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工学校《机械制造工艺基础》教学改革初探

2022-09-11

《机械制造工艺基础》是一门中等职业学校机械类专业必修专业基础课, 课程涉及了机械制造工艺的基础知识。主要包括:毛坯的制造工艺 (俗称热加工) 、机械加工工艺 (俗称冷加工) 和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制定等三个部分, 它把铸造、锻造、焊接、车削、插削、刨削、拉削、钻削、铣削、磨削、镗削等十多门课程组合在一起, 形成一门知识面广、概念性强、与生产实践关系密切的学科, 在机械类专业课程设置中占据重要的地位。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 强调学生所学知识的系统性、完整性和深刻性, 是为从事设计工作而准备的理论知识, 与技工学校培养的高素质的、应用型的、复合型技术人才的目标相勃;应知, 必须以够用为度;应会, 必须以《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技能鉴定规范》为标准, 紧紧围绕技工学校教学的培养目标, 以动手能力的培养为核心, 注重个性发展, 突出岗位实践能力的培养。为了使学生掌握好这门课程, 将来能顺利地走上工作岗位, 以满足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发展的需求, 根据本课程的特点, 我在教学活动中作了以下几点教学实践:

1 通过直观教学, 提出问题, 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

现在的技工学校的学生, 多数来自外省市的城镇和农村的‘初中生’和‘高中生’, 在过去的在校学习中, 根本没有机会接触现代化的工业生产, 不了解生产中的机床设备和操作要点。如果按照过去的教育模式一张嘴、一支粉笔、一本书、一块黑板进行教学, 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无法形成感性认识, 渐渐的就会所学课程失去兴趣, 而形成噩性循环。为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上课前或授课过程中, 根据教学内容领学生到实习基地观看, 及时地通过生产现场的现象提出问题, 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从而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

2 根据教学内容, 分块打包

《机械制造工艺基础》把十几门学科的教学内容浓缩在一起, 分为冷加工、热加工和机械制造工艺规程制定三个部分, 在教学中每个部分都要进行“打包”, 既为应知理论包、应会技能包、能力应用考核包;应知理论包, 就是以够用为度, 以机械加工部分为例, 在教学中把各种机械加工方法中所用到的机床的组成、工作原理、加工内容、运动形式、刀具、夹具的形式作以详细介绍并进行认真对比, 掌握特点, 使之有效地掌握机械加工的基本知识。应会技能包, 就是突出技能, 根据现在学生的特点 (易跳槽) , 企业生产的需求 (复合型人才) , 在进行课堂教学的同时, 到生产现场结合实际进行教学, 在以车削加工练习为主的基础上, 适当进行其它类型机床切削方法的模拟练习。通过对比练习, 进行多方面的技能培训。能力应用考核包, 就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结合实例让学生找出设备事故原因、产品质量差的原因, 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工艺措施。

通过以上三个环节的学习和实际, 使学生基本上达到了国家规定的技工学校培养的标准。

3 结合专业特点, 进行教材的相应处理

由于劳动力市场需求的不确定性, 就决定了学校对学生的培训目标的不确定性。在《机械制造工艺基础》教学中, 对不同专业的学生, 有不同的侧重面。机械加工与数控专业的学生应以各种机床的切削加工为主, 而机电一体化专业的学生则应以车、钻、磨为主。因为一个好的钳工, 不仅要对钳加工的教学内容达到应知应会, 对常用的通用机床也应有一些了解和掌握。另外在机械加工和钳加工中所采用的刀具不同, 运动形式不同, 在授课时都进行相应的比较, 使学生更多的了解和掌握。

4 通过开放型习题教学, 纵横对比开阔思路, 确定最佳加工方案

《机械制造工艺基础》同其它学科不同, 虽然章节很多 (1 4章) , 知识面很广 (涉及冷加工、热加工及操作规程制定) , 但全书只有两道计算题。如果始终采用讲解——观看的教学方法, 难免会使学生失去学习的热情。在每个部分的内容结束后, 上一次开放型习题课, 通过纵横对比, 开阔思路, 确定最佳加工方案。传统的习题课就是老师按照例题的形式改几个数、换个问法, 让学生多做几道题, 熟练的掌握解题思路, 从而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而在《机械制造工艺基础》的教学中, 采用这种教学方法是没有意义的。我通过多年的探索, 有一定的收效, 就是全学期只上三次开放型习题课 (在每个部分完成后进行) 。因为教学是一种特定的情境中的人际交往, 通过创设、探究的情境激发学生探索、需求和兴趣。在探索——发展的教学模式中, 启发学生主体性参与的动力。例如, 在讲解完铸造、锻造、焊接 (冷加工部分) 后, 组织学生对毛坯的制造方法做一总结归纳:铸造——适合生产结构形状比较复杂的外形和内腔的零件毛坯;锻造——适合生产技术要求比较高, 结构形状比较简单的零件毛坯;焊接——适合生产大型的、结构复杂的中空的零件毛坯。在讲解完热加工部分后, 再做一次总结归纳。例如, 孔的加工方法很多, 在回转体上加工孔, 用车削 (但加工精度要求较高时一般采用磨孔) ;在非回转体上加工孔, 可以用钻孔、扩孔、铰孔、插孔、拉孔、镗孔、铣孔。加工方法不同、加工精度有差异、对操作工人的技术要求不同、加工成本相差很大等等。通过加工方法的比较, 使学生开阔视野, 更全面的掌握机械加工的基础知识, 从而确定出符合经济加工精度的加工方案。

5 提升自身素质, 做合格的双师型人才

课堂教学的改革目的, 就是要为国家培养出合格的技术人才, 作为改革前沿的教师, 必须全面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 以职业岗位能力的需求为源头, 以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高为目标, 积极投身到教学改革, 适应新形势的课程体系, 加强实践能力培养, 全面提升自身素质, 把自己培养成为即有扎实的理论功底, 又有专业实践技能的双师型教师。

摘要:《机械制造工艺基础》教学改革的目的, 就是培养出高素质的应用型、复合型的技术人才;教学方法的改革是实行这一目标的有效途径。站在改革前沿的教师, 应是理论扎实、实操能力强的“双师型”人才。

关键词:机械制造工艺基础,教学改革,双师型人才

上一篇:让诱思和多媒体走进阅读教学下一篇:基于VTK的医学图像三维重建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