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入与融合——编织语言在纤维艺术设计中的拓展与艺术呈现

2022-09-18

一、纤维艺术概述

“纤维艺术”是艺术家以纤维材料为主要创作媒介, 以传统纺织技术为依托, 以现代艺术观念为主导, 具有较为强烈的观念性、创造性、实验性和现代审美特性的一种新型艺术形式。纤维艺术设计是近年来在国际艺术舞台上极为活跃的一种艺术形式, 以其丰富的材料运用、多样的表达形态、强烈的视觉表现、独有的审美语言, 成为当代文化创意产业中重要组成部分。艺术家在作品中实现自我表达主要在于材料的丰富运用, 并诠释和激活材料的语言和可能性, 以体现作品的含义。

现代纤维艺术的核心精神在于在创作的过程中充分发挥材料本身的特点, 用最适合的制作手段表现出特定的线性肌理质感, 将自身对于编织精神的理解运用到纤维艺术形态的创作中去, 完整的呈现出饱含丰富质感和精神寓意的作品。

二、编织语言在纤维艺术设计中的拓展与艺术呈现

1、编织语言在景观艺术设计中的表达与延伸

随着纤维艺术的迅速发展, 编织语言的表现形式在突破二维平面界限之后继续着革新的步伐, 艺术家们在材质和体积上不断尝试突破, 探索新的可能性。那些由树脂、青铜、粗厚的麻布、各种化纤材料等做成的大型软雕塑群、大型壁挂组合再一次革新传统观念。大多放置在公园里、广场上、私家院落里, 甚至田野里、山谷中, 成为了新型的景观雕塑。这些新型的景观艺术完全不同于用大理石、铜、铁等坚硬而冰冷的传统材质制作而成的传统景观雕塑, 丝丝缕缕的纤维彼此交错、缠绕很富有肌理感。

除此之外, 纤维艺术还将山川、大地、河流以及宏大的建筑物作为艺术创作的对象。这些艺术创作所需的材料一般都为柔软、垂顺、易于覆盖且较不易腐蚀的纺织品或类似于纺织品的化工材料, 如薄膜、尼龙布等。纤维材料本身轻薄、垂顺、易于覆盖的特性为大型室外景观艺术的创作开辟了新的视角, 呈现出了以自然环境为主体的气势磅礴的新型景观形式, 这样的景观艺术形式也被人们形象地称为“大地艺术”。

2、编织语言在建筑艺术设计中的表达与呈现

一般来说, “编织”给人们的固有印象主要还是那些柔软、轻薄的织物形态以及纵横穿插或缠绕形成的肌理感。然而, 人类的无数创造活动已经证明来自于编织技艺的线性建构规律

的启发早已使编织语言的表现形式突破了一般的形态界域, 且广泛渗透入人类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建筑艺术建筑的内部结构和外部装饰上发掘编织语言的建构思维和美感形式的表现与延伸。

建筑中的编织语言的应用着重于挖掘建筑的基本建构原理与编织的线性建构规律之间的联系, 而非一般意义上理解的用藤、竹等传统编织材料“编织”而成的编织建筑。由绳结的建构发展而来的编织物具有牢固且坚韧的物理特征, 建筑的建构工艺就是从编织物的不但牢固且具有极佳延展性的建构形式的启示中诞生的。建筑中连接材料与材料之间的“节点”好似编织材料之间交接处的“结点”, 把材料与材料通过受力关系紧紧地连接在了一起, 从而形成了统一的整体系统。中国的传统木构建筑中的承重构件“斗拱”的多向榫卯搭接的结构与“绳结”的力学、美学性能极为相近。“绳”的线形形态使其具有韧性和抗拉性能, 绳与绳通过相互穿插咬合紧扣在一起形成了“结”, 绳与结统一成稳定的整体。斗拱的榫卯搭接形式层层叠叠、纵横交错, 这与反复穿插勾连组合而成的绳结造型具有异曲同工之妙, 极具装饰美感。编织思维的运用为建筑物带来了纵横交错联结而成的稳定结构以及优美和谐的韵律美感。

3、编织语言在社会其他领域中的拓展与延伸

手工编织的基本建构原理的扩展应用不仅体现于建筑设计上, 还体现在现代工业社会中其他的领域。如平面设计、材料科学、计算机虚拟视觉、坐标系统图表等方面都应用到编织的线性构成原理。编织语言体现在平面设计中最重要的作用莫过于用来辅助排版设计和图形设计的“编织网格”, 是一种借助理性的方法来开拓设计思维的途径。运用编织经纬交织的纹理特点设计出一组字体, 再将版式设计与编织中的飞数概念相结合, 探索出新的版式设计艺术表达方法。

“编织”出来的物品还具有超乎想象的强韧性, 体现在航空工业领域对“编织复合材料”的应用和研发中。编织复合材料的基本工艺类似于传统的“编织”技法。通过科技手段“编织”而成的复合材料的纤维之间为有机的整体, 显示出很高的综合力学性能, “如剪切强度、抗冲击性、损伤容限、断裂韧性、可靠性等性能均优于传统的层合复合材料”, 因此被广泛应用于世界各国的航天工业中。电子计算机上图像的形成与织物上纹样的形成亦有着相似的构成模式。日常生活中计算机显示的图像是由许多色彩相近的方形小点 (像素) 构成的, 这些颜色接近的小方块连接在一起排列形成的图像, 其清晰度、色彩明艳度都与单位面积内的小方块的数量有关。单位面积内颜色接近的小方块数量越少则图像越黯淡、粗糙、模糊;反之, 则显示的图像颜色就越鲜艳、真实, 图像就显得清晰、细腻。

三、结论

通过对编织形式美感成因的分析可知, 纤维材料建构而成的肌理形态之美的感触更为细腻而深刻。有益于我们在纤维艺术的创作中把握材料的语言, 将自身对于线性肌理的理解转化为创意的源泉, 创作出富于个性和思想内涵的全新的纤维艺术形态。在平面设计、建筑、景观、材料、计算机图像等领域中, 编织语言以隐喻的形态元素藏于其中。可见, 编织艺术在建构思维和审美演绎方面向社会其他领域产生的辐射能量。

摘要:创新驱动发展、经济转型升级已经成为国家战略, 创新设计成为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设计必须更加深刻地理解日趋复杂的设计对象和过程, 这正是设计艺术学科所面对的全新挑战。纤维艺术在材料与观念、科学与艺术等交汇点上, 逐渐形成了独立自足的艺术表达方式与话语体系, 融入当代, 关切社会, 与时代息息相关。本文通过对现代纤维艺术的阐述, 结合编织艺术在景观、建筑艺术等多元性表达与呈现, 以期研究探索未来纤维艺术创作的创意思维与方法, 探索编织语言在今后纤维艺术创作的呈现与拓展应用。

关键词:纤维艺术,编织语言,拓展应用,艺术呈现

参考文献

[1] 任倢, 从社会秩序到文化含义:传统与当代艺术语境中的纤维艺术[D], 中国美术学院, 2014.

[2] 陈蓉, 从表象形态到建构思维——编织艺术形态的演绎轨迹机器审美特征探析[D], 南京艺术学院, 2014.

上一篇:丙泊酚联合米索前列醇在无痛人流中的应用下一篇: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及阅读指导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