秸秆机械粉碎还田

2022-07-05

第一篇:秸秆机械粉碎还田

玉米机收秸秆粉碎还田作业

补贴合同

甲方:西王庄乡人民政府

乙方:村委会

为了保证玉米机收秸秆粉碎还田作业的顺利实施和补贴资金的全面落实,特签订本合同。

一、乙方组织本村村民开展玉米机收秸秆粉碎还田作业,保证完成作业面积亩。

二、作业结束后,经甲方核实,由财政部门向乙方支付40元/亩玉米机收秸秆粉碎还田作业奖补资金。

三、乙方在收到甲方奖(补)资金后,要按照与村民作业验收单所确定的作业面积,足额将奖(补)资金发放到农户手中。

四、在组织开展作业中,乙方不得弄虚作假、虚假冒领,一经发现,甲方将永远取消其玉米机收秸秆粉碎还田作业补贴资格、追回补贴资金,并进行严肃处理。

五、本合同一式二份,甲乙双方各一份。

甲方:(盖章)乙方:(签字)

二0一二年九月十日

第二篇:农作物秸秆机械还田技术

秸秆是农作物的主要副产品,也是一种重要的生物资源,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秸秆资源十分丰富。据统计,我国每年产各种作物秸秆6亿多吨,占全世界秸秆总量的20%-30%,约有秸秆总量的1/3,即2亿吨左右剩余秸秆尚未得到综合利用,每到夏秋收获季节秸秆被堆积到田边道旁或就地焚烧,既浪费了资源,又污染了环境,甚至造成人身伤亡和交通事故。

随着我国农业生产水平的不断提高,作物秸秆的产量也会越来越高,提高秸秆的综合利用率,不仅能减少资源的浪费和环境污染,还可以提高整个农业生产系统的产出水平,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因此,大力推广农作物秸秆机械还田技术,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健康快速发展必将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一、农作物秸秆机械还田技术及其特点

农作物秸秆机械还田技术主要是指机械化秸秆粉碎直接还田技术,是以机械的方式将收获后的农作物秸秆粉碎直接还田,并均匀抛撒于地表,随即深耕翻埋,使之腐烂分解,对于改良农业生产环境,改善土壤理化性能,培肥地力,促进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农作物秸秆机械还田,效果显著。

一是经济效益显著。表现在秸秆还田能疏松土壤,改善土壤团粒结构和理化性能,增加土壤的有机质含量,通气性能提高,贮水量增加,能培肥地力,提高产量。比如经过多次调查研究和科学试验,发现湿玉米秸秆内含有丰富的氮、磷、钾、钙、镁等多种营养元素和有机质,含氮量为0.61%,含磷量为0.27%,含钾量为2.28%,有机质含量能达15%左右。1250公斤鲜玉米秸秆相当于4000公斤土杂肥的有机质含量,氮磷钾含量相当于18.75公斤碳铵、10公斤磷酸钙和7.65公斤硫酸钾。连续2-3年实施玉米机械秸秆还田,可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0.15-0.2%,增加速磷33-45%,增加速钾25-30%,增加含氮量1.06%,一般能提高单产20-30%,如:我市西张庄镇4.12万亩地,年经济效益达200万元,是一项低投入、高产出、高效益的重要措施;二是社会效益显著。以往玉米秸秆当作燃烧物,堆垛在道路两旁、村舍西周,影响了村容村貌,采用秸秆还田,不仅能使作物增产,还避免了环境污染,消除了火灾隐患,真正达到了变废为宝的目的,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好事;三是生态效益显著。秸秆机械化还田技术既解决了大量剩余秸秆的出路,避免了秸秆因废弃霉烂和焚烧造成的大气、河流等环境污染,减少了由此引起的影响民航、铁路等交通障碍的弊端,又增加了土壤有机质含量,培肥了地力,减少化肥施用量,避免过量施用化肥造成的农业环境和生态环境的污染,形成良性的生态循环,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同时,机械化秸秆还田技术是在旱作农业区实施,增加了土壤含水率,改良了土壤结构,使土质疏松,提高了土壤吸纳雨水的能力,减少径流损失,最大限度地保存和利用了自然降水,使旱作农业区生态环境趋于好转。对于在全球水资源紧缺的情况下发展农业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四是实施机械化秸秆还田,能大大提高作业效率。一般一台拖拉机一台秸秆还田机每天可作业40-120亩,比人工青贮玉米秸秆的效率可提高40-120倍。大大减轻了“三秋”生产的紧张程度,促进农村大批劳动力向第三产业转移。

2、调节土壤物理性能,改造中低产田。

秸秆中含有大量能源物质,还田后生物激增,土壤生化活性强度提高,接触酶活性可增加47%。秸秆耕翻入土后,在分解过程中进行腐殖质化释放养分,使一些有机质化合物缩水,土壤有机质含量递加,微生物繁殖增强,生物固氮增加,碱性降低,促进酸碱平衡,养分结构趋于合理。此外,秸秆还田还可以使土地壤容重降低,土质疏松,通气性提高,据试验测定,还田一年后土壤容量下降0.03-0.16克/立方厘米,土壤孔隙度提高1.75-7%。犁耕比阻减小,土壤理化性状明显改善。

3、形成有机质覆盖,抗旱保墒。

秸秆还田可形成地面覆盖,具有抑制土壤水分蒸发,储存降水和提高地温等诸多优点。据测定,连续6年秸秆直接粉碎还田,土壤的保水、透气和保温能力增加,吸水率提高10倍,地温提高1-2℃。

4、降低病虫害发病率。

由于秸秆机械还田要疏松和搅动表土,能改变土壤的理化性能,破坏玉米螟虫及其它地下害虫的寄生环境,故能大大减轻虫害,一般可使玉米螟虫害程度下降50%。

二、秸秆还田要结合好农艺措施

现以玉米机械秸秆还田为例,结合我市实际介绍秸秆还田农艺措施:

使用玉米秸秆还田机具把玉米秸秆就地粉碎直接还田作小麦底肥,这是一项省工、省力又增产的有效措施,但有的效果不明显,原因何在?据我们调查分析,主要原因是没有很好地与农艺措施相结合,怎样与农艺措施相结合呢?我们认为:

一要带皮掰棒。玉米穗皮柔软,特别是半干不湿的,韧性较大,不易粉碎,这是影响秸秆粉碎质量的因素之一。因此,收获时要带皮掰棒。

二要趁青粉碎。青玉米秸秆较脆,容易被粉碎。因此要对玉米及时进行收获,掌握秆青80%的穗皮黄而不干,掰棒后立即进行粉碎,提高粉碎质量,争取秸秆残体短、碎、散布均匀。趁青粉碎,还可以减少秸秆内糖分损失,对加快秸秆腐解,增加土壤养分大为有益。

三要加施少量氮、磷化肥。玉米秸秆在土壤中的腐解过程,亦即微生物生命活动过程,要吸收土壤中原有的氮素、磷素和水分。据科研部门试验,玉米秸秆腐解过程需要碳、氮、磷的比例为100:4:1左右,而玉米秸秆中这三种元素的比例是100:2:0.3左右,因此当底肥不足时,就会出现秸秆腐解时与作物争水争肥的问题,而影响作物的生长发育。如果每亩翻压秸秆500公斤,再增施4.5公斤纯氮和1.5公斤纯磷,既可加快秸秆腐解,尽快变为有效养分,又可解决麦苗缺氮、缺磷问题。

四要旋耕或耙地灭茬。完成切碎、加施化肥作业后,要立即旋耕或耙地灭茬,使秸秆残体分散均匀,与土壤混合,并进入0~100毫米的土层中,同时要把玉米根茬切开,以利于腐解。

五要深耕翻压。耕深要求200~250毫米,使秸秆残体既掩埋好,又保留在整个耕层中。促使秸秆腐解,以充分发挥肥效。

六要浇足塌墒水。秸秆被翻压后,对土壤有架空现象,这对秸秆的腐解、小麦种子的发芽、麦苗的生长发育极为不利。因此,耕翻后必须浇足塌墒水,解决土壤被架空问题。同时足够的水分是秸秆腐解和小麦种子发芽及幼苗生长发育的必备条件。所以浇足塌墒水是可行的措施。

七要耙好地表再播种。小麦播种前要精细整地。通过耙地消灭明暗坷垃,达到地平土碎,又可进一步解决土壤架空问题,加强秸秆残体碎片与土壤的混合和接触,以加快腐解。通过耙地,使土壤上虚下实,也是小麦播种的农艺要求。

八要浇好封冻水和返青水。玉米秸秆在土壤里腐解过程中需水量较大,如不及时补水,不仅腐解减退,还会与麦苗产生争水矛盾。因此,要浇好封冻水,来年春季还要适当早浇返青水,促进秸秆腐解,保证麦苗生长发育所需的足够水分。

二、农作物秸秆机械还田应用前景广阔

由于秸秆还田具有独特的技术优势和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是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推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措施,对于发展生态农业、环保农业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根据农作物生长的需要,土壤的有机质等养分需要及时补充,根据试验测定,还田秸秆时以能够维持和逐步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为依据,秸秆不还田,每公顷土壤有机质每年至少要消耗810千克,每公顷每年还田秸秆6000千克,可提供有机质900千克,就可以补偿土壤有机质的损耗,并且可逐年提高有机质含量,满足作物生长的需要。因而秸秆还田是一项需要长期应用的技术,在全国都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三、农作物秸秆还田技术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尽管秸杆还田技术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好事情,目前已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还有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一是认识上的不足,农民还没有长期效益观念,焚烧秸秆履禁不止,还有因焚烧秸秆造成人身伤亡或其他社会问题的现象发生;二是技术实施中存在的问题,还田技术的具体实施没能严格按照技术规范操作,如配方施肥的配用量和除虫剂、除草剂的型号是否与虫草害对应,喷施量不够精确,带病带虫秸秆没有清除而一同还田,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作物的病虫害发病率,还田秸秆不易腐烂,影响下季作物播种质量等这些问题的存在都影响该项技术的实施水平;三是机具的问题,还田机具价格偏高,利用率低,配套动力要求较大,而且机具大都是针对平原地区设计的,缺少丘陵山区适宜的还田机具。因此,要把秸秆综合利用,特别是秸秆还田当作一个系统工程来抓,需要全社会共同关注,从财力、物力、人力和政策上支持。为保证秸秆还田技术的持续发展。针对上述问题,应采取下列措施:

(1)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农民认识,转变农民的思想观念,纠正长期依赖化肥的思想,改变农民传统精耕细整的耕作观念,树立环保意识,逐步建立起用地养地相结合的良性循环机制,同时合理利用秸秆资源。

(2)加强政府职能,加大技术推广应用力度。各级政府要把推广秸秆还田技术纳入当地经济发展的总体规划,加强政府部门领导的认识,制定政策,确定长远战略目标,把秸秆还田培肥地力提高到发展质量效益型农业和绿色农业的高度来抓,为推广秸秆还田技术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

(3)在技术推广过程中,要做好机具配套、作业配套、技术配套,传统做法与现代技术相结合、农艺措施与机具相结合、秸秆利用与病虫害防治相结合、还田措施与耕作制度相结合。

(4)加大投入,优化机制。坚持国家、集体、个人一起上的方针,建立以国家投资为导向,农民和农村集体投资为主体,社会资金为补充的多层次、多形式、多元化的投资新机制。

(5)因地制宜,选准机型,加快推广。组织科研和生产等部门联合进行技术攻关,搞好机械的对比试验和选型定型,不断反馈信息,加强机型的研制和改进,加快适销对路秸秆还田机的推广。

(6)改革耕作制度,推广少、免耕技术,使秸秆还田技术成为少、免耕技术的一个组成部分,建立良性发展的农业耕作制度,满足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作者:新泰市农机局高级工程师 李加恩 新泰市农业局高级农艺师 王仲贵 新泰市西张庄镇农机站工程师 宋贵永 新泰市新汶办事处农机站工程师 王新)

第三篇:玉米秸秆还田机械化技术

2013-03-12中国农业推广网

1.技术内容

玉米摘穗后,用玉米秸秆还田机,将玉米秸秆就地粉碎并均匀抛撒在地面上,直接免耕播种。传统耕作可用圆盘耙或旋耕机粉碎根茬,增施一定的氮肥后用深耕犁翻埋,整平后最好采用圆盘开沟器的播种机播种小麦。

2.技术要求

玉米秸秆还田作业质量要求:割茬高度≤8cm,茎秆切碎长度≤10 cm,抛散不均匀率≤20%。

(1)秸秆粉碎还田。玉米摘完穗后,秸秆含水率在30%以上,用秸秆粉碎还田机及时粉碎。作业时要注意选择拖拉机作业档位和调整留茬高度,严防漏切,玉米秸秆不能在撞倒后再粉碎,工作部件的地隙宜控制在5cm以上。

(2)深耕翻埋。玉米秸秆翻埋时,应适量增施氮肥和磷肥,以便加快秸秆腐解,促其尽快变成有效养分。耕深以打破犁底层为宜,通过翻耕、压、盖,消除因秸秆造成的土壤架空,并及时浇水促使秸秆腐解。

3.注意事项

(1)玉米收获后应趁秸秆鲜嫩及时还田。

(2)作业到地头时,要待秸秆完全切碎后再提升秸秆还田机转弯。

(3)还田机工作时,人员不要接近旋转部位,严禁还田机上坐人,倒车时,应切断动力停止转动,并提升切碎机。

第四篇:麦秸秆机械化还田技术要点

农作物秸秆是宝贵的生物资源,直接还田可以改善土壤物理性状,提高土壤肥力,增加种植业收入,同时可以减轻焚烧秸秆带来的污染,保护生态环境,对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机械化秸秆还田核心技术是采用多种秸秆还田机械将秸秆直接埋入田中,使秸秆在土壤中腐烂分解为有机肥,以改善土壤团粒结构,增强保水、调温等理化性能,增加土壤肥力和有机质含量,使大量废弃的秸秆直接变废为宝。秸秆多年还田有利于土壤有机质的积累,平均年增加率为原耕层有机质含量的0.01%左右;有利于土壤全氮量和速效氮、磷、钾的增加;有利于改善土壤物理性状,增加土壤的有效养分;有利于增加后季作物产量,增幅为2-5%。

麦秸秆机械化全量还田技术路线

1、秸秆处理

①切碎抛洒在麦茬地——(喷施或撒施秸秆腐熟剂——)放水浸泡36小时——深埋起浆一次性作业——沉淀——抛秧、人工栽插或机插

② 切碎抛洒在麦茬地——(喷施或撒施秸秆腐熟剂——)反旋深埋——机槾——沉淀——抛秧、人工栽插或机插

③ 不切碎——(喷施或撒施秸秆腐熟剂——)放水浸泡36小时——深埋起浆——沉淀——抛秧、人工栽插或机插

④ 墒沟埋秸秆还田技术——不切碎——人工直接埋入麦田原有墒沟——撒施碳铵——手拖配旋耕机压实并盖土(往返作业)——正常施肥、浅旋灭茬——泡田整地——沉淀——抛秧、人工栽插或机插

注意收割留茬不是越低越好,应在30厘米左右。因为根茬越低,田面留草量越多,预埋性越差;根茬越高,田面留草量越少,预埋性越好。

2、撒施基肥

在水田条件下,土壤氮固定的临界含量为0.54%。实施秸秆还田后,需补充氮肥。由于麦秸秆含氮量在0.5%左右,在水稻生长过程中不会出现严重的缺氮症状。但为了加速还田秸秆的腐解,提高当年的还田效果,在还田作业时要配合施基肥。在总施肥量与不还田土壤肥料用量保持基本一致的基础上,以每100公斤秸秆增施纯氮1kg为宜,一般每亩总施纯氮量为20公斤~22公斤,并根据基:蘖:穗肥比为4:2:4施用。基肥以选择铵态氮或尿素加复合肥为好,一般为亩施碳铵20公斤和普通复合肥40公斤为宜,并提倡有机肥、无机肥结合,均匀撒施在秸秆残体上。

3、喷施或撒施秸秆快腐剂

在秸秆还田前施用适量的秸秆快腐剂,均匀喷施或撒施在秸秆残体上,可加快秸秆腐熟速度,提高秸秆还田效果。

4、放水泡田

施好基肥后立即放水泡田,浸泡时间以泡软秸秆、泡透土壤耕作层为准。

秸秆一般在放水浸泡12小时后基本软化,软化后的秸秆易于和泥浆搅拌均匀,浸足水分软化后的秸秆一般不会直立于田间或漂浮于水面。土壤耕作层泡透的时间视土壤物理性状而定,土壤酥松、团粒结构好、透水性强的土壤易于泡透;土壤板结、团粒结构差,透水性弱的土壤难于泡透。一般砂、壤土浸泡24小时左右,粘土田块浸泡36-48小时左右,即在还田作业前1~2天上水泡田。浸泡时间过短,耕作层泡不透,作业时土壤起浆度低,秸秆和泥浆不能充分混和,田面平整度降低;浸泡时间过长,会造成土壤板结,不利于埋草和起浆。

要严格控制水层,以还田作业时水层田面高处见墩、低处有水,作业不起浪为准,水深1-3cm;水层过深,浮草增多,作业时水浪冲击过强,影响秸秆掩埋效果,耕整平整度差;水层过浅,土壤耕作层泡不透,秸秆泡不软,作业后田面不平整、不起浆。

5、还田作业

(1)机型选择

选择与中型拖拉机配套的高效低耗秸秆还田机械---反旋灭茬机或水田埋茬起浆机。新型秸秆还田机械----水田埋茬起浆机的特点是正旋埋草、带水旋耕,提高了机械效率和埋草效果,同时,由旱旋耕改为带水旋耕,减轻了机械负荷和动力消耗,特别是提高了旋耕埋草田面平整度,降低了机械操作成本,一次两遍作业,实现埋草和平整地,能满足后续水稻种植机械化作业要求。选用小拖配置秸秆还田机,小拖功率一定要15马力以上。

(2)机具作业

水田埋茬起浆机采取横竖两遍作业,一次完成埋草和平整地。第一遍顺田间长度采用无环节套耕作业法,避免漏耕,可适当重耕,以提高埋草效果;第二遍可采用“绕行法”找平,并适当提高作业速度,一次两遍完成埋草和平整地。注意要根据拖拉机动力、还田机具配备和土壤情况确定工作档位。

(3)耕层深度

秸秆还田机的耕层作业深度与秸秆还田量、埋草率、麦草腐烂进度和稻米品质有关。有研究表明:在5~15cm耕层范围内,随旋耕深度的增加一次性作业埋草率提高,麦草起始腐烂时间、进度推迟(淹水条件下不同耕层温度差异所致),稻米的外观品质和蒸煮品质下降。考虑到我市小麦当前产量水平,为适应插秧机作业要求,麦秸秆还田的适宜埋深为5~10cm,有利于后作机插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形成。

(4)田面特征

据有关试验观察,麦秆上水后第5天,呈灰褐色,浸出水混浊,开始腐烂;第10天田间气泡增多,水面发油花;第15天大量起泡,臭味明显;第25天气泡减少,水层清晰,腐烂基本结束。

三、建议

各镇要加强农机与农艺部门的密切配合,研究和创新机械化秸秆还田的新方法新工艺;根据当地生产实际,完善技术路线和操作规程;积极探索、总结作物秸秆机械化还田技术路线。

第五篇:玉米机械秸秆还田要结合好农艺措施

使用玉米秸秆还田机具把玉米秸秆就地粉碎直接还田作小麦底肥,这是一项省工、省力又增产的有效措施,但有的效果不明显,原因何在?据我们调查分析,主要原因是没有很好地与农艺措施相结合,怎样与农艺措施相结合呢?我们认为:

一、要带皮掰棒。玉米穗皮柔软,特别是半干不湿的,韧性较大,不易粉碎,这是影响秸秆粉碎质量的因素之一。因此,收获时要带皮掰棒。

二、要趁青粉碎。青玉米秸秆较脆,容易被粉碎。因此要对玉米及时进行收获,掌握秆青80%的穗皮黄而不干,掰棒后立即进行粉碎,提高粉碎质量,争取秸秆残体短、碎、散布均匀。趁青粉碎,还可以减少秸秆内糖分损失,对加快秸秆腐解,增加土壤养分大为有益。

三、要加施少量氮、磷化肥。玉米秸秆在土壤中的腐解过程,亦即微生物生命活动过程,要吸收土壤中原有的氮素、磷素和水分。据科研部门试验,玉米秸秆腐解过程需要碳、氮、磷的比例为100:4:1左右,而玉米秸秆中这三种元素的比例是100:2:0?3左右,因此当底肥不足时,就会出现秸秆腐解时与作物争水争肥的问题,而影响作物的生长发育。如果每亩翻压秸秆500公斤,再增施4?5公斤纯氮和1?5公斤纯磷,既可加快秸秆腐解,尽快变为有效养分,又可解决麦苗缺氮、缺磷问题。

四、要旋耕或耙地灭茬。完成切碎、加施化肥作业后,要立即旋耕或耙地灭茬,使秸秆残体分散均匀,与土壤混合,并进入0~100毫米的土层中,同时要把玉米根茬切开,以利于腐解。

五、要深耕翻压。耕深要求200~250毫米,使秸秆残体既掩埋好,又保留在整个耕层中。促使秸秆腐解,以充分发挥肥效。

六、要浇足塌墒水。秸秆被翻压后,对土壤有架空现象,这对秸秆的腐解、小麦种子的发芽、麦苗的生长发育极为不利。因此,耕翻后必须浇足塌墒水,解决土壤被架空问题。同时足够的水分是秸秆腐解和小麦种子发芽及幼苗生长发育的必备条件。所以浇足塌墒水是可行的措施。

七、要耙好地表再播种。小麦播种前要精细整地。通过耙地消灭明暗坷垃,达到地平土碎,又可进一步解决土壤架空问题,加强秸秆残体碎片与土壤的混合和接触,以加快腐解。通过耙地,使土壤上虚下实,也是小麦播种的农艺要求。

八、要浇好封冻水和返青水。玉米秸秆在土壤里腐解过程中需水量较大,如不及时补水,不仅腐解减退,还会与麦苗产生争水矛盾。因此,要浇好封冻水,来年春季还要适当早浇返青水,促进秸秆腐解,保证麦苗生长发育所需的足够水分。(新泰市农机局)

上一篇:家访典型事例材料下一篇:减负提质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