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就业问题研究

2022-06-25

第一篇:创业就业问题研究

研究生就业与创业现状

随着研究生招生规模的扩大,研究生供需关系发生了很大变化,研究生就业压力也不断加大, 在一定程度上出现了研究生在就业方面不如本科生和专科生的奇怪现象。在当前严峻的研究生就业形势下,对研究生实施创业教育,培养一大批顺应时代潮流、具有创业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高层次创新人才,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

1. 研究生就业面临的现状

据统计,2009届江苏全省毕业硕士研究生就业率比上届下降了0. 47个百分点; 2010届比2009届下降了 0. 66个百分点。2008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报考人数为120万,比去年减少了8.2万人,考研人数首次出现了全国范围大幅度下滑。2009年,四川省重庆市高校毕业生总数127816人。截至7月31日,约10.5万人实现就业,就业率81.9%。在实现就业的高校毕业生中,研究生9699人,就业率77.6%;本科生64682人,就业率80.6%;专科高职生53435人,就业率84.3%。根据山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公布的数据,2010年上半年,山东省应届毕业生总体就业率为79.26% ,其中研究生的就业率为 62.01% ,比总体就业率低了 17.25 个百分点,比本科生 82.68% 的就业率低20多个百分点,甚至远低于专科生的 78.04% 。这些数据无疑告诉我们一个清晰的事实:研究生不再吃香,为高薪厚职而读研的观念也应适时转变了。

2. 研究生就业难的原因

对于出现的硕士研究生就业率不断降低的趋势,社会、教育机构以及学生群体都应该对此有清醒的认识。硕士研究生就业难的原因不是单方面造成的,而是各种因素共同影响的结果,主要来自于三个方面:

(一) 社会需求形势变化

1999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比上年增加 27. 2%, 2000年比上年增加39. 4%, 2001年则增加

28. 6%, 2002年又增加22. 6%, 2003年招生26. 89 万,比上年增长32. 7%, 2004年录取33万,较前一年又有较大幅度的增加,到2006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人数也已经达到了34. 4万,是2000年的5 倍多,在校研究生数量也突破了100万。研究生教育规模急剧扩大导致研究生毕业人数呈现跳跃式增长,而研究生的社会需求量并没有增加多少。另外,研究生招生规模的扩大带来的一个结果就是用人单位人才观念发生变化:高校、科研单位热衷于引进“博士学位或者副高以上职称”、“学科带头人”等;企业用人制度也越来越务实,本科生能胜任的工作不用研究生。在这样的社会人才供需结构的前提下,处于中间层次的硕士研究生更是难以找到理想的岗位。

(二) 高校教育定位不准、管理滞后

1.研究生培养单位市场意识不足。如果把硕士研究生比作一种待价而沽的商品,那么高等学校就是该商品的生产商,“研究生商品”有没有价值,有多大的价值,价值能否实现,以及在多大的程度上实现都与高等学校有密切的关系。然而,从用人单位录用要求及使用培养过程来看,高等学校在市场意识、学科专业设置、培养模式等方面还有不少缺陷。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高校在毕业研究生就业中角色定位缺失或模糊,使高校学科、专业结构的设置滞后于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社会人才需求的变化,高校培养的人才质量和用人单位的要求差距较大。

2.研究生培养单位教育管理存在不少问题。

主要表现为: (1)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不尽合理,专业课比例过大,基础课重视不够,必修课多,选修课少, 致使硕士研究生知识面的进一步拓宽受到限制; (2)很多高校的硕士研究生教育往往是灌输式的教学模式,重课堂,轻实践,研究生不能将理论与实践很好地结合起来,最终综合能力得不到提高; (3)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存在重就业率、轻就业指导的倾向,即使开展就业指导工作,也缺乏统一的操作规范,缺乏对硕士研究生就业“技巧”训练,忽略就业指导的具体内涵。

(三) 硕士研究生自身存在缺陷

1.自身素质不高。由于高等教育规模急剧扩大,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继续升学深造就成为很多本科生毕业后的选择,但是这些读研深造的学生并非为了做学问,而仅仅是把读研作为就业的筹码,直接把学位文凭作为读研的目标,在攻读研究生期间也就不能潜心研究。连年扩招导致各研究生培养单位研究生导师紧缺,致使一名导师指导学生的数量急剧增加,再加上扩招带来的生源质量下降、硕士研究生培养单位软硬件的不足等,都影响着研究生培养质量。

2.择业观念存在误区。这些误区主要表现在: (1)择业观念单一性。随着人们利益观念的转变, 研究生功利倾向在择业过程中表现明显,一些人将高待遇、高收入作为衡量实现自身价值的唯一标准。他们无视就业现状,仍热衷于福利待遇高、工作环境舒适、风险系数小的工作岗位,希求鱼和熊掌兼得。(2)择业认识片面性。有些研究生盲目追捧“热门”职业;有些自我感觉良好,不能全面认识自己,缺乏科学的认知方法;有些对自己的职业兴趣、气质、性格、择业能力不能正确评价;有些对社会的看法存在较多的主观性,对影响择业的因素尚存在误区;有些对社会复杂情况及影响就业的因素关心甚少。(3)择业目标短期性。有些研究生择业时缺乏远大的目标和创业精神,仅向往高薪水、高地位、高层次的工作,缺乏远期的规划与考虑。

20世纪90年代末,全球性的学生创业热潮开始波及中国,成千上万的高校学生投身其中。而如今是一个风起云涌的“创”时代,大学生创业更是聚拢了大众的关注。很多人在“创”的浪潮中掘到了人生第一桶金,但更多人却被一个浪打没了影儿。前扑后继,却仍有着无数的创业英雄朝着自己的梦想而努力。创业草根化了、通俗化了;创业,再也不是遥不可及的代名词,创业资金可以是一千万元,也可以是五千元;创业团队可以是一百个人,也可以是三五个人。创业,是种职业活动,更是一种最复杂的职业行为。根据创业目标不同,我们大致可以把创业者分成三种类型: 1.谋生型创业者--迫于生活压力或是为了使自己的生活条件有所改善才决定创业的; 2.投资型创业者--已经拥有一定的经济基础与实力,创业只是为了获取更大经济回报的;

3.事业型创业者--为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并把创办的企业当作自己毕生事业的。 很显然,我们目前所谈的大学生创业绝大部份是第一种即谋生型创业,也就是说为了实现自主“就业”,以及带动更多人就业,而进行的创业活动。面对越来越难的就业现状与形式,越来越多的研究生也加入到创业大军之中。

1研究生创业的可能性分析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这是我们党提出的解决就业问题的一个重大方针。就业是民生之本,创业是富民之基,创业不仅是创业者自己实现就业,从而致富,还可以通过发展多元化创业主体和多种创业形式,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带动更多的人就业,实现共同富裕。同时,全球化进程的加快给创业者带来了新的创业机遇:有利于学习和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有利于学习新的理念和管理经验;有利于利用外资;创业的地域、范围更大了。因此,努力促进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是新时期必须完成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对于和谐社会建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大的意义。

2如何提高研究生的创业能力

首先,从研究生自身来说,应科学地做出自己的生涯管理。生涯管理作为一种全新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式,通过分析评价个人的兴趣、爱好、能力及价值观,确定自身的价值目标;并通过轮换、培训等手段逐步实现这一目标的过程。而研究生可以借助生涯管理,了解自身在不同的成长阶段存在的不同需要,不同的职业任务和职业发展需要,从而不断调整,树立并实现职业目标,促进自身的生涯目标。

在研究生学习阶段,除了要认真学好专业知识,掌握专业技能之外,还要积极丰富自身的人力资本存量,广泛关注社会需求,增强实用技能培训。这样在创业的过程中就可以充分发挥专业所长,展现在专业领域积累的自学能力、获取新知的能力、思辨力、创新能力。

其次,学校应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创业观,完善价值观教育。高效作为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部门,要承担起提高学生创业意识与素质,创业精神与能力的责任。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根据经济社会的发展变化,通过各种教育手段,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能力和实干精神,在学会学习、学会做人的基础上学会创业。针对学生在创业方面的误区,加强对学生进行价值观教育、社会责任感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利益观、成才观,加强创业形势和政策的宣传。扭转研究生重智育轻德育的思想,加强研究生的诚信意识和法制观念,将研究生的德育教育和创业教育相结合,把加强研究生的理想教育作为创业观教育的重要内容。同时建立研究生就业心理咨询中心,对研究生进行创业心理健康教育,通过心理教育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创业心理,能更好的应对在创业过程中遇到的挫折和困难。

最后,企业、政府和社会各界应对研究生创业提供相应支持。研究生作为高端人才,如能一展所长,人尽其才,无疑有助于国家和社会的进步,有助于产业和地区的均衡发展,有助于实现企业的科技创新和国际竞争力的提高。所以,在创业方面,可通过建立创业基金、创业园区等形式给研究生创业提供支持,园区内实行注册资本、税收、银行贷款方面的优惠政策,提供技术转化为生产的全方位支持。

总之,研究生通过自主创业,通过创业带动就业,既能解决越来越大的就业压力,又能磨练意志,积累经验,锻炼成熟的心理,提高综合素质,早日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

第二篇:大学生自主创业(研究内容、问题)

大学生自主创业,是缓解甚至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一条可行之路。当前大学生自主创业的现状就是参与者少、旁观者多;从事的多是规模小的个体经营的行业,成功率低,存在的问题较多。目前,大学生自主创业环境还不成熟,尚需采取各种措施,完善创业环境,促进大学生自主创业。

1 大学生自主创业的现状分析

大学生自主创业就是大学生通过个人及组织的努力,利用所学到的知识、才能、技术和所形成的各种能力,以自筹资金、技术入股、寻求合作等方式,在有限的环境中,努力创新、寻求机会,不断成长创造价值的过程。大学生创业已引起了社会各方面的关注,国家不断推出针对大学生就业的各种优惠政策,鼓励和支持大学生自主创业。各地政府部门也都推出了针对大学生的创业园区、创业教育培训中心等,以此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部分高校也创立了自己的创业园,为学生创业提供支持。尽管有国家和学校提供的政策等支持和扶持,但是大学生自主创业却难以令人乐观。

1自主创业参与者少,旁观者多

尽管中央和地方的政府机关、税务部门以及各个高校都对大学生自主创业给予了这样或那样的优惠条件,但是大学生参与的热情仍不是很高。据华南某高校对5所重点高校1 400名大学生做的一份调查显示,有74.57%的学生表示有创业意向,可是最终创业的却不足1%,可以说是寥寥无几,大部分人都处于观望的状态。全国各地的高校情况基本上都是如此,大学生仍然把政府部门、大型国有企业和外资企业作为择业的首选目标,自主创业发展步伐缓慢。

2 大学生自主创业问题分析

大学生自主创业之路并非畅通无阻,在我国还是一个新生事物,只有短短几年的发展时间,大学生还需突破能力经验、资金不足、社会观念阻碍等方面的瓶颈。

2.1 创业大学生能力经验不足

经验不足。首先,市场经验不足。许多学生在设计产品开发项目时并不了解市场上的需求,或者主观臆断市场需求,或者闷起头来一味地搞技术;他们通常难以得到第一手的市场信息,也就无从分析市场未来的发展方向,同时他们往往以自我为中心,缺乏换位思考的能力,这使得很多下大力气研制的产品找不到买家,错过了商业机会,甚至导致失败。其次,社会经验不足。大学生社会经验的不足,常常使他们在刚开始创业时盲目乐观,看到的都是成功的例子,而对于创业过程中会遇到的失败却没有充足的心理准备。一旦在创业中遇到挫折和失败,许多创业者感到十分痛苦茫然。

2.2 缺乏创业环境

虽然国家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优惠政策。但是,大学生创业之路异常艰难,除了创业者本身条件的限制之外,更多的是因为缺乏一个整体有序的创业环境。与外国成熟又完备的创业环境相比,我国现在的创业环境还不是很完善。

2.3 创业教育滞后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98年10月发表了《21世纪的高等教育:展望与行动世界宣言》中提出,高等学校必须将创业技能和创业精神作为高等教育的目标,要使毕业生“不仅成为求职者,而且成为工作岗位的创造者”。我国教育部也在1999年颁发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指出,“加强对教师和学生的创业教育,鼓励他们自主创办高新技术企业。”但是高校却没有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改变其教学内容,大部分学校仍是停留在就业教育的阶段,很少有学校对学生进行创业教育,导致学生对国家在对学生创业方面的方针政策知之甚少,创业技能等方面知识和能力欠缺,直接影响了大学生的创业热情。

第三篇:大学生自主创业问题与对策研究

河南理工大学万方科技学院

2008级思想政治理论课暑期社会实践报告

大学生自主创业问题与对策研究

作者

系别经济与管理科学系

专业市场营销

年级

学号

成绩

指导教师

2010 年 9月 4 日

大学生自主创业问题与对策研究

摘要:近年来随着高校大规模扩招,毕业生人数也逐年增加, 根据教育部的最新统计,今年全国高校毕业生总人数超过630万人,比上年增加近20万,创下历史新高。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就业的不利影响还没有消除,如果说2009年是我国经济最困难的一年,2010年可能是最复杂的一年,整个宏观层面就业形势就很严峻。那么,2010年的毕业生人数630万,再加上往届没有实现就业的,需要就业的毕业生数量之大可想而知。大学生创业作为解决毕业生就业的一个重要途径,受到政府的高度重视。对大学生创业提供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大学生自主创业问题 对策

一、大学生自主创业难的原因分析

第一,创业环境不佳,这不仅抑制了毕业生自主创业的勇气,而且降低了创业成功的可能性。创业环境不佳体现在多个方面,比如国有垄断企业对民营企业的挤压,税费过高,“执法经济”泛滥,政府办事效率不高,等等。

第二,缺乏创业信念。大学生心中的创业,更多的是成功的事例,心态自然都是理想主义的,其实,成功的背后还有更多的失败。对此他们由于社会经验不足,没有充足的心理准备,创业中如遇到挫折和失败,就感到痛苦茫然,甚至沮丧消沉。另外,他们对公司的运作认识过于简单,没有考虑以后会遇到什么样的风险。

第三,设想幼稚,脱离实际。大学生对创业的理解还停留在仅有的一个美妙想法与概念上。在大学生提交的相当一部分创业计划书中,许多人还试图用一个自认为很新奇的创意来吸引投资。但投资人看重的是创业计划中的真正技术含量有多高,市场空间有多大,市场赢利的潜力有多丰厚。对于这些,创业者必须有一整套细致周密的可行性论证与实施计划,决不是仅凭三言两语的一个主意就能让人家掏钱的。

第四,大学生普遍认为创业当老板就是指挥员工干活,他们对创业问题的认识还处于糊涂状态,还很简单幼稚。因此他们的行为具有较大的盲目性;他们的世界观和思想方法方面还存在着许多谬误,导致难以正确处理一些具体事情。说简单点,就是太嫩,太不成熟。其实创业首先是为自己创造了一个工作岗位。要想帮助更多人就业,就必须有把企业做强做大的能力。而打工是取得创业经验,提高创业能力的好办法。

第五,资金缺乏,社会环境不完善。资金是制约大学生创业的瓶颈,没有资金,再好的新技术也难以化为现实生产力。昂贵的学费已使家庭举步维艰,吸引社会投资更是谈何容易。大学生创业失败的先例令人对创业望而生畏,也在社会上形成对大学生创业的质疑。处于转型期的我国社会,创业所需的各种服务体系还不完善,如银行贷款、申请工商注册等环境因素也使他们雪上加霜。

大学生创业初期所开办的小公司、小店铺,需要有关方面管理,但这种管理应该体现为呵护,而不能以罚代管。只有破除“执法经济”,遏止有关方面的管理趋利化,才能调动大学毕业生的创业热情,才会有更多毕业生创业成功;也只有创业成为大学生就业的一个重要渠道,就业难问题才有望缓解。

二、促进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几点对策

认真反思大学生创业难、及失败率高的原因,其实是我们的创业教育问题。创业教育可以解决以上问题。但我国的创业教育还处于起步阶段。除了大学生自身决定创业不足的内因外,

现行的大学生创业政策还存在一些问题。为努力促进大学生创业,有必要从提高科技创新水平促进就业的高度人手,通过社会、政府、高校与大学生自身等群体的共同努力,努力培育有利于促进大学生创业的良好环境,通过加强创业培训与创业指导等措施,切实提升大学生的创业能力与创业知识,进一步出台健全完善的支持政策,不断促进大学生创业。

(一)解放思想,倡导创业精神。

在挑战与机遇并存的时代,要大力加强对创业人物及其创业事迹的宣传,发挥媒体的作用,在全社会进一步更新思想观念,营造创业氛围,倡导创业精神。激励大学生在创业中就业,在就业中创业。一个人要想有创新的灵感和效果,必须有创新的勇气和智慧;要想有创新的勇气和智慧,必须有较崇高的目的和强烈的使命感。我们当代大学生必须要解决一个你应该为谁读书、为谁创业的问题,才能找到奋斗的目标。

(二)提高大学生的自身素质。

首先,要培养大学生自主创业意识。高校需对学生进行创业培训,让他们在社会实践、创业实践等活动过程中将所学的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在正确认识社会的基础上了解社会的需要,积累创业经验,逐渐形成自主创业意识。其次,要塑造良好的创业心理素质。创业活动是一项面临严峻挑战和压力的创造性事业,必须具备良好的创业心理素质。最后,要培养创业所必需的综合素质能力。创业是一个复杂而又艰巨的过程,它对创业者的综合素质要求很高,尤其是要求创业者具有合理的知识结构。具备一定的管理知识、商务、税务、投资、法律知识、创业知识和专业知识等。另外,还必须培养一些独特的创业素质,包括自立、自强、进取、意志、创新等。再者,还需有合理的能力结构,包括实践能力、开拓创新、组织领导、协调协作和沟通能力、创业能力、创造能力和社会交往等能力。

(三)加强自主创业教育。

高校有必要在创业课程设置与创业指导等方面做出进一步的努力,以努力提升大学生创业能力与创业水平。大学生创业本身就是素质教育的一个方面的体现,不仅突出了素质教育的内涵,而且体现了创新的教育模式对大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和提升。从而高校在传授基础知识的同时,还要注重对学生创新意识和技能的培养。开设与创业相关的讲座会教学。比如如何把握商机,如何融资,如何写创业计划,如何承受压力等等。并且可以开展多种多样的模拟创业、实践考查公司企业的运作,进行丰富多样的案例教学。最后,针对创业意向进行个性化辅导与开业跟踪扶持。高校通过过程辅导和政府、社会扶持等一条龙服务,解决创业过程中的相关难题,提高自主创业的成功率。

(四)构建创业平台,改善创业环境。

引导大学生参与创业实践,既需要有活动载体,也要构建大学生创业的服务体系。此外,还要构建创业服务体系,一是提供政策支持。要配合有关方面做好国家扶持大学生创业的系列配套政策措施的落实工作,并紧密结合实际,联合有关部门研究出台和落实新的促进大学生创业的政策法规。二是提供项目支持。要为大学生创业推荐可供选择的项目,尊重学生的选择,以学生自主选择的项目为主,加强创业指导,组织力量为大学生创业实践提供必要的智力支持。三是争取资金支持。要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引入风险投资,同时要募集社会资本,本着双赢的方针,探索建立大学生创业基金,为大学生创业提供支持。

(五)选择正确的创业方向。

目前大学生的创业方向,有人提出在如下四个方面可供选择:

1、高科技领域。身处高新科技前沿阵地的大学生,在这一领域创业有着近水楼台先得月的优势,但并非所有的大学生都适合在高科技领域创业,一般来说,技术功底深厚、学科成绩优秀的大学生才有成功的把握。推荐商机:软件开发、网页制作、网络服务、手机游戏开发等。

2、智力服务领域。智力是大学生创业的资本,在智力服务领域创业,大学生游刃有余。例如,家教领域就非常适合大学生创业,一方面,这是大学生勤工俭学的传统渠道,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另一方面,大学生能够充分利用高校教育资源,更容易赚到“第一桶金”。推荐商机:家教、家教中介、设计工作室、翻译事务所等。

3、连锁加盟领域。统计数据显示,在相同的经营领域,个人创业的成功率低于20%,而加盟创业的则高达80%。对创业资源十分有限的大学生来说,最好选择运营时间在5年以

上、拥有10家以上加盟店的成熟品牌。推荐商机:快餐业、家政服务、校园小型超市、数码速印站等。

4、开店。大学生开店,一方面可充分利用高校的学生顾客资源;另一方面,由于熟悉同龄人的消费习惯,因此入门较为容易。正由于走"学生路线",因此要靠价廉物美来吸引顾客。此外,由于大学生资金有限,不可能选择热闹地段的店面,因此推广工作尤为重要,需要经常在校园里张贴广告或和社团联办活动,才能广为人知。

(六)大学生创业“冷”变“热”警惕步入误区

随着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日益尖锐,大学生创业由“冷”变“热”。同济大学中国科技管理研究院副院长尤建新在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表示,大学“创业热”本身是一件新事好事,但也存在着误区。这些误区可能会以积极的姿态“捧杀”大学生创业者,必须引起警惕。

潮流走没有错,但要注意,自己是否有优势。如果确实具有这方面优势,即使竞争激烈也要去争取。如果没有优势,要保持冷静。求职前要和业内人士聊,了解这个行业发展情况和前景,重要的是知道自己喜欢做什么,擅长做什么。毕业3~5年内,薪酬不是第一考虑因素,前途最重要。

一旦追风,追到后不能因为后悔而很快辞职。建议大学生先积累一段时间看,有可能开始不喜欢某个工作,然后就产生兴趣了。或者可以在企业内寻找内部机会,考虑在这个行业里内部的转岗。同时在工作中还要不停地学习新的专业知识,提升工作技能,符合企业要求。

应正确分析社会对该专业的人才需求,不要被热门的假象所迷惑,导致就业定位发生偏差;在“热门”专业的就业竞争中,个性与特色十分重要,因此要在择业准备中突出个性和针对性;“热门”专业学生要准备跨专业就业,一般而言,当下的“热门”专业主要是工作环境不错,但竞争也很激烈的专业,一些热门专业学生不愿意放弃“热门”,这也导致了他们的就业难。

参考文献:

[1]夏春雨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实践与思考

[2陈灿军.略论大学生创业教育中的心理索质教育

[3杨爱杰.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实现途径探讨

[4刘彩生,李国峰.大学生创业教育体系探析[J].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5]罗美萍.我国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现状及对策[J].浙江工商大学学报,思想与社科理论研究。

第四篇:大学生创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摘 要:创业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助动力,大学生创业在我国目前属于起步和发展阶段,为使大学生创业健康的发展,文章在阐述大学生创业存在的种种的问题基础上,并对大学生创业中存在的不足进行了详细的理性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希望对大学毕业生创业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创业;创业教育;大学生创业;建议;

中图分类号:G4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5)-06-00-02

一、大学生创业的特性及内涵

所谓创业,简言概括为“开创一种新的劳动形式,或者是一种新的劳动范畴”。大学生的创业,就是通过注册自己的公司,利用在校所学到的知识、技能,社会交往、市场营销规划等各种能力,参与市场运作,积极进取,开拓创新、不断创造社会财富和实现人生价值的过程。创业是创业者组织、运用服务、技术、器物作业的思考、推理、判断的行为。如今的大学生创业有其自身的特性和优点,即大学生年轻勃发,知识结构较新,思维较灵活,受到传统理念的约束较少,富有创新观念和探索精神。同时有国家的政策支持,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容易产生一些个异化的创意,在创业竞争中具备一定的竞争力,这是大学生创业优势的整体体现。

二、大学生创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尽管国家和地方各级政府为大学生自主创业出台了许多优惠政策,各高校也日益加强大学生创业的指导和扶持,有调查研究显示,毕业后选择自主创业的大学生只有8.5%。大学生成功创业的比例只有 2%~3%。由此可见,我国大学生创业现状并不乐观。究其原因,可以归纳为以下方面:

(一)大学生创业经验不足

经验缺乏是影响大学生自主创业能否成功的主要因素。大学生拥有理想抱负,但往往趋于理想化,他们对具体的市场也不太了解,缺少开拓、分析市场的能力;还会过高地预测市场效益,容易忽视潜在的风险,对于创业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不能辩证客观的分析和看待。由于创业经验缺乏,大学生创业会走一些弯路,有的甚至由此而全身而退。缺乏经验的另一特点是,大学生没有创新理念和良好的市场营销策划,不能在创业的过程中进行营销创新、技术能力创新,不能随着市场的变化而及时调整市场战略方案,因而很容易地被市场无情地淘汰。

(二)创业资本有限

创业资本不足已成为牵制大学生创业的一个重要条件。大学生创业的资本来源包括家庭的帮助、银行机构的贷款、自行的筹措、投资公司等。目前大学生创业资金筹备比较难,他们要创业离不开家庭的大力支持,如果家庭经济条件比较富裕,则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大学生创业的资本短缺。由于大学生创业者未来的还款、盈利能力预期较低,金融机构和投资公司往往不愿意对大学生的创业项目进行投资。更值得一提的是,大学生的诚信危机也成为大学生创业融资比较难的一个重要原因。考试过程的作弊、简历造假行为、欠银行贷款不还、恶意欠交学费等不诚信现象,使得金融银行机构向大学生发放创业贷款显得比较谨慎。

(三)创业教育的不足

早在2002年,教育部就确定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9所大学作为我国创业教育试点院校,给予政策和经费的支持,探索我国高校创业教育的基本方法和发展模式。但是目前我国大多数的高校并未将创业教育列入教学计划方案之内。大学生通过大学阶段学习获得的创业知识和基本实践创新的能力还远远不能满足创业的基本要求,例如有些大学毕业生对国家的一些扶持政策了解的甚少;有的对大学生创业的基本合法程序缺乏一定认识,相关工商部门的登记,创业相关的法律、法规、国家的税收基本政策都不是很了解。大学生的创业教育在我国实施执行的效果有待于进一步的提升,为了帮助大学生实现创业成功的几率,除了开设系统的创业教育模式,还必须给大学生创业者提供大力扶持、以及必要的创业教育指导。

(四)团队协作能力较弱

社会心理学认为,同辈群体成员有高度的心理相容,对群体有较强烈的认同感,其兴趣爱好比较接近,同辈群体大都是在自愿的基础上形成的,带有明显的自发性。大学生创办的公司,一般都由几个学生组成的创业团队进行开办公司,团队的合理结构设置是成功的关键,大学生创业需各方面人才的合理搭配及组合。例如理科生,在财务管理、企业策划、文件的整理等方面先天不足,而纯文科生,则对事物的分析存在的相对表现化。大学生所开的公司成功,不仅仅是公司的产品,更重要的是创办公司的人员,是创业的团队。而大学生缺乏相互的团结协作及互相的配合能力,缺乏共同配合、扬长避短的经验,这样公司自然在市场经济的浪潮中受到冲击,假如其创业团队再不能有效的合理搭配、及时的调整,不能及时的解决公司内部的矛盾及公司面临的各种情况,公司的倒闭是难免的。

三、对大学生创业的措施

鉴于对大学生创业现状的基本情况的分析,更好的促进大学生创业、帮助大学生创业者取得创业成功提出如下建议:

(一)加大创业宣传的力度

充分发挥高校在大学生创业观念及创业意识、了解大学生创业的基本知识的主要渠道作用,大学生创业宣传的主要方式有:请创业比较成功的人士、优秀的企业家,尤其是创业成功的同龄大学生来校开办创业讲座,举行全校性的创业创新计划大赛,大学生创业论坛及微信平台,等等,共同努力创造出有利于大学生创业创新项目的的良好环境和氛围。在日常的学生管理工作中可以组织成立大学生创业社团,举办创业座谈会或是创业沙龙,为学生的创业设想提供一个比较固定的组织或活动的场地,扩大大学生创业培训参与度,吸引较多的大学生参与到创业创新教育活动的过程中;完善高校教学管理制度及课程的教学方案,保证学生创在业创新、课程学习两不耽误;其后引导各种舆论,为大学生创业营造一个宽松的心理环境。

(二)正确认识创业实质内涵

大学生创业提供个别化的教育指导,创业是有层次之分的,较高层次是科学技术型创业,高校对于大学生开展的较低层次的创业项目,也应该给与关心、帮助和支持。我们认为,对于大学本科生或高职生而言,培养他们的创业意识和创业精神,为他们创造参与创业创新实践的机会远比创业本身更为重要。着重培养她们的创业意识、创业观念。为此,对于大学校园中的各类创业活动,学校都应给与支持的态度,对于校园中出现的一些商业行为,也要给予正确认识及引导。许多的大学生认为,创业就是“开创自己的事业”,由此可见,创业具有个别性、差异性特征,学校应该针对不同大学生创业的特征,给予相应的创业指导、创业教育。学校要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

(三)大学生创业要采取多方面的举措

完善大学生的创业能力、知识结构的具体措施有:开设与大学生创业相关的课程,并提高其授课的质量;请一些创业成功的大学生、公司管理人员或相关专业人士到校做报告,介绍其创业的经验及实际的操作过程,交流创业的计划方案;成立大学生创业服务中心,由专职相关专业的教师负责,确定“为生服务”理念,依据大学生的不同创业情况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指导等。当然,完善大学生创业性的知识结构、创业的观念。最有效的方法是为学生创造参与创业创新实践活动的机会,这些活动可以是学校层面的创业创新竞赛或设计大赛,去公司企业开展岗前实践及锻炼,在校内为大学生设立一些风险不大的创业岗位等。

(四)加快高校创业文化建设

为大学生创业提供实践平台,并加快高校创业文化建设,可以利用高校的自身优势,积极开展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同时要和相关政府部门建立起有效的沟通机制,明确高校的创业文化建设。高校创业文化建设要突出产业的特色,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加快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具体包括举办创业教育的培训、创业计划大赛等;加快创新创业人才的成长;开展高校与企业交流,如相关专业的培训、创业论坛等,大力促进创新、创业人才的发展;对现有的资源进行合理的整合,为大学生引进的创业项目,提供综合性的创业指导教育服务。还应注重大学生创业观念、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的培养,有效引导大学生开展创业活动,以创业带动就业,将就业压力转化为创业动力,缓解社会和家庭压力,实现社会的稳定与和谐。

(五)加强大学生创业课程的合理设置

高校创业课程的开发与教学,培养和提高大学生创业教育能力推进大学创业教育,必须满足以下要求:第一,在培养目标上,侧重培养高层次应用型、开放型的创业型人才; 第二,在课程设计上,要积极开发创业、创新教育系列课程,以满足学生的创业、创新需求;第三,在培养的模式上,坚持教科研统一的原则,坚持以学生为本,充分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能力、特长的差异,设计多样化、模块化的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采用弹性制的教学机制,因材施教。创业创新教育模式不能千篇一律,必须结合各自的办学层次与特色,探索富有自身特色的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

(六)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创业观

目前的高等教育侧重于培养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而在自主创新、自由创业能力的培养上显得较为薄弱。高等院校应该加强课程体系建设转变,在课程学习中适当地在融入一些市场分析、企业的融资、相关的法律等方面的知识,让大学生逐步树立起自己创业的观念与创业的信心。同时可以利用学校现有的资源优势、科研力量,建立“创业机构中心”,帮助大学生实现自主创业。自主创业信心逐步的树立,一方面需要社会建立起有效的导向机制和激励机制;另一方面要以个体素质和自身实力为基础。政府必须不断出台和完善就业政策,加大户籍管理、人事管理、社会保障等领域改革的同时,积极为大学生提供创业培训、创业指导、咨询服务等“一条龙”服务,并配合有关部门对从事个体经营的高校毕业生实施免征登记类、管理类和证照类各项行政事业性收费的政策,同时积极促成小额贷款担保或贴息补贴政策的落实。

参考文献:

[1]麦可思研究院.2010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

[2]杨贞,李剑力.河南省创业型经济发展问题研究[J].中原工学院学报,2010(1).

[3]谢作昱.大学生创业成功率仅3% 所有风险别都自己扛[N].中国青年报,2006-12-08.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创业教育在中国:试点与实践[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5]刘万永,蒋韩薇.大学生创业走向任性【N].中国青年报,20())一11一27

第五篇:创业(SYB)培训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研究

宜春学院

晏水清

[摘要]创业(SIYB)培训是国际劳工组织为广大发展中国家开发的创业培训项目,自2004年起在全国推广项目,但项目在实施的过程中存在受训者的积极性不高,培训教材适用性不强、培训对象的局限性、师资队伍的实践能力不强等问题。文章在转变受训者的观念、增强教材的适用性、扩大培训对象、加强师资建设等方面提出了一些积极的建议。

[关键词]SIYB;创业;就业;创业培训

现阶段,我国的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加大,城镇化进程加快,世界金融危机的加深,高校毕业生数量剧增,这些变化使得我国的就业和再就业问题成为日益突出的社会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党中央在“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了“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的战略方针。各地方政府积极响应“十七大”精神,明确提出了“全民创业行动”号召,并制定了一系列创业扶持政策,为劳动者自主创业创造了良好条件。创业培训作为一项重要积极的就业政策,适应了当前就业市场的需求和变化,帮助自主创业者通过培训掌握再就业的技能和本领,形成以培训促进创业、以创业促进就业的良性机制。

1、创业培训在我国的发展现状概述

(1)创业培训的界定:“SIYB (Start and Improve Your Business)创业培训”是国际劳工组织为了支持发展中国家小企业的发展, 对具有创办小企业意向的人员和小企业经营管理者进行企业创办能力、市场经营素质等方面的培训,并对他们在企业开办、经营过程中给予一定的政策指导。该项目是英国国际发展部提供资金支持,专门组织开发的创业培训体系,该体系由四个针对小型和中型企业开发的有专门教材的培训模块组成,它们分别是:“产生你的企业想法(GYB)”(Generate Your Business Idea);“创办你的企业(SYB)”(Start Your Business);“改善你的企业(IYB)”(Improve Your Business )和“扩大你的企业(EYB)”(Expand Your Business)。四个培训模块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循序渐进。目前该项目在全世界90多个国家推广,成功地将“创业”这项技能通过有效的培训传播到世界并引起了很大的反响。 (2)创业培训在中国的发展

SIYB中国项目是在英国政府和日本政府的资金援助下,根据我国再就业工程的需要,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与国际劳工组织合作实施,为促进社会就业而推出的具有探索性的试点培训项目。SIYB创业培训工作得到了党中央、国务院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充分认可,并提出了明确要求。国际劳工组织与中国政府的项目合作设计期限为3年,自2005年7月正式开始实施,到2007年6月底结束。2007年7月到现在,国际劳工组织已经将该项目交给中国政府自己全面推广和实施。为此,国务院专门成立了由劳动保障部(MOLSS)、财政部、国家发改委、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工商总局、国家税务总局、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等部门组成的创业指导委员会,负责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和管理SIYB项目。我国为了更好地实施SIYB项目,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包括:引进全套SIYB培训技术,建立了一批热爱SIYB事业的专业化师资队伍和一支精干的管理人员队伍;认证了一批示范性SIYB培训授权机构;建全了项目的质量监控体系;做了大量项目的宣传和推介工作;开发了SIYB中国项目的标识“马兰花”,并已申请专利注册;制作和发放了一系列项目宣传品,包括宣传画、宣传手册、宣传帽等,并召开新闻发布会予以发布;拍摄了反映农民工创业题材的12集电视连续剧《我的未来不是梦》;拍摄10分钟的《创业中国》宣传片,宣传中国政府鼓励创业的政策,宣传SIYB培训的特色,宣传创业明星的创业之路,在全社会掀起了创业热潮。

(3)创业培训的目的:创业培训的主要目的就是通过提高小企业创办者的心理、管理、经营等素质,增强参与市场竞争和驾驭市场的应变能力,使小企业创办者在成功地创办企业,解决自身就业问题的同时,创造和增加社会就业岗位,帮助更多的人实现就业。同时通过培训打造小老板,在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带动更多的人就业和再就业的基础上,更有效的调动民间资本、发展地区经济,并在稳定社会治安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

(4)创业培训的作用:目前,我国的很多创业者都属于生存型创业者,他们一般没有接受过系统的创业教育,未接触过管理和经营岗位。参加创业培训的好处在于可以让他们系统地学习创业知识,提高自身素质和技能,降低或减少创业失败率; 使他们熟悉国家相关政策和法规,了解开业或创办企业必备的知识和程序,掌握经营管理方法,提高适应市场的能力,帮助他们解决落实中的问题;结识朋友、寻找创业项目、资金、合作者等资源,形成商务圈子,且营造良好创业氛围;直接催化创业企业,促进创业型就业。从而向社会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吸纳其他人员再就业,减轻就业压力。

2、创业培训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SIYB创业培训也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特别是创业培训在实施过程中仍然受到很多客观因素的制约,工作中还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实际问题: (1)受训者的积极性不高:目前,参加创业培训的对象大部分还是以知识文化层次比较低的人员为主,他们在培训过程中,由于受到自身条件的限制,加上各种各样的客观原因,导致大部分学员参加学习的积极性普遍不高,致使经常有学员缺课的事情发生,或者出现叫他人替代的情况。或者有些学员来了,听课也不认真,影响到教学效果。

(2)培训教材适用性不强:目前在创业培训中所使用的教材是国际劳工组织统一编写的,我国在引进行时做了部分修改,虽然其内容当中包括了关于创业的各个环节,但是内容较为单一,而且主要侧重于理论性,操作性不强。而根据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参加创业培训的学员一般文化程度不高,对于理解理论性较强的教材有些困难。项目从引进到现在,创业环境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人员结构也发生了变化,教材的有些内容已经适应不了变化了的实际情况,影响到创业培训的实际效果。在创业方式、项目选择、风险防范等方面教材中基本上没有涉及到。

(3)培训对象的局限性:目前,各地参加创业培训的人员大部分还是以下岗失业人员为主,将很多其他的社会人员排除在这种培训之外,降低了创业培训应有的功能。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高校毕业生等新成长劳动力就业问题、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问题、被征地农民就业问题、转业复员军人就业问题,残疾人员就业问题也非常凸显出来。同时由于国际金融危机的暴发,还在社会上出现了一个新的群体:返乡农民工,他们的就业问题也显得非常突出。针对近几年出现的新情况,国家还应扩大创业培训的对象,把上述人员也包括在创业培训中来,满足他们对创业知识的需求。

(4)师资队伍的实践能力不强:创业培训的教师不同于一般职业学校和高等院校的教师,创业培训的教师除了理论知识之外,还应具备一定的实践能力。按照创业培训师资的要求,创业培训教师应该具有经济与管理类专业的教育背景,两到三年的企业工作的经验,还应该有时间和精力从事创业的工作。目前,大多数培训机构所聘请的教师很大一部分是高校中的教授讲师,这些教师虽然拥有丰富的理论知识,但是对于创业的过程以及问题了解得不多,这就不可避免地会出现纸上谈兵的尴尬,有些学员反映,在创业培训班学到的知识与真正创业时所用的不一样,普遍反映不实用。同时这些教师很少为专职人员,多数均为兼职师资,在开展培训时往往因为时间冲突不能随时调用,从而影响SIYB培训工作正常开展。另一部分教师来源于劳动就业部门的工作人员,他们中的大部分人员往往不具有经济类或管理类的教育背景,也从来没有从事过教育和培训工作,也缺少在企业工作过的实践工作经验,在授课过程中,有时往往对教材把握不准,培训效果受到影响。

3、主要对策

为了更好的推动SIYB项目的可持续发展,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转变受训者的观念:创业培训需要提升创业者的素质与技能,提供创业模拟训练和专业创业咨询,更需要改变创业者的观念。创业培训属于成人教育的范畴,成人教育的对象主要是成年人,他们具有较丰富的个体经验和积累,但普遍存在着的工学矛盾又影响到他们参加培训的积极性,所以重要的是转变他们的观念,唤起他们学习的意识。表现在学习态度上,要从过去被动的“要我学”逐步转变为“我要学”。过去把学习当成一种负担,一种包袱,学习是被动的;现在要让学员认识到学习是为了生存,为了发展,为了实现人生的价值,学习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生活的一种需要,一种乐趣,学习是主动的。在培训中要让学员体会培训的内容和乐趣;要让学员在同伙伴们的讨论、交流中学,体会大家在一起研究学习的乐趣和收获;要让学生在玩乐中学习。通过很多方式的快乐活动,把教材知识内容引入活动,这样培训的效果才会更加有效。

(2)增强教材的适用性:目前为止参加创业培训的学员在国有企业下岗职工的基础上,发展到院校毕业生,返乡农民工,复转军人等。教材除了要涉及战略规划、经营管理、市场营销、团队建设、组织优化、物力支持、技术创新及观念、心理、财务、法律、税收、人际沟通、商务谈判、媒体公关、危机处理、资源整合及问题分析与决策等课题外。还要针对目前的培训客体的不同,文化层次的不同,开发出适应不同创业主体教材,才会有针对性,才能提高培训的效果。

(3)扩大培训对象:SIYB培训作为增强劳动者创业意识和提高劳动者创业能力的重要举措,该项目目前是在国家劳动和各级地方劳动保障局的组织下开展的,而且规定了对某些特殊群体进行创业培训费用的补贴,因此到目前为止参加创业培训的学员主要集中在国有企业下岗职工。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高等教育的扩招;城镇化速度的加快;我国就业再就业主体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针对这种新的情况,创业培训的对象要从下岗失业人员,扩大到院校毕业生、军队复转退伍军人、农村准备向非农产业转移的人员或返乡创业人员、参加工作后有创业欲望的人员、农业产业化经营者、扩大现有企业规模或加强现有企业管理能力的创业成功人士、个人有专利成果并想进行企业化运作的等所有想创业且有创业能力的人。只要有创业愿望和一定的创业能力,都可以申请参加开办企业的培训。通过大力开展创业培训,帮助有创业愿望的城乡劳动者了解和掌握创办企业的基本知识、运作程序和创业经验,全面提升劳动者的创业技能,为实现自主成功创业创造条件。

(4)加增师资建设:创业培训主要是创业能力的培训,是对有自谋职业和有创办企业意向的人员实施有关工商管理、金融保险、财务税收经营管理、公共关系、商品知识等方面的培训,向学员指导和传授创办新企业或选择新职业所需要的实用知识和技能技巧,对学员制定的创业计划进行辅导、咨询、评审,帮助他们创办各类集体、个体、私营经济实体。开业后还要进行跟踪辅导、咨询,促其巩固发展。为了取得更好的培训效果,根据创业培训的特点,要求创业培训的师资不仅仅是由教授理论的老师构成,还应该包括创办企业成功的企业家队伍、掌握各类专业和职业技能的教师和掌握政府相关政策的专家,是一支综合教师力量的整合体。他们不仅要有创业所需的经济管理、市场营销、企业管理等方面的相关理论知识,有一定的创业经历、创业知识、创业技能,而且还要了解企业运作、行业发展的实际情况, 掌握能够与创业培训特性相适应的教学方法,有为学员开设创业学相关课程的教学能力。

实践已充分证明,SIYB创业培训对帮扶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实用性和有效性,深受城乡劳动者特别是下岗失业人员的普遍欢迎,对促进就业再就业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为此,我们要进一步创新工作思路,完善政策措施,加大实施力度,积极推进创业培训和创业促就业工作。创造良好的创业环境,是实践十七大提出的“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战略的关键所在。 参考文献:

1于法鸣.培训与就业[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2005. 2朱必祥.失业及其治理[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04. 3蔡克勇.加强创业教育——21世纪的一个重要课题[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0(1) 4毛家瑞,彭钢.“创业教育的理论与实验”课题研究报告[J].教育研究,1996(5) 5刘康.创业培训:中国的实践与趋势[J].职业技术教育,2004(15) 6林棉.创业教育实践模式的探讨[J].中国培训,2006(6) 7赵付明.高校改革要与学生就业工作相结合[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5(16) 8周远清.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5(22)

作者简介:晏水清,(1971——)男,经济学硕士,主要研究领域:就业和创业

TEL:(0)13767501124

本文作者姓名:晏水清,工作单位;宜春学院 联系方式:13767501124 作者简介:晏水清,男,(1971。1----),男,经济学硕士,主要研究方向:农村经济,创业培训

另外请注明:本文是江西省教育规划课题成果,课题编号为:08YB149

上一篇:常用易错字词辨析下一篇:创业就业合作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