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扶贫研究论文提纲

2022-11-15

论文题目:我国农村扶贫立法研究

摘要:我国的农村扶贫开发经历了多个阶段,其中精准扶贫阶段取得的伟大成就,使我国具备了到2020年消灭绝对贫困、全面进入小康社会的能力。党和政府在2019年十九届四中全会决议中首次提出,要建立农村扶贫长效机制,解决将会长期存在的相对贫困问题。在新的贫困形势下,保证农村扶贫工作的长效进行将成为今后农村扶贫工作的重点,因此必须通过扶贫立法来保障农村扶贫工作的顺利开展。本文以凉山州为实证研究对象,结合我国农村扶贫开发的发展经验,讨论我国农村扶贫立法面临的突出问题。同时,通过文献分析,总结了我国扶贫法律的理论基础,在借鉴国外扶贫立法经验的前提下,提出完善我国农村扶贫立法的建议。因此,完善我国扶贫立法应当从以下四方面入手:第一,要在坚持精准扶贫的前提下,更新立法理念,确立贫困人口在农村扶贫中的主体地位;第二,通过制定我国农村扶贫纲领性法律、完善农村扶贫配套法律制度、并以地方性农村扶贫开发条例作为重要补充性,构建完善的农村扶贫法律体系;第三,聚焦于我国农村扶贫权力运行过程中存在的事权划分不清,问责机制缺失等问题,通过法律规范农村扶贫权力运行体系,保证农村扶贫工作顺利开展;最后,重点关注贫困主体的权利救济问题,确保贫困主体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

关键词:扶贫立法;扶贫法律;精准扶贫;扶贫长效机制

学科专业:法律(非法学)(专业学位)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现状与述评

1.2.1 国内研究现状与述评

1.2.2 国外研究现状与述评

1.3 研究方法与创新点

1.3.1 研究主要内容

1.3.2 研究思路与方法

1.3.3 研究的创新点

第2章 我国农村扶贫的发展历程与地方实践

2.1 我国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发展历程

2.1.1 我国精准扶贫阶段前的扶贫工作历程

2.1.2 新时代精准扶贫阶段扶贫工作历程

2.2 我国农村扶贫的地方实践——以凉山州为例

2.2.1 凉山州贫困原因分析

2.2.2 凉山州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实践成果

2.2.3 凉山州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制度成果

第3章 我国农村扶贫立法的理论基础及实践成果

3.1 我国农村扶贫立法的指导思想

3.1.1 提出精准扶贫的历史背景

3.1.2 精准扶贫的理论内涵

3.1.3 精准扶贫的对扶贫立法的指导作用

3.2 我国农村扶贫法律的价值追求

3.2.1 保障贫困人口基本人权

3.2.2 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3.3 我国农村扶贫立法成果

3.3.1 农村扶贫相关法律梳理

3.3.2 国家层面农村扶贫以政策为主

3.3.3 地方层面地方性法规发展迅速

第4章 我国农村扶贫立法面临的主要问题

4.1 扶贫立法理念缺乏对于贫困人口自身的关注

4.1.1 贫困人口在扶贫过程中地位不明确

4.1.2 贫困人口在扶贫过程中内生动力不足

4.2 农村扶贫法律体系尚不完整

4.2.1 农村扶贫开发纲领性法律缺失

4.2.2 地方性农村扶贫开发条例内容不全

4.2.3 扶贫配套法律制度尚不完善

4.3 农村扶贫权力运行缺少法律规范

4.3.1 各级扶贫主体权责划分过于宽泛

4.3.2 缺少专职农村扶贫机构

4.3.3 缺失重大农村扶贫决策问责制度

4.4 农村扶贫法律救济机制不完备

4.4.1 农村扶贫行政调解缺少制度规范

4.4.2 农村扶贫行政救济制度不完善

4.4.3 农村扶贫刑民事司法救济力度不足

第5章 扶贫立法研究的域外借鉴

5.1 英国扶贫立法的经验借鉴

5.1.1 英国扶贫立法实践

5.1.2 英国扶贫立法经验

5.2 美国扶贫立法经验借鉴

5.2.1 美国扶贫立法实践

5.2.2 美国扶贫立法的经验

第6章 完善我国农村扶贫立法的建议

6.1 明确农村扶贫立法的基本理念

6.1.1 确立贫困人口主体地位

6.1.2 充分激发贫困人口脱贫的内生动力

6.2 健全农村扶贫法律体系

6.2.1 制定《农村扶贫开发法》

6.2.2 《地方农村扶贫开发条例》作为有力补充

6.2.3 完善扶贫配套法律制度

6.3 规范农村扶贫的权力运行

6.3.1 明确农村扶贫行政主体角色职责安排

6.3.2 建立独立的专职农村扶贫机构

6.3.3 立法确立重大农村扶贫决策问责制度

6.4 完善贫困人口权利救济制度

6.4.1 健全农村扶贫行政调解救济制度

6.4.2 强化农村扶贫行政救济制度

6.4.3 优化农村扶贫领域刑民事司法救济制度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上一篇:树木改良建设管理论文提纲下一篇:商务英语翻译策略论文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