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在硬膜外分娩镇痛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2022-10-19

目前分娩镇痛的理想方式是产妇进入产程后实施可不影响产妇的活动能力的硬膜外镇痛[1], 因此选择安全有效的麻醉药物, 对于保证手术的成功、安全和母婴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探讨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在硬膜外分娩镇痛中的应用效果, 该院2012年1—12月间将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应用于硬膜外分娩镇痛, 效果较好,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收治的96例产妇, 麻醉ASAI~Ⅱ级, 随机将产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各48例。其中观察组产妇年龄21~37岁, 平均 (26.7±1.4) 岁, 体质量为47~79 kg, 平均 (57.4±1.3) kg, 孕周38~43周, 平均 (41.6±0.5) 周。对照组产妇年龄20~35岁, 平均 (26.2±1.5) 岁, 体质量为49~80 kg, 平均 (57.8±1.5) kg, 孕周38~43周, 平均 (41.2±0.4) 周, 有可比性。

1.2 麻醉方法

两组产妇入室后均给予心电监护, 建立有效的静脉通道, 产妇取侧卧位, 于L2~L3椎间隙行硬膜外穿刺, 头侧置管4 cm, 回抽观察无血和脑脊液后, 对照组产妇给予0.75%盐酸罗哌卡因10 m L+生理盐水1 m L。观察组产妇在此基础上加用舒芬太尼0.5μg/m L, 混合液剂量不超过15 m L。术中持续监测产妇的血压、心率、呼吸机血氧饱和度, 详细记录镇痛起效时间、完全阻滞时间、镇痛持续时间。

1.3 麻醉效果评价标准

采用视觉模拟疼痛评分法 (VAS) 对分娩中的镇痛效果进行评估[2], 0分为无痛, 0~2分表示镇痛效果优, 3~4分表示镇痛效果良, >3分表示镇痛效果差, 10分为无法忍受剧列疼痛, 。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16.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进行t检验, 计数资料用率 (%) 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观察指标

如表1所示, 观察组产妇的镇痛起效时间、完全阻滞时间、镇痛持续时间均优于对照组产妇, 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2.2 麻醉效果

观察组产妇麻醉效果优良率为93.7%, 显著高于对照组产妇的75.0%, 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2。

注: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2.3 不良反应

两组产妇在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3。

注: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3 讨论

该研究将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应用于硬膜外分娩镇痛效果较好, 镇痛起效时间、完全阻滞时间、镇痛持续时间均较好, 麻醉效果优良率为93.7%, 且麻醉后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 这与国内外文献[3,4]报道结果相一致。

罗哌卡因作为一种长效的酰胺类局麻药, 目前在临床的应用较为广泛, 其具有起效时间短, 作用时间长, 其最大的优点是对感觉神经阻滞效果明显, 低浓底时产生感觉神经与运动神经的分离阻滞, 且对运动神经阻滞的影响较小, 因此对产妇的心血管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毒性低[5], 能够显著降低麻醉并发症, 因而适合于要求减轻疼痛而又不产生运动阻滞的分娩镇痛[6]。舒芬太尼是芬太尼的一种衍生物, 为高选择性的阿片受体激动剂, 舒芬太尼与阿片受体亲和力约为芬太尼的10倍, 椎管内用药的效价比是芬太尼的5倍, 且脂溶性较高, 亲和力及镇痛活性均较好, 镇痛持续时间较长, 因此更适合于硬膜外镇痛[7], 同时舒芬太尼血液动力学稳定性较好, 能够保证心肌充足的氧供应, 从而减少不良反应。恶心呕吐、皮肤瘙痒等常见的不良反应与舒芬太尼的剂量有关[8], 随着舒芬太尼浓度的增加, 皮肤瘙痒、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也随之增加。但不同浓度舒芬太尼组的镇痛有效率及患者满意度差异无显著性, 为进一步保证临床疗效及麻醉安全性, 笔者认为认为0.5μg/m L舒芬太尼为合适浓度。

综上所述, 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应用于硬膜外分娩镇痛效果好, 临床应用安全性高, 是一种理想的分娩镇痛麻醉方式, 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摘要:目的 探讨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在硬膜外分娩镇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该院收治的96例产妇按照麻醉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各48例, 对照组采用单纯罗哌卡因硬膜外麻醉, 观察组采用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硬膜外麻醉, 观察两组产妇的镇痛起效时间、完全阻滞时间、镇痛持续时间, 评价麻醉效果, 记录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产妇的镇痛起效时间、完全阻滞时间、镇痛持续时间均优于对照组产妇, 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产妇麻醉效果优良率为93.7%, 显著高于对照组产妇的75.0%, 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两组产妇在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应用于硬膜外分娩镇痛效果好, 临床应用安全性高, 是一种理想的分娩镇痛麻醉方式, 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关键词:分娩镇痛,罗哌卡因,舒芬太尼,效果

参考文献

[1] 暴桂萍, 杨慧勇, 郑斌.低浓度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实施可行走性持续硬膜外分娩镇痛的研究[J].现代预防医学, 2012, 39 (23) :6152-6155.

[2] 冯雅珍, 麻海春.低浓度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用于自控硬膜外分娩镇痛[J].中国妇幼保健, 2010 (25) :3357-3358.

[3] 杨蒙.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在硬膜外分娩镇痛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 2012, 5 (1B) :22-23.

[4] Hodgson PS, Liu SS.Acomparison of ropivaeaine with fentanyl to bupivaeaine with fentanyl for postoperative patient-con-trolld epidural analgesia[J].Anesth Analg, 2001, 92:1024.

[5] 贾兰芹.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硬膜外分娩镇痛的临床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2, 13 (14) :148-149.

[6] 魏青.舒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在分娩镇痛中的应用[J].实用疼痛学杂志, 2012, 8 (4) :311.

[7] 裴晓红, 童成英.舒芬太尼联合罗哌卡因在硬膜外分娩镇痛中的应用及舒芬太尼适宜浓度探讨[J].实用医学杂志, 2012, 28 (3) :466-468.

[8] Jeon H R, Chae W S, Lee S J, et a1.A comparison of sufentanil and fentanyl for patintcontrolled epidural analgesia in arthroplasty[J].Korean J Anesthesiol, 2011, 60 (1) :41-46.

上一篇:高校学生党支部活力评价体系设计下一篇:马克思经济哲学思想的当代价值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