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患者注射胰岛素的家庭安全护理

2022-09-11

糖尿病是由遗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而引起的一组以慢性高血糖为共同特征的代谢异常综合症[1]。目前尚不能根治, 需长期坚持治疗。而患者住院治疗的时间是有限的, 绝大部分病人要像健康人一样参加工作、学习、社会交往和家庭生活, 所以掌握正确注射胰岛素的方法以及学会观察药物疗效和不良反应是家庭安全护理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为此, 本文从家庭注射胰岛素的方法、不良反应的观察和防治进行指导如下, 旨在教育糖尿病患者和家人掌握正确的胰岛素治疗方法和原则, 配合良好的家庭护理, 减少或延迟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 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

1 家庭注射胰岛素的方法:

1.1 确定胰岛素的剂量

1.1.1 初始剂量

体内多余糖 (g) =体重 (g) ×60%×{实测空腹血糖值 (g) -0.1g[正常空腹血糖值]/100m L}按每2克糖给予1单位胰岛素, 计算出全日所需胰岛素量, 按其1/3~1/2给予[2]。

1.1.2 如何调整剂量胰岛素初始剂量确定试用2~3d后, 应根据患者血糖、尿糖值及病情作进一步的调整, 一般3~5d调整1次[3]。

1.2 胰岛素注射时间安排

胰岛素注射一般1d3次, 与餐前15~30min进行皮下注射。夜晚或清晨血糖过高者, 可以在3次皮下注射正规胰岛素的基础上, 在睡前另加1次注射。

2 选好注射部位

患者自行注射以股部和腹部较为方便, 如果反复同一区域注射可造成皮肤脂肪肥厚或萎缩, 所以每天注射的部位必须时常更换, 每次注射间距亦应在2.5cm以上。若注射后立即进行运动, 应避免在上下肢注射, 因为剧烈运动后胰岛素很快被吸收, 严重时可能会发生低血糖。

2.1 胰岛素的注射

选择好注射部位后用酒精消毒局部, 待干后再进行注射, 否则酒精从针眼带到皮下会引起疼痛;然后右手持注射器, 呈持笔状, 左手的拇指和食指轻轻捏起或用拇指与食指将注射部位的皮肤绷紧, 将注射针头按与皮肤成45°~75°角迅速有力刺入皮下[4], 检查无回血后可将胰岛素缓慢注入皮下。胰岛素注射完后让针头停留5s, 然后取消毒棉在针刺口轻压并迅速拔出, 且进针和拔针要保持在同一个方向, 这样可以减少疼痛也可以有效地防止药液外溢。最后用棉球擦拭注射部位, 切勿用力挤压或揉搓。胰岛素笔的针头应定时更换, 多次重复使用后会使针头变钝或变形, 注射时易引起疼痛和感染。切记每次注射前监测血糖, 以确保安全。

3 家庭胰岛素注射的主要不良反应

3.1 低血糖反应

胰岛素用量过大、进食少、活动量明显增加都可导致低血糖。病人可出现心悸、焦虑、紧张、面色苍白、冷汗、手抖等交感神经兴奋的症状。

3.2 过敏反应

表现为注射部位红肿、烧灼感、肿胀硬结、瘙痒, 继而出现荨麻疹样皮疹;出现全身性荨麻疹的病人较少[5]。

3.3 胰岛素水肿

胰岛素有水钠潴留的作用, 经胰岛素治疗可造成人体水肿, 有些病人可出现轻度的颜面和肢体的水肿。

3.4 局部反应

各类胰岛素皮下注射都可发生局部皮下脂肪萎缩、皮下脂肪增生、红斑和皮下硬结, 呈对称性或不对称性出现。

4 不良反应的防治

4.1 低血糖的防治

胰岛素用量必须从小剂量开始, 密切监测血糖, 逐步调整胰岛素的用量。同时还应正确了解胰岛素的使用方法;饮食尽可能做到定时定量, 搭配合理。病人要随身携带糖果、饼干、巧克力等, 以便在出现低血糖反应时可以及时进行自我救治;一旦出现低血糖可立即口服糖水或其他含糖饮料, 也可添加面包、饼干、水果等。

4.2 过敏反应的防治

一般的过敏反应可采用抗组胺类药物治疗, 重者需更换制剂;局部反应的预防为每次注射要更换部位, 进针要深达皮下脂肪组织下面, 亦可局部热敷;同时还应确保清洁用的酒精中不含任何污染物, 此外确保注射部位没有任何受感染的迹象。

4.3 胰岛素水肿的防治

给予低盐饮食, 水肿明显时应控制水的摄入, 同时应注意保护皮肤, 防止损伤。必要时用双氢克尿噻、速尿等利尿剂以促进水肿消退。

4.4 局部反应的防治

每次注射要更换部位, 1周内不可注射同一位置2次。也可改用高纯度及人胰岛素, 既可达到预防作用, 又可促进已萎缩部位皮下脂肪的再生[5]。同时采用理疗的方法使其慢慢恢复, 如热敷、按摩等, 也可用局部氧疗法或用地塞米松局部注射。

严格控制血糖是减少糖尿病并发症发生的关键环节, 而胰岛素注射则是治疗糖尿病的有效手段之一。因此, 对于糖尿病患者以及家庭来说做好胰岛素注射的安全管理非常重要。必须严格按照医嘱, 掌握正确的注射剂量和方法, 严防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的发生。

摘要:胰岛素注射是治疗糖尿病的有效手段之一。本文从家庭注射胰岛素的方法、不良反应的观察和防治进行护理指导。

关键词:糖尿病,胰岛素,家庭护理

参考文献

[1] 尤黎明, 吴瑛.内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6∶413.

[2] 王梅.糖尿病专家指导[M].西安: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9∶150.

[3] 深稚舟.常见病专家答疑—糖尿病[M].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63.

[4] 王梅.糖尿病专家指导[M].西安: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9∶154.

[5] 高妍.中老年与糖尿病[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1996∶93.

上一篇:浅水导管架海上安装降本增效分析下一篇:矫正军校学员不良道德心理的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