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更高质量就业

2022-07-16

第一篇:实现更高质量就业

努力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的就业 王权

核心观点:“十三五”时期就业发展将以创业作为就业新的增长点,继续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推动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的就业。《中共吉林省委关于制定吉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提出,扎实做好就业工作。就业是“十三五”时期的民生之本,也是国家治理最重要的目标。“十三五”时期就业发展将以创业作为就业新的增长点,继续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推动实现更加充分、 更高质量的就业。

一是政府应充分发挥创业对就业增长的拉动作用,下大力气改善创业政策环境、金融环境和社会环境,激发社会创业活力,致力于构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动局面,营造创业“黄金期”,打造创业型社会。坚持促进创业与推动新兴产业发展、科技创新相结合,强化对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等创业实体的扶持力度,进一步扩大创业融资支持和财税支持;探索建立政府主导、多方参与的创业救助机制和创业保险体系,降低创业风险;加强创业观念教育和创业培训,激发社会尤其是青年创业热情,提高创业者的创业能力。 二是落实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和创业引领计划,加强对困难人员的就业援助,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扶持退役军人等重点人群就业工作。要将高校毕业生就业摆在就业工作首位,积极开发适合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岗位;以就业需求和人才培养为导向,深入推动高等教育制度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使高等教育更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要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对就业困难人员的援助制度和政策,形成援助困难人员和“零就业家庭”就业的长效机制。要坚持城乡统筹,健全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制度,积极引导农村劳动力有序进城就业,鼓励就地就近就业,支持返乡创业。要对退役军人开展有针对性的职业技能培训,提供及时有效的公共就业服务,落实就业创业扶持政策,促进退役军人尽快实现就业。 三是健全人力资源市场,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人力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完善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制度;健全人力资源市场监管体系,以基层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为重点,完善覆盖城乡的公共就业创业服务体系;借助信息化等手段,建立更加高效便捷、覆盖全国的招聘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就业信息监测平台等。

四是结合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优化升级需要,大规模开展就业技能培训、岗位技能提升培训和创业培训等;要抓住教育体制改革重要契机,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促进职业教育与产业升级需求接轨,扩大高级技术技能人才供给,大力实施国家高技能人才振兴计划。 五是强化维护用人单位与劳动者正当权益的法治手段,构建稳定合作可持续的劳资关系;进一步健全失业援助制度,落实好各级政府对就业困难人员的帮扶责任;完善失业保险制度,建立健全失业保险预防失业、促进就业的政策体系,构建稳定就业的长效机制。

第二篇:推进学习型企业建设实现更高质量发展

尹桂江

2013-3-1 14:03:57来源:《企业文明》2012年第4期创建学习型企业,全面提高企业与员工整体素质,是“做强做优中央企业,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的必经之路,是落实国资委提出的转型升级、科技创新、人才强企、国际化经营和和谐发展“五大战略”的必然选择。要加深理解建设学习型企业的现实意义,积极投身建设学习型企业的实践和探索,持续更新学习理念、创新方式方法,坚持深入持久的学习,并促进学习成果的转化,推进企业持续提升能力,实现高水平、高质量的发展。

持续更新学习理念

创建学习型企业,既要发扬国有企业重视员工学习教育的优良传统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良好学风,又要借鉴当代学习型组织的管理理论,拓展传统学习内涵,更新学习理念,激发员工的内在学习动力,使学习成为企业的一种文化和机制。

既要重视教育培训。也要加强团队学习。教育培训是多年来提高员工素质的有效手段,需要认真进行经验总结,不断赋予新的形式和内容。团队学习是员工相互交流相互提高的平台,起着教育培训所起不到的作用。要全力推进两个方面的学习:一方面要根据岗位需要,抓好员工的业务知识和道德品质培训,全面提高思想素质和业务本领。另一方面要重视团队学习,通过集体活动、班务会议、技术比武、劳动竞赛、岗位练兵以及各种研讨活动,把学习与工作紧密融合在一起,使员工在团队学习活动中沟通思想,拓展知识,增长才干。

既要抓好岗位需要的适应性学习,也要重视关系未来发展的成长性学习。一方面经过岗位培训,使员工的知识技能满足现岗位工作的要求,达到应知应会的水平。另一方面要创造条件满足企业和员工未来发展需要的学习,树立目标先导式学习理念,帮助员工以知识引导人生,以学习成就未来,实现自我发展,自我超越。通过持续不断的学习,使企业和员工的水平得到共同提升。

既要重视组织学习,也要包容员工学习的个性化。帮助员工创新学习理念,选择学以致用的内容。员工个人学习是构建学习型企业的基础,没有个人的学习

积极性,创建学习型企业就无从谈起。组织学习是创建学习型企业的根本保证,没有深入持久的组织学习,学习型企业也同样难以立足。只有把个人学习与组织学习有机结合起来,才能为创建学习型企业奠定良好基础。

学习是推进学习型企业建设的必要途径,但绝不能为学习而学习。建设学习型企业,要以发展为目标,学习只是建立学习型企业的途径,绝不能把学习作为学习型企业建设的终极目标。学习这种行为确实能产生新知识,而新知识本身并不足以支撑一个学习型企业,新知识必须转化为生产力,知识才有价值。因此,在推进学习型企业建设过程中,要树立“问题学习”意识,实施“行动学习”方式,追求“学以致用”效应,打造“知行统一”平台。坚持以学促用,以用促学,积极推进理论学习成果的转化,使学习型企业建设的过程真正成为解决思想问题和技术能力问题的过程。

坚持以正确的观点对员工的学习进行评价。一要从重“知识”转变为重“行动”。不仅要看员工学习知识,掌握知识的情况,而且要让知识武装头脑,改变思维方式、行为习惯,增长才干,提高工作绩效。二要从重“学历”转变为重“学力”。将以往引导员工追求高学历,转变为提高员工的学习力。让大家认同,不论文凭高低,只要具有学习动力、学习耐力和学习理解力,就一定会提高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鼓励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增强能干事、会干事、干成事的本领。三要从重“体力”转变为重“脑力”。正确处理简单的体力劳动与复杂的脑力劳动的关系,消除脑体倒挂现象。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氛围。对技术人员的发明创造和员工群众的经济技术创新、合理化建议等脑力劳动成果要给予充分肯定,对在生产过程中创造的一些新工艺,新招法要给予奖励。引导和鼓励员工学习知识、运用知识、创新知识,进而增强企业和员工的竞争力。

持续改进方式方法

创建学习型企业,必须研究学习方式方法。学会学习比学习本身更为重要。要以更新学习理念为先导,探索富有时代特点的新方式、新方法,使学习更加深入、更加扎实、更加有效。

推进团队式学习。在团队式学习中,每个人都是学习的主体,学习成为交流思想、研究问题、创新思路的载体。国有企业党组织,在团队式学习中具有组织

优势和政治优势,这些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第一,党组织是企业的政治核心,对企业实施政治领导,在把握方向、凝心聚力方面发挥着其他组织不可替代的作用。第二,党组织在企业建设中,培养了-一大批党性强、业务精、模范带头作用发挥突出的领导干部,这些干部是企业的中坚力量。第三,企业党组织是一个严谨完整的组织体系,具有高度的组织性和纪律性,党的基层组织覆盖了企业的方方面面,起着坚强的战斗堡垒作用。第四,企业的党员队伍是一支素质优、本领强的先锋队,党员是骨干,骨干是党员,共产党员在各自的岗位上发挥着先锋模范作用。所以说,推进团队式学习首要的也是必要的要先行抓好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充满活力的学习型党组织是推进学习型企业建设的力量所在、活力所在。同时,企业行政、工会、共青团等各级组织都应发挥自身优势,打造各具特色、充满活力的学习型团队。党政工团各级组织一起努力,共同营造团队学习、全员学习、全程学习的氛围。

创新传统培训方式。集中办班,传授知识是一种传统的培训方式,这种方式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需要结合企业实际进行改革创新,使形式和内容保持与时俱进,充分体现教育的有效性和针对性。目前在国有企业,一要抓好规范化培训。根据参训人员知识结构,适当划分组织,灵活掌握讲授方法。教育员工增强规范意识,自觉遵守员工“道德规范”、员工“行为规范”和各类“岗位规范”,让员工具有企业所需要的素质,增强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与企业树立共同的愿景和正确的价值观,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团队精神。对新人职、上岗、技术晋级、职务晋级的员工,要及时进行相应的规范培训,使其尽快达到规范要求。二要抓好适应性培训。要针对不同岗位不同人才的需求进行专业化培训,增强培训的适应性。根据管理人员、技术人员、技能人员的不同特点、不同需求,开展分层次、分专业、分需求的培训。对经营管理人员,要抓好现代企业战略管理、跨文化经营管理、资本运作、人力资源管理、财会、法律、科技知识和行业领域新知识、新技术培训,提高经营管理人员领导和推动企业科学发展的综合素质。对技术人员要开展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的专项培训,为专业技术人员提高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提供帮助。对技能人员要通过岗位练兵、技术竞赛活动和名师带徒方法进行培训。培养更多的行家里手、技能大师,强有力的推动知识技能型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三要抓好前瞻性培训。要将员工培训作为“人才强企”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战略目标需要,超前做好人员培训和知识储备,培育具有与世界一流企业要求相适应的员工队伍。员工个人结合企业发展目标制定的个人生涯规划也是前瞻性培训的重要内容,要引导员工个人的成长需要与企

业的发展目标相一致,增强员工和企业的发展后劲。要坚持“大教育”理念,在业务培训的同时,始终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渗透在业务素质培训过程中,理想信念与形式教育、先进人物、身边典型教育有机结合,努力提高全员的综合素质。

推进开放式学习。坚持以深入学习为基础,以解决问题为途径,以推动创新为目的,积极创造开放式学习条件,打破施教者与被教者的界限,营造深入思考,探讨争鸣的氛围。一要充分利用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的形式,采用研究式、互动式、共享式的学习方法,交流经验,研究问题,深化理论学习成果,探讨企业发展途径,切磋工作方式方法。使学习与研究工作、解决问题、推进发展有机统一起来。通过这种方式,不断提高经营管理人员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二要搭建知识交流平台,推动知识无障碍流动。紧跟国际行业发展趋势,加强包括企业内、企业间、行业间、企业与院校间以及国际间的学术交流与合作。鼓励优秀专业技术人员走出去参加国际高水平的研发活动和学术交流活动,充分利用海外的知识资源优势。同时也要把著名的行业专家学者请进来,进行知识与经验的传播,使企业成为没有围墙的开放式学校,以开放式的学习获取全方位、多领域的知识。三要以基层班组为平台,建立知识经验共享型的学习团队。通过班务会、经验交流、座谈研讨等学习方式,提高团队的综合素质,增强团队的协作能力。在班组长的带领下,开展“班组岗位练兵”活动,把岗位练兵贯穿于日常生产全过程。在岗位领兵和技能学习的基础上,组建“创新小组”、“攻关小组”、“质管小组”等群众性创新组织。通过这些组织开展技能比赛和提合理化建议等各项活动,增强基层组织的学习活力,挖掘基层组织的创新潜力,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使每名员工都在学习交流中增长知识与才干,培育员工求知、求新、求变、求进的强烈进取意识,调动自发学习、自觉修炼的积极性。

持续提升发展能力

能力源于知识,知识来之于学习。创建学习型企业,培育知识型员工,是能力提升的有效途径。为实现企业更高质量、更快速度的发展,要着力在以下三个方面提升能力。

知识整合能力。通过全员学习,企业的整体知识水平有了新的提高,如何更

好地发挥群体知识的作用,最有效的方法就是知识整合。在企业内部通过对以个体或团队为载体所存储零散知识的系统性整理和集成,为实现技术、服务和组织创新奠定基础。从具体层面看,企业的知识掌握在不同职能的员工手里,而不同职能的员工,往往仅着眼于自己的本职工作,这会给知识的传递、结合和转化造成一定的障碍。如果企业知识整合能力较强,员工有共同的价值理念、准则或默契,目标相同,就能打破这种障碍并促进知识的传递和转化,在相互合作和协调过程中实现知识的分享和整合,不同属性的知识也能在互动中更好地相互结合与转化。通过不同来源、不同层次、不同结构、不同内容的知识整合、转换、集成,形成企业自身的知识体系。为促进知识整合,要建立保证以个体或团队为载体所存储的零散知识系统性整理和集成的流程与结构,这些流程和结构包括信息系统、规章制度、文件编制、信息共享会议、成功和失败项目分析以及外聘专家学者情况等,为管理人员系统性的决策提供服务。要建立知识整合机制,保证企业内部不同职能部门之间更好地沟通和协调,提高不同职能部门间的共同学习能力,进而提高创新的有效性。

关系学习能力。这里的关系学习是指企业与其上下游企业间的一种共同学习行为,通过这种学习行为,可以加强彼此间的信息交流,提高信息和知识的准确性、可靠性,创造出比个体更大的价值。关系学习能力就是通过其上下游企业之间的沟通、调整以及合作而形成的外部行为的学习能力,靠这种能力来促进上下游企业间的联合行动。关系学习能够促进企业积极地吸收外部知识,而正是知识使企业的创新成为可能。通过关系学习,企业能够对客户的需求进行沟通,识别并快速抓住市场机会,最终提供合适的目标产品。同时,通过与其上游供应商、下游客户之间的学习,企业可以具体掌握产品在设计、制造、使用和技术服务等多种环节存在的问题,积累大量的经验教训,对企业内部提高研发水平、设计制造能力、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以及创新管理等各方面产生积极作用。

吸收能力。企业吸收能力包含了四种不同的能力,分别是知识获取、吸纳、转化和利用能力。这四种能力又可分为两类,即潜在知识吸收能力和实际知识吸收能力。前者包含获取和吸收外部知识的能力,后者包含转化和开发利用知识的能力。潜在知识吸收能力是企业利用外部知识的前提,实际知识吸收能力是企业利用内外部知识进行创新并保持竞争优势的关键。基于以上分析可知,潜在的知识吸收能力取决于企业自身资源以及外部知识资源的特性,而要由潜在的知识吸收能力转化为实际吸收能力并对企业的创新活动真正发挥作用,则取决于企业内

部在交流合作上的努力。因此,提升吸收能力,要考虑企业知识基础、学习努力程度以及学习方法、研究投入程度、组织的学习机制等因素的影响。积极创造条件,建立人才培养机制和组织学习机制,重视人才引进、员工培训、组织学习、岗位交流,促进知识在企业内部扩散与分享;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增加企业必须学习新知识与新技术的强度,保证企业的技术领先优势;建立企业外围知识沟通交流网络,与科研机构保持合作关系;重视研发投入,由研发资源投入来提升技术水平。

知识整合、关系学习和吸收能力三者的有机结合,才能实现企业创新绩效水平的提升。根据相关研究结果,一要充分重视内部吸收能力的价值,并将其作为增强知识整合的手段,通过增强吸收能力实现知识整合和创新绩效的提升。要积极引进高端人才,加大培训力度,建立充满学习氛围的企业文化。同时,坚持自主研发与技术转移两种策略,与相关组织建立战略联盟,间接增强企业内部吸收能力。二要加强与其上下游企业间的外部关系学习。建立互动机制,定期交流彼此的市场、环境变化情况,让各自对方及时获取有价值的信息,达到更好的沟通和协同。同时,培育协作文化,建立信任机制,以提高所获信息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创造出比个体更大的价值。三要强化内部知识整合能力的核心作用。把知识整合提升到重要的战略位置。通过对技术与市场知识,内部与外部知识的整合来提升企业的创新绩效。同时,要建立对等知识联网的柔性组织,营造宽松友好的交流环境,使企业形成一种尊重知识,鼓励企业成员分享知识的文化氛围,保证企业内部的每个成员都可以轻松获取所需要的知识以及随时分享、整合、创造知识。

(作者系青岛四方车辆研究所有限公司党委书记)

第三篇:构建更高质量就业创业环境

--阿坝州就业创业政策现状、问题和策略

就业问题,直接关系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关系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十八大以来,国家和省先后召开会议,专题部署就业创业工作。魏宏省长在全省会议上,从世界各国发展经验,以及保障群众基本权利、同步实现全面小康、夯实党的执政基础等多个角度,深刻阐述了解决好就业问题的重大意义,要求“各级政府必须把就业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段最重要、最现实、最紧迫的问题,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目标,切实抓紧抓好”。我州以此为契机,积极向省、州争取更加优惠的就业政策支持,构建了以《关于进一步加强就业创业工作的意见》为总领的就业创业政策体系,消除了近年来困扰我州就业创业工作发展的诸多掣肘。通过深入基层调研,此文将对我州就业创业政策体系和就业形势进行分析,以更好的服务于我州就业工作。

一、 就业形势

(一) 取得的成就

一是就业局势总体稳定。2008年以来,在抗震救灾、灾后恢复重建和加快发展振兴、推动跨越发展整体工作中,我们始终注意贯穿以人为本的理念,坚持民生优先原则,将群众安居乐业根本目标,在大力改善群众生活的同时,加快发展生产、创造岗位、增加就业。工作中,各县各部门认真落实积极就业政策,强

- 1

方针,建立了面向全体劳动者的职业培训体系,形成了多部门参与、多渠道就业、多措施促进的就业工作格局,初步建立了覆盖全州城乡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

四是服务管理稳步推进。按照“精细化”要求,在广泛调研和征求意见的基础上,根据我州实际和就业促进工作的新形势、新要求,制定了《阿坝州公共就业服务标准》,统

一、规范了全州就业服务的内容、标准、流程、政策依据等。编印了《阿坝州公共就业服务指南》,并在全州各大车站、宾馆设立宣传栏进行宣传。

五是就业规模持续扩大。据统计,2009年以来,全州城镇新增就业人数累计达到3.4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始终保持在4%以下的较低水平。把“9+3”免费教育计划学生和高校毕业生就业放在就业工作首位,5年间,共有0.7万名“9+3”毕业生和1.2万名高校毕业生实现稳定就业,总体就业率稳定在90%以上。稳步推进农村富余劳动力有序转移,5年间累计转移就业56万人次,农民工总量达到15.5万人。5年累计支出2.89亿元资金用于扩大就业,累计有12.6万人次享受各项税费减免和补贴政策,为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作出了重要贡献。

二、就业特点

(一)供需总量矛盾突出

一是现有劳动力就业升级和转移的压力。今后3到5年,全州劳动力数量规模总体稳定,但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就业的流动

- 3

性别等要求较高,形成有人没事干的现象。企业招工难和劳动者就业难的情况将长期存在。

(三) 就业结构和层次较低

前文已述,我州未来五年新增劳动力5万人,其中“9+3”学生和高校毕业生3.2万人,占64%。换句话说,拥有专业技能的劳动者仅占全州新增劳动力的一半左右。就业结构和层次仍然较低,和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产业结构升级不相适应,受宏观经济走势的影响,特别是我州城镇化、工业化推进的客观限制,推进就业升级和转移,面临岗位需求不足、劳动力素质偏低、二三产业对就业的承载能力不足等诸多挑战。

(四)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压力较大

一是总量较大。从我州近年情况来看,每年约有大中专毕业生6500人步入社会(其中高校毕业生4000余人,“9+3”毕业生2500余人),按照近年来60%左右回州就业计算,有4200人左右需回州就业。据2014年就业空岗信息显示,虽有大量就业岗位,但主要集中在季节性旅游行业和从事体力劳动的工矿企业,对高校毕业生缺乏吸引力。二是观念陈旧。在就业观念上,绝大部分大中专毕业生仍把行政事业单位作为就业的“独木桥”,且集中选择在县城和条件较好的地区,牧区、边远地区和基层一线不少地方有岗位但缺人才。三是就业质量提高。新增大中专毕业生学历结构的提升,一方面将为发展提供更多更好的人力资源,但同

- 5

我州工业在布局上实现了向“多点并进”的转变,走出了一条具有阿坝特色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工业的发展为城镇化建设提供了有力经济支撑。以土门工业园区为例,目前已满足了5000名茂县劳动者就近就业,预计将逐年为我州劳动者提供就业岗位3万个以上。

(四)推进藏区跨越发展有利时机

国家和省大力推进藏区跨越发展,已陆续制定出台一系列包括促进藏区人口就业在内的重大规划和政策,并将加大实施力度,对我们抓好就业工作是有力支撑。

四、促进就业创业的策略 一要关注青年就业

青年是就业的主体,也是政府着力解决的就业难题,更是社会稳定的重要基础。由于我州经济、地理条件相对内地较为落后,大部分青年都有走出去的愿望,这种愿望往往通过外出就学,转移就业的途径实现。相对于内地,州内用人单位普遍缺乏对求职者的吸引力。本地优秀青年人才流失的情况客观存在,这就要求政府对普通青年劳动者就业给予更多关注。我州近年出台的《牧区青年就业促进工作方案》从政策上对这一群体中的特定人群就业起到了很好的帮扶作用,但对于全州范围内的青年就业来说范围还不够广、办法还不够多。因此,关注我州青年还应该有更新更多的措施。高校毕业生和“9+3”毕业生作为就业青年的主要群体,政府部门要改变将行政事业单位作为就业“独木桥”的状

- 7

市,但总体说来用人单位提供的就业岗位质量还有待提高,“普工”和“服务员”是我州人力资源市场上常出现的用工种类,这从客观上反映了我州工业呈粗放性、产业欠发达的实事。特别是国有企业招聘制度不健全,就业公平公开还不透明,导致岗位吸引力不足,就业稳定性差。实现更高质量就业就是不仅要满足于大家都有事情干、有岗位呆、有报酬拿,更要干得舒心、呆得称心、拿得开心。从政府的角度来讲,实现更高质量就业需要维护职工利益、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加大职业培训力度;从用人单位的角度来讲,实现更高质量就业需要合理的薪酬制度、畅通的上升渠道、公平的竞争环境、体面的就业岗位。就我州而言,体面就业并非为时尚早,应该充分发挥就业创业联席会议制度的作用,调动各成员单位的工作积极性,形成各部分齐抓共管、分工合作的有力格局,逐步推动实现更高质量就业目标。

四要关注素质提升

尽管我州近年就业创业政策体系日趋完善,就业创业规模持续扩大,但总体来讲,全州城乡劳动者职业技能情况形势不容乐观,大部份劳动者文化水平较低、高技能人才缺乏、技能单

一、水平低下,职业技能培训针对性不强,与市场衔接不够紧密等因素都是制约全州劳动者更高质量就业的瓶颈。同时,广大农牧民的学习意识较为淡薄,主动参与职业技能培训的积极性不高,培训效果不佳。要解决劳动者素质不高的问题,笔者认为,主要还需从加大职业技能培训方面入手。在原有的订单、定向、定点培

- 9

六要关注创新创业

由于缺乏统一的组织和引导,我州民众创业还停在自发式、家族式的创业阶段,创业比较零星和分散,没有形成一个区域性的特色创业产业集群。从全州创业氛围上来看,总体上观念落后,创业动力不足,创业意识不强,创业热情不高创业服务体系不够健全。政府部门要把以创新带动创业,创业带动就业作为政府工作的重点,努力在思想观念上,在服务环境上,在组织引导上下功夫,引导和更多的劳动者成为创业者。具体来讲,就是要加强组织领导,集聚创业各方面力量,发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经信委、发改委、财政、税务、工商、银行等部门在创新创业工作中的职能作用。要加强创业培训,提升创业者能力。坚持量质并重,不断扩大培训范围,健全培训体系,提高创业培训合格率、成功创业率和稳定经营率。要加强创业主体培育,丰富高校毕业生、退役士兵、残疾人等创业主体和“公司+农户”等形式的创业经济体。要在条件比较成熟的县率先建立大学生创业园或孵化基地,尽可能地提供生产经营场地和基本办公条件,积极协调相关部门,协助进入创业园和孵化基地的大学生申请各类扶持资金、享受鼓励创业优惠政策和其它扶持政策。要建立完善微小型创业项目库,为帮助有创业愿望和创业能力的微小型创业者选好项目,降低风险,成功创业。

- 11

第四篇:搞好班组建设 实现更高追求

一个月来,我们班组在公司经理,书记的正确领导下,本班全体职工齐心协力,狠抓班组建设和各项管理,为争取“模范班组”的光荣称号,付出了巨大的努力。

班组是企业的细胞,只有细胞充满活力,企业才会有勃勃生机。如果将企业比喻为树,那么班组就是这棵大树的根。 班组长按照“固本强基、促进发展,以人为本、营造和谐”的要求,从标准化岗位、标准化班组、标准化施工等基本建设抓起,从完善规章制度、严格履行操作规程做起 。

人性化是班组建设的基础。“人心齐、泰山移,班组团结了,工作就有了保证”,这是第二分公司张晓东自己当班长多年来悟出的“心经”。为了让大家能在优美温馨的环境中舒心的工作,李健带头打扫班组卫生;他还和班员一起买来各种专业书籍放在岗位上供大家学习。在班组管理中,他用真诚和信任去理解和帮助他人,在他的感召下使得整个班组人心更齐,威望更高。第二分公司管一班就像员工的小家一样温馨。

我们还大力加强了班组创建学习型班组文化活动,深入开展学习“企业文化”、精细化管理,把先进的企业文化理念渗透到职工的日常工作和生活中,以先进的文化引导职工思想,以“六大安全禁令”和八字方针“作业和操作要受控”规范职工的日常工作和行为。创建“模范班组”要围绕“安全生产、经营管理、优质服务、科

技进步、民主管理、精神文明”这个中心,找到结合点,突出着力点,抓好建设五型班组创建工作。

管一班

第五篇:循环经济引领我市实现更高层次新发展

2016-09-27 来源: 潍坊日报

近年来,我市把发展循环经济作为推动绿色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内容,以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城市创建为抓手,上下联动,狠抓落实,取得了明显成效。通过发展循环经济,我市实现了能耗不断下降、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和企业效益大幅提升。2015年,万元GDP能耗同比下降7.72%,蓝天白云天数达到234天,同比改善30天;今年1-8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利润、利税分别增长14%、11.4%,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不断创新措施、改进方式,是发展循环经济的关键。在这方面,我市一是抓好技术创新。通过解决业内共性技术瓶颈,突破核心关键技术,打通产业间循环壁垒。海化集团的纳滤精制卤水作为世界首创的纯碱生产技术,使卤水直接应用于纯碱生产,实现了地下盐卤中原盐的高效利用。天维膜公司解决了国内均相膜生产技术无自主知识产权的难题,实现了废酸、废碱、高盐废水的低成本、资源化利用。二是实施好集约发展。集约化是产业集群循环化发展的有效路径。临朐县作为江北最大的铝型材生产基地,铝型材加工实现了“三个集中”,即由专门企业集中收集铝型材下脚料,集中交由铝棒生产企业加工,再集中销售给铝型材生产企业,改变了以前“家家点火、户户冒烟”自行熔铸铝锭的局面。目前,全县74台铝锭熔铸炉已全部关闭,年节约标准煤12万吨,减少污染物排放6万吨,节约成本近10亿元。三是推进资源化利用。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标志就是“变废为宝、循环利用”。我市围绕雷奥新能源有限公司的焦炭生产,引进配套企业12家,利用其焦化副产品生产炭黑,再利用炭黑尾气生产蒸汽和电力,产生的冷凝水供给余热锅炉二次使用,实现了无废水、废气、废渣排放。我市作为全国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试点,首批通过国家验收。金丝达公司把垃圾全部分类并转化为可再生利用的资源和能源,改变了传统的焚烧、填埋等垃圾处理模式,每个工艺流程都有产品、有效益,变垃圾为资源。四是推行清洁化生产。全面推行清洁生产,从源头减少废物的产生,实现由末端治理向污染预防和生产全过程控制的转变。到2015年底,全市通过企业自愿清洁生产审核验收的单位598家,共提出解决方案13052个,实施率100%。

围绕产业升级做文章是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目的。这方面,我市一是注重以循环经济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对重点化工企业实施循环化改造提升。潍焦集团是一家煤化工企业,近几年通过加快循环化改造,主动淘汰落后产能,新上干熄焦等4个循环经济项目,年主营业务收入提高了2.6倍,能耗却降低了三分之一,成为全国煤焦化行业产业链最长、吨焦产值最大的企业。二是注重以循环经济促企业降本增效。潍坊特钢通过建设“智慧工业节能平台”,实施优化项目17个,年节约标煤1万多吨,新增效益6000多万元。2015年实现利税近3亿元,同比增长25.7%,循环经济项目效益占40%以上。三是通过循环经济带动产业融合。潍坊伊利乳业公司以生产高品质奶品为宗旨,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建立了种—养—加工、废料—有机肥料—优质原料、废料—沼气利用等多链生态循环模式,带动了一二产业良性发展。

搞好示范引领是推进循环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这方面,我市一是加大先进典型的推广力度。全市确定了奥宝化工的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诸城华欣铸造有限公司的短流程铸造商混等40多个循环经济模式,通过召开现场会、媒体推介等形式广泛推广,营造了全市上下发展循环经济的良好氛围。二是加强示范项目带动。目前,已实施东元连海化工有限公司苦卤回收利用、豪迈机械科技有限公司的轮胎模具再制造等工业领域示范项目115个,投资230亿元;其他领域有菲达广场、怡园雅居等60个项目获得绿色建筑标识,规范化回收站点达到90%,中心城区实现了LED照明全覆盖。绿色公共自行车出行系统,每年减少二氧化碳排放7800余吨。三是搞好教育培训。为此,我市建设了潍柴动力再制造、永平再生资源等13个循环经济教育基地,向社会开放,宣传循环经济理念。在学校广泛开展循环经济教育活动,将循环经济知识纳入学校教育教学计划,以此增强全社会的循环经济意识,形成了良好的社会氛围。

强化组织领导,是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保障。我市一是建立了工作机制。市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挂帅,组建了11人的专门工作班子,各县市区政府均成立相应机构。建立了示范城市创建工作推进机制,实施“月通报、季督查、年考核”制度,出台示范城市创建工作考核办法,并将示范城市创建工作纳入了全市节能考核,对考核成绩差的责任单位由市政府主要领导进行约谈。二是重视规划引领。聘请国家循环经济研究中心等知名机构,制定了全市循环经济发展规划以及20多个细分方案,统一指导全市循环经济发展。三是加大资金支持力度。出台了一系列循环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设立了3000万元的专项资金,引入了多盈节能环保产业创业投资基金等产业基金30多亿元,保障了循环经济发展。

今年以来,市经信委认真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立足本职工作和我市工业实际,紧紧围绕转型升级、提质增效这一中心,加快现代产业体系构建,加快骨干龙头企业培育,提高企业运行质量效益,工业经济保持了较快速度增长。在工业经济发展中,我市利用发展循环经济促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理念,指导工业转型升级。

为推进循环经济发展,我市制定并完善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形成了绿色循环低碳发展的产业体系。全市以创建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城市为抓手,围绕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着力提高资源产出率,推动再生资源利用产业化,推行绿色消费,促进生产、流通、消费过程的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加快形成覆盖全社会的资源循环利用体系,打造潍坊发展升级版。通过发展循环经济,我市实现了能耗不断下降、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和企业效益大幅提升,为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去年,我市万元GDP能耗同比下降7.72%,蓝天白云天数达到234天,同比改善30天;今年1-8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利润、利税分别增长14%、11.4%,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日前,全省循环经济工作会议在我市召开,重点推介了我市及临沂经济区、平原县等地的经验做法,组织参观了我市部分循环经济示范企业。

在循环经济发展中,我市培育了一批典型企业,起到了较好的示范引领作用。这些企业重视发展循环经济,围绕产业升级做文章,积极采用和推广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实现了企业循环式生产、产业循环式组合、园区循环式改造。现将部分企业做法刊发如下,供大家学习借鉴,以期营造全社会都来关心支持参与循环经济发展的浓厚氛围,实现经济、社会、环境共赢的局面。

上一篇:数学分析读书报告下一篇:实训报告自我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