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下初中科学小组合作学习桥梁的搭建

2023-01-09

小组合作学习是关于学习环境的适应、营造、利用与保护等学习科学理论指导下出现的一种优化学习策略的学习模式。在《科学》教学中, 非常有必要优化教学过程, 把科学课堂教学作为一个整体性的, 师生相互作用的动态过程来研究, 让科学课堂教学焕发出勃勃生机。本文就“合作学习”模式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借以抛砖引玉, 以期待同行的指正。

1 初中科学课堂中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

把合作学习仅仅理解为小组合作学习, 这是对合作习的简单化与单一化的理解。在科学课堂中几乎看不到科学教师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 大多以小组学习方式为主, 同伴互助合作学习与全员合作学习的方式。例如, 我在听某校李老师《物体浮沉的条件及应用》的课时, 李老师在讲完了知识点后出示了这样一道巩固题:将一正方体木块放入水中时, 木块露出2/5的体积, 则该木块的密度为多少。当我留心观察旁边的一组同学, 解这道题时发现:甲男同学很快找到了突破口“漂浮条件”列出关系式并求出了结果, 和同一合作小组的丙女同学核对了一下答案, 便得意地等待着教师提问。但同一合作小组的乙男同学、丁女同学则低着头, 不停地在练习本上乱涂乱画。可见, 李教师理解的合作学习只是在小组中流于形式地使用, 没有想到同桌之间的有效合作学习。因此要搭建学习小组是小组合作学习的前提。

2 合理搭建学习小组

合理搭建学习小组有以下几方面的作用:一是同学之间互帮互学, 以优带差;二是增加学生发言的机会, 培养学生倾听别人意见的习惯;三是为学生创设辩论的机会, 在辩论中锻炼思维的敏捷性;四是培养合作意识、团队精神。因此, 小组内成员的搭配就应该做到科学、合理。我们认为必须遵循以下两个原则:一是异质搭配的原则。异质是指同一小组的学生在知识、情感、态度、能力等方面应该是不同层次的, 这样便于取长补短, 互相帮助, 共同提高。二是男女搭配的原则。就是各个小组内的成员男女比例应基本相同, 这样可以优势互补, 有效地促进组内的合作与组际的竞争。组与组之间的相对平衡, 也有利于合作学习的评价。当然也要做好准备工作。

3 运用策略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是小组合作学习的基础

小组的合理搭建, 只是为学生的合作提供了可能, 要使学生真正地合作, 就必须让学生知道怎样合作。因此, 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运用适当策略保证小组合作学习的顺利开展。

3.1 要强化小组讨论中的主体意识

就是要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 让学生明确地认识到参加小组讨论是每人的责任, 让学生懂得要完成的学习任务, 听、思、说、做四者缺一不可。对此, 教师要坚持要求, 通过“责任到人”和成绩考核等激励机制, 使学生认同把参加小组讨论作为对自己学习负责和对小组其他同学负责的实际行动。

3.2 教师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教师要利用实验等手段, 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理,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要求学生在课堂上要多问“为什么?是什么?怎么样?”等问题, 使学生能带着问题听, 带着问题想, 带着问题讨论, 逐渐养成勤思的习惯。

3.3 教师要培养学生的整体互补意识

让学生懂得在小组讨论中不能满足于发言, 而应追求互补, 要从别人的发言中汲取自己没有的观点和方法, 要努力给别人以帮助, 要学习从多数人的发言中归纳出小组的主要意见, 从中得到提高。

4 教师指导是提高小组合作效率的保证

在学生合作学习的时候, 教师应以合作者的身份参与并作出指导, 在小组间巡视, 发现问题, 要及时给予指导, 引导学生学会质疑、反驳、敢于提出不同看法。科学课程的特点给小组合作提供了良好的物质基础和实施的有利条件, 如果教师角色扮演得当, 就能使合作学习这种学习方式在科学教学中发挥出独特的功能。

4.1 教师要担任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者

教学过程中应鼓励学生要像科学家一样的思考。因此, 在科学探究过程中, 那些具有挑战性的, 方法不确定的, 答案不唯一的学习内容是比较适合运用合作学习方式的。例如:在探究电路故障的问题时, 教师先出示两灯泡串联的电路图, 给出现象:两灯均不亮, 安培表示数为零。请学生探究故障所在, 设计故障排除方案并通过实验来检验。先鼓励学生独立思考, 然后组内共同探讨, 组间进行交流。

4.2 教师要担任小组合作学习的引导者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 教师引导的着力点主要应放在引导学生理清分析问题, 研究问题的思路, 引导他们采取何种研究方法以及如何收集资料, 获取信息等。例如, 在浮力教学中, 可以用实验来创设问题情境:把一木块和一铁块放人水中, 木块上浮铁块下沉;把一个牙膏皮卷紧投人水中时下沉, 但把牙膏皮里面做成空心后再放人水中时却能浮在水面上。学生看到这样的情境就提出了“为什么木块上浮铁块下沉”“同样是牙膏皮为什么有时能浮于水面, 有时却沉入水中”“轮船是铁做的, 为什么能浮于水面”等问题。这些情境使学生通过思维产生了疑问, 从而使他们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望。又如在学习碱的性质时, 用C u S O4和NaOH反应, 生成了蓝色絮状沉淀, 用FeCl3和N a O H反应, 生成了红褐色絮状沉淀。学生观察到了这两个现象后, 非常感兴趣, 强烈地想知道这是怎么回事, 生成的物质是什么, 最后通过方程式的书写分析, 轻而易举地理解了可溶性碱能与某些盐发生反应的性质。

4.3 教师要担任小组合作学习的参与者

所以教师应当参与学生合作学习;成为学生的学习伙伴;与学生共同展开讨论;增进与学生的知识、情感交流;与学生共同研究问题;协同共进;思考学生的研究方向及资料途径;以便在他们需要的时候给予有针对性的指导。例如, 在学习“额定功率与实际功率”时, 可以用“220V、40W”和“2 2 0 V、1 0 0 w”的灯泡组成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让学生观察灯泡的亮暗程度。学生观察后会发现并联时l 0 0 w的灯亮, 串联时反而是4 0 W的灯亮, 学生就自然而然地提出“为什么串联时4 0 W的灯亮”“电灯的亮暗到底是由什么决定的”等问题。接着可与学生一起探究答疑, 通过研究电灯的电阻、电流、电压, 很自然地弄清了决定电灯亮暗的因素是实际功率。通过这样的问题, 就会把学生的认识逐步引向深化, 并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小组合作学习是基于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 在小组合作交流中, 学生能获得知识, 逐步提高自己的分析思维能力和科学探究的能力, 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品质, 是学习效率不断提高, 得到全面的发展。

摘要:新课程标准中指出:“交流与合作是科学学习的重要途径, 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合作小组的成员在合作、互助的气氛中面对面地交流, 共同探讨, 解决问题。本文对初中科学课堂中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运用策略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进行了分析探讨。

关键词:科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合理搭建

参考文献

[1] 温鲍姆探究式教学实践指导[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6,

[2] 张东兴.浅谈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策略[J].教育实践与研究, 2004.

[3] 张文周.小组合作-研究性学习的基本组织形式[J].上海教育情报, 2005.

上一篇:酒店管理专业“融入式”校企协同育人平台在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探索下一篇:知识管理思维在企业管理中有效应用的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