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鹿原上忆忠实,吴堡故里念柳青

2022-09-10

法国著名作家巴尔扎克曾说:“伟人的一生势必不幸”。这也是忠实与柳青生平的真实写照,他们是思想巨人,更是生活凡人,他们所走过的历程同样值得我们去关照。

为了求学,陈忠实曾专门从乡下跑到几十里远的城里,虽说有“高大上”的一日三餐,可全是开水泡馍,不沾油星儿,苦日子促使他在日后的文学创作之路上更加坚定。同样,作为土生土长的农村人,柳青从小就与苦为伴,与农民结下了不解之缘,幼时的艰辛历程磨练了他的创作意志,丰富了他的写作经验,让他更懂得如何让自己的创作更好地贴近农民,走进群众。

一部《白鹿原》的问世,让所有人记住了陈忠实!为了给自己写出一部垫棺之作,他努力地摆脱柳青老师的影子,去尝试写出属于自己的句子。记得,在《白鹿原》的序言中,陈忠实写到,“我不追求等身著作,只要在有生之年能写出一本两本聊以自慰,死后可以垫棺做枕的书,就算我的兴趣得到了补偿。”[1] 他终于如愿以偿,用六载春秋铸成了一代奇书——《白鹿原》。

韩少功说:“文学有‘根’,文学之‘根’,应深植于民族传统文化的土壤里,根不深,则叶难茂。”[2] 闭上眼睛,一部史诗的演绎,一场家族的斗争,便在白鹿原上悄然拉开序幕,白姓和鹿姓两大家族祖孙三代的恩怨纷争愈演愈烈。这部发生在渭河平原上的雄奇史诗,开头第一句话便是:“白嘉轩后来引以为豪壮的是一生娶过七房女人”,这般开头吸引了无数读者的思考,因为在白嘉轩眼里,女人只是生儿育女、传宗接代的工具,如此想法与母亲对他的教诲也是如出一辙:“女人不过是糊窗户的纸,破了、烂了、揭掉了再糊一层新的,死了五个我准备给你再娶五个,家产花光了值得,比没儿没女断了香火给旁人占去心甘。”因此对于之前六房女人的相继死去不屑一顾,反而以一生娶过七房女人为荣,这也赤裸裸地抛出了传统农民的那种封建守旧思想和男权中心意识,陈忠实让白嘉轩既当了封建宗法文化的捍卫者,又作了封建宗法文化的牺牲者,也正是以这样的笔触来进一步揭露传统道德观念的罪恶以及封建宗法文化的“吃人”本质。

在陈忠实的一生里,不仅其文品得到了文坛的认可,而且其人格也获得了文学界的点赞。他身上既有认真严谨的作家气息,也有平易近人的父亲形象。关于他为人处事的故事感动了无数人,文笔细腻的他做事也细致入微,那时陈忠实正值省作协副主席,作协大院里一个清洁工,他的孩子大学毕业后找工作四处碰壁,当一个用人单位的负责人听说这孩子的父亲经常能见到大作家陈忠实先生时便表态说,只要能给他拿到一份陈主席的亲笔书法就会答应正式录用他上班,孩子回家与父亲商量许久后决定硬着头皮试一试,令他们父子俩万万没有想到的是陈主席当场写字赠送,还说到为了孩子的工作,几个字算什么!要知道陈忠实老师的字可谓一字千金,可陈老师就是如此般善良朴实,所以说他有着父亲形象也是实至名归。不仅如此,他有时也会免费写序言,免费做讲座,诸如此类的事甚多,陈忠实正是以一桩桩看似简单质朴的小事来铸起一座高尚伟大的人格丰碑。

追忆陈忠实,不仅仅是停留在《白鹿原》里的人物形象亦或故事情节,而且还要熟记其中的经典语录,因为这些语录不仅代表着陈忠实的性格,还蕴含了陕西人乃至整个中国人的精神。比如:(1)人生如蒸馍,馍蒸到一半,最害怕揭锅盖,因为锅盖一揭,气就放了,馍就生了;(2)读书原为修身,正己才能正人正事;不修身不正己而去正人正世者不是盗名欺世;(3)朋友之交,宜得删繁就简。这里面既有陈老先生洞察人生的蒸馍之论,也有他修身正己的处世之态,还不乏删繁就简的交友之道。这些语录是陈忠实的,更是每一个读者的,他会在每一个读者的心中生根发芽,相信终有一天会长成参天大树。

一本《创业史》的出炉,奠定了柳青在文坛上的深厚地位!为了把人物写活,写细,柳青打醋和泼妇骂街的趣事也是广为人传,他的这种创作态度与作品中梁生宝的创业精神刚好吻合,也是作家人品与文品的一个高度契合点。

在《创业史》中,各色各样的角色轮流登台上演,从梁生宝的孩童时代写到成年创业,从梁三老汉起初对互助组的再三阻挠写到后期对儿子的大力支持,从蛤蟆滩“三大能人”的各有略谋来表明,蛤蟆滩农业合作化运动的特殊矛盾只是当时全社会普遍矛盾的一个缩影,整个作品呈现了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唯有听从党的指挥,才能让农业发展成为常态,唯有贯彻党的意志,才能让农村脱贫成为可能,唯有落实党的政策,才能让农民致富成为现实。作品中梁三老汉与梁生宝农民形象的对比,突出了社会主义新人的先进思想,郭振山与梁生宝党员形象的比较,明确了一个优秀的合格党员所应具备的先进思想素养,不仅仅是停留在学党章党规上,还要认真学习党中央的系列讲话。

柳青因《创业史》而闻名,《创业史》因柳青而出彩。我们要学的不仅仅是他那宏大严谨的作品,还有他那德高望重的人格,文坛的青睐,读者的称颂,绝非空穴来风。他一再强调:“要想塑造英雄人物,就先塑造自己”[3] 当年,他的《创业史》稿费多达16000多元,虽然有人劝他,给自己留些,防备万一,可他却回敬道:“我写书并不是为了自己,农民把收获的粮食交给国家,我也应该把自己的劳动所得交给国家。”在他看来,“先村民之忧而忧,后村民之乐而乐”才是王道。因此尽管自身的生活困窘,柳青仍以莫大的胸襟与气度,毅然决然地将《创业史》所得稿费全部捐给了皇甫乡人民,他深知这笔钱可以助村里修路通电一臂之力。古人尚知“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柳青在从政之年,也始终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谋,他一直用“民为邦本,本固邦宁”的为政之道来勉励自己为黄埔乡的发展把脉开方。而让我们不禁心寒的是,后来面对爱女的结婚,他竟然买不起值钱的东西来为女儿作嫁妆,唯一能做的是饱蘸深情地书写一张条幅:“襟怀纳百川,志越万仞山。目极千年事,心地一平原”来换取女儿刘可凤的一句:“这是爸给我最好的嫁妆,最珍贵的礼物,最难得的精神财富。”他的廉洁从政,他的克己奉公,他的为民务实,打动了全部村民,感染了所有读者。

柳青的人格魅力可谓光芒四射,而他的经典语录也是熠熠生辉。这些语录传达的不仅仅是柳青个人的思想意志,更给奔跑在路上的那些青年人指明了方向。比如:1、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2、每个人的精神上都有几根感情的支柱,对父母的,对信仰的,对理想的,对知友和爱情的支柱,无论哪一根断了,都要心痛;3、忍耐有时是比激动更强大的精神力量,但并不是每个人的天然禀赋。这是事业对人的一种强制。无论是对人生道路的探索还是对精神信念的诠释,柳青的这些语录都将成为后来青年人的指路明灯,都将成为青年人奋起直追的人生动力。穷极一生,他只为照亮青年人的内心,不断激励他们在漫漫人生之路上砥砺前行。

白鹿原上物是人非,吴堡故里景色依旧!追忆陈忠实,当要学习他的忠实写作和忠实做人。一部创业史,千古耀柳青!纪念柳青定要学习他心系农民,情系百姓的创作精神。

摘要:作品《白鹿原》字里行间都蕴含着深沉的民族意蕴,随着著名作家陈忠实的驾鹤西去,他那忠厚纯正的人格魅力和朴实浓厚的作品精神将永远活在人们心中,面对柳青诞辰一百周年,文学界人士重温他的事迹与作品,感受人格的辉煌,品味《创业史》的创业精神。

关键词:陈忠实,柳青,人格魅力,作品精神

参考文献

[1] 陈忠实:《寻找属于自己的句子》,上海文艺出版社2009年版,第170页。

[2] 韩少功:《文学的“根”》,《作家》1985年第6期。

[3] 冯肖华:《宝鸡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1(3)。

上一篇:互联网大数据经济对管理会计环境的影响下一篇:浅谈痕迹检验工作的现状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