来的活动区域,对于公共空间的运用也开启了城市规划的新风貌。

严格来说,洛克菲勒中心区域涵盖纽约第五大道至第七大道,介于47街至52街之间,区内涵括餐厅、 办公大楼、服饰店、银行、邮局、书店……甚至还有地下铁道贯穿连结。建筑师聪明地利用大楼间的广 场、空地与楼梯间制造人行流动的方向,让一天超过25万的人潮在此穿梭无虞。

中心最瞩目的是70层高的洛克菲勒广场摩天大楼,高259米,外观强调垂直线条,是板式高层建筑的雏 形。此外,还有36层的时代与生活大厦、41层的国际大厦和6层的车库等。整组建筑群布局紧凑,建筑密集 有序。

洛克菲勒中心是一个集都市建筑学与商业、娱乐兴趣一身的中心。建筑的正门位于第5大道旁。在建筑 群的中心,是一个下凹的小广场,广场正面有一座金光闪闪的飞翔着的雕像,下面有喷泉水池,浮光耀 眼,冬季可作溜冰场。小广场南面是带状街心花园,供人们小憩。在市中心巨厦之间布置这样的环境,既 闹中有静,又富有空间构图的变化。广场因华丽的圣诞树和溜冰场而著名,又因为有世界各国的旗帜而被 称为花园国家。

若打算在冬天游览纽约,不妨试试在洛克菲勒中心溜上一次冰。中心最著名的餐馆应该是彩虹屋,它 位于广场30号,由于在顶层,因此在那儿可以观看曼哈顿空中轮廓的全景。

上一篇:局志愿服务活动方案下一篇:建筑行业岗位责任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