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理学医学论文提纲

2022-11-15

论文题目:基于临床状态医学理论研究脑髓康治疗卒中后非痴呆型认知障碍的临床疗效

摘要:研究一:卒中后非痴呆型认知功能障碍中西医诊治现状回顾及文献计量学分析目的:回顾卒中后非痴呆型认知障碍中西医诊疗现状,分析可能的潜在研究方向,提出研究假说。方法:分别检索国内外公开的医学论文论著数据库,以“卒中后非痴呆(型)认知障碍(PSCIND)/post-stroke cognitive impairment no dementia/PSCIND”等为核心检索词,按照纳排标准整理、归纳、收集文献,将检索到的信息进行数据化处理并建库,利用文献计量学手段进行分析并做可视化处理。结果:(1)共检索到中文文献461篇,英文文献87篇,共548篇,排除重复31篇,标题与摘要人工阅读筛查后排除与中医药或PSCIND主题无关的文献359篇,根据纳排标准筛查全文后排除141篇,得到与中医药相关PSCIND研究共17篇,均以人为研究对象;(2)以临床疗效为研究目标的文献有9篇,中药治疗文献3篇,针灸联合中药文献1篇,针灸联合康复治疗文献2篇,包含中医药、针灸在内的整合式模式文献2篇。与中医证型(候)相关内容的研究文献8篇,其中1篇为SCI的英文文献。把文献关键词做成矩阵数据文件进行网络拓扑分析并进行可视化处理,呈现“中医证候(要素)”、“缺血性卒中”、“(血管性)认知障碍”3个高频词,但是“卒中后非痴呆型认知障碍/PSCIND”非热点关键词。与中医类PSCIND文献相比,非中医类PSCIND文献累计发文总量多一倍(非中医/中医=35/17),相关研究集中在临床疗效、疾病特征(认知/心理特点、生物标记物)、发病风险/风险预测(危险因素)三个方向,临床类该领域发文量为74.3%,优于中医类52.9%。结论:PSCIND领域中医研究偏少,内容相对局限,具备深度探索或者关联研究的可行性。研究二:基于临床状态医学理论研究脑髓康治疗PSCIND的临床观察目的:在临床状态医学理论指导下研究包含脑髓康的多状态调整方案对PSCIND的临床观察。方法:采用随机平行对照研究方法,纳入符合研究标准的PSCIND病例46例,按照简单随机法分入治疗组及对照组。采集相关信息及神经心理学量表后进入6个月治疗期。治疗组采取脑血管病基础药物治疗+脑髓康+中医临床状态治疗,对照组采用脑血管病基础药物治疗+尼莫地平治疗。以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积分疗效指数作为主要结局指标,血管性痴呆的中医辨证量表积分疗效指数、功能独立性评定积分指数作为次要结局指标,评价临床疗效。治疗结束后继续3个月无治疗随访。结果:(1)两组的一般信息在基线阶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备对照研究的可行性。6个月治疗期结束后,MoCA积分指数显示治疗组总有效率82.61%,对照组总有效率69.57%,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间SDSVD积分指数及FIM积分指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次要结局的总有效率在40%左右。进一步MoCA量表认知因子亚组分析显示,以脑髓康为核心的治疗方案能有效改善MoCA量表中注意力、语言能力、延迟回忆3个因子以及FIM的认知因子分,治疗前后对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临床状态医学理论指导下的脑髓康治疗PSCIND疗效肯定;在注意力、语言能力、延迟回忆认知亚领域具有较好的效果。研究三:基于网络药理学探索脑髓康方治疗PSCIND的机制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挖掘脑髓康方治疗PSCIND潜在靶点及作用通路。方法:把脑髓康12味中药依次纳入药物成分—靶基因网络平台,按照筛选标准进行选取、合并、去重等操作,形成“群臣佐使”组方思路的化合物—靶基因数据,与PSCIND可能的致病基因取交集形成数据关联文件,进而运用网络数据库及线下单机版软件对上述文件做可视化处理为网络图,并做拓扑学分析;根据筛选出的结果与既往研究结果进行系统对比分析,寻找差异及新的研究方向。结果:(1)脑髓康方12味中药存在潜在治疗可能性有201种化合物,可能作用的靶标基因2236;采用“群臣佐使”组方原则进一步对上述数据进行聚类分析并去重,最终确定了 290个靶点基因;该数据与网络检索出的PSCIND可能致病基因进行重叠匹配,最终确定10个共同交集基因,分别ALB,ALOX5,CRP,EDN1,IL1B,MMP9,NOS3,SLC6A4,TNF,VDR。(2)靶点的蛋白互作网络拓扑学分析显示,除NOS3外其他连接度较高的基因并未出现在上述10个共交集靶点基因中,NOS3基因也并非热节点;脑髓康方作用于PSCIND可能存在41项生物过程、2类分子功能、2类细胞成分以及5条KEGG通路;(3)前述10个交集基因与脑髓康胶囊的成分-靶标基因仅有NOS3存在重叠;既往脑髓康基础研究内容及方向与本次网络药理学研究发现结果无交集。结论:(1)脑髓康具备治疗PSCIND药理学可行性,但可能并非最优选择;(2)今后有必要对脑髓康治疗靶点基因、通路进一步深入挖掘,同时可反向探索治疗PSCIND更有效的中药复方组成。

关键词:卒中后非痴呆型认知功能障碍;文献计量学;中医诊疗;脑髓康;临床状态医学;卒中后非痴呆型认知障碍;认知损害;作用机制;网络药理学

学科专业:中医内科学(专业学位)

广州中医药大学研究生学位(毕业)论文答辩委员会名单及评定意见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卒中后非痴呆型认知功能障碍中西医诊治现状回顾及文献计量学分析

1.1 资料与方法

1.1.1 纳入与排除标准

1.1.2 文献检索策略

1.1.3 建立文献题录库

1.1.4 数据统计学处理

1.2 结果

1.2.1 发文量

1.2.2 文献来源及研究方向

1.2.3 关键词聚类分析

1.2.4 中医类与非中医类的PSCIND研究对比

1.3 讨论

1.3.1 PSCI与PSCIND

1.3.2 PSCND的中医病因病机

1.3.3 PSCIND的干预研究

1.3.4 小结与展望

第二章 基于临床状态医学理论研究脑髓康治疗PSCIND的临床观察

2.1 材料

2.1.1 研究对象与分组

2.1.2 诊断标准、纳入标准、排除标准

2.1.3 伦理与知情同意

2.2 方法

2.2.1 治疗方案

2.2.2 观察周期

2.2.3 观察指标

2.2.4 临床疗效判定

2.2.5 数据登记

2.2.6 数据电子化

2.2.7 统计描述与分析

2.3 研究结果

2.3.1 治疗组和对照组一般情况及临床特征比较

2.3.2 治疗6个月后临床疗效

2.3.3 观察结束后的随访

2.4 讨论

第三章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索脑髓康方治疗脑卒中后非痴呆型认知障碍的机制

3.1 材料与方法

3.1.1 材料

3.1.2 方法

3.2 结果

3.2.1 脑髓康方单味药有效成分-靶点基因

3.2.2 脑髓康复方有效化合物对应靶点基因

3.2.3 PSCIND相关靶点

3.2.4 脑髓康复方有效化合物对PSCIND作用靶点

3.2.5 脑髓康复方对PSCIND作用靶点的PPI网络

3.2.6 脑髓康胶囊的网络药理学分析

3.2.7 脑髓康方对PSCIND作用靶点基因的GO富集分析及KEGG基因通路注释分析

3.2.9 网络药理学结果与既往脑髓康治疗痴呆相关机制研究的对比

3.3讨论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统计学审核证明

上一篇:快乐设计教学论文提纲下一篇:电视媒介营销分析论文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