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赵刚男教授报告有感

2023-03-10

很多人对于写报告感到头疼,不了解报告的内容与格式,该怎么写出格式正确、内容合理的报告呢?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听赵刚男教授报告有感》,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第一篇:听赵刚男教授报告有感

听李季教授的报告有感

沙湾中心小学

4月8日,我校请来了广东教育学院研究中心主任的李季教授,让我们有幸听了一节精彩的主题讲座:《和谐臻美,和美教育》。听了李季教授的报告之后使我感觉到的就是从心里由衷的佩服,佩服李老师的智慧和开阔,因为李季老师举的例子虽然很平和,但例子带来是心灵的震撼。其中《一碗牛肉面》这个故事给我一个启示就是:原来叙事教育有着不可估量的教育作用。作为班主任的我们,几乎每天都要处理学生中大大小小的事情,更要随时随地的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有时觉得太累太烦,但我们的“累”却收效甚微,为什么呢?就在我困惑不已的时候,“叙事德育”走进了我的视野。

《一碗牛肉面》主要讲叙了一对衣着寒酸的父子走进一家饭店后,儿子大声向服务员要了两碗牛肉面。他之所以这么做是为了让他的瞎子父亲能听见。随后,他又附在服务员耳边,要了一碗牛肉面和一碗葱油面。不一会儿,面端上来了。儿子把牛肉面递给了父亲,自己却吃葱油面。随后,儿子将父亲用筷子摸摸索索夹过来的牛肉又悄无声息地夹了回去。一旁的店主出于对他们的同情,以“开业年庆”为名,送了一盘干切牛肉。但当他们离去后,服务员在收盘子时发现碗底下压了一盘干切牛肉的钱。故事情节很简单,但很感人,细细品味,还藏着许多做人做事的道理。我就觉得我们当前对学生的德育工作太需要这种通过叙事来对学生进行德育这种方式,我们读过那么多故事,

孩子们又喜欢听故事,那生动有趣的情节,寓意深刻的道理不更容易让学生接受吗?让学生通过听故事达到心灵的震撼!

听完报告的两天后,我班里两个孩子因为借东西不还而争吵,最后哭着跑到办公室来要我评理。我一见,本想发火,但灵机一转,想起了李季教授讲的叙事德育,我也活学活用,当时就把两个哭着的学生带回课室,在全班里讲了一个讲诚信的故事。故事的大概内容是一名留学生在德国留学时,乘坐无人售票的电车时多次不购票,其中被发现了三次,也正是因为这三次不光彩的记录,使他在毕业找工作时没有一家公司肯聘用他,虽然他成绩优异,但他不讲诚信,不值得人信任。听了这个故事,那个借人家东西不还的孩子不再争辩了,擦干眼泪,而是主动把东西还给了同学,还有一些孩子围住我,说喜欢听这样的故事。第一次,我尝到了叙事德育的甜头。

回想自己的课堂,面对学生恶作剧时常常是严词教训,面对我的怒火,一些调皮的男孩更是越发嚣张,这样的管理不仅费神伤气,而且徒劳无功。有效的班级管理艺术应该像李老师那样用德育故事、德育名言等方式润物无声。他的一段话“喜欢一个老师就会喜欢他的课;喜欢班里的同学才会喜欢班级;喜欢这门学科就会喜欢上学习;喜欢听读故事才会喜欢阅读;喜欢这所学校就会喜欢上学。”让我知道了我以后努力的方向。如果我们班主任都明白并努力做到:教育学生不用严厉的呵斥,而是用精彩的故事去感染他们,让他们用自己的智慧去解析,去感受,相信与学生对簿公堂的“舔痰案”就不会再演泽了,真正达到和美教育,实现和谐臻美,和美共济的双赢局面。

第二篇:听王荣生教授讲座有感

——安徽省农村中小学“教学能手”培训项目淮北师范大学初中语文班

2012年9月5日下午,在淮北师范大学外语学院三楼多功能教室听了王荣生教授关于“以‘学的活动’为基点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讲座,心里颇多感慨。王荣生教授是上海师范大学研究教学法的一位博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专著有《语文科课程论基础》,《听王荣生教授评课》,《新课标与“语文教学内容”》等。下面,就王荣生教授报告的主要内容和自己的一点感想说一说。

整个一下午的讲座主要讲述了三个问题:一是从“教学内容”角度观课评教;二是依据“文本、体式”确定教学内容;三是根据“学生学情”选择教学内容。

1、王荣生教授认为,学生包括已有的语文能力和已有的学习经验,一篇散文包括言语和文字两部分,言语又可分为所描述的内容和所表述的情感两部分。教学的过程即是教师引导学生达到学习目标的过程。

2、教学的两个关键点是合宜的教学内容和有效的教学设计。二者之间,教学内容是主要的,教学内容决定教学方法。

问题症结:以“教”的活动为基点的课堂教学

(一)我就是要教这些

(二)我就是要这样教 主要以《背影》为教学案例进行讲解。 解决途径:转向以“学”的活动为基点

(一)学生需要学什么

(二)学生怎样学才好。

3、对文本的教学解读,一要依据体式,二要根据学情。 (1)文选型教材中所选的课文分为文学(诗歌、散文、小说、戏剧)和文章(三大文体、新闻等)。对朗读来说,诗歌、散文这两种体裁,朗读是对的;小说是案头文学,是看的,朗读就不大合适。体式尽量分得细一些。拿小说来说,分为很多种,不同的作家又有不同的风格,教学内容的确定上应该有所不同。

(2)拿到一篇课文,教什么?要重视自己的阅读感受。而不是从一个语文教师的角度去设计教学内容,自己的阅读感受往往就是学情。

(3)教学的一般流程:找语句(知内容?)指方法(说知识?)图拓展(积论据?)作号召(听激情?)

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经验:学生不喜欢的,使他喜欢;学生读不懂的,使他读懂;学生读不好的,使他读好。书上有的老师不必教,学生的经验达不到的不必教。在授课时,往往课文中已经说得很清楚的内容,教师惟恐学生不会,翻来覆去地教。下一节课时,上一节课上学了什么,学生什么也不记得了。教师在备课时不要把自己当成语文教师,二是当成一位读者。

他讲得很是随意洒脱,从他的观点中,我总结出这么几点,首先,每一篇文章要找到核心价值。这个核心既要基于文本,又要基于学生,也就是找到课文特色和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然后,围绕这个核心设置巧妙的台阶,引领孩子一步一步迈向核心,从而最大可能地培使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和素养。

第三篇:听马子坤教授讲座有感

11月16日,我镇特邀国内顶尖团队建设专家、个人与组织规划战略顾问、深圳道弘集团导师马子坤到我校为全体教职工进行了一场题为“构建和谐校园”的专题讲座。讲座非常精彩,且极具现实意义。马子坤老师从“得到≠拥有”、“决定人生境界的三种力量”、“团队常见三部曲”、“定位领导”、“定位下属”等等不同角度多个方面深入浅出的来讲述了在教育工作中常见的问题和现象,提出解决和应对的方法,引导老师们如何增强工作责任心,在平时的工作如何面对学生教育学生等等内容。

马子坤先生从将微笑带入礼堂、微笑是和谐的开始谈起,学习事为自己,用心,用脑,用笔记;作为教师,实力决定威信,树立人格魅力,责任成就领袖;重点谈到了师德就是本份,提到了教师和学生的三种关系;最后谈了教师智慧和沟通智慧。他的演讲幽默中见犀利,欢笑中有觉悟,简约中蕴智慧,朴实中现震撼,内容直击心灵。

我作为一名普通的小学教师,从教至今已经将近十年,要学习的还很多。教师的职业是平凡而琐碎的,教师的生活清贫而艰辛的,但我会牢记马教授的经典理论——得到≠拥有。我默默自省教师这职业到底给了我们什么,比如一份可以矜持一些的心态,一种相对安定的生活,一个三餐准时的习惯。是否能够成就果实的辉煌;是否能够桃李满天下;教师这工作是少有的净土,是否值得一直干下去的。马教授说世界不能完美,同样作为教师也很难完美。马先生对做成功老师划了三条线:首先要成为学生崇拜的对象,这一点做不到那么要努力成为学生喜欢的老师,最低限度是成为学生不讨厌的老师。高尔基说过:“谁不爱孩子,孩子就不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才能教育孩子。”身为教师,我们不能把教书育人降低到只传授知识的层面上。我们有责任、有义务从现在做起,从自身做起,通过学习不断地在思想上、政治上、文化上充实自己,努力提高自己的从教素质。塑造了个性,提高自身魅力,要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影响到别人,以无私奉献的精神去感染学生,以渊博的知识去培育学生,以科学的方法去引导学生,以真诚的爱心去温暖学生,以高尚的师德去影响学生,用健全的人格塑造一切学生的美好心灵,影响一代又一代的学生,真正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 马教授还给家庭矛盾以和谐的解决方式,不是要夫妻之间避免吵架,而是要吵架进行得文明而达到沟通。这要求夫妻之间对吵架约法几章:有理性地进行吵架,尊重对方的尊严,无暴力行为,限定时间,人人有无干扰的发言时间,吵架之后不重提旧账,不在孩子面前吵等等。生活确实需要良好的沟通,沟通不灵必然导致矛盾与冲突。身为一名教师,有时会因学生的调皮而埋怨,因他们的退步而急躁,因他们的违纪而失态,虽然有时也感到很累,很烦,心中总会涌起一种强烈失落感、挫败感,这时候就需要我们像宽容亲人的小脾气,和原谅你的孩子的恶作剧一样,去接纳他们的优点和缺点。关爱学生,努力成为学生喜欢的老师。当你辛勤的工作日见成效,当你发现自己所教的学生在工作岗位上取得进步时,感到无比自豪。它就会萦绕成一团幸福,紧紧裹住你的心灵。

第四篇:听朱玉民教授讲座有感

2014年8月12日我有幸在寿光科技职业学院聆听了东北师范大学 朱玉民教授《信息技术与课堂有机整合》的讲座,使我受益匪浅。

那天上课初,当我走进报告厅时,在舞台上就看到一位目光如箭的老人,由于来的比老人还晚,我们都有些不好意思了,七点四十,还不到上课时间,这位老人就来到了教室,还默默地注视了我们很久。当主持人说这位是东北师范大学教授,已70多岁时,我们都振撼了,还没到上课的时间,他就开讲了,没想到他的发声会那么的高亢。没有像其他老师那样,拿着话筒坐在椅子上娓娓道来,他完全脱离了讲台,站在教室的前方,不时地做着动作,几乎是上蹿下跳。配合他非常协调的动作,他的课堂不是在传授,而是在表演。整节课,他几乎是调动了所有器官帮助他授课。一会儿手舞足蹈,一会儿慷慨陈词。每个环节都是扣人心弦的,让你一刻也没有开小差的机会。

他如同一位伟大的诗人,以激扬地语言,最生动的身姿导入了他的课堂主题:现代信息技术与课堂深度整合基本模式与应用方法创新。由于时间的关系。朱教授分别呈现了语文、数学、音乐、生物、科学、历史等课堂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案例,现场播放了大量的图片、视频,让我学到了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有效整合的应用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方法。

朱教授虽已70多岁,却精神矍铄,语言铿锵有力,时而辅以舞蹈,时而像孩童般跳起,激情四溢。他讲课时在教室的前后左右不停地走动,有几次在讲台上演示差点摔倒,但是他依然忘我地表现着。其实就一个目的,他需要每一个学生专注地听他的课,他需要让自己的课堂有吸引力,能够自觉感召唤起学生的注意力,很多次他在我们中间行走,也就是提示我们思想不能游离于课堂了。这样的责任心和我这样一个初中老师没有两样,在大学校园里不知道是否能找到第二个了。

一位专家,一位老教授能够一如既往地敬业,恪守师德,是多么难得呀。作为一名一直研究数字化环境教学的专家,他同时又是务实的专家。他恳切地说:“多媒体辅助教学虽然好,但是不能滥用,更不能乱用,要用得恰到好处。例如上《荷塘月色》这一课,最蹩脚的老师是把荷塘的画面用多媒体呈现了,朱自清写得荷塘语句优美,就是要一百个人读文章时,展开他们不同的想象,能够在自己的脑海中展现不同的荷塘景色,你在此时呈现了画面,完了!大家心目中的荷塘都一样了,还有什么美丽可言?”老人一丝不苟的治学态度留在我们每一个学员的心中,不能磨灭。为了把《斑羚飞渡》课件做好,朱教授用了几种方法,并进行了对比,让我们知道,课件是为了辅助教学的,但也得有科学性,合理性,不能超出生活现实。

其实朱教授的课我都不知道学了些什么,更确切地说:他带给我们的不是知识,是心灵的震撼,是对我们教育思想的冲击。这位走在大街上和平常小老头没有任何差别的邻家老伯,真是用他的生命在做教育,用他全身的活力在课堂上感染我们,我们都为之倾倒,为之折服。那天,我们激情澎湃,所有人都仰视着这位身高不足一米六的,精瘦的70多岁老人,久久的掌声,向他传递我们对他的无限崇拜。

纪台一中 孙志梅

第五篇:听黄国显教授讲座有感续

昨天是母亲节,在这个特别的节日,德州七彩阳光有幸请到了黄教授来此讲座,许多家长闻讯九点前就到了美丽华三楼,今天虽然很冷,也没有抵挡家长们的热情。

九点多,我们盼望已久的黄教授终于来了。我们站起来热烈鼓掌欢迎,很快教授就和我们以问答的形式开始了。

教授提出了3Q,IQ,智商(12岁发育完成),占20%

EQ,情商,包括了解自己、体谅别人、懂得激励自己。占80%

AQ,逆商,即逆境商数,占80%

IQ怎样提高,图像记忆训练,两两想象串联法。

1、图像记忆词组训练,左脑记文字,右脑记图像,右脑是左脑的100万倍容量。

2、单词想象记忆训练,如last(最后)——La——拼音谐音发“辣”,s发“死”t表示“他” 想象,运动会开始了,裁判说:“谁跑到最后,辣死他”得出单词读音。

3、教授还讲了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即遗忘的规律是先快后慢的,我们学习后需七次复习,分别是20分,1时,8时,一天,两天,六天,十五天,以后每隔十五天复习。

本次讲座的重点是情商和逆商,通过实例证明了情商和逆商的重要,这也是我们教育所欠缺的,我们的教育,有些常识性的问题是不能和孩子商量的,如不能闯红灯,不能动电源,这些需要我们耐心的教导,这些是命令,孩子必须听。

其他可商议的事情,如孩子的意愿,我们应和孩子商讨。

思想决定行为,行为决定习惯,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我们应积极行动起来,为了祖国的未来——少年儿童,教书临行时千叮万嘱“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志则国志。”我们一定谨记黄先生教诲,好好教育我们的儿童。

上一篇:体育教师全员培训心得下一篇:体育教师培训班讲话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