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英雄王二小的作文

2022-09-02

第一篇:小英雄王二小的作文

小英雄王二小

——《二小放牛郎》观后感

“牛儿还在山坡吃草,放牛的却不知道哪儿去了„„”在这悲伤的歌声中,我和我的同学们一起观看了《二小放牛郎》这部电影。

王二小是个刚刚13岁的小男孩,他既有小孩子的天真无邪又具备大人的机智勇敢。

当王二小想要一把真枪没有得到的时候,他生气的脱光了自己的衣服和大人们较劲,这时候观看电影的我们都哄堂大笑,原来二小也会偶尔任性,耍耍小孩子脾气,和我们一样!

当鬼子来到村里胡作非为时,二小一不小心被鬼子抓住,关进了牢里。这时候的二小急中生智,趁鬼子不注意砸碎了酒瓶,用酒瓶的碎片把绳子割断了,不顾 满手的鲜血,用扁担把油桶推到火炉旁点燃了鬼子的军营,成功逃出了鬼子的魔掌!这时候我想王二小真是聪明又勇敢啊!如果是我遇到这样的事还不知道会吓成什么样子了呢!

那天,当王二小在山上放哨的时候,看到敌人接近了村庄,他像往常一样假装放牛,敌人发现了他,让他带路,二小假装顺从地带着敌人走在前面,其实他已偷偷的把敌人带进了八路军的埋伏圈。当乒乒乓乓的枪声响起,敌人得知上了当,用冰冷的刺刀一刀刺死了我们的小英雄!王二小倒在了血泊中。看到这里,我和我的同学们已经热泪盈眶,王二小英勇无畏的精神感动了我们!

13岁,花一样的年纪!本来应该跟小朋友一起快乐的玩耍,本来应该享受读书的乐趣父母的关爱!可是,王二小却只能小小年纪就承受失去父母的痛苦,残酷敌人的压迫,甚至被残忍的夺去了年轻的生命!

是千千万万像王二小一样的英雄的鲜血换来了我们今天的新生活!生活在新时代的我们要珍惜这幸福的时光,努力学习,天天向上,掌握好科学文化知识,等长大了为祖国贡献自己的力量! “牛儿还在山坡吃草,放牛的却不知道哪儿去了„„”电影看完了,这首歌久久的在我们的心头回荡„„

第二篇:小英雄王二小

《小英雄王二小》教学设计2012-04-05 15:36

《小英雄王二小》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 认识“军、根”等13个生字,会写“灭、面”等7个字。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中领悟小英雄的行为,表达出对小英雄的崇敬之情。并能通过看图把故事讲给别人听。

3. 学习王二小机智勇敢的好品质,体会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4. 在阅读中积累语言,能用“常常”说话。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指导学生按顺序仔细看图,懂得每幅图的图意,培养观察能力。

2、 从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中,知道王二小是为帮助八路军消灭敌人而光荣牺牲的小英雄。从而树立热爱小英雄,学习小英雄的情感。 【教学准备】

《歌唱王二小》的录音带、歌词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板书课题,导入新课。

1. 板书“英雄”,你心中的英雄是谁? 生自由回答。

师:同学们都有自己心中的英雄,有的是自己的爸爸,有的是警察,有的是打败怪兽的奥特曼。今天我们将要认识一位年仅十三岁的小英雄,了解他的故事。 2.板书课题,齐读。

【设计意图】运用学生最喜欢的英雄来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和情感世界,为学习课文营造氛围和情感铺垫。

二、自主学习,整体感知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1)找到淘气的生字宝宝,用“o”划出并读准字音,有困难的可向同伴、老师请教。 (2)标上自然段序号。 (3)喜欢的段落多读几遍。 2.集体交流

(1)自读后,还有没有觉得难读的字词?(采用同伴互助解决)。 (2)汇报四人小组学习情况,全班讨论,老师讲解。 重点学习:

①团、装、面、消、边是三拼音节,助是翘舌音。

②抗日根据地:就是抗日基地,是为打击日本鬼子提供各种支持的地方。 八路军:抗战时期,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

儿童团:抗战时期的儿童组织,儿童团员相当于我们现在的少先队员。 扫荡:敌人进村里杀人、放火、抢东西。

(3)这些顽皮的生字宝宝,蹦蹦跳跳离开了妈妈,你还认识吗?学做小老师,同桌点读生字考一考,如读得正确、响亮,奖★,发现有错帮助纠正。 (4)观察要求写的字,想想怎样写好。书写、展示、欣赏并作评。

【设计意图】运用自主识字和同伴互助的形式,充分调动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的有效性。 文中一些词学生很陌生,老师做简单讲解。有些词留着随文理解。 3.把你最想读的一个自然段正确、流畅读给大家听。

4、小朋友,你读懂课文了吗?谁能用简单的话来说说? 随机板书:王二小 敌人

↓ ↓

一边放牛,一边放哨 让王二小带路

↓ ↓

把敌人带进埋伏圈 被八路军包围

↓ ↓

光荣牺牲 被全部消灭

【设计意图】用一句话说说自然段大意来训练学生的概括能力,但未做太高要求。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开火车认生字。 二.图文结合理解课文。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师过渡:同学们已经认识了所有的生字宝宝,真棒。你们都是会学习的孩子,那么课文为什么说王二小是英雄呢?请大家小声读读课文,读后说说故事发生什么地方? 生答。

2.师画○。这就是根据地,八路军就在这儿生活。白天他们训练自己的队伍,晚上商量如何与敌人作战。可是狡猾的敌人怎么会让八路军安心训练,他们经常来这儿—— 生齐答:扫荡

3.师:想象一下,他们可能会做什么坏事? 生自由说。

4.师:对,现在,你就是这个村庄的村民。当你住的房子被他们用火烧掉,当你最心爱的东西被他们毁掉,你在想些什么?

5.让我们带着自己的情感齐读第一自然段。

【设计意图】教师引导学生还原真实的历史场景,想象当时人物的心情。这是学生与文本展开真实有效对话的前提。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1.师:读得真好,老师想问一下:哪些同学是少先队员?请举一下手。 生举手。

2.师:很好,此时你们就是儿童团员,你想为八路军做些什么? 3.那王二小呢?请大家读读第二自然段。

4.生读。师引导理解“常常”、“一边……一边……”,指导说话。

【设计意图】体现语文学科的特点,重点抓语言文字的训练,学习、运用文章的表达方法。

(三)学习第

三、四自然段。 1.观察第三幅图,图上画的谁? 2.敌人看到王二小,会对他说什么?

生答,师引导想象敌人可能会威逼或利诱两种方式来让王二小带路。

3.师:这就是狡猾的敌人,为了达到目的他们会不择手段。王二小是怎么做的?怎么说的?请两位同学表演。 4.师:王二小,你心中在想什么? 5.读第四自然段,理解装着、埋伏圈。

【设计意图】在入境感悟体验后,学生有一种表演的愿望在涌动。抓住时机,发散、拓展学生的思维,给孩子以充分想象的空间,引导他们进行创新思维。

(四)学习第五自然段。

1.看第四幅擦图,敌人知道上了当,会怎么样?说说他们的表情,想象他们的样子。 师:这就叫——气急败坏(生齐答)

2.面对敌人的枪刀,面对死亡的威胁,王二小害怕了吗?退缩了吗? 生齐答:没有

3.我们十三岁的王二小就这样牺牲在山石旁,牺牲在敌人的刺刀下。让我们再读读二——五自然段,说说你心中的王二小是什么样的? 生答。

师:对,所以我们说他是——(指课题),齐答:小英雄王二小。

【设计意图】用想象做到难词巧理解,抓课文的关键字眼:小英雄来激发情感。

(四)学习第六自然段。

1.师:正是有了机智勇敢、临危不惧、敢于和敌人作斗争的王二小的帮助,八路军才消灭了全部敌人。

2.生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设计意图】只需齐读就能体会到敌人被消灭的痛快心情。

三.再读课文,提升情感。

(一)师:这就是小英雄王二小的故事,从抗日时期一直到今天仍在传诵。方冰和劫夫爷爷还为他谱写了一首歌。 1.听老师朗读歌词。

2.师:让我们再来听听这首感人至深的歌曲。播放音乐,会唱的同学可以跟着一起唱。 3.师:同学们,我知道你们都被感动了。让我们再回到课文中,请一个同学来读全文,其他同学看插图。边看边想:此时此刻,你最想对王二小说什么?把你想说的话写在课题的旁边。 4.播放伴奏音乐,生读、思、写。 生说。

【设计意图】在研读基础之上的写话训练,是有效的语言表达训练,同时也是学生情感的释放。

四.总结全文。

师:同学们,我知道你们的心中又多了一个英雄,他的名字叫——(生答)王二小。请大家 课后一定记住把这个故事讲给你认识的人听,让他们也记住——(生答)小英雄王二小!让我们感谢那些为了国家、为了我们、为了和平而牺牲的英雄们! 五.课后练习。:

(一)课外阅读其他抗日小英雄的故事,如《小兵张嘎》。

(二)写话:常常、一边……一边……。

第三篇:小英雄王二小

教学目标

1.了解王二小的英雄事迹,领悟小英雄爱憎分明、机智勇敢的精神,激发学生对小英雄的崇敬之情

2.认识“军、根、敌”等14个生字,会写“灭、面、听、就、员、声、边”8个生字,理解“根据地"“扫荡”等新词。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儿童团员、放哨、扫荡、顺从、埋伏圈。

2.“帮助、英雄”几个字笔画较多,易错地方要多强调。

3.教给学生怎样造句。

教具学具准备

四幅挂图生字卡片

《歌唱二小放牛郎》歌曲录音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烘托气氛

在《歌唱二小放牛郎》为背景音乐的衬托下,教师配乐解说:在抗日战争时期,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我国,干尽了坏事。他们实行“三光政策”:烧光、杀光、抢光。中国人民的血流成河。毛主席领导的八路军,和日本鬼子进行了英勇的斗争,人民群众也自动组织起来帮助八路军消灭敌人。

第12课讲的就是抗日战争时期一个小英雄的故事,他的名字叫王二小。师:同学们:想深入了解这个动人的故事吗?那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12课《小英雄王二小》。(板书课题)

2.请读课题,读出你现在的感受。(指读、齐读、点拔重读“英雄”)

将歌曲音乐引入课堂,营造歌唱英雄、怀念英雄的氛围,拉近课文内容与学生的距离,激发学生情感,同时让他们了解王二小当时所处的生活背景,为理解课文打下基础。

新知学习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借图解词。

1.初读课文,明确要求。

师:请大家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借助拼音,把音读准。多读几次,边读边画出生字和不理解的词语。

2.学生质疑,提出生字、新词。

(预没:学生提出的不理解的词可能有“根据地、八路军、儿童团员、扫荡、敌人、放哨、迷了路、带路、气急败坏、埋伏圈、四面八方”等)(板书)

3.自主识字,合作交流。

(1)学生自学字、词。

四人小组互认互教互查生字认读情况,并交流识记生字的方法,以及对词语的理解。

(预设:学生交流解决的问题,可能是生字,及“迷了路、带路、敌人、四面八方”几个词语)

(2)检查识字情况

做摘果子游戏:课件出示智慧树,上面挂满果子(未加音的生字),师点击生字,生认读,读对了生字变成红苹果。并抽查识字的方法,组词,用“帮助”造句等。

(3)说说解决了哪些刚才不懂的词。(划掉板书上相应的词)

4.借图解词,降低难度。

(集中解决

一、二自然段的生词,其余随文解决)

(1)课件出示抗日根据地画面,随之飞入生词“根据地”,学生读生词,教师通俗地讲解:

抗日根据地:就是抗日基地,是为打击日本鬼子提供各种支持的地方。

(2)随之出现生词“八路军、儿童团员、山坡、放哨”。学生读词后,教师讲解。

八路军:抗战时期,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

儿童团:抗战时期的儿童组织,儿童团员相当于我们现在的少先队员。

放哨:观察敌人的情况,及时向八路军报告。 扫荡:敌人进村里杀人、放火、抢东西。

5.看图说词,理解巩固。

师:让我们连起来说说画面的意思。

(师)这个村庄是一块抗日——(生)。根据地,(师)这里有乡亲们,还有——(生)八路军、儿童团员,(师)为了预防敌人来一(生)扫荡,这位儿童团员正在——(生)山坡上放哨。

6.齐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7.指导写字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一位小英雄王二小,这节课我们要深入研读课文,弄清楚为什么说王二小是小英雄。(板书课题)

要研读课文,必须闯过三关——生字关、插图关、朗读关,有勇气闯关吗?

(二)、复习生字、词。

1.出示生字,学生轮读、抢读。(先加音读,再去掉音读)

2.再演示从词语花篮飞出的生词,学生认读。

(三)、看图读文,理解大意。

1.同桌一起合用一本书,看课文插图,找到相应的段落,读一读。

2.用“谁在干什么?”这样的句式说说每幅图的意思。

(1)王二小帮助八路军放哨。

(2)敌人迷了路让王二小带路。

(3)王二小把敌人带进了八路军的埋伏圈。

(4)敌人杀害了王二小。

(5)八路军消灭了敌人。

(四)、研读感悟

1.找到你认为最能说明王二小是小英雄的段落,大声读一读,然后说说你从哪里可以看出王二小的确是个小英雄。

(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调整教学顺序)

(1)生:敌人经常来扫荡,王二小还常常一边放牛,一边帮助八路军放哨,所以说,他是个小英雄。出示句子:王二小常常一边放牛,一边帮助八路军放哨。

师:指读句子,“常常”是什么意思?换个词再读一读。

师:你会用“常常"说句话吗?

出示 常常 。学生口头造句。

师:(出示第一幅插图)看,王二小常常干什么?想想他为什么这么做?(引导学生通过仔细观察图上人物的神态,理解王二小是以放牛做掩护,为八路军放哨。)

指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指导突出“常常”“一边„„一边„„”

(2)继续研读。我们还可以从哪里看出王二小是个小英雄?(讨论后回答)

2.借助画面,启发想像,感悟英雄内心。

(1出示第二幅插图。看图,想像敌人怎样叫王二小带路的?王二小是怎样想的,怎样做的?

(2)先说一说,再演一演,然后为集体评议。

(3)课件出示第三幅画面以及远处山腰上隐约可见呈包围之态的八路军战士。

(4)理解:埋伏圈

(5)课件出示句子:王二小装着听话的样子

师:为什么要“装着听话”的样子?说明什么?

(6)出示第四幅图。看图,敌人知道上了当,会怎么样?说说他们的表情,想想他们的样子。

师:这就是气急败坏的样子。

(7)第5自然段

(8)引导学生进一步感悟英雄的内心世界。

师:面对气急败坏的敌人,面对敌人举起的战刀,我们的小英雄王二小是怎样想的呢?(引导看图,根据画面上王二小的神态、动作,想像出王二小的语言、行动和内心世界)

(9)说说王二小在敌人面前的表现,创造性地复述故事。

3.小结。

师:现在,你觉得王二小是个什么样的孩子?出示,填空:( )的王二小。

4.激发情感。

师:(根据学生填空总结)对,就这样聪明可爱、勇敢机智、不怕牺牲、热爱家乡的王二小被敌人杀害了,年仅13岁。他永远离开了亲爱的爸爸妈妈,离开了热爱的村庄、学校、小伙伴和八路军,他的鲜血染红了家乡的土地,他用自己的生命保护了山沟里的乡亲们。正是千千万万个王二小这样的英雄,才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

(出示,王二小牺牲后,乡亲们悲愤的场面)面对此情此景,你想对王二小说些什么?

师:你能通过朗读把这种感情表达出来吗?

(五)、指导朗读

1.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3、

4、5自然段,同桌互读互评。

2.谁觉得自己读好了,就站起来读给大家听。

(先自评“我比我”,说说自己比初读有哪些进步,然后师生对“自评”进行评价。)

3.教师范读

4.学生配乐朗读。

5.师:王二小英勇牺牲了,但他的血不会白流。看(课件出示八路军冲锋的录相画面),齐读最后一段。

(六)、总结全文

师:同学们,这篇课文在我们幼小的心田里又种下了一个英雄的名字他就是——(生)王二小。让我们再一次深情地呼唤(示意齐读课题):小英雄王二小,让我们一起把一首颂歌献给他。(出示王二小画像)播放《歌唱二小放牛郎》歌曲。

在初读课文时就明确地提出读书的要求,训练学生边读边圈画、边读边思考的习惯。

在游戏中缓解学生的疲劳,调动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在玩中学,玩中乐,加深对生字的识记。

对于较难理解的词语,教师适时的做出解释,二学生能够理解的词语就让他们通过各种形式的读体会其含义。

运用“说一说‘”方式让学生巩固并进一步理解“根据地、八路军”等词语。

设立三关,激发学习兴趣,进一步巩固生字,知道看图、朗读课文。

从字到词,由易到难,逐步巩固字音。

充分发挥教学挂图和课文插图的作用,使学生借助生动形象的画面理解课文,并且训练了学生的说话能力。

借助挂图指导学生按一定的顺序观察,边看图边想象当时的情景。

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教师做好总结,进一步激发学生对王二小的崇敬之情,并进行有感情的朗读知道。

巩固提高

(七)、实践活动:

1.把这个故事讲给周围的小朋友听。

2.学唱《歌唱二小放牛郎》歌曲。

3.学习了这篇课文你有哪些想法?(可从两方面引导学生:一是向王二小学习,学习他的什么品质;二是你有哪些感想。)

通过讲故事、唱歌的形式教育学生学习小英雄爱憎分明、机智勇敢的精神 。

习题设计

照样子说一说:

(1)王二小把敌人带进了埋伏圈。敌人被王二小带进了埋伏圈。

(2)敌人把王二小杀害了。王二小被_____。<, /SPAN> (3)敌人被八路军消灭了。八路军把_____。

板书设计

王二小 敌人

↓ ↓

一边放牛,一边放哨 让王二小带路

↓ ↓

把敌人带进埋伏圈 被八路军包围

↓ ↓

光荣牺牲

被全部消灭

第四篇:小英雄王二小

10课题:《小英雄王二小》

教学目标:

1.了解王二小的英雄事迹,领悟小英雄爱憎分明、机智勇敢的精神,激发学生对小英雄的崇敬之情。

2.认识“军、根、敌”等14个生字,会写“气、扫、到、全、军、员、边、团”8个生字,理解“根据地"“扫荡”等新词。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识字和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引导学生,领悟小英雄爱憎分明、机智勇敢的精神,激发学生对小英雄的崇敬之情。 教学准备:

生字、词语卡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一、情境导入,烘托气氛

1.出示挂图:在《歌唱二小放牛郎》为背景音乐的衬托下,显示课文内容的动态画面教师配乐解说,并适时简介时代背景——抗日战争时期,把学生带入教学情境之中。

师:同学们:想深入了解这个动人的故事吗?那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13课《小英雄王二小》。(板书课题)

2.请读课题,读出你现在的感受。

(指读、齐读、点拔重读“英雄”)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借图解词。 1.初读课文,明确要求。

师:请大家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借助拼音,把音读准。多读几次,边读边画出生字和不理解的词语。

2.学生质疑,提出生字、新词。

3.自主识字,合作交流。

(1)学生自学字、词。

四人小组互认互教互查生字认读情况,并交流识记生字的方法,以及对词语的理解。

(2)检查识字情况

做摘果子游戏:出示智慧树,上面挂满果子(未加音的生字),生认读,并抽查识字的方法,组词,用“帮助”造句等。

(3)说说解决了哪些刚才不懂的词。(划掉板书上相应的词)

1.借图解词,降低难度。

(集中解决

一、二自然段的生词,其余随文解决)

(1)图片出示抗日根据地画面,随之飞入生词“根据地”,学生读生词,教师通俗地讲解:

抗日根据地:就是抗日基地,是为打击日本鬼子提供各种支持的地方。

(2)在图片“根据地"的画面上,依次出现八路军战士,正在山坡上放哨的儿童团员,同时随之出现生词“八路军、儿童团员、山坡、放哨”。学生读词后,教师讲解。

八路军:抗战时期,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

儿童团:抗战时期的儿童组织,儿童团员相当于我们现在的少先队员。

放哨:观察敌人的情况,及时向八路军报告。

扫荡:敌人进村里杀人、放火、抢东西。

5.看图说词,理解巩固。

师:让我们连起来说说画面的意思。

(师)这个村庄是一块抗日——(生)。根据地,(师)这里有乡亲们,还有——(生)八路军、儿童团员,(师)为了预防敌人来一(生)扫荡,这位儿童团员正在——(生)山坡上放哨。

6.齐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一位小英雄王二小,这节课我们要深入研读课文,弄清楚为什么说王二小是小英雄。(板书课题)

要研读课文,必须闯过三关——生字关、插图关、朗读关,有勇气闯关吗?

二、复习生字、词。

1.图片演示从课文中飞出的生字,学生轮读、抢读。(先加音读,再去掉音读)

2.再演示从词语花篮飞出的生词,学生认读。

三、看图读文,理解大意。

1.同桌一起合用一本书,看课文插图,找到相应的段落,读一读。

2.用“谁在干什么?”这样的句式说说每幅图的意思。

(1)王二小帮助八路军放哨。

(2)敌人迷了路让王二小带路。

(3)王二小把敌人带进了八路军的埋伏圈。

(4)敌人杀害了王二小。

(5)八路军消灭了敌人。

四、研读感悟

1.找到你认为最能说明王二小是小英雄的段落,大声读一读,然后说说你从哪里可以看出王二小的确是个小英雄。

(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调整教学顺序)

(1)生:敌人经常来扫荡,王二小还常常一边放牛,一边帮助八路军放哨,所以说,他是个小英雄。

出示句子:王二小常常一边放牛,一边帮助八路军放哨。

师:指读句子,“常常”是什么意思?换个词再读一读。 师:你会用“常常"说句话吗?

出示词语:常常

学生口头造句。

师:(出示第一幅插图)看,王二小常常干什么?想想他为什么这么做?(引导学生通过仔细观察图上人物的神态,理解王二小是以放牛做掩护,为八路军放哨。)

指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指导突出“常常”“一边„„一边„„”

(2)继续研读。我们还可以从哪里看出王二小是个小英雄?

(讨论后回答)

生:敌人叫王二小带路,王二小装着听话的样子,把敌人带进了八路军的埋伏圈。

生:王二小把敌人带进了八路军的埋伏圈,自己却被敌人杀害了,所以他是英雄。

生:王二小帮助八路军消灭了敌人,所以是英雄。 2.借助画面,启发想像,感悟英雄内心。

(1)出示第二幅插图。看图,想像敌人怎样叫王二小带路的?王二小是怎样想的,怎样做的?

(2)先说一说,再演一演,然后为集体评议。

(3)出示第三幅画面以及远处山腰上隐约可见呈包围之态的八路军战士。

(4)理解:埋伏圈

(5)出示句子:王二小装着听话的样子 师:为什么要“装着听话”的样子?说明什么?

(6)出示第四幅图。看图,敌人知道上了当,会怎么样?说说他们的表情,想想他们的样子。

生:敌人肯定又急又气。

生:敌人是又气又怕。

生:敌人气得大喊大叫,举刀要杀王二小。

生:敌人气得瞪着眼睛,跺着脚。

师:这就是气急败坏的样子。

(7)第5自然段

(8)引导学生进一步感悟英雄的内心世界。

师:面对气急败坏的敌人,面对敌人举起的战刀,我们的小英雄王二小是怎样想的呢?(引导看图,根据画面上王二小的神态、动作,想像出王二小的语言、行动和内心世界)

(9)说说王二小在敌人面前的表现,创造性地复述故事。 3.小结。

师:现在,你觉得王二小是个什么样的孩子?

图片出示,填空:的王二小。 4.激发情感。

师:(根据学生填空总结)对,就这样聪明可爱、勇敢机智、不怕牺牲、热爱家乡的王二小被敌人杀害了,年仅13岁。他永远离开了亲爱的爸爸妈妈,离开了热爱的村庄、学校、小伙伴和八路军,他的鲜血染红了家乡的土地,他用自己的生命保护了山沟里的乡亲们。正是千千万万个王二小这样的英雄,才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

师:你能通过朗读把这种感情表达出来吗?

五、指导朗读

1.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3、

4、5自然段,同桌互读互评。 2.谁觉得自己读好了,就站起来读给大家听。

(先自评“我比我”,说说自己比初读有哪些进步,然后师生对“自评”进行评价。) 3.教师范读 4.学生配乐朗读。

5.师:王二小英勇牺牲了,但他的血不会白流。齐读最后一段。

六、总结全文

师:同学们,这篇课文在我们幼小的心田里又种下了一个英雄的名字他就是——(生)王二小。让我们再一次深情地呼唤(示意齐读课题):小英雄王二小,让我们一起把一首颂歌献给他。(出示王二小画像)播放《歌唱二小放牛郎》歌曲。

第五篇:小英雄王二小教案

小英雄王二小

教学目标:

1.了解王二小的英雄事迹,领悟小英雄爱憎分明、机智勇敢的精神,激发学生对小英雄的崇敬之情。

2.认识“军、根、敌”等14个生字,会写“灭、面、听、就、员、声、边”8个生字,理解“根据地"“扫荡”等新词。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课前准备: 挂图

《歌唱二小放牛郎》歌曲录音 课时安排:两节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烘托气氛

1.出示挂图:在《歌唱二小放牛郎》为背景音乐的衬托下,显示课文内容的动态画面教师配乐解说,并适时简介时代背景——抗日战争时期,把学生带入教学情境之中。

师:同学们:想深入了解这个动人的故事吗?那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13课《小英雄王二小》。(板书课题)

2.请读课题,读出你现在的感受。

(指读、齐读、点拔重读“英雄”)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借图解词。 1.初读课文,明确要求。

师:请大家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借助拼音,把音读准。多读几次,边读边画出生字和不理解的词语。

2.学生质疑,提出生字、新词。 3.自主识字,合作交流。

(1)学生自学字、词。

四人小组互认互教互查生字认读情况,并交流识记生字的方法,以及对词语的理解。

(2)检查识字情况

做摘果子游戏:出示智慧树,上面挂满果子(未加音的生字),生认读,并抽查识字的方法,组词,用“帮助”造句等。

(3)说说解决了哪些刚才不懂的词。(划掉板书上相应的词) 1.借图解词,降低难度。

(集中解决

一、二自然段的生词,其余随文解决)

(1)图片出示抗日根据地画面,随之飞入生词“根据地”,学生读生词,教师通俗地讲解:

抗日根据地:就是抗日基地,是为打击日本鬼子提供各种支持的地方。

(2)在图片“根据地"的画面上,依次出现八路军战士,正在山坡上放哨的儿童团员,同时随之出现生词“八路军、儿童团员、山坡、放哨”。学生读词后,教师讲解。 八路军:抗战时期,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

儿童团:抗战时期的儿童组织,儿童团员相当于我们现在的少先队员。

放哨:观察敌人的情况,及时向八路军报告。

扫荡:敌人进村里杀人、放火、抢东西。 5.看图说词,理解巩固。

师:让我们连起来说说画面的意思。

(师)这个村庄是一块抗日——(生)。根据地,(师)这里有乡亲们,还有——(生)八路军、儿童团员,(师)为了预防敌人来一(生)扫荡,这位儿童团员正在——(生)山坡上放哨。

6.齐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7.指导写字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一位小英雄王二小,这节课我们要深入研读课文,弄清楚为什么说王二小是小英雄。(板书课题)

要研读课文,必须闯过三关——生字关、插图关、朗读关,有勇气闯关吗?

二、复习生字、词。

1.图片演示从课文中飞出的生字,学生轮读、抢读。(先加音读,再去掉音读) 2.再演示从词语花篮飞出的生词,学生认读。

三、看图读文,理解大意。

1.同桌一起合用一本书,看课文插图,找到相应的段落,读一读。 2.用“谁在干什么?”这样的句式说说每幅图的意思。

(1)王二小帮助八路军放哨。

(2)敌人迷了路让王二小带路。

(3)王二小把敌人带进了八路军的埋伏圈。

(4)敌人杀害了王二小。

(5)八路军消灭了敌人。

四、研读感悟

1.找到你认为最能说明王二小是小英雄的段落,大声读一读,然后说说你从哪里可以看出王二小的确是个小英雄。

(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调整教学顺序)

(1)生:敌人经常来扫荡,王二小还常常一边放牛,一边帮助八路军放哨,所以说,他是个小英雄。

出示句子:王二小常常一边放牛,一边帮助八路军放哨。

师:指读句子,“常常”是什么意思?换个词再读一读。

师:你会用“常常"说句话吗?

出示词语:常常

学生口头造句。

师:(出示第一幅插图)看,王二小常常干什么?想想他为什么这么做?(引导学生通过仔细观察图上人物的神态,理解王二小是以放牛做掩护,为八路军放哨。)

指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指导突出“常常”“一边„„一边„„”

(2)继续研读。我们还可以从哪里看出王二小是个小英雄?

(讨论后回答) 生:敌人叫王二小带路,王二小装着听话的样子,把敌人带进了八路军的埋伏圈。

生:王二小把敌人带进了八路军的埋伏圈,自己却被敌人杀害了,所以他是英雄。

生:王二小帮助八路军消灭了敌人,所以是英雄。 2.借助画面,启发想像,感悟英雄内心。

(1)出示第二幅插图。看图,想像敌人怎样叫王二小带路的?王二小是怎样想的,怎样做的?

(2)先说一说,再演一演,然后为集体评议。

(3)出示第三幅画面以及远处山腰上隐约可见呈包围之态的八路军战士。

(4)理解:埋伏圈

(5)出示句子:王二小装着听话的样子

师:为什么要“装着听话”的样子?说明什么?

(6)出示第四幅图。看图,敌人知道上了当,会怎么样?说说他们的表情,想想他们的样子。

生:敌人肯定又急又气。

生:敌人是又气又怕。

生:敌人气得大喊大叫,举刀要杀王二小。

生:敌人气得瞪着眼睛,跺着脚。

师:这就是气急败坏的样子。

(7)第5自然段

(8)引导学生进一步感悟英雄的内心世界。

师:面对气急败坏的敌人,面对敌人举起的战刀,我们的小英雄王二小是怎样想的呢?(引导看图,根据画面上王二小的神态、动作,想像出王二小的语言、行动和内心世界)

(9)说说王二小在敌人面前的表现,创造性地复述故事。 3.小结。

师:现在,你觉得王二小是个什么样的孩子?

图片出示,填空:的王二小。 4.激发情感。

师:(根据学生填空总结)对,就这样聪明可爱、勇敢机智、不怕牺牲、热爱家乡的王二小被敌人杀害了,年仅13岁。他永远离开了亲爱的爸爸妈妈,离开了热爱的村庄、学校、小伙伴和八路军,他的鲜血染红了家乡的土地,他用自己的生命保护了山沟里的乡亲们。正是千千万万个王二小这样的英雄,才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

师:你能通过朗读把这种感情表达出来吗?

五、指导朗读

1.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3、

4、5自然段,同桌互读互评。 2.谁觉得自己读好了,就站起来读给大家听。

(先自评“我比我”,说说自己比初读有哪些进步,然后师生对“自评”进行评价。) 3.教师范读

4.学生配乐朗读。

5.师:王二小英勇牺牲了,但他的血不会白流。齐读最后一段。

六、总结全文

师:同学们,这篇课文在我们幼小的心田里又种下了一个英雄的名字他就是——(生)王二小。让我们再一次深情地呼唤(示意齐读课题):小英雄王二小,让我们一起把一首颂歌献给他。(出示王二小画像)播放《歌唱二小放牛郎》歌曲。

七、实践活动:

1.把这个故事讲给周围的小朋友听。 2.学唱《歌唱二小放牛郎》歌曲。 板书设计: 小英雄王二小

敌人扫荡 迷失方向

带进埋伏圈 机智英勇 英勇牺牲

上一篇:喜迎十八大主题班会下一篇:小英雄雨来阅读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