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024-06-10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通用10篇)

篇1: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体现并非都要像科学家、发明家那样在学习活动过程中有什么惊人的发现、有什么伟大的发明,只要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不拘泥书本、不迷信老师、不死记硬背,敢于标新立异、大胆思维质疑、有所发现、有所发展地掌握所学知识,即是他们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体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渠道很多,其中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主阵地。

我在多年的教学过程中,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方面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尝试:

一、营造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

课堂教学是师生情感交流的情感场,加强师生情感的沟通,创造平等、和谐的学习环境,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关键。为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我特别注重教室的布置、板报的设计、墙上悬挂条幅的选择等一些看得见、摸得着的物态文化,学生会在不自觉的状态中自然而然地受到教育和启迪,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创造能力。

几年的课堂教学实践证明,每一名学生都具有一定的潜在的创新能力,只是有的学生可能在这方面表现突出些,有的学生可能在那方面表现突出些。要想发挥学生的创新潜能和实践能力,就应在教学过程中为他们营造一个创新学习的氛围。这就要求教师做到:一是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对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各种方法及手段都应给予理解和重视,给学生自由支配的时间和空间,以便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展,克服那种满堂灌、一切都教师说了算的教学方法。二是要尊重学生的人格,教态要和蔼可亲,语言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循循善诱,既要有严父般的谆谆教诲,又有慈母般的暖暖爱心,使学生在学习中敢想、敢说、敢做。即使学生说错或做错了,教师也不要讽刺挖苦学生,以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三是要多鼓励少批评。要鼓励和支持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在学习过程中答错了允许重答,答不完善允许补充,不明白允许发问,不同意见允许争论,形成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师生共同参与、乐于探究的良好环境,在民主、平等、和谐的氛围中,努力把教学活动变成活跃学生思维、启迪学生智慧、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创新的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新潜能和实践能力。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创造的动力、成功的先导,一个人的创造性成果,无一不是在对所研究的问题产生浓厚兴趣的情况下所取得的。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就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设计上要打破教材的条条框框,努力创新,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发挥现代化教学手段集声、像于一体的教学场面,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不断获取新的感受、新的想法、新的发现,进而激发其浓厚的学习兴趣,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从而萌动创新意识。

三、激励学生质疑问难

要实施创新教育,我们就必须打破被动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渴望创新、追求创新、参与创新。只有善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学生才能产生创新意识,因此,教师首先要注意捕捉那些善于质疑、敢于发问、思维敏捷、好奇心强的学生,并善于保护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克服老师主宰课堂,只有教师提问学生,不准学生向教师质疑的弊端,要把学生提问、讲座作为一个重要的教学环节,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把学生的思维从狭窄、封闭的圈子里解放出来,对能提出一些创见性问题的学生及时给予表扬。其次要根据学生好奇好问好动的年龄特征和教材本身特点,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自己动手,互相讨论,主动质疑问难,让学生自己去发现规律、归纳总结、解决问题。

四、重视学生的主动探究

要以学生为本,让学生在学习中能够不拘泥课本,不依常规,标新立异、别出心裁、积极地提出自己的新思想、新观点、新思路、新设计、新意图、新途径、新方法。以“科学探究”为主要形式,通过探究性实验增加学生探究过程的体验,学生能够保持对自然界的好奇,领略自然现实中的美妙与和谐;能够保持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实和日常生活中的道理;通过一个个探究性实验,来辨析真伪引发认识冲突,激起探究的深入,从而达到成功的彼岸,体会成功的乐趣,为以后创造、创新奠定坚实的基础。

五、挖掘教材中的创造性因素

新课标教材中很多知识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极好的教材,而且各知识点都是彼此联系、按一定逻辑顺序组成的,是一个个相对独立的整体。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创造性因素,引导学生正确思维、大胆创新。挖掘教材中的创新因素能改变传统学习中学生被动地接受教师知识传输的模式,形成对于知识进行主动探求、重视解决实际问题的主动积极的学习方式,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总之,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课堂教学的一个永恒的主题。创新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核心,是时代赋予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是进行教学改革、开创教育工作新局面的一个很重要的课题。作为一名教师应当立足实际,结合具体教学实践从各个不同的方面努力探索,培养学生创新学习的途径,探索其有效的培养方法,把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实践能力作为根本任务。只有这样,才能为国家培养出更多的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篇2: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小学科学 即墨市华山镇华东小学

姜治君 邮编:266216 电话:(0532)84559976

在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小学科学 即墨市华山镇华东小学 姜治君 邮编:266216 电话:(0532)84559976 科学课可以让学生接触到许多科学常识,科学知识是前人在实践中总结和归纳出来的,有些在现在看来也还是很抽象,很难理解的。实践出真知,科学精神更应该包括实践精神。实验是人认识大自然的基本途径之一,也是科学科教学中基本有效的方法,更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新意识,提高实践能力的基本要素。所以,上好科学科实验课,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和学科学、用科学的能力,使学生受到科学的自然观、科学态度的教育,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构建创新情境,激发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的唤起,是一种发现问题积极探求的心理趋向。教师首先应唤起学生的创新意识,只有在强烈的创新意识引导下,学生才会产生强烈的创新动机,树立创新目标,充分发挥创新潜力和聪明才智,释放创新激情。而爱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是唤起创新意识的起点,教师应有意识地构建创新环境,扶持创新意识。

1.好奇意识的保护,唤起学生的创新意识

好奇是创新意识的潜能,是创新意识的萌芽。是推动学习的动力。学生对科学有了好奇心,就能主动的去钻研,这种好奇心如不培养和扶持,就会逐渐衰退和枯萎。因此,当学生在好奇心的驱使下而提出各种古怪的问题或做出某些荒唐的事情时,作为教师,应该在认真调查的基础上给予鼓励,并引导学生提出问题给予指导。如我在教学《电产生热》一课时,要求学生用一根铁丝把一节电池的正负极连接起来,并摸一摸铁丝,手有什么感觉?这个实验本身效果不明显,可是有的学生的效果却很突出——手很烫,原来他是用了三节电池。虽然他与实验的要求不一致,但恰恰由于这一个不一致,使他发现了电热效果明显的一种方法。因此,这时教师切不可训斥否定学生,否则就把学生创新的萌芽扼杀在摇篮里,我是对该生大力表扬,并以此为契机进行启发,唤起创新意识:“除了增加电池,还有哪些办法也能使电热效果更明显呢?请你自己设计实验动手试试。”这时学生创新的意识则更强烈。

2.创新情境的构建,扶持学生的创新意识

科学的发现始于疑问,而发现问题,正是创新的开端。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巧妙构建创设情境,启发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从而扶持创新意识。如教学《大气的压力》一课时,为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特意构建创新一个情境:一上课,我向学生们出示了“马德堡半球”,合上两个半球抽掉其中的空气,让学生用力向两边拉开,一个、两个、四个,直到最后到全班同学像拔河似的一齐拉,但仍拉不开。此时,我提出问题:“你现在最想说些什么呢?”学生对这一现象感到奇怪极了,纷纷提出自己想要知道的问题:这两个半球为什么拉不开?用什么办法才能把这两个半球拉开?如果两个班的同学一起拉,能不能把它拉开?恰当的问题开启了学生思维之门,教师为学生构建创新情境,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得以扶持,深入探究的愿望油然而生。

二、创造良好氛围,激发学生兴趣

在小学阶段,学生学习的动机大都取决于对学习内容的兴趣。因为他们的好奇心强,求知欲旺,遇到感兴趣的问题总要弄个究竟,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学生这一特点,创造良好氛围,选择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实验,激发学生的兴趣。

1.营造良好氛围,拓展创新思维的空间

良好的教学氛围,不仅能促进求知欲的滋长,激发解决办法的兴趣,而且还会刺激新思维的开拓。因此,在教学中应改变以往的教学观念,重视营造良好的氛围,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思维。如我在教学《物体的热胀冷缩》一课时,我设计了一个“热喷泉”实验,学生对实验现象感到非常惊奇,并产生极大的研究兴趣,在探究活动过程中,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闪现了出来,有个学生说:“如果我把做的‘铝皮风车’装在上面,不就是成为一个新型的自动风车吗?”这不正是表明:小学生也有创新潜力,完全可以培养起一定的创新精神。

2、适时点拨,激发思维

如学习《热空气》一课时,我在导入新课阶段,出示一盏自制的走马灯,在走马灯下面点燃酒精灯后,走马灯转动起来。看到这种现象后,学生的兴趣顿时高涨,对走马灯不停地转动产生浓厚的兴趣,议论纷纷。此时,教师不失时机地提问:“通过这种现象你们想到什么问题?”问题一提出,活跃了学生的思维:“静止的走马灯在点燃酒精灯后为什么能转动?”“是什么力量让走马灯转起的?”“走马灯转动与什么有关系呢?”„„通过观察、讨论,唤起了学生探索的欲望,激发了学生质疑的兴趣,使学生带着问题进行探索未知的活动。

3.引导发散思维,训练创新思维的能力

科学教材内容为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提供了大量的素材,作为科学教师应该在深钻教材的过程中,更好地挖掘教材中的各个因素,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有更多畅所欲言的机会。如教学《空气占据空间》一课时,教材实验:拿一只瓶子,瓶口塞紧带漏斗的瓶塞,把水倒进漏斗,观察水是否能流到瓶子里;再把瓶塞松一松让学生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水流进了瓶里;你还有其它方法能让水流进瓶里吗?学生思索后,争先恐后,踊跃发言,气氛十分热烈,有的说可以在瓶塞上开一个小孔;有的说可以在瓶子上凿一个洞,还有一位学生说可以设计一个分成两格的漏斗,一边放水,一边空着„„学生的交流使他们获得了意外的信息或“灵感”。学生的畅所欲言,正是学生创新思维的结果。学生创新能力的锻造创新能力是智力发展的高级阶段,需要一定的知识;同时它更是一种发现问题,积极探求的心理取向;是一种善于把握机会的明锐性,是一种积极改变自己,改变环境,创设条件一解决问题的应变能力。创新能力更是一种精神状态,一种综合素质,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灵魂。从小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创新思维,锻造创新能力,是科学教学追求目标。

三、引导学生独立思索、鼓励学生自行实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观察实验是人类认识自然的基本途径,也是科学科教学的特点。对于学生的观察实验活动,教师是手把手地教,还是放手让学生亲自实践、尝试,标志着两种教学观。在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中,教师必须启发引导学生积极思维,自己提出观察实验的方法,自己动手实验,通过观察实验活动,锻炼学生,提高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勇于探究未知的能力。

1.立足于学生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认知心理学认为:思维产生于动作。在活动的实践中,学生能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体验到智慧的力量和创造的快乐。因此,教师要不失时机地提供学生实践的机会。如教学《沉浮的秘密》一课时,在学生了解了物体沉浮的规律后,要求学生实践自制“潜水艇”。有的学生找来两个装眼药水的玻璃瓶,用胶布把大口连接起来做成船体,再在两端小口各套上一段自行车上的气门芯,一段插入水里,一段露出水面含在口里。想让它沉,就吸出瓶里的空气;想让它浮,则用口吹进气体,使水排出。在这个实践制作活动过程中,无疑增强了学生创新的思维与能力。当然,创新能力只有经过反复的实践才能形成和增长。所以,突出学生的实践性,让学生经历“搞科学”的过程,比获取最终结果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显得更加重要。

2、鼓励学生自己动手,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篇3: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小学音乐课是一门趣味性很强的学科,根据学科特点,结合学生好奇心强,想象力丰富,富于幻想,可塑性强,求知欲高等重要心理因素,以培养和训练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对此,作为音乐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结合音乐教材内容,多放下手,从正、侧面综合加强引导和督促,以激发学生音乐学习、创作激情;开拓学生创造性思维;陪同他们一道体现、享受音乐乐趣,并从中挖掘音乐知识的要点,利用所学知识去创造能美妙的音乐。同时整个学习过程中的体验还能应用到其他学科,甚至生活上,去挖掘、创新更多的亮点,为今后踏入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下面仅就这个问题谈谈我的几点体会。

一、创设课堂情境,引发学生创新思维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场所,课堂情景关乎学生学习效果,以及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和提升。作为音乐教师在教学时应根据教学内容,创设对应的课堂情景,激发学生学习欲望。例如:对教学内容设疑,让学生深思,激发学生求知欲,然后再进行质疑、探疑、解疑阶段性教学,开拓学生思维,开发其潜能,引导学生去创新、思索,进而培养其创新能力。当然要灵活运用,一定能营造美好的创新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创新思维。没有情感就没有创造。要培养学生的艺术创造力,就必须充分挖掘歌曲的蕴含情感,以情激情,以情动情,进而使学生尽情地用动作、语言、表演等方法来创造美、表现美。

二、引导学生联想,挖掘其创新潜能

想象力是创新能力的前奏,它的作用远远大于知识本事,是学生综合素质能力提升的首要基础。一个人多没有想象力,那么之后的能力挖掘和提升便很难。其是人的知识、智慧、愿望、追求的延伸与拓展,有了想象力便有了创建新形象的能力。有人将想像比作思维的骏马,创造能力的翅膀。我在低年级的音乐教学中克服了单一、乏味的模唱,启发学生想象,自己去体会不同的歌唱方法。例如:在《小雨沙沙》歌曲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联想,小种子将悄悄话时,应该如何体现在音乐中,应如何发音、演唱才能让听众感受到这是在唱悄悄话?学生联想后,自然会想到既然是悄悄话,那么音调应应柔和、统一,同时还可以配备一些动作,让音乐和身体为一体,全面体现音乐的精髓。而小雨点落到种子上时又应如何来体现呢?学生们自然会想到用跳音来体现。如此一来,还未对连音、跳音进行专业讲解时,学生们就应该有了深刻的体验了,后期再进行专业讲解,学生们的理解和认识就自然提升了。在这期间,就是通过引导学生联想、想象,以挖掘创造性思维来促进课堂教学,可谓是事半功倍。

三、带领学生参与活动,培养其创新能力

课堂教学中,作为教师,应正视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主体身份。就音乐课堂教学而言,教师应多组织课堂活动,带领学生参与体验,让学生在活动中切身体验音乐乐趣。一方面可以环节课堂教学的压抑感,让学习变得更轻松、更愉悦;另一方面在活动中有效互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例如:将课本歌曲内容串联成一个小故事或短话,将学生进行分组演练,这样在小故事、短话趣味活动中,不但能提升学生课堂学习参与性,还能在一边活动,一边学习,课堂教学效率也会随之提升。同时,学习中学生们对学习歌曲的内容印象也会更深入,故事或短话中,教师再适当提问或让学生演练,让学生们在玩中学习,在学习中思考,在演练中创新,逐步培养其创新能力。在教学中,我们不能只强调让学生会唱歌,应时刻准备为学生创设展示自我的机会,为他们搭设创造的舞台。

四、运用音乐艺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学知识是为了能为人所用,“用”是“学”的目的,是“学”的价值体现。音乐课上,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精心为学生设计实践的内容,努力创设实践的情景,让学生在特定的情景下,培养自己的实践能力,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感悟道理,使知识内化。

总之,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一个永恒的课题。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只有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放手让学生大胆尝试,用创造性的教引导学生学习,将课本知识应用到具体实践中去,才能使学生学提更轻松、更有趣,也才能挖掘、提升学生能力。

摘要: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要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落到实处,教师必须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创设课堂情境,诱导学生创新动机,激活学生创新潜能,引导学生参与实践。

篇4: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一、让学生参与探究

美国华盛顿大学有这样一个条幅:“我听见了,就忘记了;我看见了,就领会了;我做过了,就理解了。”这就充分说明了让学生亲自参与的重要性。历史“教学”的含义,不仅是教给学生“双基”知识,更应该教会学生求知本领。笔者在教《昭君出塞》时,先提前让学生编写历史短剧,并提供参考资料和网址,要求学生六人一组通力合作,通过上网、到图书馆查阅收集资料。后来,挑选了一个编写得最好的剧本,组织学生排练,学生报名十分踊跃,根据剧情的需要,确定了七名演员,依照每一个演员的特长分配角色,并帮助学生自己设计制作道具,从而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动手能力。在表演的时候,要求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人物特征具体描摹出来,做到绘声绘色,有感染力,充分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表演能力。在表演的整个过程中,七名演员全方位合作,其合作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了锻炼。

二、让学生“有中生有”

“有中生有”是创新的内涵之一,指的是通过对已有知识生成过程的追踪、探索来获得对已有定论的认识。传统的历史教学中一个最大的失败之处就是忽略知识生成过程,只重视结果,给学生尽可能地灌下更多的东西。其实历史学科中经典事件和现象等规律性的高度提炼,都蕴藏着深刻的思维过程和深邃的思想内涵,如果把这些过程充分暴露在学生面前,就能让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自己探索和发现的过程,增强其求知欲。如要学生认识已有的定论: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就可以启发学生追踪思考这样一个书中已有的知识过程:唐朝为什么要实行“两税”制?学生思考后答出是为了增加政府收入。为什么政府财政困难要增加收入?是因为租庸调制无法维持。为什么会无法维持?因为贵族官僚的土地兼并。为什么会有土地兼并?这是当时封建经济发展的结果。为什么封建经济发展就必然导致土地兼并?因为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存在就必然存在土地兼并,并随着经济的发展而更加严重(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土地兼并使大部分农民因丧失土地而成为土地所有者的附庸,所受压迫剥削更重,阶级矛盾随之激化。同时由于经济的分散性和封建统治阶级内部的贵族、官僚地主等具有一定的割据性,土地兼并使部分地主实力增强,所以统治者不断调整政策(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在这个过程中,最好是把问题的答案不直接告诉学生,而是让学生亲历寻找答案的过程。

三、让学生“有中生无”

“有中生无”是创新的内涵之二,指的是根据已有的材料来启发新的思维。为此,笔者经常组织专题教学,对教学进行优化处理,抓住教材中创新点,进行创新技能的训练。例如在组织“耕者有其田”的专题教学时,指导学生找出课本中的农民阶级早就有“等贵贱,均贫富”、“均田免粮”的土地思想,到太平天国颁布《天朝田亩制度》规定的不分男女,按年龄都可以分到一份田地的理想社会。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对土地也有过思考,中国同盟会的政治纲领中提出“平均地权”,以后孙中山又将其阐述为“三民主义”中的“民生”主义,但是没有明确地提出反封建的土地纲领。最后将重点集中到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实行不同的土地政策。

四、让学生“无中生有”

“无中生有”是创新的又一内涵,指的是通过对自己感兴趣但又比较陌生的某一问题的研究,激发出新思维的过程。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培养学生的发现、交流的意识和技能,因而对学生来说,这个过程也就是创新过程。例如西安为什么能够成为六大古都之一,但在唐代之后却再也没有一个朝代在此定都?这个陌生的题目教材中没有,教师可指导学生搜集资料,自己整理得出结论。从周到唐,先后有十余个朝代定都在西安,历时一千余年。分裂时期的王朝以西安为都,是由于其控制的地区有限,西安地理位置比较适中;统一王朝以西安为都,主要是因为关中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富庶的地方,山川比较优越,所谓“沃野千里”、“天府之国”、“依山傍河”和“四塞以固”。西汉建都时,刘邦定都西安,认为西安“金城千里”,阻三面而固守,独以一面东制诸侯,进可攻退可守。关中自然条件的优越和农业经济的发达,为西安城的兴起奠定了良好的物质基础。但随着唐朝的灭亡,西安的古都地位一去不复返了。这除了经济中心的逐渐南移和政治中心北移的原因之外,孕育西安城的关中平原虽有依山傍河、沃野千里的优势,但平原面积狭小、粮食产量有限等都是其难以克服的缺点。凡是定都在此的统一王朝,都必须从关东地区转运漕粮,以支撑庞大的官僚机构和军队,但这种转运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黄河三门之险,渭水流浅沙多,使统治者大伤脑筋。通过这样的分析使学生“无中生有”地创造性地得出结论:地理位置使然也。这既深化了教育内容,又启迪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篇5: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在自主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昆山正仪中心校 杜琴芳

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的重点,也是跨世纪教育变革的根本任务之一。作为新一代的教师,要改变传统教学中重书本知识传授,轻实践能力培养;重学习结果,轻学习过程;重间接知识的学习,轻直接经验的获得;重教师的讲授,轻学生的探索;重视考试成绩等弊端。因为这一切不仅造成学生学习兴趣下降,学习负担加重,探索精神萎缩,而且极大地妨碍了学生整体素质的全面提高,影响了教育方针的全面贯彻落实,影响了跨世纪一代新人的培养。

人类跨入一个新的千年历史,新世纪将对人的培养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未来的教育要让学生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未来的教育决不能只满足于给学生一点知识和技艺,它必须将学生置于一个有尊严、有个性、有巨大发展潜能的活的生命体的位置上,全面关注他们的发展需要,关注他们的精神生活,开发他们的创造潜能,激发他们的创新精神,不断提高他们的生命质量和生存价值,进而使他们在生动活泼、主动和谐的发展过程中真正为自己一生的幸福作好准备。这是一个至高的目标和境界,它要求我们教师必须对传统教育从思想观念到操作方法进行彻底的全方位的`变革。

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培养是在学生丰富多彩的自主活动中实现的,不是外界强加于学生的。从这个角度看,创新教育的关键或教学的直接任务,是要创造出学生的活动,是要给学生提供适宜的活动目标和活动对象,以及为达到创新精神培养目标所需的活动方法、条件和环境。通过学生全面、多样的主体实践活动,促进他们主体性、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及多方面素质的整体发展。教学过程中建构以学习者为中心,以学生实践性,自主性活动为基础的动态、开放的教学过程;激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实践、主动思考、主动探索、主动创造为基本特征,以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及整体素质全面提高。

一、以活动促发展

人的发展是在主体与外界环境相互作用中实现的,“以活动促发展”的主张是活动教学的立论基础和实践切入点,是活动教学的灵魂。对学生的发展来讲,学生主体活动是学生认知、情感、行为发展的基础,无论是学生思维、智慧的发展,还是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都必须经过学生主体自觉参与的、全身心投入的活动来实现。为此,教育教学的关键就是要创造出学生的真实活动,让学生作为主体去活动。写作中也一样,没有活动,没有体验,写出来的文章枯而无味。我组织学生调查家乡特产,写《青团子的未来》,学生就是通过去“文魁斋”参观,学习制作青团子的过程,感受青团子的“色香味形”,回到学校展开讨论,怎样让青团子四季飘香、青团子的未来等。通过一系列的实践活动,培养了他们为家乡做贡献的社会责任感,发展了他们的创新精神。

二、学习者为中心

活动教学重视活动在发展中的独特价值,必然注重学习者“学”的活动。活动教学认为,学生的学习过程是学习主体对学习客体主动探索。不断创新,从而不断发现客体新质,不断改进已有认识和经验,建构自己的认知结构的过程,而不是通过静听、静观接受现成知识结论的过程。为此,特别强调主动学习、主体实践的教育价值,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学生亲身的活动和实践,变被动消极地学为主动积极富于创新地学,使学习成为学生主体的自主活动。教学《明天,我们毕业》一文,写的是学生在学校一天的学习生活,是学生亲身体验的自己的活动,教学中要把那种离开母校的眷恋之情表露出来,只有让学生积极参与,回忆自己平时一天的学习生活,再现活动的场面,上课时就有感而发,如果平时没有那些活动,教学只能是纸上谈兵,无感不发。因此,以学生为中心,在活动中学,在做中学,才能让他们主动发展,创造性地学习。

篇6: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

广东省韶关市乳源中等职业技术学校 李可欣

邮编:512700 电话:*** 邮箱:308757998@qq.com 摘要: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作用,全方位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已成为我们研究的永恒课题。本文结合中职《机械制图》课堂教学与实验教学的实践,从激发学习兴趣、激励探索、教学灵活、联系实际等方法和途径培养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

关键词:机械制图;激发兴趣;激励探索;教学灵活;联系实际;实践;创新 《机械制图》 是中职学校工科类学生(特别是机械类学生)非常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之一;是一门培养学生阅读和绘制机械图样,发展学生空间想象力的学科;它将直接影响后续专业课的学习,与生产实际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如果他们不通晓机械制图这门 “工程语言” , 就很难学好其他专业知识, 也无法胜任以后的工作。近几年,随着中等职业学校招生门槛降低,中职进校生的总体素质严重下滑,学生一进校就开始学习这门课程,无实际经验,没有空间立体几何知识,学生学起来感到很难,不容易掌握,不少学生由此产生厌学、惧学情绪。

现代社会已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时代的重要特征就是不断创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也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如何培养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呢?下面结合中职《机械制图》课堂教学与实验教学的实践,探讨了几种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的方法和途径。

一、通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

古人云:“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的存在是一个人求知的起点,是创新精神的原动力。如果一个学生对制图这门课程根本不感兴趣,那又怎能谈及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呢?因此,从兴趣入手,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激情,让学生在宽松和谐的环境中学习是启发学生创新思维,提高实践能力的基础。

(一)上好绪论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们的学生都是90后,有很强的个性,如果他接受你的为人,对你所任教的这门课也会有比较高的兴趣,但如果他对你产生厌烦感,在学你的课时也会产生烦躁感,不太愿意学了。在《绪论》的讲述中,在介绍了本课程的大概内容和特点后,要多准备一些实际生产中的图样,让学生由图样猜测实物,并说出理由和根据。教师当堂大致说明原因,为以后的课程讲授留出疑问。激发学生的探索热情,同时要让学生明白机械图样是工程界的通用语言。其他国家的人尽管语言不同,仍然能看懂图样所表达的内容,是国内外技术人员交流的重要工具。通过一系列形象的对比可以让学生对本课程产生新奇感,激发他们的学习愿望。教师对第一课教学过是否精心设计直接关系到以后教学效果的好坏。学生只有对《机械制图》感兴趣,才能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从而为学好本学科打下坚实的心理基础。在绪论课老师要讲得贴近实际,要让学生认为这个老师知识渊博教学经验丰富,让学生觉得这是一个很有魅力的老师,让学生接受你,那学生会比较容易接受我们的教学。

(二)有效利用简单的模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好制图机械制图课关键是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我们的学生是普高生,这类专业基础课是首次接触,需要改进以前的学习方法,是一个调整的过程是一个接受的过程。我们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进行教学,启发学生从感性认识逐步上升到理性认识,由浅入深,从简单到复杂,逐步深入地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利用客观环境是形象、直观的教学方式,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其学习兴趣和热情,学习效果也有了明显提高。一些自制的模型让学生看了之后,有利于学生从事物到图形的转换,而且学生会认为这个老师的手好巧,水平好高,会对老师产生一种崇拜心理,有利于教学的展开。我还鼓励学生自己动手制作模型,不仅让学生学到了知识,又提高了动手能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开阔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例如对于“点的投影特性”这部分内容比较抽象,学生感到要真正理解透彻很困难。尤其是点的坐标和判断两点的空间位置时,课前先让同学准备好一个三投影面体系和两个小球,课上三个学生一组,小球当作空间的点,其中一人拿点(可设为A点),一人作垂线,另一人观察,做记录。日光灯可当投影线,这样,学生可根据初中学得平面点的坐标很容易看出各投影点由哪两个坐标组成,如a是由X,Y两轴组成,a’是由X,Z两轴组成,a"是由Y,Z两轴组成。总结,以后凡知道X,Y,Z轴的坐标就能知道三投影点是位置,反之也成立。再如在讲判断两点的位置时,一人拿两个不同的小球(设A,B两点),根据刚才方法,学生很容易作出空间点在三个投影面的投影,然后,根据平面点的坐标的知识很容易观察出点在坐标轴上的位置,这样学生可看到X轴上的两点是左右的关系,Y轴的两点是前后的关系,Z轴的两点是上下关系。这是立体情况,转到平面上,点在X,Z轴的位置易理解,Y轴较困难,这时让学生把Y轴向下转到和Z轴同一条直线,可看出前后变成了上下位置,越往下也就越靠前,往上也就越靠后。同学们得出以上结论后,由教师总结点的空间位置,即X轴判断左右位置,Y轴判断前后的位置,Z轴判断上下位置,那是水到渠成的事了。这样的方法,能使学生不仅对直线投影有很直观的认识,而且对直线投影特性理解得透彻,印象也深刻。可喜的是在学习直线的三投影特性时,学生也运用这种方法,总结出了直线的投影特性,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通过“激励探索”培养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

创新教育不再仅仅传授书上现成的结论,更重要的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积极主动的探求知识的产生、形成和发展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形成知识、技能和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必须创造性的思考问题,改变传统教育只注重知识传授,只注重形式逻辑思维培养的弊端,把教学的重心由教学生记忆现成的规则和结论,转移到引导学生主动探索上来,从亲历知识过程中获得发现的快乐,并在成功创新的体验中建立起学习机械制图的信心。

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深入到学生中去,随时了解学生学习的动态。研究学生的思维规律,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因势利导,使学生的知识都是经过自己的思想劳动获得的。而不是“灌”进去的。在每次情景呈现后,我提出问题。让学生以小组形式(一般按前后座位四人一个小组)互相讨论研究,交流心得体会,教师巡视并听取学生遇到的疑难问题,注意学生的思路(一般用3~5分钟时间)。解决不了的疑难问题向教师提出或由教师就近随时个别辅导答疑。这时的疑难问题是学生经过了一定努力仍然难以独立解决的重大难题或关键环节。讨论之后,由小组代表发言,阐明结论,小组间可以互相补充。这种讨论有利于学生了解群体思维轨迹,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训练说理能力,并加强了学生间的交往和互动。课堂结束以前,小结选择有代表性的练习题,由学生自己独立完成,教师适当补充。充分利用《机械制图习题集》,通过各种练习,提高学生读图、绘图的能力,这不仅让学生巩固知识、加深理解,还可检查教学效果,教师巡回及时得到反馈信息,发现问题,及时辅导,可提高全班学生学习积极性,增强求知欲。

三、通过“灵活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

《机械制图》是比较抽象的课程,在教学中比较困难的一个环节就是对学生空间想象力的培养。由立体到平面,再由平面到立体的转化,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应当引导学生运用投影规律认识实物和图形之间的关系,让学生在看得到,摸得着的环境中获得直观的认识。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应选择一些模型让学生自己思考,锻炼他们的空间想象能力,课后如有困难要鼓励学生自己动手做模型,这样循序渐进有助于学生掌握。对于结构比较复杂的物体,制作模型又很困难,教师无论如何比划,学生总是想不出形状,这就要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手段的优势。多媒体教学具有图、文、声并茂的特点,充分发挥多媒体的形象化优势可弥补传统教学手段的不足。例如,利用3DSMAX 制作三维动画,可以任意摆放模型的位置,任意拆开分解,使学生对复杂物体的结构可以一目了然。配合FLASH 课件将三视图的绘制按步骤演示可以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例如,在讲到剖视图这部分内容时,运用3D 图像演示假想剖切位置,可以在屏幕多角度演示机件的内部构造,并结合剖视图的作图过程演示,学生可以轻松地看懂机件的内部构造。这样学生在比较直观和轻松的环境中学到了知识,锻炼了空间想象能力和利用电子模板作图的能力。

另外在《机械制图》的教学过程中,我注意到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普及和发展,在实际工作生产中,手工绘图由于劳累、繁琐和效率低下,逐渐被边缘化。因此,在学生学习时我适当地加入了对计算机辅助制图软件的介绍和讲解,比如AUTOCAD等应用软件的学习,为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和以后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础。

四、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

心理学家皮亚杰说过:“要让学生动手做科学,而不是用耳朵听科学或用眼睛看科学。”在引导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中,注重学生的实践体验显得尤为重要。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一个积极的探究者,教师的作用就是要创设一种学生能够独立探究的情境,在实践活动中引导学生去发现。通过实践活动进行学习,学生所获得的知识不再是空洞抽象的,而是具体的、生动的、丰富的。与此同时,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也能得到培养和充分发展。例如,引导学生利用学过的制图知识进行发明创造、小制作、论文写作、解决生产生活中实际问题等活动创新教育的理念下,教师的作用是鼓励与激发学生参与讨论,并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地思考问题,学会处理问题和解决问题。

如测绘实践的教学(大纲要求1~2周)。首先,教师、学生都要做好准备。如准备测绘设备、工具、指导书等以及分好小组。小组间的教学内容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接着教师要明确测绘实践的要求、做法及学习目标。组织各小组学生自学、获取信息。然后小组研讨决定解决问题的方案,制订工作计划,确定工作步骤和程序。教师讲解测绘设备(较多用机用虎钳)的工作原理。示范拆装零件和测绘主要零件。学生模仿教师,一边测绘、一边画草图。在这个过程中,小组内要具体研究各零件表达方案的选择,我进行指导、检查。当小组的草图方案完成后,进行检查,评价。在此基础上让学生修改,绘制成一张装配图和若干张主要零件图。当小组内都完成绘图任务后,最后由我和小组成员共同对各同学的表达方案进行综合分析比较,进一步提高学生解决综合问题的方法和技能。如各小组间的测绘内容不同时,还可增加以下一些环节:小组内总结,各小组代表按一定的顺序在全班介绍,共同讨论,各小组成果汇集成最终成果。

篇7: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我们试试素质教育,一定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下面就以“家

务劳动”课型和“公益劳动”课型为例谈一谈,在小学劳动课上,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一、小学劳动“家务劳动”课型

“家务劳动”课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它的特点是理论和实践密切结合,就学生已获得的知识运用于实践之中,培养应用能力和动手技能。同时,教育学生参加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因此,教学这一类课,首先要创设一个好的情景。创设情景,既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能促进教师内心的情感,从而使自己的语言更加生动、感人。具体方法是,有趣的启发谈话。让同学们欣赏老师或者事先有准备的同学的劳动示范表演。例如:我在教学小学劳动第8册第2课《拖地》时,就先请事先做好准备的某某同学,在课堂上给大家表演了一下。这样一来,大大调动了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大家看到这位同学拖地的动作熟练,并且拖得又快又好,羡慕不已,自己的劳动欲望油然而生。接下来,再讲拖地的注意事项,同学们很用心听。

第二、明理学知

老师要引导学生认真地阅读教材,从明理到学知,这样有利于学生理解教材内容,掌握操作要领,体会出劳动是人类创造生活,美化生活的必要条件。在这个基础上创设愉快的教学环境,就会把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向高潮。

第三动手实践

这是小学劳动课的几个环节中最重要的一环。老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可以采取一边讲解示范,一边让学生观察操作,教学中要善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讲解要简洁,明白,放更多的时间给学生自己,充分地让他们去实践,在学生自己实践、练习的时候,老师要启发学生积极参与的各种体验,努力创造一种愉快的教学氛围,使学生愿学,乐学,主动学。

第四教师小结

一这是“家务劳动”课型的最后一部分,教师要用简短的语言,对学生实践操作的情况做出评价,特别注意对那些有创新行为的同学评价,往往老师短短几句话,就能使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以至下次更努力,取得更好的成绩。

二小学劳动“公益劳动”课型

在公益劳动过程中,可以使学生的主动精神和创造性得以锻炼和发展。因此,我们必须重视这一课。

第一情境导入,点名目标

首先,老师在上新课之前,创造情境,组织学生调查与课文内容有关的地点,图片,使学生对这一章节内容有个初步的了解。

第二示范讲解,明确道理

通过教师耐心细致地示范讲解,使学生深入地了解本次公益活动的意义及这样做的道理,学生只有明白这样做的道理后,才能更积极主动地做这件事,才能真正体现“学生主体”。

第三设计方案,课堂实践

教师讲解完后,针对本次公益活动,组织学生以小组单位进行讨论:“我该怎样进行这次公益活动?”这样为公益活动进行打下了基础。老师根据小组的方案,选出最佳方案。在活动前,再查一下准备的材料或工具。准备充分以后,开始实践。在实践过程中,以小组为单位开展竞赛,比一比谁的效率高,质量好。老师要和学生一起参加实践,并亲临现场指导。这样有利于调动学生劳动的积极性。

第四汇报总结,进行教育

学生汇报,可以使大家看到这堂课的收获。老师总结,可以使学生进一步加强对公益活动的认识,培养学生高度自觉性和个人利益服从整体利益的思想品质。

篇8: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从事职业学校计算机教学以来,深感计算机教学有别于其他学科的教学。再加上职业学校学生学习习惯不好,知识基础较差,自主性相对差,在计算机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许多学生起初对计算机挺喜欢,但随着时间推移和学习难度的增加,学生开始厌学。要让学生长期爱学计算机,学好计算机学科,在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另外,还要注意着重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那么,下面谈谈我是如何在计算机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

一、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

有些老师在教学中,喜欢把每一个内容讲得面面俱到。这种做法无法体现学生的主体性,限制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难以教会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为了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我在教学中采用了如下的教学方法:

(1)发现教学法

我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明确每节课的教学目标,设下疑难问题,让学生自己去思考问题、上机实践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给学生“主动发展”的空间,采用“发现式”教学,同时保证学生充裕的上机时间,着重培养和锻炼学生的操作技能。当学生通过自己的上机操作能够解答某一问题时,必将会熟练掌握该项操作技能,增添一份喜悦之情,充满学习计算机的热情。

现代心理学家认为:创造是发展的灵魂。

我们教师在“教”的过程中,应以创造性教育思想为指导,教给学生创造性思维方法,引导学生参与创造性活动,培养学生创造力。引导他们从各个方向去解决问题,用多种方法来解决同一问题,并要注意到思维的求同性与求真性,防止思维绝对化和僵化。

创造从问题开始。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启动他们的创造思维。例如,在给学生讲述画笔时,在作业中可以给他们提出怎样实现画立体镜框的问题。问题提出后,他们积极思考,结果“创造”出了不止一种解决方法。比如,有的学生美术观念较强,从光学的角度思考出一条三维的立体线段就可以用从右到左或从下到上的一道黑线,一道深灰线,两道浅灰线构成或者使用渐变工具选择不同的渐变方式;而有的聪明但比较喜欢“投机”的学生将Windows窗口的边框线在画笔里放大,发现边框的立体竖线也是由从右到左或从下到上的一道黑线,一道深灰线,两道灰线构成。如此种种,殊途同归,皆大欢喜。

(2)问题教学法

在教学中我不断摸索,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使学生目标明确,有的放矢。采用问题式导入的形式进行教学,第一种是直接向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疑惑学习新课内容,在老师的讲解和学生的讨论中解决问题,从而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如在讲解图层的基本操作时,由于这节内容相当重要,而且实践性非常强,我先设计出几道练习题,如建立和删除图层、显示和隐藏图层、复制和移动图层、链接和合并图层、对齐与分布图层等,让学生自己带着问题操作预习,然后再总结学生的学习情况。同时对操作较好的学生及时提出表扬,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第二种形式是在新授课内容之前,直接向学生提出本堂课需要学习的内容,开门见山,重点突出。在书法中有飞白,那是意境;在绘画中有虚有实,给人以想象的余地;在教学中也应该留有让学生想象的空间,老师应大胆放手,通过提问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我在Photoshop的教学中,经过分析教材发现:画圆、画圆角矩形的方法是一样的。于是我只详细地讲解了圆的画法,而圆角矩形,我只提了一句,方法与画圆一样。从教学效果来看,大部分学生能够由画圆的方法掌握圆角矩形的画法。

(3)讨论教学法

在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问题时,我采用协作式学习方式,强调以学生的团队学习为主,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增强班级凝聚力。如在讲制作按钮时,先让学生分组讨论:可以制作出什么样的按钮?后叫个别学生示范。学生通过上机探索和讨论得出制作按钮的多种方法和样式:圆角的、方型的,玻璃样式、金属样式等等。通过活动解决了问题,也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在小组中学生思维可以相互启发,也可以更多交流思维经验,发扬团结互助精神,这对学生成长很有利。学习与思考同等重要。在有限的时间内,使学生最大限度地掌握技能,并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为其今后的知识和能力拓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我在教学中向学生提出,遇到疑难问题时不要先急着举手问老师,而要先想一想:“为什么”?“怎样解决?”然后查书与上机探索,实在解决不了,再问周围同学,最后才举手问老师,我的目的是让学生经过思考后弄明白为什么,而不是简单地告诉他答案。学生通过积极主动地思考解决实际问题后,从近期看提高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长远看培养了创造性思维,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4)开放式教学法

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已经成为教学中很重要的媒介,为了使学生更快捷、直观地学习知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我不仅运用大屏幕投影仪,还进行网上教学,从天极网站找到关于Photoshop的视频教学,于是每节课都指定他们学习两个案例,并适当地做笔记,这样更利于学生学习知识,他们可以一边听课,一边制作,而且可以随时地返回教学界面,进行上一步、下一步、暂停、停止等操作,视频教学便于学生直接获取知识,压缩了教学时间,大大地提高了学习效率,填补了大屏幕投影仪只可听不可练的空缺。

二、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活力

培养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始于积极思维,始于动手实践。俗话说:实践出真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只起指导、启发的作用。教师应给学生留有更多的思维空间,不需面面俱到, 包办代替学生。应把更多的时间交给学生,让学生在实践中去亲身体验创新的乐趣。这不仅能深化教学内容,把学生的兴趣推向高潮;而且还有利于拓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例如,给他们介绍了Photoshop的一些处理工具后,留下上机作业:母亲节即将到来,以“母亲节”为题材,充分发挥想象力,自己上机设计制作一张精美贺卡并配有文字以表达对母亲的爱,要求内容新颖有创意,版面设计不拘一格,文字优美流畅,色彩搭配美观大方。让学生自己去采集资料,资料采集完后他们又提出了一些要求,比如在文字底下配上图画,在一张纸上分小块进行编排,艺术字或图画需要倾斜一定的角度放置等等。这就要让他们根据自己的需要,综合使用Photoshop的图层放置、图层样式和文字扭曲等,努力去实现他们的这些要求,不一定都能实现,但必须试试。

首先取得成功的是在文字底部配上图画的效果。一位同学插入图片,创建新图层,然后配以文字,于是使得图片和文字能够重叠摞放,但是图片挡住了文字,也就是说文字图层在图片图层的下方,于是移动图层,使图片图层置于文字图层底部,这样图片就被“压”在了文字下面。但效果还是有些不好,因为图片的色彩对比比较鲜明,文字尽管覆盖在上面,却有点显乱,再想出最后一招,调整图片的不透明度为70%左右,最后的效果十分满意。

还有就是对于文字编辑也得到了圆满解决。大家运用横排文字工具和直排文字工具进行文字编辑,而且还可以将文字进行随意美化和变形,有的学生对文字进行描边、有的学生让文字内发光、有的学生外发光、有的学生运用光芒四射效果、玻璃样式等等。总之,各有特色,效果甚佳,于是,一个个问题迎刃而解。

经过长期的教学,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动手能力增强了,而且善于思考,善于创新,特别是在2004年包头市职业中学技能大赛中,所代的02级计算机专业的多名同学获奖。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不断摸索,不断总结,不断创新,进一步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摘要:二十一世纪是一个全面冲击人类社会的变革时期, 而计算机技术是这个变革时代最基本、最活跃的动力之一。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 中等职业教育在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如何进行计算机教学,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思维和想象力、培养适合市场需求的高素质劳动者和实用技术人才, 已成为当前中等职业学校面临的主要问题。本文拟从课堂教学的角度来探讨在职业学校计算机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关键词:计算机教学,创新精神,创造力,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袁爱玲.学前创造教育课程目标的构建.山东教育 (幼教版) .2000/1-2

[2]阎立钦.实施创新教育, 培养创新人才.教育研究.1999/7

[3]何克抗.多媒体教育应用的重大意义及发展趋势.http://www.cbe21.com/.开展科技活动培养创新意识

[4]俞学明, 刘文明, 钟祖荣著.创造教育.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

篇9: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关键词:音乐素质;律动;音乐活动;韵律;审美素质

最近的音乐教育杂志中很多文章都在感慨:学生喜爱音乐却不喜欢音乐课,并附有大量的统计数字。于是我做了一些调查,对于大多数中小学音乐教师来讲,他们注重音乐知识和歌曲的教唱,留给学生自由创作、实践的机会太少。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孩子只有在游戏、童话、音乐、幻想、创作世界中时,他的精神生活才有了充分的价值。没有这些,他就是一朵枯萎的花朵。”我相信,每个孩子心中都有一颗音乐的种子。只要我们给它水分和阳光,让孩子在实践中感受音乐的乐趣,爱上音乐课的孩子就会越来越多。经过调查研究,我感到如果在教学中,从如下几个方面对学生进行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会对我们更好地实施新课程教学起到良好的效果。

一、在音乐教学中为学生创造实践的机会

奥尔夫说过:“让孩子自己去实践、自己去创造音乐,是最重要的。”孩子是教学活动中最重要的因素。教师心里想的,首先应该是孩子,其次才是音乐,孩子比音乐更重要。我们可以让孩子们去实践,按照他们自己的想象、利用他们自己的各种可能性去安排。教师给他们一个任务,每个孩子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条件去做他愿意做的事。教学的活动,主要是孩子的活动;教学的最终结果,要从孩子身上体现出来。

(一)利用器乐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韵律和演奏能力

在奥尔夫儿童音乐教学体系中,器乐是学习音乐的重要手段。外国某些地方不但把一些乐器作为教学设备配备给学校,而且在音乐教材中就有一定比例的器乐曲,并随着年级的升高而增加这部分的内容,可见器乐教学对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起着很大的作用。

(二)加强律动和歌唱表演,使学生加深对音乐的理解和感受,提高审美素质

低年级的律动和歌唱表演是最能表达孩子们的欢快心情的实践活动,是听觉和动作训练的结合,从而达到心理上和生理上的和谐。达尔洛兹体态律动要求学生把身体各器官作为乐器,把所听到的音乐再现出来,也就是强调“音乐是动的艺术”。音乐进行有线条,有起伏,用身体动作表现音乐,必须反映其断、连等典型特征,动作应有乐感。

(三)给学生广阔的创作空间,创设“创造性学习”的教学情境

在教学中创造活跃民主的课堂气氛,鼓励学生多想、多问、多做,开发创新意识,发展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操作能力,形成创造性个性品质。例如,在欣赏不同类型的音乐作品中,启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发展他们创造性思维能力。如:看图式标题的音乐欣赏《百鸟朝凤》、《野蜂飞舞》等;对情节性较强的音乐欣赏《龟兔赛跑》;对音响感知与感情体验的作品,如《二泉映月》等曲子。再者在教学中调动多种感官参与,培养创造性操作能力,当学生通过听觉、视觉及想象、联想,对所欣赏的作品有一定程度的理解后,可让他们动手、动口、动脚,使欣赏过程提高到另一个高度。如:欣赏完《赛马》、《森吉德玛》等曲子后,由于有鲜明的对比段,可按不同乐器的音色特点,为不同情绪的乐段创造性伴奏谱。又如:欣赏完《快乐的罗嗦》、《采茶扑蝶》等具有鲜明节奏特点的曲子时,可运用身体语言感受音乐、创造音乐等等。

在孩子们的眼里,创作是简单的,没有清规戒律,教师也不应该有更多的顾虑,只要正确地加以指导,寓创作教学于音乐活动之中。那么,在进行音乐教育时,能不能把孩子们从座位上解放出来呢?我们主张让他们不仅使用听觉,而且通过积极的联想和想象,加上视觉、触觉的活动去感受、去把握、去创造一些联想的形象来表达。这样的教学是能够做到的。我们只要从孩子的生活范围里选取适当的内容,把这种内容告诉孩子们,他们便能够理解;只要要求他们用音乐来表现这些内容,他们就能够自己去进行音乐的创造。这些内容可以是儿歌、童谣、谜语、神化、寓言、民间传说以及儿童自创的图画、自编的童话、寓言等等。

二、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音乐活动,提高音乐素质

要想使学生的演奏能力、演唱能力和音乐感受能力等方面的音乐素养提高到更高的境界,不断得到巩固提高,光靠课堂内的教学实践是不够的,还必须把课堂教学延伸到课外去,开展多种多样的课外音乐活动,以解决在课堂上不能解决的问题,让他们能全方位、多角度地来领悟音乐的神韵和真谛,亲自参与唱歌、舞蹈、表演、演奏和创编。

篇10: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谢锦荣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机械与电气工程学院 机械系 广东佛山 528000)

摘要:当人类社会跨入二十一世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的发展时期的时候,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特别是在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后,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严格,对人才的 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要求也越来越高。当代大学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主力军,如何使大学生适应潮流的发展,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越来越重要。

关键词:社会责任感 创新 实践 大学生在进入大学的时候,已经向社会成功地迈进了一步,但是以后如何能够立足于社会,这是一个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社会责任感能够使大学生适应社会形势,服务社会,在社会上树立良好形象;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是指大学生在学习、工作中表现出来的创造、发明素养,完成实践教学环节学习任务,从参加社会实践、社会活动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生产、技术等方面实际问题的能力。当大学生拥有它们时,他们已经在社会中成功一半了。

一、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战略主题提出“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社会责任感”是特意增加上的,所以我们应该对社会责任感予以高度重视。

(一)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现状及其原因分析

1、社会主人翁意识淡化,重个人前途,轻社会思想。

不可否认当代大学生是有理想的,他们希望自己成名成家,出人头地,但有的仅仅局限于实现个人理想的梦幻里,而没有将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紧密联系起来。这些大学生缺乏对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关系的认识,缺乏对自己负有历史使命的正确认识和建立在这种认识基础上的对社会应具有的主人翁的严肃态度。

2、缺乏人生奋斗目标,重自我价值,轻社会价值。

市场经济的发展,利益主体的多元化,使得个人的独立性、自主性地位逐渐得以确立。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从事经济活动的人们必然从自身的利益需求出发选择自己的行为,人们必须学会根据社会、市场的需求和动态进行自我设计、自我发展。个人的个性和地位真正凸现出来了。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正视并积极追求个人的价值尊严和利益要求,其自我意识、进取精神和成就欲望及自我责任明显增强。

3、以“自我”为中心,重个人利益,轻社会利益。

这些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个人施展才干、大显身手提供了理想的舞台,使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强烈地意识到个人在社会进步中的作用。但同时又意识到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和无情,惟有坐上个人奋斗的小舟才能游弋到功成名就的彼岸。因此,相当一部分学生在压力下,目光定格在个人的努力、拼搏上,凡事从“我”出发,以“我”为中心,崇尚“追求自我实现、完善自我价值”。当集体与个人发生冲突时,只强调个体,并以“我”为主;当公众利益与个人利益矛盾时,则以个人利益为重;缺乏为社会和集体牺牲的精神;在选择职业时主要考虑的因素是高收入和自我实现并重。

(二)大学生如何培养社会责任感

1、用爱国情怀、民族精神,激发社会责任感。

纵观历史,爱国主义历来是激励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振奋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推动人类社会历史前进的精神动力。个人的前途和命运,总是同祖国民族的兴衰荣辱戚戚相关的。作为当代大学生应该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应该正确判断世界发展趋势,深入了解中国国情,深切关爱祖国的前途和命运,不负时代重托,肩负历史使命,把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同祖国的需要结合起来,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把力量用在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上,建设祖国,报效祖国,这是社会责任感的集中而又具体的体现。

2、用崇高信念、远大理想,培养社会责任感。

理想信念是人生的精神支柱,是社会责任感的源泉和精神动力,社会责任感是实现理想的条件。理想与责任是互相联系的,远大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能激发大学生的社会责任。培养社会责任感就要从具体工作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在具体的活动中培养。作为一个社会的一份子,每个人既享有一定的权力,又必须承担一定的责任和义务,既从社会中获取,又要为社会奉献。权力与责任和义务是统一的。没有无权力的义务,也没有无义务的权力。不讲责任和义务的思想是错误的。当代大学生只有树立伟大的共产主义理想,坚定共产主义信念,才能自觉的形成高度的社会责任感。

3、用集体观念、团队精神,增强社会责任感。

集体主义能够培养当代大学生的人生态度,能够激励人的社会责任意识。集体主义是以社会主义集体为价值目标,以个性发展为前提的。它可以密切集体与个人的利益关系,增强个体的主人翁责任感,然而个体对社会,个体对他人的责任离不开人的自我责任意识。个体对自我的责任意识,是个体对社会、对他人有责任感的内在基础。很难设想,一个对自己不负责任的人能为社会、为他人负责任。自我责任意识,意味着个体的自律,和对善的追求。每个成员应该发扬团队精神,培养集体观念,自觉承担责任,履行义务,人人为我,我为人人。逐步培养自己作为一个集体成员的责任心,尽到自己的责任。人只有具有了自我责任意识,启动了他的内力,才能进一步上升为社会责

任意识。

4、用诚实做人、守信办事,树立社会责任感。

诚信属道德范畴,是一条做人的基本原则,是人与人进行社会交往的重要砝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对人的诚信要求越来越高。维护诚信的最佳办法是让每个人不讲诚信的行为,都在个人信用史上留下污点,使不守信用者意识到不守信用的代价在一生当中难以承受。在诚信时代,就是让守信用者享受诚信的回报,让不守信用者自食苦果。

二、当代大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

创新精神是个体产生创新思维的首要前提。创新精神来自后天的培养与锻炼,也受多种非智力因素的影响。例如:好奇心、求知欲、怀疑精神、兴趣、爱好、意志、激情、思维独立性等。创新,总而言之,是对前人工作的一种“否定”和超越,创新思维过程实际上是对已有信息进行再加工的过程。因此,现代的大学生是不可缺少创新精神的。

(一)大学生创新现状及其原因分析

1、当代大学生有广泛的接受信息的渠道,对各种知识信息和社会思潮反应敏锐。

当代大学生具有比较独立的主体分析判断能力,相经来说,思想政治工作无论从内容和方法,都需要进一步改进和创新。因为这是目前的社会环境等因素决定的,当前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需要引起各方面的高度重视。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由于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物质利益、就业方式等日益多样化,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加。另外,在我国社会发展的前进过程中,也出现了腐败、社会收入分配不公等一些问题,尽管这些问题是个别的,但对我们思想政治教育的冲击却不容忽视。

2、在大学校园中,大学生面对各项校园活动的麻木。

大学生们不是不喜欢校园活动,只是不愿做些在他们眼里无聊的事情,他们把自己放逐到宿舍中,用电脑的各种新鲜事物好奇而沉迷其中。每当遇到不懂是事情时他们会想到的是百度搜搜,然而这种情况把自己的思考能力都抹杀了,如何创新呢?他们不愿利用校园的各方面设施,渠道发展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如表演,面对观众演讲,组织能力等。这些都是大学生懒惰,自闭的表现。有的学生在大学四年中什么都没有学到,就是虚度了美好的光阴。如果对于学习走进校园都是那么不情愿,那如何要创新呢?

(二)大学生如何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

1、大学生必须学会自我管理。

许多国外的高等学府在教学管理中融入了学生自我管理。这一机制使得学生的自律能力大大提高,并且能够积极对学习、生活、学生工作甚至学校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思考,努力寻求解决

办法。这会给学生一个自由发挥的空间。要关注和把握好大学生的需求,同学们不需要、不关注的东西,我们没必要强制去做。同学们需要的、关注的东西,比如个人发展的问题,全民素质提高的问题,对一些社会热点问题的关注,把握住了同学的需求,就能够受到大家的欢迎。

2、大学生应该打败自己最大的敌人。

最重要的是自己,大家都知道自己就是最强大的敌人。打败了自己的懒惰,颓废。才可以为创新打开一条通道。在如此竞争激烈的社会里,如果没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是很难在社会中生存的。不断发展自己,反省自己。这才是一个大学生应该做的事情。每天多思考一些,多学习一些,那么每天都是在进步的。

三、当代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实践能力是指在实践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正确驾驭某种活动的实际本领,包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大学生来说,实践能力主要是把所学理论知识更好的综合应用于实践的能力。

(一)大学生的实践能力的现状及其原因分析

1、对大学生实践的作用认识不清,重视不够

目前,部分高校对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会实践的重要性和现实意义认识不足,将其简单化,大学生社会实践缺乏整体体规划和系统的过程设计。一是学校认识不到位。认为大学生社会实践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形式,不是一门独立的课程,只是课堂教学的补充形式,是“软”任务,只根据学校和专业的特点有选择地开展.因而没有引起高度的重视,也没有摆上学校的重要日程,二是大学生不重视。大学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重视理沦知识的学习,忽视实践能力的提高,加之没有成绩考核方面的硬性规定,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积极性不高,即使参加也抱着—种游玩、观光的态度;三是家长不支持。部分学生家长认为大学生主要务是学习,文化课成绩的高低、各类证书的获取才是最重要的,社会实践不过是走过场,开展社会实践是浪费时间、精力和财力,甚至有的认为社会实践是不务正业、加之社会实践往往到艰苦和落后的乡村去,家长不愿意让孩子吃苦受累,因而支持力度不够,以致实践活动得不到社会的认可,难以取得各方理解和大力支持,不能持之以恒地开展下去。

2、大学生社会实践存在流于形式、走过场现象

相当一部分学校的大学生社会实践,内容陈旧、形式单

一、流于表面、缺乏深度和广度。绝大多数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参与面较窄。学生的社会实践大多以利用假期分散返乡调查实践为主。或者在暑期象征性地组织几支社会实践服务团队,用短短的几天时间下乡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大多是做些简单的参观、走访、调查后便草草收场。因本身缺乏专业性的指导,缺乏严格的各种保障机制,使大学生社会实践成为虚多实少,流于形式的活动。

3、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形式和内容针对性、实效性差

目前在这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有:—是形式传统单—,缺乏创新。很多院校大学生社会实践往往局限于社会调查、政策宣传、参观访问、文艺演出、生产劳动、支教扫盲等形式,仍停留在初级发展阶段,而缺乏向纵深方向发展的改革与创新。二是内容空乏不丰富,缺乏多样性和针对性,往往与大学生的专业特点特点结合不紧密,不能学以致用,没有针对社会实际,尤其是农村的实际。没有考虑到群众的所需,尤其是农民的所需,没有真正达到为社会发展做贡献,为群众做实事的目的,三是注重表面效应,缺乏实效性。大学生社会实践仍然存在宣传得多,实际做得少,假期响应号召临时故得多,平时坚持、主动做得少的现象。

(二)大学生如何加强和改进自身的实践能力

1、大学生应该提高认识,完善自身的实践能力

学生应该与学校领导和广大教师联系,希望他们能转变教育思想,更新观念,要充分认识大学生社会实践是高等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行的必然要求,培育“四有”新人的—项重要举措。大学生自己应该巩固知识,完善智能结构,增长才干,这些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且大学生应对各学习阶段和各专业特点相适应的系统的实践内容进行计划。

2、大学生对社会实践内容、形式和载体增强其针对性和时效性

大学生在教学实践、专业实习,军政训练、社会调查、生产劳动、志愿服务、公益活动、科技发明和勤工助学等内容上,根据时代背景和社会需求,不断探索新形势下社会实践的特征,丰富实践能力的时代内涵,使其在内容形式及广度和深度上不断发展,赋子其更丰富的时代特色和生机活力。

参考文献:

[1]李允:《责任心的培养:高校德育的主要内容》[J],《思想教育研究》,2003年第11期。

[2]张道理:《大学生道德观特点及教育方法选择》[J],《思想教育研究》,2002年第8期。

[3]吕明新:《大学生社会实践效能发挥的影响因素及对策分析》[J]青少年研究,2005(3).

上一篇:TS16949监督审核必备资料清单下一篇:保安队长竞聘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