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方山报告范文

2022-05-30

随着国民文化水平的提升,报告在工作与学习方面,已经成为了常见记录方式。报告是有着写作格式与技巧的,写出有效的报告十分重要。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南京方山报告范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第一篇:南京方山报告范文

南京六合方山地质实习报告(范文)

南京方山地质实习报告

姓名赵兵 学号2012210482 学院地理信息与旅游学院

班级12级地理科学班 导师丁邦恒老师 时间2012年11月2日

目 录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南京六合方山的地理位置及概况………………

南京六合方山雨花台组沉积地层………

南京六合方山火山地貌及岩层特征……………

结束语…………………………………………… 第一章

南京六合方山的地理位置及概况

长江北岸的南京六合至仪征一带,耸立着一座座孤立的古火山,合称六合方山群,已知有25座,包括方山、瓜埠山、马头山、塔山等。六合方山便是其中一座引人注目的古火山,不仅形态保存较完整,而且结构较典型。六合方山位于南京市六合区东沟镇北4km,距南京长江大桥约76km。

南京六合方山交通位置

第二章 南京六合方山雨花台组沉积地层

方山基底是中下统雨花台组河流相沉积地层,岩石为中生代石英砂岩和砂砾岩。在地质历史时期,滁河的古河道流经此地,由于河流的搬运作用,使河床的底部沉积大量的岩石,形成大约有50—70米的沉积地层。

位于方山山脚的雨花石采石场,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古滁河的沉积地层和沉积环境的变迁。首先,从地层的剖面,我们可以得出河流搬运作用具有分选性,沉积物的粒径从大到小排列,同时,这些沉积物具有很好的磨圆度,以鹅卵石为主,其中质地优良的称为雨花石,

3 被用作制作精美工艺品。其次,从地层的层序来看,可以明显得出,在地质历史时期,该地区的沉积环境不是稳定、连续的,河流的河道出现过震荡和摆动,沉积环境发生过数次变迁。

第三章 南京六合方山火山地貌及岩层特征

六合方山位于郯庐断裂带东部边缘,在古地质时期,岩浆活动频繁,岩浆岩,尤其是喷出性岩浆岩发育较好如:玄武岩、橄榄岩和灰岩等。如今的方山是一座死火山,但是目前保存较为完整的一个火山锥,顶底高差约150m,最大海拔高程188m,面积约2km2,外围直径1200~1600m,东西窄而南北宽;外形大致呈截头圆锥形,俯视呈马蹄形,豁口在北侧,侧视呈梯形。

南京六合方山火山地貌

方山山顶中央,为古火山口位置,地貌上呈一洼地,深约30m,实际火山口深陷约80m。火山口外围为火山口垣,其东、南、西三侧为高耸陡峻的玄武岩岩墙,而北侧为低矮的豁口。火山口之下为火山颈,即为岩浆喷溢通道,其内充填次火山岩。

六合方山火山锥是由上新世晚期火山喷发的火山碎屑岩和玄武岩质熔岩,以及次火山岩—灰绿岩构成,前两者构成方山组。

六合方山地质示意图

5 方山组位于雨花台组之上,方山组由下至上依次由火山碎屑岩、下橄榄质玄武岩和上橄榄质玄武岩构成,产状平缓。

火山碎屑岩可见厚度大于5m,分布于海拔高程约60m以下,构成火山锥的底座。

下橄榄质玄武岩出露于方山海拔高程约80m以下,可见厚度大于20m;柱状节理发育,表面受岩浆高温烘烤,呈红褐色。上橄榄质玄武岩分布于方山海拔高程约80m以上,可见厚度约50—80m。

第四章

结束语

野外实习对于一个实践性和体验性比较强的学科来说,其重要性不言而喻。通过野外实习,使同学能在吃苦忍耐能力、应变能力、主动性、互相关心、互相 帮助、团队精神、人与自然和谐等综合素质等方面得到锻炼和提高;通过实习,不仅把理论与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开阔了视野,获得了知识,而且极大地发挥了团队精神,互助互励,表现出很强的集体凝聚力,加强了彼此间的友谊。

第二篇:方山初中学生食堂管理自查报告

县教体局:

根据教体局关于开展学生食堂管理自查工作的通知,我校于6月2日至6月5日对学生食堂进行了自查,现就自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建立学校食堂管理自查领导小组

为了加强对学生集体用餐、食品卫生的安全管理,确保师生身体健康,进一步加强管理意识、提高管理水平、明确管理责任。学校成立了学校食堂管理自查领导小组:何校长校长为组长,孙校长为副组长,总务主任田德有负责,田永志老师专管。领导小组分定期和不定期相结合的方式对学校食堂食品卫生安全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长:何天金 副组长:孙有国

组员:田德有

朱军民

常建兵 田永志 各班生活委员

二、自查情况 优点:

1、我校餐饮楼今年春季投入使用,大大改善了学生的用餐条件,因此,我校本期学生的营养早餐和贫困寄宿生生活补助全部采用食堂供餐;

2、学校食堂餐饮服务许可证、从业人员健康证等证件齐全,并在有效期限内;

3、建立了食品采购台账,并将索票索证票据贴于台账上,记载详细、具体;

4、建立了碗筷消毒记录;

5、建立了食品留样制度,并有食品留样台账,在留样食品袋上注明留样日期,保存3天后倾倒,有倾倒时间和倾倒人;

6、从业人员进入餐饮楼穿戴工作服;

7、结算方式科学合理,本期学校将寄宿生生活补助及学生营养餐打到学生饭卡,学生刷卡消费,杜绝了学生用饭票兑换现金,提高了惠农资金的使用效率,保证了学生的财产安全。

不足之处

1、操作间物品摆放不整齐;

2、储藏室物品混放,杂乱;

3、操作间门口没有灭蝇设备;

4、碗筷消毒记录记载不详细;

5、早餐提供食品简单,不符合营养要求;

6、未能按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要求,将采购物品商标上传至电子系统;

7、餐饮楼后蒸汽锅炉附近卫生较差;

8、采购个别食材没有质检报告。

三、整改措施

1、加强对食堂从业人员的安全常识培训,提高从业人员安全意识;

2、督促食堂管理员对餐饮楼内各处卫生进行检查与监管,向全校师生提供清洁的就餐环境。

3、建立定期检查制度,将检查结果及时反馈给食堂,并限时整改。

4、及时与乡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所联系,尽快掌握仪器操作方法,按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所的要求,规范操作。

5、食堂管理员与食堂协商,提高学生早餐的饭菜质量。

四、克服不足,再上台阶

对照检查标准,我们在自查中发现了很多问题,尽管我们付出了相当的努力,在工作中还存在一些不足,今后,学校将以这次检查为契机,进一步加大监管工作的力度,不断改善,使学校食堂食品安全工作,乃至学校整体工作再上新的台阶。

方山初级中学

2015年6月6日

第三篇:方山大学城拆迁户生活情况调查报告

作者:民意心声 提交日期:2006-11-24 20:36:00 | 分类: | 访问量:880

方山大学城拆迁户生活情况调查报告

——访南广、晓庄学院校址拆迁户

引言

随着教育产业化的发展,高校的扩招,原有的校区在规模上已经不能满足日常的教学生活的需要,因此高校不断的在郊区新建校区。而面临的问题就是对原住居民的妥善安置,拆迁过后,在搬入新房之前,为了解决居民临时的居住问题,建立了临时安置点。为了了解这些安置点居民的生活状况,为日后拆迁建设高校校区时,更加顺利,更好的维护拆迁农民的利益,缓和政府与拆迁户之间的矛盾。近日,笔者对一个具有此种类型的居民区进行了调查。

资料与方法

该居民聚集地位于南京市江宁区方山脚下,南靠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东临南京晓庄学院。该居民区居住人员均为上述两所大学校区所在地的原居民,其因房屋和田地被江宁区科技园管委会征收作为高校校区,而暂时居住于此。本调查采用实证研究的方法,具体采用访谈法,与居民直接对话。得出资料进行分析研究。

结果:

1. 该居民区共居住有48户居民,其中以老年人口居多,基本上为留守人员(儿女等家中的壮劳力已经进城务工,家中只有老人),其中也不乏中青年(目前在乡镇企业上班,居住于此)与儿童,但所占比例很少。大部分居民原居住地为现南广学院校址所在地,少数几户为晓庄学院校址。每户以两口人为多数,总居住人口不过120人。这些人均于2003年搬迁至此,已在此生活3年多。

2. 根据对居民走访了解,得知政府给予每户一定的拆迁补偿。具体为:按每户原农田面积给予每年每亩700元人民币的补贴,具体补贴年限根据在此居住时间。每年分两次给予。分别为上半年和下半年。此外对于每户居民,根据年龄一次性给予补贴,具体如下:16岁以下为每人人民币10000元整,16岁以上给予每人人民币15000元整。对于居民原居住的房屋给予补贴,具体为:根据原居住面积,套数给予相应的新住房,新居位于天印山脚下,为新建六层楼高的新小区(已有一部分人搬迁至此)具体楼层则采取抽签的方式决定。此外,对于年满80周岁的老人,政府额外给予每人每季度350元的补助。

3. 在此居住的老年人中,只有少数人有养老退休金,因为大部分人其原来的主要劳动收入为农业,即原是农民。在作者访问的几位老者中,只有一位原是大队主任的,现在每月能够获取800元的养老金。因此大部分的居民只是依靠政府所给的拆迁补偿款生活。但大部分居民已经办理了医疗保险,即新型农村医疗合作保险。现在在此居住区已经进入了中期的收缴照片与交纳相应费用的阶段,即将办理成功。

4. 在日常生活中,他们的蔬菜供应基本上是一种自给自足,因为在房屋周围,开辟了一定数量的农田菜地,而鸡鸭鱼肉的供应则需要到五里地外的集镇去采购,对于行动不方便的老人,他们自己还备有电瓶车。该居民区已经接通了自来水和电,其费用交纳分别为:水:每户每年30元,电:按实际消耗,每度0.52元。其中大部分居民家中已经使用上了液化天然气,但是仍有部分居民采用灶台,使用山上砍下的柴火。有一些是因为习惯,少部分是

因为液化天然气的价格太高(目前已经接近90元∕罐)。因为烧木材,所以存在着很大的安全隐患,大部分居民都在住宅房对面,盖起了简易的厨房,堆满了杂物,因为灶台的不封闭性,火苗不断的窜出,很容易引发周围的杂物燃烧,而其道路也是十分崎岖,根本达不到消防通道的要求,而这些居民家中,根本没有配备一些常用的灭火装置。

5. 在生活之余,这里的居民的娱乐活动还是比较少的。由于居住的都是老年人,或多或少的存在听力或者视力的问题,所以平时除了在家休息,或者串门谈话,偶尔的有看报,打牌,象棋等活动。而作为街道政府,一年“三节”即春节、中秋、端午节,基本上没有对这些居民给予一定的慰问。

6. 对于今后的生活,居民们看法不一。有一些充满了希望,希望早日搬入新居,但也有部分居民表示,今后的生活开销增大,他们感觉到压力十分的大。经过访谈,笔者了解到,大部分的居民原住宅面积都比较大,而政府现在实施的是偿还相同套数的房屋,因此,他们都可以获得至少一套的住房。

对策:

经过走访了解,大部分的居民还是愿意搬迁的,当然也有少数居民考虑到对原居住地的感情,以及今后生活开销的增大而不愿意搬迁。针对目前这一现象,提出了以下几点可行性的建议:

 作为政府,可否在过渡期安排拆迁户居住一些舒适度,安全性,保暖保温性较高的房屋。采访中得知,该居民的上级政府为生产大队,已购置两辆汽车,所以在经济上还是富裕的。

 在经济上,虽然政府已经给予了拆迁户一定数额的经济补助,但是由于这些拆迁户原来大多数都是农民,是以种植或养殖为主要劳动,依靠上述收益为生。但是,拆迁过后,由于农民与土地的分离,使其失去了收入的来源,正如调查结果所示只有相当少的居民能够享受退休金。而政府一次性的补助很难维持其今后的生活。根据目前农产品的价格来计算。以每户两口人,人均60岁为标准计算。每月大概25千克的米,均价1.5元,蔬菜和家禽类消费为350元。加上水、电、气等日常用品开销,每月人均消费为260元。而以人均寿命75岁为标准,共需要9万多元。与政府所给付的补偿款所需甚多。所以,这些居民日后的生活成了很大的问题。其资金缺口是很大的。对此,政府在拆迁时能否考虑到农民今后的生活问题,由于年龄等特殊情况,安排在就业似乎是不太可能的。在拆迁时增加补偿款的金额是可以考虑的,但这终究是治标不治本的方法,归根结底是要加大社会保障,真正做到老有所养,老有所乐。但这同样也是需要过程的。在现阶段,能否在拆迁时认真考虑,仔细筛选地方,尽量少的拆迁大规模的农民居住区。

 在日常生活当中,当地政府能否不定期的进行一些精神上的关怀与慰问,如联合周边的高校组织一些医疗服务队,定期的给老人检查身体,或者安排一些团员定期的前来打扫卫生,为老人读报等。因为这些老人的儿女因为工作的原因一般很少能够与老人团聚,在言谈中老人们流露出渴望有人关心陪伴的愿望。中国即将步入老龄化社会,对于老年人的关怀,不但要从经济上保障,更要从精神上给予关怀。

 作为高校,不但应当积极相应这些号召,而且要积极主动的自主服务。这一点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的做法就值得南京晓庄学院学习。根据居民称,由于他们都是两所学校校址的原住户,对于土地的留恋与学校的关心,想去两所学校去参观,南广学院的态度是积极的,对其没有任何的限制。而以“平民教育”自称的南京晓庄学院的做法是截然相反的,严禁这些居民入内。对此这些居民的态度是十分的无奈。他们为学校的建设付出了代价,可

是学校这样的做法使他们很寒心。建议晓庄学院的有关部门能够开放校园,真正做到“平民教育”的理念。

 作为拥有社会工作专业的南京晓庄学院,可否在平时,学习社工理论的同时,充分利用这一宝贵资源,进行社工技能的操作与实践,这样即实现了社会工作的本质“助人自主”;又使学生增强了专业的敏感度,促进了专业的发展;在另一方面又关心慰问了这些为晓庄的发展做出贡献的人,提升了学校的形象。

 最后在安全方面,有关政府是否能对居民进行一些安全用水、用电、用气、用火的教育,做到防患与未然。

小结:

以上是笔者,对于拆迁居民住宅区的研究。经过调查了解到了目前拆迁户生活的基本情况。同时也发现了存在的一些问题,对于这些问题的解决,文章进行了简单的探讨, 提出了自己的意见。

第四篇:方山子传

方山子传(公开课教案)

冯丽娟

2010. 9 教学目标:

1、了解文章的写作背景与作者的用意

2、认识方山子始侠后隐的行径与神情风貌

3、学习本文的写作技巧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作者介绍:

苏轼(1037-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北宋杰出文学家、书画家,与父苏洵、弟苏辙并称“三苏”。苏轼二十一岁中进士,神宗时期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受诬陷被贬黄州任团练副使,在黄州四年多曾于城东之东坡开荒种田,故自号“东坡居士”。哲宗即位后,曾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被贬惠州、儋州。大赦北还,途中病死在常州,葬于河南郏县,追谥文忠公。

二、写作动机:

作者选择某人作为传主,一定是对方的身上有着某些令他特别感兴趣的东西,方山子弃荣利功名而自甘淡泊贫贱的行动,对大难不死的苏轼有不少的触动,作者结合自己当时被贬黄州的处境,于文字之外,又寓有自己之情,是借他人之酒浇自己胸中之块垒。写方山子未尝不是自悲不遇,本文可以说是作者在黄州心态的一种形象的折射。

三、研读课文;

1、 鉴赏提示可知在方山子身上最能打动作者的是他的“异”,那么方山子的“异”表现在哪呢?

明确:(一)是他与常人不同的生活道路: 少年--血气方刚,一身侠气 成年--折节读书,有志用世 晚年--无所遇合,遁于光、黄间

(二)是生活态度的独特:庵居蔬食,弃车马,毁冠服,徒步往来山中,所著帽,方屋而高

(三)是待人接物的方式:不与世相闻,人莫识也 (四)是其家庭情况及其大气、大方的行为作风: 世有勋阀,岁得帛千匹

1 少时使酒好剑,用财如粪土

第一自然段简介方山了生平,并说明得此称号的缘由

2、第一自然段哪句话可以看出作者与方山子有共同的遭遇? 明确: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

3、在第

二、三自然段以今昔两次邂逅作对比,指出方山子并非寻常的隐逸之辈,两次邂逅所见有何不同?从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

4、思考:为什么方山子听了苏轼的遭遇后,表现出“俯而不答,仰而笑”的情态?

明确:这既表现了方山子对于黑暗腐败的世道的熟悉,因为他是过来的,所以见怪不惊。又极含蓄地表现了他对作者的理解、同情以及对打击诬蔑苏轼的那些奸邪小人的蔑视。

5、第三自然段用的是什么表达方式?(倒叙方山子少年时豪侠之气)

6、第四自然段为什么要交代方山子的家世背景?

明确:为了突出其“异”于常人之处,甘心放弃显赫的家世而庵居蔬食必有其自得之处。作者在此极度赞颂方山子超脱世俗的高尚美德,直接赞语仅最后“此岂无得而然哉”!

最后作者以光、黄其他“阳狂垢污“的异人来反衬方山子,表达了作者对方山子及其同类人生活的向往。所谓异人的“阳狂”之行乃是一种掩饰,是为了压抑心中的激情,平息心中的矛盾。方山子不也正是如此吗?作者以疑似的口吻问他是否见过“阳狂垢污”的异人,其实,答案是肯定的,因为他自己就是这样的一个异人。

四、概括主旨

表彰方山子淡泊自守的高洁品德,借此流露出同为不遇的感慨。

五、作业: 整理本文字词

第五篇:方山子教案

《方山子传》教案——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文章的写作背景与写作用意

2、过程与方法:学习文章变化多端、曲折不平的“文似看山不喜平”巧妙构思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洒脱的人生态度,追求心灵的自由,理解方山子狂放的精神实质。 教学重点

1、认识方山子始侠后隐的行径与神情风貌

2、理解作者隐藏在字里行间对方山子及其同类人生活的赞赏、向往之情。

教学难点:学习文章变化多端、曲折不平的巧妙构思

一、复习小巩固:课堂小检测:

1、指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 前十有九年: “有”通“又”。

犹见于眉间: “见”通“现”。 往往阳狂垢污:“阳”通“佯”。 方山子傥见之与:“傥”通“倘”

2、词类活用:

余既耸然异之:异,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异。 岁得帛千匹:岁,名词作状语,每一年。 见方山子从两骑:从:使动,使......跟随。

3、特殊句式:

徒步往来山中:省略句。

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判断句。 鹊起于前:状语后置。

二、导入: 《方山子传》是方山子要求故友苏轼为他写的呢,还是苏轼主动为故有方山子写的呢?如果是后者,则说明方山子这个人值得苏轼这位大文豪去写,那么方山子身上到底是什么吸引了作者,或引起了作者的兴趣?如果用一个字概括,你认为可以选用哪一个字?结合文本。

1

三、阅读全文并思考

1、填写方山子个人档案:

原名:

陈慥zao4:

字:季常

号:龙邱居士 别名的来历:其所著帽,方屋而高似“古方山冠”

家庭情况:山中之家:环堵萧然(穷),有妻子奴婢;洛阳之家:园宅壮丽,与公侯等。(富) 生平简历:少时:慕朱家、郭解为人,闾里之侠皆宗之。

稍壮:折节读书,欲以驰骋当世,然终不遇

晚年:遁于光、黄间曰岐亭。

爱好:少时,使酒好剑,

壮举:用财如粪土,骑马打猎。

“龙丘居士亦可怜,谈空说有夜不眠。忽闻河东狮子吼,拄杖落地心茫然。”(苏轼) 注:龙丘:陈季常;河东:河东柳氏望族;狮子吼:一说佛道威严降伏外道;一说悍妻

2、鉴赏提示说在方山子身上最能打动苏轼的是他的“异”,那么方山子的“异”表现在哪些方面?表达了作者一种怎样的情感倾向? 明确:

(1)他与常人的生活道路不同:少年——血气方刚,一身侠气。成年——折节读书,有志用世。晚年——无所遇合,遁于光、黄间。(人生有三变:文武双全)

(2) 行为方式或生活态度独特:庵居蔬食,弃车马,毁冠服,徒步往来山中,所著帽,方屋而高。

(3) 家庭情况及其大气、大方的行为作风:世有勋阀,岁得帛千匹。少时使酒好剑,用财如粪土。(抛弃富贵过着清贫的生活,却还有奴婢,别且妻儿奴婢都能自得其乐)一个人富而有钱,妻儿跟你始终走在一起而其乐融融,这不叫真正的本事,一个贫而无钱,妻儿始终跟你走在一起而其乐融融,这才叫高明的境界。)

表彰陈慥淡泊自守的高洁品德,藉此流露出同为“不遇”的感慨。(换句话说:对老友的知音之情,寄托自己身世之感。这也是本文主旨。)

3、方山子前侠后隐的人生轨迹颇具传奇,文中哪些情节表现其侠?,如此豪侠之人为何要隐?苏轼写作本文仅仅是为了记方山子其人吗,是否另有其它深意?

侠:骑马打猎(英姿飒爽,百步穿杨)。与苏轼马上论兵及古今成败之道。 隐:稍壮,折节读书。予以驰骋当世,然终不遇。(有志于世,却不得赏识、任用,不是因为被贬而隐,而是不遇而隐。——良臣择主而事,良禽择木而栖。)

借他人之酒杯浇一己胸中之磊块。他们之间同病相怜,同是天涯沦落人,惺惺相惜。 方山子——不遇:

苏轼被贬也是一种不遇。

赞赏其淡泊自守的高尚的品德。借此流露出怀才不遇的感慨。

四、探究:

1、得知作者被贬的原因,方山子的反应是俯而不答,仰而笑。如何理解这个背后的丰富内

2

涵。

表现了对于黑暗腐败世道的熟悉,见怪不惊。(伴君如伴虎,朝在君侧,夕在江湖,官场原本如此,你今日才知道吗)

含蓄地表达了对作者的理解,同情,同时对打击诬陷作者的奸邪小人的蔑视。 (设想一下作者会怎么和故有方山子说或说什么。——世事波上舟,沿洄安得住。宦海浮沉,真的是身不由己,想我文采风华一世,却在仕途上屡屡碰壁。唉,老季啊,树欲静而风不止啊,众女嫉余以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我的命怎么那么苦呢。) (这种笑是什么样的一种笑。是一种讽刺的笑?还是一种理解、同情的笑?还是一种释然和超然的笑?是一种微笑还是一种大笑?——何必对人生的得与失、荣与辱、悲与欢如此执着呢。学会坦然,淡然,超然。得志莫骄,失意勿悲。曾经佛祖的拈花微笑是一种彼此心灵默契的理解之笑。曾经苏轼的多情应笑我是一种自我解嘲式的笑。而李白的仰天大笑出门去的笑是一种狂妄而得意的笑。

方山子笑的是什么呢?笑作者还未看到清官场宦海的起伏,或嘲笑那些打击诬陷作者的奸邪小人。)

2、最后一个自然段作者为什么强调光黄间有那么多的异人,且阳狂垢污?

他们真的是怪人吗?——佯:假装:为什么要这么做?你们是怎么理解的?(可能是为了避免政治上的迫害,或政治上的应召。——如阮籍猖狂不与司马氏合作。假装疯子:并不是真正的归隐,可能还希望有朝一日仕途。

他们和方山子是同一类的人的,但是这些人其实和方山子一样是有才能的,如方山子文武双全。少时任侠,稍壮读书。 说明当时的社会黑暗,政治不清明,真正的人才得不到重用,散落在山林草泽之间默默无闻,而小人却站在了历史舞台的中心耀武扬威。这本身就是时代的悲哀。

3、“文似看山不喜平”,作文最忌平淡,请问此文是如何打破平淡,塑造丰满形象的?

明确:本文没有像一般传记那样,平铺直叙地介绍人物的姓氏、乡里、家世、生平等。开始,只是粗略地介绍了方山子生平,并说明得此称号的缘由。但其人真实姓名、家世、籍贯等均未介绍,让读者产生一种悬念,急于知道此人究竟是谁。接着,记叙自己在黄州跟他的一次巧遇,点明人物姓氏。随后追溯此隐士曾有过的年少气盛,最后说明其拥有的显赫家世。这样,由隐而显,由略而详,层层设疑,层层呼应,愈深愈见方山子的不同寻常和卓立无匹。

五、总结:

同样面对不遇,有人选择楚江沉魂,以死明志——屈原;有人选择忍辱偷生以活言志——司马迁。有人选择寄情山林,以隐见志——方山子。写方山子之隐能说明三点:

1、是身隐而心不隐,他们的佯装表明他们的内心还是有渴望的存在。中国的知识分子(士):有两个家,一个是世俗的红尘之家,在这里不得志,失意时往往回到隐逸的山林之家。在这里得到心里的栖息或者始终渴望着像卧龙诸葛亮一样待时而动。

2、他们是小隐而非大隐,人说“大隐隐于朝,中隐隐于市,小隐隐于野”。

3、表明当时的社会黑暗,政治不够清明,而采取的一种无奈而又痛苦的明哲保身的举措。

4、作者向往他们这种潇洒的人生生活,和他们同病相怜,惺惺相惜。同时也内心充满着矛盾,对仕途依然有所眷恋。

他的一生坎坷无数,死之前还写了一首诗:“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但愿生儿愚且鲁,无灾无病到公卿”,他的一生尽管宦海沉浮,但任然寄希望于儿子可以在仕途上一帆风顺。苏轼的思想中有儒释道三种思想的交汇,但儒家的致仕立命的思想一直占据者很重

3

要的地位。

课外预留:课后第三题:见课本第90页。

板书设计:

少时:慕侠(武):豪放的笑

方山子 稍壮:崇儒(文)

不遇:社会混浊,政治黑暗——苏轼被贬:惺惺相惜。

晚年:归道(隐):超然的笑

怪者

————————————

不怪

上一篇:农田水利发展范文下一篇:农行网点服务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