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传佛教内地传教规定

2022-10-15

第一篇:藏传佛教内地传教规定

内地西藏中职班、新疆中职班管理规定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内地西藏中职班、新疆中职班(以下简称内地中职班)管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以及其他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内地中职班应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执行党的民族政策,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应把内地中职班办成宣传党的民族政策和西藏、新疆工作的窗口,办成增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

一、促进西藏、新疆发展和稳定的坚强阵地。应把学生培养成为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热爱祖国,热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定地促进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政治可靠,反对民族分裂,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

第二章 管理体制

第三条 内地中职班办班学校坚持属地管理原则。在教育部宏观指导下,承担办学任务的省(市)教育行政部门为主管机构,西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教育行政部门分别配合开展相关工作。内地中职班办班学校管理实行校长负责制,成立由校长任组长,教务、政教、学工、后勤等部门参与的内地中职班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具体开展内地中职班日常管理工作。

第四条 教育部主要职责:

(一)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制定内地中职班办学的宏观政策、管理办法,开展宏观指导协调等工作;

(二)制订并下达招生计划;

(三)协调有关部门按照规定落实相关办学经费;

(四)开展内地中职班行政管理人员和教师的国家级培训;

(五)开展对内地中职班教育教学、学生管理、办学质量的检查和评估等工作;

(六)协调解决办学中出现的其他重大问题。

第五条 承担办学任务的省(市)教育行政部门主要职责:

(一)落实国家有关内地中职班政策,将内地中职班的发展纳入本省(市)职业教育发展总体规划,制定相应的实施办法和具体措施;

(二)配合西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教育行政部门落实教育部下达的招生计划,开展毕业生就业指导和咨询、服务工作;

(三)协调当地有关部门加大对办班学校的投入,负责办班学校基础设施和实训基地建设,改善办学条件,确保办班学校正常运转;

(四)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将内地中职班学生纳入国家助学金、免学费政策覆盖范围;

(五)协调当地有关部门安排落实办班学校的办学经费;

(六)指导办班学校加强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

(七)指导办班学校对学生开展民族团结教育和德语工作;

(八)负责把内地中职班办学工作纳入到本省市中职学校办学水平评估、改革发展示范校和优质特色学校评估考核等相关工作;

(九)及时协调解决办学中出现的其他问题。

第六条 西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教育行政部门主要职责:

(一)根据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及人才需求情况制订中等职业教育发展规划和内地中职班需求计划;

(二)会同当地有关部门和企业发布中等职业技术人才需求信息,组织指导应届初中毕业生报考内地中职班;

(三)协助办班学校做好学生的民族团结教育和德语工作;

(四)协同办班学校做好招生录取和毕业生就业信息咨询与指导工作;

(五)组织选派管理教师到内地中职班配合办班学校做好学生管理工作;

(六)协调当地有关部门安排落实学生交通补助经费和管理教师的补助经费;

(七)协助处理办学中出现的其他问题。 第七条 办班学校主要职责:

(一)将内地中职班教学和管理纳入学校整体工作计划,统一安排部署,统一组织实施,建立健全内地中职班日常教育教学、后勤服务、生活管理等方面的规章制度;

(二)协同西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教育行政部门做好内地中职班招生录取和毕业生就业信息咨询与服务工作;

(三)组织开展对学生的民族团结教育和德育工作。

第三章 教师队伍

第八条 办班学校应切实加强内地中职班教师队伍建设。安排整治立场坚定、业务素质过硬、责任心强、有奉献精神、热爱民族教育事业、教育管理和教学经验丰富的人员从事内地中职班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配强、配好班主任。对需要调入的优秀教师和管理人员,当地教育行政部门应优先给予解决。对不合格的教师和管理人员应及时调整。

办班学校应在合理核定课时、工作量的基础上,对从事内地中职班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的教职工工资待遇实行适当倾斜政策。

办班学校应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对在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教职工,给予奖励,并在职务评聘、选拨使用上优先安排。

办班学校应将西藏、新疆选派的管理教师纳入本校教职工管理体系中,提供必要的工作、生活条件。在办班学校担任教学工作的,要给予相应的课时补贴。工作表现突出的应当给予奖励。

第九条 西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教育行政部门应加强对内地中职班选派教师的管理。按照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要求,把好选派教师的质量关。教师派往内地中职班工作前应进行集中培训教育。

选派教师应服从办班学校的统一领导和管理,认真负责地协助学校做好内地中职班学生的管理和德育工作。

办班学校应对选派教师的工作进行考核。工作表现突出的,由西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教育行政部门给予表彰奖励。选派教师在原单位的工资福利不变,西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教育行政部门可给予适当的生活补助。

第四章 招生录取

第十条 内地中职班的招生工作在教育部指导监督下,由西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教育行政部门负责组织。西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教育行政部门应按照教育部的有关规定,制定内地中职班招生管理办法。招生工作应坚持德智体全面考核,择优录取的原则,严把新生政审关、体检关,确保学生达到接受中等职业教育的基本要求。

第十一条 报考内地中职班的学生必须符合以下条件:

(一)本人自愿,家长同意。

(二)具有西藏自治区或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户籍地应届初中毕业生;企业订单培养的,可根据企业要求招录应届高中毕业生。

(三)政治可靠、品德优良。

(四)参加西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组织的普通高中(中专)学校统一招生考试,成绩合格且汉语文成绩达到一定标准;企业订单培养的应届高中毕业生,要有当年高考成绩且汉语文成绩达到一定标准。

(五)身体健康。

第十二条 凡拟录取到内地中职班的学生,由西藏自治区或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教育行政部门统一组织到当地指定医院体检。体检表须由医生签署意见,医院加盖公章后生效。体检不合格者,不予录取。

新生入学后,学校统一组织健康复查。经复查合格者,方可取得学籍。复查不合格者或跟班学习有困难的,转回西藏、新疆。

第十三条 被录取学生的档案(包括初中各年级的学习成绩表、政审表、毕业生登记表、团员证明、体检表、国家学生体质标准登记卡等材料),由西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教育行政部门负责寄送到办班学校。新生入学前由西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教育行政部门负责组织集中培训。新生凭录取通知书办理入学手续。

第五章 教学管理

第十四条 内地中职班学制3年。对汉语水平较低确需强化培训的学生,办班学校应根据实际情况安排集中补习。对企业订单培养的,如企业要求缩短学制,报请教育部批准后可缩短为2年。

第十五条 办班学校应对内地中职班学生与当地各民族学生混合编班教学,统一要求、统一标准、统一管理。

第十六条 办班学校应切实加强内地中职班学生的德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好思想政治和民族团结教育课。加强学生对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伟大祖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牢固树立西藏、新疆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和“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思想。充分发挥共青团、学生会等社团组织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独特作用,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 新生入校后应安排一个月军训和入学教育,军训费用由承担办学任务的省(市)班学校安排解决。办班学校在每学年新学期应集中开展为期一个月的民族团结教育活动。

第十七条 办班学校应根据培养目标要求和学生实际,制订教学计划,合理安排教学时间,应充分利用学生课余、周末和假期,适当增加教学时间,组织学生选修文化和技能课程,加强文化基础知识教育,不断提高学生科学人文素养和职业技能;大力开展阳光体育活动,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指导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加强职业道德和职业操守培养培训,深入开展正确的就业观、择业观和创业观教育;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以实践能力和实际动手操作能力为重点,强化职业技能教育,积极为学生创造实践教学和见习、实习条件,在3年内应安排不低于一学期的顶岗实习(幼师班安排不低于一学期的教育实习)。顶岗实习原则上安排在承担办学任务的省(市)。

第六章 学生管理

第十八条 内地中职班学生管理要坚持“爱、严、细”的管理原则,加强对学生的管理,对内地中职班学生与当地学生统一要求,统一标准,统一管理,实行班主任跟班负责制。班主任是班级管理的第一责任人,负责学生在校学习期间的日常管理,定期与学生家长进行联系和沟通。

第十九条 办班学校应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规范管理行为。加强学籍管理,认真做好学生的平时考核和毕业鉴定工作,组织开展好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

第二十条 内地中职班学生应自觉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做到不利于民族团结的话不说,不利于民族团结的事不做。严禁佩戴、悬挂、张贴一切分裂活动图像、标志物或将其作为手机、电脑等背景图片;严禁编辑印刷、传播反动刊物;严禁尽收眼底写、张贴、散发反动标语、传单;严禁传唱反动歌曲并将其作为手机铃声。

第二十一条 内地中职班学生应认真学习政治理论、科学文化知识和职业技能,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教学见习实习及顶岗实习等教学实践活动和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

第二十二条 内地中职班学生应严格遵守学生守则和校纪校规,服从学校的统一管理,做到不迟到、不早退、不旷课。未经学校允许,不得擅自离校。因故不能上课必须请假。严格遵守社会公共秩序,讲文明,讲团结,讲礼貌,讲法制,诚实守信,尊敬师长,团结同学,关心集体,爱护公物。

第二十三条 内地中职班学生在校学习期间严禁参加任何形式的宗教活动。在校学习期间严禁饮酒、赌博、打架、骂人、吸烟,严禁携带、藏匿管制刀具等危险物品,杜绝各类不良行为的发生。自觉遵守国家、地方和学校关于网络管理的有关规定,严禁登录非法网站;严禁利用互联网、QQ群、BBS、手机和电脑等媒介传播不利于祖国统

一、民族团结的反动言论和有害信息。

第二十四条 承担办学任务的省(市)教育行政部门和办班学校要高度重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民族团结教育,教育引导师生不传谣,不受挑拨煸动、不参与违法活动,自觉维护民族团结与校园安全稳定。

第二十五条 办班学校每学期进行一次学生操行评定,对学生在校学习期间的政治思想和道德品质表现、文化和专业技能学习等情况进行全面考核和综合评定,并将评定结果作为对学生奖惩和升留级的依据。每学期结束时,办班学校应将学生的操行评定用书面形式通知学生家长,并报送本省(市)和西藏自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教育行政部门。

第二十六条 办班学校应建立健全学生学习成长激励机制。对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或某一方面表现突出的学生,应表彰奖励。对学习成绩不合格者,经办班学校考核,可留级一年。学生留级由学校规定。对违反校纪校规的学生,可视其情节和态度分别给予警告、严重警告、记过、留校察看、开除学籍等处分。凡对学生做做开除学籍处分的,办班学校应按程序报本省(市)教育行政部门商西藏自区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教育行政部门同意后,报教育部备案,开除学生退回西藏、新疆后,要做好善后工作。

第七章

毕业就业

第二十七条 内地中职班学生修业期满,经考试合格,由学校颁布发毕业证书。同时,各办班学校应组织学生参加职业技能、幼师资格考试,考试合格者,由当地主管部门颁布发职业技能或幼儿园教师资格证书。

第二十八条 内地中职班学生毕业后就业实行市场引导,双向选择,自主择业。允许留内地就业,鼓励回西藏自、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就业和创业。其中,内地西藏中职班的幼师毕业生,统一由西藏自区教育行政部门按有关规定安排到西藏学前双语教育岗位就业。

第二十九条 承担办学任务的省(市)应安排一定比例指标鼓励内地中职班优秀毕业生升入高职学校继续学习。

第八章 办学经费

第三十条 内地中职班学生实行免费教育,办班学校不得收取任何费用。办学所需经费(包括教职工人员经费、公用经费、办学条件改善等经费)由承担办学任务的省(市)教育行政部门会同当地有关部门负责解决。中央财政按年生均5000元标准补助学生的学习生活等费用(包括生活费、住宿费、书本费、医疗费、实习材料费、活动费),不足部分由承担办学任务的省(市)财政部门负责解决,并可根据当地物价水平,适当提高补贴标准。

第三十一条 学生往返交通费由西藏自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教育行政部门会同当地有关部门解决。

第三十二条 办班学校应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切实加强经费管理,对内地中职班的各项补助专项经费要分帐核算,专款专用,不得挤占、挪用,同时应接受当地财政、审计、纪检监察、主管机关等部门的检查和监督。

第九章 后勤管理

第三十三条 办班学校应为学生统一办理医疗保险。学生就读期间患病一般在学校医务室治疗,确需到医院治疗的,须经学校医务室同意,在指定医院就医。对患有疾病不能坚持学习,3个月内不能治愈的学生,可休学一年。因病休学须由办班学校指定医院确诊并出具证明,由学生及家长提出申请,办班学校批准,并报西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教育行政部门备案。休学期满,经指定医院体检确诊己治愈康复的,由学生向学校提出复学申请,凭休学证明和医院康复证明到原就读学校办理复学手续。学生休学期满尚未康复的,由承担办学任务的省(市)教育行政部门和西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教育行政部门审核批准后,不再保留学籍。

第三十四条 办班学校要严格按照《食品安全法》等法律法规及教育部对食品、饮水卫生及病防控管理相关文件要求,做好食堂食品饮水卫生安全、传染病防控管理工作,保障学生身体健康。新疆中职班要按照《教育部办公厅、国家民委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内地新疆班清真食堂管理工作的通知》(教民厅[2011]6号)要求,办好清真食堂。

第十章 安全稳定

第三十五条 办班学校的安全稳定工作,在当地党委政治的统一领导下,实行承担办学任务的省(市)教育行政部门和办班学校所在地教育行政部门一把手负责制和校长负责制。建立健全办班学校安全稳定信息报告制度。办班学校遇到突发事件,校长应第一时间到第一现场,积极应对、妥善处理,第一时间报告承担办学任务的省(市)教育行政部门,并抄到教育部和西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教育行政部门。

第三十六条 承担办学任务的省(市)教育行政部门和办班学校应深入了解、及时掌握学生思想动态,认真排查可能影响学校安全稳定的各种隐患。应制订维护学校安全稳定的工作方案和应急预案,落实校安全稳定的各项措施,确保内地中职班教育教学正常秩序。承担办学任务的教育行政部门应积极协调有关部门整治校园周边环境,消除安全隐患,防止出现安全事故。

第三十七条 办班学校应切实加强校园网络管理。积极利用校园网络做好正面宣传教育工作,增强学生政治鉴别能力和对有害信息的辨别及防御能力。加强对有害信息的封堵,及时消除不良信息。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加强对网站、论坛的监控和管理。

第三十八条 切实加强校园安全管理。办班学校应严格门卫制度,落实校园安全值班巡逻制度,防止别有用心的人借机对办班学校进行渗透和破坏。遇到突发事件,及时启动应急预案和应急措施,应及时妥善处理,坚决把事态解决在萌芽状态,解决在校园内,防止事态蔓延。应加强对校园重点部位、重点区域、重要设施的安全防范工作。

第十一章

附则

第三十九条 本规定由教育部负责解释。 第四十条 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施行。教育部办公厅印发的《内地西藏中职班管理规定(试行)》(教民厅[2010]9号)同时废止。其他有关文件规定与本规定不一致的,以本规定为准。

第二篇:苏武传教案

苏武传

教学目标:

1、了解班固的生平和《汉书》的撰写体例。

2、疏通课文大意,归纳文言文知识点,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3、分析课文塑造人物形象的技巧和方法。

4、学习苏武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和高尚的爱国情操,理解“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真正内涵。

教学重、难点:

重点:体会语言描写和细节描写对刻画人物作用。

难点:分析课文如何通过对比手法塑造人物形象。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播放李娜的《苏武牧羊》

师:“苏武留胡节不辱,雪地又冰天,苦忍十九年。渴饮雪,饥吞毡,牧羊北海边。”这是一外妇孺皆知的历史故事。作为汉武帝的使臣,苏武受命出使匈奴。由于副使与匈奴内部谋反,苏武遭到牵连。在自杀未遂、劝降不成的情况下,他被单于发落到遥远的北海,开始了牧羊的生涯。唐代的温庭筠曾写过一首《苏武庙》:

苏武魂销汉使前,古祠高树两茫然。

云边雁断胡天月,陇上羊归塞草烟。

回日楼台非甲帐,去时冠剑是丁年。

茂陵不见封侯印,空向秋波哭逝川。

该诗颂扬了富有民族气节、忠贞不屈、心向故国的苏武。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苏武传》。

推进新课

教具展示:

班固(32—92),东汉著名学家和文学家,字孟坚,扶风安陵人,生于东汉光武帝建武八年。父亲班彪是一个史学家,曾作《后传》六十五篇来续补《史记》。《汉书》就是在《后传》的基础上完成的。和帝永元元年,班固随从车骑将军窦将军窦宪出击匈奴,参与谋议。后因事入狱,永元四年死在狱中。那时《汉书》还有八表和《天文志》没有写成,汉和帝叫班固的妹妹班昭补作,马续协助班昭作了《天文志》。班昭是“二十四史”中绝无仅有的女作者。

《汉书》是我车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是继《史记》以后出现的以一部史传文学典范之作,因此历史上常把司马迁和班固并列,《史记》和《汉书》对举。《汉书》的体例与《史记》相比,已经发生了变化。《汉书》把《史记》的“本纪”省称“纪”,“列传”省称“传”,“书”改曰“志”,取消了“世家”,包括本纪十二篇,表八篇,志十篇,传七十篇,共一百篇,后人划分为一百二十卷。它的记事始于汉高祖刘邦元年,终于王莽地皇四年。

创设氛围

师:苏武是汉朝史臣怎么会到冰天雪地的北海牧羊呢?苏武到底经历了哪些我们常人难以想象的苦难?苏武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同学们,为打开心中的这些疑团,请先阅读课文书下注释疏通大意,有疑问处做好记号。

(学生阅读注解疏通大意)

师:又到了“答记者问”时间了,欢迎同学们踊跃发问。

生:第一段“匈奴使留在汉者”,注解释为“留在汉朝的匈奴使者”,可否据此判断这句是定语后轩句呢?

师:你对问题的分析推断思路很好。大家应该不记得我们刚学过的《谦颇蔺相如列传》,也有一个类似的句子:“求人可使报秦者”,结构与“匈奴使留在汉者”相同,这两句都是定语后置句。

生:第五段:“且单于信汝,使决人死生,不平心持正”这句话怎么翻译? 师:有几个地方要解决:“且”为“况且”之意,“使”后省略了代词“你”,“不平心持正”就公道。

师:很好。

生:第七段:“今得杀身自效”是什么意思?

师:请我们的课代表回答你吧。

生:我试试吧。应该是“现在能有机会牺牲生命报效朝廷”意思。

师:翻译得流畅准确,哪位同学若还有翻译难题请找他。

生:最后一段:“前以降及物故”怎么解释?

生:老师我也不会,请您解答好吗?

师:不要紧。人非圣贤,哪有万事皆晓的道理。我们来看看,难点就在这个“以”字上。这里的“以”是个通假字,注解没有标出,能“已”,“已经”的意思,再结合注解,意思就是:除了已降及已死的外。

知识拓展、提升

师:解决了“疑难杂症”后,现在分几块“自留地”给大家包干: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文言句式,请各组派代表来认领。

(各组派代表认领,归纳文言知识)

(学生代表发言)

生:我们级找的是能假字,书下注释共有9,加上老师补充的一共是10个。

(1) 畔主背亲(“畔”通“叛”,叛变。)

(2) 与旃毛并咽之(“旃”通“毡”。)

(3) 掘野鼠、去草实而食这(“去”通“弃”,收藏。)

(4) 空自苦亡人之地(“亡”通“无”,没有)

(5) 信义安所见乎(“见”通“现”,表现)

(6) 与武决去(“决”通“诀” )

(7) 前以降及物故(“以”通“已”,已经)

生:我们组归纳的是词类活用:

(1) 宜皆降之(降,使动用法)

(2) 单于壮其节(壮,形容词活用作动词的意动用法。)

(3) 空以身膏草野(膏,使动用法)

(4) 反欲欲半两主(半,使动用法)

(5) 武能网纺缴,檠弓弩(网、檠,名词作动词)

(6) 得夜见汉使(夜,名词作状语)

生:我们组归纳的的是古今异义。

(1) 置币遗单于(古义:财物、礼品;今义:货币)

(2) 假吏常惠等士斥候百余人俱(古义:临时充任;今义:虚假)

(3) 皆为陛下成就(古义:栽培、提拔;今义:事业上的业绩)

(4) 如惠语以让单于(古义:责备;今义:躲闪、避开)

(5) 虞常引张胜(古义:牵攀、招供;今义:牵引、引导) 师:同学们可以选择例子填在练习二的表格里。

生:我们找的是文盲句式。

1、判断句

(1) 汉天子我丈人行业。

(2) 单于益骄,非汉所望也。

2、 定语后轩句

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

3、宾语前置句

(1) 虽生,何面以归汉!

(2) 子卿尚复谁为乎?

4、被动句

(1) 见犯乃死

(2) 幸蒙大恩

5、省略句

(1) 使牧羝(“使”后省略宾语“之” )

(2) 会候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谋反”后面省略介词“于” ) (老师给出重要句子翻译)

1于,答其善意。

67

(老师指名学生翻译,并点出翻译的语言)

第三篇:苏武传教案3

教学目标:

1、积累文中实词、虚词和文言句式。

2、借助工具书读懂文章内容;了解本文对比手法的运用。

3、学习苏武坚贞不屈的爱国精神。

教学重点:积累文中的实词、虚词和句式。在对比中分析苏武的人物形象。 教学课时: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预习准备:

1、查阅有关资料,了解文章背景

2、预习课文,大致疏通文意

二、导入新课:

1、阅读课本117页《<汉书>的价值》,完成下面《汉书》与《史记》对比的练习: 提示:

《汉书》

《史记》 体裁 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 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时间跨度 230年左右 3000多年

体例 纪、表、志、传 本纪、列传、世家、书、表 两书合称为:史汉

三、推进新课:

1、简介背景:汉武帝开始对匈奴进行长期的讨伐战争,其中取得了三次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时间为公元前127年、前121年、前119年。匈奴的威势大大削弱之后,表示愿意与汉讲和,但双方矛盾还是根深蒂固。所以,到公元前100年,苏武出使匈奴时,却被扣留,并迫使他投降。《苏武传》集中叙写了苏武出使匈奴被扣留期间的事迹,热烈颂扬了他在敌人面前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饥寒压不倒,私情无所动的浩然正气,充分肯定了他坚毅忠贞,大义凛然,视死如归的民族气节。

2、作者介绍:班固(32——92年),字孟坚,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市东)人。东汉著名的史学家。《后汉书•班固传》称他“年九岁,能属文,诵诗赋。及长,遂博贯载籍,九流百家之言,无不穷究。所学无常师,不为章句,举大义而已”。其父班彪曾续司马迁《史记》作《史记后传》,未成而故。班固立志继承父业,在《后传》基础上,进一步广搜材料,编写《汉书》。后因有人向汉明帝诬告他篡改国史,被捕入狱。其弟班超上书解释,始得获释,被命为兰台令史,经过二十多年努力,写成了《汉书》。汉和帝永元初年,班固随窦宪出征匈奴,不久窦宪因谋反案被诛,班固也受牵连被捕,死于狱中。《汉书》中的八“表”与“天文志”是由其妹班昭和同郡人马续续成的。

班固的《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体例模仿《史记》,但略有变更。全书有纪十二篇,表八篇,志十篇,传七十篇,共一百篇,起自汉高祖,止于王莽,记西汉一代二百三十年间史实。《汉书》评价历史人物往往从封建正统观念出发,以儒家的伦理道德作为标准,如对陈涉、项羽加以贬抑,即是显例。历来《汉书》与《史记》并称,史学家刘知几说《汉书》“言皆精炼,事甚该密”(《史通•六家》),则是其特色。

四、讲授新课:

1、熟读课文,纠正读音。

2、疏通1-6段的重点词义、了解特殊句式。

3、翻译课文1-6段:

五、作业:很多同学阅读这篇文章的时候总有一个感觉,就是拿起容易放下难,总想一口气把文章读完,因为这篇文章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那么我们现在给文章的情节发展添加小标题,这样一来,曲折复杂的

情节就清晰地展现在我们面前,文章的脉络也就出来了。

方法:同学们先各自提出自己概括的小标题,然后全班进行讨论筛选,评选出最佳的小标题。

要求:小标题要准确概括情节变化,并尽量展现人物性格特点,同时注意语言的通顺凝练。

第二课时

一、新课导入:欣赏歌曲《苏武牧羊》:

苏武留胡节不辱!

雪地又冰天,苦忍十九年。渴饮雪,饥吞毡,牧羊北海边。心存汉社稷,旄落犹未还,

历尽难中难,心如铁石坚。夜坐塞上时闻笳声入耳痛心酸。

转眼北风吹,雁群汉关飞。白发娘,盼儿归,红妆守空帏。三更同入梦,两地谁梦谁;

任海枯石烂,大节定不亏。终教匈奴惊心碎胆共服汉德威。

这是一首广为流传的民歌,歌曲里所歌唱的苏武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民族英雄。汉武帝时,苏武奉命出使匈奴,被匈奴扣留十九年,正如歌曲所唱,苏武历尽艰辛,持节不屈,成为中华民族历史上光耀千古的英雄。现在,就让我们走近苏武,走进他充满血泪而又辉煌无比的人生。

二、讲授新课:

1、疏通7-10段的重点词义、了解特殊句式。

2、翻译课文7-10段:

三、 安小标题,理清脉络:检查上节课学生的预习情况,由学生回答。 明确: 小标题(仅供参考,答案不限):

(一)

1、初使匈奴,单于受礼。

2、缑王谋反,祸及汉使。

3、舍生取义,以死明志。

4、卫律劝降,威武不屈。

5、饮雪吞毡,此志不渝。

6、李陵劝降,忠贞如一。

7、武帝驾崩,恸哭数月。

8、汉匈和亲,请还苏武。

9、历尽艰难,发白归汉。

(二)

1、出使匈奴

以求通好

2、第

2、3自然段

虞常谋反

牵连苏武

3、卫律逼降 苏武不屈

4、第

5、6自然段 流放北海

持节牧羊

5、第

7、8自然段 李陵劝降

完全失败

6、第

9、10自然段

苏武归汉

名垂青史

(三) 1。出使匈奴,以求通好2。虞常谋反,苏武株连3。卫律逼降,坚贞不屈4。流放北海,杖节牧羊

5。李陵劝降,大义凛然6。苏武归汉,青史流传

四、总结《汉书》叙事艺术特点:结构严谨,情节曲折,详略得当

五、作业:通过合理想象,以苏武为主角,运用环境、心理、行动等描写手法,将“苏武牧羊”写成一则300字左右的小故事。

第三课时

一、新课导入:《苏武传》是《汉书》中最出色的名篇之一,它记述了苏武出使匈奴,面对威胁利诱坚守节操,历尽艰辛而不辱使命的事迹,生动刻画了一个“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爱国志士的光辉形象。作者采用写人物传记经常运用的纵式结构来组织文章,以顺叙为主,适当运用插叙的方法,依时间的先后进行叙述,脉络清晰,故事完整。为了表现苏武的性格、气节及始终不渝的爱国精神,文章在记“行”时又着力于环境及细节的描写。如苏武自刺一节,被置于地坎温火之上,“蹈背出血,气绝复苏”,充满悲壮色彩。而周围人的反应是“卫律惊,自抱持武”“惠等哭,舆归营”“单于壮其节”。这一惊、一哭、一壮的细节描写充分衬托出苏武的铮铮铁骨及高尚情操。文章语言千锤百炼,俭省精净,刻画人物入骨三分,将史家笔法与文学语言较好地结合起来。

二、分析人物,总结手法:

1、小标题概括文章情节,因此我们从小标题中就能概括出苏武的性格特征:忠君爱国、威武不屈、贫贱不移、忠贞不渝、坚韧不拔(答案不限)

2、从小标题概括出的苏武的性格只是其性格特征的概貌,如果要深入挖掘人物的性格,我们还需从细节的分析入手。

1)章并不具体描述苏武的每一事迹,而是有详有略,比如文章对卫律和李陵劝降的部分就描写得特别详细,为什么作者要这样处理,用意是什么?

明确:卫律和李陵对苏武的劝降是最能表现苏武的气节的,所谓“真金不怕火炼”,面对威逼利诱,面对死亡威胁,多少所谓的英雄好汉都经受不住考验而变节投降,唯有苏武始终信念如磐石般坚定,宁死不屈,忠贞不渝。

2)、卫律和李陵对苏武的劝降是文章的重头戏,这部分主要是语言描写。找出这些语句,读一读,读出每个人物各自特有的语气。通过分角色朗读,我们体会到了每个人物极具个性的语言,那么这些语言都表现了人物怎样的个性?

明确:①卫律:傲慢自大、阴险狡诈,是个卖国求荣的小人。他先是“威逼”苏武,用杀死虞常的行为企图“杀鸡儆猴“结果吓倒了张胜,却吓不倒苏武。接着他又用死亡来威胁苏武投降,谁知苏武毫无畏惧。卫律见”威逼“不行,于是就”利诱“,想用荣华富贵来打动苏武的心,谁知苏武不但不吃这一套,还义正词严地指责卫律通敌叛国的可耻行径。卫律恼羞成怒,悻悻离去。

②李陵:李陵和卫律不一样,他不是彻底的卖国之人。他对汉朝还有感情,对自己叛国的行为也深感羞愧,但他意志不够坚定,对国家不够忠诚,因为一己之私背叛祖国而投靠匈奴,而后又后悔不已,说明这个人物的懦弱和意志的不坚定。因此李陵对苏武的劝说不像卫律那样威逼利诱,而是企图以情动人,用肺腑之言打动苏武。他先是说汉武帝年高而昏庸,苏武的兄弟为国尽忠却枉死,苏武自己也已是妻离子散,而后他又现身说法,叙述自己刚刚投降时的心情和调整过程。李陵企图用自己的亲身经历、肺腑之言打动苏武,但苏武却始终忠贞如一,不为所动。李陵见状,惭愧不已,更加自责于自己的背叛祖国的行为,痛哭而去。由此可见,李陵从情感上是赞同甚至是崇拜苏武的宁死不屈,只可惜,他由于自己意志不坚已经投降了匈奴,铸成大错,所以他一直处在这种矛盾、痛苦的状态中。李陵的矛盾、痛苦在苏武归汉之际表现得最为淋漓尽致。他且饮且歌,且歌且舞,长歌当哭,泪如雨下,苏武十九年持节不屈的坚贞让他清清楚楚地看到了自己叛国变节的可耻卑劣,羞愧悲痛之情无以复加。这就是李陵,一个矛盾痛苦的悲剧人物。

③苏武:面对卫律的威逼利诱,甚至是死亡的威胁,苏武不但无所畏惧,而且对盛气凌人的卫律反唇相讥,义正词严地指责卫律的卖国行径,用南越、大宛和朝鲜杀汉使而终遭汉朝惩罚的历史教训来警告卫律,多行不义必自毙,使得卫律的威风一下子就没了,灰溜溜地走掉了。在这场劝说的斗争中,苏武取得了精神上的胜利。面对李陵切中要害的真挚劝说,苏武的内心也一定翻腾着情感的浪花,亲人的惨死、妻离子散也一定让苏武倍受痛苦的煎熬,但为国效命的信念终于战胜了一切,苏武向李陵再一次表明自己忠君爱国至死不渝的信念,使得李陵羞愧而去。不管是威逼利诱,死的威胁,还是肺腑之言的劝说,都打动不了忠贞如一的苏武,他实在是一个铁骨铮铮的硬汉子,爱国忠诚的真君子!

3、除了用个性化的语言表现人物,文章里个性鲜明的各种人物对苏武也起了对比映衬的作用,请同学们把文章里各种人物的性格和苏武作一个对比,看看他们的映衬分别凸现了苏武怎样的性格特征。 明确:(1)张胜:糊涂地帮助了缑王的谋反,事情败露后又经受不住考验,叛变投降。

苏武:清醒地认识到使节行为不当会引起两国纷争,欲以死息祸;面对匈奴的劝降始终保持着可贵的民族气节。

(2)卫律:卖国求荣,阴险狡诈,气焰嚣张,不可一世

苏武:为国效命,忠贞不二,不卑不亢 一身正气,光明磊落

(3)李陵:为一己之私而叛国,懦弱,意志不坚,矛盾,痛苦 苏武:以国家的利益为先,忠贞不渝,坚韧不拔,无怨无悔

4、小结:在各种人物的对比映衬下,我们看到了一个丰满立体的苏武,他有清醒的外交意识,待人接物不卑不亢,面对威逼利诱坚贞不二,长达十九年守节的坚韧不拔。苏武的这些性格在那些或屈或降的人物的对比下,更加具有勾魂摄魄的人格魅力,千古流芳!

三、思维拓展:

1、苏武在匈奴坚持民族气节十九年,靠的是什么?

明确:崇高的民族气节、强烈的爱国意识、艰苦卓绝的斗争精神。信念与意志。忠诚,对国家对民族忠诚。

2、有人认为真正的忠诚应该是忠诚于国家、人民,而非忠诚于君主。换句话说,就是要忠诚于明君(因为明君善治国),而非昏君。而那些不分黑白,一味盲目服从君主,为君主作无谓的牺牲的行为我们称之为“愚忠”,那么你认为苏武的忠诚是愚忠吗?

参考观点:苏武的忠诚不能说是愚忠。首先,他忠诚的对象是国家是人民,身为汉使,当卷入匈奴的政变时,他首先想到的是自己的汉使身份,不能引起汉匈两国的不必要的误会和纷争,他甚至愿意以性命来平息祸端,可见他是把边界的和平、国家的利益放在第一位的。其次,他保持民族气节十九年,始终忠贞如一,这种忠诚表面看起来是对汉武帝,但实际上是对国家人民的,因为汉武帝是一个善于治国的明君,忠诚于他就是忠诚于汉武帝治理下的国家。但是苏武的忠诚里,还是有一些愚忠的成分的。比如:李陵劝降时曾经提到苏武的两个兄弟尽心为国却枉死,但苏武却一味坚持汉武帝对他们父子有莫大的提拔之恩,因此愿意为皇帝肝脑涂地。皇帝的知遇之恩固然应该感激报答,但兄弟的枉死也不应该回避,皇帝的恩情不能抵消皇帝对亲人的伤害之过,该报的恩要报,该澄清的事实,该争取的权利也还是要争取。这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权利与义务的问题。不过话又说回来,我们不能苛求苏武,因为他毕竟是古代人,他的思想有着那个时代的历史局限性,如果他能生活在今天这个时代,说不定也能像我们这样争取自己的应有的权利。

第四篇:党史宣传教育新途径

党史宣传如何推陈出新

近日,全省党史宣传策划培训会在西安召开,这次培训会内容丰富、注重实践、操作性强,对党史宣传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和实质性的指导意见。通过培训、思考,笔者对今后党史宣传工作有以下几点建议:以新媒体创新宣传平台,提高区域内党史知识的认知度。在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党史宣传工作打破了以往常规的通过书籍、报刊、电视传播的渠道,党史知识、历史人物、革命事件的宣传方法更加多元化。今后市党史办党史宣传工作要以榆阳“党史上的今天”为载体,通过群众乐于接受的手机短信平台、微信平台、公众号等各种新媒体,运用高效便捷的新媒体,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对党史知识、革命历史人物、党的丰功伟绩进行宣传,让更多的人民群体随时随地都可以通过新媒体来获取地方党史知识和了解地方革命历史人物,这对于搞好党史宣传工作、弘扬革命精神和我们党走过的光辉历程都能起到重要的作用。

以党史辅导员为抓手,助推党史宣传教育进校园活动。青少年是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更是党史国史的传承者。通过开展党史知识进校园活动,加强党史知识在青少年中的宣传是十分必要的,我们要积极借助课外党史辅导员提高党史知识在广大青少年中的知晓度。党史辅导员进校园活动不仅能使青少年懂史、爱国,更重要的是让他们不忘党史国史,从党的光辉历程中汲取更多的正能量。积极以党史辅导员为抓手,定期组织党史辅导员进行培训,逐步使党史辅导员成为校园党史教育传导的主力军。

以重大纪念节日为时间节点,扩大党史教育的受众面。注重抓牢用好重大节日、纪念日、老一辈革命家的诞辰以及地方革命英雄人物这些时间、人物节点,以专栏或专刊的形式进行集中宣传。同时,要利用好地方党史教育基地、地方革命历史遗址和各种展馆,在重大纪念日组织广大党员干部、群众为革命先烈扫墓,组织党员重温入党誓词,举行中小学生入团、入队仪式,引导他们继承革命先烈遗志,珍惜幸福生活,立志振兴中华。

第五篇:高中语文张小平张衡传教案

高中语文

张 衡 传

四川省万源市第三中学 张小平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传记文章的特点,学习本文记人叙事详略安排得当的写法; 2 掌握课文中所涉及的文言词句知识和文史、文化常识; 3 文言词句知识的归纳整理和迁移运用。 过程与方法

1、学习《张衡传》主要扣住两点,一是详略得当,二是语言简炼、形象、具体;

2、通过课文学习,了解人物传记的写法和技巧;

3、在学生对课文获得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开展思维活动,做到“形散而神不散” 。 情感价值观

了解张衡的品格和他在科学、文学、政治各方面的贡献,学习他刻苦求学、科学务实、追求真理的精神

教学重点: 本文详略的剪裁;人物传记的写法和技巧。 教学难点: 区别虚词乃、于的用法。

教学方法:讨论法、朗读法、讲读课相结合。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用图片导入:先用多媒体显示下面的图片,然后教师提问。

1 请同学们观察下面这幅图片,说说图片中的仪器叫什么?是干什么用的?发明这个仪器的是哪朝科学家叫什么?(待同学们回答后,教师继续)

二、作者范晔及《后汉书》:

该文选自《后汉书》。作者范晔(398~445),南朝宋史学家。字蔚宗,顺阳(今河南淅川东)人。曾任尚书吏部郎、左卫将军、太子詹事。后来因为刘义康谋反案的牵连,被处死。根据前人撰述的几十种有关后汉的历史著作,编写成《后汉书》。

《后汉书》是纪传体东汉史,也是杰出的历史散文,南北朝时南朝宋范晔撰。范晔的《后汉书》与司马迁的《史记》、班固的《汉书》、陈寿的《三国志》合称“四史”。均对我国的文学、史学有很大影响。

此书内容充实,对考核史实有参考价值。文笔简练生动,议论部分具有强烈的抒情色彩,文气流畅,既具史学识见,又有较高文学价值。

刘知几称赞《后汉书》“简而且周,疏而不漏”(《史通•补注》),王应麟则说“史裁如范,千古能有几人?”《后汉书》为“前四史”之一。

三、解题。

传,传记,记叙的内容是一个人的生平事迹。 传记要突出传的特点,除了介绍人物姓名、籍贯外,还必须选择人物一生中最具代表性的事件,叙述其为人及对社会的影响。传记基本特点:详实而典型的文字记录和朴实而形象的文学色彩。

传记种类:自传、传、小传、评传、别传、外传等。本文属评传(既记叙人物事迹,有评介与探讨人物思想状况、所处时代背景、思想发展过程和对人类的贡献)。

四、梳理•积累

1.一词多义。 (1)观

2 观太学(观摩学习) 大王见臣列观(殿堂) 此岳阳楼之大观也(景象)玄都观里桃千树(道士庙) 启窗而观(看) (2)征

公车特征拜郎中(征召) 咸怪其无征(证明) 挟天子以征四方(征伐)岁征民间(征收) (3)因

因入京师(因而) 因以讽谏(就) 因其势而利导之(乘、顺着)因宾客至蔺相如门前谢罪(通过、经由) (4)乃

十年乃成(才) 遂乃研核阴阳(就) 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竟、却)政通人和,百废俱兴,乃重修岳阳楼(于是) (5)辟

连辟公府不就(征召 ) 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通“避”) 唇吻翕辟(开,打开) 辟病梅之馆以贮之(开辟,开设) 辟邪说(排除,驳斥) 疆土之新辟者(开垦) (6)制

其牙机巧制(制作,构造) 秦有余力而制其弊(制服,控制) 吴起„„赵奢之伦制其兵(统率,指挥)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规模) 2.古今异义。 寻其方面(古:方向;今:相处或并列的几点之一) 衡下车(古:官吏初到任;今:从车上走下来)

3.词类活用。 大将军邓骘奇其才(形容词意动用法,认为„„奇特) 4.通假字。 员径八尺(“员”通“圆”) 傍行八道(“傍”通“旁”) 一时收禽(逮捕。禽,通“擒”,捕捉) 5.文言句式。

(1)判断句 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

3 (2)被动句 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 (3)宾语前置句 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4)介词结构后置句 果地震陇西

(5)省略句 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 再转为太史令 (6)状语后置句 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6.文化常识。 (1)文史专名

①五经:《诗》《书》《易》《礼》《春秋》

②六艺: 礼、乐、射、御、书、数。(学问和技能) ③四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④经、传:“经”指儒家的经典著作;“传”指注释、解说儒家经典著作的文字。

⑤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 ⑥史汉:《史记》《汉书》。 ⑦《汉书》:纪传体、断代史。

⑧纪传体;编年体;国别体。(例如:《史记》《资治通鉴》《战国策》) ⑨通史;断代史。(例如:《史记》《汉书》) (2)官职专名及相关用语 孝廉:被举荐的品行端正的人。

公府:官署。指三公的官署。东汉以太尉(掌管军事)、司徒(掌管政事)、司空(掌管工程)为三公,是当时最高的官。 大将军:位比三公。邓骘位在三公之上。 公车:官署,总领天下征召事务。设公车令。 郎中:官名。

太史令:兼管天文和国史。

4 河间王(刘政)的相,类似太守。 国王:指河间王。国,诸侯国。 尚书:协助皇帝处理政务的官员。

举:推荐。(被)举荐任官。(“举孝廉不行”) 行:去应荐。

辟:征召,召来授官。(被)召。(“连辟公府不就”) 就:就职,任职。

召:召请来授官。(“累召不应”) 应:应职,接受官职。

拜:任命,授给官职。(“拜为上卿”) 迁:调动官职。(“再迁为太史令”) 左迁,降职贬官。

转:调动官职。(“再转复为太史令”) 徙:调动官职。(“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 出:离京去外地为官。(“出为河间相”)

下车:指官吏初到任。(“下国伊始”“衡下车”) 视事:指官员到职工作。(“视事三年”)

除:拜官。除去旧职任新职。(“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 乞骸骨:请求辞职,告老还乡。(“上书乞骸骨”) (3)其他

①年号纪年 永元中 阳嘉元年 永和初 元丰七年 元和十年 ②地名 三辅(京城附近的三个地区) 京师(京城) ③学校 太学(最高学俯)(“今诸生学于太学”)

观、游(指游学,考察学习) 庠、序(学校)(“俾入邑痒”)国子监(明清最高学府,入监读书称监生)(“老监生”)

教授、博士、直讲、助教(教学人员)(“有司业、博士为之师”)

④姓名(“名”和“字”有对应关系) 张衡字平子 屈原名平 韩愈字退之 苏轼字子瞻 苏辙字子由 诸葛亮字孔明 刘备字玄德 关羽字云长 张飞字翼德 赵云字子龙

辛弃疾字幼安 班固字孟坚

五、作业:

巩固上述文言知识,并认真翻译课文。

第二课时

一、 课文特点探究:

1、本课文详细介绍了张衡一生多方面的才能和成就,文章的基本思路清晰。 文章可分为三部分:(可先让学生思考品味,然后教师明确)

第一部分即文章的第1段。记述张衡的学业、品德和文学上的成就。

开头两句按历史人物传记的格式,记述张衡的姓名、籍贯与家世。接着介绍其在文学上的造诣。“少善属文”说明他具有先天的禀赋,而“游于三辅,因人京师,观太学”说明他注重社会实践。也正是因为他在青少年时代就打下了如此深厚扎实的基础,并不断自我提高,所以才能“通五经,贯六艺”。在叙述了其“才”后紧接着叙述其德。“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具有谦虚稳重、超尘拔俗的品格,而面对统治者的招罗,作者连用“不行”“不就”“不应”等词语表现他的不慕荣利的高洁品德。而《二京赋》进一步证实其文学才能及精研精神。

第二部分即文章第2~4段,介绍张衡在科学技术上的成就。重点介绍候风地动仪的结构和功用。第

2、3段从整体上概括了张衡在科学上的成就,包括科学发明和理论著作两部分。在介绍其特长时与其职官联系起来,侧面反映了二者互为因果的关系。第四段着重介绍了能代表其成就的候风地动仪。介绍地动仪虽不足二百字,但详尽记述制造时间、质地、大小、形状、内外结构、装饰、功用等,文字精简平实。如介绍构造特点时用“中”“傍”“外”“下”四个方位词为序,便从里到外,从上到下简要而清楚地写出其构造特点。以“似酒尊”描写其形状非常形象具体,用“验之以事,合契若神”的夸张描写和“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的热烈赞叹着力描写了仪器的准确无误。最后附述了生动有趣的事件验证其功效,使文章于平实中透出情致。

第三部分即文章的第

5、

6、7段,介绍张衡在政治上的才干。文章仅选取两件事作为切入点,一是《思玄赋》的由来,表现了张衡心思细密、小心谨慎的形象。一是出任河间相时与奸党斗争一事。“阴知奸党姓名,一时收禽”表现其政治智慧,“上下肃然,称为政理”表现其卓然政绩。这样,笔墨寥寥却

6 写出了一位真实可感、形神丰满的廉吏。

张衡“才”高于世,表现在:

一、“善属文”,作《二京赋》;

二、“善机巧”,作浑天仪、造候风地动仪;

三、“善术学”,著《灵宪》、《算罔论》;

四、善政事,为政机智果断,不畏权贵,称为政理。

张衡是一位博学多才的伟大学者。他最杰出的贡献是研制成功史无前例的候风地动仪。课文重点记叙的是张衡在自然科学方面的伟大贡献,因而对候风地动仪作了详细的介绍。

课文语言质朴简练。如“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因入京师,观太学,遂通五经,贯六艺。”短短二十三字,就写出了张衡的学历、水平和特长。“„„不行,„„不就,„„不应。”充分表现了张衡不慕名利的品德。“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节奏感很强的语言,表现了张衡的态度果断,措施得力。

和《屈原列传》相比,两篇传记最大的共同点都是按时间顺序,粗线条地勾勒人物的一生,选材有详有略,重点突出。最大的区别是在表达方式上,《屈原列传》为了揭示屈原的“志”、“行”和寄寓作者的情怀,采用了叙议结合的方法,而《张衡传》为了表现张衡的杰出贡献,用说明性文字对张衡的发明候风地动仪作了较详细的介绍。

2、写作特点:让学生根据上述分析,自己归纳本文写作特点。 (1)按照时间顺序介绍人物的写法。 本文是人物传记,介绍人物以时间为经,以事迹为纬。张衡一生经历了东汉章帝、和帝、安帝和顺帝四个时期。时间虽较长,文章叙述的时间线索却很清楚。从表达方式上说,以记叙为主。在第4段写候风地动仪,又以说明为主,辅以记叙。 (2)详略得当的剪裁方法。

本文介绍了张衡文学、科学、政治三方面的才能和成就。其中,以科学方面的才能和成就作为重点详写。在介绍科学方面的才能和成就时,又突出了候风地动仪的研究制造,介绍特别详尽,对其他创造的介绍则较简略。这样详略得宜的安排,使文章重点突出,人物特点鲜明。

(3)语言凝练平实而又不乏情致。具体表现为: 第一,记叙语言非常质朴通俗。例如,“不行”、“不就”、“不应”、“不慕”等句用语非常质朴通俗,毫无雕饰,却鲜明地表现出了张衡不追名逐利的高尚品德。第二,说明语言十分准确简洁。例如,第4段中仅用140多字就将候风地动仪的有关情况作了比较全面的介绍,可见用语简洁;用酒樽描摹仪器的外形,用“中”、“傍”、“外”、“下”等指明部位,足见其用语之准确。

二、学生合作探究

1.张衡凭什么名垂青史?

明确:文理兼通,基础宽厚,质朴谦逊,不慕名利,潜心治学,态度严谨,德才兼备,这些优秀的品质是张衡取得巨大科学成就、名垂青史的根本原因。

7

2.作为传记,它的一般写法是怎样的?本文又是怎样写的?

提示:按照传记的体例,开头介绍人物的姓名、籍贯,如《廉颇蔺相如列传》、《柳敬亭传》都是。本文也是开头介绍姓名、籍贯,结尾写到他死的年代。所以本文是完全按照一般传记体例的写法来写的。

3.传记是记述一个人的生平的,是否意味着事无巨细都要写进文章去呢?本文是怎样处理人物材料的?

提示:传记记述一个人的生平,但并不等于也不可能把一个人一生的全部经历、事无巨细都写进文章去,而只能记述人物一生中的重要事件,同时显示出这个人的品格特点。本文先介绍了张衡的品格和他卓越的文学才能;重点写他一生中最突出的辉煌的科学成就,而在科学成就中尤其重要的是他首创的候风地动仪,最后介绍了他政治上的才干。文章这样处理材料,就使重点突出,主次分明。

4.张衡的高尚品德和杰出才能表现在什么地方?

提示:张衡的高尚品德表现在:(1)“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2)“从容淡静”,不慕世俗的虚荣,“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大将军“累召不应”,“不慕当世”;(3)品行端正,忧国忧民,作《二京赋》讽谏王侯,整治法度收拿奸党。其“才”高于世,表现在:一是“善属文”,写作著名的《二京赋》;二是“善机巧,作浑天仪,造候风地动仪;三是“善术学”,著有《灵宪》《算罔论》;四是善政事,为政机智果断,不畏权贵,“称为政理”。

5.本文和《廉颇蔺相如列传》、《苏武传》相比,有哪些相同之处与不同之处?

提示:《张衡传》以表现张衡的杰出贡献,简要概括其一生为主要目的,所 以用说明性文字对张衡的文学创作和科技发明进行介绍,其中着重对候风地动仪的介绍,而对其品德为人的描写都散见于字里行间,贯穿于文章中,很少直接抒情。笔调沉静,文字质朴。

三、课堂链接:现代传记文的阅读

精仪揭天地 科圣著千秋

张衡(公元78—139年),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今河南省南阳市石桥镇夏村),曾任尚书和河间相等职。他“天资睿哲,敏而好学,如川之逝,不舍昼夜。道德漫流,文章云浮,数术穷天地,制作侔造化,奇技伟艺,磊落焕炳。”他“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不耻禄之不伙,而耻智之不博。”是我国东汉时期伟大的科学家、文学家、发明家和政治家,在世界科学文化史上树起了一座巍巍丰碑。

在地震学方面,他发明创造了“地动仪”(公元132年),是世界上第一架测定地震及方位的仪器,比欧洲早1700多年。在天文学方面,他发明创造了“浑天仪”(公元117年),是世界上第一台用水力推动的大型观察星象的天文仪器,

8 著有《浑天仪图注》和《灵宪》等书,画出了完备的星象图,提出了“月光生于日之所照”的科学论断。在文学方面,他是我国文学史上一颗光辉灿烂的明星。名著《东京赋》和《西京赋》,合称《二京赋》,描写了东汉时期长安和洛阳的繁华景象,讽刺了官僚贵族荒淫无耻的寄生生活。《南都赋》生动地描绘了当时南阳郡的社会面貌、人民生活和民间风俗。此外还著有《定情赋》、《同声歌》、《思玄赋》、《归田赋》、《四愁诗》等30余篇。在地理学方面,他绘制有完备的地形图,并研制出了“记里鼓车”、“指南针”等。在数学方面,他著有《算罔论》,并计算出圆周率的值在3.1466和3.1622之间。这和今天大家知道的圆周率虽稍有误差,但在1800多年前就能有这样精确的计算,不能不使人们感到惊叹。他的这一成果比欧洲早1300多年;在气象学方面,他制造出了“候风仪”,是一种预测风力、风向的仪器,比西方的风信鸡早1000多年;在机械学方面,他制造的“独飞木雕”是世界上最早的飞行器,还制造有土圭(日影器)、活动日历等;在艺术方面,他居东汉时期著名的六大画家之首。张衡在科学技术、文学艺术等方面所做出的杰出贡献,不仅是中华民族的光荣和骄傲,也是留给整个人类历史的宝贵财富。

张衡不愧是世界上光彩夺目的科学和文学的双子星。1956年10月,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曾题词道:“如此全面发展之人物,在世界史中亦所罕见。”

1、该文概括了张衡哪些方面的成就?

地震学方面 艺术方面 文学方面 地理学方面 数学方面 气象学方面 机械学方面 天文学方面

2、“张衡不愧是世界上光彩夺目的科学和文学的双子星”和 “如此全面发展之人物,在世界史中亦所罕见。”怎样理解? 和上文是什么关系?

科学和文学是对上述多种方面的再概括,“如此全面”又是总概括。这两句是对全文的总结,和上文属于分——总关系。

上一篇:车队副队长岗位职责新下一篇:创城宣传工作汇报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