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该培养什么样的人

2023-03-15

第一篇:我们该培养什么样的人

大学该培养什么样的人才?

来源:

http:///cm/jycm/beijing/zgjyb/3b/t20060922_38882.htm

新闻背景:在第三届中外大学校长论坛上,一些大学校长提出的“蓝领论”和“创新人才说”曾一度在传媒上引起轰动。8月26日,在四川大学100周年校庆期间举办的“大学校长国际论坛”上,又有一些学者和大学领导提出,大学今后应该大力提倡职业教育,培养更多的“蓝领人才”。

主编提示: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实现和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类型趋于多样化。大学的培养目标不能简单地以“蓝领”或“白领”而论。大学到底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和如何培养人才,是一个需要在理论上不断研究总结、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归纳的问题。本刊设此栏目的目的在于提供一个交流的平台,欢迎各家争鸣,各抒己见。

大学该培养什么样的人才?

大学必须为社会培养人才、必须为社会服务,但通过培养什么样的人才来服务社会,却是一个很有争议的重大理论问题。在今年以“大学创新与服务”为主题的第三届中外大学校长论坛上,有关这个问题的争论比较激烈,反映了全社会对这一问题的高度关注。在一些大学职业化倾向不断凸显的今日,从社会分工与大学性质的角度,重新审视这个的问题,抓住机遇创造机遇,革新我们的大学,实乃当务之急。

职业化是办学的误区,大学培养的应是创新型的专业人才

大学培养的人才,应是新知识的创造者、新技术的发明者、新学科的创建者,是科技新突破、发展新途径的引领者和开拓者。

前几年,一些大学热衷于所谓的热门专业,办成了技工学校。大学以育人为核心,技校以培训为己任,两者的分工本来相当明确。大学的职能有主次之分轻重之别,培养目标可以有层次分类别,但如果不以培育创新人才为根基和灵魂,大学与工厂、商店、机关还有什么区别?

大学是社会分工的产物,是“高深学问”(advancedknowledge)积累的产物,是知识密集型组织;师生的主要活动围绕高深知识而展开,工作对象也都是高深知识。高深学问是大学产生和发展的逻辑起点,是大学人才培养活动的核心要素,也是大学教育的重要出发点和归宿之一。学生进来求学,必有一定的宗旨,学生必须明白,“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蔡元培)。这种理念,在很多教育家的理论与实践中都有体现。当然,人们对此也有过长期的争论,主流的意见是:大学就是探索和传播高深学问的机构,大学的职能是培养具有高深知识的专业人才,而不是培养职业人才。培养职业人才是职业院校和社会职业培训机构的任务。职业学校更多地是面对目前、面对现在,而大学面对的是未来。正如邓小平同志所说的:“大学究竟起什么作用?培养什么人?有的大学只是中等技术学校水平,何必办成大学?”

近年来,社会似乎更重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短期适应能力”,对学生在未来社会中的发展后劲和创新能力,则表现出日益轻视的倾向。大学日益明显的职业化倾向,虽然给大学带来了一些暂时的好处,如缓解了办学经费、改善了办学条件、强化了竞争力等,但这些“好处”绝不是大学发展的机遇,而是潜藏的危机。

许多国家大学的情况都表明,职业化行为的增多,必然助长办学过程中的功利主义倾向。课程设置的商业化、实用化倾向使大学行为染上浓厚的功利色彩,必然会阻碍大学服务职能的发挥。以美国为例,从1970年以来把哲学列为主修科目的大学减少了41%,把历史列为主修科目的大学减少了62%。结果,在虚假的“服务”名义下,滥发、兜售文凭的低质量教学充斥了美国的大学校园,大学批量生产出了片面发展的“空心人”(有些科技知识而缺乏人文素质者)、“边缘人”(有些人文知识而不懂科学技术者)。西方大学教育职业化、技工学校化的教训值得我们借鉴,而我国准职业化的、培养“螺丝钉”的单科院校的发展模式也值得反思。20世纪50年代,我国模仿苏联的单科性学院教育模式,虽然大大促进了工业化进程,但其代价也是昂贵的:“专业”技术队伍壮大了,社会却正在失去独特的创造力,面临着创新型人才奇缺的严重危机。

求学问是才能树人铸魂,引领未来是大学灵魂

大学应该且只能通过“求学问是,树人铸魂,引领未来”来实现服务社会的职能。求学问是,是大学与技工学校等其他教育机构的根本区别;树人铸魂,是大学区别于其他社会机构的核心要素,而引领未来,是“教育必须面向未来”这一原理在大学领域的体现。

“引领未来”作为大学的职能,有久远的传统根源。当然,大学“引领未来”职能在总体上的明朗化,还是今日的事情。从当前社会分工的需要看,大学必须本着超脱的姿态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引领未来社会的发展。首先,教育必须面向未来,而大学教育不能仅仅一般性地定位于“面向”未来,还必须具有引领未来的气魄和实力。其次,社会离不开大学的反省、批判和引导。国家的未来在大学,正如蔡元培先生所说,欲知明日之社会,先看今日之校园。也只有引领未来,大学才能找到存在的理由。第三,大学只有定位在引领未来,才能摆脱目前面临的质量、效益等诸多困境,优质高效地服务于当代社会。一句话,引领未来,是大学服务职能的真义所在。

引领未来需要塑造新人,塑造新人离不开求学问是。然而,近年来,大学生创新能力不足,独立思考能力薄弱,已成为一个全球性的问题。在我国,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培养也是一个长期存在的薄弱环节,主要表现为学生素质的格式化和大学教育的职业化。

首先,我们很多学生从幼儿园到大学都被“格式化”了,缺乏创新素质。其次,大学的教学正在背离高深学问的性质。重视实践能力是无可厚非的,学生在大学应该学习操作原理,体验关键操作,但不是重复每个程序化的细小环节。然而,最让人担心的是,现在越是热门的专业越有技工化的倾向。比如说IT专业,几乎所有的大学都有这个热门专业,但并不是所有的学校都具备合格的师资。IT专业的基础是应用数学,然而,很多学校并不具备合格的应用数学教师。一些IT专业的导师甚至一招来研究生,就直接送他们到公司实习,让他们在公司接受训练。短期看,这部分学生的确上手很快,但是时间长了,他们后劲明显不足。

当然,大学有大学的苦衷。一些学校认为,解决就业难就必须培养“上手快”的毕业生。其实,就业难的主要原因在于社会人才资源的配置协调问题。对大学而言,解决就业难的问题,不应通过技工学校化,而应通过变革教育教学模式,培养创新人才来实现:大学生不能仅仅成为就业机会的消耗者,更要成为就业机会的创造者。比尔·盖茨与他的IT帝国、英国领先全球的创意产业,都说明只有创新型人才是就业岗位的创造者。

要培养创新人才,大学就必须实现教育哲学意义上的根本性转向,即从适应性教育、守成性教育向引导性教育、超越性教育的转向,从格式化教育、技工学校式的教育到个性化、人性化和求学问是教育的转向。大学培养的人才,应该是未来5至10年所需要的人才,不能简单地跟着流行的社会风气走。恰如弗莱克斯纳所说,大学不是温度计,不是风向标,不可能对社会每一种流行风尚都做出反应。大学必须经常带给社会一些东西,这些东西并不是社会的欲求,但却是社会的需要。中国社会真正需要大学作出贡献的,不是职业化,而是通过求学问是,通过高深学问的自由探究,以创新的方式培育服务国家战略的创新人才。

开拓大学革新之路,有待制度和观念的再创新

根据各自的历史文化积淀、学科分布,每所大学都应该有自己独特的教育思想、办学思维和办学特色,并对创新型人才有独特的理解。笔者以为,创新型人才是具有独特精神,有自成体系并按个人领悟重组过的渊博知识或高深学问的人,是实现了知识的个性化、结构化(知识的个性结构化)的人,是能做到“君子不器”的人。知识的个性化,才有特色,才有不可替代性,而只有知识的结构化才能释放功能,才能创新。据此,华东理工大学作为我国“化学工程师的摇篮”,已逐步定位为“培养厚基础、强实践、高素质,具有创新精神的产业、学科和社会精英”的高水平大学。“勤奋求实、励志明德”成为我们的共识。尤其是,对“过程工程与过程思想”的思考和探索,已初步成为我校求学问是,改革创新的基本思路。

“过程思想”是在我校的学科建设与办学理念的演进过程中,逐步形成的,是我校主动服务国家战略的现实选择。强化过程,是学校发展的基本传统与现实定位。我校的发展,经历了由单科型学院“化学工程”,到研究型大学“过程工程”,再到“过程思想”的学科与理念进化。

化工是典型的“过程工程”学科。根据国家战略需求和学科前沿布局,我校首先在学科发展上从化工走向“过程工程”,并以此建立了优势学科体系。之后,根据过程工程的共性规律,将其中蕴含的过程思想拓展至商、文等门类的学科领域。如今我校的多学科发展,都渗透着强烈的过程思想。这不是表层问题,而是一个深层次的办学思路的拓展。重视学科中的过程研究、重视过程思想对教育、教学过程的渗透,是我校教育、教学与研究的特质所在。

华东理工大学“过程思想”的具体内涵主要由7个方面构成:第一,在人类活动中,过程与目标同等重要。第二,成才是“从做中学”的过程,人才素质在过程中养成,业界精英在实践中塑造。第三,重视确定目标后的过程,重视理论引导下的实践。第四,强调关于过程的思想、理论、方法、技术、策略、工程等方面的研究、训练与教学。我校的很多学科,如:放大、制程、调控、集成、组装、优化、发展与评估、社会工作学、金融物理、数模、语言技巧等,都是在“过程”理念的统摄之下,逐步发展起来的。第五,“化工”是促进社会、工业、农业、环境生态协调发展的核心基础产业,而“过程”是促进目标、理念、价值、兴趣实现的关键基础步骤。第六,过程思想凸显过程及其操作在目标实现中的重要性,强调人的体验及实践在人生定位中的重要作用。第七,过程影响目标,实践丰富理念,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细节决定成败。

我校非常注重对人类活动过程方面的研究与教育,明确强调以“过程工程与过程思想”为基础,建立优势学科体系,加强学科的交叉融合,加速新兴学科发展,在过程中训练、在实践中培养具有“勤奋求实、励志明德”鲜明特色的一代创新人才。对过程思想的重视,是对当代社会只重目标的极端功利主义行为的校正,是我们的教育实践对高深学问的回归。今后,华东理工随之而来的是大“过程工程”、“全面工程教育”(TEE)等理念向全校更多学科领域的渗透,是人性化、个性化教育实践在全校的深入展开。(作者 华东理工大学校长 钱旭红 华东理工大学高教研究所 潘艺林)

《中国教育报》2006年9月22日第3版

第二篇:我们该给学生什么

我们该给学生什么 余永久

老师们好!教育应该是教师和学生共度的生命历程,共创的人生体验。生命具有极大的丰富性和主动性,关爱生命就是让每个生命都有主体精神的焕发,创造精神的闪烁,都享有自由的空间,显示生命的活力。研究表明,当人处于放松、自由状态时,才会产生创新的激情,迸发思想的灵感,闪耀智慧的火花。从根本上解放学生,给他们心灵上的自由,是时代的呼唤,是素质教育的必然,是创新能力培养的要求。所以今天的学习我想首先给大家读一封学生的来信,然后共同反思:我们该给学生什么?

亲爱的老师:

知道今年您要教我,我好高兴。在这一年的开始,我想向您吐露我的心声,让您了解我的需要。希望这一年内,我能好好接受您的教导,同时也让我从内心钦佩您、敬爱您。

(一)老师,我希望您常是一个有感情的人,而不仅是一架教书的机器。

(二)老师,请您不仅仅教书,更要教我们学习。

(三)老师,请您把我当一个人看待,而不仅是您记分薄上的一个号码。

(四)老师,请您不要单看我的成绩,更要看我所做的努力。

(五)来势,请您经常给我一点鼓励,不要让您的要求,超过了我的能力。

(六)老师,不要勉强我把求学当作人生的最大乐趣;至少对我,学习不一定是乐趣。

(七)老师,不要期待我最喜欢您教的课;至少对我,别的课可能更加有趣。

(八)老师,请辅助我学习自己思考、自己判断,而不仅仅是背诵答案。

(九)老师,请您耐心地听听我所提出的问题。但只有您肯听我,我才能向您学习去听别人的意见。

(十)老师,只要您保持公正,请您对我尽量严格。表面上即使我反对严格,但是我知道我需要您严格要求。

(十一)老师,假如我有所失败,尤其在大众面前,不要可怜我,可怜会使我自卑。

(十二)老师,在教室内,不要把另一位同学当做我的表率,我可能因此而恨他,也恨您。

(十三)老师,我若有所成就,也不要把我当做别人的榜样,因为那样会使我难堪。

(十四)老师,请您记得,您也曾经是学生。您是否有时也会忘带东西,在班上您是否样样第一?

(十五)老师,请您也别忘记,大学统考您是怎么考取的,您所念的专业是不是您的第一志愿?

(十六)老师,您也需要学;您不学,我怎能从您那里学到更新的东西? (十七)老师,我心中感激;但您不要期待我口头上常说:老师,谢谢您。

最后,老师,您一定希望我学业进步,让我也祝您教学成功,您的成功将是我进步的保证,我的进步也就是您成功的证据。

敬爱您

的学生

全民族教育的有效发展将决定着国家未来的繁荣昌盛,孩子是从他们所看、所听、所想、所触、所做的过程中学习的。所有的孩子生来都是天才,但很多孩子的天资却渐渐消失了。当教育充满乐趣时,才会更有效。面对学生的呐喊,我们该给学生什么?

一、学会微笑,给学生以宽松自由的心境

1999年高考做文题目是,《假如记忆可以移植》,我们的一位考生是这样写的:“假如记忆可以移植,我要移植蒙娜丽莎的微笑给我的班主任老师,让她铁板似的脸上露出甜美的微笑-----”一位中学生面对记者“假如你是教育部长”的提问,赫然回答:“我要开除那些不会微笑的老师!”对我们老师的微笑,学生为什么如此渴望?因为在板着面孔的课堂里,学生没有自由;在吹胡子瞪眼睛的老师面前,学生就只有提醒自己要当心的份。所以,我们应该将微笑和

幽默带给学生,努力营造一种宽松、自由、协调的教育教学氛围,让学生在自由、开放、和谐的心境中学习文化知识,同时也为学生个性的自由发展、才智的自由发挥创造条件。

二、学会呵护,给学生以积极进取的信心

有这样一件事:一位教师在课上要求学生用右手表示判断题的正确,举左手表示错误。一个女生站起来说:“老师,我不知道哪是右手,哪是左手。”话音刚落,全班同学大笑。但见执教老师一刹那的惊讶之后,便先后伸出左手和右手,对提问的学生说:“请 同学看好,这是左手,这是右手。”之后又对全班同学说:“同学们,这其实并不可笑,我们每个人都可能发生这种情况,心理学上我们把它叫做暂时性遗忘。据说大科学家爱因斯坦有一次竟忘记了自己的姓名。”可以想象,那位学生体面地坐下后,内心一定有一种愉快轻松的感受。我不禁为这位教师的教育机智而赞叹,他巧妙地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我们知道自尊心是学生学习成功的基础,一旦失去了自尊心,人的精神就会瓦解。

三、学会欣赏,给学生以成功愉悦的体验

当周围的人对一个人提出期待和希望时,这个人会自觉地依照别人的期待,对自己的学业和行为提出较高的要求。周弘先生推行的“赏识——成功”教育,正是建立在这种理论基础之上的。短短几年时间,他使女儿周婷从“哑女”变为“神童”,成为全国十佳少年,而且继女儿之后,又接连成功培养了许多学生,他得出结论:成才不成才不是孩子的问题,而是教师的问题。

可见,我们老师要学会欣赏学生,要真正认识到:“只有当你说他好时,他才会好起来。”这正如原苏联教育家索洛维契克在《谈自信》中所说的那样:“如果一个人自以为是美的,他真就会变美;如果他心里总是嘀咕自己一定是个丑八怪,他果真就会变成尖嘴猴腮、目瞪口呆,生出一脸猴相。”

四、学会布白,给学生以自由想象的空间

空白艺术是“接受美学”理论体系中关于文学艺术作品审美欣赏的一个概念,意思是说,作品要给读者留下联想和再创造的空间,读者可以透过已明确交代的内容去想象,从而获得对作品的更深层次的理解和把握。教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也有个“空白”需要开发和利用。我们为学生提供了心灵自

由的空间,他们焕发出来的就是激情、是灵感、是创新。所以,我们在教学时,应注意适当、适时地“布白”,从而给学生以消化、吮吸、放纵、驰骋、发现、发明的广阔田地。

五、允许聒噪,给学生以讨论争辩的自由

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不是简单的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而应是一种民主、平等的合作伙伴关系,老师应当把学生当作独立的“人”看待。唯其如此,师生之间才能进行有效的多向交流和合作,才能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才能使学生有心灵的自由。我们老师在课堂上也应发扬教学民主,给学生讨论争辩的自由,在教学环节上变教师“指令性”的单向强迫为师生“研究性”的双向交流,构建起教室宏观调控下的学生的各抒己见、畅所欲言。这种民主化的讨论、争论和辩论,一方面能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和观点,另一方面也使学生在对各种见解和观点的比较鉴别中,培养思辨能力,提高审美情趣,调整价值取向,完善人格素养。

六、允许说“不”,给学生以挑战权威的勇气

任何一种绝对权威或个人专断的教育环境和教学气氛,都回造成奴性人格,摧残创新精神。教师必须让学生破除五个迷信,即对权威、古人、洋人、书本和教师的迷信,这是解放学生,使学生心灵自由的首要问题。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能容忍学生对自己的“顶撞”,不扮演高高在上的权威角色,而是俯下身来与学生平等探讨,把学生看作是一个独立完整的人来尊重。在学生说“不”时,给他们一个真诚的微笑,一次轻轻地抚摸,从而给学生带来惊喜、捎去自信,唤起他们的主体意识,有效地鼓起学生挑战权威、挑战书本、挑战教师的勇气。

专家研究表明,创造力强的儿童多数具有如下三种特征:顽皮、淘气、荒唐和放荡不羁;所作所为时逾常规;处事不固执,较幽默,难免有嬉戏态度。可见,那些顽皮固执、敢于说“不”的学生,往往也就是具有创造性的人才。因此,在教育教学中,我们要特别注意保护学生的“离奇”的思维、创造的天性、丰富的潜能,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保护学生敢于“冒犯”的勇气。

七、允许插嘴,给学生以自我表现的舞台

我曾读过这样一篇小学生周记:数学课上,胡老师教我们学习时间单位。他提了几个单位的问题,同学们都对答如流,可是好景不长,当胡老师问到“比年更长的时间单位是什么?”时,同学们都有点犹豫了。哇!这可是千载难逢的大好时机,我何不显示我的本领呢?“比年更大的单位是世纪。”我得意极了,以为老师一定会表扬我。可万万没有想到,老师却冲着我叫到:“你真是狗胆包天,竟敢不举手就回答,有本事你们自己学吧!我不讲了。”刹时间,全班同学的目光“唰”的一下子全集中到我身上。我不知道怎么做才好。这都怨我,都是我不好!同学们,请你们相信我,我真的不是故意的。胡老师,请您原谅我,今后我再也不敢了!

这件事虽然已经过去了好几年,但每每想起仍象梦魇般让我莫名地心悸,我仿佛看到学生那惶恐的眼神,忐忑的心灵。是什么使他发出这样的呐喊?我想到学生在课堂上的插嘴。插嘴是一种特殊的提问方式,当学生不由自主地插嘴的时候,正是他触发主体意识、思维积极运转、发现新知识、产生新见解的时候。因此,我们应摒弃“我讲你听”的单向型、注入式教学模式,鼓励学生大胆插嘴,随时插嘴,让他们有自我表现的自由,让课堂上迸发出思想的火花。

八、允许冒犯,给学生以自我教育的机会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那么,究竟该如何对待犯错误的学生呢?下面这则故事颇耐人寻味:

新来的赵兰老师刚跨进教室就发现黑板上画着一个戴眼镜、留双辫的人头像,下面写着“赵兰遗像”四个大字。她笑着欣赏了一下画像,转身扫视全班,平静地说:“画得很像我,字也写得比较端正,可是多写一个字。谁能说出多了个什么字?”此时,除了王小虎红着脸低下头外,全班同学都注视着黑板------下课前一分钟,赵老师交给王小虎办班报的任务,并特别指出“希望王小虎同学能发挥自己在美术方面的特长”。第二天,她走进教室,图文并茂的班报呈现在眼前。王小虎面有愧色地走上来,双手递上“检讨书”------

我们不能不为赵老师高明的教育方法喝彩!她不落常人暴跳如雷、大动甘火的老套,而是采用迂回、冷却的处理方法,避开对方短处,抓住对方的特长,在学生等待训斥的紧张时刻,出人意料地加以表扬,促使学生在赞许声中主动

地进行自我反思和自我教育。这样做既避免了令师生关系恶化的尴尬局面的出现,又激活了一个后进学生积极向上的进取心,真可谓化顽劣为通达,化无知为明智,化腐朽为神奇。

三尺讲台上辛苦耕耘的同行们,请放飞孩子们心灵的小鸟吧!只要引导得法,在“山重水复疑无路”处,你会惊喜地发现“柳暗花明”的新天地就在眼前。

第三篇:院感,我们该做些什么

医院感染管理

到院感工作有半年了,从临床出来后,开始确实不知道院感每天要做什么,每天就是看见原来的老主任他们两人早上急着去科室采样做环境卫生学监测。经过去年的医院等级评审之后,我想要做好院感工作,首先就是要读懂三甲医院对医院感染管理的要求,了解各种规章制度以及执行标准,我自己要通读细读这些,所以前面三个月每天我确实还不知道要具体做什么,开展的目标性监测也是按照他们以前做的模式在走。经过三个月的学习摸索,现在我有了一个整体的概念就是按照PDCA的管理模式进行,现在说个各位专家老师听听,给我提提意见,看看还差什么事情。

1.完成各项工作的Plan:对院感科具体工作都要做出计划,具体工作我把它分为

(1)监测(含院感病历监测、新生儿、ICU、手术部位、职业暴露、环境卫生、消毒灭菌效果、手卫生、多重耐药监测)要求不同要求分别每月、每季度、每半年及每年一次监测报告

(2)培训(按照不同的对象进行不同内容培训、含重点部门工作人员、医生、护士、实习生、医院内工人)全员培训至少6次。

(3)管理:协助相关部门对医疗用品、医疗垃圾、环境卫生的管理

(4)检查考核(针对上述内容制定出我院的检查考核标准,按照标准开展检查,计划是每月针对重点部门一次,每季度针对普通科室一次,目前人员不够只好改为一季度及半年一次,此处可能不能达到三级医院对加强重点部位、重点部门的管理要求)

2.做以上计划的事情Do:监测就是每一天我们院感工作人员都要去做的事情之一

(1)接收院感上报的病例后,立即通过电子病历系统核查诊断,如有疑问下科室调查病人,填写好院感病例登记表;每月通过电子病历进行病历查阅,查阅方式是选取全院上月20日-本月1日入院的,住院7天以上的病历,查是否有院感漏报。

(2)开展不同的目标监测的下到相关科室收集监测资料,录入电脑;

(3)按照环境卫生学、消毒灭菌效果监测安排表进行监测采样,收集监测结果,如有异常立即反馈科室,下发整改通知后进行复查;

(4)利用lis系统查阅微生物室送检标本情况及结果,通过查送检标本的病历,了解是否有院感病历漏报,根据标本结果查耐药菌株感染情况,进而下科室看耐药菌株感染患者隔离执行情况,并做好记录。

(5)月底收集科室监控小组上报的医院感染管理个案登记表,汇总全院的病原学送检率,协同临床药学室一起做出全院的Ⅰ类切口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调查,以及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调查。

(6)根据上报及监测检查中发现的不良事件进行不同的纠正指导工作;

(7)每月质量检查,循环每周一个下午查一个重点科室,每两周查一个普通科室。查后的问题反馈给科室,要求科主任签收,以利于后期复查。如果存在问题不是科室能够解决的就要上报相关部门,要求部门领导签收,涉及多部门的就上报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会上协调解决。

3.针对科室进行的工作情况进行自我检查Check: 了解计划执行如何,是否能够及时完成,找到不能完成的原因,及时调整计划。例如我现在人力有限无法进行每月的质控检查的情况下,现在只好将检查周期适当延长,并借鉴护理部及质控科检查的结果,补充每月的检查记录。

4. Action对以上所有工作总结检查的结果进行处理,好的经验加以肯定并适当推广、标准化;失败的教训加以总结,以免重现,未解决的问题放到下一个PDCA循环。 我想我在写这些东西的时候就是一个PDCA,也是对我们科室以前工作的分析总结,肯定以前做的好的,修正不好的,把科室工作标准化,以期完成一个PDCA循环。

第四篇:我们该执行什么企业会计制度

接触的企业多了,经常遇见如下对话: A:“贵公司执行的什么会计制度啊?” B:“最新企业会计准则。” A:“那你们是上市公司啊?” B: “不是啊。”

A:“你们不是上市公司可以不执行准则呢。” B:“哦,那我们执行的是《企业会计制度》吧。”

A:“你们公司就十几号人,应该使用《小企业会计制度》。” B:“还有《小企业会计制度》,没听说捏?我们公司年销售收入超过2亿元还是小企业啊?” A:“呵呵呵!”

现在有时间就把这个问题归纳整理一下,供有同样疑问的朋友参考。

现行可用的企业会计制度大体有4种,按照国家规定的实施范围,对于有些企业来讲,其适用的会计制度是确定的,但对于有些企业来讲其适用的会计制度具有可选择性。 第一套企业会计制度

自2007年1月1日起开始施行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和38项具体准则以及应用指南(以下简称“最新企业会计准则”,因为1996年推出过几项准则,2007年新准则出台后就废止了)。根据财政部关于印发《企业会计准则第1号--存货》等38项具体准则的通知(财会〔2006〕3号):最新企业会计准则自2007年1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范围内施行,鼓励其他企业执行。也就是说上市公司必须执行最新企业会计准则,其他企业也可以执行。据说这是中国会计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不过我看这确实是个“拓碑”,就像拓王羲之的字一样,把国际会计准则拓上了碑---可以看,可以学,没有多少人用。现在研究、学习和使用这个准则的大体有如下5类人群:

1、财政部会计司那帮子会计制度的设计人员;

2、大专院校研究和教学财务会计的专家、教授;

3、上市公司、央企会计(主管一级的);

4、审计上市公司的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人员;

5、广大会计职称(资格)考试的学员。除了第5类人群是被迫接受新知识外,1-4号人不会超过全部财务人员数量的1%。有些具体准则描述的经济事项可能大部分财务人员一辈子也难得遇到一次。更可恶的是目前的教材和学习资料都只是告诉你应该怎么执行准则,却不知是有意无意地偏偏不告诉你为什么要这样规定。估计能明白其中滋味的只有第1号人群,他们潜意识的可能是怕太多的人搞懂了再来钻空子。操纵报表的干活还是留给自己干吧,精英治国呦。所以对于不在上市公司、央企干活的童鞋来说,这个东西考试的时候可以死记硬背一下,实际用处不大(基本准则还是要看的),说不定三五年后明白的人多了,漏洞出现了又会推到重来一遍的。如果那位老兄真的想在自己的企业里试一哈的话,要掂量一下成本问题呦,反正现在上市公司和垄断央企基本上是不考虑成本问题的。第二套企业会计制度

财政部于1998年搞了个《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会计科目和会计报表》,2001年施行新的《企业会计制度》后就无疾而终了,估计是寿命最短的一个会计制度。2001年1月1日开始施行的《企业会计制度》根据财政部关于印发《<企业会计制度>实施范围有关问题规定》的通知(财会〔2001〕11号):《企业会计制度》2001年1月1日起暂在股份有限公司范围内执行,鼓励其他企业先行实施。就目前的情况而言,未执行最新企业会计准则的除金融企业以外的非上市股份有限公司应当执行《企业会计制度》,未执行最新企业会计准则的其他非金融企业可以执行《企业会计制度》。 说实在的,我内心总是蛮怀疑这个制度的时效性和实用性。从实施的时间上来看它是在1996年的老准则颁布之后,2007年的新准则实施之前来到人世的,就像一个早产的遗腹子。本来应该是先制定准则框架后有具体制度内容,结果是制度颁布6年后框架就变了。从实用性来说,大中型企业在有了新准则后可以选择直接向新标准看齐,而小型企业完全可以使用小企业会计制度来操作,目前用得最多的是省市以及地方国有企业,为了汇总报表的一致性而采用该制度,适用面实在是太狭小。 第三套企业会计制度

2005年1月1日开始施行的《小企业会计制度》真的是个很好很实用的制度,可惜藏在深闺无人识。根据《小企业会计制度》总说明:《小企业会计制度》适用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设立的不对外筹集资金、经营规模较小的企业。“不对外筹集资金、经营规模较不的企业”是指不公开发行股票或债券,符合原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原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财政部、国家统计局2003年制定的《中小企业标准暂行规定》(国经贸中小企〔2003〕143号)中界定的小企业,不包括以个人独资及合伙形式设立的小企业。就目前的情况而言,符合“小企业”标准未执行最新企业会计准则或者《企业会计制度》的“小企业”应当执行《小企业会计制度》。从实施范围来看,当前应该是60%以上的企业都应该选择这个制度来指导自己的会计工作。可从实际情况来看却不是这样。

第一,虽然这些小型企业数量众多,但是大部分都属于民营性质,也没有公开对外筹资的行为,不是国家监管的重点对象,国家的会计主管部门对此重视不够。在对会计制度宣传、普及起最重要作用的会计职称考试教材中,对于小企业会计制度的操作也是语焉不详。而会计咨询、培训等中介机构出于利益驱动的原因,本能地只会围绕着着能来钱的上市公司、大型国企来转,对于每次年报审计只收得到一点碎银子的小型企业所面临的核算困境,也是有心无力。

第二,从中国企业老板的现实心理来看,都是雄心勃勃啊。创业阶段就可以规划要做行业里面的老大,公司刚刚起步就喊着要上市。如果你告诉他经营的只是个小企业,在有可选择的情况下,老板们为了面子也不会承认或选择让他的企业实施“小”企业的会计制度的。看来给一个制度起个好听的名字也很重要啊。

第三、在这里对于小企业的划分标准也是莫名奇妙。由于企业的发展以及中小企业经营上的灵活性,据以判断企业规模大小的职工人数、销售额及资产总额等指标值在不同时期会发生变化。其中职工人数、资产总额在同一会计年度的不同时点都有可能变化,因此,严格对照划分标准,许多中小企业在不同年度甚至在同一会计年度的不同时点都会发生企业规模归属的变化:年初属于中型企业的,年末可能变成了小企业;年初属于小企业的,年末也可能发展成中型企业。当年初为中型企业,年度内执行的是《企业会计制度》,年末变成了小企业,该企业年末时是否必须按《小企业会计制度》进行调整呢?若年度内执行的是《小企业会计制度》,年末变成了中型企业,则年末是否必须按《企业会计制度》进行调整呢?更可笑的是这几种会计制度规范的会计科目代码规则都是不一致的,在现在无电脑不成帐的年代,让人家怎么选择呢? 第四套企业会计制度

1993年7月1日开始,财政部发布实施了我国第一个《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当时的各个行业主管部门根据准则制定了13种分行业会计制度,具体包括:《工业企业会计制度》、《农业企业会计制度》、《商品流通企业会计制度》、《金融企业会计制度》、《保险企业会计制度》、《邮电通信企业会计制度》、截止目前,财政部没有下文废止这套会计制度,也就是说没有明确规定必须执行前两套会计制度的企业仍然可以执行原分行业企业会计制度。

谈到这套会计制度,我的感情那是不一般的深啊。想当年亏了在大学里面没有好好学(也不怪老师,当时除了会计原理、成本会计等基础理论,也没有什么东西可学,学习上最让人佩服的就算那个珠算打得最好的美女咯),92年上班时白纸一张,对老的会计完全没有概念,恰逢93年准则的颁布,让我逐步摸进了会计生涯。最可贵的是,那时主管各个行业的部委都还在,都有自己的会计管理部门,相关人员很专业、很尽职,对本行业的特点也都非常了解,根据准则制定的行业会计制度也很实用。各级主管部门组织的不同层次的学习,稍微认真一点的童鞋都可以做到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

那么,这套会计制度在当前有什么作用呢?毕竟离颁布时间已经相隔近20年了,有些东西肯定没用了,但我个人认为在2种情况下还是可以用的。

1、对于各个行业的不同核算特点,这个制度体现得蛮到位,如果你一直做这个行业的核算,可以将老的核算模式一直保留,去芜存菁;如果你跨入新的行业,可以参考原来的制度给自己一个设计具体财务核算的思路。

2、在某些方面对于税务筹划有一定帮助,毕竟这套制度没有法定废止,也就是说,按它的规定去做,在法律上没有错,利用其某些特别的核算特点打打擦边球,回旋的余地蛮大。

好了,现在现在归纳一下各类企业应当如何执行企业会计制度:

1、上市公司应当执行最新企业会计准则。

2008年新会计准则的实施范围扩大到中央国有企业。 2009年将进一步扩大准则实施范围,目标是用三年左右的时间使中国的大中型企业统一执行新企业会计准则体系。

2、非上市股份有限公司可以执行最新企业会计准则,也可以执行《企业会计制度》。

3、(国有、非国有)大中型有限责任公司、企业集团可以执行最新企业会计准则,也可以执行《企业会计制度》。建议执行后者。

4、“小企业”可以执行最新企业会计准则,也可以执行《企业会计制度》,还可以执行《小企业会计制度》。建议执行后者。

5、非上市股份制金融企业可以执行最新企业会计准则,也可以执行2002年1月1日开始施行的《金融企业会计制度》,还可以执行1993年7月1日起实施的《金融企业会计制度》、《保险企业会计制度》、非股份制金融企业可以执行最新企业会计准则,也可以执行1993年7月1日实施的《金融企业会计制度》、《保险企业会计制度》。

6、除上述范围以外的其他企业(包括不符合小企业条件的有限责任公司、个人独资及合伙形式设立的小企业等)可以执行最新企业会计准则,也可以执行《企业会计制度》,也可以执行1993年7月1日起实施的分行业会计制度。

7、最后,需要说明的是自2007年1月1日起开始施行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适用于所有企业。

(完)

第五篇:我们该干什么?演讲稿

我们该干什么?

——高一年级组长 蔡卿龄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很荣幸能在庄严而神圣的国旗下讲话。我今天想跟大家交流一下——我们该干什么!

回想你们刚踏入高中时,我们很多同学因为中考失利带着失落来到这里,当然还有些同学是带着好奇心或者家长的安排来到这里……这些都不要紧,重要的是你来了!

高中三年,1095个日子,看起来很长,其实转瞬即逝。我们得让我们的高中变得充实,不能无聊的度过。

1.首先,明确你们的身份——学生。

学生,以学习为天职,为第一要务。只要全心去学,努力去学,就有收获。再而遵纪守法、尊师重道、热爱劳动、团结同学。作为学生,不仅是学习书本知识,还要提升自身修养,培养自己的处事能力。

2.其次,学会尊重。

只有先尊重别人,别人才会同等的对待你,你的态度决定他人的态度,要想活得开心体面,就要学会尊重,尊重父母、尊重老师、尊重同学、尊重朋友。

3.最后,树立目标。

有目标才有动力,有梦想才有希望,有了这些才不会留下遗憾。

高中生活转瞬即逝,既然来了就带些重要的东西走出去,带着知识、带着修养、带着满意走出校园,带着梦想和希望高飞!

2018年10月22日

上一篇:文明礼仪主题班会记录下一篇:外卖加盟店需要多少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