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经济兴起论文提纲

2022-11-15

论文题目:乡村广场舞中的人际传播研究 ——以晋东南地区Z村为例

摘要:在社会转型的大背景下,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带动着乡村社会踉跄前行,城市——乡村的二元结构体制加剧了城乡之间的分化。农民离开乡村,向城市迁徙,打破了传统乡村社会共同体的结构,进而引发了乡村社会关系的变迁以及乡村文化认同危机。传播是一个社群共同体关系维系及文化认同形成的必要过程,传播的关键寓于传播关系的建构和传播主体的互动之中,是社会关系的整合过程。在乡村社会中,人际传播作为最基本最广泛的传播方式,在维系乡村社会关系、文化传承以及社会进步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广场舞在乡村地区兴起,一方面其占据公共空间的特性为村民的交往提供了交流的场所,另一方面,基于广场舞本身的特性,身体成为表达的媒介,其集体性和互动性的特征也加强了村民的组织交流。广场舞文化传播的背后是乡村社会互动的各种关系模式,是乡村公共空间重建和乡村社会关系变化的缩影。中国的乡村社会是独具韵味的,乡村的传播关系中展现着乡村社会的特质。将广场舞中的传播实践置于乡村共同体关系破裂和乡村文化认同危机的大背景之下,考察广场舞作为新生事物在乡村社会传播过程中的独特传播现象,对于理解转型期的乡村社会关系和乡村社群文化具有重要意义。村民的日常生活和交往都发生在村落社会中的特定空间场域。因此在具体的研究中,笔者选择了一个固定的村庄作为研究对象,考虑到调查的真实性和调查场地的可接近性,针对笔者的家乡进行了田野调查。由于Z村当地的经济结构,村民的异地流动不大,仍然保留着传统村庄的特色,依据尚未完全转变的社会关系可以复原传统乡村社会的人际传播网络;同时由于依凭资源发展的乡村经济,Z村较为富裕,工业化和市场化的力量的进入,确实已对乡村社会产生了可见的影响,Z村基本具有转型背景下新农村社会的变迁特征。对其内部广场舞兴起之后,对乡村人际关系和社会关系的影响研究具有一定的典型意义。笔者通过参与式观察与深度访谈的方法对Z村的广场舞群进行了长久的追踪研究,通过观察舞者以及围观村民的日常生活呈现来还原了乡村人际传播的特色,并揭示了广场舞作为媒介对乡村社会的影响。本文从微观、中观和宏观三个层面揭示了村民“为何而跳”的原因,即广场舞在乡村地区兴起的背景。从舞者个体的接受动机、乡村社会人际交往的需求以及国家宏观政策三个角度揭示了乡村广场舞兴起的特性,对兴起背景的阐释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广场舞文化传播过程中村民的交往心理和行为。在具体的研究过程中,笔者分别从传播空间的选择、舞者的自我呈现与人际互动、围观村民的人际交往以及“跳舞姐妹”线上微信群的互动交流等四个方面对广场舞中的人际传播行为进行了呈现和分析。戏台院作为乡村集体记忆下的文化符号固定成为广场舞的正式场所;广场舞作为一种新生事物,在乡村的传播扩散中呈现出了不同的接受进程,舞者呈现出先驱者、早期跟进者、后期追随者和滞后者等不同角色划分;舞者在互动过程中也形成了不同的圈子,新老两代的舞者群在资源获取过程中出现了斗争和妥协现象;而新媒体在乡村社会的普及,使得舞者群体组成了“跳舞姐妹”微信群进行线上互动传播。通过对广场舞群人际传播呈现的考察,总结出了传播空间选择的内在意义在于乡村集体记忆下场地的文化符号特征;而在村民的日常交流中,互动话题灵活多样,言语指代信息量大;其在乡村关系维系上呈现出亲缘地缘仍占主导地位,趣缘业缘作用凸显的新特征。广场舞的兴起促进了乡村社会的信息流通,维系了乡村的人情往来,培育了意见领袖,整合了乡村的民间力量。在乡村共同体破裂和乡村文化式微的大背景下,具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乡村社会;广场舞;人际传播;社会关系变迁

学科专业:传播学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缘起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内容与问题

1.4 文献综述

1.4.1 关于人际传播的研究

1.4.2 关于广场舞的研究

1.5 研究对象的选择:家乡的田野调查

1.6 核心概念界定

1.7 研究方法

第2章 乡村广场舞兴起的背景

2.1 微观层面:精神需求与情感寄托

2.1.1 物质生活的富裕与对精神生活的追求

2.1.2 乡村家庭结构的变动与对情感的寄托

2.2 中观层面:乡村人际交往的需要

2.2.1 传播网络弱化:乡村人际关系陌生化

2.2.2 传播空间压缩:乡村公共空间的衰落

2.3 宏观层面:国家文体政策的推动

第3章 乡村广场舞中的人际传播呈现

3.1 空间选择:戏台院成为首选

3.2 舞者的自我呈现与人际互动

3.2.1 舞者个体:创新扩散模式下的不同采纳者

3.2.2 舞者群体:径渭分明的内外群体

3.3 围观者的品评与闲话

3.3.1 闲话的主题范围

3.3.2 闲话的道德机制

3.4 新媒体:微信群的线上互动

3.4.1 入群:他者导向

3.4.2 互动:少数人的主导

3.4.3 交流的主要形式:原创内容较少,转发评论较多

第4章 乡村广场舞中的人际传播特点

4.1 传播空间:集体记忆下的共同选择

4.1.1 空间的媒介属性:戏台院是村民人际交往的重要场所

4.1.2 空间的文化意义:戏台院凝结着乡村共同记忆

4.2 传播内容:话题灵活多样,指代信息量大

4.2.1 话题的选择与转换

4.2.2 言说的特点

4.3 关系维系:亲缘地缘仍占主导,业缘趣缘作用凸显

4.3.1 以亲缘和地缘为纽带的强关系网

4.3.2 以业缘和趣缘为纽带的新关系网

第5章 传播的拓展:乡村广场舞兴起对乡村社会关系的影响

5.1 促进信息流通

5.2 维系人情往来

5.3 培育意见领袖

5.4 整合民间力量

结语

参考文献

上一篇:国学教育论文提纲下一篇:生活与数学论文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