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作文训练系列

2022-12-09

第一篇:高一作文训练系列之七

高考作文阶梯训练之七:结尾

作文序列训练之七

结尾

“织衣织裤,贵在开头。编筐编篓,重在收口。”一篇好文章,除了有引人入胜的开头,还应该有耐人寻味的结尾。作为篇章的一个特殊部分,结尾有两个作用:一个是收束全文,点题;一个是加深读者的印象。也就是说,既要善于归纳总结,使篇章完整严谨,又要能给读者留有回味的余地,产生深刻的印象。怎样写好议论文的结尾呢?

常用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一、首尾呼应,结构圆合

例1:

[开头] 当漫天的黄沙遮盖了远行的身影,当滚滚的浓烟升腾成不落的信念,当咫尺的天涯跨越了时空的阻隔,我看到,大片大片的红色,笑对风霜,在历史的每一个年轮上傲然绽放。

[结尾] 当风沙覆盖了唐玄奘的脚印,当历史湮没了林则徐的音容,当人们送走了连战的身(《今年花胜去年红》)

文章开头就以一组韵味深长的排比造成先声夺人之势,并以一句“我看到,大片大片的红色,笑对风霜,在历史的每一个年轮上傲然绽放”引出下文对历史的思考。结尾又以一组韵味绵长的排比和一句“我站在历史的天空下,看到一片片花红从每一个历史的年轮上蔓延开来”照应开头,如幽谷回响,余音袅袅,令人回味无穷。

例2:

[开头] 自嘲,大致意思是自己开自己的玩笑。不过要真探讨起来,这样解释就不能说明它的内涵了。自嘲是一种生活哲学。

[结尾]究竟是自嘲让苏格拉底成了哲学家,还是哲学家让他学会了自嘲,弄不清楚。但自嘲确实是一种生活哲学。(《自嘲是一种生活哲学》)

首尾呼应是作文构思的惯用手法,开头提出观点,经过论证,结尾再次照应观点,强化主题,使文章首尾圆合,严整完美。

二、提出希望,鼓舞人心

例1: “我仰望星空,那壮丽与光辉燃起我心中的烈焰,响起春雷。我更要脚踏实地,沉积坚实的基础,在不竭的动力激励下奋然前行。”(《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

例2:让我们大家行动起来吧,把爱心带给他人,带给那些失学儿童,带给那些孤寡老人……带给身边的每一个人。当你把爱心献给他人时,你也获得了莫大的幸福。要相信,只要人人都献出一份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把爱心带给他人》)

例3:人类啊!醒悟吧!别再破坏大自然,还母亲一个美丽的容颜。让世界充满爱和温暖,让母亲痛苦的呻吟变成欢快的笑声!(《地球在呻吟》)

这样的结尾能够引起读者的注意,使读者感到亲切,给读者以感染,并产生共鸣,又提出希望与期许,起到很好的教育和鼓舞的作用。

37 影,我站在历史的天空下,看到一片片花红从每一个历史的年轮上蔓延开来……

三、余味无穷,发人深思

为了增添文章的艺术魅力,给读者以想象回味的余地,议论文的结尾我们也可运用含蓄委

婉的手法,或托物言志,或含蓄议论,或借助比喻、象征及省略号等方法,使结尾蕴涵丰厚,寓意深远,“言有尽而意无穷”,给人以深刻的启迪,留下无穷回味的境地。

例1:诚信与成功是连在一起的。它带给人的或许是万贯家财,即“金钱”;或功成名就,即“才学”;或许是流芳百世,即“荣誉”……但是,这一切都不是最根本的,最根本的乃是心灵的崇高和精神的富足。所以,朋友们,请背起“诚信”的行囊,哪怕它只与“一毛钱”有关……(《一毛钱与诚信》)

这个结尾不仅照应了开头,强化了中心论点,还强调了诚信带来的不仅仅是“金钱”、“才

学”、“荣誉”,最根本的是心灵的崇高和精神的富足,深化了中心,最后又运用了一个省略号,更是给读者留下再创造的余地,启发人们进一步思考问题,。

例2:看着那规范、稳定、面积大、周长短的圆,我又想起了红柯所说的“一个软弱的民

族,一个血气不足的民族,你不能光指望他长个子。”什么时候,我们能让信仰回归?能让灵

魂到场?能让民族滋补血气?我依旧困惑。(《惑》)

本文以“惑”为题,文末说“依旧困惑”但事实作者决不是“惑”, 恰恰相反,正是作者

清醒而深刻的认识。结尾提出一连串的问题,撞击读者的心灵,发人深思,使人警醒。

四、巧饰语言,文采飞扬

例1: “舍,就像一场雨,冲洗去人们心灵上的尘埃,让人轻松前行;得,就像雨后的彩

虹,让人看到久违的希望,让人更加自信。舍得是选择,舍得是希望,舍得是智慧,舍得是收获,舍得让我们看到了明天更广阔的未来。”(《舍得的真谛》)

例2: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命有否泰变化,年有四季更替。熬过长夜,你便能

见到黎明;饱受痛苦,你便能拥有快乐;耐过寒冬,你便无须蛰伏;落尽寒梅,你便能企盼新春。(《心中的风景》)

例3:没有蓝天的深邃,可以有白云的飘逸;没有大海的壮阔,可以有小溪的优雅;没有

原野的芬芳,可以有小草的翠绿。生活中没有旁观者的席位,我们总可以找到自己的位置,自己的光源,自己的声音。(《生活中没有旁观者》)

例4:冰雪覆盖的时候,我们需要一团火来取暖;暗夜无边的时候,我们需要点点星光来

取暖;前途茫茫时,我们需要一盏航灯来取暖……四季轮回,心里滤不去的是烦恼和忧愁,脚下略不去的是艰辛和伤痛。寒天冷日,让我们用什么来温暖迎风而立的自己?留些真诚给自己取暖吧! (《真诚》)

以上几例运用比喻和排比的修辞方法,形象生动,同时增强语言的气势,使结尾强劲有力。

五、引文作结,干脆有力

例1:陆游曾说:“谁能养气塞天地,吐出自足成虹霓。”即使你没有博大的思想,但你有意识,也就拥有了发言权,站起来吧,像王朔叫板金庸一样,舞出自我生命的亮点。(《吐出自足成虹霓》)

例2:可见,列夫·托尔斯泰的名言“幸福之家各个相同,不幸之家各有各的不幸”也不必完全奉为真理。关于幸福的答案,同样是丰富多彩的。(《答案是丰富多彩的》)

例3:古语云:“必欲取之,则先予之。”哲学上说,绝对化意味着谬误。就像丹麦人尊重自然法则,收取有度那样,要取得长足的发展必须得有长远的目光,高瞻远瞩。适当地留有余地,放弃眼前的利益,才能收获更丰,最终形成发展的良性循环。”(《“留”与“不留”》)

古今中外,名言佳句很多,作文结尾之时,若能巧妙引用,既能增添文采又能加深文章的意境,使文章增色许多。此外,引用的范围可大些,如俗语、谚语、流行歌词等均可引用。以上的结尾方式是议论文写作比较常用的几种,当然还远不止这些,有时还可能兼用其中的几种结尾形式。

【例文展示】(2013全国大纲卷)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4月29日,尚先生手机落在出租车上,他随后拨打了该手机,但对方接通后又挂掉,尚先生又发信息过去,表示愿意花2000元“买”回手机,一个小时后,收到回复,对方愿意归还手机,见面后才发现,捡到手机的是一个年轻人,尚先生要酬谢对方,年轻人交还手机后就转身离开了。

当天晚上,记者联系到那个年轻人,年轻人说,我本来无意归还手机,但是看到手机里的照片和信息,发现机主刚刚给芦山地震灾区汇去一大笔捐款,很受感动,我不能见利忘义,不能用贪心对待爱心,我也要像尚先生一样,多一份爱心。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爱,为人之本(2013年全国大纲卷优秀作文)

德国席勒有句名言:“爱使伟大的灵魂更伟大。”尚先生向灾区捐款这一爱心举动不仅感化了那位拾到手机的年轻人,让年轻人归还手机的同时,也学会了传递真诚和友善。爱,是为人之根本。

爱是什么?爱是为人之本!“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这是母亲对孩子的爱;“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这是情人之间的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这是游子对故乡的爱;“锦绣河山收拾好,万民尽作主人翁”,这是赤子对国家的爱。正是这多姿多彩的爱,汇成了博爱这股洪流,诠释了爱的含义。

爱是什么?爱如果是雪域高原,那么胡忠、谢晓君夫妇会不顾一切地攀登。在那片高原上,他们用爱心培育着那些孩子,不求回报,孩子们的笑脸即是他们最大的欢愉。他们是雪域绽放的并蒂雪莲;与那些虐打孩子的老师相比,他们的灵魂更加高尚。有人问,心灵在哪里?心灵不在它生活的地方,但在他所爱的地方。胡忠,谢晓君夫妇的心灵就在他们所爱的雪域高原上!爱是什么?爱是对周围人的关心、爱护,爱是地震时怀抱六只电脑、身背三个单反、手提一只小乌龟冲出去的“最美室友”黄昱舟。是他,在危难时刻,一个人拯救了全宿舍的财产。对比网上报道的那些向室友投毒、残杀室友的学生,黄昱舟的行为感动了同学,更感动了全社会,

传递着大爱的正能量。

爱是什么?爱是与时间赛跑,是与生命抗争,爱是工作到生命最后一刻的林俊德。斯人已逝,但那震撼人心的一幕永远定格在人们的心中;危病中,在众人的搀扶下,挪向数步之外的办公桌,开始了一生最艰难也是最后的冲锋……与时间赛跑,他完成了生命中最后的冲锋。生命有限,爱无限,在林老师面前,那些想着挖掘国家财产,不择手段谋求利益的贪官显得多么的猥琐,直至低到尘埃!

爱是什么?胡忠、谢晓君夫妇,黄昱舟同学,林俊德院士淋漓尽致地给予了阐述,他们默默奉献,一心给予,不求回报,无怨无悔,这就是爱,亘古永恒的爱!

爱是什么?爱是为人之本!爱无垠,让我们感动于生活中每一个爱的细节,从生活的点滴做起,让社会开遍爱的鲜花,世间撒满爱的芬芳吧!

【练习】(2014江苏卷)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分)

有人说,没有什么是不朽的,只有青春是不朽的;也有人说,青春是易逝的,年轻人不相信有朝一日会老去,但是这种想法是天真的,是我们自欺欺人地认为会有像自然一样不朽的信念。

自选角度,题目自拟,体裁不限(诗歌除外),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尝试开头、结尾】

开头:

结尾:

第二篇:高一第二学期语文期末复习系列训练四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组是

A.涎(xián) 船舷(xuán) 角隅(yú) B.火镰(liǎn) 埋(mái)怨 结(jié)子 C.莞(wǎn)尔 焖(mèn)菜 竹篁(huáng)D.胡诌(zhòu)茶峒(tòng) 傩(nuó)送 1.C

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忌讳 悲悯 硬扎 黑黝黝 B.滨水 挪移 弛名 荧火虫

C.甬道 逢场 烟杆 草荐 D.笼罩 碧溪岨 翘起 大拇指

2.B

3.依次填入下面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擂鼓打锣的,多坐在船只的中部,船一划动便即刻蓬蓬铛铛把锣鼓很单纯的敲打起来,为划桨水手______下桨节拍。一船快慢既不得不靠鼓声,故每当两船竞赛到______时,鼓声如雷鸣,加上两岸人呐喊助威,______使人想起小说故事上梁红玉老鹳河时水战擂鼓种种______。凡是把船划到前面一点的,必可在税关前领赏,一匹红、一块小银牌,不拘缠挂到船上某一个人头上去,都显出这一船合作努力的光荣。

A.调理

剧烈

便

情形 B.调节

激烈

便

情景 C.调节

剧烈

情景 D.调理

激烈

情形

3 B解析:调节:从数量上或程度上调整,使适合要求。调理:①调养,调护。②照料,管理。③管教,训练。④戏弄。激烈:(动作、言论等)剧烈;(性情、情怀)激奋,刚烈。剧烈:猛烈。便:副词,就。又:副词,表示重复或继续。情形:事物呈现出来的样子。情景:(具体场合的)情形;景象。(原文中使用的“调理”、“剧烈”不恰当;选“情形”、“情景”皆可。) 4.翠翠曾三次请求祖父不要再渡船。回来陪她,祖父都没有答应,这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

A.翠翠是女孩子,爱撒娇,祖父了解她的脾气,所以没回来。 B.祖父觉得翠翠应该自己照顾自己了,所以仍旧驾船。 C.老船夫一心想着赚钱,根本没时间理会他的孙女。

D.老船夫是一个忠厚纯朴的老人,他了解过渡人急切回家的心情,是竭尽其职的一种表现。 4.D

5.暮色之中,翠翠坐在溪边,“望到那只渡船上一群过渡人,其中有个吸旱烟的打着火镰吸烟,把烟杯在船边剥剥地敲着烟灰”,为什么“就忽然哭起来了”?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A.在孤寂的环境中,翠翠满腔心事,却又无人能与诉说,内心苦闷。

B.翠翠青春萌动,情窦初开,她与爷爷相依为命,爷爷却不能理解青春少女的情怀。 C.翠翠内心波动与人们悠闲过渡,形成巨大的反差。 D.翠翠担心渡船因烟火而损毁,危及爷爷的安全。 5.D

6.下面对《边城》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沈从文的创作取材极广,艺术手法灵活多样,但他最执著追求表现的是那种纯真的带有某种原始意味的人性美,他在山清水秀的湘西边地苦苦地构筑他的人生形态。《边城》是这方面最重要的代表。

B.翠翠故意遐想着离家出走了,祖父到处寻她不着的情景,主要表现了翠翠年少无知,天真烂漫的少女情怀。

C.祖父把他到城里的事情,不告给翠翠一个字,是因为他不想让这些事使翠翠徒增烦恼。 D.天保大老决定离开故乡,主要是因为和弟弟之间的情爱争斗,他想忘记以往的一切,以成全弟弟傩送。

6(答案:B 表现翠翠青春萌动,受不了“太平凡”的生活,想攀住新的人和事。 )

1 7.对课文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边城》是我国文学史上一部优秀的抒发乡土情怀的长篇小说,它借船家少女翠翠的爱情悲剧凸显出了人性的善良美好与心灵的澄澈纯净。

B.天保望着老船夫的老脸,轻轻地说:“算了吧,你把宝贝孙女送给了会唱歌的竹雀吧。”天保称傩送为“会唱歌的竹雀”,表达了自己对弟弟夺己之爱的痛恨。

C.《边城》里“爷爷,你说唱歌,我昨天就在梦里听到一种顶好听的歌声,又软又缠绵,我像跟了这声音各处飞,飞到对溪悬崖半腰,摘了一大把虎耳草,得到了虎耳草,我可不知道把这个东西交给谁去了。我睡得真好,梦的真有趣”。这是翠翠的心理描写,表现了她的纯洁天真,对美好爱情的朦胧的憧憬。 D.《边城》在翠翠这一形象的的描绘上,淡化了社会现实的黑暗与痛苦,着意表现一种理想化的古朴醇厚的人性美和人情美。

7 D A是中篇小说 B、 没有痛恨。C语言描写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5题。

①黄昏来时翠翠坐在家中屋后白塔下,看天空为夕阳烘成桃花色的薄云。十四中寨逢场,城中生意人过中寨收买山货的很多,过渡人也特别多,祖父在渡船上忙个不息。天快夜了,别的雀子似乎都在休息了,只杜鹃叫个不息。石头泥土为白日晒了一整天,草木为白日晒了一整天,到这时节皆放散一种热气。空气中有泥土气味,有草木气味,且有甲虫类气味。翠翠看着天上的红云,听着渡口飘来乡生意人的杂乱声音,心中有些儿薄薄的凄凉。

②黄昏照样的温柔,美丽,平静。但一个人若体念到这个当前一切时,也就照样的在这黄昏中会有点儿薄薄的凄凉。于是,这日子成为痛苦的东西了。翠翠在成熟中的生命,觉得好像缺少了什么。好像眼见到这个日子过去了,想在一件新的人事上攀住它,但不成。好像生活太平凡了,忍受不住。

③“我要坐船下桃源县过洞庭湖,让爷爷满城打锣去叫我,点了灯笼火把去找我。”

④她便同祖父故意生气似的,很放肆的去想到这样一件事,她且想像她出走后,祖父用各种方法寻觅全无结果,到后如何无可奈何躺在渡船上。

⑤“人家喊,‘过渡,过渡,老伯伯,你怎么的,不管事!’‘怎么的!翠翠走了,下桃源县了!’‘那你怎么办?’‘怎么办吗?拿把刀,放在包袱里,搭下水船去杀了她!’……

⑥翠翠仿佛当真听着这种对话,吓怕起来了,一面锐声喊着她的祖父,一面从坎上跑向溪边渡口去。见到了祖父正把船拉在溪中心,船上人喁喁说着话,小小心子还依然跳跃不已。

……

⑦翠翠抱膝坐在月光下,傍着祖父身边,问了许多关于那个可怜母亲的故事。间或吁一口气,似乎心中压上了些分量沉重的东西,想挪移得远一点,才吁着这种气,可是却无从把那东西挪开。

⑧月光如银子,无处不可照及,山上篁竹在月光下皆成为黑色。身边草丛中虫声繁密如落雨。间或不知道从什么地方,忽然会有一只草莺“落落落落嘘!”啭着它的喉咙,不久之间,这小鸟儿又好像明白这是半夜,不应当那么吵闹,便仍然闭着那小小眼儿安睡了。

⑨祖父夜来兴致很好,为翠翠把故事说下去,就提到了本城人二十年前唱歌的风气,如何驰名于川黔边地。翠翠的父亲,便是唱歌的第一手,能用各种比喻解释爱与憎的结子,这些事也说到了。翠翠母亲如何爱唱歌,且如何同父亲在未认识以前在白日里对歌,一个在半山上竹篁里砍竹子,一个在溪面渡船上拉船,这些事也说到了。

⑩翠翠问:“后来怎么样?”

⑪祖父说:“后来的事当然长得很,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这种歌唱出了你。” 8.第1段的景物描写有什么特点? 8答:美丽`平静

9.这篇小说,情节前后有许多照应。第2段写翠翠忍不住胡思乱想:离家出走,让爷爷满世界找。下文对这个情节有照应,请找出来。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这些情节刻画了人物怎样的思想性格? 9答:(1)“我万一跑了呢?”“你不会离开爷爷的”。“万一有这种事,我就驾了这只渡船去找你。”

2 (2)情节前后照应,使结构浑然一体。

(3)刻画了翠翠天真无瑕.和爷爷相依为命的那种情愫。

10.第②段中说“翠翠在成熟中的生命,觉得好像缺少了什么”,翠翠成熟的生命中缺少的是什么?为什么在这一段中多次用到“好像”一词?

10.答:文中说,“想要在一件新的人事上攀住”就是指有所爱的人来填补自己的空虚和寂寞,实际上,翠翠此时所缺的就是爱情。但是,正处在情窦初开时候的她对爱情的渴望还是朦胧的,不甚明了的,文中多次用“好像”正是表明这种朦胧的感觉。 11.第①段和第⑧段的景物描写各有什么作用?

.试分析第l段的环境描写对人物的心理活动有怎样的影响? 11答:环境描写渲染了气氛,烘托了人物的心理,使人物更加觉得寂寞 孤独 凄凉. 11.答:第①段的景物描写是为了烘托翠翠内心的寂寞惆怅。看着天上的红云,嗅着空气中残留着的白天热闹的气息,翠翠不觉寂寞惆怅涌上心来,世上万物都那么生机勃勃,而自己的生活却“太平凡”了,觉得“好像缺少什么”,内心骚动不安的爱情,不能像雀子、杜鹃、泥土、草木、甲虫那样热烈勃发。和周围的景物相比,不由得感到“薄薄的凄凉”。第⑧段的景物描写既烘托了父母爱情的美好,又写出了翠翠对美好爱情的渴望和向往。

12.写父母的爱情故事对表现翠翠有何作用?祖父说:“后来的事当然长得很,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这种歌唱出了你。”为什么不把这很长的故事写出来?

12.答:父母的爱情故事“激活”了翠翠对爱情的渴望和向往。祖父讲父母的爱情故事,翠翠对母亲“神往倾心”,对母亲有爱情故事那么感兴趣,正源于自己内心对爱情的朦朦胧胧的期盼。之所以在这里不把父母的故事“和盘托出”,一是给读者留下想像的余地,二是塑造人物的需要,因为翠翠是作品的主要人物,详写父母的爱情故事,势必削弱对主要人物的描写。

二、课外文段鉴赏。阅读下面一篇散文,完成13—15题。

寻找翠翠 祝勇

闲坐于草亭,忽的想起翠翠,仿佛想起一个熟识的故人。

天碰巧落着雨。我们碰巧饮着酒。雨和酒,碰巧都易于勾起人的愁肠。碰巧是在酉水边,酉水碰巧和沈从文小说里写的一般模样。我们碰巧都是沈从文迷。

所有与翠翠有关的事物,碰巧在这个时刻,聚齐。

而翠翠,却只能隔着茫漠的时空同我们说话。翠翠很远。翠翠只生长于沈从文三十年代的小说里,穿着图案简单的衣裳。悠远的日子早已布满了旧电影似的划痕,但她的明眸不会褪色。沈从文说:“翠翠在风日里长养着,故把皮肤变得黑黑的,触目为青山绿水,故眸子清明如水晶。自然既长养她且教育她,故天真活泼,处处俨然如一只小兽物。人又那么乖,如山头黄一样,从不想到残忍事情,从不发愁,从不动气。平时在渡船上遇陌生人对她有所注意时,便把光光的眼睛瞅着那陌生人,作成随时皆可举步逃入深山的神气,但明白了面前的人无心机后,就又从从容容的来完成任务了。”严格来说,翠翠是由所有喜欢翠翠的人集体创作的。凡是读过《边城》的人,心里都装着一个翠翠。

翠翠是典型的中国式梦境的产物。她容纳了民间中国对于自然、人性、爱情与生命的本质看法。或者说,翠翠是河流的另一种形式的存在。她的每一寸肌肤都是秋露和山雨凝聚成的,所以她才清明秀丽,有着透明的秉性。她是中国河流的青春写照。凡是河流可以带我们去的地方,她都可以带我们去。

翠翠就是这样陪着我,在湘西,一路走了好远。她是无处不在的河水和月光。我知道她不独属于我,但她总会在我最需要的时候出现。

这是《边城》以外的翠翠。沈从文不知道还有这样一个翠翠。翠翠在《边城》里,在沈从文的设计里,只属于傩送,傩送就一下子成了《边城》外许多人的共同的情敌。

翠翠在水边长大,像朵被一阵偶然的风吹落在山间的野花。她的父亲母亲很久以前死于一场浓烈的爱情,她却懵懂着,不知情为何物。翠翠在世俗生活的边缘,旺盛的生长着。她只能透过城里来的人来打量

3 那个她所未知的世界,但沈从文却将她永远隔绝于世俗世界之外,斩断了她们同外部世界可能发生的联系——天保和傩送都拥有“外面的世界”,或许他们中某一个的世界会与翠翠相连,但是天保死了,傩送出走,翠翠仍然守着她的渡口,消磨着她的年华;然而,翠翠们的生命出路在哪里呢?在纯净的爱情里吗?爱情像河水一样不可捉摸,像青春一样无常和易逝。翠翠就这样面对河流、青春和爱情。

《边城》真正煽情之处,是翠翠的等待。翠翠的等待就是整部作品的高潮。也可以说,前面所有的故事,都只是一个交代,翠翠的执著而且执拗的等待,才是作品的核心。但是故事恰好就在这里戛然而止了,读者会根据自己的人生取向做出自己的抉择和判断,沈从文一句也没有多写,只有轻描淡写的几句:“到了冬天,那个坍塌了的白塔,又重新修好了。那个在月下唱歌,使翠翠在睡梦里为歌声把灵魂轻轻浮起来的年轻人,还不曾回到茶峒来。”“这个人也许永远不会来了,也许明天回来!”

美丽的翠翠,就这样将期望抛向未可知的远方。她实在不该在遥遥无期的等待中耗尽自己的一生,她蓬勃健美的生命不该有这样的结局。也许,在某个“明天”,翠翠会突然看见傩送风尘仆仆的微笑,重又出现在岸头。但是我们仍不妨做一个残酷的假设——傩送从此远行,心中装着他的翠翠,梦里想着他的翠翠,走遍天涯,却永不归来。而翠翠,则同渡口一同老去。这样,翠翠的一生,因为爱而不完整;另一方面,对爱的忠贞又使她的生命比任何一个人都要完整。翠翠于是成了沈从文为我们造的一个断臂的女神。

然而,这一切即使是梦想,也来得太迟了。翠翠被时间裹挟着,像傩送一样一去不回头了。傩送和翠翠分别在时间和空间上远离着我们。翠翠如蓝印花布一样纯朴的背景,带着湿润的乡下气息,消失在时间深处了。

坐在草亭里想念翠翠,翠翠既远且近。雨还在下,河面上是一片烟,天气越来越寒凉。酒还在饮,身子却越来越暖。野渡无人,视野里有浓有淡。浓的是水边的青石,怪兽般长满绿毛;淡的是若有若无的远山,以及山脚下的江水。一幅典型的中国式风景。遂想起沈从文的一句话:“一切总永远那么静寂,所有的人每个日子都在这种不可开窍的单纯寂寞里过去。”当然,翠翠也在其中。想起她的爱,她悠长的等待,想哭。生活也许早已不那么静寂,在自己的节拍里沉了很久的湘西人在现代的步伐面前也表现出一丝慌乱。要抵挡香车宝马的诱惑已不那么容易了,尽管它的价值并不超过当年的一座碾坊。爱情,早已成了休闲中的甜点与速食,成了一次性消费品。这个时代里,过路的女学生,即使装扮再奇奇怪怪,行为再不可思议,也不是风景了。但翠翠是。

可是河流还在。只要河流还在翠翠就在。

当翠翠在孤独中等待傩送的时候,世间有多少个傩送,踏遍千山,在寻找着翠翠!

寻找翠翠,翠翠成了我们这个时代的忧伤。 (选自散文集《凤凰:草鞋下的故乡》有删改) 13.本文描述的《边城》内外作者心中翠翠这一人物形象各具有怎样的特点?请分别简要概括。(6分)

13、(5分)《边城》外的翠翠,翠翠是典型的中国式梦境的产物。(1分)他容纳了民间中国对于自然、人性、爱情与生命的本质看法。(2分)

《边城》里的翠翠,美丽,单纯,执著,忠贞。(2分) 14.结合原文,理解下面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5分) ①翠翠于是成了沈从文为我们造的一个断臂的女神。(3分)

②坐在草亭里想念翠翠,翠翠既远且近。(2分)

14、(6分)

①形象地说明翠翠已成为一个永恒的文学形象。翠翠的一生,因为爱而不完整;而对爱的忠贞又使她的生命比任何一个人都要完整。(3分)

②“远”是指翠翠在时间和空间上远离着我们;“近”是指作者心里装着翠翠,翠翠一直陪着我,在我最需要的时候出现。(3分)

15.文章的结尾说:“寻找翠翠,翠翠成了我们这个时代的忧伤。”请结合全文,分析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6分)

4 15. 点题(1分),卒章显志(含蓄点旨)(1分)表达作者对一份自然的青山绿水,人性的静谧安详,爱情的执着忠贞,生命的纯净美好的追求。(2分)

表达出作者对功利的时代的担忧和伤感,(1分)呼唤一种在艰难孤寂的生活环境中乐观平静地应对一切的人生信仰。(1分)

第三篇:高三作文系列训练

话题作文以其形式开放、体裁自由、内涵丰富等特点,颇受命题组专家的青睐,已成为近几年高考作文的主要形式。尤其是“三自(自选文体、自拟题目、自主立意)”方针的出台,使考生能够最大限度地张扬自己的个性,发挥长处。既可以写传统的议论文,也可以写小说、讲故事、编寓言,阐述对生活的真知灼见,抒发自己内心涌动的情感,形式自由,内容多样。但考生对于这种“自由”(文体自定)的理解容易产生偏差,于是近几年高考中文体特征不明,思路散漫,内容单薄的文章不时可见。

“文体自定”不是不讲求文体,而是要求考生选择适合立意为文,而且自己比较擅长的某一种文体进行写作。虽多了选择的自由,但任何文章都是以特定的文体形式存在的,各种文体都有其相对应的写作要求,考生在写作时就要遵循其中的“潜规则”。比如,打算写议论文,一定要有充分的“理”统摄全文,说理要透彻,主要运用议论这一表达方式;若想写记叙文,则要有“人”或“事”,语言简洁,叙述生动,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主要运用记叙、描写的方式等。因而“文体自定”不等于“无文体”。我们要杜绝满纸飘摇、玄虚无序,无“人”无“事”,无“论”无“议”的“四不像”文章的出现,在平时的教学中切切实实强化学生的文体意识,写什么就得“像什么”,就得“是什么”。

我们用三次训练来强化学生的文体意识,依次是记叙文篇、议论文篇和散文篇。当然,还有其他一些文章样式,如戏剧、人物采访、书信、病历等等,缺乏普遍意义,就不再专门训练了。

高三作文训练一:切实强化话题作文的文体意识——记叙文篇 知识例话

以话题记叙文为例,考生从小学就开始写话、写日记、写作文,写到高中,记叙文是最熟悉不过的文体了。但令人困惑的是:许多学生的记叙文写得连初中水平都没了。究其原因,恐怕很大程度在于,这些学生并没有意识到高中记叙文和初中记叙文的区别,什么才是高中记叙文的水准,也未曾为跨上这一档次而真正扎扎实实地努力。什么样的记叙文才算有水准?说来标准也多,在这里,且不说选材典型、组材有方、多种表达方式灵活运用,就笔者进行作文指导的体会,谈几点拙见。

第一,“以理服人”。说白了,就是文章要“有思想”“有深度”。虽说记叙文,以记叙、描写为主,但高中记叙文要想真正把一个人写活了,把一件事写生动了,仅仅停留在表面的平铺直叙,是远远不够的。“文以载道”,任何文体的文章失去了一定思想的依托,所写之人或事就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这“思想”就是“立意”,和议论文不同的是,议论文可以直接亮出观点,但记叙文只有用形象说话,只有把立意内化为“人”或“事”,因而,写作时应当让事件载着自己对生活的关注、认识与思考,展示自身思想成长、升华的过程,并且用恰当的抒情、议论表现出来。有了立意,下一步就是选材。虽说记叙文写作的关键在于选材,但在多数学生生活面毕竟很窄的情况下,只强调选材的典型性还不能解决问题,还应当让他们学会“挖掘”,学会从日常小事中挖掘出新意、深意来。其实,事无巨细,只要懂得去开掘,哪怕是最寻常的事,也可以表现出自己富于个性的感悟来,也能给人许多回味与启迪。有时甚至仅是微小的细节,也可以挖出有价值的主题来,使文章因为“有思想”、有深度而登上新的台阶。若写作时不会往深处挖一挖,即使有好的素材也会写得俗之又俗的。每每读优秀作文,都不难发现,大凡成功之作,其实都是小作者生活积淀中形成的独到见解的抒写载体,或是对自己参透的人生哲理的具体诠释。请看以下几例记叙文中的点旨之句:

1、 坚韧是什么?坚韧就是不埋怨命运的坎坷多舛,不叹恨生活的无情磨难,坚韧就是夸父逐日、精卫填海,坚韧就是突破,就是追求,就是创造,就是希望。

2、人生又何不似这茶?一次又一次地被沸水冲起来,水凉后又跌落杯底,这样浮了又沉,沉了又浮,直到最后仍然散发着生命的脉脉清香。若是害怕沸水烫碎了心,烫失了生命,那么清香也会随风逝去„„生命便应该像茶一样从容,不为成功沾沾自喜,更不会因遭受挫折而担惊受怕,用最坦然的心态去面对生活中的一切倾轧,绝不放大痛苦,夸大挫折。

3、 我一直感叹生活于我只是严酷的沙漠,现在才知道,那是因为我心里没有绿洲。 读到这样的文章,犹如与小作者进行心灵的对话,一同品味生活,感悟人生,挑战命运,产生心有灵犀的共鸣。而这一点,恰恰是大多初中生无法企及的。高中学生就应该这样,发挥自己生活阅历相对丰富、知识积淀相对深厚,感悟能力较强的优势,有意识地从事件中提升出一些带哲理意味的思想,让它成为记叙文的灵魂而闪耀光彩。

第二,“以情感人”。 这是高中记叙文的要旨。高中记叙文应该在字里行间蕴含丰富的情感。要根据命题要求写出自己熟知的真人、真事,不能只是用“笔”去写,而应该用“心”去写,用自己的动情去打动别人,感染别人,把读者牵引到自己创设的特定氛围之中,与自己同喜同悲,同乐同愁。只有自己十分熟识的人、事、景、物,只有自己动了真情的感受,才能在下笔时得心应手,游刃有余,产生感人的力量。若置自己熟识的于不顾,而去冥思苦想那些“新奇”素材,编造“感人”的故事,势必会弄巧成拙,吃力不讨好。当然,并不排斥符合生活真实的某些细节的加工虚构。基于文学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的道理,高中记叙文应当可以适当虚构,也许是生活中的一个片断、一个镜头、一句对话、瞬间情景,却可以加以想象,扩充成丰富而完整的事件;也许是发生在别人身上的事,却可以放到自我的生活中去抒写;也许是不同的人经历的事,却可以综合到一个人身上来表现。只要是不违背生活去瞎编乱造,只要是具备生活的真实,把存在的、可能的、甚至希望存在的现实写出来,未尝不是对生活有深刻认识与思考的体现,未尝不是具有想象力、创造力的体现,未尝不是语文功底深厚的体现。如此,高中记叙文的事件会更有典型意义,形象会更丰富,内容会更充实,主题也将更有现实意义。

第三,“以新动人”。记叙文的“新”,是在技法上做一些努力。尽量避开大家都有可能涉及的人或事,对一些自己非常欣赏的而又会给人“雷同化”印象的取材点,可从结果上或内容上改头换面,给人“推陈出新”“会拿来”“懂借鉴”的印象。例如,同样是记叙一件事,许多人囿于思维定势,按时间顺序来写,而如果你能来个倒叙,或者先写中间,在写两头,不更好么?又如,褒扬一个人,大家都从正面写某个人的优秀品质,先进事迹,你可否来个曲径通幽,来个欲扬先抑,或明贬实褒,或对比衬托,以自己的不足或错误来反衬对方的高尚?“新”,还可以体现在意境、语言、人称的运用、表现手法的巧用等。

高中记叙文若做到以上三点俱佳,加上适时运用个性化的语言、细腻的心理、生动的细节、传神的表情等描写手法,就算到了“火候”了,这样的文章也一定会成为同龄人中的上乘之作。 话题演练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意大利著名男高音歌唱家帕瓦罗蒂在回顾自己走过的成功之路时,谈到他在师范毕业时和父亲的一次交谈。他问父亲:“我应该怎么办?是当教师还是成为歌唱家?”父亲这样回答他:“如果你同时坐两把椅子,你只能跌到两把椅子之间的地上,在生活中,你应该选定一把椅子。”帕瓦罗蒂听从父亲的劝告,毅然选择了唱歌,经过自己不懈的努力,终于成为闻名全球的歌唱家。

确实,对于大多数人而言,在人生的关键路口,我们应选定一把椅子,否则,精力分散,我们最终只能在一事无成的悔恨中慨叹。请以“选择一把椅子”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注意:①立意自定 ②题目自拟 ③记叙文 ④800字左右 写作提示

话题中的“选择”与2002年高考题的“选择”在立意、拟题、角度方面的范围略有不同:后者是在处理自己与他人的关系时,利人与利己、生与死之间的选择;前者则是个人在生存与精神追求、职业与事业、自贱与自尊等之间的选择。

高三作文训练二:切实强化话题作文的文体意识——议论文篇

知识例话

一、存在问题

议论文,就是议论说理的文章,是一种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体。它主要运用事实材料、逻辑推理来阐发作者的观点,表明自己的态度。

议论文是现实生活中应用最广泛,考场最常见的一种文体,也是几种常见文体中写作难度最大的一种,之所以难写,是因为它对逻辑思维的要求很高。

而学生在议论文写作中存在较为突出的问题,这些问题是: (1)文体意识不明确,议论性不强. (2)在议论文写作过程中用例古板、勉强,甚至不堪用而用之;至于理论的阐述更是无力展开。

(3)在论证的过程中就是论点加上二三个事例,像小孩玩积木一样简单堆砌起来,缺乏必要的议论。这种观点加材料,根本就无法把两者联系起来进行必要的分析说理。

(4)不能很好地围绕中心论点展开论述,容易产生思维偏向,常前后脱节,顾左右而言他。

考察学生议论文写作的思维过程,我们不难发现他们在平时写作或考场作文中所存在的问题症结何在。

其一,材料奇缺,信息库储存的信息少得可怜。在写议论文的时候,正面论证总喜欢援引司马迁、陈景润、爱因斯坦和居里夫人的事例,一旦要用反例,又津津乐道于方仲永的幼年、牛顿的晚年。究其原因,就是信息库缺乏写作议论文的必需的材料,事实的或理论的。这无形之中陷入了提取信息捉襟见肘的窘境,其结果轻则用例古板,重则知其不堪用而用之,以致材料不能为观点服务。

其二,论证无力,信息的组合缺少分析的链条。遗憾的是学生的议论文往往观点加材料(事实),缺少分析的链条,因而论证显得干瘪无力。

其三,转移论题,不具备对组合加工的结果进行正确评价的能力。当他们在对组合加工的结果进行评价、取舍的时候,无法淘汰无效思路,而误把它当作正确的设想加以肯定。这样,学生津津乐道于离谱的话题而不自觉,便也不足为怪了。

二、应对措施

对症下药,事半功倍。在议论文写作教学过程中,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是迅速提高学生议论文写作能力的有效途径。

(一)帮助学生建设信息仓库,以解除“无米之炊”的苦恼。秦牧说,写文章“应该有三个仓库:一个直接材料的仓库装从生活中得来的材料,一个间接材料的仓库装从书籍和资料中得来的材料,另一个就是日常收集的人民语言的仓库。有了这三种,写作起来比较容易”。然而,建设信息仓库却是一项看似平常实则非凡而艰巨的工程,只有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积腋成裘,才可能真正建成。

(二)教给学生分析说理的方法,弥补“机械组合”的缺陷。学生写议论文只是“论点加例子”,与不懂得如何对例子进行必要的分析有很大的关系。比如原理渗透法、引用分析法、由果溯因法、逆向设想法、对比评析法、本质评述法。

(三)提高学生评价是非的能力,避免“以谬为正”的失误。提高学生评价是非的能力,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如思维的独立性(不人云亦云)、思维的批判性(是非分明)、思维的辩证性(一分为二)、思维的客观性(实事求是)等。

三、写作对策

1.掌握议论的结构方式,做到结构完整。结构完整就是要求行文首尾一贯,条理清楚,层次分明。而要做到这点,就必须掌握议论文的一般结构方式。议论文的结构方式一般有总分式、并列式、递进式、对照式、启感式。其中启感式的写法是考场议论文常见结构方式。“启”是指启示类,“感”是指感想类。共同特点是先叙材料,再发感想。这种写法一般由“引”“议”“联”“结”四步构成。

2.学会分解分论点。①并列法。即对中心论点进行条分缕析,分解出几个分论点,以显示思维的全面性。如《梅花香自苦寒来》可以分解为这三个分论点:①苦可以激发进取心;②苦可以培养坚强的意志;③苦可以培养创造精神。②层进法。

3.要有典型而鲜活的论据。论点是议论文的灵魂,分论点是支撑这个灵魂的骨架,而论据是议论文的血肉。典型的论据是指能充分反映事物本质,具有代表性的事例与名言。它首先要求真实并切合题意。其次,选用的论据要弃旧用新,要厚今薄古。有些学生作文,记住几个“经典”论据,如李时珍、爱迪生、史铁生、中国女排,变换着角度使用,把它们当做万花油。其实,这些论据就算典型,也不能引人注目。相反,选取“人无我有”、“人有我新”的论据说理,使老师在阅读时产生新鲜感,效果会更好。另外,有些考生习惯用古代事例阐述事理,整篇文章未能联系实际,无时代的活水,也不能达到充分说理的目的。最好能引述时尚言论和当前媒体普遍关注的事例辅助说理,增强说理的时代感,使文章更具说服力。

4.处理好“事”与“理”的关系。写作议论文,既要摆出事实论据,又要有必要的理论论据,如何正确的处理好两者的关系是文章写作成败的关键。许多同学常犯的毛病是重事实论据而轻理论论据,两者没有有机的结合。反观成功之作,二者总是相辅相成的。另外,写议论文还要注意对事例进行分析,将“事”与“理”有机结合起来,决不能“以摆代论”。 话题演练

(一)人才

中国入世后,电视台搞了一次对话节目。外经贸副部长、中国入世谈判首席代表龙永图先生与各路精英的对话。对话中涉及话题很多,其中有三个话题录写如下:

1、包容与人才

2、什么样的人才最被认可?

3、把人才当成千里马,还是当成高能电子? 你对以上三个问题怎么看?请以“人才”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议论文,不少于800字。

(二)

一天,上帝带一个教士来到地狱,教士发现地狱中的人们围着一口盛满粥的大锅端坐着,虽然他们每人都有把勺子,但由于勺柄太长,他们谁也无法将食物送到自己的嘴里去,只能挨饿。上帝又带着教士来到天堂,这里的人们看上去既快乐又满足,虽然他们也是围着一口大锅,每人手里也拿一把长柄勺子。上帝见教士迷惑不解,便对他说:“难道你没看出来这里的人都学会喂对方了吗?”

请以“合作”为话题,写一篇作文,所写内容必须在这个话题范围之内。 注意:立意自定,题目自拟,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写作提示

(一)“骂”与“捧”,从扼杀人才的两种手段谈起,写一篇议论文,说明对待人才应有的态度。

扼杀人才有两种手段:骂杀与捧杀。“骂杀”即是对人才极尽打击之能事,“捧杀”则是不负责任地一味表扬。“骂杀”在当今很少但不是没有,“捧杀”在当今最为流行。如某少年绘画得奖,则“天才”、“第一”、“无双”等赞语一起涌来,一直到少年得意非凡,不思进取为止。对待人才,应肯定其长处,发现其不足,给予其施展长处的环境,这才是真正的爱惜人才。

(二) “合作”即互相配合做某事或共同完成某项任务。这篇话题作文的选材范围:随着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和信息社会的高度发展,协同合作显得越来越重要。因为科技越发达,分支科学越繁多,社会分工就越精细,而个人的智力、知识面是有限的,因此,加强合作,取长补短,优势互补,已越来越成为时代的要求。合作的领域很多,包括方方面面,合作首先必须有共同的目的和任务,其次合作伙伴之间必须能团结一致,齐心协力。准确地讲,“合作”也是一种“交际”。

论证重点应放在“为什么要进行合作”上,用摆事实,讲道理的方法来证明合作的必要,可以引用名言阐述合作的必要,也可以举例证明,合作带来的各种好处,还可以从反而证明不合作带来的弊端,要用辩证的方法,分析要全面,理由要充足,最后还要指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即合作的途径。

对这篇话题作文可以这样开掘主题:“合作”是“社会人”的标志,因为孤立的“自然人”是不存在的。小到个人,中到家庭、集体,大到国家、社会都离不开合作。当今社会充满竞争,但更需要合作。合作是事业取得保证。合作万事兴。

写议论文,论证角度有“合作是成功的土壤”、“合作是人类生存的必须”、“个人离不开集体”、“团结互助才能由弱变强”、“协作就是力量”、“团队精神”、“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等。

高三作文训练三:切实强化话题作文的文体意识——散文篇

知识例话

散文是一种自由灵活的文体,是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发端于先秦诸子百家 ,源远流 长 。它可谈事业,谈人生,谈理想,不囿于成见,幽默犀利 ,激扬清浊 ;也可表情达意 ,记人叙事 ,描摹事物 ,神与物游。可深刻,可诙谐;取材广,语言活。秦牧说:“那些最好的散文,有的使人想起银光闪闪的匕首,有的使人想起余音袅袅的洞箫,有的像明净无尘的水晶,有的像色彩鲜明的玛瑙„„”散文的这种优势,决定了它是最切合高考评分标准的“ 发展等级”的文体 。

那么散文真的是限制最小,最易操作的文体吗?其实并不尽然。

说到散文的特点,几乎所有写作者可以不假思索脱口而出:“形散神不散。”但往往下笔时,能真正做到的人却很少。如何写出一篇名副其实的散文,以下笔者将从作文教学的角度,提出几点意见和大家共同探讨:

如何做到“神聚”?

无论选用什么文体,文章都得有一个集中鲜明的主题,不能为了形式的新颖,忘记了写作的根本目的,文体使用出新,构思也很别致,读下来却不知作者要表达什么意思,这听起来好像不太可能,却是同学们在打破自己旧有写作定式,力图出新时,常见的毛病。因此散文写作时切忌“无的放矢”,这个“的”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文章的主旨,文章的“神”。动笔之前,文章究竟要写什么,表达什么,必须成竹在胸,不能边写边纵思,情感喷涌而出,却是到处流淌,百川不能归海,成了篇不知所云的“意识流”散文。怎样才能组织文章时聚神而作呢?不妨注意几个小点:

围绕文章主旨选材。散文是一种贴近生活的文学样式,因此在取材时可选择的素材很多,这就需要去伪存真,去粗取精。一是把那些真正与话题要求相关,与你本文创作主旨意图相关的材料从生活中提炼出来。二是散文描写取神略貌,组织素材时就应注意写人不求全面周到,叙事不求完整曲折,写景不求充实细密,而是挑选出最为打动人心,谙合神旨的生活细节。例如叙事在一般的记叙文中时间、地点、起因、发展、高潮、结局一应铺开,但散文似乎不要这么全,就像“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也”,你不必问是哪一天,喝完酒又干什么了一样;又如写景,不以丰富悦人,而以神韵情调取胜,很像中国画的技法,几个竹节,几片竹叶,竹子的风貌毕现眼前。“一粒沙里看出世界,一朵野花里见天国”,我们要找出创作时所需要的那粒沙,那朵野花。

学会使用标志性的词句。写作时不妨开宗明义,用一个标志性的语句点明文章的主旨,让读者开篇即明晓你立意所在,也能时刻提醒自己行文时紧扣中心展开。散文创作时线索也很重要。有些散文可以用标明时间递进,路线转移的句子串起整篇文章,还有些散文可以选择一些独特的意象串起文章,比如萧乾的那枚“枣核”,巴金的那点点“灯光”„„ 如何拿捏散文的语言?

巴乌斯托夫斯基《 散文的诗意》中说:“ 真正的散文是充满诗意的,就像苹果饱含着果汁一样。”散文的真情实感、灵活表达,需要优美的语言才能相匹配。我们在诸多优美的散文中,总看到让人过目不忘的语言。我们的学生到了高中阶段,脑中积累的好词好句也达到了一定的程度,但散文需要优美的语言并不等同于自己词句库的集中登场亮相,笔者认为这儿的“优美”强调的是与文章整体风格和谐一致,是能最大程度表达作者心声的实在载体。我们看到很多学生的抒情散文大段的排比运用,大把的华章丽句,满目的诗文经典,却不能得到一个同样熠熠闪光的分数。这正是因为这些小作者创作时重“形”却忘了“神”,散文语言的运用依然不能脱离文章的主旨,再朴实的语言只要它能够真实而多情,它就是最“优美”的,最有“诗意”的。朱自清《背影》中对父亲的描写:“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是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样的背影,恐怕不只是作者看到流下了眼泪,每一个读者读文至此也会为之动容。这段文字没有成语,没有名句,没有任何修辞,简单的动作描述,却饱含了深情,写出了父亲对儿子一种无声却巨大的爱,语言背后有故事,这样的语言才有张力,这样的语言才可谓“诗意” 。

散文写作的学习绝非寥寥几言就可说尽,以上是笔者发现当前高中生在话题式作文考试中选择散文文体创作时亟待解决的几点问题。

话题演练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一家小小的速递公司,叫“风火轮”。公司投递员从城北赶到城东已是满头大汗、气喘吁吁。为了保证非典时期客户的安全,他按公司规定见客户时戴上了口罩;他双手捧起快件递到客户手中,说声“让你久等了,请把快件收好”。小小的风火轮公司能否争取到客户,成败常常在细节中。

生活种种其实都是由一个个细节构成的,细节的重要性就可见一斑了。请以“细节”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注意:立意自定,题目自拟,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散文。

写作提示

细节就是“一言一动之微,一沙一石之细”(朱自清语) 要写好此文,首先必须有一双慧眼,能捕捉到现实生活或历史长河中那些令人怦然心动抑或给人启迪的细节。其次必须动情,在细节的铺染中融进自己真实的情感体验。 再次必须有悟性,能在对细节的工笔细描中勃发出对生活哲理的深切感悟。只有这样,才能使文章在事、情、理的融合中,迸溅出思辨的光华和艺术的美感。

高三作文训练四:作文中的立意

知识例话

学生在写作文时,对于文章的立意,往往一带而过,不作深入思考,或者是思考难于深入。这样造成的结果是文疏意浅,对于文章立意所要求的“正确、鲜明、新颖”的标准而言,“正确”是绝大多数学生都能做到的,但是,“鲜明”和“新颖”就很难达到了,这使许多学生的作文流于表面、简单和平庸,很难在考试中取得令人满意的成绩。此外,由于立意不够深入丰富,文思不畅,文章的整体表达也会受到影响。许多学生在写作文时,总感觉到“没话说”,需要“凑字数”,这固然和平时的积累有关,但是文章的思路打不开,言大意小、言多意寡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

其实,大多数学生在审题的过程中,就会产生一个初步的立意,比如,看到“滴水穿石”的题目,就会想到“持之以恒”的道理;看到“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的题目,就会想到“干大事要从小事做起”的道理。但是,这样的立意必须得到有效的拓展,文章的内容才能显得丰富而深刻。那么,应该怎样对初步的立意进行拓展呢?

首先,要对文章的立意进行概念的清理。孔子说:“必也正名乎!”学生在作文时,要对自己所论述的内容的主要性质有一个比较清楚的认识,并且在文章中能作出清晰的表达。

其次,文意的拓展可以在理清概念的基础上分两个方面进行。

第一,是分析的方向,这是一条纵向的思路。它是对概念的内涵作纵深向的分析,引导文意由表面走向本质。比如:《滴水穿石》这个题目中,我们就不能满足于论述“坚持”的重要性,反复宣讲只要锲而不舍就能成功的道理。这时需要冷静地思考一下题目的内容本质,要抓住“滴水”与“穿石”之间的关系,分析一下“穿石”必须具备的条件:第一要“穿石”水就要“滴”,也就是要有行动,有动作,有活力;第二滴水的方向一定要集中于一点,才会“穿石”,不能东滴一点,西滴一点;第三滴水在时间上要有连续性,不能隔很长时长才滴一下,要连续不断才会有效果。中心论点从这三方面展开来论述,文章也就有了广度和深度了。

第二,是联系的方向,这是一条横向的思路。它是对概念的外延作辐射式的或瓜蔓式的联系,使得文意由特殊向一般扩展。比如:如果以《种瓜得瓜》为题,那么除了要分析“种瓜得瓜”所包含的耕耘和收获的因果关系之外,还要能引申到人与人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上,层层推进、井然有序地展开论述。这样,文章就会显得内容丰富、眼界开阔了。

当然,在具体写作的过程中,我们根据实际情况,还可以综合地交错地运用这些方法。 再有,有时适当地进行一些反向思维,也是文章立意的一种方法。

最后,如果题目蕴涵着比喻和象征意义,那么文章立意也要从它的比喻和象征意义中引发。

材料作文和话题作文的立意,在分析了材料或选择了话题后,基本上还是可以作类似的拓展。 话题演练

一天,上帝带一个教士来到地狱,教士发现地狱中的人们围着一口盛满粥的大锅端坐着,虽然他们每人都有把勺子,但由于勺柄太长,他们谁也无法将食物送到自己的嘴里去,只能挨饿。上帝又带着教士来到天堂,这里的人们看上去既快乐又满足,虽然他们也是围着一口大锅,每人手里也拿一把长柄勺子。上帝见教士迷惑不解,便对他说:“难道你没看出来这里的人都学会喂对方了吗?”

请以“合作”为话题,写一篇作文,所写内容必须在这个话题范围之内。 注意:立意自定,题目自拟,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写作提示

“合作”即互相配合做某事或共同完成某项任务。这篇话题作文的选材范围:随着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和信息社会的高度发展,协同合作显得越来越重要。因为科技越发达,分支科学越繁多,社会分工就越精细,而个人的智力、知识面是有限的,因此,加强合作,取长补短,优势互补,已越来越成为时代的要求。合作的领域很多,包括方方面面,合作首先必须有共同的目的和任务,其次合作伙伴之间必须能团结一致,齐心协力。准确地讲,“合作”也是一种“交际”。

立意的角度可以是 “合作是成功的土壤”、“合作是人类生存的必须”、“个人离不开集体”、“团结互助才能由弱变强”、“协作就是力量”、“团队精神”、“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等。

高三作文训练五:话题作文的切入方法

知识例话 一.化大为小

高考作文话题往往比较宽泛,时间、空间距离比较大,可写的人、事、物、理很多。面对这类话题,学生往往难以把握,思绪难以集中,容易失去方向,无法驾驭,最好的办法是“化大为小”,从“小”切人,写自己感受最深的一个小方面,表达独到的见解。

1.切割话题。

写作时将话题进行切割,使之变成若干个“小话题”,然后从中筛选,选取自己熟悉的,最得心应手的一个去写。比如,“语文活动”这个话题,可以把它分成:写一次朗诵会、演讲会、故事会、辩论会、讨论会等,或者写一次春游、社会调查、街头错别字检查等;还可以写一次自改作文、作文比赛、自办小报、猜字谜等。缩小后的题目更贴近生活,适合学生自己,容易写出自己对生活的独特的感受与思考。

2.限制话题。

话题的限制越少,给人的思考空间就越大。但实际写作是我们必须对话题加已限制,做到宽题窄写。否则,切入口径过大,主题就难以收拢。如以“父辈”为话题,就可以在前面加修饰语,在后面加中心词,也可以前后同时加,这样话题范围就缩小了。如:艰难的父辈、辉煌的父辈、父辈的悲伤、父辈的期望等。话题缩小了,思路容易集中,避免在材料、立意等方面与别人的文章雷同。

3.设问构思。

面对“话题”,运用设问,在脑子里多问几个为什么,以此打开思路,缩小写作半径。例如,写“理解”这个话题,就可以进行这样的思考:什么是思考?为什么人与人之间需要理解?我理解别人吗?别人不理解我时,我的感觉如何?――这种结合自己亲身经历、真切独特的自问自答,可以使作者的思维逐渐深入,进而获得对生活深刻独特的认知。

二、小中见大

有的话题所引材料具体、情境真切,话题也很小,学生囿于一景一物或一事一理之中,思维难以拓展,同样难以下笔。此时,我们应该从时代的高度、哲学的层面,用理性的眼光观照材料,透析材料中蕴涵的思想本质,以扩大视野,显现气度。

话题演练

阅读下面的材料,然后按要求作文。

什么叫做文化?文化其实体现在一个人如何对待自己,如何对待他人,如何对待自己所处的自然环境。在一个文化厚实的社会里,人懂得尊重自己——他不苟且,因为不苟且所以有品位;人懂得尊重别人——他不霸道,因为不霸道所以有道德;人懂得尊重自然——他不掠夺,因为不掠夺所以有永续的生命。

读了这则材料,你有什么感触,请以“人与文化”为话题,自选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800字以上的文章。

写作提示

文化,它是随一个人迎面走来的——他的举手投足,他的一颦一笑,他的整体气质。他走过一棵树,树枝低垂,他是随手把树枝折断丢弃,还是弯身而过?一个盲人和他并肩路口,绿灯亮了,他会搀那盲人一把吗?他与别人如何擦身而过?他,独处时如何与自己相处?„„如此一番由大到小、从抽象到具体的思考,要选择一个恰当的切入口也就不难了。

第四篇:作文系列训练——细节描写

教学目标:

1、理解什么是“细节描写”

2、掌握人物、景物、生活等细节描写的写法

3、能运用细节描写写几段话

教学难点、重点:掌握人物、景物、生活等细节描写的写法

教学流程:

著名女作家池莉曾说过:我偏爱生活的细节。我觉得人类发展了这么多年,大的故事怎么也逃不出兴衰存亡,生老病死,只有细节是崭新的,不同的时空,不同的人群,拥有绝对不同的细节。

1、什么是细节描写?

细节描写是对事件发展和人物的性格、肖像、心理、动作以及环境等一些细微而又有典型意义的情节所做的细腻、具体的描写。(场面描写:是事件发生过程中人物活动的画面描写)

2、如何进行细节描写?

在关键处驻足,“慢”说细微之处

例:可我能感觉妈妈并没有出去,反而好像到了我的床前。我微微睁开眼,妈妈果然站在我的床边,眼睛愣愣地看着我。

方法一:细化动作、延长过程

„„眼睛看着我,我分明地感觉她的目光在我的头发上抚摸,妈妈好长时间没有爱抚我的头发了,她在回忆那逝去的岁月吗?妈妈的目光抚上了我的眉,漫上了我的眼,我的眼珠不自觉地转动了几下,她的目光便一如我儿时她那双温柔的手,轻轻地按摩着我的眼睑,我知道她在让我好好睡眠。妈妈的目光滑到了我的脸颊上,似乎在找寻着什么,我知道那是在找她自己影子,又似乎在欣赏着什么,我知道,那是在欣赏凝聚她一生心血的艺术品。„„

方法二:运用修辞,画其神韵

眼睛愣愣地看着我,那是什么样的眼神啊!那是第一缕晨曦对娇花的抚弄,那是三月里的春风对碧水的温柔,那是夏日晚霞对嫩柳的辉映,那是秋夜月光对修竹的依恋,那是冬日里的朝阳与小草的交谈!

练笔:我来试试

就某一位任课老师从教室门外走进课堂到正式上课这一过程所表现出的一系列动作进行细致描写。 温馨提醒:

细节描写一定要为表现人物形象服务,一定要服从文章主题的需要。

几种常用的方法 运用演示

1、动作细节描写,就是对人物细小的动作的描写。

把握动作描写的方法具体写出动作的过程

描写人物行动时,不仅要写出他在做什么,更要写出他在怎样做,特别是他“怎样做”时常常被人忽略的细枝末节,即看似无关紧要的“小动作”,以此来凸现人物的个性特征——思想的、品格的、性格的、心理的以及习惯的,等等,这就是“细节传神” 。

例:那天,他在雪地里罩住了一只小鸟。

他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枝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撒些秕谷,捧上系一条长绳,人远远地牵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拉,便罩住了。

2、把握肖像描写的方法

我看见一个小姑娘,年龄不大,长得很瘦,穿得也很差。

1.步步追问

①“小”到什么程度?②怎么个“瘦法”?③穿得有多“差”?

2.想像延伸、局部描写

2、她骂他混蛋

1.尽你最大的努力,将这句话的内容充实起来。

2.运用你的想象,可恰当地添加动作、表情、神态、语言、心理、场景等。

添加“语言描写”

她骂他道:“ !”

添加“动作描写”

她 骂道:“ !”

添加“肖像描写”

她早已被气得 , ,于是 骂道:“ !”

添加“心理描写”

她早已被气得 , ,但她还是在不断地告诫自己: !最终她实在是忍不住了,于是 骂道:“你真是一个混蛋!”

添加“场景描写”

今天,当着这么多同学的面,他竟然 。 其实,她早已被气得 ,但她还是在不断地告诫自己: !最终她实在是忍不住了,于是 骂道:“ !”

细节描写要领:

抓住特征绘肖像

锤炼动词绘造型

吻合个性绘语言

烘托渲染绘环境

作文系列训练一——细节描写

教学目标:

1、理解什么是“细节描写”

2、掌握人物、景物、生活等细节描写的写法

3、能运用细节描写写几段话

教学难点、重点:掌握人物、景物、生活等细节描写的写法

教学流程:

著名女作家池莉曾说过:我偏爱生活的细节。我觉得人类发展了这么多年,大的故事怎么也逃不出兴衰存亡,生老病死,只有细节是崭新的,不同的时空,不同的人群,拥有绝对不同的细节。

1、什么是细节描写?

细节描写是对事件发展和人物的性格、肖像、心理、动作以及环境等一些细微而又有典型意义的情节所做的细腻、具体的描写。(场面描写:是事件发生过程中人物活动的画面描写)

2、如何进行细节描写?

在关键处驻足,“慢”说细微之处

例:可我能感觉妈妈并没有出去,反而好像到了我的床前。我微微睁开眼,妈妈果然站在我的床边,眼睛愣愣地看着我。

方法一:细化动作、延长过程

„„眼睛看着我,我分明地感觉她的目光在我的头发上抚摸,妈妈好长时间没有爱抚我的头发了,她在回忆那逝去的岁月吗?妈妈的目光抚上了我的眉,漫上了我的眼,我的眼珠不自觉地转动了几下,她的目光便一如我儿时她那双温柔的手,轻轻地按摩着我的眼睑,我知道她在让我好好睡眠。妈妈的目光滑到了我的脸颊上,似乎在找寻着什么,我知道那是在找她自己影子,又似乎在欣赏着什么,我知道,那是在欣赏凝聚她一生心血的艺术品。„„

方法二:运用修辞,画其神韵

眼睛愣愣地看着我,那是什么样的眼神啊!那是第一缕晨曦对娇花的抚弄,那是三月里的春风对碧水的温柔,那是夏日晚霞对嫩柳的辉映,那是秋夜月光对修竹的依恋,那是冬日里的朝阳与小草的交谈!

练笔:我来试试

就某一位任课老师从教室门外走进课堂到正式上课这一过程所表现出的一系列动作进行细致描写。 温馨提醒:

细节描写一定要为表现人物形象服务,一定要服从文章主题的需要。

几种常用的方法 运用演示

1、动作细节描写,就是对人物细小的动作的描写。

把握动作描写的方法具体写出动作的过程

描写人物行动时,不仅要写出他在做什么,更要写出他在怎样做,特别是他“怎样做”时常常被人忽略的细枝末节,即看似无关紧要的“小动作”,以此来凸现人物的个性特征——思想的、品格的、性格的、心理的以及习惯的,等等,这就是“细节传神” 。

例:那天,他在雪地里罩住了一只小鸟。

他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枝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撒些秕谷,捧上系一条长绳,人远远地牵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拉,便罩住了。

2、把握肖像描写的方法

我看见一个小姑娘,年龄不大,长得很瘦,穿得也很差。

1.步步追问

①“小”到什么程度?②怎么个“瘦法”?③穿得有多“差”?

2.想像延伸、局部描写

我看见一个小姑娘,只有八九岁光景,瘦瘦的苍白的脸,冻得发紫的嘴唇,头发很短,穿一身很破旧的衣裤,光脚穿一双草鞋。

2、她骂他混蛋

1.尽你最大的努力,将这句话的内容充实起来。

2.运用你的想象,可恰当地添加动作、表情、神态、语言、心理、场景等。

添加“语言描写”

她骂他道:“你真是一个混蛋!”

添加“动作描写”

她用手指着他的鼻子骂道:“你真是一个混蛋!”

添加“肖像描写”

她早已被气得浑身颤抖,脸色铁青,于是怒睁杏目,用手指着他的鼻子骂道:“你真是一个混蛋!”

添加“心理描写”

她早已被气得浑身颤抖,脸色铁青,但她还是在不断地告诫自己:不要生气!不要失态!不要骂人!最终她实在是忍不住了,于是怒睁杏目,用手指着他的鼻子骂道:“你真是一个混蛋!”

添加“场景描写”

真是冤家路窄,刚好在操场上俩人不期而遇,由于上次她发现他抄别人的作业,便报告了老师,结果他被老师狠狠地批评了一顿。今天,当着这么多同学的面,他竟然嬉皮笑脸地拦住她,一个劲地说她是:小报告、克格勃、小内奸„„她对他的挖苦、讽刺装作漫不经心的样子。其实,她早已被气得浑身颤抖,脸色铁青,但她还是在不断地告诫自己:不要生气!不要失态!不要骂人!最终她实在是忍不住了,于是怒睁杏目,用手指着他的鼻子骂道:“你真是一个混蛋!”

细节描写要领:

抓住特征绘肖像

锤炼动词绘造型 吻合个性绘语言

烘托渲染绘环境

例一:

(他)蹒跚的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眼泪很快的流下来了。

找“动情处”

抓“触发点”

细致描写

锤炼语言

巧用修饰语

妙用修辞

第五篇:七年级作文系列训练(下)

观察人物特点 ,写出人物个性

训练目标:

(1)学会观察,写出个性

(2)运用描写,突出个性

训练重点:在写作中如何将人物个性写得生动感人,又合情合理 训练题目:

以“他(她)是位性格___的人”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训练时数:二课时 导写过程:

(一)激趣导入

1)课前可以出示音乐,调节气氛,歌曲自定。(课件中的小女孩手中的“红心”链接《踏浪》) 2)同学们,今天作文课,我们主要学习写作人物个性.看看画面,猜猜他们是谁?结合平时所了解的资料和这些图片,能说说他们是怎样的人吗?老师也收集了一些文字材料,找一找,谈一谈,展示了他们什么个性?怎么看出来的?(课件操作:①点击每幅图片,链接到相关文字②点击相关人名,回到图片)

3)通过刚才的活动,你们发现了什么吗?(师:大千世界中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同样社会生活中,每个人也都有自己的独特的个性。同样是漂亮的女子,林黛玉爱哭,才气横溢,小燕子爱笑,热情仗义;同样是成功的男人,周杰伦有才华,走在时髦的前端,是新新人类的偶像,比尔盖茨有爱心,敢于倡导科技的创新,是众多企业家的梦想。而每个人的个性又都在他们各自的外表,语言,动作,心理等表现中得以形象的流露,这就需要我们能细致地观察和描述。今天我们的训练点就是“观察人物特点 ,写出人物个性”(揭示训练点和训练目标)

(二)知识链接

指导学生自学课本p36的引写《观察人物特点

写出人物个性》,思考与讨论:

1、怎样观察人物的特点,突出人物的个性?

全面观察人物,就是从看、听、想、感四个方面入手。看,人物的外貌和神情、动作;听人物的语言和说话的语气;想,联想人物的相关资料和别人的评论;感,抒发自己的感受或评价,还可以感受揣摩人物的心理。只有这样才能全面的观察人物,了解并写出人物个性。(课件操作:看:出示三幅图片,看出他们各有什么个性?怎样看出的?

听:出示画面一,点击,听出什么?(画面内容和人们的激动喜悦) 点击画面二,听出什么?(画面情节和人物的特点)

想和感,都是在看和听的基础的补充,可结合前面的内容简略带过。重要提醒:点击“全面观察”字样,回到到“知识链接 ” 幻灯片

)

2、人物的个性特点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如何写出人物个性? 人物的个性特点有外在的体现,也有内在的体现。外在主要表现在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神态等方面;内在的主要表现在人的心理、品质、气质、修养等方面。 常用的写人方法有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上学期已经专门进行描写的训练,此次写作训练暂不做详细讲解。只找了简单的例子,在操练中提炼出运用人物描写的注意点。)

(课件:看肖像:①出示鲁迅画像及个性,能否通过你的观察表现出人物“坚毅不屈”的个性,并描述出来?(师出示相关文字,并点拨“肖像描写可以突出人物个性”)

②出示漫画,猜人物?怎么看出的?(抓住葛优外貌中的眼睛和牙齿这些典型特征)继续出示李咏的漫画,找出他的典型特征?(卷发,大嘴,小眼睛)

③点击,提示“肖像描写要选取亮点,突出人物鲜明个性,不必面面俱到。” 思动作:①点击,出示文字《节俭的张老师》,思考:作者怎样人物节俭的个性?(动作) ②点击,提示“动作描写要紧紧围绕人物的心理动态,围绕个性写,要重视细微的举止。” 找语言:①回顾本学期第一单元所学课文,找出适当的人物语言完成表格。(让学生在活动中明白语言描写也可以突出人物个性)

②点击,提示“语言描写要紧紧围绕人物的心理动态写,围绕个性写,贴近人物身份、文化背景等,充分表现人物典型性格。”

说心理:①出示话题“两个孩子为了探险,深入山洞,却迷了路,在这困难时刻,猜想他们可能有的心理活动。注意,一个孩子性格比较乐观,叫阳阳;一个比较悲观,叫唯唯。”(生活动,明白心理描写可以突出人物的个性特征)

②提示:“心理描写不要写得过于含蓄,过于抽象化,而应做到细致真实。”

(三)友情提示

(对以上互动交流做简单的小结)要写出人物个性,必须对人物进行全面观察,要多看、多听、多想、多写。不仅要看到人物外在的面貌,还要充分理解人物的内心世界。这是写好人物个性的根本。另外,还要恰当运用描写人物的方法。

(四)实践操练 训练题目:

以“他(她)是位性格___的人”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训练要求:

1.补全题目, 紧扣个性,写一篇记叙文. 2.运用描写, 突出个性,力求形象生动. 3.展开想象, 情节设计,巧妙有真实感. 4.字迹端庄, 文面清洁, 不少于 500字.

(五)指点迷津

1.选定对象. 最好选择有特点有个性的人物. 2.发掘个性.研究此人的个性特点,在横线上填上概括这一特点的词语(“内向”、“泼辣”、“刚强”、“软弱

“吝啬”、“豪放”、“自私”、“狂暴”、“粗中有细”、等) 3.设计情节.要能生动再现主人公的性格特征,巧妙,符合生活真实. 4.注意描写.叙述人物活动,应力求再现,充分运用描写,讲究语言生动写的人的个性特征在他的外貌、动作、语言等方面是怎样表现出来的。

(六)范文导航

她是位性格独立的人

我有一位堂妹,她叫安妮。也许是在旧金山住得太久,受美国生活方式的影响,安妮同我们中国女孩不一样。

尽管从表面上看,安妮也是黄色的皮肤,大大的眼睛,乌亮润泽的头发,以及那中国人特有的热情。但内骨子里,她与中国女孩风格大相径庭。〔抓住外貌的一致突出内在个性的独特〕

中国孩子一直在父母的呵护下,不敢独立生活。而安妮不是这样,这次她从美国回来,就是她独自驱车到机场;独自办理海关手续,验证护照;独自登上飞机来到中国,整个行程没有一个亲人跟随着。〔联想人物的做法突出个性 〕 这令我敬佩不已。我不知道:一个涉世未深,乳臭未干的小女孩,怎么会产生这样大的勇气,独自从容地穿人流,穿越太平洋,来到异地?〔适当的议论和抒情,通过自我的感受,突出人物的个性〕

我带着疑问问她,她莫名其妙地看着我,耸耸肩膀,摊开双手,认真地说:“哦,我的上帝!小孩也是人啊,我们难道不能自由地生活吗?我们难道一直需要依赖父母吗?我认为上飞机出国飞越太平洋,是一件非常美妙非常好玩的事情,它比 ‘彼雅娜’ 钢琴好玩得多了。” 〔运用人物的神态和语言描写,突出个性〕天!上飞机这是冒险的事,她竟说是好玩!美国人的思想真是怪怪的。〔通过自己的感受,突出人物个性〕

安妮的中文不是很好,平时我们交流时,她总是一半汉语语式里夹一半英语单词。这样的交流,迫使我不得不听一半揣摩一半。她爱吃中餐,对街上的小吃眼馋嘴也馋。我想给她买,可她就是不让,非要亲自购买。于是,麻烦来了,她说的话,营业员阿姨只能听懂一点点,常常是连说带比划手势,阿姨才能明白七八分。有时,实在搞糊涂了,我不得不出马做安妮的翻译。就这样,安妮还怪我多事。她得意地说,“再过两年,我还想一个人闯遍黑非洲,到那时,难道你还想做翻译?” 〔观察人物的做法和语言,突出个性 〕天,她胆子好大啊!〔抒发自己的感受,突出人物个性 〕

不过,我最后还是读懂了安妮。是的,人,就得培养自己的独立生活能力。安妮给我带来的最宝贵的财富,就是:人,必须具有独立的品格!〔结尾适当简洁的议论,高度肯定了安妮的独立这一个性,升华主题〕

你看他像谁

他见人总是笑。可这么一笑,从他那上嘴唇高高翘起的地方,可以发现他的两颗门牙掉了。可别笑,要不他可要说我呀。[起笔引人,一下子抓住了人物外形的主要特征。]就是嘛,为什么专挑这些说呢?[转笔,引出人物外形的其他特征。]他的眼睛非常神气,眼球微微向外突出。好一对虎眼。大概是由于笑多了的缘故吧,他的嘴总是闭不拢。嘴边常常浮起两只浅浅的酒窝。他的皮肤很白,还是全班出了名的呢![缺牙,虎眼,酒窝,白皮肤,写出这些外形特征使我们如见其人。缺牙虽欠美,但有后三者相衬,仍给人可爱之感。] 他个儿偏高,是校田径运动员,因此经常穿着那套校运动服。[服饰特点反映人物的喜好。]他体育好,学习更好。[由体育及学习,自然引起下文。]特别是在课堂上的那股认真劲儿,并没有因为少了两颗牙怕人嘲笑,相反,他总是争着回答老师的提问。[主要特征再现。]你看,他举手总是把右手使劲向前伸,直冲着老师,为了增加高度,引起注意,屁股离开了板凳。[动作描写,活灵活现地表现了“他”学习的热情和好胜的个性。]啊,老师终于点到了他。他并未一下子站起,反而先坐稳,然后才缓缓地站起来。[动作的由急而缓,不难窥见人物多变的心理活动。]他两手在身后交叉着,摆一下身体,晃一下脑袋,便高谈阔论起来,一面说着,还不时用右手食指点点脑门。[人物形象跃然纸上。]显然,他的发言很有感情色彩,他那半土半洋的话语常常引得同学们哈哈大笑,他自己有时也禁不住笑了起来。这一笑,又露出了那排少了两颗门牙的上齿„„[三现主要特征,与开头呼应,令人忍俊不禁。]

1、请你说说本文人物描写的成功之处。

2、简评:作者通过敏锐的观察,抓住了人物外形的特征,又通过动作、神态、心理诸方面的描写,表现了人物鲜明的个性。文笔活泼轻快,语言生动风趣,虽然只是粗线条的勾勒,但人物形象已活现在读者面前,是一篇人物素描的佳作。

(七)特别提醒

1.拟题

文章所写内容与所填词语相一致,否则文不对题。

2.人称

适宜用第三人称写主人公,如果用第一人称或第二人称,易写偏题。

3.语言

尽量描写人物的肖像,语言,动作,心理等,来体现个性.叙述过多,语言较乏味. 4.情节

撷取最典型的素材, 设计巧妙有曲折, 另外还可以展开丰富的想象,但应力求自然有生活真实感.

(八)构思提纲,定稿誊抄

记事写人线索清楚作文

教学目标:

1.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2.了解线索的概念、作用和设置方法。

3.学会按照一定的线索组织材料、写作文章。

教学重点及教学难点:根据文章重点,选择合适线索组织材料。 课时安排:3课时(1课时指导、1课时写作、1课时评改) 教学方法和手段:运用多媒体课件,通过讨论、探究合作学习。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明确什么是线索以及线索的作用。

提起“线索”一词,我们可以联想到现实生活中公安干警抓捕犯罪分子的场景。面对着一幕幕血淋淋,混乱不堪的作案现场。公安人员耐心细致地勘察。寻找犯罪分子遗留的“蛛丝马迹”。那一片破碎的纸片,一只模糊不清的鞋印,甚至一小滩未干的水迹,都可能成为公安干警寻找破案途径的“线索”。随着这些细微的“线索”最终将犯罪分子绳之以法。可见线索是多么重要。

大家都知道《西游记》的故事,故事里,那神通广大的孙悟空,挥舞着金箍棒,保护唐僧去西天取经,他们历尽艰难险阻,克服了重重困难,经过了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取回了真经。“取经”就是贯穿全篇的一条线索,它将形形色色的人、神乃至妖和错综复杂的事件衔接起来,使全文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如果说文章是一串光彩夺目的珍珠项链,那么内容就是一颗颗璀璨的珍珠,线索就是串项链的彩线。没有线,珍珠就东一颗西一颗,四处飘零;而没有线索,即使材料再精彩,也不能成为好文章。

归纳总结:运用线索是以某个事物将文章的材料组织和串联起来,并贯穿于全文始终的一种写作技法。线索可以是某个事物、某个人物、某种感情等等。其作用就是能把文章中表达的思想内容贯串起来,组成一个整体。(使文章条理清楚,文脉贯通。)

二、学习知识短文(见课本P81)。明确线索在记叙性文章中的重要性,了解设置线索的几种方法和安排线索应注意的问题。

作为线索的材料是多样的:①以与主题或主要情节有关的事物为线索,如《柳叶儿》,课文以柳叶儿为线索,叙写在饥荒岁月里的往事。

②以某一事件为线索。如《社戏》以“社戏”为线索,按照“盼看社戏”——“去看社戏”——“怀念社戏”这一中心事件来构思全文,再现儿时在平桥村的一段美好生活。 ③以某一个人物为线索。如《我们家的男子汉》,课文以“男子汉”面对生活的挑战逐步成长为线索,记叙了“男子汉”生活的方方面面。 ④以某种感情为线索。如《荔枝蜜》,以作者对蜜蜂的感情为线索,写出了作者“总不大喜欢”——“不由得心中一动”——“产生了兴趣”——“愿意变成一只小蜜蜂”的心理发展轨迹,采用欲扬先抑的手法,歌颂了蜜蜂的辛勤,并借此来赞美象蜜蜂那样辛勤劳动的农民。 ⑤以时间为线索。如《三颗枸杞豆》,先用倒叙的写法引出回忆,然后按时间的顺序记叙“我”童年时候怎样受枸杞豆的启示,懂得生命的意义,转而勤奋好学的。让读者更好地把握人物成长的轨迹。如中考佳作《长大的感觉》写了三个片段——身体长高后的得意感、年龄增长后的自豪感、思想成熟后的幸福感,作者把这三个片段分别安排在11岁生日、13岁生日、15岁生日这三个特定的时间来写,用生日这条时间线索贯穿全文,又与题目的“长大”二字相呼应,极其清晰顺畅!

⑥以空间为线索。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课文先回忆童年时代在百草园乐园的生活,后写在三味书屋读书生活。

⑦以字词为线索。如有篇介绍人物的中考作文以一字贯穿,作者用一个“马”字将同桌的姓名(马涛)长相(马脸)外号(小马秧子)粗心大意的毛病(马大哈)磨磨蹭蹭的习惯(破马车)连缀成一篇完整的文章,线索分明、妙趣横生。

⑧以歌词为线索。如一中考满分作文《初中生活剪影》中,作者用“有缘千里来相会”,“今儿个真高兴”、“难忘今宵”、“轻轻的,我将离开你”这四句歌词作为小标题串起四个片段,并于文中巧妙穿插相关的歌词,深情地追忆了“我们”“相互认识”“分享成功”“元旦联欢”“依依惜别”的画面,展现了初中生活的多种风情。

大多数文章只有一条线索,而有的文章情节复杂,常有两条或更多的线索。按明暗,正面侧面来描写,时而平行,时而交织:使文章构成了一个整体。如《月迹》全文以“盼月亮”——“寻月亮”——“议月亮”这一中心事件为线索;在寻月亮的过程中又按“中堂里”——“院内”——“院外”的空间顺序来写。在寻月亮和议月亮的过程有又有孩童“失望”——“嫉妒”“争执”——“惊奇”——“满足”的思想感情变化为线索。

牵好“线”主要注意它的以下两个特征,①结构上能贯穿全文,能组织统率好各个材料。②常有明显的标志,或在文中反复出现,领起、过渡、首尾呼应;或者就是文章标题本身。对于标志不明显的,可以按如下思路考虑:第一快速通读全文,寻找作品的中心句或文眼,考察文章结构方式,注意各段的段意,段落之间怎样衔接的,要能看出门道,找到统领文章材料的线索。第二要注意涉及到记叙的顺序。记叙文中的顺叙、倒叙、插叙对寻找线索有辅助作用,时间、空间的顺序也是牵好“线”的一个重要因素。 安排线索应注意的问题:(1)注意线索必须和所写的内容紧密相关。必须有利于记叙情节的展开,必须有助于表达文章的中心思想.(2)线索一经确定,就要用它组织所要表达的内容。(3)线索的安排还要做到首尾呼应,使全文上下一贯,结构严谨。

三、实战演练:寻找线索。

(一)诗在钟声里活着;钟在诗句里响着。钟声是美的吗?可不,它被游荡的云,过路的风和早守在寺门的绿叶儿抢走了。匆忙间,遗留给我的是那时断时续的袅袅余音,像悬浮于黄昏若有若无的薄雾里时隐时现的峰峦。

这口钟并不特别,如同其他庙宇的钟,只因为历史在浇铸它时渗进了诗,所以古往今来人们来这儿听钟的朗诵。

被夕阳余辉镀得发亮的钟声,波光粼粼,轻悠悠地溪水一般从寒山寺流来。 我伫立枫桥上,伫立于黄昏的冥色里。黄昏,古铜色的苍穹仿佛一座大钟,沉思着的我,是一只悬挂的钟锤吗?

我伫立在枫桥上,伫立在联系古老历史与遥远未来的诗行上。 问:本文的线索是______________寒山寺的钟声

(二)歌声(朱自清)

昨晚中西音乐歌舞大会里的三曲清歌,真令我心醉了。 仿佛一个暮春的早晨,霏霏的毛雨默然洒在我脸上,引起润泽、轻松的感觉„„ 这是在花园里„„在那被洗去的浮艳下,我能看到她们在日光时所深藏着的那恬静的红、冷落的紫和苦笑的白与绿,以前锦绣般在我眼前的,现在却带了黯淡的颜色。„„ 大约也因那濛濛的细雨,园里没有了浓郁的香气„„这些虽非甜美,却能强烈地刺激我的鼻官,使我有愉快的倦怠之感。

看啊,那都是歌中所有的。„„

问:本文是以什么为线索? 解析

本文的线索标志明显,主要通过三幅画面的联想写出了自己听歌的感受,在结构上可以看到贯穿全文的线索由首尾呼应来明确。文中的“轻松的感觉”“带了黯淡的颜色”“我有愉快的倦怠之感”等句,表明了感受的多层次。所以本文线索是“歌声令我心醉”这个文眼,属于感情线索范畴。

(三)阅读例文、理清线索。

1.让学生阅读例文《想起了父亲苍老的脸》《琴缘》,找出文章的线索。 2.请学生说说自己找出来的线索。

四、确定线索、下笔成文。 1.出示作文题目。(单元写作训练题二)

你和你的小伙伴从相识到相知,友谊逐步加深。选择与此相关的几件事,并用线索贯穿起来写,再现这一段美好的经历。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题目自拟。 2.明确要求:确定题目之后,选择合适线索,先列出写作提纲。 3.小组成员交流各自写作提纲,互相评价修改。 4.完成作文。(第二课时)

五、学生互批、修改作文。(第三课时) 1.明确评改要求和方法:⑴同桌互换各自作文;⑵通读全文,划出错字病句;⑶细读作文,看能否找出文章线索,就此写出评语。⑷根据同桌评改,修改自己的作文。 2.教师巡视指导。

六、小组推荐、全班交流。

1.四人小组互相交换,评选佳作。

2.小组推荐出的佳作,由作者在班上朗读,同学评价线索的设置优缺点。 3.教师相机点评线索设置的方法。

【七年级作文】 想起了父亲苍老的脸

(1) 夜,好静谧,柔和的月光洒了一地银白;夜,好深沉,父亲那时起时落的鼾声犹如一首动人的月光曲回荡在夜色上空。望着熟睡中父亲的脸,我的思绪也飘向那片圣洁的夜空„„

(2)小时侯,我常以有这样的父亲而自豪,因为他能讲许许多多好听的故事,能捏好多好多漂亮的小动物。每天放学,我便骑在父亲的肩上,同学们那羡慕的眼光,更让我对父亲产生了深深的爱。

(3)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年龄的增长,这份感情渐渐淡化了,取而代之的是隐约的自卑和忧伤。这思想起源于中学时填写档案表,当别的同学都在“父亲”一栏潇洒挥笔——厂长、经理时,我只能怯怯地写上“务农”,交表时,我只能紧紧地将表捏在手中,生怕别人看见笑话我。啊,父亲,为什么你不是厂长、经理„„ (4)天气转凉了,父亲关切地说道:“天冷了,多穿件衣服。”“哦,知道了。”我毫不在乎地回答,猛地抬头,父亲那苍老的脸和关切的眼神进入了我的视线。我的心微微地颤了„„ (5)夜,还是这样深沉,这样静寂;月儿,还是那样圆,这样亮。那伫立在寒风中的身影,让我久久不能忘却„„

(6)只记得那晚好冷,潮湿的空气中似乎还夹杂着雨丝。下课铃一响,我便冲出了教室,因为我快要冻僵了。外面,黑黝黝的一片,几颗落光了叶子的老树在寒风中瑟瑟发抖。哦,那伫立在寒风中的身影:如青松,如翠柏„„他在人群中竭力地寻找着,任凭寒风掀起他的外衣,钻进他的裤腿„„

(7)哦,起风了,月亮升高了,月光下,我清楚地看清了父亲的脸:高高地颧骨,深陷的眼睛,干皱的皮肤„„ 忽然之间,我感悟自己是一个多么不孝的女儿。父亲,这些年,你明显地老了,瘦了,你能原谅女儿的不孝吗?

(8)月亮升得更高了,在月光的映衬下,父亲那苍老的脸更加清晰。 (9)哦,爱在心灵深处„„ 琴

天生的音乐细胞,天生的修长手指,我与琴结下了不解之缘„„ 7岁那年的一个夏天,妈妈搬回了一个笨重的“大家伙”,我不解地问妈妈:“这是什么?”妈妈抚摸着我的头,笑盈盈地说:“这是古筝。”“哦„„我有古筝了!”我高兴地欢呼起来,抱着妈妈,亲着妈妈。从此,这段不短不长、浓郁炽烈的“古筝情结”就一直这样延续着„„ 成功的道路上充满了艰难险阻,我也不例外„„初学古筝,我带着一份新鲜,饶有兴趣地学着。可没过几天,我便失去了兴趣:我不懂简谱,我不会手势,手上那一个个肿起的血泡更是把我的积极性赶到了九霄云外。可妈妈的那句“风雨后见彩虹” 真正给我鼓足了劲,我不顾一切地,披荆斩棘地,终于渡过了那个难关。 正所谓“万事开头难”,度过了那个艰难的“开头”,我的琴技进步得很快,可又有谁知道,进步的背后,我流下了多少汗水,流下多少颗“金豆豆”呢?——感谢古筝,它让我享受到了攻破难关后的乐趣。

古筝八级了,妈妈一本正经地为我买了节拍器、调节器、琴架子,她是希望我能更好地学精这门艺术啊!

夜深人静的夜晚,无边的黑幕笼罩着大地,每当这时,我会郑重其事地拉开那厚厚的、紫色的天鹅绒琴布,就着那鹅黄的灯光,嗅着那空气的气息,以月亮、星星为伴,如行云流水般地畅弹起来。一首又一首,我忘情地弹着,没有了痛苦与烦恼,没有了欢乐与欣喜,没有了„„只有古筝,时而激昂,时而柔缓,时而热烈,时而抒情。它把我带进了梦幻的境界,让我尽情地沐浴在音乐的海洋中„„感谢古筝,它让我享受到了音乐的乐趣!

弹指一瞬间,古筝陪伴着我度过了6年的岁月,在这6年的日子里,我大大小小获得了无数个奖项,通过了古筝十级的考核。感谢古筝,它让我享受到了成功的乐趣!

春去春又回,花落花又开。在漫漫的人生路上,有了古筝的陪伴,我的每一天都过得充实而有意义。难忘啊,这段深深的琴缘„„ 妈妈的手

小时候,妈妈的手是温暖的太阳,我在怀里,你在窗前。

出生不到两个月的我,在父母的关爱下茁壮成长。阳光灿烂时,妈妈便抱起小小的我在窗前晒太阳。我睁开惺忪的睡眼,朝妈妈眨吧眨吧,懒洋洋地吃着她的乳汁。她看见我那傻样儿,不住地对我微笑,用温暖的细手轻轻扶摸着我的脸蛋。

我那时感到,妈妈的手就是太阳,温暖着我的心田。沐浴着阳光,我幸福无比。 幼儿时,妈妈的手是诱人的食物,我在这头,你在那头。 刚学会走路,我还站不太稳,妈妈就把我放在这头,自己在两米之外。等着我走过去。看着面前不远处的妈妈,还有她手上的苹果,胆怯的我也迈开了双脚,“步履蹒跚”地向妈妈走去。3分米,2分米,我快速地扑进妈妈的怀里,感到无比轻松,等待我的,是胜利的果实。 那时候,妈妈为了锻炼我走路,总是变幻着手中的食物,我跟着妈妈的手,走过了五米、十米,走过了小学。

后来呀,妈妈的手是长长的木棍,我在床上,你在床头。

妈妈的手也并不都是那么美好。那次去外婆家看望,我与弟弟玩时打破了花瓶。妈妈把我俩叫来问话,我不承认错误,硬是说弟弟打破的。弟弟还小,也就当了替罪羊。在妈妈的一再逼问下,我现出了原形,小脸胀得通红。妈妈拿起木棍,无情地打在我的身上。我在哭,我看见妈妈的眼圈也红了。当我被打得躺在床上动弹不得时,妈妈却坐在床头,双手轻揉着我红肿的肌肤。

从妈妈的手,我懂得了诚实的可贵。长长的木棍,却融入了深深的母爱。 而现在,妈妈的手是崎岖的公路,我在城市,你在乡下。

为了挣钱供我读书,妈妈种地喂猪。终日的劳累,妈妈的手上已经布满皱纹,像一段崎岖的公路。每次进城看我,我都会挽着妈妈的手,走在陌生的大街上。妈妈的手已经不再是往日的纤细、白皙,为了我,她奉献了自己的双手。

妈妈的手,包含着她对我的爱,寄托着她对我的希望。这双手,我永远难忘。 将来呀,妈妈的手就是甜蜜的梦,我在天边,你在梦里。(指导老师:彭庆) 〖点评〗

1.以特殊的时间为线索。本文小作者巧妙地化用余光中先生的《乡愁》的创作模式,新颖独特地以“小时候”“幼儿时”“后来”“而现在”“将来”这条时间线贯穿全文,概括了小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使文章在结构上都呈现出寓变化于统一之美。

2.以“妈妈的手”立骨,回环反复。通过不同时段的具体事例,以细腻的笔触汇出了妈妈的手在我的成长过程中给予的帮助和培养,其中融入了妈妈对我深沉的爱以及我对妈妈由衷的感激之情,爱的主题充斥着全文。 哥哥上大学后

一张带着鲜红印章的录取通知书伴随着绿衣使者的到来,肯定了哥哥一千多个日夜的成绩。哥哥成了一名地地道道的大学生,家人、亲朋为之激动不已。一番热闹的庆贺之后,爸妈便开始为哥哥打点行装。

临行前,家中的气氛似乎有些悲伤。妈嘱咐完了,爸又叮咛。可我,却高兴地拉着哥哥的手说:“放心上你的大学吧!你走后,我就拥有了一个完完全全属于我自己的小天地了!我可以一个人看‘奥运’实况转播,可以上学途中玩儿车技,不仅‘单甩手’,还要‘双甩手’,那可真够酷的,再也没人烦我了!”说到高兴处,我竟手舞足蹈起来。

哥哥终于上大学走了。

早晨,我慢悠悠地起床、刷牙、洗脸,心里觉得空落落的。以前,只要闹钟一响,我和哥哥就争先恐后地跳下床,冲到水管旁,抢着用水。自然,常常是我争了上游,哥哥总是让着我。

上学途中,我独自骑着自行车,又想起哥哥以前时常说的话:“甭在马路上耍车技,什么‘单甩手’、‘双甩手’的,不小心就没了命!”

放学回到家,照例先拿起《大河报》看个遍,只是少了哥哥对体坛赛事的“妙论”,对精彩美文的拍案叫绝,对腐败现象的愤愤不平„„我感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失落。

夜晚,挑灯夜战,遇上难题,急得我抓耳挠腮,咬牙切齿地咒骂一番之后,不得不潜心推敲,细细琢磨。待问题解决时,不禁又自夸起来:“区区毛题,难不倒本公子!”想起从前,难题挡道,我就把它交给哥哥解决。这时,我心中自有几分羞愧。

夜里,我一个人躺在宽大舒适的席梦思床上,辗转反侧,居然找不到最佳的睡觉姿势。唉,要是哥哥在该多好啊!迷蒙之中,我好像到了北京,见到了哥哥,乐得一蹦三尺高„„

时光流转,二十天过去了,我心中的失落感也越来越浓,越来越深。于是,我展开信纸,给哥哥写信:

“哥,在你走后的二十天里,我深深体会到,有些东西,只有失去的时候,才会倍觉它的珍贵。自从你上大学后„„”

【简评】本文写了“我”在“哥哥上大学之后”的感情的变化:从“高兴”到“失落”,这一线索贯串全文,行文井然有序,事多而不乱。语言生动,富有浓浓的生活气息,让人产生共鸣。 微微的笑意

雨还在不停地下着,把我的衣服淋透了,啊,真冷!如果能有一把伞为我遮会儿雨该多好,哪怕一分钟,可这是不可能的。我望着从我身旁匆匆走过的人们。车也和我作起对来,等了快十分钟了,还不来,透过串串珠帘,我焦急地向远方望去,雨雾中,白茫茫的一片,车还没有来„„

我觉得雨停了,抬头一看原来在头上支着一把漂亮的花阳伞,洁白的底子上,有一朵朵红色的小花,伞的中心还向两旁扩散着一个个美妙的圈圈,别提有多好看了。可伞的一个支架断了,上面裹着白色的橡皮膏。我一怔,不由抬头看了看伞的主人,啊,是她!我的同桌。在我看来,她一向平平常常,在班里并不引人注意,但此情此景,却使我想起了一天下午发生的事„„

那天下午上自习,我写完作业正准备收拾书包,忽然一抬头看见课桌旁边放着把花阳伞。我拿过伞把玩着,“啪”的一声,伞掉到了地上。我忙拾起来,慌乱中,又碰到课桌上,伞的一条支架断了。她听见了这声音,转过头看了看我,对我微微一笑,便把伞放到课桌里。还好,她没发现伞坏了,我赶紧装好书包溜走了„„但那天晚上,我总觉得不安。好像看见她拿着那把漂亮的伞在哭,泪水不断地从她脸上流下来。第二天早晨,我走进教室,她已经来了,她看见了我,便冲我微微一笑,这是她习惯性的表情,可我今天感到极不舒服,脸上火辣辣的,我勉强地对她笑了笑,笑得那么不自然。当时,我真想说,是我弄坏了你的伞,但我终于还是没有说,因为我没这个勇气„„

现在,就是这把伞在我头顶撑开,为我遮挡着风雨,虽然支架断了一支,但它仍那么美丽,就像它的主人一样„„那天,只有我动了她的伞,她怎么会不知道?如今,一个比伞更美的小姑娘,却正在为我这个高个子吃力地打着伞。虽然雨淋湿了她的半边身子,打湿了她那乌黑的头发,但她仍然一动不动地站着。此时、泪水模糊了我的眼睛,我真后悔„„我终于鼓起勇气对她说:“真对不起你,是我弄坏了你的伞,这么多天也没向你道歉,我真„„”她打断我的话,笑着说:“没什么,坏了不也一样挡雨吗?” 还风趣地说:“知错就改,就是好孩子。”说完,又是冲我微微一笑,笑得那么甜,那么好看,我感激地望着她,啊,大大的明亮的眼睛,长长的好看的睫毛„„

雨下着,雨中飘散着花伞的芳香,在那朵朵晶莹的伞花中,闪出她那温和的微微的笑 意„„

评析: 小伞的故事简单、平常,却能产生感人的效应,这不能不归功于作者巧妙的构思。作者以最能体现人物性格的四次微笑贯串全文,四次微笑写完了,事情叙述完了,主题 也就突现出来了,人物形象的刻画也就完成了。全文叙事紧凑、简练,文脉通畅。 同

五年级时,吴婷是我的同桌,在我的眼里,她是一个活泼、坦率、豪爽的女孩。 女儿有泪就要弹

吴婷各方面都极出色:成绩让我们这些男子汉们甘拜下风;歌声婉转动听,待人热情豪爽。美中不足的是,眼泪总爱绕着她飞。提起这,我们班的男子汉们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据我们调查:一场电影下来,吴婷受剧情感染,总是会把手绢抹得精湿;读悲剧故事时,她也会黯然泪下;自然课上,她常被一些少见的虫子吓得涕泪涟涟„„面对嘲笑,她居然振振有词:“无情未必算英豪,女子有泪就要弹!” 该出手时就出手

“六一”儿童节到了,怎么过,男同胞们异口同声地说:“男子汉们,每人买五元钱的零食,吃个痛快,吃个尽兴。”正在这时,吴婷和一帮“巾帼”们来了,她一个箭步冲到我们面前,反驳道:“什么,买零食?要知道,今天是为了庆祝节日,可不是来吃‘满汉全席’的。我们早就打算好了,每人捐两元,装饰教室!” 男生们一听,顿时哑口无言,只好尴尬而羞愧地捐上两元钱。

不久,在学校“心连心”献爱心捐款仪式上,吴婷又出乎意料地捐了一百元,而男生们由于平时关注零食过多,此时倾囊而寻,却袋里空空,不由得面红耳赤。这次,她“该出手时就出手”,大方得正当时,不禁使男生个个刮目相看。 “笑傲江湖”

开学的第一周,班上举行了班干部竞选活动,吴婷和几个男子“骁将”互不相让,打算一决雌雄。谁知,吴婷的演讲,口若悬河,滔滔不绝,打动了同学们的心,支持率也因此直线上升。几个“野心勃勃”的男生在她的强大“攻击”下,像泄了气的皮球——蔫了。吴婷乘胜追击,又在作文竞赛、数学竞赛上,都胜人一筹,光芒四射,令男同胞们都佩服得五体投地,真可谓是“笑傲江湖”。

有这么一个同桌,我真庆幸。

观察和描写事物特点

学习目标

学会抓住特点,从多角度观察和描写事物 在小组学习活动中培养团结协作精神 进行写作训练 教学步骤

一、 课前准备

布置学生观察一处建筑物,规模不要太大,可以是学校所在地的某个建筑物,也可以是学校中的某个建筑。要求在观察的时候,要能把握住该建筑物的特点,能够读懂其中的建筑语言,感受到包含其中的文化内涵。有条件的可以拍成照片,带进课堂,与同学共享。

二、导入新课

雄伟庄严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巍峨的中山陵,流光溢彩的凡尔赛宫,在我们的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建筑物本身的宏伟壮丽是一个方面,而作者的抓住特点的介绍,又使它们的形象越发的丰满。因此我们在接触了解某一事物的时候,一定要抓住特点,仔细地观察。

三、写作指导

1、学生阅读《观察和描写事物特点》。明确我们该如何观察和描写事物。

2、学生结合课前观察的建筑物,来谈自己观察的感受。教学中可集中大家都比较熟悉的一处建筑,让同学们来学会抓特点和用语言来进行描述。如果效果不太好,还可以再选择一处建筑进行抓特点和语言描述训练。

3、将上面的训练的内容用文字记述下来,就是一篇介绍建筑物的短小的说明文。

4、观察建筑物,只是观察生活的一个很小的方面。因而要想真正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还必须把训练的重点,引向生活的方方面面。通过观察来加深对生活的认识与理解,通过观察来提升学生内在的品质。

5、实战演练:观察生活中的事、物或人,并要写出自己的观察所得。要求:观察要仔细,要能抓住人、事、物的特点,写出自己的感受和体味。

温馨提示 ★选好观察点

定点观察法:指观察者在固定的位置上对观察对象进行观察。 定点变换观察法:观察者的立足点不变,而不时变换观察的方位。 移步换景法:一般适合于游记或参观记,描写或说明景物时,人走景移,随着观察点的变换,不断展现新画面。 ★注意说明顺序

时间顺序:历史顺序、年代顺序、四季交替顺序、早晚(先后)顺序、程序顺序

空间顺序:注意表方位的名词,或者从前到后,或者从上而上,或者由外到内,或者从点到面,注意事物的表里、大小、前后、左右、东南西北等位置和方向。

逻辑顺序:先总后分、由主到次、由表及里、由简到繁、由此及彼、从特殊到一般、由现象到本质等。

二.作文练习:请以”我们的学校“为题写一篇不少于400字左右的说明文。 小组交流

选出小组中最优秀的进行全班展示 师生互评 ★范文导航 我们的学校

我们的的学校座落在大路村,这是我们快乐学习成长的家园。

顺着公路来到大路村的殿山旁,再转左从一条村道走进来,就可以看到我们的学校了。不一会儿就可以看见学校里的五星红旗在迎风飘扬。那就是我们的学校了。

在村道旁,可以看到一大块空地。这是我们的外操场。两个篮球架矗立在两旁,多年雨水的侵蚀,早已经破旧不堪了,显得日子也很久了。每天早晨我们经常在那儿做操跑步,锻炼我们的身体,初中的大哥哥们在那儿打篮球。可如今,它完成了自己的使命,即将退出历史的舞台。在那儿,我们学校要盖新的学生宿舍楼和学生食堂。到了那时,住校生住得好了,吃的环境也是宽敞明亮的食堂,不用像现在挤在破旧的小食堂里。我梦想着那一天能够快点到来。

走进校门,首先看到是我们的内操场。那是用水泥铺成的平整地面。这是我们同学最爱玩耍的地方,也是我们经常集会的地方。在内操场的里侧,是一座司令台,司令台的中间是旗杆。那鲜艳的五星红旗随风飘动,格外引人注目。

每个星期一的早上,我们都会在内操场集中。当音乐响起的时候,同学们排着整齐的队伍来到操场上,到指定的地方排好队。先是举行升旗仪式,然后是值周老师站在司令台上把昨天的四项竞赛情况对同学们做反馈,同时对各位同学的学习工作提出新的希望。学校领导也经常在上面讲话,宣布表扬在各方面表现较好的同学。那些表现优秀的同学也经常上去领奖状。有时,学校领导也会对同学们做得不够好的地方指出来,让我们改正。

司令台的左右两边各一座乒乓球台。每次下课的时候,男生们就在那儿打乒乓球。有时老师也会在那儿打。有几位老师还打得很厉害呢。你推我挡,一个球经常要很久。打到精彩处,同学们就高声喊好。

内操场的四周排着一队队整齐的水杉,那水杉不正像一排排士兵守卫着我们的校园吗?它们这时正透露出丝丝绿意,也来凑热闹。水杉丛中,还有几块花坛。花坛种满了各式各样的花。现在到了春天,五颜六色花儿开得正鲜艳呢。你看,那一朵朵山茶花正笑红了脸,仿佛是对着我们微笑。

内操场的左右两侧是我们的教学楼。一边是我们小学教学楼,另一边是初中教学楼。 初中教学楼后面,有一座小平房,是供供学校师生方便的地方。

瞧,这就是我们的学校。如此美丽漂亮的学校,能让我们增长知识,快乐学习,全面发展的好地方,怎能不让我心动呢?我爱你,我的学校! ★学校中心路景色描写参考文段:

中心路两侧花木扶疏,错落有致,高树矮花,俯仰生姿。不同品种的花儿,香飘四季,芬芳远近,在蓝天碧草映衬下,娇姿媚态,分外艳丽。微风吹拂,阵阵花香和着青草味儿,沁人心脾,令人心旷神怡。每当夜幕降临时,柱柱路灯缩放光芒,亮如太阳,柔似月亮,但没有阳光刺眼,却比月光柔和。远处的树影房屋在习习凉风中,款款摆动,绰约多姿;近处的师生在星光相映下,伏案耕读,合作交流,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幅宁静和谐、充满希望的动人画面。

5.七嘴八舌:你认为本文有哪些优点值得你借鉴?

三、完成课后作文第二题——观察画面,组织讨论 提示:

(1)讨论画面内容 (2)正确理解寓意

(3)展开想象,描写两只鸟儿的不同遭遇,作出种种设想

请同学们看图编故事。根据画面内容,每个学习小组合作编一个故事。要求每人提出一个供大家选择的重点讨论题。

围绕重点问题展开讨论,并作好表演的准备,每个小组推选两名代表表演共同编写的故事。 请一个小组上台表演,其余同学作好评论的准备。

请同学们评论表演的情况,提出优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教师点评:拓宽学生的思维,帮助同学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练习写片段,字数200个以上。师生共同评改。 四布置作业

请同学们课后把作文完整的写出来,字数在500个左右。

抓住特点介绍动物

一、作文要求:仔细观察你最喜欢的一种动物,抓住它的特点,用明白、生动的语言,介绍给别人。

二、写作指导:喜爱活泼有趣的动物是人的天性,鸡、狗、兔、鱼„„不仅是孩子们的好朋友,也是大人们留意关心的家庭一员。说明文中,对动物的观察、解说往往也是一个比较重要的内容。那么,如何才能形象逼真地把你心爱的动物介绍给读者呢?

1、要用心观察,抓住动物的特征进行具体解说。

什么是动物的特征?活蹦乱跳的猴子,憨态可掬的熊猫,乖巧的猫咪,忠实的小狗,老实能干的黄牛„„只有抓住它们与众不同的特点,才能解说得逼真生动。要抓住动物的特征,就要千方百计去熟悉它们,所以,必须细致观察,反复观察。只有深入细致地观察,才能把事物了解得一清二楚,进行准确具体的解说,达到逼真成像。比如写小鸟,就得从头到脚,从毛色到神态,甚至生活习性,都加以仔细观察,既要看清它的一嘴一爪,又得留心它的一饮一啄,抓住其特征,辨析出说明对象的形态、声音、颜色以及生活习性等。

2、要融入自己的情感。

虽然是说明性文字,但是,作者在把细心观察、饲养过的动物介绍给大家时,需要恰当表达自己的感情,达到以情动人的效果,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引导学生回顾学过的一些课文,让学生说说:哪些文章给了你启示,让你明白了如何"抓住特点介绍动物"?如:布丰写松鼠时既有面容、眼睛、身体、四肢、尾巴等静态描写,又有对松鼠的跳跃、追逐、过水、爬树、搭窝等动态描写,还将它的形态、叫声和四足兽、黄鼠狼作了比较。

三、写作要求:仔细观察你最喜欢的一种动物,抓住它的特点,用明白、生动的语言,介绍给别人,题目自拟。提示:狗、猫、鸡这些最常见的动物,都有它自身的特点。狗,听觉、嗅觉灵敏,齿锐利,舌长而薄,有散热功能;性机警,易接受训练。猫,性驯良,趾底有脂肪质肉垫,因而行走无声,毛色因品种而异,善捕老鼠。

四、写提纲,然后独立完成作文,并自改作文。

五、教师给出批改标准和要求,小组内互相批改作文,并推荐优秀的或有待探讨的作品进行全班交流,师生互动。

该文章转自[阿呆语文网]:http:///ziyuan1/uploadfile/0703/2007323193904.asp

●○ 写作目标

1、培养和提高学生细致地观察事物的能力;

2、学会运用生动准确、富于变化的语言去表达事物的特点。

●○ 写作指导

一、 课前准备

布置学生观察一处建筑物,规模不要太大,可以是学校所在地的某个建筑物,也可以是学校中的某个建筑。要求在观察的时候,要能把握住该建筑物的特点,能够读懂其中的建筑语言,感受到包含其中的文化内涵。有条件的可以拍成照片,带进课堂,与同学共享。

二、导入新课

雄伟庄严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巍峨的中山陵,流光溢彩的凡尔赛宫,在我们的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建筑物本身的宏伟壮丽是一个方面,而作者的抓住特点的介绍,又使它们的形象越发的丰满。因此我们在接触了解某一事物的时候,一定要抓住特点,仔细地观察。

三、写作指导

1、学生阅读《观察和描写事物特点》。明确我们该如何观察和描写事物。

2、学生结合课前观察的建筑物,来谈自己观察的感受。教学中可集中大家都比较熟悉的一处建筑,让同学们来学会抓特点和用语言来进行描述。如果效果不太好,还可以再选择一处建筑进行抓特点和语言描述训练。

3、将上面的训练的内容用文字记述下来,就是一篇介绍建筑物的短小的说明文。

4、观察建筑物,只是观察生活的一个很小的方面。因而要想真正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还必须把训练的重点,引向生活的方方面面。通过观察来加深对生活的认识与理解,通过观察来提升学生内在的品质。

5、实战演练:观察生活中的事、物或人,并要写出自己的观察所得。要求:观察要仔细,要能抓住人、事、物的特点,写出自己的感受和体味。

●○ 写作修改

一、课堂作文修改

1、自改:完成习作后,静下心来,把自己的作品好好地读几遍,先修改错别字和语句不通顺的地方,使其文通字顺。接着合卷思考:写的是什么内容,想说明什么问题。再读习作,看看在内容的表达上是否达到了这样的效果,对不妥之处再加以修改,比如说语言表情达意是否准确,抒情议论是否击中要害,叙写的笔墨是否非常集中,等等。

2、互改:四人小组相互交流后,根据写作的要求,相互之间再进行必要的修改。这次修改主要针对写作的要求进行。比如说,所写的内容特征是否鲜明,对观察的事物所引发的思考触发点是否得当,等等。

二、 作文修改训练

太阳在天上走的时候,常常背着一缕白云。

我小的时候,阿妈常常驮着我。她像一匹马,把我捆到她的背上,驮着我上山下地干各种活计。

山路细细的,像竹篾一般;太阳暖暖的,真像妈妈的心啊!阿妈走在山路上,边走边搓棉线,山路长,没有阿妈搓出来的棉线长。

每天每天,太阳在天上照着,很耐心;每天每天,阿妈在山上劳作,很辛苦„„

我长高了,阿妈矮了,驼了。

许多夜晚,我细细琢磨着一个道理。那时小的,长大了;那时大的,长小了。这是什么原因呢?

后来,我久久地盯着山里的太阳,终于明白了这个又简单又不简单的道理。

这篇短文由太阳的辛苦劳作和无私奉献的精神来写妈妈,歌颂了伟大的母爱。但在行文的过程中,语句有前后不连贯的,有语序不当的,请找出来,并加以修改。

三、 写作评价

1、自评:学生根据“观察和描写事物特点”及训练的要求,对自己的习作作出相应的评判。这时,教师要给出可操作的评判标准,使学生能够对号入座。比如说,叙述完整可以得70分,特点明确可以得80分以上,感悟得当,情感真挚就可以得90分以上。

2、互评:四人小组,相互评议,说出自己的看法,由指定的组长执笔,写出恰当的评语,再根据写作的要求结合自评分,给出一定的等第,并推存出优秀的作文准备班级交流。

3、师评:老师在通阅了全班学生习作的基础上,根据互评的情况,有选择的对部分习作进行精批。

4、班级评价:教师在批阅的过程中,选择一些优秀的有代表性的作品,在全班进行交流评价。由学生本人在全班朗读,其他同学进行评价,最后再由老师进行总体性评价。这样在交流的过程中,使一些优秀的作品能够为其他同学所吸纳,同时还激励了学生的写作热情。

●○ 例文赏评

例文

我的生命里——有叶

华罗庚实验学校 七(8) 袁园

请原谅我的轻狂,因为我常常搬出“生命”这个千钧重的话题,但是,我似乎的确是懂了点生命,所以我拾起了几片落叶,诉尽心中的感喟。

——题记

一、不知名的叶,我的童年

幼时,我总是和一帮拖着鼻涕的孩子在一起,印象最深的是年年的六月初六,这是一年中包手指的一天。不管天是如何的热,我们都会出去采一些叶子,现在我都叫不上那叶子的名字了。叶面特别柔和,摸上去像是棉花,当然,这都是女孩子的任务,男孩子在柳树荫下吹着柳哨,我一般也和男孩子一起吹柳哨。不管嘴唇会如何的发麻,都要吹。外公种了好些风仙花,这恰好是包指甲的原料。可是外公特别小气,不让我们采花。我们只能到别家院后或是门前去“窃”了。

原料准备好了。我们就互包手指,先是把辗烂了的花瓣放在指甲上,然后用叶子包好,最后用线扎紧。过一夜,把壳子脱掉,手指就会变成橘黄色了。所以,每年夏天,虽然都是黑黝黝的,可孩子们的手指都特别好看。不知道为什么,现在孩子不玩这个,更不知道这叶是干什么的了。童年的玩伴,现在好像都天各一方了。如果暑假有幸能再遇见这叶,我一定摘下一片,因为它满含着我童年的快乐。

二、梧桐叶,我的思念

自从上了小学,我就特别自卑。因为那所学校对我来说太奢侈了,我心中便有了一种孤独感。直到有一天,她和我做了朋友,从此,我便觉得我有了一个坚强的后盾,因为她很有领导能力,也算是班上的佼佼者,我有了她之后,一切都变得多彩了,我不那么孤独了。

小学五年,我和她风雨兼程。可是,最后一年,我们离开了,我被分到了七班。

六年级,是一个痛苦的年级。我们却也都能笑对。学期末,她给我写了离别赠言,她是这样写:昔日的挚友/当你走在小路上/如果有一枚梧桐叶落在你的头上/那是我对你深深的思念。

如今,时过境迁,我们还在一个学校,但她早已改变。在我上学的路上,依然有一排一排的梧桐树。秋天,落叶萧条的时候,我依然还会想到她,因为它蕴含着我的第一份友情。

三、门前的叶,我的怀念

冬天,我独自一人来到门前的枇杷树下——很怪,严寒的冬天,这棵树开花了,开得不耀眼,深黄色,接近叶子的颜色。今年春天,这棵高高的树结了果,成熟的果实,鲜黄鲜黄的,这是他第二次结果。

去年的这个时候,它第一年结果,全家人是多么的欣喜。可是也是在去年,去年的这个时候,家里充满了死的哀伤与沉痛。我看到这棵枇杷树,就会有太多太多的怀念,因为逝者的最后一段生命里,是它,陪伴着走过了这个点,一个生命的终点。

枇杷树是不会落叶的,因为秋冬时节,它像松树一样,叶子墨绿色。但到了春天,它有了果实,就有叶子会掉落,为了果实,它心甘情愿地掉落。

在枇杷树的一旁,有一棵细细的树,那是棵象征古老的树,是逝者生前种下的,是瘦得只有四十多斤的人儿借着她儿子的搀扶种下的,因为一个美丽的故事,她相信这个。

银杏的叶儿碧绿,等到它长高了,我的怀念会更加深,等到枇杷树也长高了,我仍在寻她,在漆黑的夜里。

[点评]平凡而又普通的叶,激起了小作者对往事的回忆和对生活的热爱。叶,书写了童真;叶,见证了友情;叶,承载了深深的思念。还是叶,它让小作者懂得了生活,理解了生命。

上一篇:工作分析准备注意事项下一篇:高中班级文化建设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