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创新精神培养的实践探究——以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为例

2022-09-10

当今世界, 科学技术突飞猛进, 知识经济潮起潮涌, 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知识经济时代的教育需要创新型的教育, 培养创新型人才。是否重视和加强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有没有施行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要内容的教学改革举措, 已成为衡量一所学校质量优劣的关键。而如何利用思想政治理论课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笔者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进行以下“五步教育”的探索。

1 打破常规, 创设条件, 激发兴趣, 树立意识

人们的思想是活的, 教无定法。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教学必须敢于打破常规, 勇于抛弃说教陈规, 创设良好教育教学情境, 帮助学生树立创新意识。为此, 教师自己要有强烈的求新求异意识, 努力形成培养创造型人才特征的独特教学风格;其次, 教师要不拘泥于课程和教材, 对课程和教材的内容进行开发和挖掘, 要利用学科课程上的理论原理为指导, 以现实社会为探索实践的场所, 去积极地探究社会生活中的热点难点问题, 形成解决社会问题的创造性观点和方法;再次, 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中, 要把阅读权、思考权、讨论权、判断权都还给学生, 提倡在看读思议说中质疑、反思、释惑、提高。要呵护学生具有新意的念头, 珍惜学生带有创意的言行。

思想政治理论课, 由于其抽象性的概念、原理较多, 加之教师稍有疏漏, 就容易打击学生的学习情绪, 降低学习兴趣。因此在教学中, 教师应根据课程或教材的具体内容, 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 使学生保持较高的求知兴趣。每当介绍新的概念、原理前, 要先给学生提供必要的背景材料, 让学生有充分的感性认识基础, 然后去细致观察、独立发现、深入分析、尽情想象, 以理解、掌握概念、原理的本质。教学过程中, 要随时关注学生的情绪反应, 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节奏, 巧设问题情境, 引发学生思考、辨析、讨论;要适时改变教学的相关表达和展示形式, 尽可能用图文并茂、声情真诚的多媒体课件等于一些具体教学过程中, 让学生对每堂课都有新的感觉、新的发现、新的体验, 从而保持活跃的思维状态, 由强烈的求知欲望萌发为创新意识。

2 夯实基础, 重视积累, 启发质疑, 开拓思维

知识的积累与思维的创新密切相关。突出的创造性是辐合思维和发散思维的完美结合。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与知识的积累相互依存, 相得益彰。思想政治理论课并非不需要知识基础的讲授或探究, 而恰恰相反, 需要对所有的基础理论、基本原理、概念定义、主题背景等有科学而详尽的了解, 重视相关知识的积累。以严谨的态度学习, 以积累掌握的知识运用于实践, 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中应结合学生实际和社会实际, 适时加强对学生思维方法的教育渗透, 将分析与综合、抽象与概括、比较与分类、归纳与演绎、系统化与具体化等思维方法, 给学生以充分的示范与学习实践。

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过程实际上也应是设疑、质疑、释疑的过程。疑是深入学习知识的起点, 也是闪现创造力火花的开端。教师需要认真筛选, 帮助学生找出最能启迪其创新思维的最佳方式, 那就是:能联系实际, 发人深思, 给人启迪;能激发、唤醒、鼓励主体意识;有助于观察、分析、综合、发散、想象等思维能力的提高等。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提供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辩证分析、综合思考的机会, 学生的创新思维就会得到有效的训练和培养。

3 发散思维, 鼓励想象, 注重实践, 提高能力

创新能力是一种能积极改变环境, 改变自我的应变能力和创造能力。如何提高创新能力, 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可以从两方面着手:一是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鼓励大胆想象, 训练想象力;二是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实践能力是创新能力的关键要素, 是将思维、想象、发明、创新付之实现的能力的总和, 是连接创意、创新、创造的桥梁。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 同样要多给学生参与实践的机会, 让学生自己动脑动手去探寻、理解、掌握理论原理, 深化理论知识, 并运用理论知识、原理去不断解决新的问题。课余, 要组织学生深入城乡社区, 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 为学生的创新想象和创新思维提供原料来源。实践活动中遇到的困难, 往往能促使学生产生对问题的认知和解析愿望而激发他们的原创能力。通过活动有效扩展学生的思维空间, 丰富理论知识体系, 增强搜集、利用信息的能力和发现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增进与他人交往合作和在群体中和谐相处的能力, 提高创新水平, 发展创造能力。

4 因势利导, 因材施教, 挖掘教材, 塑造品质

创新教育强调, 不仅要促进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 而且要促进每个学生的个性发展。没有个性发展就谈不上全面发展, 更谈不上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打造。学生的个性因遗传、成长环境等因素的不同而导致个体兴趣、爱好、性格等的不同。塑造学生的创新品质, 就是要培养学生的独立性、自信心、好奇心、敏感性、表达欲和富于幻想等的个性品质。

在思想政治教学理论中, 要承认学生的个性, 因势利导地发展个性, 要研究课程, 挖掘教材内容的本质核心, 开发富有价值的地方课程和校本教材, 并力争因人施教、因材施教, 培养学生的独立创新个性。教学中宜采取分层教学、集中讲授、个别指导等相结合的形式, 让所有的学生都有感悟地学习, 成功地实践, 引导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强化克服困难, 孜孜不倦, 积极向上的人生信念和发展决心。

5 陶冶心灵, 坚守信念, 开发情商, 体验成功

教育教学工作实践和教育科学研究证明, 学生心理品质中的智力因素, 影响着他们创新意识的生发和创造性才能的发展, 同时, 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如理想、信念、情感、情绪、爱好、意志、性格等发挥着突出的作用。智力因素只是影响学生生发创新意识和创造性才能的内在因素之一, 而非智力因素则是影响学生创新意识形成和创造性才能持续发展的更为重要的关键因素。作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 需要自身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人类共产主义理想清晰高远, 信念坚定朴素, 在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和发展自身及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注重心灵的陶冶, 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升华, 方能体验教育教学工作的成功。

总之, 新时期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教育和实践能力的形成发展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过程, 更是一门综合的教育艺术。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 只有勇于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 主动探索实践, 敢于开拓创新, 深入教育大社会, 接触时代新现象, 研究新问题新方法, 才能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实践中, 收获创新教育的丰硕成果。

摘要:知识经济时代的教育需要实施创新性的教育, 培养创新型人才。通过“五步教育”探索, 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上发挥着特殊的作用, 具有特别的意义。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创新意识,创新思维

上一篇:浅谈加强和改进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紧迫性及措施下一篇:浅谈小型酒吧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