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英语教学中儿童思维能力发展研究

2022-11-13

语言既是交际的工具, 又是思维的工具。 小学英语教学既要有外显性的交际活动, 又要有内在的思维性言语活动, 两者相互融合, 才能使小学英语教学过程更优化, 更好地提高小学英语教学质量。 那么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和发展儿童的思维能力, 从而更好地推动其外部语言的发展和提高? 笔者有以下体会:

1以趣激思, 启迪思维

“ 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兴趣, 兴趣又可以反作用于智力。 ” (皮亚杰) 可见兴趣对思维的开发是重中之重。 因此, 我们在教学中应尽力设计一些激趣活动, 使学生的兴趣产生飞跃, 随之引发疑, 进而激发思维, 从而达到对知识的理解、消化、巩固、拓展的目的。

1.1 画思结合, 以画激趣

绘画, 是小学生极喜欢的一种活动。让学生在涂涂画画中思考、学习, 既迎合了学生的兴趣所在, 又发展了其视觉空间智能, 达到乐在画中, 学在画中的目的。学习方位词后, 我们可让学生边听边画出相应的图画。There is a tree in front of the house.A cat is sleeping under the tree.On its head, a butterfly is flying.Behind the house, three sheep are eating grass.录音中涉及多种事物及其方位, 对学生的思维提出了挑战, 学生边听边思, 边画边改, 乐在其中。

1.2 演思结合, 以演激趣

小学生爱玩好动, 让学生以演的方式学习, 学生倍感兴趣。学习了“Can I help you?”一主题后, 我设计了看图配音的练习:用CAI演示一段“雷锋雨夜送大嫂”的静音故事, 让学生分别给大嫂、雷锋、小孩配音。 由于录像本身并没有言语对话, 这就给学生留下思维和创造的空间。 活动中学生展示的表演才能, 迸发的思维火花, 让我惊叹不已。 事实表明, 这种含思维成分的表演活动, 可使学生的英语兴趣更高涨。

1.3 猜思结合, 以猜激趣

“guessing game”符合小学生好奇爱问的心理。 教学中,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及知识水平, 可设计不同形式、不同思维难度的guessing game。 低年级可采取guess freely、listen and guess、taste and guess、smell and guess等趣味性较浓的活动; 而高年级则可采取听描述猜物这类逻辑性较强的活动, 如听描述猜班级中的某一个成员;听描述猜动物;甚至可设计猜谜、脑筋急转弯等益智题。 如What kind of beans don’t grow in a garden? (jelly bean) What animal is always at a baseball game? (A bat) 这种guessing game, 对学生的思维、单词掌握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更能调动其思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以说促思, 发展思维

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 是思维的直接体现。 “一个人智力的发展, 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语言。 ” (爱因斯坦) 离开了语言的思维既不能产生, 也不能发展。 故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教学内容, 要随着学生的身心发展和知识的日积月增有目的地进行语言训练, 以达到以说激思, 因说促思的 “说”“思”双向发展。

2.1 挖掘空白点, “续”中说

在英语教材中, 由于诸多因素的限制, 一些思维价值丰富的知识发生过程被简化或扬弃, 存在着许多学生看不见的空洞和留白。 教师应及时把这些深藏不露的空白之处挖掘出来, 让学生在“续”中经历“再创造”的过程。

例如, 《新标准英语三起第六册M8 Unit1 《What do you suggest?》 一课:Daming将要去美国旅行, 课文只呈现了Sam建议Daming带Chinese dragon kite, 作为给Daming’s cousin的礼物。 至于其他可送的礼物, 课文中没有再继续下去, 我们完全可以利用这一空白点, 将其拓展, 让学生说说自己的建议, 这样既巩固了句型, 又开阔了学生的思维空间, 成为进行口语训练的极好添补材料。

2.2 抓住相异点, “比”中说

小学英语教学的目标之一就是要让学生了解相关的英语国家文化, 并通过中英文化对比, 培养其跨文化认知和文化包容意识。 学习Christmas后, 设计Which festival do you like better, Christmas or the Spring Festival? 的小辩论赛, 让学生将Christmas与the Spring Festival进行对比; 学习完food后, 让学生自编对话就中英饮食文化展开比较, 现摘录一段学生自编对话:C (Chinese waiter) . B (British guest)

C: Do you want some rice?

B:Thanks.But I’d like a cup of coffee.Oh, what’s that?

C:They’re chopsticks.Do you have chopsticks in England?

B:No.We have forks and knives.

C: These are Chinese dumplings.Would you like some dumplings?

B:Thank you.And give me a hamburger, please.

C:Of course.

这种以文化异同为主题的语言交际活动, 学生特别喜欢, 他们在活动中积极参与, 大胆表现, 畅所欲言, 语言运用能力不断得到增强和提高。

2.3 利用连接点, “编”中说

儿童最富于想象。他们常常通过异想天开的想象, 描绘出一个个神话般的世界, 编出许多有趣的故事。教学中可列出一些单词, 让学生自由选择其中的一些进行创编。如出示:dog、flower、red、happy、woman、sad、school有的学生表述为:I’m ill.I’m very sad.My mother takes me to see a doctor.On my way to hospital, I see a lovely dog.I stop to play with it.The dog is funny.I’m happy.

3以练拓思, 提高思维

练习是使学生掌握知识, 形成技能, 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要使练习的效果最佳, 其关键是优化练习设计。 教师不仅要设计如抄写单词、字母, 练写句型等一些基本题, 还应设计以突出思考性为主的训练题, 以拓宽学生思路, 培养其思维的灵活性、敏捷性和发散性。

3.1 设计探究性练习

探究性练习, 具有一定的思维梯度, 它包含着训练学生不断探索的因素, 能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是培养学生探索求异及创新思维的有效形式之一。

学习完What’s your favourite … 一课, 我设计了Main street的活动:There are five houses on Main Street. One person lives in each house. The aim is to find out each person’s name. What pet he or she owns, which books or activities he or she likes and what he or she likes to drink. Each of you will get a piece of paper with some information on it. Share what you know and try to fill in the table.

这一练习, 所含信息多, 学生探究的空间大, 他们必须经历询问—筛选—判断—归纳—推理—综合一系列过程, 有效地训练和提高了自身的交际能力、合作能力和自主思维能力。

3.2 设计发散性练习

发散性练习, 即让学生根据一定的条件和问题, 在“多种解法”或“多种答案”中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能留给学生创新、发现的余地。

复习单词时, 我们可改过去听写单词的枯燥形式为“自由搭配成单词”。 如出示:t、u、s、e、a、n、r、y、d、h等字母, 让学生自由选择, 组成单词。 结果学生排出了study、tea、ear、he、head等二十来个单词; 又如做完The fox and the rooster这篇阅读理解后, 我们可让学生讨论:What are you going to do if you were a rooster? What are you going to do if you were a fox? 学生各抒己见, 纷纷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有的说“If I were a rooster, I will think carefully before I do everything.”有的说 “I would say‘Mrs. Fox, the meat can ’t eat. It ’s poisonous.’”有的说 “If I were a fox, I won’t sing at the next time. I will laugh at the rooster. When it is angry, I can get the meat again.” 这些练习, 条件开放, 结论不唯一, 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成功的体验, 极大活跃了学生的思维, 拓宽了学生的思路。

3.3 设计应用性练习

应用性练习, 集激发兴趣、训练思维、培养能力于一体, 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思考、运用、盘活所学知识, 沟通了知识与生活的双向联系。

学习完一周七天的表达法后, 可设计“make a timetable”的作业, 让学生用英语设计一张课程表;学习完Introduction后, 让学生设计一张英语个性名片;学习完May I…后, 让学生到西餐厅与服务员进行对话交流;学习完Let’s send an email.这一课后, 让学生上网给老师或同学用英语发一封E-mail。 这些练习, 学生或要问卷调查, 或要查询资料, 或要独立思考, 对其知识的运用、思维的培养大有好处。

总之, 英语教学在侧重语言知识的同时更应注重思维能力的培养。语言的学习和思维的训练是可以完美地结合在一起的。让学生在自己主动参与、积极思考的同时, 思维能力也得到训练和提高, 这正是英语教学的真正意义所在。

摘要:本文从激发兴趣、训练语言、设计练习三个角度, 从启迪思维、促进思维、提高思维三个层次探讨在小学英语教学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关键词:思维,兴趣,语言,练习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英语课程标准解读[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

[2] 汪冀、苏燕.小学英语教学要激活学生的思维[J].中小学外语教学, 2003 (5) .

上一篇:作业井控环保配套技术分析及应用下一篇:集团管控模式下内部控制问题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