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财务预算管理现状与对策

2022-11-23

1 国有企业财务预算管理现状

1.1 国有企业财务预算管理负责人关于财务预算管理的理念未能与时俱进

不得不说, 大多数的国有企业财务预算管理负责人在财务预算管理理念上是没有得到及时的更新的, 而是仍然停留在传统的财务预算管理理念当中, 采取事后核算的形式来进行控制, 其管理重心集中于财务会计部门方面, 注重财务预算管理的账务核算和报表统计, 而并没有从源头上和过程中来进行财务预算管理, 事后核算只是一种结果评估[1], 评估作为下一次预算管理的基础, 制定预算管理计划, 但是计划的执行情况却没能够得到及时的管理, 这就使得预算管理是否能够及时的达成, 就成为了一个未知数, 可以说, 这样的管理理念早就已经无法适应高速发展的信息时代, 也无法适应快速发展的国际一体化经济市场, 早在21世纪初就已经开始淡出历史舞台。

1.2 国有企业财务预算管理人才急剧缺乏

国有企业财务预算管理的人才需求主要集中在三方面, 也就是市场调研分析人才、金融财务预算风险控制人才和财务预算管理人才[2], 而我国现有的国有企业受传统经营运行制度的影响, 部分国有企业的人员多少依赖关系而进入企业, 并非属于通过自有竞争市场而进入企业的人员, 因此在自我能力等方面并没有得到相应的提高, 所以, 国有企业员工的整体素质是没有跟随市场发展的步伐而不断提高的, 而国有企业财务预算管理方面的人才自然也无法逃脱这样的规则, 自然会存在专业知识不足、人才缺乏等问题。

1.3 国有企业财务预算管理的独立性和自主性欠缺

相对于一般私人企业或者外资企业, 国有企业具有其独特的特性, 也就是经济特性和行政特性相结合的特征, 在国有企业当中, 国家控股相对较大, 从而会有政府相关人员被调派至企业, 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 从而导致国有企业财务预算管理的自主性欠缺[3];此外, 由于国有企业在我国经济的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所以国有企业的经营管理有着政府这个强大的支撑后盾, 一旦企业财务出现危机, 政府就会进行扶持和帮助, 这就直接降低了国有企业在财务预算管理中的独立性。

1.4 国有企业财务预算管理的目标管理没有做到位

国有企业财务预算管理必须要依据事后核算结果, 制定下一期财务预算的基本目标, 但是在制定了总目标之后, 国有企业并没有真正对财务预算所制定的目标, 进行规范的目标管理, 将财务预算的总体目标进行层次分解和落实, 从而实现权责对应制, 落实财务预算管理人员和企业其它部门相关人员在财务预算方面的责任和义务, 这就直接导致了企业的财务预算管理与企业员工的工作出现脱节, 让企业财务预算管理的目标成为了企业员工行为工作之外的事情, 从而出现企业员工对企业财务预算管理毫不关心, 毫不在意, 从而直接阻碍了国有企业财务预算管理目标的落实。

2 国有企业财务预算管理优化的对策

2.1 国有企业财务预算管理人员要积极让自己的思想从传统观念中突破出来

既然现有的事后核算类型的财务预算管理已经不适应时代的需求, 那么, 国有企业的财务预算管理负责人就要积极参与团体企业财务预算管理培训, 或者是交流会, 总之, 要多参与各种行业集体活动, 积极了解时下的市场动态、行业情景以及行业金融市场、资本市场和各种企业财务预算管理新理念, 从而让自己从传统的财务预算管理理念中解脱出来, 把管理重心转向前期的分析和过程的控制, 从而促使自身企业的财务预算管理的转型。

2.2 国有企业要积极为自己的财务预算管理储备人才

企业是由多个个人组成的, 那么, 如果个人的素质和能力越高, 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就越强, 所以, 国有企业要实现自身财务预算管理的转型, 就必须要不断为自己做好人才的管理和储备工作, 只有这样, 企业的财务预算管理政策和措施才会被高效地实行。

在实际的工作中, 国有企业要积极为自己的财务预算管理转型储备人才, 就必须要积极打破企业内部的“关系户”, 让企业在进行人员招聘的过程中, 必须要能够以更加公平公正和开放透明的方式, 及时引进高素质的财务预算管理人才, 并通过打破企业的“门户之见”, 让企业的高素质人才能够在企业的财务预算管理当中能够拥有自己的发言权, 从而发挥自己的效用;其次, 做好人才引进工作的同时, 要通过定期聘请专业培训老师进行集体培训, 或者组织员工外派到其它企业去交流学习等方式, 积极增加对现有人员的培训工作, 提高现有人员的专业素质;最后, 要积极做好人才管理工作, 对企业人员按照目标管理程序落实工作职责, 制定考核指标, 明确考核程序, 完成对员工的有序管理工作, 并通过制定明确的奖惩机制, 让员工能够在自己的工作当中明确自身的奋斗目标, 调动员工参与企业财务预算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3. 政府要控制干预力度, 让国有企业有更多的机会去进行自我财务预算管理的提升

国有企业是政府控股的企业, 政府对待企业的态度就像是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 倍加呵护, 但是, 过于的溺爱只会造成企业自我生存能力的欠缺, 更别说自主决策和独立发展能力了。鉴于此, 政府要从长远考虑, 尝试减少对于国有企业的自我管理的干预, 让企业在进行自我财务预算管理提升的过程中, 能够逐步独立自主地在市场经济中活动, 从而能够让其参与市场自由竞争, 在竞争的压力下, 不断进行自我总结和分析, 能够敢于突破传统, 引进新的财务预算管理理念, 增强自己的市场分析能力、财务预算管理能力和风险控制能力, 从而提高自己独立的财务预算管理水平。

2.4 国有企业要积极关注目标管理工作, 完善内部风险控制体系和监督体系

由于目标管理的缺失, 直接导致国有企业的财务预算管理工作出现无人参与、权责机制不健全的情况, 那么, 在进行自我财务预算管理提升过程中, 企业自身要注重目标管理工作, 在制定好总体目标之后, 要积极按照自上而下的流程做好目标分解和任务下达工作, 将企业的财务预算管理工作落到到每个员工的身上, 渗透到每个员工的日常工作行为当中, 从而调动企业员工积极参与到企业的财务预算管理工作中来[4]。

其次, 作为对目标管理工作的积极辅助, 国有企业要不断完善内部风险控制体系和监督体系, 促使企业的财务预算管理目标能够得到快速的实现[5]。作为财务预算管理的辅助, 内部风险控制体系和监督体系主要是要通过风险控制和过程监督, 提高财务预算管理目标的执行力, 在具体的建设和完善工作中, 企业要注重利用现代信息技术, 积极建设规范统一的风险应对机制和监督系统, 在财务预算管理目标制定前期, 要积极做好市场分析和行情预估工作, 让企业的财务预算管理工作能够在相对安全的环境中开展, 保障其实效性。

3 结论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 国有企业将面临被私有化的压力, 在自由竞争的国际化市场环境中, 国有企业要突破自我, 就必须要着手于企业的财务环节, 做好财务预算管理工作, 积极完善财务预算管理机制, 让企业的财务预算管理工作步入正轨, 增强风险抵制能力, 也只有这样, 才能够真正抓住机遇, 迎接挑战, 在压力当中获得更好的发展。

摘要:财务预算管理作为国有企业自我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事关整个企业的经济命脉, 是企业要进行自我优化的首要步骤;本文将在新时代背景下, 就国有企业财务预算管理的现状进行分析, 明确其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并对问题进行分析, 提出促使国有企业财务预算管理自我优化的建议性对策。

关键词:国有企业,财务预算管理,现状,对策

参考文献

[1] 段秀朝.浅析事业单位如何加强预算管理[J].财经界 (学术版) , 2010, 10 (10) :229.

[2] 孙文珠.王豫红.浅议事业单位预算管理与内控制度[J].交通财会, 2009, 4 (04) :48-50.

[3] 郑新英.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策略[J].时代经贸 (下旬刊) , 2007, 11 (SB) :74-75.

[4] 陈霞.关于事业单位会计内部监督加强对策的探讨[J].中国科技投资, 2012, 11 (33) :155.

[5] 柳双丽.浅谈会计委派制在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应用[J].科技创业家, 2012, 10 (19) :236.

上一篇:科研训练—培养创新人才的有效模式——开展本科生科技创新活动的实践与思考下一篇:大学生思维风格与应对方式关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