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行为法律救济论文提纲

2022-11-15

论文题目:准行政行为及其法律救济

摘要:准行政行为一词是法学家们根据学术研究的实际需要提出的一个法律术语。由于准行政行为与程序行政行为在主体资格、程序性特点、法律效果以及表现形式等方面有许多共通性,因此应当对二者的异同点进行系统的分析。在准行政行为的类型方面,准行政行为根据阶段性特点可以分为预备类、决定辅助类和送达类三大类。我国行政申诉、行政复议、行政诉讼等在准行政行为救济方面各有缺陷。行政申诉方面的问题是受理机关的独立性较差和处理时限、程序等具有随意性。行政复议方面的问题是,准行政行为还没有纳入到行政复议的受案范围中。行政诉讼方面,实务界在对准行政行为能否提起行政诉讼这一问题上没有统一的态度。 为完善准行政行为的法律救济,首先,应当从立法上将准行政行为纳入行政复议受案范围,为复议机关设置行之有效的责任制度,加强复议机关的独立性,在审查方式上引进非书面审查以及回避等制度以确保复议的公正性。其次,将准行政行为纳入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在案件审理过程中应当以程序性审查为主,实质性审查为辅。第三,在非诉审查方面,应当尽可能将所有能够对相对人权利义务产生实质性影响的通知类准行政行为都纳入到非诉审查的范围中,审查方式方面也应当以书面审查为主,非书面审查为辅。当法院在审查过程中仅从卷面材料中就能明显看出存在违法、缺乏事实依据及缺乏法律依据的情形,或者根据需要在听取了行政机关及行政相对人的意见后仍认为该行政行为不符合执行条件的,应做不予执行的裁定。第四,在行政申诉方面,通过立法将准行政行为纳入行政申诉的范围之内,设置独立的申诉受理机关,统一申诉处理时限及程序,并且只能在准行政行为未得到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有效救济的情况下才能提起。

关键词:准行政行为;基本理论;类型化;法律救济

学科专业:法律(专业学位)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 准行政行为的基本理论

(一) 准行政行为的概念

(二) 准行政行为的基本特征

(三) 准行政行为与程序行政行为的关系

(四) 准行政行为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二、 准行政行为的类型化分析

(一) 预备类准行政行为

(二) 决定辅助类准行政行为

(三) 送达类准行政行为

三、 我国关于准行政行为救济现状的分析

(一) 行政申诉方面

(二) 行政复议方面

(三) 行政诉讼方面

四、 准行政行为的法律救济

(一) 完善准行政行为法律救济的必要性

(二) 完善准行政行为法律救济的可行性

(三) 准行政行为救济途径的完善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上一篇:审判管理论文提纲下一篇:中央银行会计论文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