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中职生《职业道德与法律》的学习兴趣

2022-12-09

中职《职业道德与法律》教材本身的理论知识难度不大,关键是要让学生理解认同并形成意识。因此,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成为课堂教学的关键。下面,就如何加强中职《职业道德与法律》课的趣味性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几点看法:

1 分析当前学生现状,查找原因

中职学校的《职业道德与法律》课是一门将教书与育人融为一体的学科,其科学性和思想性比较突出,趣味性相对缺乏,而中职学生又是这样的群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兴趣就会有积极性。他们学习基础薄弱,对学习《职业道德与法律》缺乏兴趣是课堂教学的普遍现象。缺乏学习信心,没有学习动力,逆反心理强且敏感。部分学生甚至对是与非、美与丑、荣与辱的认识比较粗浅模糊,自控能力较差,相当一部分学生纪律观念淡薄,课堂上散漫自由,旷课、打架斗殴、吸烟、不学习成为普遍现象,且不以为耻,反以为荣。还有学生甚至在课堂上辱骂教师。面对现阶段学生成长的外部环境和心理特点发生的新变化,更多的是要尊重和顾及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感受,教学的趣味性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

2 用好教材案例,激发学习兴趣

在《职业道德与法律》教材中,每课都设计了多个案例,这些案例精当、鲜活,很贴近中职学生的心理和认知水平,容易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并能启发学生思维。若学生能融入案例以及故事中进行分析讨论,就会把学生引向教学并传递的理论知识或道理中来。如在教学第一单元《习礼仪,讲文明》中,讲解“个人礼仪蕴含的道德意义”理论观点时,教材设计的案例是一个企业招聘员工,条件苛刻,待遇优厚,一应聘者将一位坐在轮椅上准备上楼的老人送上楼才去面试,最后这位应聘者被录取了,聘用他的正是那位“轮椅”老人。就这一事例让学生分析说明个人礼仪蕴含的道德意义,如果仅从理论角度阐述,个人礼仪蕴含的道德意义理论性较强且枯燥,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这也是本课的教学难点。结合材料我顺势向学生提出一个问题,这个年轻人是因为拥有超群的专业技能被录用的吗?学生回答“不是”,又问:那是为什么?学生回答:是年轻人“优良的品德”。于是引导学生明确“小节之处显精神,举止言谈见道德”的道理,这就达成了教学目标。这比费大量口舌讲空洞的大道理更容易使学生接受,而且更有趣。

3 用教师爱的雨露,滋润学生的心灵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个人魅力对学生的影响很大,一些教师往往学识渊博,讲课头头是道,解题得心应手,教学效果却不是那么理想,主要原因就在于不管教师怎么投入,学生因为对老师没兴趣,自己完全置身之外,你讲你的,我玩我的。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发挥他的人格魅力,在上课时适当结合生活中的事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还应在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注意对学生心理的疏导,构建和谐、平等的如朋友般的师生关系,用教师爱的雨露去滋润学生的心灵,让学生感到教师的关怀。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对老师有好感,进而对课程有兴趣。

4 紧扣生活,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职业道德与法律》课是说理课,融知识和思想为一体,德育功能特别突出。只有联系学生关注的问题和当前的“热点”才能吸引学生、唤起学生的学习激情。中职学生从年龄和知识结构上说属于高中生,这个阶段的学生已有自己的独立思考和认知能力。他们开始关注并思考复杂的社会现象,对于社会热点和全球性的时政热点比较感兴趣。鉴于此,在讲述“我国公民的基本道德规范”时,为避免从理论上单纯的空洞说教,笔者就将伊拉克战前战后的人民生活给学生做了对比,战前伊拉克是海湾国家中数一数二的富裕国家,医疗教育完全免费,以前伊拉克一个小孩从出生到大学全部学费由政府出,人民生活安定富足。而现在,伊拉克国内因教派不同和恐怖活动长期战乱不休,老百姓苦不堪言、民不聊生。随后又列举了叙利亚、利比亚、埃及等国家,由此讲到我们这么大一个国家,民族大团结来之不易,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5 运用故事典故,引发学生学习兴趣

一个好的故事有事、有理、有趣,事融事、理、趣为一体,具有艺术感染力,能激发起学生的兴趣。例如,在讲道德评价时,可以引用美国心理学家柯尔伯特的道德两难问题———“海因茨偷药”。在讲完故事后,要求学生对这故事主人公的道德进行评价,并说说法律与道德关系。这时学生们群情激扬,纷纷发言,说明自己的观点,表明自己的态度,最后全班学生一致建议我国刑法应该规定“不施帮助罪”,用以制裁像故事中的药剂师这类见危不救的人,有利于在全社会中形成乐于助人的道德风尚,弘扬社会主义的文明精神。

6 结合生活实例,诱发学生学习兴趣

中职《职业道德与法律》有相当部分属于道德教育的内容,道德教育的特点在诱导,诱导的过程需要与学生进行情感相融,才会真正被学生转化为内心认可的价值观和道德观。这就需要教师充分发挥情感的诱导作用,用自己的真情实感拨动学生心弦。运用多媒体,充分感染学生,是口头传播所产生的导向功能无法比拟的,可以有效地加强学生对相应知识的关注和理解。

综上所述,《职业道德与法律》课教学面对的群体比较特殊,课堂教学对教师的要求不是降低而是更高了。从本质上说是人与人之间的心灵交流,需要教育者本身燃烧激情和生命,需要教育者付出理想和梦想,这是一种态度,更是一种追求。教师要在教学方法上不断探索,注重各种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中相互交融、取长补短,注重学生参与,使课堂充满趣味性,为学生创造欢乐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逐步形成一个愿学、乐学的氛围,学生情感得以陶冶,思想得到净化,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摘要:中职学生是特殊的群体,对《职业道德与法律》课学习缺乏兴趣。教师要在教学方法上不断探索,努力尝试多种教学方法并在课堂教学中加以运用,激发学生兴趣,结合生活,用时政“热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关键词:课堂教学,兴趣培养,教材案例,紧扣生活

上一篇:浅谈云观测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对策下一篇:论新农村图书馆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