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通信运营商范文

2022-06-15

第一篇:三大通信运营商范文

2014年中国通信三大运营商发展现状

智研数据研究中心

2014年中国通信三大运营商发展现状

智研数据研究中心网讯:

内容提要:移动运营商正在内部争斗的时候,微信的出现让移动通信领域赚钱主力的短信及彩信业务大大减少。

2013年中国移动被动应战中国联通的3G大战,让中国联通与电信抢占了不少的市场份额。2014年中国移动率先推出TD-LTE标准的4G服务,并宣布要在2014年建30万座TD-LTE基站。中国联通预计年内4G基站超过5万个,中国电信预计约为20万个。

三大运营商数据分析

根据数据显示,电信拥有1.8亿用户;联通有2.9亿多用户。中国电信公布了2014年5月的运营数据,当月移动用户再度流失95万,总数降至1.8122亿用户。电信通过绑定网络带来的移动通信用户又在4G的冲击下流失。据工信部近日披露的数据表明,2G时代作为移动通信领域赚钱主力的短信及彩信业务分别出现18.4%、30.6%的下降。

现状分析

2014年国内运营商总计将计划销售近1.9亿部4G手机,占比国内智能手机销量约40%。

虽然目前三大运营商都已经申请FDD牌照,在4G牌照发布之初,工信部明确表态“进一步推动三家运营企业开展共建共享的相关工作,鼓励和引导相关企业通过租建结合的方式组建4G网络,避免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

目前移动基站最多,如三家同时拿到FDD牌照则又开始陷入疯狂的战备竞赛中,必然出现重复建设的浪费现象。而工信部又要考虑防止垄断等因素不可能只给一家牌照,因此联通和移动最有可能拿到牌照互相制衡,中国电信或许要无缘PDD牌照了。相关报告《2014-2020年中国电信运营商行业深度研究与产业竞争现状报告》

第二篇:三大运营商历史

中国通信的改革重组发展史(1949—至今)

1949年11月1日,邮电部成立,从此,新中国也有了统一管理全国邮政和电信事业的国家机构。

电信竞赛序幕拉开

1994年,邮电部成立移动通信局和数据通信局,同年3月,将邮政总局、电信总局分别改为单独核算的企业局。由电子信息部组建,由彩虹集团、电子信息产业集团等大型国有电子企业投资,

吉通通信有限责任公司挂牌成立;同年7月19日,由电子部、电力部、铁道部三家投资,中国联合通信有限公司(联通)成立,标志着中国电信业终于打破国企垄断的坚冰,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1997年,北京电信长城移动通信有限责任公司(电信长城)成立,经营800M的CDMA数字移动通信网。

1997-1998年,邮电分营。

1998年3月,在原电子工业部和邮电部基础上组建信息产业部;同时,电信业政企分开,信息产业部负责电信行业监管。4月,国家邮政局成立,邮电分家;9月,国信通信有限公司(国信)成

立,运营电信寻呼业务。

电信业第一次重组

1999年2月,国务院通过中国电信重组方案,中国电信总局的寻呼、卫星和移动业务被剥离出去。后来寻呼和卫星并到三大运营商,电信、移动、联通。大唐电信科技产业集团成立、上海信天

通信有限公司成立;同年4月,由中科院、广电总局、铁道部、上海市政府四方出资,中国国际网络通信有限公司(小网通)成立;4月,电信长城并入联通,5月,国信并入联通。2000年4月

20日,在原中国电信移动通信资产总体剥离的基础上组建中国移动集团公司;5月17日,剥离无线寻呼、移动通信和卫星通信业务后成立中国电信集团公司,;12月,铁道通信信息有限责任公 司成立2004年由铁道部交给国资委,更名为“中国铁通集团有限公司”。1月10日,中国卫通与国信寻呼签订协议,联通开始退出寻呼业)。2001年12月,中国卫星通信集团公司(中国卫通)

成立至此,中国国内电信市场形成了共有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中国网通、中国移动、吉通、铁通和中国卫通等7家运营商组成的分层竞争格局,业界称为(6+1)“七雄确立”

电信业第二次重组)

2002年5月16日,中国电信南北分拆(北方10省电信公司剥离中国电信与小网通公司、吉通公司成立新的中国网通公司),中国网通和中国电信两大集团正式成立。这次重组,产生了“北网通

,南电信”,形成了6家基础电信企业(中国联通、中国移动、中国卫通、中国铁通、中国网通、中国电信)。2003年6月,依据国务院36号令,吉通通信有限责任公司并入网通。

电信业第三次重组

2008年5月24日,中国电信以1100亿收购了中国联通CDMA网(包括资产和用户),中国卫通的电信业务并入中国电信。09年01月07日,中国联通公司与中国网通公司重组合并,新公司名称为中

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国联通(新)。2008年5月23日,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通报:中国铁通集团有限公司正式并入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成为其全资子企业。至此,中国

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都成为全业务牌照运营商。

中国移动发展简史

1994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个省级数字移动通信网在广东省开通。

1997年9月3日,以广东移动通信有限责任公司和浙江移动通信有限责任公司为基础成立中国电信(香港)有限公司,注册地为香港。

1997年10月22日和23日,中国电信(香港)有限公司在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和香港联合交易所上市。

1998年1月27日,中国电信(香港)有限公司股票成为香港恒生指数成份股。

1998年6月4日,中国电信(香港)有限公司正式完成对江苏移动通信有限责任公司的收

购。

1999年11月12日,中国电信(香港)有限公司正式完成对福建、河南、海南等三省移动的收购。

2000年4月20日,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成立,张立贵为总经理,中国电信(香港)有限公司为其全资拥有的子公司。

2000年6月28日,中国电信(香港)有限公司更名为中国移动(香港)有限公司。

2000年11月13日,中国移动(香港)有限公司正式完成对北京、上海、天津、河北、辽宁、山东、广西等七省(自治区、直辖市)移动的收购。

2002年7月1日,中国移动(香港)有限公司正式完成对安徽、江西、重庆、四川、湖北、湖南、陕西、山西等八省(直辖市)移动的收购。

2004年7月1日,中国移动(香港)有限公司正式完成对内蒙古、吉林、黑龙江、贵州、云南、西藏、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十省(自治区、直辖市)移动的收购,以及对中国移

动通信有限公司、京移通信设计院有限公司的全额收购,从而成为第一家在中国内地所有三十一省(自治区、直辖市)经营电信业务的海外上市中国电信企业。

2005年11月10日,中国移动(香港)有限公司宣布全额收购香港移动电讯商PEOPLES(华润万众电话有限公司),该项收购及该公司的私有化于

2006年3月28日正式完成,该公司后改名为中国移动万众电话有限公司,为中国移动(香港)有限公司全资拥有的子公司。

2006年5月29日,中国移动﹙香港﹚有限公司更名为中国移动有限公司。

2007年1月22日,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宣布收购米雷康姆(Millicom)公司控股的巴基斯坦巴科泰尔(Paktel)公司,并于2007年5月16日正式完成对该公司的全额收购,[9]该公司于2007年

5月4日改名为CMPak有限公司(中文名称"辛姆巴科公司")。

2008年5月23日,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发布通报,中国铁通集团有限公司并入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成为其全资子公司。

中国联通发展简史

旧标新标

1994年7月19日中国联合通讯有限公司经国务院批准正式挂牌成立。

1994年到1999年---联通清理“中中外”项目

联通因急需要资金从1995年开始用“中中外”项目方式进行网络,共涉及11个国家和地区的30多家大型电信商,但这种模式非常不成熟,于是在1999年7月,清理“中中外”工作全面启动,并

以此为契机,联通为重组上市理清产权的基本脉络。

1999年到2000年---联通海外上市融资

2000年6月,企业在香港、纽约成功上市。

2002年10月,企业又在上海市成功完成a股上市,成为国内资本市场流通股最大的上市企业。

2002年联通cdma商用

2002年1月8日 联通cdma中国移动通信网正式开通,使我国的中国移动通信进入gsm与cdma相互竞争、共同发展的新阶段。

中国联合通信有限公司(联通集团)以69.32%的比例控a股中国联合通信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国联通,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上交所:600050)。联通集团以17.91%的比例,中国联通以

82.10%的比例联合控股中国联通(BVI)有限公司(简称联通BVI,注册地英属维尔京群岛)。联通BVI以77.41%的比例控股中国联通股份有限公司(又称联通红筹公司,注册地香港,在香港交

易所(港交所:0762)和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NYSE:CHU)。中国联通股份有限公司以100%的比例控股中国联通有限公司(又称联通运营公司)。

2008年10月1日 CDMA网络正式移交中国电信运营。

2008年7月27日 联通红筹公司、联通运营公司与电信H股公司签署《关于转让CDMA业务的协议》。联通运营公司将其拥有和经营的目标业务转让给电信H股公司、联通运营公司将其持有的联通

华盛通信技术有限公司99.5%的股权转让给电信H股公司以及联通红筹公司及其附属公司向电信H股公司及其附属公司转让中国联通(澳门)有限公司100%的股权,CDMA业务出售交易的对价为人民

币438亿元。与CDMA业务出售交易同步,联通集团、联通新时空与电信集团于同日签署了《关于转让CDMA资产的协议》,约定联通集团、联通新时空分别向电信集团转让相关CDMA资产,CDMA资

产出售交易的对价为人民币662亿元。

中国联通和中国网通合并介绍

新公司更名 启用新名称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香港)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香港)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香港)股份有限公司

联通红筹公司名称于2008年10月15日由“中国联通股份有限公司”变更为“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香港)股份有限公司”,香港公司注册处已就此发出更改名称证书。

网通被撤销在香港联交所上市。地位于2008年10月15日上午9点30分起生效。已发行的美国托存股份被撤销,在纽交所上市于纽约时间2008年10月15日上午9点30分起生效。

正式合并

2008年10月15日,中国联通和中国网通于今日正式合并。同时,新联通今日公布新的公司标识,并正式启用更改后新名称。

2008年10月15日起网通营业厅更换旧联通标志

中国联通今早发布公告,表示公司与网通重组案已获香港高等法院批准,交易已正式生效;此外,网通在香港和美国的上市地位将于同时撤销。

公告称,网通公司被撤销在香港联交所上市地位之事宜于2008年10月15日上午9点30分起生效。网通公司已发行的美国托存股份被撤销在纽交所上市之事宜预期于纽约时间2008年10月15日上午

9点30分起生效。前述事宜的正式完成有待于完整履行相关证券交易所规定的程序。联通合并案获香港高院批准网通15日两地退市

北京时间2008年10月15日,中国联通15日发布公告称,公司与网通重组案已获香港高等法院批准,交易已正式生效;此外,网通在香港和美国的上市地位将于15日同时撤销。

2008年10月15日,中国网通红筹公司与中国联通红筹公司今天在京宣布成功合并,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合并后上市公司的国内运营公司)正式成立。

中国电信的历史太长了

中国电信,最初被称为“中国邮电电信总局”。(邮电局)想想多久的历史

1995年中国电信集团公司进行企业法人登记,从此逐步实行政企分开。

1998年,邮政、电信分营,开始专注于电信运营。

1999年,中国电信的寻呼、卫星和移动业务被剥离出去。后来寻呼和卫星并到三大运营商,电信、移动、联通。

2000年,中国电信集团公司正式挂牌。

2001年, 中国电信被再次重组,进行了南北分拆。产生了北网通,南电信。

2002年5月,新的中国电信集团公司重新正式挂牌成立。

2008年5月24日中国电信收购中国联通CDMA网(包括资产和用户),中国卫通的基础电信业务并入中国电信。

2009年1月7日14:30消息,工业和信息化部为中国移动、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发放3张第三代移动通信(3G)牌照,此举标志着我国正式进入3G时代,其中中国电信获CDMA2000牌照。

2011年3月29日10时58分中国电信移动用户过亿 成为全球最大CDMA运营商

第三篇:流量变现困扰三大电信运营商

流量变现困扰三大电信运营商 http:// 通信产业网_通信行业第一产经门户 2012-07-12 08:22 官方微博

有消息称,三大运营商将陆续启动第二轮3G建设,中移动明年将新建20万个TD-LTE基站,无线投资加大带动网优行业整体变暖,运营商流量经营和智 能管道战略将深度拓展。此外,业界专家邬贺铨称,目前,智能手机用户的月均流量达到了95.5M,根据这一形势预测,2016年移动互联网的流量将比 2011年增加18倍甚至更多。一方面是运营商迎接数据流量飞速发展的喜悦,而另一方面却是运营商不得不面对的流量经营变现难题。

近日,安永的一份关于流量经营的电信业报告引发业界对运营商流量经营的思考。安永中国合伙人张伟雄认为,全球电信运营商正普遍面临流量变现的难题。在 全球移动数据业务量快速增长的同时,移动数据业务收入的增长并不乐观,流量变现成为摆在现阶段运营商面前的一道现实难题,并成为目前影响运营商发展的主要 障碍。

难点:流量变现困扰运营商

以一季度为例,三大运营商各自的增长数据背后或是以巨大的成本支出为代价,或是面临后续乏力的困境,有的则是因为去年同期的基数太低。从今年一季度三 大运营商的财报来看,三家的利润都难以达到预期。中国电信一季度净利润同比下降6.5%。中国移动一季度的股东应占利润同比增幅为3.5%,但还是低于去 年全年的利润增幅。由于去年一季度基数较低,中国联通的利润实现了同比增长,但2G收入却下滑了5%。

铁一样的事实说明,虽用户数量发展得红红火火,但增量不增收的发展态势使整个电信行业的利润不断被摊薄,依靠用户规模扩张带来的增长越来越难以带来价值。

目前,三家运营商已经在数据业务方面都有所投入,随着联通将3G入门的包月套餐下调至20元,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也相继推出不同形式的套餐以及终端优 惠政策,力争降低流量类业务的门槛加快圈地,但却陷入增量不增收的发展怪圈,尤其是数据业务的发展难以形成真金白银,着实困扰着现阶段运营商们的战略布 局。

之前被运营商寄予厚望的流量经营并非 “救命稻草”,国内运营商在流量经营转型中,依然坚持将圈地与流量经营捆绑的发展思路,这无疑将模糊运营商3G发展的重点,同时也从侧面反映运营商更加注重的仍是用户规模,而不是基于移动互联网探索新的流量经营模式。

现状:整体流量经营层次较低

国内移动业务市场3G渗透率跨过15%分界线并已突破16%,推动2G用户转网3G,强化流量经营成运营商下一阶段发展主题。这意味着我国3G手机业务将

进入爆发增长阶段。作为3G核心业务的移动互联网数据业务却深陷难以变现的困境之中。

从全球数据业务的发展来看,美国2011年移动数据流量增123%;美移动运营商数据业务占89%流量,贡献39%营收;从2010年开始,全球主流 运营商都开始取消无限流量套餐,运营商的举动表明流量压力越来越大。中移动董事长奚国华表示,中移动网络数据流量今年增长率将超过150%,同时预计未来 几年中移动数据流量将继续大幅增长。

数据流量的增长是行业发展趋势。近年来,运营商们加快了从通信运营商向信息运营商的转型,其本质是应对同质化的通信需求向个性化的信息需求的迁移。虽 然业界媒体喜欢用非话音收入占比来衡量转型成败,但这并不符合转型的初衷。目前,三大运营商流量经营的层次还比较低,整体上看基本处于通过资费套餐引导、 分流的阶段,各大运营商流量基本采取包月或者分层包月制度,对消费者的数据业务消费刺激作用不够明显。

电信运营商要主动从依靠基础电信业务增长向依靠流量增长的方向转变,并辅以不同的战略微调,才能为用户提供真正的智能服务,创造更大的流量价值。事实 上,目前三大运营商对于数据业务的重视度空前抬高,而数据业务贡献的利润也在增加。例如中国电信开始实施平台化合作模式的创新,重点聚焦云平台、移动云应 用、行业云应用、云安全、云宽带等产品,以全新的数据业务产品聚焦流量经营;中国移动明确提出“建立移动互联网产业主导地位”,面向开发者发布了“MM 云”、物联网、电子商务、位置、“飞信+”五大开放能力,以开放姿态加强流量经营合作层次;青岛联通移动分组数据业务总容量达到600万户,是老平台的3 倍,将切实提升移动数据业务发展保障。

突破:迎合趋势搭建聚合平台

爆炸式增长的互联网数据业务成为3G运营最显著的时代特征,也是运营商竞争的制高点。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流量经营变得炙手可热。对中国的运营商而 言,2012年最大的挑战便是实现从语音到数据流量的业务模式转换,让数据业务逐渐替代语音业务成为运营商的“现金奶牛”。

瑞银指出,内地智能手机渗透率上升,将会继续成为其数据服务增长的主要动力,约50%的3G净增客户为3G智能手机使用者,对运营商数据业务增长充满 信心,现时平均每部智能手机的每股数据用量仅70MB,增长空间巨大。正是预见到这一趋势,从去年开始,运营商纷纷推出大流量套餐,同时集采的手机重点也 锁定在千元智能机上。

业界专家邬贺铨称,为了适应这种流量的激增,运营商需要进行相应的创新。运营商在普及智能手机之余还应注意与其相关的社交应用、定位应用的市场创新计 划。他特别指出,目前80%的3G用户上网流量其实在非移动状态下产生的,应对这种需求需要运营商在流量经营的技术上加大创新。可见,在数据业务的使用习 惯上,运营商们还没能有效的培养或引导用户使用,没能形成用户对数据

业务自觉的使用习惯,这对运营商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开展流量经营、打造智能管道极为不 利。

目前,我国运营商自身创新能力还不够强,开放的心态显得尤为重要。如何进一步创新转型,实现“价值驱动型增长”,值得运营商深思。业内专家指出,在刺 激流量增长和优化流量分布之间寻找平衡或是产业良性发展的关键。运营商已经不可能凭一己之力来提供服务,也不可能在“围墙花园”内满足用户不断延伸和变化 的需求,运营商需要搭建聚合平台来获得范围经济,这要求新的商业理念:从产业链一体化模式到能力集群模式,从消解对方边界到开放自身边界、从独占用户界面 到共享用户界面、从产业链上下游到平等合作伙伴,开放的平台或是流量经济从增长走向增收的关键。

第四篇:三大运营商竞速申领手机支付牌照

月26日,中国人民银行公布了首批获得第三方支付牌照的27家企业名单,三大运营商却高兴不起来。

三大运营商在这场“争牌之战”中全军覆没,在27家企业名单中,竟然一个运营商的名字也找不到,甚至连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合资公司联动优势也惨遭落选。

据艾瑞咨询最新数据显示,今年第三方支付预计交易规模将达到17200亿元,而到2014年,中国第三方网上支付市场交易规模将有望达到4.1万亿。在广阔的市场前景下,三大运营商正在紧锣密鼓布局手机支付业务,冲刺拿牌,为大规模商用做准备。

中国移动和浦发行手机支付平台今年三季度上线。中国联通正在申请央行牌照,本月底接受央行检测。中国电信已招兵买马,成立“天翼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面对第三方支付这个庞大的市场,金融机构、运营商和第三方支付企业都想分得一块蛋糕。“运营商依靠庞大的用户资源,加入到第三方支付竞争中很有优势。”飞象网CEO项立刚在接受南都记者采访时表示,三大运营商拿牌照只是一个时间问题。而将来运营商围绕手机支付业务之间的竞争,会集中在业务整合能力的考验上。

运营商忙搭手机支付平台

虽无缘首批第三方支付牌照,三大运营商正发力手机支付业务,马不停蹄筹建手机支付平台,冲刺拿第三方支付牌照,为规模商用做准备。

据了解,联通目前已向央行递交牌照申请,申请业务范围包括网络支付、移动支付和银行卡收单等。按照央行规定的支付账户架构和标准,联通现正进行改造,本月将接受央行的检测。若检测通过,将很快拿到牌照。

两个月前,联通就已经成立了“沃易付”网络技术有限公司,进军移动支付。联通相关人士当时透露,预计最晚9月份能拿到第三方支付牌照。

中国移动方面,一年前就已入股浦发银行,今年第三季度双方的第一个结晶———手机支付平台将在全国上线。用户不需更换手机和号码,只要在原手机上加装一个平台,便可让手机具备银行卡一样的支付功能。此前,中国移动董事长王建宙曾向媒体证实,中国移动正在申请第三方支付牌照。

中国电信也不甘落后,为筹建支付公司招兵买马。今年3月,电信成立了“天翼电子商务有限公司”。电信相关人士透露,支付公司的构架搭建好后也将申请支付牌照。 “运营商申请牌照涉及到一些申请程序,只是时间问题。”项立刚说,第三方支付牌照没有数量限制,符合条件即可申请。完善申请条件后,运营商可能在接下来的第二批、第三批名单中出现。

分析人士指出,运营商错失首批第三方支付牌照或是因为布局第三方支付时间较晚,申请时间迟、支付标准仍需改造等原因。不排除运营商借助雄厚的资金实力,收购其他第三方支付企业,借壳获得第三方支付牌照的可能性。

地方抢先试水手机支付业务

目前,手机支付业务还未大规模商用,但不少地方的市民已经提前享受到了用手机刷公交、交电费等手机支付业务带来的便捷。运营商已经悄然提速移动支付业务。

以运营商争夺激烈的广东为例,5月31日,广东移动力推“手机通宝能力认证平台”,并计划在年内引入100家合作伙伴。目前手机宝通已应用于民生、消费、金融、安全、公交等领域,具备地铁公交刷卡、办公考勤管理、小区门禁管理以及移动商联盟商家优惠等功能。

在深圳,手机不仅能刷公交、地铁,还能刷出租车!6月1日,手机深圳通投入使用。深圳移动负责人介绍,用户无需换号,只要将现有普通手机SIM卡更换为专用的R FID -SIM卡,坐出租车即可刷手机付款。

与此同时,广东电信推出的天翼羊城通、天翼广佛通已日渐运作成熟。不换手机不换号,只需换一张特殊的双界面SIM卡,就可用手机乘坐公交地铁,把手机当作羊城通来使用。

广州联通去年就在手机支付方面打响了头炮,携手银联、工行推出“牡丹·沃银”移动支付卡,开了广州首家金融业手机支付先河。在特制手机卡的基础上,与工商银行牡丹信用卡进行捆绑,用户通过手机,依托银联支付平台,可以实现商家消费、城市公交、校园等领域的小额快速支付的“电子现金”和大额的“电子借贷记”功能。

“运营商作为一个整体,加入到第三方支付竞争中有庞大的用户资源优势,是很多小型支付公司难以企及的。三大运营商之间,互相情况都差不多,谁比谁更有优势。”项立刚说。

银联13.56MHz技术成主流

在移动支付江湖上,一直存在着两派之说。

一派是银联掌舵的13.56MHz标准,国内大多数非接触刷卡使用的频率都是13.56MHz,该频率也是金融机构唯一认可的可进行非接触金融支付的频率。另一派是移动主导的2.4GHz标准。 这场移动支付标准之争从去年6月份始就未曾停息。近期,终于有了一个较为明确的结果。“目前来看,采取银联标准基本无悬念,13.56MHz的NFC技术适合近场支付,相对于穿透性强的2.45GHz技术,账号安全性要好很多,并且也符合国际潮流。”项立刚对记者说。

在今年4月召开的“2011中国移动支付产业论坛”上,国家金卡办主任、中国信息产业商会会长张琪称,移动支付标准已初步明确,近场(短距离)支付采用13 .56MHz标准,2.45GHz方案仅用于封闭应用环境,不允许进入金融流通领域。

联通和电信一早就站对了队伍,此前使用的就是银联标准。一直坚持自主研发移动支付标准的中移动也传出放弃其2.4GHz标准,转投银联标准。近期其多个移动支付项目采用银联支付标准,使得“移动偏向银联标准”从传闻变成现实。

与此同时,中国银联副总柴洪峰透露,移动支付国家标准草案已经研制完成。“目前标准研制草稿已经完成,各方在主要内容上意见已趋于统一。”“移动支付国家标准草案体现了从智能卡、手机终端到手机操作系统、客户端软件和金融应用等各个环节先进工业和技术。”“参考国际上先进的安全标准,对智能卡、手机等关键环节都设计了新的安全等级要求,建立了一整套覆盖移动支付流程的支付安全体系。”

据柴洪峰介绍,移动支付国家标准出台将配套完善的产品检测和准入机制。检测内容包括手机、智能卡、受理终端等实体,也包括业务逻辑等方面,所有的检测都将由国家主管机关指定的专业机构进行,使得移动支付这项创新业务在发展之初就能进行较好的规范。

安全和便利两大因素需突破

“在大规模商用之前,运营商在发展手机支付方面,工程标准、法律,硬件方面都有待完善。”项立刚认为,“对于消费者来说,手机支付最重要的是安全和方便两个因素,手机支付的安全保障有赖于技术上的开发,方便就需要考验运营商的整合能力,考验运营商能否把所有业务整合起来,包括对基础认证技术、数字认证等。”有业界人士建议,发展实名制和完善信用体系,可以提高手机支付的安全保障。

“手机支付行业对相关产业链影响是巨大的,所有需要支付的企业都会受到影响,特别是零售业。”项立刚表示,移动支付商业链涉及许多领域,对整个电子商务产业都会有影响。

中国银行业协会5月30日发布的《中国信用卡产业发展蓝皮书(2010)》指出,随着移动互联网规模的快速增长,中国电信、中国移动和联通三大运营商将手机支付列为今后重点推广的核心业务。而软件运营商也加大了在手机刷卡功能的研发投入,例如银联手机刷卡业务的试运行,两者业务的结合将给信用卡业务带来新的商机。

视点

主导权之争 银联占上风? 在移动支付市场中,存在着运营商、金融机构,第三方支付企业等多方博弈。 在群雄割据的第三方支付市场,如何看待运营商和银联之间的关系?易观国际分析师王留生指出,运营商和银联均属于移动支付产业链中的核心环节,双方都想要绕开彼此各成体系获得主导权,存在着利益冲突。

飞象网CEO项立刚分析说,“运营商和银联之间存在竞争关系是不可避免的,但依照目前情况来看,银联更加强大,银联是管理者,运营商接受银联管理。”

针对运营商发展移动支付业务,电信市场营销和战略咨询专家王煜全提出了不同的意见:“运营商最好不要做移动支付,甘心做好管道,为用户着想就已经很好了。”王煜全在接受南都记者采访时建议,运营商不必处处跨界涉足各种业务,把本业做好即可,移动支付更多的空间应该留给银联和第三方支付企业发展。

第五篇:移动、电信、联通,三大运营商哪家实力强?

近日,根据多家科技媒体的消息,面对汹涌而来的5G时代,中国联通表示自己不会过早投入。在联通看来,5G跟3G/4G很不一样,3G/4G只是网络速率的提升,但是5G会在应用领域有巨大突破。在部分业内人士看来,伴随着5G时代的到来,三大通信运营商的竞争格局可能会发生不小的改变。那么,就目前来看,对于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谁的实力更强呢?企业市值:移动第

一、电信第

二、联通第三近日,伴随着BAT三大互联网巨头可能入股中国联通的消息,后者的市值一度大涨了数百亿。截止2016年12月5日,联通市值约在1450亿人民币,中国电信的市值约在2690亿人民币,至于市值最高的中国移动,则达到15260亿人民币,在国内仅次于阿里巴巴、腾讯等公司。企业营收:移动第

一、电信第

二、联通第三在企业营收这一指标上,中国联通依然落后于中国移动和中国电信。根据互联网上的公开数据,就2016年前三季度,中国移动取得了5427亿元的营收,中国电信则为2638亿元,中国联通则为2071亿元。值得注意的是,在营收增长速度上,中国联通为1.7%,移动和电信均在4%以上。企业净利润:移动第

一、电信第

二、联通第三相对于营收,在净利润这一指标上,联通和移动、电信的差距更大。同样是2016年前三季度,中国移动获得了881亿元的净利润,中国电信则175亿元,至于中国联通,其净利润约为16亿元。换而言之,就净利润,移动大约是联通的55倍。非常明显的是,综合企业市值、营收、净利润这三大指标,三大通信运营中,移动最强,电信次之,联通再次。那么,为什么在以上数据上,中国联通全面落后于中国移动和中国电信呢?对此,在笔者看来,这也跟联通的用户规模存在直接的关系。一方面,截止10月底,中国移动4G用户数已达49732.7万,而最新的消息显示,中国移动的4G用户规模已经超过5亿户。在10月份,中国电信4G用户净增548万,累计达1.1297亿户。至于中国联通,今年10月底时4G用户数为9399.5万,当月净增508.9万。另一方面,根据三大通信运营商公布的2016年10月运营数据显示,当月中国移动有线宽带用户净增126.9万户至7551万户;中国联通固网宽带用户净增42.2万户至7547.2万户。中国电信宽带用户数已经超过1.2亿,今年累计增加766万。在固网宽带上,电信第一,移动第二,联通第三。最后,总的来说,对于中国联通,要想追赶中国移动、中国电信,已经和BAT三大互联网巨头达成了战略合作。除此之外,中国联通还推出腾讯大王卡、无限流量卡、蚂蚁大宝卡等优惠套餐,以此吸引新用户的加入。文/YY胡微信公众号:YY之胡 ID:yyhu111本文为头条号作者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上一篇:师范生学业成长范文下一篇:师德师风幼儿园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