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生会管理的思考

2022-12-04

第一篇:高校学生会管理的思考

高校学生社团管理的思考论文

摘要:高校学生社团是高校大学生自发组织起来的学生群众性组织,是学校对广大学生进行思政建设、学风建设和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和有效途径。现就新时期高校学生社团发展提出了一些对策,使学生社团在高校育人过程中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关键词:学生社团;管理;高校

0引言

高校学生社团是高校大学生自发组织起来的学生群众性组织,是学校对广大学生进行思政建设、学风建设和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和有效途径。特别是在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历史背景下,高校学生社团发挥着前所未有的重要作用。

1高校学生社团的定义

在《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将学生社团定义为:“学生社团是本校学生自愿组织的群众性团体。”也可以理解为:学生社团是经学校批准注册的由具有共同兴趣、爱好的在校学生,按照一定的组织程序自发组织起来,通过开展各项有益的社团活动,实现“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群众性学生团体。

2高校学生社团的作用

2.1高校学生社团已成为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阵地。

随着学分制的实行和社团对大学生影响力和吸引力不断增大,班级概念逐渐淡化,而越来越被大学生接受和认可的学生社团,以其活动灵活、寓教于乐的特点,调动了大学生的积极性,增强了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有效性和实际性。

2.2高校学生社团是繁荣校园文化的重要力量。

学生社团的种类多样,涉及文学艺术、志愿服务、学术科技、体育健身、社会科学等各个方面,且活动形式灵活多样。丰富多彩的学生社团活动,给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带来了生机和活力,它能够促进校园文化建设向多渠道、深层次、高质量的方向发展,形成高校民主的思想环境、浓郁的学术氛围、健康的文化信息、蓬勃的创造精神。

2.3高校学生社团是构建大学生人格体系的主要途径。

学生社团打破了专业、班级、年级的界限,学生之间可以互相交流感情、合作分工,并且在发展社团的过程中找到自己的知己好友,丰富了感情生活、扩大了社交范围;同时在处理社团事务的过程中,还可以锻炼自身的管理、领导、社交等方面的能力。可见,高校学生社团为构建大学生人格体系提供了有效平台,是构建大学生人格体系的重要途径。

3高校社团发展的对策

3.1发挥社联作用,整合社团优势。

社团联合会是校级学生社团在平等的基础上组成的联合体,由校团委领导,作为学生社团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载体。社团联合会通过为学生社团筑建各种平台,加强交流互动,增进社团间的友谊,指导开展大型的社团活动,做到社团工作整体规划、各级联动、分步推进。广泛吸纳学校与社会资源,科学地统筹资源,有效地利用资源,大力促进学生社团的发展,使高校学生社团更具生命力。

3.2健全社团制度,规范社团发展。

为了更好地促进社团组织健康、持续有力地发展,在健全和完善组织机构设置的基础上,应制定相应的神团管理办法及各种规章制度,形成一套较完善的高校学生社团活动和建设的管理体系。理顺各方面关系,整合多方面资源,明确日常管理部门,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明确规定学生社团成立的条件、登记注册程序、开展工作和活动的要求、考核评定的办法等,使社团管理系统化、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

3.3引入品牌意识,打造特色社团。

社团的特色是其生命力和品质的集中表现。社团品牌化建设即利用社团自身的优势,创造性地举办适合大学生发展的富有时代特色的活动,将这些活动持续下来,树立活动的品牌效应,并通过这些活动扩大社团的影响力。品牌活动要找准定位,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科学精神、人文精神为重点,针对现代科技文化发展前沿的热点来开展品牌活动,真正做到继承和发扬社团精神,构建真正体现当代教育特色的社团。

3.4依靠社会力量,促进社团社会化。

高校校内资源在一定的时期是有限的,而社会资源是无穷的,社团应立足校园,面向社会,充分整合社会资源,为自身发展寻求外部动力。学生社团社会化是学生通过实践,逐步认识社会的一个过程,也是社会对其施加影响的一个教育过程,是学生实现自我价值的客观要求。学生通过广泛参与社团活动来接触社会,了解社会,不断地用社会规范约束和校正自己的行为,同时,将自己的知识运用到社会实践中,从而满足学生个体社会化发展的需要。

学生社团是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基地,它不仅是大学生课外进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重要载体,还是培养学生人文素养、锻炼学生实践能力的大熔炉。在这里,从政治到文化,从社会到人生,从理论到实践,其内容无所不包,社团会员学习知识、培养兴趣、展示特长,不断完善自身知识结构,培养自己的自立能力、组织能力、交际能力、思维能力等。我们应立足于社团自身优势,及时、动态、科学地调整社团发展机制,保证高校学生社团的可持续发展,使学生社团在高校育人过程中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赵朝发,徐志军.浅谈高校学生社团的管理[J].川北教育学院学报,2001(2).

[2]秦军,苏国红.新时期高校学生社团现状调研及对策[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05,14(3):97-99.

第二篇:大数据时代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思考

一、新形势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面临的问题

在经济化、全球化、信息化的影响下,近十年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高等教育的变革更是欣欣向荣,总结来说有三个方面的转变:第一,我国高等教育精英教育转为大众教育。[1]以湖南为例,2015年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录取率为85.4%。本科录取率达41.5%。第二,单一教育转为多元教育。课堂教学不再是高校舞台上唯一的主角。全面素质教育的开展,让环节、实践、创业、实习、心理、体育等等多种教学方式呈现。 第三,“封闭式”校园转为开放校园。在互联网飞速发展的今天,数字校园成为了学生最重要的第二课堂,为学生提供了更加广阔网络学习和社交空间。

教育和社会背景的变化必将带来学生的变化,新时代的学生呈现三个新的特点:首先,活动不再局限于课堂,学生开始积极地参与课堂以外的各种各样的活动,例如创业、社会活动、实习等;其次,学习不再局限于书本,学生开始活跃于各种网络在线课堂,热衷于电子化知识的学习;最后,思想不再局限于被管理,学生开始有自己的主见和主张,崇尚个性,追求自我的实现。正是由于新时代学生的这些新特点,让我们的学生管理工作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主要包括学业、安全、评价、服务、教育五个方面。目前学生管理中存在的顽疾很多。学业方面:某学生上课率低,是否因为厌学?还是另有他因?安全方面:某个学生失联,怎么找寻?怎么从前期的在校情况找出端倪?服务方面:管理者很多精力要应付学生的各类办事项目,何时能网上办事,并简化流程?如何能针对性地提供服务?评价方面:各类助奖学金、评优,如何准确地选取最匹配的人选?教育方面:如何有针对性地对学生提供思想政治和心理教育?以上均为一些具体问题,对这些具体问题进行总结,目前的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呈现如下三个特点:

第一,被动管理。由于管理者缺乏有效途径获取每个学生的实时情况,无法对学生主动关怀。常常是在异常发生后,管理者才去善后。这种亡羊补牢的方式让学生受到伤害,也让管理者每日疲于应付,身心疲惫却得不到学生和学校的认可。

第二,群体管理。当前管理主要以班级为单位进行集体统一管理,开班会、班级活动等都是最主要的方式。但是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文化价值观多元化趋势日益增强,每个学生价值观、性格、兴趣爱好都千差万别,“一刀切”的群体管理方式已经漏洞百出。

第三,粗放管理。当前管理重在管理学生上课情况和人身安全,常常采用点名、手工填表等粗放管理方式。而当今学生的校园和社交生活多姿多彩,学生思想活跃,个人意识增强,价值容易受到社会影响,粗放管理方式不能发现学生的细微变化。现实中常常由于细微的忽视而酿成大错。

诸多学生管理方面的“顽疾”如何“医治”?在管理方面,各大高校已经采用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引入心理辅导等多种办法来提升学生管理工作。在技术方面,当今信息技术正渗透到各行各业,教育工作者需要思考怎么利用信息技术帮助高校医治“顽疾”,尤其如何将近两年已经成功应用于各大电商、企业、政府的大数据(big data)技术应用于学生管理工作。让管理和技术有机结合,寻觅“治愈”学生管理的“顽疾”的“良药”。

二、高校学生管理大数据建设的方法及作用

高校该如何开展学生管理的大数据建设呢?高校学生管理大数据建设的指导思想为著名的大数据思维:[2]需要全部数据样本而不是抽样;关注效率而不是精准度;关注相关性而不是因果关系。遵循大数据建设的基本流程数据采集、etl、存储、挖掘、应用。学生从报名、入学开始,到在校、毕业、离校、就业等整个过程都会有相应的数据产生。这些数据的来源渠道十分丰富,可通过一卡通校园卡或其他感知技术产生日常生活数据,可利用数据交换平台接入学校各个部门业务系统采集基础信息数据,可通过学生在图书馆阅读纸质、电子书籍记录学习行为数据,可通过学生使用校内系统浏览新闻、社交等获取网络行为数据,另外还有校园网内各种it系统和设备产生的日志数据等等。所有数据采集以后,通过基本信息、学习信息、生活信息、综合素质、评价信息等几个维度对学生信息的数字化进行处理,存储到学校的数据平台。

通过在数据平台(hdfs、nosql、rdbms)上架构大数据分析、搜索、计算,对学生的数据进行分析和挖掘,最终得出一些相关性结论。在安全方面,根据在校消费、门禁数据分析,提前预警不在校、未归寝或者晚归的危险信号;如果学生失联,可以调取历史数据,为寻找提供线索。在学业方面,在课堂的自由与纪律矛盾对抗中,为管理者决策提供有利的数据支撑;根据学生上课数据的相关分析,反向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在服务方面:根据学生每天在食堂的消费金额,发现生活困难学生;根据上网数据发现网瘾学生;根据考试数据发现学业困难学生;然后将这些重点关注对象推送给管理者,有针对性地提前提供关怀。在评价方面,根据学生全面的数据,全方位、多视角地评价一个学生,为学生的各项评优、申请资助提供有利依据。教育方面:大数据有助于改变以往一人得“病”全体学生都得“吃药”的状况,这种状况既不科学,效率又非常低。总之,学生大数据分析可以让学生管理者实现精准管理,更有针对性的给学生提供帮助与指导。如果大数据成功应用于学生管理,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将呈现新的面貌:

第一,被动管理变为主动管理。利用大数据对全部学生的全部数据进行分析和挖掘,从学生行为中分析得出一些相关性结论,获取一些可能性异常推送给管理者。管理者获取数据以后,可以提前发现异常,提前进行干预和指导,避免亡羊补牢。

第二,群体管理变为个性管理。在当前全球化、经济化、文化多元的社会中,学生的个体差异越来越大,价值观和人生观千差万别,统一的群体管理方法早已经捉襟见肘。利用大数据可以对每个学生个体行为进行挖掘分析,了解每个学生的个性,尊重学生成长的规律,为其提供个性化指导和服务,让每个学生都健康成长。

第三,粗放管理变为精细管理。素质教育的全面发展,让学生的校园学习和生活缤纷多彩。大数据将获取学生全生命周期里面的所有数据,可以让管理者精准了解各个学生的情况,从而针对每个学生进行细致有效的管理,让管理和服务无处不在,真正让学生感到满意和舒适。

三、大数据应用到学生管理工作的挑战

大数据在学生管理方面的关注和投入较少。在慕课(mooc)如火如荼开展的同时,各大高校针对学生管理的大数据应用却黯然失色,缺乏应有的关注和投入。其实用户行为分析早已是各大电商、企业等最核心的大数据应用。只有了解用户,才能提供最贴心的服务,同样,高校只有了解学生,才能真正让学生管理变成服务。虽然高校近年越来越重视学生管理,但是利用大数据对学生进行个性化的管理在教育行业还没有重视起来,也没有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研究和建设。

数据应用中的安全与隐私保护存在不足。今天的我们很难保护数据,这是整个社会面临的一个极大的挑战,中国保护用户隐私的法律法规尚不健全。为了学生的安全,做到安全监管无死角,是否允许在校园各重点活动区域(课堂、食堂、宿舍、图书馆、第二课堂等)安装视频监控探头?为了获取学生行为,是否允许学校在学生不知情时通过校园卡或者手机等其他感知和探测技术获得学生数据?学校的信息部门如何在大数据环境下确保信息共享的安全性?如何为用户提供更为精细的数据共享安全控制策略?这些问题目前都没有一个标准答案,答案只能待各行各业大数据应用的进一步深入研究和实践得出。

信息化基础建设需完善。由于前期的校园信息化建设仅用于满足学生和教职工的基本需求,没有考虑到大数据的应用,如果要进行大数据的分析,目前学生个体数据还远远不够,因此学校信息部门需要思考如何完善信息化基础建设,从而更多地获取或感知学生的数据。

大数据建设需要全校通力合作。大数据只是一种技术,技术必须与业务有效结合,才能产生最佳的效果。大数据时代高校学生管理的研究,不仅仅是信息部门的工作,也是学工部门的工作,更是全校层面应该统一思考和规划的重大课题。

第三篇:加强和改进新疆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思考

摘 要: 新疆特殊的战略地位、新疆高校教育体制改革及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都决定了新疆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是关系新疆稳定和促进民族发展的重中之重。本文从新疆高校大学生的自身特点入手,提出了加强和改进新疆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几点应对措施,旨在从实际出发,探讨适合新疆高校学生工作的方法,促进新疆高校和谐稳定发展。

关键词: 新疆高校 学生管理工作 重要意义 自身特点 应对措施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主要是指围绕学生管理而进行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是管理和教育的结合。大学生是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主体,学生管理工作是高校学生工作的基础,也是高校工作的重要内容。切实加强和改进学生管理工作在促进高校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新疆在全国处于特殊的战略地位,新疆高校的大学生具有非常明显的自身特点,这给新疆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和挑战。因此,应大力加强和改进新疆高校学生的管理工作,对维护新疆稳定,促进民族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加强和改进新疆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

1.加强新疆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是促进新疆稳定及社会稳定大局的客观需要。

新疆高校是一个多民族学生的大家庭,由于复杂的客观环境,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者不仅要加强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思想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和教育各族学生树立“四个认同”的意识,自觉维护祖国统一,反对民族分裂,在行动上自觉地维护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这直接关系到祖国的统

一、边疆的巩固、民族的团结、社会的稳定、经济的发展,甚至关系到国与国之间的关系。所以从某种程度上看,新疆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者承担的任务非常艰巨,更为重要。

2.加强新疆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是新疆高校教育体制改革的必然要求。

随着政治、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民族之间文化交流日益频繁,不同思想、文化在交流中融合和碰撞的同时,我国高等教育也面临着空前的发展机遇[1]。新疆高校也不例外,在与内地高校及发达国家高等学校的交流与竞争中,教育体制、教育思想、教育方式、教育产业等都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在这种情况下,新疆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必然要与全国乃至世界先进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接轨,带来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的变革。所以,学生管理工作方法的改进及观念的更新是新疆高校教育体制改革的必然要求。

3.加强新疆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是培养新疆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内在要求。

新疆教育管理者必须把学生培养成认真学习和掌握现代科学技术和文化知识,身心健康,人格完美,并能够自觉地承担起振兴新疆、发展新疆的历史使命,为实现各族人民的共同进步和共同繁荣、实现新疆的长治久安作出自己贡献的“四有”新人。这不仅是高校的发展目标之一,更是每个教育管理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只有积极转变管理思想,建立健全管理制度,改进管理方法,尽快实现管理手段现代化,才能适应当代大学生不断变化发展的思想状况,培养出国家和社会需要的优秀人才。

二、新疆高校大学生的特点

1.民族成分的复杂性。

新疆高校少数民族学生占有相当比例,一般为50%左右,个别高校的少数民族学生高达90%。新疆高校学生的民族成分共有20多种,其中绝大部分是生活在新疆本地的少数民族学生和汉族学生。在少数民族学生中,又以维吾尔族学生占绝大多数。汉族学生和维吾尔族学生,维吾尔族学生与其他少数民族学生构成了新疆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主要对象。

2.语言的多样性。

在新疆高校中,各族学生主要使用的是本民族语言,如汉语、维吾尔语、哈萨克语等。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一些少数民族的学生,尤其是来自广大农村和牧区的少数民族学生使用汉语的能力相对比较薄弱,为了提高民族学生汉语水平,各高校实行一年预科制度,开始推行民族教师使用汉语授课,辅助于民族语言。但是,在做少数民族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必须使用民族语言,这样才能消除少数民族学生的心理隔阂,使他们更容易接受理解教育内容。

3.文化背景的差异性。

新疆高校大学生无论在语言、风俗习惯还是行为方式、心理状态等方面都存在明显差异,这种差异远远超过其他内地高校的大学生。由于各民族学生之间存在较大的文化差异,使各族学生在学习生活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所以问题一旦出现,就要认真地及时处理。

4.思想认识的多样性。

由于新疆高校的少数民族学生大都来自于广大农村和牧区,而这些地方的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相对落后一些。学生进入大学后,面临的是一个全新的环境,感到很多方面不适应,因此容易产生一系列的思想问题。因此,新疆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者必须引导这些学生逐步克服相对封闭的心理,学会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分析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

5.学生来源多样化。

随着新疆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内地学生来疆人数不断增加,他们大多来自于中小城镇和农村,其民族成分又主要以汉族为主。由于各种原因的影响,他们对新疆的情况了解不多,尤其对少数民族的情况知之甚少。有不少学生存在一种矛盾的心理,一方面想了解新疆的少数民族,想与少数民族学生建立起朋友关系,另一方面不知道如何与少数民族学生打交道。虽然大家都在一个学校学习生活,但彼此还有相当的距离。这种状况给学生管理工作不可避免地带来了一些问题。

三、加强和改进新疆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应对措施

新疆高校学生自身的特点决定了新疆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有其特殊性,必须从学生实际出发,不断加强和改进学生管理工作,才能促进和谐校园的稳定发展。

1.推进学生民族团结教育,以维护学校稳定和社会稳定为大局。

(1)以民族团结教育理论学习为基础,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民族性。

新疆高校不仅要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思想道德及法制教育,更重要的是加强学生民族团结教育,上好学生民族团结教育理论课。民族团结教育理论课在教育内容、教学用语、教育形式等方面应尽可能地贴近各民族大学生的思想实际,贴近新疆社会实际,贴近现实生活,用各民族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便于理解的内容、亲切熟知的民族语言教育各民族大学生。如利用新生入学教育开展民族团结专题讲座,学习民族理论和政策,广泛了解各民族的风俗礼仪。利用周日班会做好民族团结宣传教育工作,开展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及学习经验分享。

(2)以校园文化活动为依托,促进民族团结教育深入持久开展。

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是民族团结教育的重要载体。如组织开展“促民族团结、建和谐寝室”文化节、民族歌舞大赛、民族知识竞赛、民族服饰大赛等学生喜闻乐见的校园文化活动,增进各族同学之间的相互了解,传承优秀的民族文化。

(3)以社会实践活动为补充,提升民族团结教育实效性

组织学生深入少数民族地区开展义务民族团结知识宣讲、义务支教和民族文化调研活动,让各族学生在实践中了解少数民族和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变化,切身感受民族文化的绚丽多彩和博大精深。

(4)以民、汉学生合住为平台,共建和谐向上的民族大家庭。

民、汉学生合住就是在大学校园社区推行以学院为单位,同专业汉族与少数民族学生混合编排宿舍住宿生活。民、汉学生合住能够为各族学生创造更多相互交流、相互学习语言的机会,提高“双语”教育教学质量。同时可以帮助各族学生学习彼此的文化习俗,提供相互了解优秀文化的平台,进一步增进各民族学生之间的团结和进步,从而营造稳定和谐的校园氛围。

2.高度重视,加强学生管理人才队伍素质建设。

面对新疆高校发展的新形势,开创新疆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新局面,必须努力培养和造就一支高素质的学生管理人才队伍,必须实现学生管理工作队伍的专业化及双语化。

从当前新疆高校学生管理队伍的现状来看,管理者参差不齐,整体素质不高,大多数是本科毕业就从事学生工作,不但理论修养不够,专业管理知识也欠缺,基本上处于经验化工作水平,专业化程度较低。各高校应培养学生教育与管理专业学科相结合的人才,为管理者创造理论学术研究发展平台,与其他高校交流学习及深造培训的机会。再者,新疆高校学生来自不同的民族,又有各自的语言、文化背景及思想认识。因此,配备使用汉语和少数民族语言的双语学生工作者,是加强新疆高校学生管理人才队伍建设的关键所在。

3.充分发挥学生组织力量,尤其是少数民族学生党员的骨干作用。

第12次全国高校党建工作会议精神指出高校应大力加强学生党建工作,发挥学生党员骨干作用。高校学生组织中的学生骨干(指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及学生干部等品学兼优的学生),既是学校教育管理的对象,更是教育管理的力量[2]。一方面,大学生党员群体有着较高的思想觉悟和文化素质,尤其是大力发展少数民族学生党员,发挥他们的先锋模范作用,引导和带动存在狭隘民族意识及思想封闭的民族学生改变原有观念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另一方面,充分发挥共青团、学生会、班委会等学生组织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约束”的作用。切实加强民主管理,激发学生参与管理的热情,通过学生组织了解到第一线的信息和动态,了解学生当前最关心的问题,同时广大学生能够从中受到深刻的社会实践教育,增强走入社会的自信心,全面提高自身素质,达到高校培养学生的目的。

4.关注特殊群体,建立学校学院家庭相结合的教育管理机制。

新疆高校学生中的特殊群体有各种个性特质,要认真地、细致地加以对待。首先,学校管理者应建立高校大学生特殊群体档案,制定教育帮助工作计划和措施,负责抓落实,并亲自做好学生的教育转化工作。其次,学校和学院应加大投入,建立有效的工作机制。(1)设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咨询机构,使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及时得到救助;(2)加强奖助学金评选工作,加大筹措力度,使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尤其是少数民族困难学生真正享受到国家和社会的资助,顺利完成学业;(3)扩大民族学生就业途径,切实解决民族学生就业难问题;(4)建立院系学生教育管理工作者、学生问题专家、社会专门机构三者相结合的违纪违规学生教育转化机制;(5)少数民族学生工作者与相关学生进行一对一负责制教育,用学识的魅力和人格的魅力感染学生,打开他们思想心结。通过开设问题学生学习班,进行重点教育。第三,学校教育不能代替学生家庭教育,家庭教育对特殊群体学生非常重要。在工作中,学生所在院系要与这部分学生的家长建立沟通渠道,及时将学生在学校的情况告知学生家庭,争取学生家庭与学生有更多的亲情交流,对学生给予更多的教育。如果学生的问题比较严重,则需要学生家长到学校,配合学校一起开展工作[3]。

5.优化环境,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

新疆高校应将爱国主义及民族团结教育的内涵融入到校园环境中,在给予学生美的享受的同时使他们受到潜移默化的文化熏陶、精神洗礼[4]。在营造校园文化的氛围时要积极迎合学生的心理需求,从各族学生的实际特点出发,使文化建设深入到广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如规范学生的行为举止,净化校园文化环境,树立学生的公德意识;将“两课”教育与高校传统文化有机结合,在寓教于乐中,引导学生健康发展;在保持少数民族文化特色的前提下,与校园整体文化建设有机融合,创造良好的育才成才环境;参观爱国主义红色教育基地,引导学生了解先辈的光荣历史,了解新疆发展历程;加强与社会的沟通,广泛开展校企联合,请企业界成功人士来校举办讲座,让学生到工厂企业参观学习,或兼职锻炼,或科技开发,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积极性,帮助其树立正确的择业观,逐步形成优良学风、校风,真正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

参考文献:

[1]赵祥伦.新形势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面临的问题和对策探讨[J].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5).

[2]田作淳,宋黎明.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切实加强改进高校学生管理工作[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

[3]汪建华.浅析以人为本学生工作理念的现实途径[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7(9).

[4]党意.关于高校学生管理几个问题的探讨[J].思想教育研究,2009(6).

第四篇:高校图书馆引进学生管理员的实践与思考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及对高素质人才的大量需求,高等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教育大众化的全面实施,高校的扩招规模在不断地扩大,高校为了满足学校改革和发展的需要,普遍在扩建新馆,同时为满足读者和教学评估的需要,各图书馆的文献数量快速增长,服务功能也更加齐全。同时,为了更大限度的满足读者的需求,延长开馆时间,开架阅览室增加,开展深层次的信息服务等,为高校图书馆提出了新的挑战。而对于图书馆的经费和编制所限,所面临的人员不足的问题日显突出,引入大学生管理员能有效的解决图书馆工作人员缺少的问题,学生管理员既能完成一些简单的体力劳动,也能完成一些对计算机技术含量比较高的要求。如流通部书库的清洁工作,图书借还,图书的上架整架,旧书的修补,期刊阅览室的管理,编目组的新书验证等等,这些工作都能让学生管理员参与完成。学生管理员不但能有效的缓解图书馆工作人员不足的问题,还能使一些专职馆员从繁琐的事务中解脱出来,有更多的时间从事一些深层次的研究。

第五篇:加强高校学生公寓应急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思考

加强高校学生公寓应急管理存在的

问题及对策建议思考

高校学生公寓是重要的育人阵地,公寓管理中的安全管理是各项管理工作的基础,当前我国高校学生公寓应对突发事件的机制却相对薄弱。文章结合笔者自身工作实际,就目前我国高校学生公寓现状进行分析,针对学生公寓突发事件的特点以及应急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出高校学生公寓应急管理体系建立的原则和要点,旨在为新形势下提高高校学生公寓突发事件的管理能力提供对策。

一、高校学生公寓管理应急管理体系的定义

高校学生公寓管理应急管理体系指高校学生公寓相关管理部门的主要领导联合相关部门组织相关人员组建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小组,利用相关的理论知识、技能和资源制订突发事件应急管理计划,培养突发事件解决能力,处理和应对高校学生公寓中可能和现实突发事件的综合体系。

二、高校学生公寓突发事件的特点及类型

高校学生公寓突发事件指突然发生在高校学生公寓内或与高校学生公寓有关的事件,由于住宿群体的年轻性、密集性等特点,这类事件的发生可能对学生公寓或相关师生带来极大的损失或破坏,影响到高校学生公寓管理的正常运作。高校学生公寓居住的主体特殊,他们知识面较广、接收新生事物快,价值观和人生观初步形成或正在形成,有一定成熟度但又有一部分可塑性,思维过程及行为方式都极易受外界事物影响,传播信息快且广。因此,这些客观原因导致高校学生公寓突发事件具有偶然性与必然性并存、紧迫性与严重性并存、公众性与聚焦性并存、未知性与可测性并存、破坏性与建设性并存等特点。

根据高校学生公寓突发事件的特点和产生的原因,可将高校学生公寓应急管理类型分为以下几种。①由不可控因素导致的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如自然灾害)。②由外界可控因素导致的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③学生公寓管理因素导致的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如管理制度的不健全或新增制度的不被接受引发的学生公寓群体事件)。④学生心理环境因素引发的学生公寓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如学生因抑郁出现的自残、自杀事件)。⑤网络信息社会的发展引发的公寓突发事件应急管理]。

由于各个高校学生公寓管理模式不同,对学生公寓内发生的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内容和环节也因校而异。总之,各高校在建立学生公寓应急管理机制方面应结合自身特点,在一般性模式和流程上因地制宜。

三、现行高校学生公寓应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高校学生公寓应急管理的危机意識淡薄

应急管理危机意识淡薄主要表现在两个群体,一是公寓管理员群体,一是作为学生公寓管理主体对象的大学生群体。

学生公寓管理员是在学生公寓内接触学生最频繁的群体,他们对学生公寓内应急事件的发现、报告及应急处理起着尤为重要的作用,但就当下而言,许多高校大缺乏对公寓管理员应急管理能力专业培训,导致管理员更多只看到公寓管理员提供物业服务的一面,而忽视了其在学生公寓应急事件处理中的重要地位。

由于大学生正处于由不成熟到成熟的过渡期,从一定程度上来说缺乏生活磨炼和社会阅历,遇事缺乏冷静,容易对学生公寓内发生的突发事件缺乏警惕性,对自然灾害等应急事件的发生原理的认识可能停留在理论基础之上,真正面对时却表现出手足无措(如面对学生公寓内突然的火灾);对网络诈骗等信息缺乏辨识能力,有时甚至将一些发生可能性较高的事件(如“校园贷”“传销”等诈骗事件)排除在危机意识之外等。

(二)高校学生公寓应急管理理念相对落后

有的高校认为突发事件是小概率事件,即使发生了临时处理一下即可,甚至把相关理论和措施当作应付检查。学生公寓一旦出现应急事件时,参与应急管理的部门或人员往往很单一,没有经过专业培训,也没有建立起畅通的信息传递网络,同时,部门之间协作起来也缺乏联动机制。

(三)缺少经费支持

因为突发事件具有不可预见性,故各高校对此类应急事件处理所需经费,或是因为学校经费原因,或是因规律性不强等原因,在一定程度上缺少准备甚至没有准备,等事件发生了再来开会讨论等情况,不可避免地降低了应急事件处理的及时性、有效性。

(四)制度化建设不够

根据调查,目前许多高校突发事件发生时,由于之前没有建立有效的应急管理计划,而只能采取临时抱佛脚的应对方式,一边应对一边摸索经验,导致应急管理成本高、效率低。

四、建立高校学生公寓管理应急体系的原则及要点

(一)建立高校学生公寓应急管理体系的原则

学生公寓突发事件关乎学校正常的教学运行,关乎学校安全稳定,关乎生命财产安全,应急管理工作综合性强、复杂程度高,在建立学生公寓应急管理体系时遵从如下四大原则。

(1)维护稳定原则。高校的稳定、安全,不仅是关乎高校本身稳定安全,还直接关系社会稳定,在公寓应急管理体系建立时必须以此为首要原则。

(2)迅速快捷原则。学生公寓突发事件有紧迫性与严重性并存、公众性与聚焦性并存等特点,要将损失降到最低,就需用最短的时间,采取迅疾有力手段来控制事态发展,故迅速快捷原则是重要原则。

(3)教育与管理相结合原则。政治思想工作是高校学生工作开展的重点,因此需要教育与管理相结合。

(4)以人为本原则。以人为本原则在《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就有所强调,要求把公民合法权益作为突发事件解决中的重点工作,从而体现出较强的以人为本原则。

(二)建立高校学生公寓应急管理体系的要点

1.提高认识,自上而下重视学生公寓应急管理

高校学生公寓安全应急管理体系要充分发挥作用,避免应急管理人员单一,部门缺乏联动等问题,学校层面支持必不可少。高校应自上而下建立统一的应急管理组织机构,保障各项应急制度的全面统一协调,相关职能部门通力合作。同时,高校应在预算中提供足够的专用资金,加大学生公寓安全硬件和软件投入,为该体系的运行提供有效保障。

2.加强人员培训,不断提高公寓应急管理人员基本技能

学生公寓应急管理人员必须具备专业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在学生公寓发生突发事件时,应急管理人员应当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采取果断有效措施进行处置和上报,以便于决策层进行决策。因此,学生公寓管理部门在人员的进出机制方面,需要有相关的准入和退出要求,同时加强对该部分人员理论培训和实战演练,通过一系列激励措施如举行应急技能比赛等,将其应急管理业务能力纳入绩效考核范畴。另外,学校要充分利用校内外专业资源,定期对公寓管理人员的应急技能进行指导培训,如防火安全知识、各种管理设施的使用技术、卫生安全知识的培训等,加强各种应急演练,理论与实践结合,以达到切实提高公寓管理人员处理突发事件技能的目的。例如:2018年,笔者所在单位某学生寝室发生饮水机自燃事件,宿舍管理员作为第一突发事件发现人,利用日常所学防火知识,判断火情,果断采取断电、请同学协助取就近灭火器灭火、灭火后立即报告相关管理部门等措施。整个过程处置精确得当,及时挽回了损失。

3.依法管理,加强多部门联动

学生公寓内的突发事件,具有种类繁多、涉及面广等特征,因此需各部门联动起来,一同完成对应急事件的预防及管理工作。在应急预案制定、应急事件处理及善后等过程,为规避风险,均需法律顾问介入,做到依法依归管理。总体来说,学生公寓管理应急管理体系的建立需要联合法律顾问、心理咨询室、医务部门、保卫部门、网络管理等部门,将突发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或破坏性降到最低。

4.完善管理制度,常規防范与应急处理相互融合

学生公寓日常管理制度建设包含各项日常管理制度如《学生公寓查房制度》《学生公寓网络管理办法》以及各项应急预案如《学生公寓火灾应急预案》《学生公寓突发突发治安事件应急预案》《学生公寓意外伤亡应急预案》等。日常管理贵在落实,不同应急事件的处理启动相应的应急预案。加强应急管理与日常管理的衔接,如学生公寓查房制度,工作人员在查房时同时完成内务、安全检查及学生思想动态了解的工作,在一定程度上了解学生心理动态,做到常规防范与应急处理为一体,才能有效提高高校学生公寓管理水平。

5.抓好学生思想教育公寓阵地,提高学生自我应急技能

在思政工作进公寓工作中,通过合理利用公寓思想教育阵地,广泛开展安全宣传教育,提高学生安全防范意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积极向上“三观”意识,增强学校和公寓凝聚力,在应急事件发生时,能够自觉按照学校统一部署,“人人战斗,室室战斗,楼楼战斗”,形成全校师生同心同德,共渡难关的局面。

五、结语?

由于高校学生公寓居住群体的密集性和特殊性,学生公寓突发事件发生的概率出现提高的趋势且呈现出一系列新特点,文章提出高校学生公寓安全应急管理体系建立的原则及要点,有利于高校在新形势下提高学生公寓应急管理能力,维护学校的自身形象,从而实现高校的稳定发展。

上一篇:高新技术企业实施方案下一篇:高校教师教学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