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破坏大自然的资料

2023-02-11

第一篇:人类破坏大自然的资料

人类破坏自然环境的例子

世纪十大环境灾难

(1)1930年比利时马斯河谷烟雾事件

12月1日到5日的几天里,比利时马斯河谷上空出现了很强的逆温层,致使炼油厂、金属厂、玻璃厂等许多工厂的13个大烟囱排出的烟尘无法扩散,大量有害气体积累在近地大气层,对人体造成严重伤害。一周内有60多人丧生,其中心脏病、肺病患者死亡率最高,许多牲畜死亡。这是本世纪最早记录的公害事件。

(2)1943年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

夏季,美国西海岸的洛杉矶市250万辆汽车每天燃烧掉1100吨汽油。汽油燃烧后产生的碳氢化合物等在太阳紫外光线照射下引起化学反应,形成浅蓝色烟雾,使该市大多市民患了眼红、头疼病。人们称这种污染称为光化学烟雾。1955年,洛杉矶又一次发生光化学烟雾事件,有400多人因五官中毒、呼吸衰竭而死,1970年又一次光化学烟雾使全市四分之三的人因此患病。

(3)1948年美国多诺拉烟雾事件

美国的宾夕法尼亚州多诺拉城有许多大型炼铁厂、炼锌厂和硫酸厂。1948年10月26日清晨,大雾弥漫,受反气旋和逆温控制,工厂排出的有害气体扩散不出去,全城14000人中有6000人眼痛、喉咙痛、头痛胸闷、呕吐、腹泻。17人死亡。

(4)1952年伦敦烟雾事件

1952年12月,燃煤排放的粉尘和二氧化硫形成的烟雾逼迫所有飞机停飞,汽车白天开灯行驶,行人走路都困难。烟雾事件使呼吸道疾病患者猛增,5天内有4000多人死亡,两个月内又有8000多人死去。自1952年以来,伦敦发生过12次大的烟雾事件。

(5)1953~1956年日本水俣病事件

日本熊本县水俣镇一家氮肥公司排放含有汞的废水,进入海湾后经过某些生物的转化,形成甲基汞。这些汞在海水、底泥和鱼类中富集,,由于人们食用了含汞污水污染的海湾中富集了汞和甲基汞的鱼虾和贝类及其他水生物,经过食物链使人中毒,造成近万人的中枢神经疾病,。

1991年,日本环境厅公布的中毒病人仍有2248人,其中1004人死亡。

(6)1955~1972年日本骨痛病事件

日本富山县的一些铅锌矿在采矿和冶炼中排放废水,废水在河流中积累了重金属“镉”。镉是人体不需要的元素。人们因为饮用了含镉的河水和食用了浇灌含镉河水生产的稻谷,以及其他含镉事物引起骨痛病,病人骨骼严重畸形、剧痛,身长缩短,骨脆易折。其中死亡者达207人。

(7)968年日本米糠油事件

在日本的爱知县一带,由于对生产米糠油的管理不善,造成多氯联苯污染物混入米糠油,后果是酿成13000多人中毒,数十万只鸡死亡的严重污染事件。这些鸡和人都是吃了含有多氯联苯的米糠油而遭难的。病人开始眼皮发肿,手掌出汗,全身起红疙瘩,接着肝功能下降,全身肌肉疼痛,咳嗽不止。这次事件曾使整个西日本陷入恐慌中。

(8)1984年印度博帕尔事件

12月3日,美国联合碳化公司在印度博帕尔市的农药厂因管理混乱,操作不当,致使地下储罐内剧毒的甲基异氰酸脂因压力升高而爆炸外泄。45吨毒气形成一股浓密的烟雾,以每小时5000米的速度袭击了博帕尔市区。死亡近两万人,受害20多万人,5万人失明,孕妇流产或产下死婴,受害面积40平方公里,数千头牲畜被毒死。

(9)1986年乌克兰切尔诺贝利核泄漏事件

这是世界上最严重的一次核污染。4月26日,位于乌克兰基辅市郊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由于管理不善和操作失误,4号反应堆爆炸起火,致使大量放射性物质泄漏。

西欧各国及世界大部分地区都测到了核电站泄漏出的放射性物质。31人死亡,237人受到严重放射性伤害。而且在20年内,还将有3万人可能因此患上癌症。基辅市和基辅州的中小学生全被疏散到海滨,核电站周围的庄稼全被掩埋,少收2000万吨粮食,距电站7公里内的树木全部死亡,此后半个世纪内,10公里内不能耕作放牧,100公里内不能生产牛奶……这次核污染飘尘给邻国也带来严重灾难。

(10)1986年剧毒物污染莱茵河事件

11月1日,瑞士巴塞尔市桑多兹化工厂仓库失火,近30吨剧毒的硫化物、磷化物与含有水银的化工产品随灭火剂和水流入莱茵河。顺流而下150公里内,60多万条鱼被毒死,500公里以内河岸两侧的井水不能饮用,靠近河边的自来水厂关闭,啤酒厂停产。有毒物沉积在河底,将使莱茵河因此而“死亡”20年。

第二篇:人类破坏自然环境的例子

触目惊心的环境污染随处可见:天空昏暗、空气污浊、污水横流、垃圾围城……,连远在冰天雪地的南极企鹅体内也发现DDT等农药残余,珠穆朗玛峰遍地狼藉?蓝天碧水已经成为许多人儿时的记忆和遥不可及的梦想。

南极臭氧空洞,是因为过去氟利昂用量过多,排放到空气中造成的,会有大量紫外线照射地球,皮肤癌等发率升高,地球温度升高;许多水域会发生赤潮等是因为生活工业废水进入水域,这些水富含氮,磷,使水富营养化造成的,会导致鱼虾死亡,也会通过生物富集作用损害人们的健康;美国的原始森林遭破坏,是人为的,有很多树木都是被砍伐的。造成很多动物流离失所,甚至有些物种灭亡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就是说,罗布泊本是非常美丽的湖泊,如今消逝了,成了荒漠。这是生态环境遭受人为破坏的悲剧。这篇报告文学以强烈的呼声,警醒世人,要树立全民环保意识,搞好生态保护

砍伐树木

挖掘河沙

杀伤动物,

环境污染的原因主要是人为的因素所造成。平时人们在生产、生活中排放的大量“三废”和某些工业、生活设施的突发意外事故,以及医院未经处理的废弃物等均可造成环境污染,严重时可引起危害。战时由于大量使用各种武器对居民的杀伤和对居民区的破坏,更能造成环境污染和破坏。

例如城市的空气污染造成空气污浊,人们的发病率上升等等;水污染使水环境质量恶化,

饮用水源的质量普遍下降,威胁人的身体健康,引起胎儿早产或畸形等等。严重的污染事件不仅带来健康问题,也造成社会问题。随着污染的加剧和人们环境意识的提高,由于污染引起的人群纠纷和冲突逐年增加。

港大发现花面狸(俗称果子狸)身上的冠状病毒,与引起人类SARS有关。在此之前,马来西亚的「立百病毒」、纽约的「西尼罗病毒」,甚至本港的「禽流感H5N1病毒」,源头都来自动物,而且与环境受破坏、全球暖化及人与动物距离太近的因素密不可分。除了维持家居清洁外,要预防传染病出现及扩散,还须把眼光放远,保护环境。

SARS在香港造成的影响,近年少见。虽然1997年爆发过「禽流感」,但因杀鸡及时,加上维持至今的街市清洁日,及为鸡只注射疫苗等措施,当年这个传染病带来的冲击,在港人心中已逐渐淡去。但是放眼四周,传染病的威胁一直未停过,只是不在香港发生,港人没有留意。

生态异变 病毒辗转传人

先进国家如美国,自1999年开始,爆发「西尼罗病毒」(West Nile Virus)。据美国疾病控制及预防中心(CDC)的网页指出,这种病毒本身早已存在于雀鸟身上(换言之,雀鸟是西尼罗病毒的宿主,host),蚊子叮过带病毒的雀鸟后,病毒会留在它们的唾液腺,藉叮咬其它雀鸟及人而把病毒传开去。

香港医学会会长劳永乐指出,环境与人的疾病是息息相关的。另一种与动物有关的传染病是由「立百病毒」(Nipah Virus)引起。自1998年起,个案陆续在马来西亚及新加坡出现。它本身存在于森林中的蝙蝠身上,后来传给猪,再由猪传给人。追本溯源,一切源自森林大火。原本栖息在东马来西亚沙巴的蝙蝠因森林大火而逃离出来,从东马飞到西马的马来西亚半岛,感染了猪场里的猪及人。若没有该次东马的大火,该不会因而感染了猪。

他称,这次大火与当年天气非常干燥有关,而反常的天气则受厄尔尼诺影响。由此可见,传染病确与大环境及生态息息相关。而且,全球温度上升,有利蚊子繁殖,于是也有利登革热的传播;海水温度上升,促使水中的浮游生物生长,依附它们的霍乱菌,因?海产吃浮游生物而转到这些海产上,人们未好好煮熟而吃的话,便患上霍乱。本港数年前爆发的霍乱,原因就在此。

至于令人闻之色变的「伊波拉病毒」(Ebola Virus),劳永乐称,则由于人们砍伐树木,破坏了原本在森林居住的猿猴的家,迫使它们与人类接触而起。

捕杀动物、破坏栖息地 病毒传播

中国科学院院士及病毒学家毛江森接受内地媒体访问时表示,许多野生动物体内存在大量病毒,无论捕杀、驯养、用在实验用途,都使得原本只在动物身上的病毒,侵入人群。伊波拉病毒、爱滋病毒及黄热病,对它们的宿主猿猴影响不算大,致死率也非常低,但人类破坏它们的栖息地,活动范围扩及原始森林,病毒传给人,在人身上的致死率便很高。

立百病毒、登革热、霍乱及伊波拉病毒等等的例子,在在说明人如没有好好保护自然环境及生态,会带来我们意想不到的灾害——传染病。

SARS病毒与果子狸有关,至于是否由它传给人,截稿时还未完全确认。劳永乐指出,广东省其中一个早期出现「非典型肺炎」个案的河源,修筑了大水坝。通常水坝兴建了,水位上升,人搬走时,动物也搬走。他认为,值得调查的是,会否因而迫使动物离开原本栖身地,增加与人接触的机会,人看见了又捉来吃,才把它们身上的冠状病毒传播出去。保护环境 防传染病扩散

劳永乐称,要防止传染病发生,大处要注意减低温室效应,减少海水水温上升,小处要注意各自的居住环境,爱护环境,保护树林,多管齐下。

SARS未出现时,大家都没有察觉传染病仍然对现代化地区如香港有威胁。

劳永乐称,相比以前,儿童营养良好,加上推行免疫注射计划,就算患上麻疹,它的杀伤力已减低不少;水源充足及干净,减少了霍乱的流行。传染病逐渐不被重视,医学界的焦点转移在心脏病等慢性疾病及癌症上,病房的规划也以「大房」为主,但对传染病来说,却会增加交叉感染的危机。

「有SARS,也会有其它传染病出现。」劳永乐称,是时候为此做好准备。

(1)大气环境正在恶化。主要表现为:气候灾害增多、加剧,全球气候变暖,冰川消融,海平面相应升高,沿海低地受到海水淹没的威胁;大气成分发生不利于人的变化,二氧化碳增加,缓解紫外线辐射的臭氧层浓度降低,地球两极上空臭氧层出现空洞并在加大,还有多种有害于人类的成分也在增加。据1997年美国里奇国家实验室的报告,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自工业革命以来已增长了30%,甲烷增长了一倍,氮氧化物增长15% 。二氧化碳、甲烷、氮氧化物都是能产生温室效应的气体,其浓度的增加导致气温升高 。

大气圈中发生的这些变化,有自然本身的原因,火山喷发,森林大火都能把污染物送入大气。但是人类使用煤和石油等化石燃料,释放出二氧化碳、甲烷、氮氧化物,二氧化硫及其他有害气体和粉尘,对大气的污染更为严重。烧煤产生的污染物最多。由此形成的毒雾和酸雨,是大气污染的突出表现。“杀人的烟雾”于1930年首次出现在比利时,1948年至1962年,又四度笼罩伦敦,烟雾中二氧化硫和粉尘的浓度,大大超过人所能承受的程度,累计导致

6000余人死亡。这种记录虽不多见,但污浊的空气,普遍充斥于许多工矿区和城市的空间中。

普通雨水中本常含有微量的碳酸,受到污染的大气,增加了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等成分,使雨水的酸性增强,现在人们把pH值低于5.6的雨水定为酸雨。它看起来与普通雨水无异,但所含酸性物质进入陆地表面土壤和水中,依靠这些水土生存的生物,受到了不利影响,特别是对森林的破坏作用很大。1939年第一次作为酸雨记录下来的pH值是5.9(纯水的pH值是7)。到50年代,酸雨的pH值已降到3-5,最低还有2.1的记录,和醋的酸性差不多甚至更强了。说明随着工业的发展,大气受到污染的程度越来越厉害。由于含有污染物的大气是在流动的,它可以飘洋过海,日本排放的酸性成分可以跑到美国再形成酸雨降下,加拿大的酸雨源出美国更不足奇。科学家测出,云集在瑞典和挪威上空的二氧化硫气体,有2/3是来自英国和德国的工业区。

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也使酸雨覆盖面积急剧扩大,到1999年已成为仅次于欧洲和北美的世界第三大酸雨区;我国至今仍以煤为主要燃料,是大气污染严重的一个原因。

大气污染所带来的损害,极其广泛,许多时候并不表现为毒雾酸雨这类形式,但各种生物无不经常受其影响,对森林和农作物的损害尤为显著。经常呼吸污浊的空气,对人体的健康也是威胁,特别是呼吸道疾病,由此增加,长期生活在被严重污染的大气环境中,犹如慢性中毒。

大气圈的臭氧入不敷出,浓度降低。科学家在1985年首次发现: 1984年

9、10月间,南极上空的臭氧层中,臭氧的浓度较20世纪70年代中期降低40%,已不能充分阻挡过量的紫外线,造成这个保护生命的特殊圈层出现“空洞”,威胁着南极海洋中浮游植物的生存。据世界气象组织的报告:1994年发现北极地区上空平流层中的臭氧含量,也有减少,在某些月份比20世纪60年代减少了25-30%。而南极上空臭氧层的空洞还在扩大,1998年9月创下了面积最大达到2500万Km2的历史记录。*

臭氧层为什么会出现“空洞”?许多科学家认为,是使用氟利昂作制冷剂及在其他方面使用的结果。氟利昂由碳、氯、氟组成,其中的氯离子释放出来进入大气后,能反复破坏臭氧分子,

自己仍保持原状,因此尽管其量甚微,也能使臭氧分子减少到形成“空洞”。我国科学家新近提出,仅仅是氟利昂的作用还不够,太阳风射来的粒子流在地磁场的作用下向地磁两极集中,并破坏了那里的臭氧分子,这才是主要原因。(杨学祥,1999)而无论如何,人为地将氯离子送进大气,终是一种有害行为。

在大气圈中,物质分布松散,运动快速,极微小的外来干扰,也可能就打破原来的平衡,因此人类活动对大气环境的影响不可低估。

大气中已经产生危害或被人们注意到的污染物约有100种左右,其中影响范围广,对人类环境威胁较大的主要有碳氢化合物、一氧化碳、氮氧化合物、硫氧化物、硫化氢、氟化物、光化学氧化剂和微粒物质等。

第三篇:调查人类活动破坏生态环境的实例

调查身边的环境中人类活动破坏生态环境的实例。比如:湖泊里是不是漂泊着人类的垃圾?湖泊中的鱼的数量是否很少甚至绝迹?工业污水和生活垃圾对周围环境的影响?等等。

第四篇:第一节 分析人类活动破坏生态环境的实例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2)能力目标:利用报刊、书籍、互联网等媒体查阅、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认同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形成环境保护意识。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掌握调查和收集资料等科学探究的方法。

难点:认同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形成环境保护意识。

三、课前准备:

教师:①查找我国及当地的有关生态环境现状及采取措施的资料。

②准备我国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的幻灯片及资料。

③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根据教师课前布置的任务进行调查或收集资料。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学过程:

导入:(点击课件,展示校园环境景象图片)

教师:这是同学都非常熟悉的地方——我们美丽的校园,我们每天要在这里学习、生活、

嬉戏。但在十年前,我们的校园并不是这绿树成荫的美丽景象,同学们想不想看看十年前我们的校园的面貌?

学生:(异口同声)想。

教师:(点击课件,展示十年前的校园景象)请同学观察图片描述十年前的校园景象。 学生:通观图片景象我们可以观察到十年前我们校园,并没有各种植物去装点美化校园

也没有绿树成荫的景象,那时的操场上遍地黄土,我们的师哥师姐们不得不面朝黄土背靠大山的在操场上做操。

教师:(点击课件,展示校园环境的对比图片)通过与昔日的校园环境相比,使我们不

禁产生了一种幸福的感觉同时也不得不感叹我们的校领导和老师为校园美化所做的贡献和取得的成果。可是有的同学却不懂得珍惜,出现了一些破坏校园环境的行为?请举例说明我们学校内存在哪些破坏行为?

学生:列举校园内存在的破坏现象:随意丢弃垃圾、践踏草坪、毁坏树枝、随地吐痰等 教师提出问题:这样的行为你有吗?当你遇到这些行为的时候应该怎样做? 学生:首先我自己不会这样做,如果我遇到这样的行为我会及时的制止。

教师:(肯定性评价学生)看来我们同学不仅有正义感,而且还是保护校园的小卫士。刚刚我们同学所列举的这些例子都仅仅是出现在我们学校的一些破坏行为,那么

同学们来思考一下:我们赖以生存的大自然,人类的哪些活动对它也造成了破坏呢?今天我们就来共同探讨人类活动破坏生态环境的实例。(展示课题)

下面同学们可以畅所欲言,介绍你所了解的人类破坏生态环境的实例。

学生:(课堂气氛活跃,踊跃发言)人类大量的砍伐森林,致使我国的森林面积不断减

少。人类为了获取动物的皮毛就大量捕杀动物。人类有的时候为了食用也会捕杀一些动物,使它们的数量不断减少。一些工业生产的废水、废气肆意的排放也造成大气污染……

教师:看来我们同学都很关注生活,关注我们的生活环境,对生态环境的污染行为也有

一定的了解。那么我把同学们所列举的例子归纳一下,我们共同分析一下看是不

是能归纳为这几个方面:(点击课件人类破坏生态环境行为的三个方面,边点击

边解释)第一个方面:人类对树木的乱砍滥伐、对土地的过度开发及一些牧民肆

意的在我国的植被上放牧。第二个方面:人们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肆意的捕杀野

生动物。第三个方面:工业三废的任意排放及人们自身生活污水的随意排放和生

活垃圾的随意丢弃。(征求学生的建议,老师归纳的也许不够完整我们同学可以

补充。)

下面请同学们就人类这几方面的破坏行为加以分析,分析这些行为产生的严

重的后果及给人类自身带来了哪些灾难。

(点击课件,展示森林砍伐图片)提出问题:请你结合图片分析:乱砍滥伐会造

成哪些严重后果?

学生:乱砍滥伐会造成我们国家森林面积减少、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

教师:同学们说的都很正确,乱砍滥伐造成的最严重的后果就是使森林覆盖率的降低,

土地沙漠化。我们国家的土地沙漠化究竟呈现怎样的状况呢,我们通过一组图片

来了解一下。(点击土地沙漠化图片)这是两张经太空卫星拍摄并加以分析的图

片,同学们都学习了地理,谁能来指出我们国家的位置?(学生指出了中国的位

置)找到了中国的位置,哪位同学能描述一下你眼前所呈现的是怎样的一个中

国?

学生:是一个沙漠化的中国,从图片中我们可以看到我们国家的土地很少被绿色所覆

盖,而是直接以赤裸裸的黄色面向地球。

教师:的确是这样,我们国家土地沙漠化的趋势日益严重,刚才我们仅仅从直观上感

受了我国土地沙漠化的程度,下面我们再从一组数据中进一步了解我国土地沙漠

化的面积。(点击资料一我国土地沙漠化数据)

学生:阅读资料一,获得相关信息,认同我们国家土地沙漠化的严重性。

教师提出问题:土地沙漠化最终给我们人类自身带来哪些灾难?

学生:引起一些自然灾害,比如沙尘暴……

教师:(展示沙尘暴图片)这就是同学们口中的沙尘暴,那么你知道沙尘暴存在哪些危

害吗?(组织学生四个人一组结合图片及初一所学的相关知识进行讨论)

学生:分组讨论,总结答案。

教师:给一定的时间讨论后,组织学生进行表达和交流。

学生:我组讨论的结果是:沙尘暴的危害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污染空气,危害人

体健康,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病率上升。

2、影响交通,给我们的出行带来不便。

3、

破坏农田、土地、公路、铁路和灌溉渠等造成了一定的经济损失。

教师:沙尘暴可以说是自然界对于我们人类这些破坏行为给予的一种惩罚,这种惩罚

就警示我们要善待自然、尊重自然。刚刚我们分析了人类破坏行为的第一个方

面,下面我们来分析人类对动物的乱捕滥杀所带来的危害。(点击课件出示问

题)人类用哪些手段残害动物?如果生物日益减少,自然环境将会发生哪些变

化? (组织同学回答交流并补充)

学生:例举人类残害动物的一些手段,分析自然环境发生的变化。

教师:肯定性的评价学生,同时引如到人类活动第三方面的破坏行为所带来的后果及

治理措施。(点击空气污染图片)

第五篇:第一节 分析人类活动破坏生态环境的实例

1、人口的增长会给我们的家园——生物圈带来什么影响?

交通拥挤

贫困

环境污染

2、计划生育

3、外来物种

上一篇:人力资源管理计划制度下一篇:人力资源管理重点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