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营销论文范文

2022-05-10

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药物营销论文范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摘要】总结我院静脉药物配置中心药物配置过程质量管理工作经验,在管理中不断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提高药师、护士业务水平以及相互协调、配合能力,及时纠正医师不合理用药,在药物配置过程前后,对过程全部监控,保证了静脉药物配置质量,降低临床静脉用药风险,保证临床静脉用药安全。

第一篇:药物营销论文范文

药物化学理论教学中的合理药物设计方法浅析

摘 要:合理药物设计是现代药物化学重要组成部分,对指导创新药物研究具有指导作用,不仅可以有效提高药物研究效率、节省药物开发的研究成本,而且能够促进药学化学学科的快速发展。该文基于现代药物设计理论基础与技术方法,着重介绍基于性质、配体、受体、机理的药物设计方法及在药物化学教学中的相应案例,阐述药物化学中的合理药物设计思想。药物化学理论教学中融入创新药物设计理念,可增强学生在药物研究中的创新意识,为培养创新型药学人才奠定基础。

关键词:药物化学 药物设计 教学研究 教学改革

随着药物化学的产生与发展,药物设计这一学科也应运而生。早在1919年,langmuir[1]就提出了电子等排体的概念;1925年Grimm[2]将电子等排体概念广义化;1932年Erlenmeyer[3]将有机化学的电子等排原理和环等当体概念用于药物设计,首次提出了具有理论性的药物分子结构修饰;1964年,Hansch[4-5]提出了线性自由能模型,即Hansch方程,使得药物设计由定性进入定量研究阶段。为在三维空间探讨药物结构与生物活性之间量变关系,19世纪80年代前后逐渐出现了三维定量构效关系研究方法。例如,1979年Crippen[6]提出“距离几何学方法”;1980年Hopfinger[7]等人提出“分子形状分析方法(MSA)”;1988年Cramer[8]等人提出了“比較分子场分析方法(CoMFA)”;1994年Klebe[9]在CoMFA基础上又提出“比较分子相似性指数分析方法(CoMSIA)”。三维定量构效关系的出现给药物设计注入了新的活力,让药物设计更趋于合理,也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药物设计方法之一。

20世纪70年代之后,随着分子生物学的进展与人类基因组计划的顺利完成,对酶与受体的认识更趋深入,更多酶的性质、反应历程、药物-酶复合物的结构得以阐明,使得药物设计更为合理。同时,计算机图形学、分子生物学、计算机科学等学科的发展与交叉应用,不仅为新药设计带来了更多的机遇,同时也让药物研究面临更多了挑战。显然,药物设计方法在药物化学中的地位也越发显得重要。目前,药物设计开始综合运用药物化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量子化学、药理学、计算机科学、信息学等学科的研究内容,使得药物设计受到药学研究人员的广泛重视,已成为药物研究中的基本工具与必备手段。

药物化学是药学学科的专业基础课,本身所涉及的药学研究内容较多,对教师的理论教学提出了较高要求。然而,药物设计因属于多学科交叉前沿研究领域,涉及多个学科的研究内容,对学生的理论基础知识提出更高的要求。此外,在传统的药物化学教学中并未将药物设计的概念、研究方法、研究手段单独提出,这就让学生对药物设计产生神秘感,增加了药物设计的教学难度。因此,如何将药物设计的理念、研究方法、研究手段有机融入到药物化学的理论与实践教学中,需要长时间深入的研究与探讨。该文将介绍药物化学理论教学中常见的几种药物设计方法,将药物设计理念融入到药物化学的教学内容中,为培养创新型药学人才奠定基础。

1 药物化学教学中的药物设计方法

1.1 基于性质的药物设计

基于性质的药物设计针对药物或先导物结构进行药物性质设计与优化,以改善药物或先导物的吸收、分布、代谢、毒副作用为目的。在药物化学理论教学中,药物设计案例随处可见,诸如软药设计、硬药设计、孪药设计、生物电子等排等,在先导化合物的优化中得到广泛应用。药物分子通过简单的设计或改造,可以改善其某些物理化学性质或不良效应,提高药物的选择性、稳定性、溶解性、作用时间、生物利用度、增强药效与降低毒副作用等。例如由乙酰水杨酸与对乙酰氨基酚拼合而成贝诺酯,不仅可以解决水杨酸对胃的酸性刺激,而且因协同作用而增强的药效。再如治疗前列腺疾病的已烯雌酚会产生雌激素副作用,将其设计成已烯雌酚二磷酸酯,因前列腺肿瘤组织中磷酸酯酶含量高于正常组织,可以在癌组织中酶解出高浓度的已烯雌酚,从而增强了对前列腺肿瘤组织的选择性。

1.2 基于配体的药物设计

基于配体的药物设计是根据现有药物分子结构,分析结构与生物活性的之间量变关系,据此设计新的化合物以提高其的生物活性。定量构效关系研究在基于配体的药物设计中应用最为广泛,可分为二维、三维定量构效关系研究方法。定量构效关系研究可以追溯到1868年提出的Crum-Brown[10-11]方程,该方程认为化合物生理活性可用化学结构的函数式表示,但是并未建立明确的数学模型。直到1964年Hansch提出线性自由能模型,使得构效关系研究进入定量研究阶段。20世纪80年代,三维定量构效关系研究方法的出现使得构效关系研究更为直观,也大大提高了药物设计的效率。例如环丙沙星的发现就是基于系列喹诺酮类药物的Hansch方程,方程显示喹林羧酸的1位取代基的最佳长度是0.417 nm,因此1位取代基为环丙基(0.414 nm)比乙基(0.411 nm)的生物活性更优,结果表明环丙沙星的抗菌效果优于诺氟沙星。

1.3 基于受体的药物设计

基于受体的药物设计是指基于X射线衍射、核磁共振或同源建模等提供的受体三维结构信息,筛选或设计能够与其发生相互作用并能调节其功能的小分子化合物。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完成,大量与疾病相关的基因被發现,且越来越多药物受体的三维结构被测定,尽管有些具有重要药理作用药物靶点地三维结构还未测定,但可以通过同源模建或从头计算方法获得相关信息,为创新药物设计奠定了基础。基于受体的药物设计包括如下步骤:(1)确定药物作用的是受体分子;(2)确定受体分子的三维结构以及结合位点;(3)基于受体与结合位点信息,设计或筛选小分子化合物,并模拟出最佳复合物的结构模型;(4)合成模拟得到的最佳化合物,进行活性测试;(5)重复上述过程直到满意为止。在药物化学的理论教学中,卡托普利是基于受体药物设计的典型案例。对血管紧张素转化酶的结构分析发现,该酶中有一个锌离子,对受体与配体的结合具有重要作用;此外,受体分子的精氨酸残基带有阳离子,可与带负电荷的基团形成离子键。卡托普利的巯基与羧基能够很好的满足与受体结合的要求,具有良好的酶抑制活性,因此卡托普利也是第一个上市的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

1.4 基于机理的药物设计

基于机理的药物设计是指基于疾病发生的全过程,根据药物靶点的结构、功能与药物的作用方式以及产生生理活性的机理,通过抑制某些与疾病相关的生理、生化过程以阻断疾病的发生,从而达到疾病治疗的目的。基于机理的药物设计技术建立对介导疾病病理生理过程的蛋白质分子结构和功能认识的基础之上。在过去,对药物作用机理的认识往往滞后于药物的发现,而现在药物研发的重心已经转到了探寻分子机理并据此设计药物上。基于机理的药物设计是药物设计发展的重要方向,相比基于结构的药物设计更为合理。例如在精神病药物的开发中,经典的多巴胺受体(DA2)拮抗剂容易产生锥体外系副作用,而5-HT2受体与情绪、抑郁等密切相关,当其拮抗时可使黑质-纹状体通路的多巴胺释放,使多巴胺神经节调节运动的功能恢复。基于该机理设计的利培酮可同时拮抗5-HT2和多巴胺DA2受体,具有很好的抗精神病作用而锥体外系的副作用很小。

2 展望

合理药物设计在药物的研究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在药物研究中使用好药物设计这一有利工具,将有效提高药物研发的效率与成功率。因此,在药物化学中介绍药物设计方法,让学生掌握药物设计的基本概念、原理、方法与技术,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尽管在药物化学的理论教学中让学生掌握药物设计的全部理论并不现实,但让学生了解相关的概念是可行的;此外,如能在药物化学实验中引入药物设计的相关实验内容,例如喹诺酮药物的二维定量构效关系研究、二氢叶酸钙离子通道阻滞剂的三维定量构效关系研究等等,可以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药物设计方法,提升其药物研发的创新能力。总之,让学生在学习药物化学的同时,了解药物设计的基本概念、理解药物设计的基本原理、掌握药物设计的基本技能,对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药学人才具有重要作用,也能促进其在药学领域中快速成长?。

参考文献

[1] Langmuir I.Isomorphism,Isosterism and Covalence[J].J Am Chem Soc,1919(41):1543-1559.

[2] Grimm HG. Structure and Size of the Non-metallic Hydrides[J].Z Electrochem,1925(31):474-480.

[3] Erlenmeyer H,Leo M.On Pseudoatoms. Isosteres are those atoms,ions,and molecules with identical peripheral layer of electrons[J].Helv Chim Acta,1932(15):1171-1186

[4] Hansch C,Fujita T.ρ-σ-π Analysis:A Method tor the Correlation of Biologicial Activity and Chemical Structure[J].J Am Chem Soc,1964(86):1616.

[5] Hansch C,Steward AR.The Use of Substituent Constants in the Analysis of the Structure-Activity Relationship in Penicillin Derivatives[J].J Med Chem,1964(7):691-4.

[6] Crippen GM.Distance geometry approach to rationalizing binding data[J].J Med Chem,1979,22(8):988-97.

[7] Hopfinger AJ.A QSAR investigation of dihydrofolate reductase inhibition by Baker triazines based upon molecular shape analysis[J].J Am Chem Soc,1980,102(24):7196-7206.

[8] Cramer III RD,Patterson DE,Bunce JD.Comparative Molecular Field Analysis(CoMFA).1.Effect of Shape on Binding of Steroid to Carrier Proteins[J].J Am Chem Soc,1988(110):5959-5967.

[9] Klebe G,Abraham U,Mietzner T. Molecular Similarity Indices in a Comparative Analysis (CoMSIA) of Drug Molecules to Correlate and Predict their Biological Activity[J].J Med Chem,1994(37):4130-4146.

[10] Crum Brown A,Fraser TR.On the Connection between Chemical Constitution and Physiological Action. Part I.-On the Physiological Action of the Salts of the Ammonium Bases,derived from Strychnia,Brucia,Thebaia,Codeia, Morphia, and Nicotia[J].Trans Roy Soc Edinburgh,1869(25):151-203.

[11] Crum Brown A,Fraser TR. On the Connection between Chemical Constitution and Physiological Action.Part II.- On the Physiological Action of the Ammonium Bases derived from Atropia and Conia[J].Trans Roy Soc Edinburgh,1869(25):693-739.

作者:王远强等

第二篇:静脉药物配置中心药物配置过程质量管理

【摘要】 总结我院静脉药物配置中心药物配置过程质量管理工作经验,在管理中不断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提高药师、护士业务水平以及相互协调、配合能力,及时纠正医师不合理用药,在药物配置过程前后,对过程全部监控,保证了静脉药物配置质量,降低临床静脉用药风险,保证临床静脉用药安全。

【关键词】 静脉药物配置 质量管理 用药安全

静脉药物配置中心(Pharmacy Intravenous Admixture Service,PIVAS)是指符合GMP標准,在依据药物特性设计的操作环境下,由受过培训的药学技术人员,严格按照程序进行,进行包括全静脉营养液、细胞毒性药物和抗生素等静脉药物配置,为临床药物治疗与合理用药提供服务的机构,其建立可以保证静脉滴注药物的无菌性,防止微粒污染;同时,可以解决不合理用药现象,减少药物浪费,降低用药成本,确保药物相容性和稳定性,将给药错误降至最低;此外由于配置中心使用空气净化装置,可大大降低毒性药物对医护人员的职业伤害[1]。我院2010年建立了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对静脉药物集中配置,至今已有3年余。目前,静脉药物配置中心严格遵守操作制度与工作流程,统一在相对无菌的环境中配置静脉输液药物,提高了工作效率,保证了用药质量,现将质量管理方面的经验汇报如下:

1完善质量管理工作

1.1 健全规章制度,合理有效沟通: 首先,不断完善静脉药物配置中心的标准操作流程以及质量管理方面的规章制度,对工作实行“四化”及量化、细化、规范化、科学化,严格把握各个环节质量关,并不定期进行质量抽查。其次,与各科室进行有效沟通,尤其是输液中心,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如药师在审方过程中发现用药不合理需与开方医师进行有效沟通;在发现用药过敏等不良反应时及时处理,并自查是否在药物配置中存在质量问题,等。

1.2 提高业务能力,强化流程管理: 首先,对药师以及护士加强业务培训,掌握各种静脉药品的说明书以及不良反应,并能够清楚分明各个药品在输液中是否稳定,各个药品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不良反应,同时还要清楚明白各种药物儿童、成年人、老年人的最大使用剂量;

此外,审方药师还要有较强的、较新的理论知识,在工作中不断更新自己的理论知识,提高专业水平,护士要有较强的技术水平与工作能力,能够适应较强的工作强度与工作压力。其次,在工作流程中,对来自临床各科室的临床不合理用药处方、破损药品、有质量问题的药品以及有不良反应报道的药品等有关工作质量等问题需要另记在册,定期总结并处理。

1.3 加强药品管理,保证用药安全:首先,对库房中的药品要集中保存和管理,设置适宜的温度、湿度,保证库房内环境干燥、温度适宜。定期检查药品的生产日期,对过期药品要及时统一处理。对贵重药品、有毒药品、精神药品等进行登记管理,以免药品流失。其次,对药品进行质量跟踪,如果发现在静脉输液过程中,存在药品质量问题,及时反馈厂家,保证以后的用药安全。

1.4 协调好药师、护士的工作能力 药师、护士在具备自身综合素质外,还要有高度的责任心与协作能力。药护是一家人,虽然分工不同,但他们的关系是密切合作,缺一不可的,相互学习,实现优势互补,加强沟通,协调管理,互相尊重。团结合作[2]。

2 质量控制措施

2.1 配置前,保证药品正确:首先,保证药品数量正确,实施专人负责药品贮存、药品数量以及药品的使用有效期限。其次,审方药师对处方药物进行审查,检查药品的配伍、用法、用量、以及用药是否合理,如果发现有用药不合理现象,与开方医师进行沟通并提出修改建议。第三,对药物进行排药,按批次贴签摆药与核对操作,由药学人员和护理人员共同承担。排药时严格四查十对,同时注意药品的完好性及有效期,按不同批次、分病区排药。完成摆药后由药学人员进行复核,确保无误后放入备用间待次日冲配。第四,对退还的药品要及时入库,并与收费处对账,及时为患者退帐[3]。

2.2 配置中,保证药品质量:首先,配置药品要经过药师审方后才能由护士进行配置,配置过程需要在洁净间由专门受过培训的护士严格按照静脉药物无菌配置操作规程、程序和要求进行操作。其次,护士按照要求进行药品配置,在配置过程中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操作必须戴无菌乳胶手套,层流工作台至少在操作前30min启动机器;在操作中不得跨越无菌区,每隔3~5min应用75%乙醇消毒双手,减少微粒污染,提高安全性,严禁随意离开洁净间,保持洁净间与工作台的清洁整齐,确保配置质量;整个配置过程尽量一次性完成以避免不必要的走动和频繁进出,保证室内“相对密封状态”[4]。

2.3 配置后,保证送药安全:首先,药师对输液成品进行最后复核,检查输液袋(瓶)有无裂纹,沉淀、变色、可见微粒等,如果是输液药袋,需要对其进行挤压以观察输液袋有无渗漏现象,尤其是加药口处;按输液单内容逐项核对所用输液和安瓿的药名、规格、用量等,特别注意注射用灭菌粉末是否溶解完全;核对非整瓶(支)用量的处方,冲配人员标记的是否正确[5]。其次,对冲配好的药物进行发送,由专人按照病区清点数量,无误后,装箱发往病区。

总之,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工作要严格质量管理,按照规章制度进行有效配置,并在配药前严格进行审方,配药后严格审查,对不合理用药、对配置后质量问题药物必须进行调整以保证临床用药安全稳定有效。

参考文献

[1] 刘新春,高海青.静脉药物配置中心与静脉药物治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29.

[2] 陈奇红.如何协调静脉药物配置中心的药护关系[J].护士进修杂志,2010,25(24):2293-2295.

[3] 宋碧英,任俊辉.我院静脉药物配置中心的环节质量控制实践[J].中国药业,2010,19(18):60-61

[4] 范静,王国权,翟红岩,等.加强静脉药物配置中心的感染管理[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8,18(9):1305.

[5] 刘晨,张佐慧,金澜,等.静脉药物配置中心质量控制重点[J].医药导报,2010,29(增刊):265-266.

作者:罗燕

第三篇:静脉药物配置中心药物配置过程中质量的控制与管理

摘要:静脉药物配置中心药物配置过程中主要存在环境控制、合理用药、配药效率、人流物流以及信息流管理、职业防护等问题,有必要加强质量管理,设立合理的质控目标,建立质控方法。同时做好科学管理,精益求精思想,以人为本,优化人力资源管理,积极优化工作流程,提高科学管理水平。

关键词:静脉药物配置中心;质控;科学管理

静脉药物配置中心(Pharmacy Intravenous Admixture Sevices,PICVA)是开展静脉药物配置为临床用药提供优良药品与药学服务的单位[1]。我国静脉用药比重较高,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工作量较大,存在许多潜在的风险。静脉输液是在半开放状态下进行的,药物污染、配伍不合理、药物不良反应、交叉感染风险相对较高,操作人员长期解除细胞毒性药物也可能出现职业伤害。加强配药过程中的质量控制与管理非常必要。

1 静脉药物配置中心药物配置过程中主要问题

静脉药物配置中心的确立,旨在集中配药,以利于加強环节质量控制,保证药物质量体系连续性,进而提高用药安全性、有效性,实现医院药学由单纯供应保障型向技术服务型转变[2]。但集中配药仍存在许多问题,主要如下。

1.1 环境管理问题

静脉药物配置中心,依据药物特性设计有万级洁净区、百级垂直层流洁净区、百级水平层流操作台等功能区域,使用药物在整个配置过程中处于封闭环境内,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溶液的洁净度,减少颗粒污染,进而保证用药安全。但管理的关键在于管人,质控还应从细节做起,完备的隔离制度并不能完全杜绝环境污染,除化疗等特殊药品外,多数静脉用药配置仍有人工完成,不可避免出现颗粒污染,若人员质控意识不强,可能导致严重污染、药品泄露等,给环境管理带来困难。

1.2 合理用药问题

静脉输液药物吸收迅速、药效快,若用药不合理可能影响疗效,甚至造成严重不良后果。静脉药物配置中心的设立,为药师参与药学监督创造了条件,但同时也增加了药师工作量,药师不可能参与所有的药物配置工作,这就要求配药人员能够配合药师、医师做好合理用药管理。

1.3 配药效率问题

静脉药物配置中心集中培养,流水线化操作,极大的节省了人力、物理,减轻了护理人员时间、精力,加快了药物调配时间,此外在进行小包装药品配置时,可减少药品浪费,如抗生素等药物配置,可将剩余部位用于其他地方,降低成本。但这些节省成本操作,客观上增加了管理负担,增加配药风险[3]。

1.4 人流、物流、信息流管理问题

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存放了大量的药品,尽管有利于回收,减少药物浪费,但正在配置过程中的药品管理任务较重,药品信息流、物流、人流量大。

1.5 工作人员职业防护问题

静脉药物配置中心接触药品量大,尽管有自我保护措施,但因长时间接触,量变形成质变,仍可能威胁工作人员健康。

2 静脉药物配置中心药物配置过程中质量的控制与管理

2.1 静脉药物配置中心药物配置过程中质量的控制

首先:需设立质控目标,主要包括配药过程中尽可能减少环境污染、药品污染、药品泄露,加强处方审核提高药品合理应用水平,提高配药效率减少成本,提高人流、物流、信息流管理质量,确保人、物、信息流传递质量,控制职业风险,保证工作人员职业健康。

其次:建立质控方法,加强控制关节管理,输液的配置是由药师完成的,在此过程中,药师不仅需要严格遵守各项检查制度,还需遵守相关规范操作原则,依次做好处方标签、摆药、配置好、再次核对、包装,进行多次核对,同时做好做好特殊处方等级,确保数量无出入,避免差错,在进行核对时,做好百分百准确无误,核对输液袋以及药液质量,鉴别发现异物、变色、沉淀[4]。

最后:做好人员与调配人员需新老搭配,配置人员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操作,认真负责,并应具有慎独精神,做好质控,注意操作手法,禁止反复穿刺,减少微粒污染,注意药物禁忌,正常使用操作台。

2.2 静脉药物配置中心药物配置过程中质量管理

首先:应秉承精益求精思想,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以简化为手段,消除浪费,注重发挥人的作用,挖掘人的作用,不断改进,更新知识,追求完美精益。对于静脉药物配置中心而言,需不断引起先进的技术、理念、管理方法,鼓励药师参与科学管理,发现配药过程中、管理构架等存在问题,鼓励创造性的提出解决方案。

其次:以人为本,优化人力资源管理。静脉用药配置中心工作人员主要包括审方药师、配置药师等,配置过程中审核方剂一定要准确、合理,不能遗漏,保证处方合理安全。这就要求不断提升工作人员专业技能、理论知识。应加强考核、培训,同时注重培养工作人员责任心、独立工作能力,同时做好岗前培训、合理安排工作、定期轮换岗位、加强科室文化建设。

最后:应积极优化工作流程,考虑到药师工作量较大,除需要负责输液配置工作,还需要摆药,任务繁重,有必要优化工作流程,工作过程中常见问题包括审核间太远、药架布局不合理、注射器摆放不规范、输液补充不及时、补充医嘱太多、护士提交医嘱时间长、条形码扫描不方便等,针对性解决以上问题,优化配置流程[5]。

3 小结

静脉药物配置中心人流、物流、信息流庞大,需加强科学管理,努力吸收先进的科学管理理论、方法、技术,注重挖掘工作人员潜力,群策群力,解决现阶段配药过程中常见问题,提高配药效率、减轻药师负担,同时优化人力资源管理、加强职业再教育,通过多种手段,提高中心滚轮质量水平,发挥配置中心优势。

参考文献:

[1]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N].健康报.2009-04-15(1).

[2]中国医院协会.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指南(2011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 115—116.

[3]邢晓娟.浅谈建立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利与弊[J].现代医药卫生,2010,26(19):3014-3015.

[4]卫生部.静脉用药集中调配质量管理规范[S]. 2010.

[5]连智聪,初炜.广州市三级甲等医院建立静脉药物配置中心现状分析[J].中国药学杂志,2012, 20(19): 1598-1600.

作者:王军志

上一篇:渠道管理论文范文下一篇:工业管理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