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发展观的思想汇报

2023-01-11

在加入共产党之后,我们要及时的向党组织反映自己的思想状况,在思想上遇到困惑后也可以以思想汇报的形式向组织进行反映,寻求帮助。那么,如何才能撰写出一份合格的思想汇报材料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科学发展观的思想汇报》,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第一篇:科学发展观的思想汇报

2011 对科学发展观的思考 思想汇报

对科学发展观的学习思考

对科学发展观的学习思考

摘要:为了解决我国目前在发展中面临的一些问题,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科学发展观”。我们必须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基础,理解其内涵,了解其重要意义,并把它作为推进改革、谋划发展的根本依据,更要以实际行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 可持续 以人为本 统筹兼顾

在党的十七大上,胡锦涛总书记在《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的报告中提出,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21世纪,中国的发展进程不可避免地遭遇到如下的6大基本挑战:人口三大高峰(即人口总量高峰、就业人口总量高峰、老龄人口总量高峰)相继来临的压力;能源和自然资源的超常规利用;加速整体生态环境“倒U型曲线”的右侧逆转:实施城市化战略的巨大压力;缩小区域间发展差距并逐步解决三农问题;国家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建设和国际竞争力的培育等。所有这些挑战严重制约中国未来的发展,要消解这些挑战,就必须树立起一个适用于现今中国国情的发展战略。而这个发展战略的整体构想,既要从经济增长、社会进步和环境安全的功利性目标出发,也要从哲学观念更新和人类文明进步的理性化目标出发,几乎是全方位地涵盖了“自然、经济、社会”复杂系统的运行规则和“人口、资源、环境、发展”四位

一体的辩证关系,并将此类规则与关系在不同时段或不同区域的差异表达,包含在整个时代演化的共性趋势之中。科学发展观,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提出的推进我国各项事业的改革和发展的一种方法论。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务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主题,也是当代中国的主题。发展观问题之所以重要,就是因为有什么样的发展观,就会有什么样的发展道路、发展模式和发展战略,就会对发展的实践产生根本性、全局性的重大影响。当前中国处在一个发展的重要机遇期,又处在一个发展的矛盾凸显期。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势在必行,贫富之间、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不协调状况日益严峻等新趋势、新矛盾,决定了科学发展观对全局工作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坚持以人为本,就是坚持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唯物史观基本原理,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的根本宗旨,把依靠人作为发展的根本前提,把尊重人作为发展的根本准则,把提高人作为发展的根本途径,把为了人作为发展的根本目的,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以人为本思想,针对当前我国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实际工作中存在的一种片面的、不科学的发展观而提出来的。这种片面的发展观过分强调的经济的快速运行,而忽略甚至损害人民群众的需求和利益。科学发展观在坚持发展生产力的基础上,强调人是发展的根本动力,发展的根本目的是让发展的成果惠及人民。

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从全局高度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体现,反映了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的深刻认识,揭示了把科学发展观贯彻到各个方面的切入点。全面,是指发展要有全面性、整体性,不仅经济发展,而且各个方面都要发展;协调,是指发展要有协调性、均衡性,各个方面、各个环节的发展要相互适应、相互促进;可持续,是指发展要有持久性、连续性,不仅当前要发展,而且要保证长远发展。党的十七大把全面协调可持续作为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来强调,反映了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一方面,经过长期发展,我们积累了较为雄厚的物质技术基础,可以在推进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上有更大作为;另一方面,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经济社会发展不协调、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不适应等问题更加突出地摆在了我们面前。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基本要求,提出了解决城乡、区域、经济社会、人与自然发展不平衡、不协调问题的新思路,指明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正确方向。只有更加自觉地推进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才能更好化解对我国发展

1 的各种制约因素,更好推动我国发展进程,确保实现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

统筹兼顾,就是要总揽全局、科学筹划、协调发展、兼顾各方。恩格斯说:“世界表现为一个统一体系,即有联系的整体。” 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各个方面本身就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整体,只有统筹兼顾才能发挥整体效应,体现整体功能。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五个统筹”,即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再加上党的十七大报告在“五个统筹”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的要统筹中央和地方关系,统筹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等内容,都是反映了我国目前面对的一些矛盾和不均衡的问题,同时也说明了坚持统筹兼顾思想的重要性。

科学发展观,不仅是我国当前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要指导思想,而且也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长期坚持的重要指导思想。然而,推行一种新观念,通常比提出一种观念,要克服更多的阻力。在现实中,科学发展观的践行也与相当一部分人的认识发生着冲突,很对人对科学发展观这个概念存在着很大的误解。有的人认为,“科学发展观”是一种新的发展观,要实现科学发展观就要否定以前的发展成果。还有的人认为,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放慢发展的速度,甚至是暂停发展。提出科学发展观,不是说中国20多年来的发展有问题,更不是说中国的发展成果有问题,而是说一些发展思路、发展观念、发展模式已经越来越不适应新阶段发展的要求。如果不进行发展观的创新,不仅很难取得新的发展,要想巩固已有的发展成果也是不易的。科学发展观是对现有发展观的创新,但这一发展观与中国共产党关于发展问题的思想是一脉相承的,不存在什么“新”与“旧”之分。邓小平同志讲过,发展能快就不要慢,这是总结中国几十年经验提出的一个正确命题。但要想保持快的发展速度,不把握好发展节奏、发展步伐是不行的,不照顾到影响发展的方方面面更是不行的。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不是要求放慢发展的脚步,而是就中国的发展做一个总的统筹和规划,其实在加速我国的发展。这些错误的观点也是在提醒我们,科学发展观作为一种新的思路,首先是理念、思维层面的东西,但科学发展观又不仅仅是一种观念形态的东西,还应该变为政策、制度与实践。

作为这个社会的一份子,我们应该积极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全面理解和正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涵和基本要求的基础上,认真加以贯彻落实。作为大学生,我们要努力技能知识,注重实践,用实际行动支持国家建设;坚持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在大小事上都要严格要求自己,不以善小而不为,不以恶小而为之;提高自身素质,身心健康,尊重他人,更要尊重自己;要树立远大的理想,并为之努力,清楚自己的责任义务。作为一名要求进步的

2 入党积极分子,我应该做到端正入党动机,认真学习党章,对党的历史有所了解,对党的政策积极关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对待事情要有理性的判断,并坚持自己的立场,不跟风,不盲从;在学校要做优良学风的身体力行者,在社会上要做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积极推动者。

通过这次党课的学习,我深刻地感受到:深入领会和准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着力用科学发展观武装自己的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学习和学生工作,对于我们的人生都具有重大的意义。因此我们一定要正确的践行科学发展观,争做优秀大学生,更要正确的践行科学发展观为社会为国家建设奉献出自己最大的力量。

3

第二篇:用科学的发展观做好基层政治思想工作

——金融思想政治工作理论调研

随着金融改革的不断深入,基层人民银行职工的思想出现了新的变化。客观事物在变化,人的思维也在变化,人的思想活动不是固定一成不变的,它随外部的条件、环境的变化而变化的。所以说,思想政治工作要不断的随事物的发展而改进和加强。

在新时期,用科学的发展观做好干部职工的政治思想工作,必须摸清职工的基本情况和思想动态,根据职工的具体情况,开展思想政治工作。作为基层支行的领导干部,我们要根据形势的发展、人员的思想变化情况,用科学的发展观做好基层干部职工的政治思想工作。

近几年来,由于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入,人民银行职能的调整、机构的减少,基层人民银行工作人员只出不进,人员年龄结构、文化结构和专业知识结构存在差距。主要体现在:一是年龄结构单一;二是文化结构参差不齐;三是部分职工缺乏金融专业知识,专业不对口。以某基层支行为例,现有职工30人,45岁以上职工有6人,占总人数的20%,其中大专以上文化程度3人,初中以上文化程度3人;30岁至44岁23人,占总人数的76.7%,其中大专以上文化程度17人,中专文化程度3人,初中以上文化程度3人;30岁以下的为1人,只占总人数的3.3%。从整体上看职工文化程度较

高,但实际情况大部分是通过各种函授和自学考试获得的毕业证书,第一学历为中专文化程度的只有10人,其他的均为后期取得大专毕业证书。在专业技术和业务理论方面存在差距,其中有18人是过去人民银行内部的干部子弟接班和部队复员、转业分配的人员,他们没有经过专业知识的培训,只是在长期的实际工作中积累了一些经验,缺乏金融业务理论知识,而金融专业院(校)毕业的职工相对较少,只有6人。

由于基层支行人员在年龄、文化和专业知识等方面存在差距,导致了在干部队伍中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思想问题,使得职工开拓创新意识淡薄,工作上缺乏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目前,我认为基层支行干部职工的思想问题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部分职工的思想老化,工作缺乏积极性和创造性。这部分人大多数是45岁以上的职工,主要表现在:一是有等、靠的思想,在开展工作上缺乏积极性,安排一项工作干一项,不思进取,满足于现状,得过且过,认为自己参加工作几十年了,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只要安稳地再工作几年,就可以退休安度晚年;二是有不适应感。目前,旗(县)级支行也都进入了计算机化办公,对干部的文化知识、工作能力和业务技能的要求提高了,年龄偏大的职工对新知识、新业务缺乏足够的了解和认识,思想上产生急躁的情绪。

2、有的职工思想上存在困惑。这部分人是30岁至44岁之间的职工,一是有危机感。近几年,由于随着金融改革的不断深化,特别是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的成立,人民银行职能的调整,使基层支行部分业务集中在中心支行,使不少职工怀疑旗(县)级支行今后的发展方向和趋势,思想上有顾虑。二是有畏难情绪。部分职工认为银监机构分设后,人民银行的地位降低了,不利于履行央行职能,产生一定的畏难情绪。三是心理压力大。这部分职工大多数是干部子弟接班和部队转业、复员人员,他们参加工作十到二十年的时间,退休不够岁数,工龄还差年限,金融业务理论知识又欠缺,不仅在工作上有压力,而且在家庭上也有压力,这些年龄段的职工上有父母,下有子女,生活压力较大。

3、职工普遍对收入分配方式心理产生不平衡。近几年随着经济的发展,其它机构人员的工资收入逐年在增加,特别是银监机构成立后,基层职工与银监机构人员工资收入差距拉大了。还有的对在一个区域内不同的工资收入存在看法,认为在同一个消费地区内,同样的工作量,工资收入为什么不一样。由于工资收入存在差距,使得部分职工对收入分配方式心理产生不平衡。

4、部分环节干部“终身制”的思想严重。认为被聘为环节干部后就能“一劳永逸”,在工作上不出现大的过错、大的失误、平平稳稳就行,缺乏开拓创新意识,工作积极性、

主动性不高。还有的环节干部为了下一届能够续聘,不影响自己的票数,怕得罪人,在工作上不能大胆管理,当“老好人”,有的甚至为犯错误的职工开脱责任。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要用科学的发展观,做好基层干部职工的政治思想工作。我们除了做好其他必要的思想政治工作以外,还注重从三个方面开展政治思想工作:

1、坚持以人为本,用科学的发展观积极探索和做好政治思想工作。在政治思想工作中,我们要抛弃以往只是传达文件,念文章、读报纸,看录像等照本宣科的老思路、老方式,要找准政治思想工作的切入点,设身处地为基层干部职工考虑,从干部职工的实际情况入手,了解和解决干部职工在工作、生活、家庭中的困难和问题,对干部职工做到“理解、帮助、信任”。支行领导要经常深入到干部职工当中,多与职工沟通,通过沟通,了解一些干部职工的思想状况和家庭实际问题,在条件允许的前提下解决一些干部职工家庭的实际困难,使干部职工感到组织的关心、照顾,激发和调动干部职工的工作热情。把政治思想工作贯穿于日常工作中,这是提高思想政治工作实效的重要途径。

2、实行绩效机制改革,在实行绩效机制改革中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一是建立和完善绩效机制,结合基层人民银行实际,制定和实行合理可行的绩效方案、措施。在绩效工资发放上要坚持 “多劳多得”、“少劳少得”和“不劳不得”的

原则,杜绝“干多干少”都拿一样工资的现象,让有工作能力、工作量大、多的同志拿与之担负的工作任务相符的报酬,拉开工资分配的档次,实行“按岗定薪、岗变薪变,奖勤罚惰”,不断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二是在选拔任用环节干部工作中要严格实行环节干部竞争上岗制。在提拔环节干部和提拔什么样的环节干部问题上,是基层支行大多数干部职工最敏感和最关心的问题,要通过实行环节干部竞争上岗制和建立干部职工考核制度,激发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坚持“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干部人事管理机制;三是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用人机制,选拔、提拔德才兼备、群众公认、在群众中有威信的“五型”后备干部,最大限度地调动和挖掘人才潜力,发挥人的积极因素。

3、在思想政治工作中,领导干部要做到言传与身教一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领导干部自身的模范作用是最有说服力的思想政治工作,领导干部要坚决杜绝“说一套、做一套”,“对人一套、对已一套”,“台上一套、台下一套”的不良作风。“打铁需自身硬”,领导干部时时处处严格要求自己,要求别人做的,自己首先要做到,要求别人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领导干部要以自己的勤奋、善良、进取和责任心等优秀品质来潜移默化地教育和影响职工。

金融改革的深化、细化和人民银行职能的调整引起职工思想的动荡是十分正常的,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作为基层领

导干部必须要用科学的发展观,辩证地看待职工的思想,结合基层支行实际,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才能做好基层人民银行干部职工的政治思想工作,为金融改革和发展提供思想保证。

中国人民银行多伦支行

孙丽梅孟铁荣

第三篇:论科学发展观的思想内涵和重大意义

科学发展观,是对中国共产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集成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科学发展观,是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深入分析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准确把握世界发展趋势,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是提出科学发展观的根本依据。我国在新世纪新阶段的阶段性特征是提出科学发展观的现实基础。当代的发展时间和发展理念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借鉴。科学发展观正是在深刻总结世界发展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的,它顺应了当今世界发展的潮流,吸收了当今世界各国在发展的认识和实践上取得的积极成果。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马克思主义就是关于发展的学说。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整个历史进程的主题,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靠发展来不断巩固和前进的。只有紧紧抓住和搞好发展,才能从根本上把握人民的愿望,把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本质,把握我们党执政兴国的关键。坚持以发展为主题,用发展的眼光、发展的思路、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一条重要经验。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必须深刻领会第一要义,始终贯穿第一要义,切实抓好第一要义。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理念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价值理念,是马克思主义学说的本质所在,也是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基础和理论依据所在。按照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精神和社会主义的发展要求,我们今天讲的“以人为本”,是一个历史观和价值观内在统一的总体性范畴。以人为本的“人”,指社会的每个个人,主要的是最广大人民群众。以人为本的“本”,包括根本目的、基本动力和根本尺度三层意思:人民利益、人的发展,是根本目的;人民的创造性实践活动,是发展的基本动力;人的发展状态,是衡量社会进步程度的根本尺度和标志。可见,“以人为本”并不仅仅是一个价值观问题,它还包括唯物史观的重要思想。

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属性是人的全面发展。这是发展的根本目的、出发点、价值取向问题。社会主义的本质,是富裕、公正、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社会主义发展的本质要求是人的全面发展。发展是硬道理,人的全面发展是硬道理中的“硬道理”。按照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人的全面发展可以概括为四句话:人的自由个性的全面培育;人的需要的全面满足;人的素质的全面提高;人的才能的全面发挥。这四者是一个整体,互为条件,缺一不可。“四个全面”,就是人的全面发展,是为人的发展,是依靠人的发展。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和谐可持续。这是坚持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条件问题。要推动社会全面进步,才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前者讲条件,后者讲目的。社会全面进步,包括两大系统、两大关系:第一是经济社会系统,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四位一体”的全面发展,社会结构各要素、社会关系各环节以及城乡、地区间的协调发展,或者可以归结为经济发达、公平正义、政治民主、精神文明、社会和谐、共同富裕、普遍繁荣等要素。第二是自然生态系统,人与自然的关系,人生存的自然环境问题,人与自然的和谐,良好的生态环境,代际公正,代际的可持续发展。一个是社会内部系统,一个是社会外部系统,两大系统的和谐,“天人合一”。按照这些基本要求去促进发展,人的全面发展才会从可能变为现实。

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科学的发展,就是社会全面进步、人的全面发展。要做到这样,执政党和政府要善于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客观性、全面性、灵活性、协调性的思想方法,善于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统筹兼顾、各得其所。科学发展观强调的统筹兼顾,主

要内容包括:统筹兼顾的主要任务,即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统筹兼顾的能力和本领,即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能力,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应对国际局势和处理国际事务的能力;激发社会创造活力的本领,管理社会事务的本领,协调利益关系的本领,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本领,开展群众工作的本领,维护社会稳定的本领。

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意义就重大理论意义而言,一方面,要明确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创新成果,是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长期坚持的重要指导思想。科学发展观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于发展的思想,科学回答了我国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这个基本问题,是引领中国走向复兴的文明观、幸福观。另一方面,要明确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告诉我们,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包括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精神世界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世界观体现在发展问题上,就是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体现了我们党对当今世界和时代主题的深刻把握、对发展问题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是指导发展的科学世界观。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所遵循的根本方法。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不仅从世界观的层面揭示了经济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而且从方法论上为我们认识和处理经济社会发展问题提供了科学指导、基本途径和一般方法。

就重大实践意义而言,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经验,是科学发展观形成的历史根据和现实依据。一方面,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经验,是科学发展观形成的历史根据。科学发展观是在准确把握世界发展趋势、认真总结我国发展经验、深入分析我国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提出的;另一方面,我国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和发展要求是科学发展观形成的现实依据。当前,我国面临的既是一个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一个社会矛盾和问题较为突出的矛盾凸显期。因此我们必须抢抓机遇,积极应对挑战,妥善化解各种矛盾,努力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和平发展。

第四篇:如何正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思想内涵和重大意义

如何正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思想内涵和重大意义?(P32)(会展开)

主要内容: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范畴之一,马克思主义最注重发展社会生产力。在社会主义国家,一个真正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在执政以后,根本任务就是发展社会生产力,发展是硬道理。只有紧紧抓住和不断推动发展,才能从根本上把握人民的愿望,把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本质,把握我们党执政兴国的关键。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就是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本。以人为本,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论的基本原理,体现了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我们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要求。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全面,是指各方卖弄都发展;协调,是指各个方面的发展要相互适应;可持续,是指发展进程要有持续性、连续性。

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坚持统筹兼顾,就是既要纵览全局、统筹规划,又要抓住牵动全剧的主要工作、事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 指导意义

1.科学发展观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

2.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3.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考点2 :社会主义本质(简单题)

怎样全面、准确地把我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论断?

答:为了推动全党对社会主义进行再认识,邓小平提出了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论断: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所作的概括,一方面强调必须集中力量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另一方面指出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手段和目的。这一概括既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同时又赋予了社会主义以新的含义和时代内容。它的基本内涵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1.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纳入社会主义的本质。这是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一个十分明显和突出的特点。强调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在社会主义本质中的地方,是邓小平在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社会主义建设时间内在同一的基础上认识社会主义的一个创造,也是它提出社会主义本质这个具有更高概括性范畴的重要原因。

2.突出强调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指出了社会主义的发展目标,并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阐明了实现这个目的的途径。 ★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重要意义:

1.社会主义本质理论把我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了一个新的科学水平。社会主义本质刘堧的提出,为判断改革开放的是非得失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有力地促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大踏步地向前发展。

2.社会主义本质理论对探索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提出,为我们寻找一种能够从更深层次认识社会主义,从而为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在改革开放中探索出一条发展更快、人民享受到社会主义建设成果最大、能够充分体现出对资本主义优越性的道路,奠定了理论基础,开辟了广阔前景。

总之,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所做的理论概括,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既是坚持和继承,又是发展和创新,为我们真正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并在实践中创造出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奠定了科学的思想基础。 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任务。 考点3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辨析题) ★1.如何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内涵及其基本特征?

答: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包括两层含义:第一,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处在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前一层阐明的是初级阶段的社会性质,后一层则阐明了我国现实中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程度。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特征:

一是逐步摆脱不发达状态,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阶段;

二是由农业人口占很大比重、主要依靠手工劳动的农业国,逐步转变为非农业人口占多数、包含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工业化国家的历史阶段;

三是由自然经济般自然经济占很大比重,逐步转变为经济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历史阶段;

四是由文盲半文盲人口占很大比重、科技教育文化落后,逐步转变为科技教育文化比较发达的历史阶段; 五是由贫困人口占很大比重、人民生活水平比较低,逐步转变为全体人民比较富裕的历史阶段; 六是又地区经济文化发展很不平衡,通过有先有后的发展,逐步缩小差距的历史阶段;

七是通过改革和探索,简历完善和比较成熟的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制和其他方面体制的历史阶段; 八是广大人民牢固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自强不息,锐意进取,艰苦奋斗,勤俭建国,在建设物质文明的同时努力建设精神文明的历史阶段;

九是逐步缩小同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在社会主义基础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阶段。

其中第一条和第九条是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特点和历史任务的总概括,其他七条是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特点和历史任务在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的展开。

★初级阶段两层基本含义辨析: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两层基本含义既相对区别,又紧密联系,构成了一个具有特定内涵的新概念。这里所说的初级阶段,不是泛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会经历的起始阶段,而是特指我国在生产力发展水平不高、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历史阶段。

考点4:改革开放 (简单题) 如何认识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选择?(改革是一场新的伟大革命,和普通革命的区别)

答: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使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中国共产党在20世纪70年代末做出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是有其深刻的国内和国际两方面的背景。从国内的情况看,“文化大革命”十年内乱,使党、国家和人民遭到严重挫折和损失,面对严重的困难,我们的出路只能是通过改革开放。从国际环境看,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明显拉大,面临着巨大的国际竞争压力,我们的出路也只能是通过改革开放。邓小平正是在科学分析国内国际发展的大势,准确把握时代主题和人民愿望的基础上,做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抉择。

1.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它不是对原有经济体制的细枝末节的修补,而是对原有经济体制根本性的变

2.改革开放是一场革命,但它不是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意义上的革命,不是也不允许否定和抛弃我们已经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因此,改革开放及时我们党领导的一场新的伟大革命,又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

3.改革开放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从未进行过的事业,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全新探索,没有现成的模式可以照搬。

考点5 :市场经济 (辨析题) 如何从理论上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之间的关系?

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就其都是市场经济而言,两者具有共性: 1.从资源配置方式看,都是以市场为基础性配置手段; 2.从微观层面看,企业都是独立的市场主体和法人实体; 3.从经济活动看,市场经济规律起着支配作用;

4.从宏观层面看,政府的宏观调控主要是通过经济手段来实现的; 5.从经济运行看,法制起着基本的保障作用。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又是两种不同的社会制度与市场经济的结合,它们体现的是不同社会经济制度下的市场经济。市场经济与不同的经济体制结合就会体现出不同的制度特征。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制度结合,就要坚持以公有制为主题,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题,坚持以实现共同富裕为目标。离开了这些特征就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而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则不具有这样的特征。坚持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道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最重要的就是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与市场经济的结合。如果离开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就会走向资本主义。 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主要内涵是什么?

答:1.突破了了过去公认的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是代表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经济制度本质属性的概念,认为它们都是经济手段。

2.计划和市场作为调节经济的两种手段,它们对经济活动的调节各有自己的又是和长处,也有自身的不足和缺陷。

3.市场经济作为资源配置的一种方式本身不具有只读属性,但是,它与社会主义相结合而形成的经济体制则必须体现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特征。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与市场经济的结合。由这一结合而形成的市场经济体制,一方面它必然体现社会主义的制度特征,另一方面它又具有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 作为社会主义的制度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在所有制结构上,以公有制为主题、多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

2.在分配制度上,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重分配方式并存。

3.在宏观调控上,以实现最广大劳动人民礼仪为出发点和归宿,社会主义国家能够把人民的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结合起来,使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其基础性作用,更好地发挥计划和市场两种手段和长处,使社会主义的又是与市场经济的又是都能够得到充分发挥。

党的十五大明确提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 建立怎样的所有制结构,从根本上说要看它是否适应当时当地生产力发展的要求,是否符合本国的具体国情。 考点六: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简单题) 如何准确把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

答: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内容):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准确把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必须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要正确把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性质。

二是要正确把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关系。

三是要正确把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都属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大范畴,两者是相互包含、相辅相成的。作为社会建设过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条件。同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又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之后,还要继续为构建更高水平的和谐社会长期奋斗。 如何正确理解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和可能性? 答:重要性:

第一,这是我们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必然要求。 第二,这是我们把握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有力应对来自国际环境的各种挑战和风险的必然要求。 第三,这是巩固党执政地位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 有利条件:

第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最根本的政治保证。

第二,经过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不断发展,我国已经具备了较为坚实的物质基础,可以为缩小社会差距、促进社会公平、完善社会保障、发展社会事业、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等提供更充分的物质保证。

第三,在我国,各阶层、各党派、各民族、各团体政治上享有平等地位,根本利益是一致的,这为化解各种社会矛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第四,马克思主义在党和国家工作中的指导地位不断得到巩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教育科技文化事业不断发展,全体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不断提高,民族凝聚力显著增强,这些又为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文化保证。

★3.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何重要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答:理论意义:

1.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2. 2.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3.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共产党执政规律认识的深化,是党执政理念的升华。

实践意义:

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四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及时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部署,有利于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2.使社会更加和谐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切实做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各项工作,有利于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切实维护和促进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3.促进社会和谐是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有利于进一步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4.社会和谐是应对外部挑战的重要条件,保持国内安定和谐的社会政治局面,有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和抗风险能力,更好地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

总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战略举措。考点7 党的建设(论述题) 如何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为什么要弘扬改革创新精神(党建是一项伟大工程): 世情、国情、党情的发展变化,决定了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既十分重要又十分紧迫。这其中的关键,就是大力弘扬改革创新精神。

1.当今世界广泛而深刻的变化,要求大力弘扬改革创新精神。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蓬勃发展,要求大力弘扬改革创新精神。

3.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要求大力弘扬改革创新精神。 a.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党的执政能力,就是党提出和运用正确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和策略,领导制定和实施宪法和法律,采取科学的领导制度和领导方式,动员和组织人民依法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经济和文化事业,有效治党治国治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本领。

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关系党的建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局。大力加强执政能力建设,这是关系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兴衰成败、关系中华民族前途命运、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大战略课题。 b.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

1.必须准确把握时代买不,保证党始终与时代发展同步伐;

2.必须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保证党是始终与人民群众共命运;

3.必须使当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不断与时俱进,保证党的全部工作始终符合实际和社会发展规律; 4.必须围绕党的中心任务来进行,保证党始终引领中国社会发展进步。 5.必须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保证党始终具有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

先进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生命所系、力量所在,要靠千千万万高素质党员来体现。 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是一项长期历史人物,要紧紧围绕党的历史使命和中心来进行。 保持党的先进性,必须一改革创新精神推动党的建设,不断为党的肌体诸如新活力。

党和国家的一切工作和方针政策,都要以是否符合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最高衡量标准。

第五篇:如何把握正确的科学发展观的思想内涵和重大意义

1. 如何把握正确的科学发展观的思想内涵和重大意义? 答:①内涵: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②意义:A.科学发展观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

B.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C.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2.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有哪些?如何理解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和核心是实事求是?

答:①.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有: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②.《中国共产党章程》把党的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完整的表述为:“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前提和基础:理论联系实际,是贯彻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根本途径和方法。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实事求是思想的路线的验证条件和目的。实事求是还是内在的包含着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和求真务实的内容。坚持实事求是,必须解放思想,做到实事求是,必然与时俱进和求真务实。党的领导人在不同时期对思想路线阐述和发挥过程中,分别强调解放思想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所提出的重点要求,其目的和归宿,都是实事求是。他们既反映了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的一脉相关性,又体现了结合实践发展的具体表现方面的时代特征 3. 新三民主义基本纲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①. 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纲领:推翻了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建立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 ②. 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所有归农民所有,没收官僚资产阶级的垄断基本归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 ③. 新民主主义的文化纲领:新民主主义文化就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在新民主主义文化居于指导地位的是共产主义思想

4. 中国为什么在20世纪50年代选择了社会主义?

答:①.近代以来中国历史证明:中国社会经济状况不允许走资本主义道路,我国已经丧失了通过资本主义工业化进入强国行列的机遇,如果搞资本主义,只能成为帝国主义的附庸。而当时的时代条件和国际环境的新特点,又促进是中国人民选择走社会主义道路,中国革命的领导力量也决定了中国必然走社会主义道路。

②.党提出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充分考虑了具体实现的可能性 A. 我国已经有了相对强大和迅速发展的社会主义国营经济

B. 土地改革完成后,为发展生产、抵御自然灾害,广大农民具有走相互合作道路的要求 C. 新中国成立初期,党和国家在合理调整工商业的过程中,出现了加工订货,经销代销,统购包销,公私合营等一系列从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主义形式 D. 当时的国家形式也有利于中国向社会主义过渡

5. 为什么说发展才是硬道理?发展史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答:①.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多次强调社会主义社会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 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一再强调了发展社会生产力的重要性。1992年他提出了“发展才是硬道理”的著名论断,从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的高度强调发展生产力的重要性

A. 发展才是硬道理,把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根本任务,符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要求

B. 发展才是硬道理,是对社会主义时间经验教训的深刻总结 C. 发展才是硬道理,是适应时代主题变化的需求

②.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由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所决定的,是对执政规律认识的深化,也是当实现其所承担的历史责任的需要

只有把发展作为主题,才能从根本上把握人民的愿望,不断巩固和发展党的执政的群众基础,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不断推向前进,并通过几代人、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的努力,创造出比资本主义更发达的生产力,使人民群众享受更多的实际利益,使社会主义更好的显示出自己的优越性只有靠发展,才能说服那些不相信社会主义的人,坚定对社会主义和祖国前途的信念和信心

坚持以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是实行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的一条主要经验,历史和现实都表明,无论国内国际形式如何变化,无论遇到什么样的困难,只要正确坚持和贯彻发展的思想,我们党就能够从容应对挑战,克服困难,不断前进

总之,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各种社会矛盾问题,都要靠发展。

6.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如何理解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的统一?

答:①.工作内容: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主要包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三个方面的内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经济,就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建设由中国特色主义的经济,就是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在人民当家做主的基础上,依法治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有中国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主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这三方面的基本目标和基本政策有机统一,不可分割,构成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②如何理解:实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纲领,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既有区别又有联系,辩证统一于为实现共产主义的实现准备必要的条件。坚持最高纲领与最低纲领的制定指明前进方向,最低纲领为最高纲领的实现准备的必要条件。坚持最高纲领与最低纲领的统一,就是坚持理想与现实的统一,方向和道路的统一,目标和过程的统一,不断发展和发展阶段的统一,革命精神和科学态度的统一

7. 如何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之间的发展? 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的,稳定是前提。

只有坚定不移的推进改革,才能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强大动力;只要坚定不移推进发展,才能不断增强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更好的解决前进中的矛盾问题;只有坚定不移的维护稳定,才能不断为改革发展创造有利的条件 要正确处理三者关系: ①. 保持改革,发展,稳定在动态中相互协调相互促进 ②. 把改革为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以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 ③. 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

上一篇:课题任务书和选题指南下一篇:看外国人怎么教育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