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节镜下腘绳肌腱重建后交叉韧带15例的治疗体会

2022-09-15

临床上膝关节外伤患者常合并后交叉韧带 (PCL) 断裂。目前大都采用关节镜下重建, 以恢复膝关节稳定性。我院自2008年起采用自体腘绳肌腱关节镜下双束双隧道重建PCL15例, 临床效果满意, 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8年2月至2009年2月共收治15例患者, 术前MRI检查证实后交叉韧带损伤, 查体胫骨后倒征伴明显不稳。男10例, 女5例;年龄16~55岁;伤后至入院平均时间28d。其中合并半月板损伤7例, 同时合并前交叉韧带损伤4例。

1.2 手术方法

硬膜外麻醉下, 驱血后手术。首先自内外侧前入路行关节镜检, 探查叉韧带及半月板情况。对合并半月板损伤的行修整成形或缝合。探查后叉韧带前外束及后束断裂情况, 并再次行抽屉试验证实胫骨后向不稳后准备行韧带重建。自膝关节前内侧做5cm切口, 小心分离筋膜, 用取腱器切取双束腘绳肌腱并编织备用。关节镜直视及C臂引导下克氏针定位胫骨及股骨双隧道, 空心钻头攻取隧道, 将编织好双束肌腱自胫骨隧道引入, 从股骨隧道引出, 最大程度伸屈膝关节20次后收紧, 胫骨近端钻孔拧入螺钉固定肌腱尾端, 并向胫骨隧道拧入1枚挤压螺钉加强固定。术毕再次行抽屉试验证实膝关节稳定性恢复且伸屈活动良好, 胫骨无后倒。放置关节腔内负压引流, 关闭切口, 弹力绷带包扎。术后患肢冰敷并静脉使用抗生素3d预防感染。

1.3 术后指导及随访

术后即指导患者行股四头肌等长收缩, 第2天拔除引流后指导行膝关节伸屈功能锻炼, 每天2次;术后第5天起行CPM机被动活动锻炼。拆线出院后1、3、6、9个月门诊随访并继续指导功能锻炼及记录膝关节功能。

2 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无伤口感染、血管神经损伤、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术后随访膝关节稳定, 抽屉试验阴性, 步态正常。膝关节屈曲平均120°以上。随访期间X片显示膝关节关节间隙均匀, 胫骨无后移。病人对治疗效果满意。

3 讨论

传统的PCL损伤外科需切开韧带重建, 但切开重建经前方入路显露后方有困难, 常需附加后内侧或后外侧切口, 组织损伤大, 术后关节粘连等并发症多。随着关节镜技术的开展和手术器械的改进, 绝大多数膝关节创伤已能通过关节镜施行微创手术治疗。关节镜下交叉韧带重建术是近十年来膝关节外科领域发展最快, 且被广泛重视的手术之一。它具有操作精细, 对关节内环境影响最小, 创伤小, 恢复快等优点并已逐步替代开放手术[1]。PCL重建中使用单束单隧道还是双隧道尚有争议。从目前对PCL的解剖结构和生物学特征的研究现状看, 双隧道更接近PCL的解剖结构和生物学特征[2~3], 本组15例采用双束腘绳肌腱在股骨端建2个骨隧道的方法重建PCL, 并用可吸收螺钉固定, 取得了理想的临床疗效。我们的体会是: (1) 关节镜下PCL重建需操作者具有娴熟的技术和丰富的经验, 无条件医院不宜盲目开展。 (2) 术中胫骨股骨隧道定位准确十分重要, 接近解剖位置及方向的双束双隧道重建可更好恢复膝关节生物力学。初期操作者难度较大, 术中最好采用C臂X光机证实。 (3) 重视韧带重建后的康复治疗。韧带重建术后功能锻炼十分重要, 是恢复膝关节功能的重要因素。重建术后一般支具保护4~6周, 期间可行支腿抬高和股四头肌的等长收缩锻炼, 以防肌群萎缩, 增强关节肌力8周患者可部分负重, 12周完全负重并开始过伸及下蹲训练。

摘要:目的总结膝关节镜下自体腘绳肌腱移植重建后交叉韧带的治疗体会。方法自2008年2月至2009年2月关节镜下应用腘绳肌腱重建后交叉韧带15例, 术后跟踪随访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平均随访10个月, 所有病例膝关节不稳定感消失, 抽屉试验阴性;膝关节平均屈曲活动度大于120°。结论关节镜下自体腘绳肌肌腱重建膝后交叉韧带疗效确切, 值得推广。

关键词:关节镜,后交叉韧带,重建

参考文献

[1] 刘玉杰.膝关节韧带损伤修复与重建[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9.

[2] Harner CD, J anaushek MA, Kananmori A, et al.Biomechanical anal2ysis of a double-bundlepos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reconst ruction[J].Am J Sport s Med, 2000, 28:144~151.

[3] 黄华扬, 张余, 曹正霖, 等.关节镜下双股半腱肌腱重建后十字韧带及相关问题的探讨[J].中华骨科杂志, 2003, 23 (7) :400~402.

上一篇:浅谈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策略下一篇:操作系统对磁盘的调度策略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