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会展业的发展

2022-07-14

第一篇:上海会展业的发展

上海地区会展业的概况

上海会展业的优势

1)位置优势

上海是中国的经济中心、重要的海空港和交通通讯枢纽,具有强大的经济集聚和扩散效应。上海作为中国最大、国际化程度最高和人流、物流最集中的特大型城市,由于地处经济发达、市场消费有很强的辐射效应的长三角地区,随着长三角地区制造业的快速发展以及世界制造业重心东移的趋势,正在飞速发展的上 海以及以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地区正成为国内外商贸投资人士所关注的焦点,国际上一些大型跨国公司的亚洲研发中心和采购中心迁至上海。

上海申博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就在于这座城市展现出的中西合璧与古今交融的文化特征。上海有着丰富的文化遗产资源,目前已确定有11个历史文化风貌区、398处优秀历史建筑和234个具有传统特色的街坊,再以江苏、浙江两省作为延伸旅游,周边 100 公里以苏州、周庄、同里、西塘、乌镇等为代表的江南水乡,150 公里至 200 公里的无锡、杭州, 300 公里内的南京、扬州、镇江等,都将成为会展旅游目的地,受到会展业的直接辐射和带动。

2)经济与市场优势

上海作为中国最大的经济中心城市,1992 年至 2004 年 GDP 连续 13 年实现两位数增长,2004 年上海人均 GDP 达到 5629 美元,居全国十大城市人均 GDP 之首,已达到世界中等发达国家水平,1999 年至 2002 年第三产业产值占 GDP 比重超过 50% ,已具备发展会展业的区位优势、经济基础及产业规模。i[i]在华东诸城市中,上海的产品、技术一直处于领先地位,商务信息快捷丰富,外商光临频率最高,人才相对集中,上海作为华东地区的会展龙头,加速了以上海为核心的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进程。

3)行业规模优势

上海作为中国的经济贸易中心,十分重视发展会展业。经过20多年发展,各类展览企业及与展览相关的企业已达到8000多家,据上海会展行业协会统计,至2005年底,共有会员277家,其中国有企业33家占19%外商独资、合资企业53家占191% ,民营企业191家占69%。2005年在上海共举办国际展览会项目276个,展出总面积376万平方米,国有企业办展的项目和展出面积占总比只有4O%左右,展览会的主题也基本覆盖所有行业。ii[ii]从1991 年开始,上海展览会数量每年以15%-20%的速度增长,展览面积每年以10%的速度增长。由于上海云集了半数以上的全球排名前 100 的跨国公司,全球性经济论坛纷纷选择在上海举行,据上海市旅游事业管理委员会的统计,2002 年上海共举办国际会议 243 个,上海目前每年所举行的国际展会在数量上已超过德国。如1999年的财富论坛、2001年的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2002年的亚行年会等重大国际活动,举办得都很成功。iii上海已发展成为亚太地区会展行业的重镇之一,上海会展业有如此好的发展状况以及良好的发展趋势,主要得益于上海具有发展会展业的良好环境。 4)硬件优势

场馆的规模直接制约展览业的发展。国际知名展览中心都是以大规模的展览支撑的。世界展览大国的德国,拥有21个博览会场地,展览场馆总面积230万平方米,其中汉诺威博览展场馆达47万平方米,室外展场21万平方米,还有5万个位置停车场。iv[iv]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一期建成后,室内外展馆总面积达18.88万平方米,待全部建成后,上海新国博览中心室内外展馆总面积将达到43.88万平方米左右,位居世界前列。v[v]

5)政策环境优势

根据上海市“十五”计划,明确要求要将上海建设成为“国际会议和展览中心”。上海市政府致力通过各项政策推动和法规保障,力求为上海会展业的发展创造相对宽松的环境。一方面积极引进一些国外知名会展企业进驻上海,另一方面还积极推进政府及相关旅游组织和会展企业加入国际性的会展组织协会。此外,上海市政府还通过了《上海市展览业管理办

法》,并于2005年5月1日正式实施。其内容主要体现在健全展览业管理体制、规范招展与办展行为、加强行政监管与协调等方面。它有利于规范展览经营行为,对进一步完善本市会展业发展环境,增强上海城市综合服务功能,推动展览市场健康发展将起到积极作用。

然而,目前我市会展业仍存在着一些问题 有的还较突出。如不尽快解决,必将影响和阻碍着会展业的健康发展。

1)政府主导会展业发展中,行政干预过多

由于会展业本身的高速发展及其对经济的巨大带动作用,各地政府非常重视会展业的发展,形成了政府主导会展业发展的局面。会展业在发展的初级阶段必须有政府的主导,但是政府在什么层次上主导,参与到什么程度,这些根本问题没有解决。政府干预过多,导致会展业非市场化,主要在对场馆建设等方面参与过多,而对会展管理体系、服务体建立等方面参与较少。政府组织的一些会展不计成本,使得很多会展公司对这些会展业务敬而远之。

2)重审批轻管理

展览审批分为办展资格审批与展览项目审批。目前,办展资格审批已全部取消,凡工商登记经营范围有“会展”内容的企业都有资格申请办展。国内展览项目实行的是登记制。国际展项目则实行审批制,有中央和地方两个层面:中央层面主要由商务部(原外经贸部)、科技部(负责科技类会展的审批);地方层面主要由市外经贸委、科委和贸促会上海分会。这种多层多头审批的管理体制一方面造成会展在内容上的重复和时间上的冲突,令会展商和观众无所适从。

审批的本意是要避免重复办展,控制坑蒙拐骗,抵制假冒伪劣,但实际效果并不理想,主要是因为有关部门没有做好审批制的管理,弄考反拙。上海市有涉外经贸展主办资格的公司只有24家,2002年举办国际展览却有300多个,大大超出它们的举办能力,这就出现具备主办资格的公司拿批文,转包或倒卖给下家承办的弊端。上海市每年批准3到5个汽车展览会项目,但从2003年开始,将只批准1个。汉诺威可能因拿不到批文而退出中国展览业。汉诺威展览会(中国)有限公司作为一家本土化的外资公司,至今还没有直接获得批文的资格,只能与另一类可以拿到批文的本土公司合作。原先好在有5家公司能拿到批文,他们之间还有竞争,但今后在在有竞争别无选择的情况下,汉诺威要么接受批文拥有者开出的难以容忍的高价,要么只好放弃在中国举办车展的打算。

虽然在展览业发达的德、英、美等国,对展览项目均不需政府审批。但有鉴于这类型的发达国家已形成一个成熟的市场,但中国的市场发展仍处于重视高利润的初级阶段,单靠市场的力量是难以控制这个混乱的局面,审批制的存在有其社会价值,但审批机构无论是外经贸委、科委,还是贸促会上海分会都不是社会 经济秩序管理的主要执法主体,对坑蒙拐骗,假冒伪劣惩治乏力,在这个重审批轻管理的环境下,批文制往往阻碍了公平竞争,一些专业能力很强的展览商难以获得办展批文,在这种情况下,很难想象上海的展览业会能达到世界级水平。

3)重复办展严重

会展行业最忌讳在同一区域内相似展会举办时间太短,一般情况下,最适宜的相隔间为二到三个月。如表2.1所示,上海市2005年全年关于建筑、装潢、装饰、设计等相关的展览从未间断过。重复办展导致展会的数量猛增,而展会的质量、规模却停留在一个相当低的水平上。

4)多数展会不具规模,参展范围广但不专业,因而形成品牌展会不多

规模是品牌展览形成的基本条件,规模的大小决定着展会的聚焦和辐射的范围。世界第一展览强国德国每年举办约130个国际展,净面积690平方米,平均每个展览超过5万平方米。上海每年所举办的展会涉及主题广、数量多,但规模达到6万的就寥寥无几。

中国在 UFI 认证的 19 个展会中,上海只有中国国际模具和设备展览会、国际林业展、国际包装展、国际食品展、国际家具展、国际酒店展和上海国际汽车展等7个展会通过认证vi[i]。与中央国家机关、大型国有企业总部、跨国公司在华总部云集的北京相比,上海在一些高度垄断

错误!未定义书签。性产品的展览会上不占有优势。

上海市场的展会太多且滥,但会展产业的现实却是实力不雄厚、管理不规范,缺乏领军型的展览公司,没有形成一支职业的会展经理人队伍和一支高素质的办展人员队伍等状况,导致真正形成规模和品牌的展会还不多,这是难以与国外大型展览公司在上海和世界会展市场上竞争和抗衡的一些重要原因。

5)信息不对称

像德国、法国、新加坡等会展强国,纷纷扩大对因特网的使用,以此作为信息交换的工具,人们可以从其网页获得展会的即时的、准确的信息,也可以收到及时的反馈。但上海会展业的相关网站经常出现信息过时、资料有误等现像。在宣传时,也会发生言过于实,跨大其辞得欺骗性状况。

6)国际化程度低

德国会展业因其国际性、专业性而闻名于世,约三分之二的专业的、著名的贸易展会都在德国举行。虽然上海展览业的国际化程度随着近年来会展业的发展不断提高,如成功引入汉诺威工业博览会、电子通信展的亚洲版、与德国三家著名展览公司合资经营新国际博览中心、中国国际物流与运输展(CeMAT CHINA 2001)、2001年的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的成功举行,外资展览或国际性会议的举行提升了上海会展业的形象地位,但可以引起国际回响的本土制作的展会只有小数几。德国等会展大国的会展业之所以能够保持世界领先地位,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开办展览的受众对象是国际化的,但上海参观展会的受众主要是国内客人,因此,不是针对国内买家的会展一般不会在我国举办。这是限制我国国际会展业国际化发展的重要原因。

8)缺乏领头企业

规模化、集团化是当今世界会展业的趋势。当今的会展大国,都有几家著名的会展企业作作为行业的领头羊。如法国展览市场上,主要的集团是爱博展览集团、博闻集团、巴黎展览委员会、励展集团等带头牵动法国会展业的发展。但上海目前却缺龙头企业作为发展的依托。

第二篇:内蒙古会展业发展的现状

旅游学院08级酒店经营与管理系

[摘要] 会展经济是指以现代化的会展场馆为基础,以完善的城市设施和健全的服务体系为支撑,通过举办各种形式的会议或展览活动等,吸引大批与会、参展人员及观众前来进行参观访问、经贸洽谈、文化交流等,从而在获得直接经济效益的同时带动城市一系列相关产业发展的一种经济现象。

[关键字]发展现状会展与旅游关系问题前景

据内蒙古自治区文化体制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全区文化产业调研结果显示,近年来,内蒙古会展业的平均增速达26%。2007年,以总投资4亿多元的内蒙古国际会展中心为代表,一批高档会展场馆和设施建成并投入使用,使内蒙古大中型展馆达10余座,室内展览总面积达12万平方米,全年共举办会展40多场,各种参会客户和观众累计390多万人。

(一)内蒙古会展业的发展现状

近几年来,内蒙古共举办了大大小小的集文化娱乐、经贸洽谈、旅游观光为一体的群众节庆文化活动上千次之多,知名的大型节庆文化活动有30多个。如分别在呼包两市举办的两届中国内蒙古国际草原文化节、呼和浩特市举办的六届昭君文化节、呼伦贝尔市举办的四届成吉思汗草原文化节、阿拉善盟举办的国际生态旅游文化节、通辽市举办的七届科尔沁艺术节、乌兰察布市举办的三届全国蒙古族服装服饰展等等,都在国内外产生了较大影响。 按照国际博览会联盟(UFI)提出的标准,内蒙古自治区的呼和浩特市、包头市、鄂尔多斯市已初步具备了形成区域性会展城市圈的条件。中国社会科学院《2007年中国城市竞争力蓝皮书》显示,鄂尔多斯市、包头市、呼和浩特市在“增长竞争力”指标上分别列全国前三强;这一城市圈积聚了内蒙古35.1%的城镇人口,45%的工业固定资产,73%的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52%的生产总值;“十五”期间经济年均增长率高达23.4%;有较发达的公路、铁路、民航立体交通运输网和通讯信息网;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48%;产业结构升级较快;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强劲;外商直接投资额占全区外商直接投资总额的比重达85%以上,外贸出口额占全区外贸出口总额的比重达76%以上,经济外向度显著提高;

在内蒙古属于区位条件、资源禀赋、产业匹配条件、投资环境和发展基础最好的经济区域。目前,这三个城市的大型展馆建设速度和规模在我国西部城市中居于领先地位,正在形成功能互补、竞合互动、布局合理、相对集中的区域性会展城市圈。

会展业作为第三产业,其独特的经济带动作用日渐显现,被国内外经济界称为“无烟工业”。在会展业的快速发展过程中,不少城市借“展”借“会”既提高了城市的知名度,也带动了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

我区会展业目前处于起步阶段,会展业在我区也只是有“展”无“会”。硬件设施落后,会展人才的匮乏,还有专业化、国际化程度不高是我区会展业发展的“瓶颈”所在,同样也是内蒙古展览馆所面临的问题。据测算,会展业的最大带动系数为1:9,即如果会展场馆的收入是1,那么所带动的相关行业的社会收入则是9。所以,会展业在我区如何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有前景也有挑战的重要课题。

(二)会展业与旅游业之间的关系 会展业和旅游业之间有着一种内在的产业联系,这种内在的联系也就是会展业和旅游业之间的一种与身俱在的和固有的局部组合。而我们现在讲的会展业和旅游业的结合就是将这种结合从初级的、被动的和局部的阶段提升到高级、主动和全面的阶段。

1.旅游业的被动收益阶段:

会展业与旅游业的相互关联和相互交融的关系使二者有一种固有的内在的局部结合。这种结合是一种初级阶段的被动结合。它主要体现在会展业给旅游业带来了大量的客源即来自异地的会展主办者和参与者,而这些客源所带来的旅游需求又使旅游业中的饭店业和旅游公司得益丰厚。但会展业为旅游业带来的客源面前,旅游业没有充分认识、准备不足,十分被动,无论是它们的数量、质量还是服务项目都不能满足会展业发展的需求,更不要说主动推出会展服务项目或去开发会展业发展所需要的产品和服务了。在这一阶段,会展业的发展常常受制于旅游业。

2.旅游业的积极参与和配合阶段:

指会展业与旅游业的结合突破了原有的那种内在固有的局部联系,会展业的发展给旅游业带来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使旅游业开始认识到会展业对旅游业的重要性,从而使旅游业从被动消极地局部结合转入积极参与和配合阶段。这第二阶段的主要表现为:会展业发展产生的大量特殊需求给旅游业创造了许多的商机,旅游业从仅对来自异地的会展主办者与参与

者,即会展旅游者提供服务而转向对各种会展活动的全面接待服务即整个会展业。会展成为旅游业新的兴奋点,旅游业纷纷推出为会展业服务的产品,即满足了会展业发展过程的需求,推动了会展业的发展;也促进了旅游业自身的发展;旅游业受益水平比第一阶段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众多的旅游企业仅以提供服务这种相同的方式进入会展业,势必导致产品雷同,形成过度竞争,重演价格战的恶梦。由于旅游企业在这一阶段还没有承担会展的策划和组织功能,因此不能从根本上改变旅游业的被动受益。这一阶段的结合还是局部和浅层次的;

3.会展业和旅游业的完全融合阶段:

这是两者结合的高级阶段,是指两者的结合突破了原来内在固有的那种局部联系,旅游企业不仅突破了对异地会展活动举办者与参与者的接待服务,也突破了对整个会展业服务接待局限,开始承担会展的策划和组织工作。

会展业与旅游业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相互支持、相互推动。

(三)内蒙古会展业发展前景

从长远看,发展内蒙古的会展经济必须面向全国、面向国际,规范市场形成品牌。只有打造知名度高、信誉好、优质的品牌展览会才能将内蒙古的会展产业做大做强,内蒙古的会展经济也才能够真正发展起来。

要打造会展经济优质的品牌,必须确立好自己的定位。内蒙古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与俄罗斯、蒙古国边境接壤,广阔的天然草原,占全国产量第一的羊绒生产企业,丰富的煤电和天然气资源,迅速发展的奶牛养殖业等众多推动自治区发展的资源和产业,是可造就我区品牌展览会的无限资源。内蒙古在今后应下大力气培育自己的品牌展览会。利用我区与俄罗斯、蒙古国接壤的便利条件和边境贸易的发展,培育“中蒙俄三国边境贸易洽谈会”,培育“中国奶业产品博览会”、“中国草牧业博览会”、“中国羊绒及皮毛博览会”,发展“内蒙古民族商品交易会”、“内蒙古文化产业博览会”、“内蒙古旅游交易会”、“内蒙古药交会”,从形式上创新,改革做大做强“内蒙古那达慕大会”等具有地区特色的品牌展览会,并通过培植专业化的展览公司和聘用专业的展览人才来推动会展业的发展,改善现有场馆的办展条件,提高办展和管理水平,提供优质服务。从而确立内蒙古会展业品牌展会的发展方向,真正使21世纪的朝阳产业——会展业,成为我区城市的一个经济增长点。

(四)内蒙古会展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虽然内蒙古会展业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发展的现实又让我们忧心忡忡:目前,内蒙古

会展业发展水平与内蒙古在全国的经济实力排名极不相符,处于落后位置。据《中国会展经济发展报告(2008)》公布的数据,从展会数量上看,在第16位徘徊,内蒙古位居全国会展业二类地区倒数第二,我区会展业亟待解决的几个问题,主要表现在:

第一:展会规模小,场馆利用率低。近年来,场馆设施建设为内蒙古会展业插上了腾飞的翅膀,但是场馆在投入使用后,又遇到了难题,会展规模小,数量少,场馆的利用率普遍偏低。据了解,自治区60周年大庆过后内蒙古各场馆普遍冷清。

第二:缺乏特色和品牌。内蒙古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郭晓川分析道,目前,全国会展业发展趋势分化,具体体现在一线城市以国际性、全国性会展为突破口,

二、三线城市则以地方特色资源优势为基础展开会展营销。仍处于初级阶段的内蒙古会展业在特色和品牌的打造上需要进一步努力。

第三:会展服务质量低,缺乏专业人才。内蒙古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助理研究员焦志强认为,内蒙古会展和旅游、交通、住宿等配合仍是老大难问题,会展的服务和管理跟不上形势需要。为展览提供配套服务的技术、信息等水平相对滞后,这制约了内蒙古展览规模经济的发挥。内蒙古东昭展览策划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赵永文则表示,从目前来看,内蒙古会展业的发展需求与专业会展人才供给处于供小于求的状态中。同时,人们对会展业的模糊认识,也导致会展从业人员的素质偏低,使得内蒙古会展业缺乏竞争力。

(五)如何解决面临的问题

根据内蒙古天独厚的地理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便于发展国际贸易。广阔的天然草原、丰富的煤电和天然气等资源,为内蒙古品牌展会的诞生提供了先决条件。而且,近10年来,内蒙古培育出了自己的民族品牌,形成了煤炭、化工、电力、羊绒、乳业等有国际影响力的优势产业集群,在国内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表现在会展业上,这些产业集群有可能成为内蒙古会展业中的品牌项目。此外,内蒙古还有丰富的旅游资源,依托这些特有的旅游资源,可以实现会展业和旅游业的优势互补,发展会展旅,我个人认为针对会展发展所遇到的问题,可以做以下四点分析来解决问题:

第一:要抓好基础设施建设,增加资金投入,加快展馆建设,避免会展企业小而散,搞恶性竞争,力争走专业化、大型化之路。

第二:创建自治区特色品牌,用品牌效应推动会展业的发展。《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把发展会展业列为发展现代服务业的重点,明确指出:“培育会展主体和会展品牌,发展草原文化节、药交会等各具特色的文化节庆和会展活动,搭建经贸合作平台,提高展销活动的知名度和会展业的影响力。”内蒙古优美的草原风貌、深厚的

民族文化和浓郁的风土人情的有机融合必能使“内蒙古草原文化”概念闻名于世,所以要主打具有比较优势的“内蒙古那达慕大会”、“内蒙古国际草原文化节”和集会展、经贸、文化、旅游为一体的“昭君文化节”及“中国民族商品交易会”,加速会展经营的品牌化,创立特色会展品牌。

第三:通过培植专业化的展览公司和聘用专业的展览人才来推动内蒙古会展业的发展。无论是从会展业发展趋势的要求上,还是从存在问题的解决上,都从方方面面对会展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概括的说会展人才指的是策划和实施层次的人才,其中包括会展核心人才、会展辅助性人才与会展支持型人才。会展核心人才是会展策划组织的核心、也是会展设计制作服务的核心,他们在行业中层次最高,知识面最广,专业性最强。我们可以利用自治区的各大高校来培养人才,同时区政府也应该出台相应的政策来支持会展人才的培养。 近年来,伴随着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作为现代服务业之一的会展经济正在成为城市经济发展的“助推器”。会展经济所生产的效益及其强大的带动功能,已被越来越多的城市所重视。争当会展名城、打造城市“名片”、兴建大型会展场馆、举办各种会议和展览已成为许多城市政府的主要工作内容,因此,加快我区会展业的发展刻不容缓。

参考文献:

(1)马勇、肖秩楠:《会展概论》[M]北京:中国商务出版社2004.8

(2)刘大可、王起静:《会展经济学》[M]北京:中国商务出版社2004.8

(3)内蒙古建党网,外宣栏目,经济发展,内蒙古会展业发展思路分析

(4)内蒙古日报数字报刊,2010年2月10日第07版,区会展业发展走势解析

第三篇:关于加快发展无锡会展业的若干意见

锡政办发„2011‟118号

(2011年5月10日发布)

会展业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产业关联度高,辐射带动力强,集商品展示交易、经济技术合作、科学文化交流于一体,具有经济增长“加速器”、城市发展“助推器”、城市形象“传播器”、劳动就业“吸纳器”的功能,对于加快城市建设力度、提升城市品位和知名度、促进城市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具有重要作用。我市雄厚的产业基础和良好的区域环境为发展会展业创造了良好条件,但目前我市会展业发展尚处于初级阶段,与国内外会展发达城市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为加快推进我市会展业的发展,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和发展思路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和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根据“十二五”规划的总体要求,以建设生态城、高科技城、旅游与现代服务业城和宜居城为目标,进一步发挥无锡位居长三角中心区域、产业基础雄厚、旅游资源丰富等优势,整合会展资源,规范会展市场,优化会展业发展环境。将会展业列入我市新兴产业发展的内容,集聚符合我市产业发展导向和城市发展战略目标的品牌会展,延伸关联产业,大力提升会展业专业化、品牌化、国际化和信息化发展水平。

(二)总体目标

积极发挥太湖博览会的龙头带动作用,结合我市产业特色和发展趋势,着力培育一批具有一定规模的全国性、专业性、国际性知名展会,培育一批具有竞争实力的会展企业。力争在新能源、物联网、节能环保、生物制药、软件及服务外包、工业设计、机械装备、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优势产业领域形成3至5个国际性专业品牌会展,努力把无锡建设成为在海内外有一定知名度的区域性会展中心城市。

(三)发展思路

以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契机,以会展业的市场化、产业化、国际化和品牌化发展为目标,坚持政府引导和市场化运作相结合,政策支持和行业协调并重,会议展览并举,完善提升会展设施,制定有关扶持政策,不断优化会展业发展环境。依托无锡良好的产业优势和区位优势,积极培育和引进具有创新活力和竞争力的会展公司、会展项目、会展人才和展馆经营管理公司,培育知名品牌会展,发展符合无锡产业优势和特色的会展经济,不断提升我市新能源、物联网、工业

设计、机械装备等领域展会在国内外的影响力。

二、建立健全会展业管理协调机制

(一)建立无锡市会展业发展联席会议(以下简称市会展联席会议)

联席会议由常务副市长任组长,分管副市长任副组长,市贸促会,市委宣传部,市发改委、经信委、公安局、科技局、财政局、商务局、人保局、交通局、文广新局、卫生局、城管局、物价局、旅游局、外办,无锡海关、无锡工商局、市地税局、无锡质监局、无锡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太湖城管委会、太湖国际博览中心、市体管中心等有关部门分管领导为成员。其主要职责是:全面负责无锡市会展产业发展的战略规划、发展目标和政策的制定;研究解决全市会展业发展过程中的重大问题;将会展业发展作为服务业的重要考核内容,积极调动全市各方面的会展资源,统筹协调全市会展业相关各方的关系,促进全市会展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二)成立无锡市会展业发展办公室(以下简称市会展办)

会展办是联席会议的常设机构,承担联席会议的日常工作,与贸促会合署办公,配备专业人员。会展办负责根据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提出会展业的工作思路、目标任务、总体规划;研究会展业的发展状况,拟定会展业发展相关政策及实施办法,规范市场秩序,整合会展资源,积极引进国际、国内的知名品牌展会,扶持和培育地方品牌展会;组织开展会展专业人才的交流和培训;开展会展业统计、评估工作,把会展业统计纳入现代服务业统计范围,建立会展业统计监测体系,全面掌握会展业发展动态;会同市财政局等部门加强无锡会展业发展扶持资金的使用管理;发挥协调服务功能,完成联席会议下达的各项工作任务。各市(县)、区和市各有关部门应积极配合市会展办工作,有条件的地区(部门)应建立相应的工作机构,保障会展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三)适时组建无锡市会展行业协会(以下简称市会展协会)

市会展协会的主要工作为:发挥企业和政府间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及时反映行业发展现状,为政府科学决策提供可靠依据;推进行业建设,强化行业自律,积极协调解决行业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全力做好为会员、为行业服务的各项工作,切实维护会员单位的合法权益;在市会展办的指导下,扶持会展企业做大做强,努力营造“公平、有序、规范”的市场环境,不断加强与国内外会展行业协会的合作与交流,促进我市会展业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三、培育壮大市场主体,拓展繁荣会展市场

(一)积极培育会展市场主体

采取政府推动、多方投资的形式,组建、培育我市会展龙头企业,同时积极引进国内外知名会展企业落户无锡;积极培育专业会展企业,引导一批有潜力的

中小型会展企业向专业化、品牌化方向发展,提高会展策划、代理、广告、宣传、工程等会展服务水平;鼓励会展企业与国际知名会展企业合资、合作,引进国外先进的经营理念和管理技术,提升会展企业的整体运作水平。加强市场化运作,逐步将目前政府主办的重点会展活动转交给专业会展企业承办。力争用3至5年时间,基本形成以大型会展企业为龙头,专业会展企业为辅,相关服务企业为配套的会展市场主体体系。

(二)积极引进和培育品牌展会

要结合无锡产业优势和特色,特别是结合无锡新兴战略产业的培育,积极引进和培育在国内外有积极影响的品牌展会。各市(县)、区和市各有关部门、行业协会等要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加强与国家、省有关部门、专业协会和国际机构的联系,争取品牌会展落户无锡;鼓励发展各类特色品牌会展,进一步支持具有行业特色和地方特色的国际工业设计周、装备制造业博览会等专业性会展活动,扩大会展规模和影响力;结合我市战略型新兴产业的发展,积极培育新能源大会、国际物联网博览会等专业展会,不断提高国际化、市场化、品牌化水平,打响无锡会展品牌,不断提高无锡在国内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三)积极推动会展关联产业发展

鼓励与会展业相关的物流、饭店、餐饮、旅游、运输、广告、报刊、礼品、保险和通讯等行业发挥各自的优势,与我市会展企业建立合作关系,打造会展产业链。鼓励发展为会展业配套的服务业,逐步形成以专业会展公司、行业协会为主体,以各类服务企业为配套的会展市场体系。

四、加大对会展业的政策扶持力度

对符合无锡产业发展导向、社会效益好、有发展潜力、按市场化运作的市重点展览会及国际会议,给予以下优惠政策:

(一)补贴展览会宣传推广费用。鼓励展览会的组织单位加大宣传推广力度、扩大展览规模、提高展览质量、打造展览品牌。对在我市举办的、展览面积达到或超过6000平方米的展览会,按照实际场租费的10%—30%给予宣传推广资助,资助金额不超过100万元。

(二)奖励市重点展览会举办企业或机构

对从2011年起在我市连续举办3年、每期展览面积达到或超过30000平方米的市重点展览会的举办企业或机构,给予一次性奖励,最高为50万元。

(三)鼓励培育品牌展览会

对获得国际展览业协会(UFI)等国际展览机构认证的品牌展览会,一次性给予不超过20万元的资助。

(四)国际会议补贴

对市重点国际会议,给予会议场租费和境内外专业媒体宣传费50%的资助。每个会议的资助金额最高为50万元。

(五)鼓励建立会展公共服务平台

对为促进全市会展业整体宣传推广、综合保障、人才培训等搭建的会展公共服务平台项目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

(六)对会展业实行优惠的税收政策

将会展业界定为代理行为,按照营业税服务业“代理业”税目征收营业税。其计税营业额为主办单位直接向参展商收取的全部价款和价外费用扣除代收代付的场地租金、展位搭建费、广告费、交通费和食宿费后的余额。

由市会展办报请市会展联席会议研究同意后,可根据当年会展业发展扶持资金的安排情况,对以上资助额度进行适当调整。

五、营造会展业发展的优良环境

(一)建立健全会展业法规体系

加快制定《无锡市会展业管理暂行办法》,建立会展业服务标准体系,规范会展经营行为,提高会展服务水平。建立组展商、服务商、参展商、专业观众和消费者纠纷调解与仲裁体系,维护会展主体与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进一步强化会展业知识产权保护和监管,鼓励引导各类会展项目申请商标注册及参加“国际会展联盟”(UFI)等国际会展协会组织的相关认证活动,逐步建立会展业及会展品牌的评定认证体系和会展商标注册制度,保护会展业的合法权益。对品牌展会进行会期保护,建立会展品牌保护机制。避免不正当竞争,形成公平有序的发展环境和良好的市场秩序,逐步形成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行业运行机制。

(二)不断完善会展基础设施

通过改善以场馆为重点的会展设施条件,夯实会展业发展基础。围绕展馆建设商务办公、酒店宾馆、文化娱乐等配套设施。鼓励宾馆、饭店增设国际会议设施,适应召开高规格国际会议和各类商务会议、专业会议的需求;建设适应我市大型会展参展、布展快捷,人流、物流畅通的交通运输网络;扩大国内外信息网络联接通道,提高通信保障能力。

(三)加强对会展的协调服务

政府各部门对企业举办的各类展会项目的核准和备案,实行“一站式”服务;建立会展协调服务机制,会展主管部门、工商、公安、城管、卫生等部门形成合力,加强对招商招展、广告宣传、公共安全等事项的监管和服务;会展办会同物价局对全市场馆、宾馆价格进行统一指导。

(四)重视会展人才培养和引进

加大会展人才培训力度,以委托高等院校或者社会培训机构培训等方式,加

强对会展管理和从业人员的培训和培养;健全完善会展人才标准认证体系,促进会展人才的合理流动;积极引进会展策划师、会展设计师、会展高级项目经理等会展高端人才,并着重引进一批具有先进理念、具有项目策划、市场运作经验、吃苦耐劳精神的会展专业人才,努力解决高端会展人才短缺问题。

(五)加强对会展业的宣传力度

加强宣传统筹,搞好整体策划和运作,放大资源效用;以宣传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优势和良好会展环境为重点,加大对重要会展项目、会展政策的宣传力度,树立会展名城形象;与国内外重要媒体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采取开设网站、专栏等方式,宣传推介无锡的会展项目和扶持政策。

第四篇:基于SWOT分析的深圳会展业的发展对策研究

SWOT analysis and development proposals of Shenzhen convention and exhibition industry

【摘要】:深圳会展业依托深圳的区位交通、市场、产业和旅游等优势,经过20多年的快速发展,目前会展规模已位居全国第四位。本文通过对深圳会展业进行SWOT分析,在此基础上得出深圳会展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存在着硬件不足、缺乏会展专业人才和宣传推介不足等问题,以及全国各会展城市的挑战。随着国际会展业重心加速向中国倾斜以及深圳市政府对会展业的大力扶持,深圳会展业又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深圳会展业应在展馆建设、创建品牌会展、会展人才的引进与培养和会展行业协会建设等方面加大力度。

【Abstract】: Relying on the advantages in location, market, industry and tourism, Shenzhen convention and exhibition industry has been ranked fourth in china over more than 20 years of development. Herein we use the SWOT method to analyze Shenzhen convention and exhibition industry, on the basis of which we conclude that there exists many disadvantages such as exhibition hall limitation, related professional shortage and lack of publicity as well as the threat from other cities. As international convention and exhibition industry transfer to china gradually and Shenzhen government expands the support to the convention and exhibition industry, Shenzhen should seize the unprecedented opportunity to propel the development of Shenzhen convention and exhibition industry especially in the aspect of exhibition hall construction, exhibition brand establishment, professional cultivation and convention and exhibition industry association supervision. 【关键词】:深圳;会展业;展馆;SWOT分析

【Keywords】:Shenzhen; MICE; exhibition hall; SWOT analysis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步伐日益加快,会展业作为新兴的现代服务贸易型产业,已成为衡量一个城市国际化程度和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有着城市“助推器”的会展业因其强大的经济关联效应和经济带动效应,为促进城市产业升级,提升城市形象发挥了积极作用,因此国内很多城市都将会展业的发展作为助推城市产业结构调整、经济转型的重要举措,城市间会展业的竞争日趋激烈。

一、全国及深圳的会展业发展现状

(一)全国会展业的发展状况

据统计,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会展业从无到有,年均保持20%以上速度增长,成为国民经济发展新助推器。2013年,中国展览市场总量延续上升趋势,增长率超过10%,2013年全国举办经贸类展会2363个,比2012年增长15%,展览总面积7015,比2012年增长16%。据不完全统计,当前全国室内可租用面积大于等于5000平方米,且举办2个以上经贸类展览会的展馆共有132个,中国内地已获得国际展览业协会(UFI)认证的国际化专业展览会58个,居世界第四位。2013年我国会展业的直接产值超过4000亿人民币,实现社会就业超过2200万人次。

近几年,中国的会展业发展迅速,一些大型的国际会议开始逐渐选择中国,2012年国际展览协会(UFI)2012年亚洲研讨会在深圳开幕,这是UFI亚洲研讨会首次在中国大陆举办。2013年国际大会与会议协会第52届年会在上海举办,2014年北京将承办2014年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APEC)非正式会议。国内城市不断承接高端国际会议,城市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

我国会展业的地域分布较为集中。上海、北京、广州作为会展中心城市优势明显,无论是举办展览场次还是展览面积占全国比例高达20%以上。定位于国际会展之都的上海是国内会展城市的龙头老大,展览规模是北京、广州的之和还多。除此之外,天津、成都、宁波、大连、沈阳以及深圳等城市会展业也蓬勃发展,其中中小城市如无锡、昆山、义乌、桂林等城市通过举办结合当地产业特色的会展而异军突起。

(二)深圳会展业的发展状况

经过近十年的快速发展,深圳以发展为国内最具影响力的会展中心城市之一。据深圳会展中心的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会展中心共举办98场展会活动,展览总面积258万平方米,在各会展城市中,位列上海、北京和广州之后,位列第四位。

深圳的会展业起步于改革开放初期,深圳会展业的发展可以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开始于1989年深圳八卦岭老国展中心投入使用,展场面积8800平方米,从此深圳会展业迅速发展,举办展览会、交易会、博览会等展会160多场;第二阶段开始于1999年位于深圳深南大道的高交会会展中心建成,展场面积3.6万平方米,以第一届高交会为标志,深圳会展业进入品牌化的快速发展阶段。第三阶段开始于2004年深圳会展中心的建成使用,展场面积10.5万平方米,从此深圳会展无论是品牌还是规模,进入发展的快车道。

据统计,在深圳每年的展会排期中,稳定的展会多大74个,高交会、文博会、机械展、礼品展、安防展、家具展、光电博览会等12个展会已取得了UFI认证,其中高交会已经成为国内高科技的第一展,目标打造“世界科技第一展”。文博会成为我国唯一国家级、国际化的文化产业博览会。安博会、光博会是该行业全世界规模最大、影响力最广的专业展会。

二、深圳会展业的SWOT分析

(一)深圳会展业的优势分析

1、区位优势。深圳南接香港,东临大亚湾,西抵珠海口,北邻东莞市和惠州市,处于珠三角的咽喉要地,是华南沿海重要的交通枢纽,是货物和人员进出华南地区的重要陆海空关口,对中国内陆城市具有强大的集聚功能和辐射作用,具备大陆其他城市无法比拟的区位优势。深圳毗邻国际大都市香港,能够得到国际最前沿的商业信息,是深圳会展业实现国际化的独特优势。

2、产业优势。成功展会背后往往有雄厚的产业基础为支撑,这已是中国会展行业的普遍现象。深圳的产业经济发展迅速,无论是服装、家具、珠宝、纺织、玩具等传统产业还是互联网、新能源等新兴产业深圳都有着非常雄厚的产业基础,其中,电子、机械、服装、家具、钟表、黄金珠宝以及印刷产业已经明显远远领先全国其他城市。深圳高新技术产值已经连续数年位居全国大中城市前列。有不少传统产品的产量居世界前列,成为世界最大的生产基地。产业的发展无疑会拉动会展业的发展,同时会展业也会促进产业的发展,扩大深圳优势产业的影响力,达到了双赢的目的。

2、市场优势。作为国内四大一线城市“京上广深”之一和对外开放的窗口,深圳经济发达,经济总量位列全国第四位。深圳产业配套、市场要素齐备,上下游产业齐全,金融体系较为健全,市场经济体系和运作机制发达完善。经济实力是会展重要的物质基础,深圳拥有完善的会展配套设施,交通、服务、娱乐等相关产业会带动会展业的发展。

3、旅游优势。有着“全国文明城市”、“国家花园城市”美誉的深圳具有浓郁的现代滨海城市特色,是中国南方有名的旅游胜地,拥有世界之窗、欢乐谷、红树林、民俗文化村、青青世界、华强北电子商业街等一大批著名景观以及来自全国各地的美食和各具特色的商品市场,每年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数千万游客前来旅游观光。近些年来,深圳市不断加强会展业和旅游业的合作,旅游业和会展业相互促进,旅游业对会展业的支撑作用不断增强,会展业也带动了旅游业的发展。

(二)深圳会展业的劣势分析

1、硬件不足。随着深圳会展业的日渐壮大,硬件不足的问题已成为制约行业发展的问题之一。深圳会展中心仅有10.5万平方米,面积太小已成为业界共识,以2013年第69届中国国际医疗器械博览会为例,一共有20多个国家的2700家医疗器械生产企业,总展位超过6000个,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政府机构、医院买家和经销商参会,参会人员将会展中心围的水泄不通。据主办方介绍,由于深圳会展中心场地限制,仍有几百家希望参展的国内外企业无法参展,由于场地限制太大,考虑过转移到其他城市。类似于医博会,家具展、光博展、安博展等大型展会都收到场地面积的制约,如果不尽快建设新的展馆,这些展馆很可能被周边城市展馆蚕食。

2、专业会展人才短缺。目前深圳会展的从业人员没有经过专门的培训,缺少真正掌握外语、精通展览设计、会议组织策划、了解国际惯例、富有实际操作经验的专业人员,严重制约着会展的组织水平和服务质量的调高。在我国会展行业处于起步阶段,尽管高校设立会展的相关专业,但是我国会展人才的依然严重短缺,一是国内高校会展专业的招生规模较小,二是由于会展专业培养不能有效对口市场的需求,尤其是高级会展人才匮乏。

3、会展的宣传推介不足。会展和城市形象息息相关,一个知名的会展是城市一张有力的名片,同时城市知名度的提高也有利于会展业的健康发展。宣传推广对一个城市的形象和会展业十分重要,不仅能够提升深圳会展业的整体形象,更能提升深圳整座城市的知名度和国际影响力。2013年深圳市举办了深圳会展业的武汉推介会、美国推介会、巴西推介会,这对于推广深圳会展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又是远远不够的。

(三)深圳会展业所面临的机遇

1、深圳市政府对发展会展事业的大力支持。深圳“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发展商贸会展业,“促进会展品牌专业化、国际化”,“扩大高交会、文博会等展会国际影响力,扶持打造电子、通讯设备、珠宝、家具、服装、游艇等专业会展品牌”。从2004年深圳市政府就出台了《关于发展深圳会展业的意见》,提出会展业发展国际化、市场化、专业化的指导方针和建设国际会展名城的发展目标。2005年市政府又出台了《关于实行品牌会展排期保护的通知》,通知对深圳市16个展览面积达2万以上的品牌展会予以排期保护,促进了会展业的良性发展。2006年市政府出台了《深圳市会展业及国内参展财政资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把每年对会展业的资助提升至2000万元,2009年又将财政资助资金规模扩大到5000万元。深圳市在全国率先制定了《深圳市品牌展会认定办法》开展展会评定工作以加大对品牌展会的资金支持力度。又相继颁布了《深圳会展业财政资助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及补充规定来扶持会展业的发展。

2、国际会展业重心向中国转移。会展经济是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发展的,经济的发展带动着会展业的发展,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崛起,世界经济向中国转移,国际会展业的重心也正向中国加速转移。在世界范围内,会展业逐步形成了以欧洲的德国、美洲的美国和亚洲的中国“三足鼎立”的格局。作为中国经济的核心城市之一和前沿城市,深圳的会展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四)深圳会展业所面临的威胁

1、国内外城市的竞争。近些年,由于会展业成为各城市大力发展服务业的新宠儿,会展业的竞争也进入白热化。除了上海、北京和广州等会展业大鳄外,还有重庆、成都、天津、沈阳等城市争做中国会展业第四把交椅,各城市市政府强力支持会展业的发展,纷纷出台新规定、加大资金投入以扶持会展业的发展,场馆建设也如火如荼的进行着,去年刚刚投入运营的重庆国际博览中心,总建筑面积达60万平方米,室内展览面积20万平方米,展馆规模仅次于全国最大的广州国际会展中心;2012年在成都奠基的中国西部国际博览城规划面积不少于265万平方米,预计总投资200亿元人民币,将建设成为我国中西部最大的国际会展中心;作为国家商务部和天津市政府合作项目的国家会展中心规划总建筑面积120万平方米,展馆面积达40万平方米,建成后将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会展中心。

深圳会展业除了国内城市的竞争以外,还有来自国外城市的挑战。亚洲会展业最发达的的新加坡,依靠其发达的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较高的服务水准、较高的国际开放度以及较高的英语普及率成为国际会议的亚洲首选地,早在2000年就被国际协会联合会评为世界第五大会展城市,经UFI在亚洲认证的展览会有三分之一都在新加坡举办,每年举办的展览会和会议等大型活动多达3000多个。

2、国外会展公司对深圳的威胁。中国经济的崛起带动会展业的迅速崛起,中国会展市场丰厚的利润吸引着国外会展业巨头纷纷来华设立分公司,如德国汉诺威展览公司、美国克劳斯国际展览公司以及英国励展博览集团等纷纷通过各种方式抢占中国市场。它们以其雄厚的资金、丰富的会展经验、组织机构健全等优势势必对深圳会展业的发展造成威胁。

三、深圳会展业发展的对策

第一、加快深圳新的展馆建设。目前的深圳展馆已不能满足会展业发展的需求,根据国际惯例,深圳会展中心10.5万平方米的展场面积只能算作中型的会展中心了,而且和国内的几个竞争城市相比已经处于劣势,呼吁政府加快深圳展馆建设,完善场馆硬件配套设施,否则将会影响深圳会展业的发展。

第二、要有品牌意识,展会要创品牌。只有有了自己的品牌,才能不断吸引更多的参展商来参加,深圳应该利用其优势产业发展全球知名的专业品牌展,加强会展的宣传推广工作,不但能够更快的提升城市的国际知名度,同时也使处于该行业的公司从中受益,国际知名展会往往是产品快速走向全球市场的一条捷径。深圳展会走向国际的过程其实也是深圳城市国际知名度提高的过程。

第三、加快会展专业人才的引进与培养,提高会展从业人员的素质。建议政府加大高端人才的引进力度,招揽国内外旅游、会展业的领军人物,有计划的培养本地人才,借鉴国外会展专业人才的教育模式,通过合作办学、邀请国内外专家举办讲座以及组织出国参观访问等形式培养我市会展业紧缺的各类人才。

第四、加强深圳会议展览业协会建设。我市会展行业协会组织有待健全,目前大部分展览依然是政府主导,因而制约了会展行业的市场化和专业化。政府要转变职能,明确政府、行业协会和企业的职能范围,政府应该从办展向监管转变,从宏观上调控和支持会展业的发展。行业协会负责对展览企业进行资质评估、收集信息、协调经营主体、专业培训等职能。

五、寻求国际合作,与国际接轨。深圳应该不断加强与港澳台的互动交流,联合整合资源,形成相互参展、联合办展、联合推广等多种合作模式,建立良好的合作机制。同时加强与国际会展协会(UFI)、国际大会及会议协会(ICCA)等国际组织的合作,推进深圳市会展国际化,构建国际化的会展发展体系。

【参考文献】

[1] 马勇,肖轶楠.会展概论[M].北京:中国商务出版社,2004. [2] 魏农建.产业经济学[M].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08. [3] 王保伦.会展旅游[M].北京:中国商务出版社,2004:8-9. [4] 卞显红,黄震方.我国会展旅游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分析[J].旅游科学,2001,(4):9-12. [5] 龚孔屏.基于SWOT分析的义乌会展业发展对策研究[J].时代经贸,2009,(5). [6] 周建华.提升成都会展业竞争力路径分析[J].经济研究导刊,2008,(12).

第五篇:内蒙古会展业发展的现状(xiexiebang推荐)

[摘要] 会展经济是指以现代化的会展场馆为基础,以完善的城市设施和健全的服务体系为支撑,通过举办各种形式的会议或展览活动等,吸引大批与会、参展人员及观众前来进行参观访问、经贸洽谈、文化交流等,从而在获得直接经济效益的同时带动城市一系列相关产业发展的一种经济现象。

[关键字]发展现状会展与旅游关系问题前景

据内蒙古自治区文化体制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全区文化产业调研结果显示,近年来,内蒙古会展业的平均增速达26%。2007年,以总投资4亿多元的内蒙古国际会展中心为代表,一批高档会展场馆和设施建成并投入使用,使内蒙古大中型展馆达10余座,室内展览总面积达12万平方米,全年共举办会展40多场,各种参会客户和观众累计390多万人。

(一)内蒙古会展业的发展现状

近几年来,内蒙古共举办了大大小小的集文化娱乐、经贸洽谈、旅游观光为一体的群众节庆文化活动上千次之多,知名的大型节庆文化活动有30多个。如分别在呼包两市举办的两届中国内蒙古国际草原文化节、呼和浩特市举办的六届昭君文化节、呼伦贝尔市举办的四届成吉思汗草原文化节、阿拉善盟举办的国际生态旅游文化节、通辽市举办的七届科尔沁艺术节、乌兰察布市举办的三届全国蒙古族服装服饰展等等,都在国内外产生了较大影响。

按照国际博览会联盟(UFI)提出的标准,内蒙古自治区的呼和浩特市、包头市、鄂尔多斯市已初步具备了形成区域性会展城市圈的条件。中国社会科学院《2007年中国城市竞争力蓝皮书》显示,鄂尔多斯市、包头市、呼和浩特市在“增长竞争力”指标上分别列全国前三强;这一城市圈积聚了内蒙古35.1%的城镇人口,45%的工业固定资产,73%的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52%的生产总值;“十五”期间经济年均增长率高达23.4%;有较发达的公路、铁路、民航立体交通运输网和通讯信息网;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48%;产业结构升级较快;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强劲;外商直接投资额占全区外商直接投资总额的比重达85%以上,外贸出口额占全区外贸出口总额的比重达76%以上,经济外向度显著提高;在内蒙古属于区位条件、资源禀赋、产业匹配条件、投资环境和发展基础最好的经济区域。目前,这三个城市的大型展馆建设速度和规模在我国西部城市中居于领先地位,正在形成功能互补、竞合互动、布局合理、相对集中的区域性会展城市圈。

会展业作为第三产业,其独特的经济带动作用日渐显现,被国内外经济界称为“无烟工业”。在会展业的快速发展过程中,不少城市借“展”借“会”既提高了城市的知名度,也

带动了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

我区会展业目前处于起步阶段,会展业在我区也只是有“展”无“会”。硬件设施落后,会展人才的匮乏,还有专业化、国际化程度不高是我区会展业发展的“瓶颈”所在,同样也是内蒙古展览馆所面临的问题。据测算,会展业的最大带动系数为1:9,即如果会展场馆的收入是1,那么所带动的相关行业的社会收入则是9。所以,会展业在我区如何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有前景也有挑战的重要课题。

(二)内蒙古会展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虽然内蒙古会展业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发展的现实又让我们忧心忡忡:目前,内蒙古会展业发展水平与内蒙古在全国的经济实力排名极不相符,处于落后位置。据《中国会展经济发展报告(2008)》公布的数据,从展会数量上看,在第16位徘徊,内蒙古位居全国会展业二类地区倒数第二,我区会展业亟待解决的几个问题,主要表现在:

第一:展会规模小,场馆利用率低。近年来,场馆设施建设为内蒙古会展业插上了腾飞的翅膀,但是场馆在投入使用后,又遇到了难题,会展规模小,数量少,场馆的利用率普遍偏低。据了解,自治区60周年大庆过后内蒙古各场馆普遍冷清。

第二:缺乏特色和品牌。内蒙古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郭晓川分析道,目前,全国会展业发展趋势分化,具体体现在一线城市以国际性、全国性会展为突破口,

二、三线城市则以地方特色资源优势为基础展开会展营销。仍处于初级阶段的内蒙古会展业在特色和品牌的打造上需要进一步努力。

第三:会展服务质量低,缺乏专业人才。内蒙古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助理研究员焦志强认为,内蒙古会展和旅游、交通、住宿等配合仍是老大难问题,会展的服务和管理跟不上形势需要。为展览提供配套服务的技术、信息等水平相对滞后,这制约了内蒙古展览规模经济的发挥。内蒙古东昭展览策划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赵永文则表示,从目前来看,内蒙古会展业的发展需求与专业会展人才供给处于供小于求的状态中。同时,人们对会展业的模糊认识,也导致会展从业人员的素质偏低,使得内蒙古会展业缺乏竞争力。

(三)如何解决面临的问题

根据内蒙古天独厚的地理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便于发展国际贸易。广阔的天然草原、丰富的煤电和天然气等资源,为内蒙古品牌展会的诞生提供了先决条件。而且,近10年来,内蒙古培育出了自己的民族品牌,形成了煤炭、化工、电力、羊绒、乳业等有国际影响力的优势产业集群,在国内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表现在会展业上,这些产业集群有可能成为内蒙古会展业中的品牌项目。此外,内蒙古还有丰富的旅游资源,依托这些特有的旅游资源,可

以实现会展业和旅游业的优势互补,发展会展旅,我个人认为针对会展发展所遇到的问题,可以做以下四点分析来解决问题:

第一:要抓好基础设施建设,增加资金投入,加快展馆建设,避免会展企业小而散,搞恶性竞争,力争走专业化、大型化之路。

第二:创建自治区特色品牌,用品牌效应推动会展业的发展。《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把发展会展业列为发展现代服务业的重点,明确指出:“培育会展主体和会展品牌,发展草原文化节、药交会等各具特色的文化节庆和会展活动,搭建经贸合作平台,提高展销活动的知名度和会展业的影响力。”内蒙古优美的草原风貌、深厚的民族文化和浓郁的风土人情的有机融合必能使“内蒙古草原文化”概念闻名于世,所以要主打具有比较优势的“内蒙古那达慕大会”、“内蒙古国际草原文化节”和集会展、经贸、文化、旅游为一体的“昭君文化节”及“中国民族商品交易会”,加速会展经营的品牌化,创立特色会展品牌。

第三:通过培植专业化的展览公司和聘用专业的展览人才来推动内蒙古会展业的发展。无论是从会展业发展趋势的要求上,还是从存在问题的解决上,都从方方面面对会展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概括的说会展人才指的是策划和实施层次的人才,其中包括会展核心人才、会展辅助性人才与会展支持型人才。会展核心人才是会展策划组织的核心、也是会展设计制作服务的核心,他们在行业中层次最高,知识面最广,专业性最强。我们可以利用自治区的各大高校来培养人才,同时区政府也应该出台相应的政策来支持会展人才的培养。 近年来,伴随着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作为现代服务业之一的会展经济正在成为城市经济发展的“助推器”。会展经济所生产的效益及其强大的带动功能,已被越来越多的城市所重视。争当会展名城、打造城市“名片”、兴建大型会展场馆、举办各种会议和展览已成为许多城市政府的主要工作内容,因此,加快我区会展业的发展刻不容缓。

参考文献:

(1)马勇、肖秩楠:《会展概论》[M]北京:中国商务出版社2004.8

(2)刘大可、王起静:《会展经济学》[M]北京:中国商务出版社2004.8

(3)内蒙古建党网,外宣栏目,经济发展,内蒙古会展业发展思路分析

(4)内蒙古日报数字报刊,2010年2月10日第07版,区会展业发展走势解析

上一篇:生活委员工作述职下一篇:石化生产实习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