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人口管理模式

2022-07-08

第一篇:流动人口管理模式

流动人口管理

1、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工作由其户籍所在地和现居住地地方人民政府共同管理为主。

2、成年流动人口在离开户籍所在地前,凭婚姻证、身份证到当地计划生育行政管理部门办理婚育证明。

3、成年流动人口到现居住地后,应当向现居住地街道办事处交验婚育证明,现居住地街道办事处交验婚育证明后,予以登记,婚育证明不完备的,应当要求补办。

4、现居住地街道办事处应当向流入已婚育龄人口进行计划生育宣传,并组织有关单位向育龄夫妻提供避孕节育措施服务。

5、有关部门审批成年流动人口的暂住证营业执照、务工许可证等到证件时,应当核查其婚育证明,没有婚育证明的,不得批准。

6、用工单位或个人负责被招用的已婚育龄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管理工作,并接受现居住地计划生育行政管理部门监督检查出租或出借房屋的户主,应配合做好已婚育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工作。

第二篇:探索流动人口管理服务新模式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流动人口规模持续扩大,流动人口在基础建设和经济增长中作出了很大贡献。但是,巨大的城市流动人口也给城市管理带来一系列的难题,给社会治安、城市建设、文化、社会管理等方面带来许多新的突出问题。流动人口已成为当今社会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非常大的社会群体,流动人口与社会的和谐直接影响着社会的安定发展,因此,加强对流动人口的管理是构建和谐社会重中之重的任务。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政法委书记周永康日前提出,要加快推进户籍管理制度改革,着力解决流动人口就业、居住、就医、子女就学等问题,探索“以证管人、以房管人、以业管人”的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新模式,提升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水平。周永康同志指出,要按照公平对待、服务至上、合理引导、完善管理的原则,把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

公安机关户籍部门承担着对流动人口的直接管理服务职能,然而,对于流动人口的管理问题,由于受我国传统体制和具体国情的影响,存在着较多与和谐社会理念不相适应的地方,需要加以改革完善。我国现有的流动人口管理法律法规不完善不健全,目前实行的户籍制度陈旧滞后,弊端日

益显现,已经不符合社会发展的需求,只有从建立健全法规着手,加快推进户籍管理制度改革,积极探索服务管理新模式,才能提升管理水平,从根本上解决流动人口的管理难题。

一、 流动人口户籍管理的现状

户籍制度,实际上是政府对公民迁徙、居住的管理制度,在任何国家都是必须的。但是,公民都有迁徙的自由,我国宪法同样赋予了公民这项权利。从上世纪50年代末开始,处于加强管理的考虑,我国的户籍制度从登记制改为许可制,持续至今。

改革开放以后,户籍管理实际上趋向松动,人口流动大量增加,但由于户籍管理形式上的严格,导致人户分离现象严重。类似于呼和浩特等大中型城市还能用“暂住证”制度这种实际上的登记户籍制来补充,但小城镇和农村的户籍管理往往处于真空。

我国现行的户口管理是将劳动用工、住房、医疗、教育、就业等公民权益与户口性质相挂钩,并划分为“农业户口”与“非农业户口”。

二、现行户籍管理制度的弊端

上世纪

六、七十年代,严格的户籍管理极大地方便了政府的管理,也极大的限制了公民的自由,造成了城乡之间实际差别的加剧。以至于现在很多人担心一旦承认事实上的人口迁徙,放开户籍登记,会导致大城市人口压力大大增加,

其实这种现象的发生就是因为目前无法可依造成的。目前,我国流动人口的管理法律中地方性法规、地方政府规章居多,缺乏全国统一的管理标准。

目前的许可户籍制,往往仅限制住了某些需要正规手续的高素质人口的某些需求,而对于大量城市外来人口却没有相应的法律可以来管理;同样,大量存在的城市贫困人口因为户籍取得的困难,宁愿在城市接受政府救济,也不迁徙到生活成本低的地方去,造成人口向大城市的单向流动。

现行户籍制度的弊端日益突出,对于流动人口也带来了负面影响,导致公民待遇不公平,影响民工心理认同和社会稳定,甚至引发犯罪率上升,加大了流动人口管理难度,也影响了农民向城市居民转变的进程,在一定程度上固化了城乡二元结构。

三、户籍管理制度改革的难点

户籍差异是阻碍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之一,城乡一元化管理,意味着会有越来越多的农民变成市民,并随之享受城镇居民一样的就医、就业、就学、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显然,这个转化过程不可能单纯靠一个取消户籍限制就能实现的,推进城乡一体化重在打破机制障碍。目前,各地都在就这一课题进行积极的探索实际。

城乡二元结构在我国根深蒂固,不同户籍的背后,代表着不同的政治经济权利。实行城乡户籍管理一元化,不仅存

在如何让农民进城的问题,也存在着如何吸引农民进城的问题。有的地方尝试取消了户口本,实行身份证管理,表面上看差别没了,但事实上差别依然存在。

着力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是一个全局性的问题,必然要求用全局观念和系统思维来考虑和把握,找到一条符合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切合当地实际的有效路径。

四、 如何提高对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的能力

现阶段的基本国情和人口发展趋势决定了在今后相当

长一段时间内,以农民工为主体的人口流动现象将长期存在,然而,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人口的大量、无序流动使得政府对流动人口的管理能力呈不断弱化趋势。流动人口的管理不当给社会安定发展造成了很大的隐患,因此转变流动人口管理的传统观念,完善流动人口管理体制,成为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迫在眉睫的重大任务

(一)完善流动人口管理的法律制度

依法治国是指导流动人口管理基本方针,是从行政管理转向法制管理的有效途径,流动人口长效管理的一个重要内涵就是法制化管理。面对目前流动人口管理法律文件中存在的诸多问题,面对传统体制造成的流动人口与常住人口的法律地位的差异,只有抓住机遇,重新构造相关法律,才能以缩小与宪法“人人平等”原则的差距,真正做到依法管理,

从根本上解决流动人口管理的难题。

(二)加快推进户籍管理制度改革

加快推动户籍管理制度改革,逐步推行一元化户籍管

理,推动附加在户籍制度之上的就业、医疗、教育、社会保障等制度的配套改革,才是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基本保证,也是实现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顺势之举。只有逐步取消目前的许可户籍制,实行新的登记户籍制,才能打开人口双向流动的大门,才能依法管理流动人口。

(三)完善流动人口管理体制

人口流动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要求。但是,人口流动给公安机关以户籍人口管理为主的传统模式带来了冲击和挑战。健全和完善综合治理的管理机制是解决流动人口管理工作的重要途径。强化全国一盘棋意识和流动人口齐抓共管的责任感。在流动人口管理工作要树立一体化思想,互相配合,协同管理,建立健全长效机制。流入地与流出地要多加强联系,达成工作上的默契,在全国范围内形成对流动人口齐抓共管的有效管理机制。

(四)加快推动配套制度改革

推动附加在户籍制度之上的就业、医疗、社会保障等制度的改革,实现城乡生产要素资源自由流动,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创造条件。着力解决流动人口就业、居住、就医、子女就学等问题,逐步让流动人口享受城镇居民一样的就医、就

业、就学、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充分激发调动流动人口投身城市管理的积极性。

(五)探索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新模式

周永康同志在题为《深入推进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有力的法治保障》的文章中提出,要探索“以证管人、以房管人、以业管人”的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新模式。目前我国户籍管理主要还是“以证管人”,通俗的说就是“公安局管户口”,身份证属地在哪儿,户口就在哪儿。“以房管人”是把户籍和房产挂钩,房子买在哪个区域,业主就划归这个区域管理。“以业管人”则是以工作属地管理为主,以工作单位来管人。至于改革的方向,指导思想就是从目前单一的“以证管人”向“以证管人、以房管人、以业管人”相结合转变,还需要考虑各地实际情况,要因地制宜。

(六)提升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水平

充分发挥全国流动人口管理信息的作用,加强信息交流与管理。当前要切实做好本地流动人口信息资料的录入进档工作。在录入信息资料时,一定要本着对工作高度负责的精神,认真对待,真实录入,这样才能真正起到网络信息管理的作用。强化流入地职能部门作用,加强对流动人口综合管理。加强基层民警队伍建设,建立准确细致的流动人口基础帐册。

第三篇:流动人口管理方案

久长路社区流动人口管理工作方案

为了进一步促进城乡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加强流动人口的管理工作,树立久长路社区对外的良好形象。按照街道办事处的统一部署和要求,结合我社区实际情况,全面掌握我社区流动人口的动态,加强流动人口管理,特制定以下流动人口管理工作方案:

一、流动人口管理具体为以下工作:

1.宣传、贯彻执行上级有关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的政策、法规和规章;

2.负责辖区内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工作;

3.对流出人口督促办理《婚育证明》,对流动人口查证验证,对无证和计划外生育对象予以处罚。建立健全流动人口的各种帐、卡、册等台帐,定期统计汇总上报有关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统计数据。

4.进行调查研究,培训流动人口计划生育专业人员,提高业务素质和管理水平,努力实现规范化、法制化、科学化管理。

5.组织开展各种有利于已婚育龄妇女身心健康的生殖保健等方面服务,努力作好“三查两清一服务”工

二、工作步骤

(一)广泛动员,做好宣传工作。

由社区组织工作人员到各居民小组进行走访并发放传单以此来大力的进行宣传,使加强流动人口管理的重要性让每位村民都了解,从中得到群众的理解和支持,使我们的管理工作顺利进行。

(二)摸清底数,确立清理整治重点

在做好宣传的基础上,深入开展调查摸底,组织力量,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深入到各居民小组全面进行清理整治。(1)对不符合安全条件的房屋出租户依法取缔,对住宿登记制度不落实和租住身份不清,来历不明人员的出租户依法处罚,限其整改;(2)对外来人员底数不清,治安秩序混乱的大型集贸市场、施工工地、文化娱乐服务场所、旅社等场所,要组织力量集中整顿,重点打击欺行霸市、敲诈勒索、垄断市场、称霸一方的外来流氓恶势力;(3)对辖区内的“三无人员”进行清理,打击混迹于其中的流窜违法犯罪分子,维护良好的社会治安秩序。(4)严密巡逻检查和身份核查工作,对身份不清、情况不明的外来人员,通过上网比对或发函调查。

(三)完善管理措施,建立流动人口档案管理制度。

全面掌握我社区流动人口信息,做到“人数清、去向清、收入清、联系方式清”的工作目标,要认真落实方案的各项措施,巩固整治成果,认真落实住宿登记制度,健全居民身份证检查员制度,建立流出人口、暂住人口、“三无人员”的档案管理制度;切实加强对公共场所外来人员登记管理制度,落实用人单位特别是个体私营业主、公共场所主暂住人口管理责任,进一步完善暂住人口信息管理系统,建立长效管理措施,提高控制打击外来犯罪的能力,维护社会的治安稳定。

三、工作目标

通过对流动人口各项方案的落实,力求达到以下目标:

(一)进一步健全暂住人口登记变动管理制度,减少漏登、漏管;

(二)依法取缔非法出租户,处罚登记管理制度不落实的用人单位、出租户和个体私营业主;

(三)清理“三无”盲流人员,发现并打击隐藏其中的流窜犯、在逃犯;

(四)严抓以出租房屋、旅店、公共复杂场所为重点的流动人口落脚点和活动点的治安控制,提高对流动人口的管理水平。

四、工作要求

(一)要加强组织领导,高度重视,建立长效管理措施,确保工作取得实效;

(二)要认真学习业务知识,学习《久长路社区流动人口管理办法》、《租赁房屋治安管理规定》以及有关法规政策;

(三)要突出整治重点,实行严打、严管、严防与严控相结合。

(四)要加强信息反馈工作。重要情况随时上报。

久长路社区

2014年3月18日

第四篇:流动人口的管理

一. 流动人口管理概述

一.流动人口的含义

流动人口是指离开常住户口所在地的市区或乡镇,到其它地区滞留活动的人口。

流动人口是否在在流入地居住可分为暂住人口和过往人口;按流动人口暂住时间长短可分为长年居住型、季节往返型、短期型三种;按流动人口的地域跨度可分为跨省流动,跨市县流动、跨乡镇流动三种;按流动人口的流入原因可分为劳务经营型(也称就业型)、公务事务型、社会型、盲流型等类型。

二.流动人口的成因、特点与发展趋势

(一)流动人口剧增的基本成因

流动人口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早就客观存在。80年代初期以来,随着改革、开放、搞活的不断深入,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特别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地区之间、城乡之间的联系日益频繁,促进了人、财、物的大流动,流动人口剧增。其原因有:

1.大量剩余劳动力的存在

我国13亿人口有80%在农村,全国农村有劳动力约4.5亿人左右。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落实,农村人多地少的矛盾日益突显。

2现代化建设对劳动力需求的加大

城市、沿海地区经济的发展,对劳动力需求加大,使劳动力由农村向城市、不发达地区向发达地区流动有了可能。

3地区、城乡之间的较大差距

由于城市在社会中的特殊经济地位,使得许多农民和一些中、小城镇的居民为追求更高的发展而不断向大、中城市集中。

4.公民自由度的空前提高

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公民的自由度也空前提高,使流动人口有了可能。

(二)流动人口的特点 1.数量大,增速快,周期长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特别是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进一步增加,流动人口在持续了20年递增的情况下仍呈进一步上升的趋势。

2.来源多,分布广

各地调查统计资料表明,流动人口来源较多,分布广泛。流动人口虽主要集中在大、中城市,沿海及其它开发、开放地区,但农村地区、一般地区也有分布。

3.季节变化渐小,滞留时间渐长

调查统计表明,占半数以上的流动人口在暂住地滞留一年以上,有的多达数十年,成了暂住地不流动的“流动人口”,没有常住户口的“常住人口”。

4.构成复杂,呈现“五个为主”

流动人口的构成比较复杂,但仍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1)以经济活动为主。(2)以农民为主。(3)以男性为主。(4)以青壮年为主。(5)以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人为主。

5.居住分散,变化迅速

由于流动人口的类型众多,构成复杂,所以居住分散,且处于经常变动之中。

6组织松散,管理难度大。

(三).流动人口的发展趋势

1.流动人口是我国今后长期存在的社会经济现象 劳动力是生产要素中最活跃的因素,没有劳动力的流动、转移,经济和社会就不可能有大的发展。人口大流动是改革开放和发展市场经济的前提和必然结果。随着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流动人口现象将成为我国今后不可逆转的社会趋势,将长期存在并继续发展。

2.流动人口的规模将持续增长

由于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进一步增加,商品生产和商品流通领域的扩大、横向经济联合的发展、劳动人事制度的改革、经济不发达地区的开发发放、旅游事业的发展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促使我国流动人口将呈进一步增长的趋势。

3.一定时期内盲目型流动人口仍将占相当比重

要真正把流动人口纳入合理有序的轨道,使之与经济、社会发展和流入地的需求相适应,在短时期内是难以达到的。

4.流动人口的总体结构将向较高层次发展

随着劳动力市场对劳动者素质要求的提高,人才型流动人口的增加,城市之间旅游观光、文化交流、学习进修、社会交往等社会型流动人口比重的提高等,都促使流动人口的总体结构向较高层次发展。

三.流动人口的社会效应

(一)流动人口的积极效应

大量的流动人口是伴随着改革开放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而出的一种必然现象,是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对流动人口特别是其中的外来从业人员在改革开放中的积极作用应给予充分的肯定。流动人口为流出地和流入地都注入了活力,其积极作用是主要的。

1.对流入地的积极作用

流动人口缓解了流入地经济发展与劳动力不足的矛盾,成为城市经济发展、市场建设和第三产业的重要力量,加速了市政建设,促进了商品流通,活跃了市场,推动了流入地第三产业的发展,方便了市镇人民生活,促进了旅游业的发展,增加了外汇收入,加强了流入地与外地的信息传递和文化交流,刺激了社会消费,增加了流入地的经济效益,推动了劳动用工制度的改革和人才的吸纳。

2.对流出地的积极作用

缓解了农村巨大的人口压力,从城镇带回大量的资金、技术和人才,有利于流出地积累资金和发展经济,加快了经济不发达地区脱贫致富的步伐,促进了农村思想观念、生活方式和经济活动方式的转变,提高了人的自由度,使人的价值得到了充分实现,使人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3.密切了城乡联系,改变着中国的社会、经济结构 大量增加的流动人口,密切了城乡之间的联系,打破了我国“城市――工业”与“农村――农业”长期分离、割裂封闭发展的“二元经济”模式,深刻地改变着中国传统的社会、经济结构,使城乡、工农业之间逐渐出现相互促进、互相支持的良性循环局面,加快了社会进步。

(二)人口盲目无序流动所引发的社会问题

今年来,尽管各地和有关部门在加强人口管理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促进了人口的合理有序流动,但是,从总体上看,还远远不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作为流动人口主体的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流动,很大程度上仍处于盲目无序状态,由此引发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

1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业生产和农村工作

大量青壮年农村劳动力的流出,使农村劳动力结构失衡,使加强农业、建设农村的措施难以落实。大量相对有文化的人口流出,使农村更加缺乏人才。大量农民把资金用于进城务工、经商、办服务业,农村投入严重不足。相当一部分农村基层干部流出,农村工作受到严重影响。

2对社会管理造成严重冲击

大量流动人口盲目无序地流动,使本来就处于紧张状态的铁路、公路、航运及市内公交变得更加紧张,尤其是每年春运期间出现的“民工潮”,交通运输秩序难以正常维持。对流入地的城镇就业、计划生育、环境卫生、税收征管 市场管理等方面管理工作带来了严重冲击。加重了流入地城市的公共事业和市政建设的负担。

3.影响社会治安稳定

在城乡结合部、铁路沿线形成了一些流动人口非法聚居点,其中有些发展成了带有黑社会性质的帮伙组织,影响了社会安定。由于劳资纠纷、人身安全、福利待遇、解聘等引发的外来从业人员罢工、请愿等群体性事件,增加了社会的不安定因素。流窜犯罪分子混杂在流动人口之中,增加了发现和打击的难度。(周寅:《户口管理教程》 警官教育出版社)

第二节 流动人口的社会管理

人口的盲目无序流动及其所引发的相关社会问题,直接影响到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引起了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社会各界及人民群众的普遍关注。

一.流动人口社会管理的指导思想

加强流动人口管理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从全党全国工作的大局出发,适应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对流动人口特别是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要因势利导,宏观控制,加强管理,兴利除弊。

二。流动人口社会管理的组织领导与职责分工

(一)实行领导责任制,建立协调机构

各级党委、政府,特别是人口流入、流出多的地方的党委和政府要树立大局和整体观念,要把流动人口问题作为直接关系更国家发展和和社会稳定的重大经济、政治问题,予以高度重视,要把加强流动人口管理作为一项长期的重要任务,采取有力措施,严格实行领导责任制,切实加强领导。

在流动人口较多的地方,根据需要可以设立流动人口管理工作协调小组,作为同级党委、政府领导流动人口管理工作的参谋和助手,其主要的职责是:(1)研究贯彻党和国家关于流动人口管理的方针、政策;(2)对一个时期的流动人口管理工作情况进行研究,提出部署工作的建议,并监督实施;(3)组织、协调、指导各部门各单位落实流动人口管理措施;(4)办理党委、政府交办的有关事项。

(二)流入地、流出地要加强协作,相互支持

流出地与流入地都要从大局出发,树立整体观念,要相互理解,相互支持,加强交流与合作,共同解决好工作中突出问题。

(三)有关部门齐抓共管,密切配合

流动人口管理工作涉及到社会管理的许多方面和环节,需要统筹安排,各负其责,密切配合,齐抓共管。

公安部门负责对流动人口的户籍管理和治安管理。劳动部门负责对流动就业人员的劳动管理与就业服务。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负责对外来人员从事个体经营活动的管理。民政部门负责收容遣送工作,主管流浪儿童保护教育中心的管理工作,并管理流动人口的婚姻登记。司法行政部门负责对流动人口的法制宣传教育、法律服务和纠纷调解工作。建设部门负责对成建制施工队伍和工地建设,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近就地转移,负责对房屋出租的管理和市容、环境卫生监察。农业部门负责对剩余劳动力进行疏导。党团组织负责对流动党、团员的管理。计划生育、卫生、铁路、交通等部门和军事机关,应结合各自的职能,共同参与流动人口的管理工作。

三.加强流动人口社会管理的总体措施

对流动人口必须采用疏导分流、宏观调控、加强管理、教育服务等综合治理措施,以切实掌握流动人口情况,控制流动规模,引导有序流动,充分发挥人口流动的积极作用,保护社会治安和各项管理秩序,以更好地为改革开放、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服务。

(一)加强疏导,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就地就近转移 1.增加农业投入,抓好农业资源的综合开发,提高土地产出率和农业劳动生产率,真正调动农民务农的积极性,减少盲目外流。

2.大力发展乡镇企业,鼓励东部企业到中、西部地区投资、办厂,缓解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压力。

3.鼓励和促进小城镇发展,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使其成为连接城乡经济、文化、商业和服务的中心和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蓄水池。

(二) 加强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跨地区流动就业的调控和管理

1.建立基层和区域性劳动力就业信息网络,并实行证卡管理,加强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宏观调控,提高劳动力跨地区流动的组织化、有序化程度,逐步形成“信息导向,按需流动,凭证管理,全程服务”的流动就业制度。

2.实行统一的流动人口凭证就业管理制度。凡跨地区务工经商的人员,必须凭常住地劳动部门的“外来人员就业登记卡”,到流入地公安机关办理“暂住证”和“外来人员就业证”。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准雇用无上述证件的外来人员,对违反此规定者依规定进行处罚。

3.大力整顿劳动力市场,要加强劳动部门所属的职业介绍中介服务机构的建设,使之农村剩余劳动力有组织的转移中发挥主渠道作用。对跨地区就业的中介服务活动由劳动部门归口管理,从严控制。

(三)加强对外来人员落脚点和活动场所的管理 要按照“属地管理”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把外来人口全部纳入流入地各部门的行政管理和群众自治工作范围,严格实行目标责任制。

(四)改进和加强收容遣送工作

公安机关负责流浪乞讨人员的收容工作,民政部门负责收容遣送站的管理和遣送工作。要确保必要的经费,为收容遣送顺利进行创造条件。在流浪儿童较多的城市,试办流浪儿保护教育中心。

(五)加强对外来从业人员的服务和宣传教育工作 流入地要寓管理服务之中,变消极限制、防范为积极引导、服务,确保外来从业人员的合法利益,防止各种歧视和不法侵害,肯定他们对流入地经济、社会发展所作出的贡献,为他们的工作和生活提供方便,及时听取和反映他们的意见,促成他们增进对流入地的感情。

(六)依法处理违法犯罪问题,严厉打击流窜犯罪活动。 (沈建法:《城市化与人口管理》,科学出版社) 第三节 公安机关对流动人口的管理

流动人口管理是一项宏大的系统工程,公安机关在流动人口管理工作中肩负着十分重要的责任,其管理的力度如何,不仅直接影响着社会治安状态,而且也影响着其它行政管理秩序,关系到流动人口的权益保护。

一、公安机关在流动人口管理中的主要职责 1.办理暂住户口登记,签发和查验“暂住证”。

2.对流动人口中三年内有犯罪记录的和有违法犯罪嫌疑的人员进行重点控制。

3.对出租房屋、施工工地、路边店、集贸市场、文化娱乐场所等流动人口的落脚点和活动场所进行治安整顿和治安管理。

4.依法严厉打击流窜犯罪活动,建立健全社会治安防范网络。

5 协助民政部门开展收容遣送工作。

6.与交通、劳动、铁路等有关部门一起疏导“民工潮”

二、公安机关管理流动人口的基本制度

(一)暂住申报登记制度 根据1985年7月《公安部关于城镇暂住人口管理的暂行规定》及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对暂住于各类旅馆的,由旅馆设置旅客登记簿随时登记,定时交当地公安机关查验;公民离开常住地的市区或乡、镇,拟在其它地区滞留3日以上、1个月以下的,有暂住地的户口或本人在3日以内向户口登记机关申报暂住登记,离开时申报注销;拟滞留1个月以上但不满16周岁的公民,以及探亲、访友、旅游、就医、出差等人员,按照规定申报暂住户口登记或旅客登记,不申领暂住证;华侨和港、台同胞暂住居民家中的,由本人或亲友在24小时内(农村可在72小时内),到住地公安派出所或户籍办公室办理暂住登记;正在劳动改造或劳动教养的人,因病因事请假回家暂住的,应凭所在劳改、劳教机关的证明,当日到住地户口登记机关申报暂住登记,离开时申报注销。

(二)申领《暂住证》制度

为了加强对流动人口的管理,1985年公安部《关于城镇暂住人口管理的暂暂行规定》确立了暂住证制度,1995年公安部《暂住证申领办法》进一步完善了流动人口的暂住管理制度。

1.申领范围

根据《暂住证申领办法》,探亲、访友、旅游、就医、出差等人员,按照规定申请暂住户口登记或旅客登记,不申领暂住证。离开常住户口所在地的市区或乡、镇,拟在暂住地居住一个月以上,年满16周岁,在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雇用的人员,从事工业、手工业、建筑业、运输业的人员,从事商业、饮食业、修理业、服务业的人员,从事种植、养殖业的人员以及其他需要申领的人员,都应当在申报暂住户口登记的同时,申领《暂住证》。

2.申领方法

申领暂住证须持有暂住者的居民身份证,带暂住人近期一寸半身正面免冠照片两张,并按以下规定办理:暂住在居民家中的,由本人携带户主薄到暂住地派出所申领;暂住在机关、团体、部队、企事业单位内部或工地、工厂和水上船舶的,由单位或雇主将暂住人员登记造册,到暂住地公安派出所申领;暂住在出租房屋的,由房主携带租赁合同,带领其他暂住地公安派出所申领。领取《暂住证》,应当到公安派出所办理变更、更正手续。

3.《暂住证》的效力

《暂住证》是公民离开常住户口所在地的市区或乡镇,在其它地区暂住的证明。暂住人在暂住地办理劳务许可证、工商营业执照等执照是应出示居民身份证和暂住证。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的得伪造、变卖,买卖暂住证。除公安机关依照《暂住证申领办法》可以收缴或吊销暂住证以外,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扣押公民的暂住证和其他身份证件。

4.暂住人义务

暂住人必须遵守下列规定:遵守国家法律、法律和其他有关规定;按照规定申报暂住户口登记,申领暂住证;遇有查验暂住证时,应当主动出示,不得拒绝;不得使用假暂住证或借用他人的暂住证;离开暂住地时,应到当地公安派出所办理注销暂住手续,交回暂住证。

5.违法处罚

违法《暂住申领办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根据情节轻重,由公安机关予以处罚:

(1)不按照规定申报暂住户口登记、申领暂住证,经公安机关拒不改正,对直接责任人员或暂住人口处以50元以下罚款或警告;

(2)骗取、冒领、转借、转让、买卖、伪造、变造暂住证的,收缴暂住证,处以500元以下罚款或警告,行为人有非法所得的,除没收非法所得外,处以非法所得1~3倍的罚款;

(3)雇用无暂住证人员或扣押暂住证和其它身份证件的,对法定代表人或直接责任人处以1000元以下的罚款或警告。

三.流动人口管理的具体方法

(一)集中住宿,统一管理

调查研究发现,居住分散,特别是暂住于私房出租户中,是导致流动人口管理失控、违法犯罪和社会丑恶现象滋生的重要因素,也不利于流动人口自身权益的保护。

一是根据用工政策和企业自身的需求,将民工集中到企业内外民工集中住宿区居住,使居住生活区与生活区分开。

二是在大、中城市外来人员暂住较为集中的工厂、企业、市场周围,由政府出资,或由房地产经营部门开发新建供外来务工经商人员集中宿舍区。 三是无条件建立外来务工人员宿舍的企业,以生产班组为单位,为外来人员就近统一承租,集中住宿。

(二) 以外管外,源头管理

一是对流出地比较集中的地区,流入地公安机关主动与流出地公安机关或当地流传人口管理部门取得联系,切实落实外来人口的跟踪管理措施。

二是对有组织引进的外来成建制务工经商人员,明确该成建制务工单位负责人在管理该单位外来人口中的治安责任。

三是加强对外来人口中违法犯罪可疑分子的掌控。

(三)以主管客,以房管人

与外来流动人口来源、构成、居住、活动等变化无常相比,流入地的用工单位、客留流动人口住宿的户主、个体、私营企业业主和房屋出租户是相对稳定、易于管理掌握的,以主管人。明确规定出租房屋必须建立住宿登记管理制度。

(四)居住地为主,从业地配合

从业地公安机关要密切配合,对在本地从业的各类流动人口经常进行清理调查,要积极配合,协调动作,形成制度,明确责任,齐抓共管。

(五)分类组织,属地管理

为了规范这部分流动人口的行为,减少相互之间矛盾引发的治安问题,提高其组织化程度,加强对外来流动人员自律性组织进行属地管理。

(六)职工待遇,保护服务 按照规定录用的外来人员实行与正式职业基本相同的待遇,对外来人员实行教育培训一样严格,工作一样安排,报酬待遇一样对待,生活一样关心。

(七)群众协管,突出重点

流动人口管理工作面大,除了公安机关和政府相关部门的管理外,必须建立一支群众性协管队伍,以协助公安机关管理流动人口信息,办理流动人口暂住登记,加强流动人口管理。

(八)常抓不懈,经常清理

流动人口的数量、构成、法纪遵守等情况处于不断变化之中,这就要求公安机关要把管理流动人口的各项职责、制度、措施与方法落实到经常性工作中去,持之以恒,反复抓,抓反复,常抓不懈,最大限度地发挥流动人口的积极社会效应,努力控制其对社会治安的负面影响。

第五篇:计生流动人口管理汇报

八角街道流动人口四种模式推广汇报

八角街道办事处位于石景山区中心地带,街道辖区面积5.6平方公里,下辖19个社区居委会,截至目前,全街道总人口XXX人、XXX户,育龄妇女XXX人,已婚育龄妇女XXX人,流动人口19532人,其中育龄妇女8673人,属地单位55个,商务楼宇6个,流动人口协会55,小组75个。流动人口分别来自鲁、川、粤、豫、内蒙古、江苏等全国各地,主要从事经商、务工。2012年,在街道党工委的领导下,在区人口计生委的指导下,结合本辖区实际情况,按照“属地化管理,市民化服务”要求切实保证流动人口与户籍人口计划生育“同宣传、同服务、同管理”建立机构落实,制度健全、各部门配合的流动人口管理机制。

(一)坚持以房管人,深化出租楼房地下室管理模式。相继成立“流动人口维权站”和“流动人口自管小组”,在楼房地下室建立流动人口图书角,采取“传、借、送、取”的方式,为流动人口提供暖情服务。同时坚持以房管人的原则,将出租房主的情况登记造册,建立出租房主的“大户口”,与房主们签订计划生育责任书;将流动人口的情况登记建卡,建立流动人口的“小户口”,实行“三有”管理,做到来有登记、住有管理、走有注销。使流动人口的管理更加方便快捷。社区定时召开综合治理工作会,将75个楼房地下室划分为20个信息小组,指派楼房地下室管理员作为信息员,建立了派出所、社区流动人口管理站、小区信息员“三位一体”的管理网络,并由社区主

任和信息员协调小区的管理工作,定期进行检查指导。信息员在日常工作中做到“六到位”,即上门查证到位、与房主签订共同管理合同到位、上门宣传计生政策到位、督促落实计生义务到位、提供优质服务到位、向户籍反馈计生信息到位。通过“六到位”的服务,加强了对流动人口的动态管理,推动了计生工作的开展。

(二)坚持以业管人,提升楼宇管理新模式。八角街道辖区共有6处大型写字楼,单位260个,育龄妇女430人,其中已婚育龄妇女279人、流动人口育龄妇女249人。一方面,我们依托楼宇党委和物管,对楼宇的每一个企业情况调查摸底,将楼宇单位、人员进行汇总。同时,依托楼宇党委加强与各单位联系,相互沟通,对各单位、人员进行登记建档,及时掌握楼宇单位及人员的情况,以便更好地开展人口计生管理服务工作。另一方面,打造楼宇工作服务站,在楼宇内成立人口计生工作小组,定期召开辖区楼宇大厦指导员工作会;设立计划生育咨询服务员,为楼宇职工提供各种咨询服务。安装避孕药具箱,为楼内职工随时免费领取自己所需的避孕药具提供方便,在大厦内开展“优质计生服务•走进楼宇大厦”的主题宣传活动,通过多种形式向流动育龄群众普及五期教育、避孕方法知情选择,查验流动人口婚育证明。使楼宇职工提高了人口计划生育的知晓率,提升了楼宇的社会形象,取得较好的社会效益。

(三)坚持以站管人,注重社区管理模式。我们实行党政一把手负责制,在社区设立专职计生干部,建立流动人口管理站,在20个楼房地下室建立流动人口管理分站,形成了计生主任负总责、计生专

干管面、分站管理员管片、计生宣传员到户的楼房地下室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四级管理体制。社区计生专干还做到“三勤”,即:勤问、勤查、勤走访。勤问:平时看见房主,问一下房客的情况有无变动;勤查:和流动人口管理站人员一起查看核实一下育龄妇女的入住和婚育情况,及时登记和变更育龄妇女卡片;勤走访:计生干部对重点人定期走访,送工具上门,特别是与楼房地下室管理员保持联系,随时沟通。依托新居民服务站,充分发挥辖区内热心公益事业的老党员、老干部的作用,建立了“流动人口维权站”,主要为流动人口提供法律援助,也兼顾其它一些与流动人口的生活密不可分的具体事项。如:定期组织流动人口进行免费生殖健康检查;无偿地为居住在社区的流动人口介绍工作,并为他们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定期召开姐妹聊天会,了解她们的需求,切实帮助她们解决实际的生活困难。维权站的同志们还积极为流动人口的子女联系学校,让她们的孩子们能够就近入学,和当地的孩子们享受同样的教育。

(四)坚持以业管人,积极探索市场管理模式。八角街道共有大型市场XX个,其中大部分为流动人口。在宣传方面,街道实现由重要节日宣传向常年宣传转变。充分利用宣传专栏、计生墙报、印发宣传单页等多种形式对《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条例》、现行生育政策、生殖健康知识等进行广泛宣传,通过宣传,提高了市场流动人口对计划生育相关政策的知晓率。在服务管理方面,实现由管理而管理到以服务带管理的转变。一是建立流动人口定点服务点,由市场计生协会工作人员协助社区全面做好查验《流动人口婚育证明》、不断改进工作作风。

另一方面开展“三送”服务:即送一块流动人口定点服务单位的牌子到市场;送药具、宣传资料到市场摊位;送生殖健康、节育技术服务给市场育龄流动人员。

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一是流动人口底数难以澄清。虽然辖区内暂住人口登记总数逐年上升,但相当一部份暂住人口的职业不稳定,且经常变换住址,社区难以及时掌握其动态,形成流管、公安、计生各部门数据各不相同,使街道进行整体决策时没有具体依据。

二是流入人口验证难、管理难、服务难。部分流入人口由于居住分散、隐密,而且经常更换居住地,无固定的工作场所。在管理上仅靠1—2名兼职人员进行调查、摸底、登记、查验证件,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

三是相关部门之间政策法规不配套、不协调,没有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氛围。在进行四种模式推广时,往往需要公安、流管、卫生等相关部门的配合,但由于一些部门领导对流动人口管理服务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没有真正将这项工作摆上重要位置,工作缺乏主动性、积极性,致使各地虽然都建立了流动人口管理服务工作领导小组,但无法正常发挥组织协调作用,有的地方甚至连每年的工作例会也难以保证。另外,综治成员单位之间尚未建立协作联动机制、信息通报制度、检查督促制度等工作机制,极大地制约了管理力量的整合和管理资源(信息)的共享,形不成工作合力。

下一步工作计划

将以泽洋大厦商务楼宇为试点建立商务楼宇计生协会组织,加大计生工作的宣传力度。

在杨庄中区建立新居民服务站,将出租房屋地下室管理模式及社区管理模式进一步推广。

结合地区优势,联合公安、城管、流管、卫生等政府部门,积极建立互联互通的信息网络和信息交换、共享机制,抓早、抓好流动人口的信息采集、建档、进机和随访服务工作。

强化队伍建设,加大经费投入。使流动人口管理所需要的费用纳入财政预算,并且随着流动人口数量的增加而逐年增加,使各级计生部门或流动人口管理机构有钱办事、有人管事,使流动人口享受到与常住人口一样的免费服务;充实流动人口管理人员,使各社区、楼宇、市场、出租楼房地下室均有专职流动人口管理员,便于业务上指导和责任制的落实。

2012-10-22

上一篇:联动项目实施方案下一篇:领导来检查解说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