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课堂讨论展示过程中的表达障碍浅析

2023-03-09

一、问题的提出

表达, 是指运用口头或文字准确清楚地表达意思的能力, 并且“主要包括口头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而中学生地理表达能力则是指“学生能将所学的地理知识通过语言文字的形式加以整理运用来准确、清楚、逻辑严密地对地理思维过程进行表达, 阐述问题、表明自己的观点的能力。地理表达能力的考查主要是看学生的表述是否具有正确性、逻辑性、条理性与流畅性。”地理课堂上表达能力的高低, 直接影响了学生对地理知识和地理能力的掌握, 可以说, 能否顺利、清楚、准确地将所学知识、所思问题在课堂上表达出来是检验学生是否掌握该部分知识和能力的最有效的标准。在新课改中, 课堂上小组探究、讨论学习成为非常有效的模式。课堂表达能力的高低成为了新课改推进的重要一环。

二、学生课堂讨论展示过程中表达障碍的表现形式及其归因分析

对学生课堂表达能力的不足, 笔者在所教班级中作了一个详尽的记载, 同时综合了之前各位老师的研究成果进行了归纳分析, 认为学生表达能力的不足主要有以下三种现象:

1. 闭口不言。

笔者所在的普通的县城中学, 不少学生在小学、初中课堂上比较强调背诵记忆, 或者只是回答“是或者不是”, 很少进行课堂师生和生生之间的讨论, 这一类学生在进入高中课堂上之后也认真听讲, 也认真作笔记, 但参与小组讨论或回答老师问题时要么直接选择沉默, 要么停留在开头的几个字上, 不管老师如何启发和引导, 他就是不能开口表达出任何有意义的信息。所以, 这类学生难以真正参与到课堂上来, 学习的效果则可想而知了。

2. 语序、逻辑混乱。

这一代的中学生是伴随着漫画、动画而成长起来的, 漫画、动画中形象的表达、跳跃的思维对他们的影响很大, 因而其课堂表达时形象有余而理性不足、前后常出现不连贯。同时, 高一时由于政治学科中还没有学习哲学、逻辑学, 没有进行过这方面的训练, 所以表达出来的东西缺乏逻辑性。表达过程前后语序混乱、前后叙述无因果、逻辑关系且多次重复:这一类学生语言习惯很差, 讲话没有任何顺序, 完全是想到哪里就说到哪里, 虽然他们很积极发言也很认真发言, 但前后之间有无因果联系, 思维跳跃, 经常作出无因却有果、此因生彼果、有因没有果的回答, 口头表达中总是不自然的重复, 听众总是不知其所云。

3. 不能将口头表达与书面表达有机结合。

在一些比较复杂的问题时, 如果仅仅是口头表达, 没有一些必要的文字书写和图表展示等书面表达方式, 容易导致表达不清:听众甚至可能发言者本人明白了后面的内容却忘记了前面的内容, 在不断的重复或者绕圈之中, 让听众和发言者自己绕糊涂, 不明白到底在讲了什么, 也不能得出正确、清晰的结论。

4. 科学性和地理性不足。

地理课堂的表达, 应当使用科学性、地理性的语言 (包括文字和图表) 。有很多同学在课堂上能讲、所讲内容也条理清楚, 但所表达出来的内容却呈现出科学性和地理性的不足, 不能切中问题的要害, 成为了无效表达。

地理表达离不开地理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 如果学生缺乏这些基础知识, 那无异于“无本之木, 无源之水”, 自然不可能进行规范正确的表达[1]。同时, 地理还是一门开放性很强的学科, 还需要其它学科甚至是社会生活常识加以支撑。地理问题的分析, 要将这些知识综合运用, 其中仅仅只是某一部分没有真正的掌握, 也也难在对具体问题的分析中运用。例如, 下表为2002-2007年我国某特大城市郊区年平均人口迁移统计资料, 迁入人口以初中学历的外来人口为主。读表完成7-8题。

为了社会和谐发展, 该市郊区最需要增加的职业人员是

A.环卫人员B.中小幼教师

C.工程技术人员D.建筑设计师

在对该题的分析中, 不少同学站起来侃侃而谈, 洋洋洒洒一大段, 然而却连四类职业人员的基本特征, 所从事的工作都不清楚, 尤其是C和D两类人员, 往往被误认为建筑工人, 因而觉得大量需要。所以, 长篇大论的表达却总是不能切中要害, 不能发现少年儿童数量的增加产生的对中小幼老师的需求。

三、学生课堂表达能力的培养措施

针对学生在课堂上出现的种种表达不畅的现象, 笔者试着提出自己的一些建议:

1. 加强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培养课堂表达习惯的培养。

应当学生加强基础知识的学习, 对知识进行梳理和归纳, 变繁为简。如大气这一部分知识纷繁复杂, 我们可以把其中一些关键性、原则性的东西归纳成一些简单的等式:上升空气=低压=降水;下降空气=高压=晴朗, 并让学生记牢, 这对学生分析天气的形成并表达出来有很大的帮助。老师的示范、鼓励、引导也能起到相当大的作用。老师课堂评言的感染能力、老师的激励性评价是否及时有效、引导是否得当对学生的课堂表达影响甚大。老师在课堂上富有感染力的激励性评价“可以拯救一个灵魂, 同样一个错误评价足可以摧毁学生的信心。在地理教学中, 教师的积极、及时、全面评价可以鼓舞学生信心, 激发学生兴趣, 保护学生自尊, 锻炼表达能力。所以, 在教学过程中一般以激励性评价为主”。

2. 拓展学习范围。

课堂拓展可利用网络、手机等现代信息技术让学生来拓展自己的知识范围。笔者在讲高中地理必修二中人口的迁移时, 让学生马上拿出手机在网络上搜索, 找到了很多与人口迁移相关的案例, 如图瓦卢因海平面上升而举国搬迁到新西兰, 然后让学生再进行一步搜索图瓦卢和新西兰的基本地理情况。有了这个过程, 学生再分析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就不会无话可谈了, 更不会无理可讲了。在每个假期, 我还会结合所内容让学生到自然和社会环境中去观察、思索, 并根据情况写出一定的考察报告。在学习“东北地区的农业可持续发展”时, 结合学生归宿假期间指导学生对荣昌古昌生态农业园的位置、条件、发展历史、发展现状、发展方向进行了实地考察, 让后在课堂讨论展示时, 学生心中就有了丰富的内容, 所表达出来的内容有条理、有层次, 课堂讨论效果良好非常好。

3. 进行思维训练。

在课堂任务相对轻松时, 笔者常常在所教班级中进行一些简单的思维训练, 培养其逻辑思维的能力, 如这样一道题:“话说, 有一个人死了, 他的灵魂升上了天堂。在去往天堂的路上, 他遇到了一个Y型岔路。路口站着两个天使。这两条路只有一条通向天堂, 另一条则通往地狱。已知, 这两个天使中, 一个是好天使, 永远只说真话, 另一个是坏天使, 只会说假话。而且, 这两位天使只会回答“是”或者“不是”, 不会说别的话。但是他不知道哪个是好天使, 哪个是坏天使。他必须找到去天堂的路, 而唯一的指路人就是两个天使。他可以问两个天使一个问题来判定哪条路是通往天堂的”。这道思考题很有意思, 学生很感兴趣, 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讨论分析这道题来培养学生做好笔记、理清思路的习惯。

综上所述, 我们对学生在课堂展示表达中出现的问题可以多加研究, 找出相应的对策, 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让地理课堂变得更加生动、科学, 让地理课堂充满浓浓的“地理味”。

摘要:本文从一线实践教学出发, 借鉴多位老师的文章, 详细分析归纳了高中学生在地理课堂上出现的表达障碍的几种现象并对其出现的原因进行了探究, 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培养和提高高中学生在地理课堂上表达能力的策略。

关键词:地理课堂,表达障碍

上一篇:缩小一二级,二三级水表计量误差节能效果显著下一篇:师范学校电子档案管理问题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