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患儿酮症酸中毒的临床护理探讨

2022-09-10

酮症酸中毒是儿童糖尿病常见的急性并发症之一, 且其发病率与患儿年龄呈负相关,即年龄越小病情发展越快,如不及时抢救、治疗易出现休克、昏迷,严重者可致死亡。该研究回顾性分析该院2008年1月—2014年8月收治的21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儿的临床资料,总结临床护理体会,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该院收治的21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儿的临床资料 ,其中男9例 ,女12例 ,年龄在4~15岁 ,平均年龄11.5岁;入院时病程3~42个月;9例为首发,余者12例为多次再发入院;出现酮症酸中毒昏迷者4例,17例入院时均有脱水、酸中毒表现;皮肤干燥、呼吸深大且呼气中有酮味;血糖均在22 mmol/L以上,血酮体(+++)-(++++),血气分析p H低于7.35,二氧化碳结合力<16 mmol/L,2例有类似急腹症表现。

1.2 病 因分析

21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儿的根本病因均是由于缺乏自我保健知识所致,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中4例由于对胰岛素的认识不够, 不了解胰岛素的起效时间与持续时间, 随意停药;19例由于饮食控制不妆所致,包括不规律进食、吃零食、上学不按规定热量及种类进餐等;8例快速血糖监测不规范;15例胰岛素使用不当;另有2例由于感染所致。

1.3 治 疗方法

所有患儿入院后立即给予鼻导管吸氧, 并进行多功能心电监护;建立2条静脉通道,其中一条用以纠正酸中毒快速输液,第1小时按20 m L/kg快速输入0.9%氯化钠溶液,在第2~3 h再换0.45%氯化钠溶液,输入量为10 m L/kg,后再根据病情调整输液量与输液速度。另一条静脉通道用于输入小剂量正规胰岛素降糖,0.1 IU/(kg·h)输入,1 h后复查血糖,并根据实际病情对输入量进行调整。

2 结果

21例糖尿病患儿 经过治疗护 理 ,4 ~12 h后血糖下 降至12mmol/L,5~42 h后酮体消失;昏迷4例抢救1~24 h后苏醒 ,后痊愈出院。

3 护理体会

3.1 胰岛素的治疗护理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时, 起始治疗所有患者均采用胰岛素静脉泵进行治疗,以合理控制输液速度;滴速过快易出现低血糖,滴速过慢无法迅速降低血糖;胰岛素按小剂量持续滴注,注意抽吸剂量要精确,以减少低血糖、低血钾、脑水肿的发生。

3.2 饮 食护理

饮食护理是控制糖尿病病情的主要基础, 也是最为行之有效的基本措施。食物的能量要与患儿的年龄、生长发育、日常活动的需要相符。饮食成分分配包括:50%的碳水化合物、20%的蛋白质、30%的脂肪,全日热量分三餐摄入,早餐1/5,中午2/5,晚餐1/5,每餐留少量食物为餐间点心。如患儿活动量大可少量加餐 ,或减少胰岛素的应用;每日进食遵循定时、定量、不食餐外食品的原则,出院时为患儿设计个体化的饮食处方,明确注意事项,要求患儿家长定期带患儿来院复查血糖、尿糖。

3.3 心 理护理

糖尿病患儿年龄较小,又患上终身无法根治的疾病,对患儿家属来讲比较难以接受,从而出现焦虑、抑郁、甚至绝望的心理。此时护理人员要做好患儿家属的心理疏导工作, 耐心向其讲解疾病的发生、发展与转归,使其对疾病形成一个正确的认识,了解糖尿病并非不治之症, 只需通过合理的饮食控制、适当的运动、再正规使用胰岛素,孩子仍可像同龄人一样健康成长;家长无需由于疾病对患儿过于溺爱,或干涉患儿的行为,帮助其学会自我护理,增强其抵抗疾病的信心。

3.4 出 院指导

糖尿病属于终身性疾病,目前无根治方法,患儿出院前护理人员要指导家属掌握监测血糖、尿糖及胰岛素注射的方法;告知胰岛素的使用注意事项,使其了解低血糖的表现及处理方法;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尽量避免皮肤破损而发生感染;不得空腹运动,运动后如果发生低血糖症状则要及时加餐;定期进行血糖、尿糖的监测,并根据监测结果对胰岛素的注射量进行调整,定期进行门诊随访。

摘要:目的 分析儿童糖尿病患者酮症酸中毒的临床护理体会。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2008年1月—2014年8月收治的21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酮症酸中毒发病原因,对其进行胰岛素治疗护理、心理护理、饮食护理、出院指导等措施。结果 21例患儿经过治疗护理,4~12 h后血糖下降至12 mmol/L,5~42 h后酮体消失;昏迷4例抢救1~24 h后苏醒,后痊愈出院。结论 针对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儿在积极治疗的基础上,正确、精确的应用胰岛素,合理的进行饮食控制,加强健康教育及自我监测,以提高病情控制效果,改善患儿生活质量。

关键词:儿童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临床护理

上一篇:任务型教学法在培养学生英语应用能力上应用下一篇:电力工程项目施工建设技术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