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公共服务中心

2023-05-27

第一篇:中小企业公共服务中心

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输血不如造血

据新华社2012年12月13日报道,北京市认定第一批19家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并出台相关扶持政策,推动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北京市规定服务平台建设项目可以申请财政资金的专项支持,支持的方式包括贴息、拨款、奖励等,公共平台项目最高总支持金额可达500万元。北京市大力扶持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反映了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对中小企业的价值。全国各地的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总量在增长,然而,服务的提供的全面性和可用性以及平台的运营水平参差不齐。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运行与预期存在一定差距的现象较多,规划、建设及运营等问题较为突出。

一、中小企业现状及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发展概况

中小企业不仅是我国经济活力的源泉,更是吸纳就业和改善民生的重要载体,其在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吸纳就业、增加财政收人、扩大对外开放和保持社会稳定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国家支持中小企业的政策接连出台,中小企业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但是中小企业发展仍面临很多的困难,如专业人才缺乏、资金投入不足、消化吸收新技术等共性问题凸出。

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在此背景下应运而生,面对中小企业发展过程中的诸多困难,提供多种公共服务,直面中小企业发展中的各种问题,提供解决问题的渠道。近年来,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发展速度逐步加快。

(一)公共服务平台发展初具规模

随着国家政策的逐步推出,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在全国重点省市已逐步开展,总量已初具规模,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在大部分省已经建立省级平台,下属市和区县也纷纷跟进,目前已基本形成广覆盖、多层次的省市级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体系。

(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主要集中在东部省市产业集群发达地区

公共服务信息化发展水平与当地的产业聚集程度、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水平相适应。江苏、浙江、广东、湖北、山东等地的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数量较多。江苏百家省重点产业集群中1/3以上建立了平台,省重点平台中大约2/3开展了产品质量检测服务。广东省共建有263个中小企业综合服务机构,实现了21个地级以上市全覆盖,105个县(市、区)覆盖率达88%。

(三)公共服务平台已经涵盖生产经营各种不同的服务环节

以山东省为例,为中小企业提供研发、设计、检测、信

息咨询、培训等平台已有240多个,其中省级平台40个,市县级平台200多个。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提供技术创新、信息网络、工业培训、科技创业、质量检测、资金担保等功能,在增强中小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推动产业优化升级、提升区域产业经济竞争力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一)面临机遇

1、宏观政策环境逐渐趋好

2010年,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9‟36号)和国家重点产业调整振兴规划,推动中小企业调整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工业和信息化部就促进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联合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等六个部委,制定并实施了《关于促进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的指导意见》,对于服务平台建设的指导思想、建设原则、建设目标及保障措施都给予了明确的规定。

2011年12月,国务院正式印发《工业转型升级规划(2011~2015)》,提出“完善公共设施和服务平台建设,进一步促进产业集聚、集群发展”,将示范基地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作为提升产业集聚水平的重要任务。

2012年,为贯彻落实国务院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推动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支持中小企业健康发展,工业

与信息化部制定公布了《国家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认定的管理办法》,对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的认定管理工作给予明确的规范。

在工业和信息化部召开的2012年年终工作会议上,工信部提出了“6+1”专项行动推动工业转型升级。其中包括了辅助小微企业专项行动。对于专项行动的预期,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将会是重要内容之一。

2、政府资金扶持力度逐步加大

随着国家政策的逐步推出,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在全国重点省市已逐步开展,依据工信部规划,“十二五”期间,我国将实施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网络建设工程,支持建设和完善4000个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重点培育500个国家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到“十二五”末,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将基本覆盖全国80%以上的省(区、市)。从数量和分布上来看,示范平台已经在全国范围内的布局已经初步形成,将继续引导更多的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的规范发展。

(二)主要挑战

当前,我国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运营在整体上尚处于初步的发展阶段,在筹建改建、认定培育、管理运营过程中也存在不少问题,其主要挑战还是来自于自身的问题,正是这些问题制约了其快速发展。

1、整体布局缺乏统一规划,发展不平衡

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区域间、区域内、产业间布局不平衡,缺乏统一规划。一方面,东部地区的公共服务平台与中西部地区相比,数量更多、覆盖范围更广、发展更成熟、服务功能更多样,而中西部地区建设水平偏低,甚至很多市县还未建有公共服务平台。另一方面,各地在组建、认定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的过程中,虽然考虑到了当地中小企业与现有服务机构的发展基础,但是仍有重复建设的弊端,而一些服务内容存在空白,或服务功能无法满足中小企业的需求。

2、过于侧重硬件设施建设

一些承建单位在公共服务平台的前期投资以及追加投入上侧重于公共服务平台的基础设施建设以及硬件设备,而对同样影响公共服务平台功能发挥的“软”因素,如公共服务平台的运行模式、服务能力、服务质量、服务意识、服务品牌则重视不足。

3、服务功能严重“偏科”

由于国家前期政策对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的侧重,以及淘汰落后产能、中小企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宏观经济要求,导致公共服务平台的服务内容太过倾向于对中小企业的技术支持,如研发支持、试验检测、技术工艺改造、技术信息服务等,对其他服务功能有所忽视。

4、协同服务机制不成熟

各级各类公共服务平台之间、公共服务平台与其他社会服务资源之间的协同服务机制不成熟,未充分做到资源的整合优化,也使得服务资源的整体利用率不高,并提高了中小企业的服务搜索成本。

三、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的发展建议

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已经被公认为是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重要推进手段,近几年来获得了国家的大力扶持。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虽然已在全国范围内全面铺开,但仍然存在着区域发展不平衡、软硬投入不合理、功能建设不匹配、服务机制不成熟等问题。面对上述问题,首先,要在国家层面上统筹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其次,要基于中小企业的实际需求来完善平台的功能;再者,重视硬投资的基础上,更要加强软环境建设,提升平台的服务能力;并建立协调机制,实现信息的充分共享,为中小企业提供公平竞争的环境。

(一)以国家政策为指引,以企业需求为导向,合理推进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在政府政策的引导下,各地区应以区域内实际需求为导向,合理推进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加强不同层次的中小企业平台的规划与建设,形成层次分明、功能互补、信息共享的平台网络体系,以调动各个层面的服务资源,服务更多的企

业,并降低该区域中小企业接受服务的交易成本,更好地发挥公共服务平台促进中小企业生存与发展的效用。

(二)面向中小企业的公共服务平台,必须依照企业实际需求,积极完善软环境建设。

硬件建设固然重要,但对于中小企业来说,真正提供有价值的服务才是主要目的。在重视硬件投入的同时,积极探索可持续发展的运营模式,提供诸如信息查询、技术创新、质量检测、法规标准、管理咨询、创业辅导、市场开拓、人员培训、设备共享等方面的服务。服务功能不局限于技术层面,要全面梳理中小企业需求,并提升服务质量和服务意识,真正为中小企业带来实惠。

(三)政企协作,建设公共服务平台协同化体系

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的目的是为提高中小企业产品竞争能力,信息不对称使其失去了公平竞争的机会。因此,应建立一个以企业运作为主,政府引导为辅,以共享机制为核心,以综合性、交互性和专业性为主要特征的物质、信息及服务保障的多层次、一体化的平台体系。通过平台体系提供的服务,有效整合企业所需的科技资源,提供行业动态、产品行情、展会等信息检索服务,以提高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促进科技与经济共同发展。通过平台增强政企之间的透明度和信任度,同时有利于企业之间的信息共享以及共同承担风险的能力,加快中小企业发展。

(四)重视对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运营机制的研究,探索并改进现有平台运营机制

打铁还需自身硬。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的发展,运营模式是关键。应调动行业协会、企业、高校等资源,积极推进对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运营模式的研究,形成合理、长效的运营机制,促进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可持续发展。

第二篇:中小商贸流通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工作简报

流通发展司 第6期 2013年7月31日

转变政府职能

创新公共服务 加快推进中小商贸流通企业服务体系建设

——商务部流通发展司向欣司长在中小商贸流通企业

服务体系建设现场会上的讲话

(摘编)

一、中小商贸流通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试点取得了积极成效

所谓中小商贸流通企业服务体系,是以部、省、市三级联动、上下一体的中小商贸流通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网络为核心,以各地中小商贸流通企业服务中心、公益性的中介服务机构、社会化专业服务机构互为支撑的服务力量为主体,通过不断完善各级政府、各部门的支持政策和制度保障,形成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的运行机制,为流通领域中小企业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服务平台是整个服务体系的基础。2012年7月份,商务部选择20个地区开展中小商贸流通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试点,目的是探索服务平台的运行模式,夯实整个服务体系建设的基础。从试点情况看,各地把服务平台建设作为转变政府职能、创新公共服务、促进中小商贸流通企业发展、惠及就业创业的一项重要举措,以中小商贸流通企业服务中心为核心,积极引入各类专业服务机构,集成多方面政策资源,为中小商贸流通企业提供融资、创业辅导、人员培训、市场开拓等各种服务,受到广大中小企业的欢迎和好评。

总得看来,通过一年时间的探索和实践,中小商贸流通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工作在四个方面取得了突破,基本完成了试点的目标。

(一)城市服务平台的基本构架初步形成。试点地区基本形成了以事业编制的服务中心为核心,以公益性的中介服务机构(基层商务部门、行业协会、商圈市场管委会)为补充,社会化的专业服务机构广泛参与,实体服务与在线服务相结合的城市服务平台基本构架。

一是有了专门的执行机构。在政府职能调整、机构压缩、事业单位改革的背景下,各地积极争取,设立了事业编制的中小商贸流通企业服务中心,承担服务平台的建设和运行任务。其中,荆州、南昌新设了专门机构,长沙、临沂、杭州、南京、蚌埠在现有机构基础上增挂了牌子,吉林、青岛、郑州、新余对现有机构进行了整合重组。

二是有了专业的服务力量。各地在下级商务部门设立工作站,在各类商圈、专业市场、行业协会共设立150余个联系点,引入各类专业服务机构300多家,既加强了与企业之间联系与沟通,保证了服务需求的准确性、时效性,也增强了服务内容的专业性和针对性。并且,随着各项服务的不断开展,逐步培育了一支关注、了解、服务于中小商贸流通企业的专业队伍。

三是有了实体与网络相结合的服务载体。各地均安排了专门的办公场地,长沙、青岛、新余、吉林、荆州、临沂、金华、蚌埠等地的服务大厅已挂牌运行。我们组织长沙市商务局与相关机构共同开发的服务平台信息系统,已提供给各试点地区使用。部分地区还启用了718890(企业拨拨就灵)、8858(帮帮我吧)等服务热线,搭建起实体服务与网络服务相结合的服务载体。

四是服务内容针对性强。试点工作伊始,各地就深入开展对中小商贸流通企业需求的摸底调查,准确掌握企业需求,并在工作中不断拓展、丰富和完善。初步统计了一下,目前各地能够提供的各类服务内容达20多项,尤其是融资、信息咨询、市场开拓、人才培训等符合商贸流通行业特点的服务项目,深受广大企业的欢迎。

五是服务方式丰富多样。包括组织开展信息咨询、培训讲座、市场开拓等共性公共服务,安排服务机构入驻服务大厅提供现场服务,建立服务机构联盟或专业超市供中小企业选择,针对企业个性化需求提供订单对接式服务,对特色产品组织“团购”进行重点推广,组织多家服务机构为重点企业提供一站式综合服务等。

(二)得到了各方面的认同和支持。中小商贸流通企业服务体系建设工作虽然起步时间较短,但得到了各方面的认同和支持,是当前乃至今后一段时期商务系统促进中小商贸流通企业发展的重点工作。

一是写进了国务院文件。去年国务院下发的关于支持小型微型企业发展,以及支持流通产业发展的文件中,明确提出要加快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并将中小商贸流通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工作列入《国务院中小企业工作领导小组部门分工重点工作》。商务部也将此项工作正式列入《2013年商务工作要点》。

二是明确了专项资金。经反复与财政部等部门沟通协调,“中小商贸企业发展资金”已正式纳入中小企业支持资金总盘子。这项资金从无到有,直到现在取得“合法”地位,着实不易。特别是今年财政部对内贸领域专项资金进行调整时,这项资金也得以保留。继2012年对10个地区的服务平台建设工作给予支持,2013年将对其他10个试点地区给予支持。

三是得到了相关部门的支持。各地以公共服务平台为载体,加大与相关部门的合作,委托平台承担部分行政职能,把服务平台打造成面向流通领域中小企业提供全方位服务的综合性平台。例如,新余市与司法局合作,设立法律服务热线、律师顾问团为企业提供法律帮扶,与人保局对接,共同为大学毕业生和中小商贸流通企业搭建双向对接平台;南昌市与劳动局合作,为中小企业提供创业指导。

(三)针对融资难问题有了突破。针对中小商贸流通企业普遍存在的信用等级不高、抵押资产不足等困难,以及其流动资金贷款需求“短、小、频、急”的特点,各地会同相关金融机构积极探索“低门槛、无抵押”的融资模式,帮助企业解决贷款难问题。各地以组建互助合作基金、信用联盟、担保、小额贷款等方式为中小企业融资254亿元,授信188亿元。其中,长沙等地与民生银行开展的互助合作基金模式,企业以出资额为限承担有限责任,获得5-10倍的无抵押银行贷款,受到广大中小微企业的普遍欢迎。吉林省针对不同领域、不同行业特点,探索出互助互保融资、协会会员整体打包融资、老字号企业品牌融资、市场商户存货或摊位质押融资、特许经营担保融资、商圈担保融资等六种融资模式,深受企业欢迎。更重要的是,各地通过服务平台将政府的公信力与自身的资源整合能力相结合,将银行、担保、保险、典当、融资租赁、商业保理等机构组织起来,为企业提供一揽子融资解决方案,极大地丰富了企业融资途径。

(四)培育了商务工作的支撑力量。

一是整合了协会商圈力量。在服务平台的组织下,试点地区的各类商圈、市场、行业协会,以联系点的角色积极参与到为企业服务的各项工作中。不但充分发挥其密切联系企业、熟悉了解企业的优势,积极组织企业应用服务平台各项服务,而且通过组织开展培训讲座、技能大赛、市场开拓、互助融资等各项活动,服务企业的手段和能力不断加强,对企业的凝聚力也逐步提高,真正成为广大中小企业的娘家。

二是培育了专业服务市场。在针对中小企业的服务过程中,各类专业服务机构对中小商贸流通企业特点和需求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提供的服务产品更加具有针对性,中小企业“愿意用服务、用得起服务”的氛围也逐步形成,主体多元化、资源社会化、服务专业化、运营市场化的服务市场已经初显雏形。

三是成为了商务工作载体。各地加强对现有资源的整合,委托平台承担部分行政职能,将服务平台打造成整个商务领域提供公共服务的载体。如金华、新余等地整合12

312、家政服务、对外劳务等平台资源,实现统一呼叫、资源共享;青岛市将肉菜追溯体系的运行维护、市场监测与统计分析、政府投资农贸市场承办主体的相关职能委托服务中心承担;此外,青岛市还将服务范围扩大到内贸、外贸、外资等全部商务领域中小企业,通过举办和组织企业参加各种国际性展会活动,为企业提供国内外市场供求信息,组织线下采购洽谈会,积极推动内外贸协调发展。

二、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加快推进中小商贸流通企业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意义

(一)是转变流通发展方式的需要。党的十八大再次重申,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战略选择。要把推动经济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着力激发各类市场主体发展新活力,使经济发展更多依靠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拉动,更多依靠现代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带动。流通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性和先导性产业,是决定经济运行速度、质量和效益的关键领域,是加快发展服务业、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的重要途径,也是增强国家综合实力、扩大内需和稳定就业的重要保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离不开流通业的积极参与。而流通业为国家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服务,必须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首先转变自身的发展方式,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

中小企业是流通业的主体,已经占到流通企业数量99%以上。过去我们抓批发市场建设,实际上在批发市场里经营的基本上都是中小企业;我们抓连锁经营和特许经营,实际上加盟店、特许经营店都是中小企业;我们抓百货业、购物中心,可实际上在百货商场、购物中心里经营的也都是中小企业。从某种意义上讲,我们国家的流通业发展形成了大企业建平台和“壳”,中小企业在从事实际经营的特点。李克强总理指出,我国经济发展既需要“顶天立地”的具有支柱作用的大企业,也需要“铺天盖地”的富有增长活力的中小企业。这一点在流通领域尤为突出。而且根据我们近期对中国特色流通体系顶层设计的研究成果,在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以中小企业为主仍将是我国流通业的“中国特色”。因此,关心和支持这些从事实际业务经营的中小流通企业发展,才能够抓住流通业的本质和根本,才能够提高流通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才能够进一步发挥流通业吸纳就业、满足居民便利消费的重要作用。

然而,中小商贸流通企业发展一直滞后。特别是由于缺乏有效的公共服务体系,中小微流通主体负担重、困难多的弱势格局一直没有得到改善。如何适应新形势下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需要,建立包括政府公共服务、市场化专业服务和行业自助服务在内的社会化综合服务体系,改善中小微流通主体的生存状况和发展环境,促进中小流通企业健康发展,是加快流通产业改革发展,转变流通发展方式面临的一个重要任务。

(二)是转变政府职能的需要。新一届政府非常注重转变政府职能。不断加强和改善对中小企业的服务,是各国政府部门履行政府职能、加强公共服务的主要内容。美国、德国、日本、香港、台湾等发达国家和地区都设立了专门负责中小企业事务的部门,并借助市场和社会的力量,开展面向中小企业的各类服务。我国自1999年首次提出“培育中小企业服务体系”,近年来在工业、科技、外贸领域都进行了有益探索,但面向商贸流通领域的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工作相对滞后,专注于中小商贸流通企业的公益性服务机构几乎空白。我们提出通过建设服务平台整合社会服务资源,营造资源共享、服务支撑的发展环境,通过财政补贴将商业化服务转变为有政策引导的专业化服务,为中小企业提高便利、规范、实惠服务的思路,定位准确、恰逢其时,符合改革方向,应作为一项长期工作开展,各级政府都应给予支持。

(三)是破解融资难问题的需要。当前,国内外经济环境更加错综复杂,有利条件与不利因素并存,经济既有增长动力,也有下行压力。6月份PMI只有50.1%,跌至去年9月以来最低,并徘徊在荣枯线附近,表明整体经济活动持续低迷。今年下半年到未来一段时间,中小企业发展都面临着严峻的考验,部分企业主甚至感觉现在的困难程度远远超过了2011年。

而融资难、融资贵是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主要问题。据有关部门统计,中小企业在全部银行信贷资产中的占比不到30%,融资成本比大中型企业一般要高出一倍至数倍。除了传统金融机构经营惯性侧重于向大城市、大企业投放,面向中小企业的金融产品创新不足的原因外,中小企业自身经营管理不够规范、可抵押资产少、财务和经营信息不透明等也是关键原因。而较之中小工业企业,这些因素在中小商贸流通企业身上表现得尤为明显。因此,在当前情况下,解决中小商贸流通企业的融资问题,尤其需要得到各级政府、各部门的关注。

刚刚出台的金融“国十条”(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金融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国发[2013]67号)专门把“整合金融资源支持小微企业发展”作为一条专门的政策措施,提出建立小微企业信贷风险补偿基金等旨在提高对中小企业综合金融服务能力、增强小微企业信用和担保水平的具体措施。我们建立中小商贸流通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发挥服务平台的资源整合与组织能力,汇聚政府、金融机构、社会资金、中介组织等集体合力,把相互了解并有融资需要的中小企业组织起来,帮助其打通进入融资市场的通道,能够有效拓展中小企业融资的渠道和空间,提高企业信用等级,降低融资成本,形成解决中小流通企业融资问题的长效机制。

(四)是适应财政体制改革的需要。近年来,商务部门特别是流通管理部门在促进流通业发展方面出台了许多政策。今后,在促进产业发展方面将充分发挥地方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中央财政资金也将更多地以一般转移支付的方式切块给地方。通过建立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由各地统一向省里争取财政资金,通过平台为各行业、各类型的企业给予支持,不仅有利于将支持政策由分散的单项支持转向系统的综合扶持,由临时性、短期性安排转向制度化、常态化安排,更重要的是有利于促使政府职能真正从直接管理转向间接管理,从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由社会中介机构或服务组织为中小企业提供高质量的配套服务,真正实现“小政府、大社会”的改革目标。

同时,长期以来,基层商务系统力量薄弱的问题非常突出。通过建立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将事业编制的服务中心、各行业协会、商圈管委会,甚至主要服务机构的力量进行调动整合,形成一支专门从事中小企业服务、管理的队伍,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基层内贸工作人手不足问题。还可以将中小企业工作与商业街、老字号、特许经营、行业统计等相关工作打通,成为各地政府做好流通工作的重要抓手。

三、加大工作力度,全面推进中小商贸流通企业服务体系建设

中小商贸流通企业服务体系建设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我们提出的目标是,到2015年初步建成部、省、市三级联动、上下一体的服务平台网络体系。虽然前期试点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我们还应该看到,服务平台的运行机制还有待完善,服务机构的服务能力还有待提高,服务网络还不够健全,覆盖面小,协同性不强,离满足中小企业服务需求的目标还有很大差距。下一步,我们将在继续做好城市试点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试点范围,抓紧启动省级试点和中央平台建设,进而构建全国三级服务平台网络。同时,积极协调落实中央财政支持资金,整合现有政策资源,创新政策支持方向,建立支持中小商贸流通企业发展的长效机制。

(一)继续抓好城市平台建设。城市平台直接面向中小企业和服务机构,是开展服务的窗口,也是整个服务体系的基础。我们将在总结各地经验的基础上,组织编写《流通领域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指引》,明确服务平台的主要架构、服务规范、服务流程和管理要求等。各地要以此为指导,加快完善规章制度,加强标准化、规范化管理,建立服务平台规范、健康运行的长效机制,把已经取得的成果巩固下来。

同时,各试点城市要加快建立基本服务队伍,通过购买服务、服务奖励等多种方式,对专业服务能力强、资源带动能力强的服务机构进行重点培育,尽快形成骨干服务队伍,发挥其核心和引领作用。各地中小商贸流通企业服务中心要不断发掘中小企业潜在服务需求,通过与服务机构合作,开发特色服务产品。商务部将适时选择一批表现突出、带动作用强的服务机构和服务项目,在全国范围内推广。

(二)抓紧启动省级试点。今年,我们将启动省级试点,即选择部分条件成熟的省、区进行试点,由省级商务主管部门统筹建设全省的中小商贸流通企业服务体系。申报试点的文件已于近期下发,主要条件有两个:一是要有3个以上城市开展中小商贸流通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在5年内完成全省大部分城市的服务平台建设工作;二是要适时启动省级平台建设,统筹本地区各城市平台之间的互联互通、资源共享。目前暂不具备在全省范围内开展试点条件的地区,可以推荐1-2个城市开展单独试点,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可直接申请城市试点。

各地商务主管部门要积极会同有关部门,抓紧建立支持中小商贸流通企业健康发展的工作协调机制,形成工作合力。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工作主动性,积极争取安排专项资金对首批试点城市和今后全省的服务体系建设工作进行支持。另一方面,要以服务平台建设为抓手,整合落实各级政府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切实为中小商贸流通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要积极扩大服务范围,充分整合服务资源,真正将中小商贸流通企业服务平台打造成商务系统转变工作职能、完善公共服务、实现商务为民的重要载体。

(三)加快推进信息平台建设。为提高各地服务平台的运行效率,实现平台间的互联互通,商务部组织工作基础较好的长沙市开发了服务平台信息系统软件提供给各地使用。下一步,商务部还将开发中央平台信息系统,加快形成线上线下同步、部省市三级联动、跨区域互联互通的信息平台。

各地商务主管部门要在继续推进实体服务平台建设的基础上,加快完善网络平台建设。有条件的地区,可以在统一信息系统软件的基础上,结合当地实际进行二次开发,形成自身特色。要充分发挥信息平台的便利化优势,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促成更多的中小企业与服务机构对接。要在服务过程中注意对企业发展情况等相关信息的收集,为开展行业统计、企业信用评价打好基础。

(四)建立缓解融资难问题的长效机制。解决中小商贸流通企业融资难问题,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我们的工作重点。近年来,民生银行、交通银行等多家商业银行开发了许多符合商贸流通行业特点的融资产品,各地也在利用服务平台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服务方面进行积极探索,取得了许多经验。下午,民生、交通两家银行会向大家介绍他们的产品,将来我们还会与两家银行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以中小商贸流通企业公共服务平台为载体,研究建立风险补偿机制,大力推广特色融资产品,推动解决中小商贸流通企业融资难问题。

各地商务主管部门也要会同当地相关监管部门,进一步摸清中小商贸流通企业融资的基本情况、发展趋势、需求及特点,整合运用各级政府支持政策,积极争取当地财政支持,以服务平台为载体,鼓励行业协会、商圈管理机构与银行、担保机构、融资租赁公司、典当行、商业保理公司等机构建立各种形式的合作,帮助融资机构宣传其融资业务和产品,帮助中小企业解决融资难问题。

(五)加强宣传交流与绩效评价。各地商务主管部门要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利用广播电视、报刊杂志、互联网等各类媒体,宣传服务体系建设的做法和经验,宣传服务平台的作用和意义,努力营造促进中小商贸流通企业发展的良好氛围。要加大对服务平台的指导和服务力度,及时了解建设运营情况,发现和解决出现的问题,引导服务平台完善服务功能,提高服务质量,实现可持续健康发展。商务部将制定《中小商贸流通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绩效评价管理办法》,组织专家组赴各地进行指导、检查,一方面督导服务平台建设进度,及时了解存在的问题,完善服务平台建设模式;另一方面总结服务平台建设的好经验、好做法,通过典型引路和示范带动,推动服务平台健康发展。

(流通发展司)

抄报:部领导(增伟、爱卿)。

印发: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商务主管部门。

抄送: 财务司、市场秩序司、市场建设司、流通发展司(10)、市场运行司、服贸司、电子商务司,财政部经建司。

第三篇:广州市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

认定管理办法

(征求意见稿)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建立健全我市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发展,加快推进我市中小企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国家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认定管理办法》、《广东省经济和信息化委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管理办法》、《中共广州市委 广州市人民政府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若干措施》等有关政策精神,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以下简称“服务平台”),是指按照开放性和资源共享原则,为区域和行业中小企业提供信息、技术、创业、培训、融资等服务的法人。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广州市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以下简称“示范平台”),是指符合第二条规定,经市工业和信息化委认定,由法人单位建设和运营,为区域和行业中小企业提供公共服务,运作规范、支撑力强、业绩突出、信誉良好、具有示范带动作用的服务平台。

第四条

示范平台的认定遵循公开、公平、公正、自愿原则,对认定的示范平台实行动态管理。市工业和信息化委负责示范平台的认定管理和指导服务工作;各区中小企业主管部门负责本行

政区域内服务平台的组织推荐、监督管理和指导服务工作。

第五条

示范平台应当以综合服务平台为依托、专业服务平台为支撑,以解决中小微企业共性需求为重点,建立市区街镇(园区)三级服务平台纵向协调发展,综合与专业服务平台横向互补的服务网络,服务功能不断完善,服务质量不断提升,对中小微企业发展支撑作用明显增强。

第六条

示范平台应具备以下一项或多项服务功能:

(一)信息服务功能。提供法律法规、政策、技术、质量、标准、人才、市场、物流、管理等信息服务。

(二)技术服务功能。提供工业设计、解决方案、检验检测、质量控制和技术评价、技术开发、技术转移、信息化应用、设备共享、知识产权、品牌建设、产品创新、技术创新、创新资源共享、技术成果转化、创新成果推广等服务。

(三)创业服务功能。为创业者和创办3年内的小企业提供创业辅导、项目策划、政务代理、创业场地等服务。

(四)培训服务功能。提供经营管理、市场营销、风险防范、技术和创业等培训服务。

(五)融资服务功能。提供融资信息、组织开展投融资推介和对接、信用征集与评价等服务。

(六)中小企业所需要的其他服务。

第二章 示范平台认定

— 2 —

第七条

示范平台应同时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一)在广州市注册的独立法人单位,实际运行时间2年以上,服务质量优良,财务管理规范,运营状况良好。综合服务平台资产总额不低于50万元,专业服务平台资产总额不低于100万元。

(二)有从事中小企业专业服务、具有相应执业资格或技术职称的专职服务人员。综合服务平台专职服务人员不少于5人,其中大专(含)以上学历证书或中级(含)以上专业技术人员不少于3人;专业服务平台专职服务人员不少于10人,其中大专(含)以上学历证书或中级(含)以上专业技术人员不少于6人。

(三)服务业绩较突出,在专业服务领域或区域内有一定影响力,年服务中小企业不少于100家。

(四)具备提供公共服务的固定经营服务场所和必要服务设施。

(五)有健全的管理制度、规范的服务流程、合理的收费标准和完善的服务质量保证措施,有明确的服务目标。

(六)积极参与或协助各级中小企业主管部门开展中小企业服务活动。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行业协会、服务机构等相关社会服务资源有广泛的合作关系,具有较强的资源整合能力和服务辐射带动能力。

(七)承担政府中小企业服务任务较多的区级中小企业服务中心申请条件可适当放宽。

— 3 —

第八条 申请示范平台需提供的材料:

(一) 广州市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申请表(附件1)。

(二)法人证书或营业执照副本复印件。

(三)主要从业人员情况(专职服务人员的大专(含)以上学历证书、中级(含)以上专业技术人员证明或执业资格证书复印件)。

(四)固定的经营服务场所证明复印件(房产证、租赁合同)。

(五)申请报告。主要内容包括:申请单位基本情况、近年来服务情况(须包含服务内容和场次、服务企业数量等数据)、主要服务业绩(典型案例)、下一步发展规划等。

(六)上一审计报告及服务收支情况的专项审计报告,或上一包含服务收支情况的审计报告。

(七)开展相关服务的证明材料(通知、照片、总结等),其他能够证明符合申报条件的材料。

第九条

申请示范平台认定经过以下程序:

(一)申请。申请单位向注册地所在区中小企业主管部门提交申请材料,区初审通过后报市工业和信息化委。

(二)评审。市工业和信息化委组织专家进行评审,形成评审意见。

(三)公示。根据评审意见确定示范平台入围名单,在“广州工信网”公示5个工作日,接受社会监督。

(四)评定。公示期结束后,对于公示期内没有异议的申请 — 4 —

单位,以及有异议但经调查核实没有问题的申请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委行文公布示范平台名单。

第十条

我市尚在有效期内的国家、省级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自动视同市级示范平台管理。

第三章

示范平台扶持

第十一条

市工业和信息化委对经评审认定的示范平台授予“广州市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称号,有效期3年,优先推荐其申报国家、省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认定。

第十二条

优先推荐示范平台申报国家、省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和中央预算投资项目;综合运用政府购买服务、无偿资助、业务奖励等方式,对示范平台软硬件建设、服务活动支出等给予支持。优先支持示范平台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中小企业服务活动。通过发放中小微企业服务券等形式,对购买示范平台服务的企业给予补贴。

第十三条

发挥“广州工信网”、“广州工信”微信公众号等有关媒体作用,开展宣传推广,总结服务经验,培育服务品牌,推动中小企业更多利用示范平台加快发展。

第四章 示范平台管理

— 5 —

第十四条 示范平台认定每年开展1次,具体时间按照当年申报工作通知要求进行。

第十五条

各区中小企业主管部门要根据本地区中小企业发展特点和实际需求,建立示范平台工作联系与沟通机制,掌握发展动态,积极为其发展创造条件。

第十六条

示范平台应于次年1月20日前,向所在区中小企业主管部门提交运营情况总结以及下一工作计划;各区中小企业主管部门应加强与平台的沟通联系,应于次年1月底前向市工业和信息化委报送示范平台工作情况以及下一工作计划。

第十七条 示范平台有效期3年。3年期满后,需申请复核,复核与申报同时进行。复核评价主要是服务能力评价,按照本办法第九条规定的程序进行,并提供复核申请表(附件2)、近三年工作总结、上一审计报告、申请复核单位有关营业证照等。经市工业和信息化委复核,对复核通过的平台予以确认,复核不通过的予以撤销。

第十八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撤销示范平台称号:

(一)受到行政机关、司法机关处罚或信用评价不合格的。

(二)申请资料弄虚作假的。

(三)一年内无正当理由不参加由中小企业主管部门组织的中小企业公共服务活动的。

(四)连续两年不按要求报送信息的。

— 6 —

(五)三年期满不申请复核或复核未通过的。

第十九条 示范平台实行动态信息管理,平台或其申报主体变更名称、地址、法人代表等重大事项,应在变更完成后30日内报市工业和信息化委备案。

第五章

第二十条

本办法由市工业和信息化委负责解释。 第二十一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实施,有效期3年。本办法实施前市中小企业局认定的中小企业各类服务示范机构(单位),按照本办法进行重新认定、复核和管理。《广州市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管理暂行办法》(穗工信〔2016〕1号)同时废止。

附件:1.广州市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申请表

2.广州市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复核申请表

— 7 —

第四篇:南皮县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简介

南皮县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以下简称平台)是由县政府批准,南皮县工业和信息化局为主体,沧州惠邦机电产品制造有限责任公司承建,2012年4月经省中小企业局批准为南皮县五金机电产业集群窗口服务平台,为省级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自平台建设以来,得到了县委县政府以及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平台建设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本着边建设边服务的原则先后为全县乃至周边县市多家中小企业实施优质服务,得到了上级部门及企业界的一致好评。

平台按照国家已批复的建设内容以及河北省中小企业发展和服务体系建设规划,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政府扶持中介、中介服务企业”的理念,以市场化、专业化和社会化服务为方向,以服务中小企业为宗旨,发挥政策引导与市场机制的双重作用,围绕中小企业重点服务需求及特点,统筹服务资源,完善服务机制,创新服务手段,增强服务功能,扩大服务范围,提升服务水平,建成资源共享、服务协同、功能完善、覆盖全县、全市乃至全省的可持续发展的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网络。

平台下设有7个服务机构:南皮县五金机电产业集群模具中心、南皮县五金机电产业集群培训中心、南皮县产学研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中心、南皮县五金机电产业集群资源交易服务中心、河北昊昱检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沧州惠邦软件科技有限公司、沧州惠邦国际贸易有限公司等。各个服务机构都配备了完备的设备设施以及可为企业实施服务的各类人才,其中培训中心已购进38台笔记本电脑、80套培训桌椅以及多套办公桌椅;另外,对平台网站机房等服务场地进行了装修;检测技术服务公司已购并安装进超声波探伤仪、电导率测试仪、多角度光泽度仪、便捷式分光测色仪、手持式涂镀层测厚仪、数显液压拉拔式附着力检测仪、百格刀-漆膜划格器、超声波硬度计、微观金相显微镜、微机控制电液伺服万能试验机、全自动金相试样磨抛机、红外测温仪、漆粘度计、粗糙度比较板、灰尘检测套装、钢板温度计摆杆阻尼试验仪、铅笔划痕试验仪、漆膜弹性试验器电脑盐雾试验机、可程式高低温试验箱等仪器设备,总投入已达250.32万元。

为完善服务功能,平台已聚合的服务资源有:河北工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河北科技大学材料学院、中科院电子研究所、河北省模具协会、南皮县工业和信息化局、沧州惠邦模具制造有限公司、南皮县司法局公证处、南皮县法律援助中心、南皮县生产力促进中心、南皮县计量服务中心、河北省天驰投资有限公司等部门。将这些服务资源和窗口服务平台一体化运营,与省平台及其它窗口服务平台实现互联互通,并通过各窗口服务平台共享服务资源、畅通信息渠道、促进优势互补,提升平台网络的服务功能和水平。

平台可根据企业需求,及时提供满意的服务。研发设计、检验检测等专业服务响应时间控制在2小时内,其它服务24小时内给予回复,48小时内解决窗口服务平台能力范围内的各项服务;对于窗口服务平台不能解决的服务,2小时内及时录入到窗口服务平台系统中,并跟踪省内其它服务资源对该需求的解决过程。同时通过现场咨询、对接推荐、事务代理等服务,为中小企业提供信息传播、研发设计、检验检测、新技术推广、产学研合作、创业辅导、人员培训、管理咨询等服务。窗口服务平台无法满足或数量不足的服务需求,服务平台网络发挥资源统筹优势,及时补充调节。

南皮县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南皮县五金机电窗口服务平台)办公楼

第五篇:海南省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

认定管理办法(暂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贯彻落实《中小企业促进法》以及国务院、省政府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引导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不断提高聚集服务资源的能力、完善服务功能,促进中小企业创业创新发展,依据《国家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认定的管理办法》,结合海南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海南省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以下简称示范平台)是指由法人单位建设和运营,经省中小企业主管部门认定,围绕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以中小企业需求为导向,为中小企业提供信息、技术、创业、培训、融资等公共服务,管理规范、业绩突出、公信度高、服务面广,具有示范带动作用的服务平台

第三条 省中小企业主管部门负责示范平台的认定管理工作。市、县中小企业主管部门协助省中小企业主管部门对辖区内示范平台进行认定管理。

第四条 示范平台的认定遵循公开、公平、公正和自愿申报的原则,对认定的示范平台实行动态管理。

第二章 认定条件

— 1 —

第五条 示范平台应同时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一)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及从事相关服务的资质或能力。运营一年以上,资产总额不低于100万元,财务收支状况良好,经营规范,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中小企业服务机构、社会中介机构、技术服务机构、科研院所,以及基于互联网等面向中小企业提供创业创新服务的企业。

(二)主要为省内中小企业提供服务。

(三)服务业绩突出。年服务中小企业80家以上,用户满意度在80%以上;在专业服务领域或区域内有一定的声誉和品牌影响力。

(四)有固定的经营服务场所和必要的服务设施、仪器设备等;有组织带动社会服务资源的能力,集聚服务机构3家以上。

(五)有健全的管理制度,规范的服务流程、合理的收费标准和完善的服务质量保证措施,每年为中小企业提供公益性服务或低收费服务不少于总服务量的20%;有明确的发展规划和服务目标。

(六)有健全的管理团队和人才队伍。主要负责人要诚信、守法,具有开拓创新精神、丰富的实践经验和较高的管理水平;从事为中小企业服务的人员不少于8人,其中大专及以上学历和中级及以上技术职称专业人员的比例占80%以上。

第六条 示范平台应满足下列至少一项功能要求:

— 2 —

(一)信息服务。充分利用信息网络技术手段,形成便于中小企业查询的、开放的信息服务系统,提供法律法规、政策、技术、质量、标准、人才、市场、物流、管理等信息服务。具有在线服务、线上线下联动功能,年服务企业100家次以上,且年组织开展的相关服务活动4次以上。

(二)技术服务。为中小企业提供工业设计、解决方案、检验检测、质量控制和技术评价、技术开发、技术转移、信息化应用、设备共享、知识产权、品牌建设、产品创新、技术创新、创新资源共享、技术成果转化、创新成果推广等服务。具有组织技术服务资源的能力,并建立良好的协同服务机制,年开展技术洽谈、产品检测与质量品牌诊断、项目推介和知识产权等服务活动4次以上。

(三)创业服务。具有较强的创业辅导能力,建有创业项目库、《创业指南》、创业服务热线等,为创业者和创办3年内的小微企业提供创业辅导、项目策划、政务代理、创业场地等服务。年开展创业项目洽谈、推介活动4次以上。

(四)培训服务。具有培训资质和线上、线下培训的能力,有完善的培训服务评价机制,为中小企业提供经营管理、市场营销、风险防范、技术和创业等培训服务。年培训1000人次以上。

(五)融资服务。提供融资信息、组织开展投融资推介和对接、信用征集与评价等服务。年组织开展投融资对接、企业融资策划、推荐和融资代理等服务活动4次以上,帮助中小企业融资

1— 3 — 亿以上的服务机构;或向中小企业提供年新增担保额4亿以上的融资担保机构。

第三章 认定程序

第七条 省中小企业主管部门每年组织一次示范平台申报、认定工作,具体时间及要求以当年通知为准。

第八条 市、县中小企业主管部门按照本办法第五条、第六条规定的条件和要求,做好示范平台的推荐工作,填写《海南省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推荐名册》(附件1),并附被推荐示范平台的申请材料,报省中小企业主管部门。

第九条 示范平台申报主体需提交下列材料:

(一)海南省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申请报告(附件2);

(二)法人证书或营业执照副本(复印件);

(三)上一审计报告及服务收支情况的专项审计,或上一包含服务收支情况的审计报告;

(四)固定的经营服务场所证明复印件(房产证、租赁合同);

(五)开展相关服务的证明材料(通知、照片、总结等);

(六)相关部门颁发的从业资格(资质)、网站备案、许可证等证明(复印件);

(七)能够证明符合申报条件的其他材料和对申报材料真实性的声明(加盖申报单位公章)。

第十条 省中小企业主管部门组织专家对申报材料进行评 — 4 — 审,填写《海南省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评审表》(附件3),评审结果在省工信厅网站对外公示10个工作日。

第十一条 评审合格的授予“海南省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称号。

第四章 认定管理

第十二条 示范平台应当入驻海南省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网络,公布服务产品,及时更新信息数据库,方便社会公众查询。

第十三条 示范平台每次认定有效期三年,有效期满自动撤销“海南省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称号。示范平台在有效期满当年可再次申报。

第十四条 各级中小企业主管部门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对示范平台给予扶持。

第十五条 在示范平台有效期内,有下列特殊情形之一的撤销“示范平台”称号:

(一)未入驻海南省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网络的,或入驻后一年以上未及时更新平台信息的;

(二)影响较坏、受到行政机关或行业组织处罚的;

(三)申报材料弄虚作假的。

第十六条 示范平台认定扶持工作接受社会的监督。

第十七条 示范平台每年1月31日前向省中小企业主管部门

— 5 — 报告上运行情况以及服务中小企业情况。

第五章 附 则

第十八条 本办法由海南省中小企业主管部门负责解释。

第十九条 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施行。

附件:1.海南省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推荐名册 2.海南省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申请报告 3.海南省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评审表

— 6 —

上一篇:中学民族宗教工作方案下一篇:中学升旗仪式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