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应用题教学中审题能力的培养

2022-09-11

当前, 在教学过程中, 发现了一种普遍现象就是现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很差, 总是在学习上依赖老师, 老师教多少, 学生就学多少。在课后如果遇到一些实际问题自己难以单独解决。因此, 在数学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小学生的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 尤其是应用题教学中审题能力的培养。我们应当抓住几个主要教学步骤和方法来对这种现状进行改善!

在改善教学方法和技巧的时候, 我们先从最长见的应用题出发。应用题是由情节和数量关系两个部分交织在一起组成的。审题过程就是要审清题目的情节内容和数量关系, 知道该道题讲的是一件什么事情, 事情的经过是怎样的, 并能找出已知条件和要求的问题, 使题目的条件、问题及其关系在学生头脑中建立起完整的印象, 为正确分析数量关系和解答应用题创造良好的前提条件。我们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

1“读”

读, 就是认真读题, 初步了解题意。读题是了解题目内容的第一步, 也是最为关键的一步, 它是培养审题能力的开始。要培养学生反复、仔细、边读边想的读题习惯。作为一年级的教师要进行范读、领读。读题时要训练学生做到不添字、不漏字, 不读错字, 不读断句。二年级开始培养学生独立朗读、逐步过渡到轻声读、默读, 养成自觉通过默读理解题意的习惯, 培养学生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

2“敲”

敲就是仔细推敲字、词、句, 要做到准确理解题意, 这样才能准确答题。语言文字是应用题各种关系的纽带, 也是解题的拦路虎。因此, 审题教学要像语文教学一样, 让学生理解应用题中每个字、词、句的意义, 培养学生书面语言的阅读能力。

首先, 对应用题表述中的数学术语有一个正确的理解。如“倍数”应用题“倍”的含义、行程问题“相向而行”、“相背而行”的行走情景, 学生对这些术语没有正确的理解, 就无法理解题意, 进而防碍数量关系的确立。

其次, 对应用题中揭示数量关系的关键句要反复推敲, 理解它的真实含义, 为正确解题铺平道路。如“同学们参加义务植树。五年级植218棵, 比四年级多植树28棵。四年级植树多少棵?”对此题有的学生一下子分辨不出五年级植树的多还是四年级植树的多, 这就要抓住“比四年级多植树28棵”这个关键句, 联系前后内容把这个简短的句子一步一步地补充完整, 使之明朗化, 即“比四年级多植树28棵”, 就是“五年级比四年级多植树28棵”, 也就是“218棵比四年级植的多28棵”, 这样不难判断出五年级植树的多, 四年级植树的少, 问题便迎刃而解了。

3“述”

述, 就是复述题意, 进入情境, 用自己的话复述题意, 能促进学生进一步分析清楚应用题的情节, 使题目内容转化为鲜明的表象, 让学生真正进入角色。如“小明家养了35只鸡, 28只鸭, 如果每只鸡一年可以产13千克蛋, 每只鸭一年可以产12千克蛋。这些鸡、鸭一年一共可以产多少千克蛋?”学生若能这样复述:“小明家养了35只鸡, 每只鸡一年能产13千克蛋, 还养了28只鸭, 每只鸭一年可产12千克蛋。小明家养的这些鸡和鸭一年总共能产多少千克蛋?”这就说明学生对题意已真正完整地理解了。

复述题意能准确地反映出学生对题意的理解程度, 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和数学语言的表达能力, 从而提高审题能力。

4“拟”

拟, 就是模拟情景, 展示数量关系, 有些题目可通过指导学生列表、画图等方法模拟应用题的情景, 使应用题的情节、数量关系直观全面地展示在学生面前, 进而扫除理解题意的障碍。

4.1 列表

如“某粮食加工厂有3台磨面机, 4小时可磨面粉2184千克, 现在要增加同样的5台磨面机, 7小时可以磨面粉多少千克?”审题时把条件和问题用表格表示出来, 通过列表整理, 题目中的条件、问题及其数量关系便一目了然。

4.2 画图

如:“姐姐邮票的张数已经是弟弟的3倍了。他们共有180张邮票。姐、弟各有多少张?依题意可画出线段图:如图1。

这道题的解题关键是引导学生通过画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 找出“姐姐的张数+弟弟的张数=180”的等量关系。在列方程的过程中, 由于有两个未知数, 因此需要先设一个未知数为X, 再根据两个未知数之间的关系, 用字母表示另一个未知数, 这道题中, 根据“姐姐邮票的张数是弟弟的3倍”的信息。可以设弟弟有X张邮票, 姐姐就有3 X张邮票。这样同学们就一目了然, 迎刃而解。

此外, 在教给审题方法的基础上, 教师要对学生进行严格的审题训练, 以培养他们认真审题的习惯和提高审题的能力。

摘要:当前, 学生被动学习的现象比较普遍, 在课堂上被动地接受知识, 老师给多少, 学生就学多少知多少, 并不能很好的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应用问题。大多数学生头脑里只是老师“灌输”的内容, 离开了老师, 就不会自主学习, 这种现状是应试教育的弊端所造成的后果。

关键词:审题,推敲,复述,模拟

参考文献

[1] 小学数学教材教法[M].人民教育出版社.

[2]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上一篇:承德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策略下一篇:绿色理念应用于市政工程施工的途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