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基础课教学论文

2022-05-13

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专业基础课教学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摘要:本文介绍了我院结合高职学生特点,对专业基础课所进行的科学合理的教学设计,对专业基础课的内容和开设模式提出了新的观点。关键词:高职软件技术;专业基础课;教学设计文献标识码:B1引言国家近几年出台的有关大力发展软件产业的政策,决定了我国对软件人才的需求旺盛。

第一篇:专业基础课教学论文

探讨高校美术专业素描基础课教学

素描基础课是高校美术专业的一门重要的课程,是视觉造型艺术的基石,是高校美术专业学生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素养的综合体。其教学效果的优良与否直接影响学生未来的创作能力和艺术设计能力。素描基础课程的教学目的不光是为了提高学生的造型能力,更应注重学生创新能力和审美的培养,才能建立起符合课程发展的新型教学理念。

素描是各种设计以及造型艺术的基础课程,素描基础课的效果直接影响了美术专业学生其他课程知识的理解和深入,所以提高素描基础课的教学效果对美术专业学生至关重要。传统的素描课过于单一和乏味,而且教育的方式较固定,无法开拓学生的创新思维。我认为可以通过素描基础课程中的教学工具,素描用品,教学模式,审美教育以及语言传授的形式等方面提高教学的效果,拓宽学生的创新思路。同时也要加强教师班子的专业知识的培养,使其具备较深厚的专业素养。从以上方面着手,逐渐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专业能力,使其学习更具有主动性和积极性,提升素描基础课的效果。

在素描的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

(1)在素描教育的过程中,应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锻炼,首先引导其采用艺术的眼光观察事物,培养其不同于一般人的审美,使其能够分析出事物本质的美感,并能掌握事物的形、体、色、结构、比例。同时给其足够的空间去积极主动的绘画,去体会物像本身的节奏感以及力度感、深厚感。(2)要求学生根据自身的经历,兴趣,个性等选择某一个特定时期的绘画艺术进行深刻的研究和学习,并将其运用到自身的绘画技巧中,逐渐的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3)在教学过程中可借助幻灯片,多媒体等工具向学生展示一些经典的西方大师的作品,与同学们一起鉴赏和学习,引导学生仔细体会作品中的内涵,并将其转化为现实生活和自身的表达精神。这样才能够使学生的作品更有灵魂和价值。

扩大素描教学中的教具范围

传统的教学中多是教师摆放静物或者模特,同学们在作画的时候只能按照固定的模式,这样只会禁锢学生的思想以及作画的技巧。我认为,在素描教学的过程中扩大教具的范围能激发学生的创作能力,使其更好的掌握作画。给学生更多的自由去选择素描的教具,甚至可以自己动手去做,使他们在作画之前就认真的观察生活,并从生活中发现艺术发现美,并将其对生活的感悟应用到作品中,符合艺术来源于生活的道理。通过主动的制作素描工具和对象,不仅增强了其对事物本身的感悟,也相应的培养了其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教师可以在与学生交流的过程中,了解学生的想法以及创意,并可以提出自己的建议。这样在作画的过程中不再是传统的绘画静物,而是将自己的感情更多的投入到自己所制作的物品中,能够使其对作品有更多更深刻的感悟。

扩大素描工具的范围

传统的素描中,作画的主要工具是铅笔。由于单一的工具,使很多素描看起来都千篇一律,没有特征。为了提高素描的多样化,我认为可以选择不同的素描工具去体现同一对象的特点,同时也给人以不同的感受。可以使用木炭条体现酣畅淋漓,使用炭精条体现厚重响亮,或用墨水钢笔的线条来体现律动的优美感。在使用不同的素描工具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也使其艺术修养也得到了相应的提高,也增强了学生的学习的兴趣,从而使素描的教学课堂更加具有活力。如果同学们都能够找到自己独特的素描工具,则可以更好的将自己的感悟体现在作品上,提高学生的素描作业的质量,提高学生的素描能力。

适当的改变传统素描的观察方法和作画的步骤

绘画的过程并不是一昧的追随着自然,而是与自然保持平等,素描也是如此。传统的素描的观察方法是选择一点作为观察点,并且以此点为基础,画中的所有点均符合透视的规律,画中的长短、高矮、宽窄、高低等均设计合理。除此之外也要注意构图落幅,长直线造型、局部刻画、整体调整等的协调。传统的方法较固定,常常会禁锢作画者的所要表达的思想。所以,可以让学生在动笔作画之前对物品进行全方面,多角度的进行观察和感受,并对其做出自己的审美判断,然后画出小的构图,按照自己的最真实的感受再对其进行修改以及丰富,可以有夸张的表现,直到达到自己的审美要求,并根据整体的画面需求灵活的运用作画的步骤,跳出传统步骤的禁锢,赋予画面以更多的情感和感悟。

要加强语言形式的多样性训练

素描能力的提高除了以上所提到的过程外还需要进行大量的实践,在绘画的过程中练习对各种奇思妙想的生动表达。而传统的素描训练则主要是花费大量的时间对学生的铅笔以及炭笔的线条编织,很多学生在如此反复单调且枯燥的训练中失去了对绘画的兴趣。所以如果在训练的过程中鼓励学生的大胆尝试,允许其可以依照自己的审美以及技巧选择其他绘画材料比如水墨以及雕塑,拼接等技巧融入到作品中,从而增加基础训练的活力和新鲜,同时也调动了学生训练的积极性,也可以使其在不断的创作中,发现自己的潜力,增强其学习绘画的信心。将课堂交给学生,给他们足够的平台去展现自己的才能反而会激发他们更多的潜能。这就是新型教学的理念。

(作者单位:西华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作者简介:唐明(1982-),女,汉,四川安县人 ,西华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硕士研究生 ,讲师,主要研究方向女性艺术及绘画艺术。

作者:唐明

第二篇:高职软件技术专业专业基础课教学设计探讨

摘要:本文介绍了我院结合高职学生特点,对专业基础课所进行的科学合理的教学设计,对专业基础课的内容和开设模式提出了新的观点。

关键词:高职软件技术;专业基础课;教学设计

文献标识码:B

1引言

国家近几年出台的有关大力发展软件产业的政策,决定了我国对软件人才的需求旺盛。国家教育部门根据市场需求提出了进一步扩大软件人才培养规模,依托高等院校特别是高职院校,加快软件“蓝领”人才的培养。当前,高职软件技术专业正处在一个起步发展阶段,有很多急需我们解决的问题,其中最为重要的问题是软件技术专业的教育模式问题,这是我们办学成败最为关键的环节。软件技术专业中专业基础课的教学设计是许多院校软件技术专业教学改革的重点。我们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对软件技术专业中专业基础课的教学内容和方法进行了设计,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2专业基础课内容的选择

传统的高校计算机专业基础课包括计算机基础、计算机电路、程序设计语言、操作系统、数据结构、计算机组成原理和计算机网络等。这些课程都是重视理论,而且内容繁琐、重复,课时多。(见表1)

但在高职专业中,要求是“理论够用,技能要强”的原则。根据软件技术专业的特点和我们的实际,学校制定了五门课程作为软件技术专业基础课。即计算机基础、软件技术基础、程序设计语言基础、网页编程基础和数据库基础等。五门课程主要体现“理论实用、够用”的原则,把与软件技术有关的内容挑选出来,把与之无关的内容删除,这样既保证了知识的够用,也保证了学生以后的发展,见表2。

通过这两个表格对比我们可以看出,我们在专业基础课的内容和学时方面均进行了改进。

(1) 精选教学内容

传统专业基础课中存在着知识重复现象。像“进制”问题,在几门课程中都出现。我们在设计教学内容时,对其进行了整合,相同的知识只在一门课程中出现,这样既避免了知识的重复又减少了课时。另外,传统专业基础课中的一些理论知识,对于软件技术专业学生来说,内容复杂、繁琐,因此,我们对其进行了增删。除去一些与软件技术无关的知识,像组成原理中的指令系统,数据结构中的广义表,操作系统中的各种类型的操作系统介绍等。

(2) 减少教学学时

内容改变,相应的学时也减少。原来的每门课基本上是72学时,现在我们缩减差不多一半。学时的减少并不意味着教学内容大幅度减少,除了部分与软件技术无关的知识我们进行了删除外,其他与专业相关的内容,我们进行了融合。同时,学时减少,使教师有更充分的时间进行备课、充电,从而有利于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

3专业基础课的课程开设模式

针对软件技术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我们在教学、实践、课程设计和测验方面采取了集中教学、开放式实验教学模式和多种测试成绩相结合的考核模式。

(1) 集中教学与开放式实验教学模式相结合

针对软件技术专业课的特点,我们对课程进行集中开设。例如计算机基础,这个课程是基础之基础,共30个学时,在三周内开设完毕,然后再开设其他课程。因程序设计语言基础、网页制作基础,两门课程没有很大联系,我们一块开设,课时不变,授课时间相应变长。

实验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强的内容,加强实验过程的管理和考核。实验采取开放式教学的模式,即学生除了正常的上机课外,其他课外活动或自习时间,我们给他们提供机房,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有选择地去上机。有教师参与的实践课和开放式的实践课比例为1:1。在开放实践课时间,学生可自主进行学习。发现问题,可在有教师辅导的上机课上进行解答。这样,既可以减少教师的工作量,也可帮助学生提高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 抓好课程设计,注重过程与方法的学习

课程设计是学完一门课后应用本门课程知识及以前的知识积累而进行的综合性、开放性的训练,是培养学生工程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例如C语言程序设计,在开设完这一门课程后,我们要给学生一个综合性的题目要求,要求学生分小组完成一个较大的项目,这个项目能综合运用所学C语言基础知识,还可以在此基础上进行扩充,充分发挥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独立创新能力。在课程设计教学中,我们结合实际及时更新课程设计题目,调整设计内容。另外,我们还强调设计的方法与过程,强调设计的完整性和实用性,强调动手、加强实践,强调设计说明书书写规范等。

(3) 多样化的考核方式,检验教学效果

针对软件技术专业课的特点,我们实行了多样化的考核方式。根据课程的不同特点,课程的考试成绩将试卷考试、实验考核、平时考核、课程设计的考核相结合。在课程考核过程中采用分散与集中相结合,平时与期末相结合,一改传统的终结性考试模式。试卷考试采用闭卷、开卷、一页开卷等方式。平时考核请学生上讲台,进行课堂提问、课堂讨论,课堂的表现和课堂课下作业、小测验、实验等都记入平时成绩。课程设计的成绩评定将平时的学习态度、独立工作能力、协作能力、设计的正确性、合理性、完整性、说明书的规范性,是否有自己的发挥和创意等因素综合考虑。经过这样的考试改革,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避免了学生为盲目追求高分而采取死记硬背的方法应付考试等情况,激励学生追求知识的真正掌握及运用能力。

4结束语

软件技术专业基础课是软件技术专业学好后续课程的基础,只有这些课程掌握牢固,才能进一步学好其他后续专业课。经过这些教学设计,软件技术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做到了课堂教学、实验教学相互结合,相互促进,全面培养学生的上机动手能力、独立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知识综合运用能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再出现厌学、逃课等现象。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明显提高,不再是为考试而学习。经过我院2005、2006级学生的实践证明,这样的教学方式为以后的专业课学习作了很好的铺垫。2005级、2006新生参加山东省齐鲁大学生软件设计大赛,所完成的项目均取得了团体三等奖的好成绩。

参考文献

[1] 张杨. 从对高职计算机专业学生创新能力调查分析入手探求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思路[J]. 计算机教育,2006,(07).

[2] 王秀平. 高职计算机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与探索[J]. 電脑知识与技术(学术交流),2006,(1).

[3] 赵敬梅. 高职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的探索[J]. 教育与职业,2007,(14).

[4] 向冬临. 高职计算机专业课程设置的思考[J]. 硅谷,2008,(07).

作者:陈宗升

第三篇:艺术设计专业绘画基础课教学探索

当今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对设计和为专业设计基础的绘画教学产生了相当大的冲击,带来人们观念上的种种变化,甚至有一种极端的观点认为应该取消绘画基础课。应该承认绘画确实在一定程度上有“功夫”因素,但这只是浅层意义上的表象。在一定的“功夫”之外,我们还应该看到绘画作为造型艺术,是表达人们思维和情感的最直接、最直观、最本能的表达方式 ;其更深层次的意义是 :作为造型艺术,绘画的发展给人们带来的是视觉方式的改变,从而引起绘画及诸多艺术形式的种种变化和人们观念的转变。由绘画扩展到设计,尤其是近百年设计的发展与绘画之间的互相关系同样值得认真研讨。

我们通过教学实践认为,学生在进入大学以后,一定要首先在观念上有一个大的转变。我们更愿意强调这样的观点,就是:以主动开放的姿态对待艺术和生活,在其中体会创造性的价值和情趣。

我们认为:以现代社会这样的大背景为前提,以文化的观点来看待艺术,从艺术的观点来看待美术,从美术的观点来看待现在所做的事情。只有这样,才会使眼界更加开阔,思维更加灵活。

艺术是创造性的劳动,无论是所谓纯美术还是设计都是如此。我们的艺术教育是以应试教育的结果为基点,要开始把艺术学习当做艺术创造来看,即创造性劳动就应该有创造性思维,其主旨应该是主动的、最大程度的挖掘人的想像力的,去做前无古人的有价值的劳动。

绘画基础课,是以写生为基础展开的 ;写生对象是静物、人像、人体、风景;分为素描、色彩两大课程。这在传统与现代教学之间没有太大区别,重要的是观念的转变。

对素描和色彩的认识,在此我们应对其有更深而广的理解。从两点上去看,一是材料媒介,二是表现形态。在传统教学中,素描多指长期作业,用铅笔、炭笔等 ;色彩多指水粉、油画等。显然,我们在此提到的素描材料媒介,扩展为周围能够运用的各种铅笔、炭笔、毛笔、钢笔、圆珠笔、马克笔、油画、水粉、水彩、墨汁和多种现成物品等;而对于色彩材料媒介的理解则更为宽泛,除传统的水粉、水彩、油画外,彩铅、油画棒、马克笔和多种现成品等都应列入其中。无论是素描还是色彩,纸张画布等依托载体的选择是多种多样的。在表现形态上,除传统的工具表现外,结合以上多种材料的综合表达也是重要的样式,即除绘画表现外,拼贴、拓印、刻痕、电脑绘画等等都可以拿来一用。

在教学进程上,我们分四个阶段进行:

一、概括性表现·直觉感悟

这个阶段是每学期课程的最初阶段。目的在于训练学生面对对象(静物、人像、人体、风景)时,对于对象最直观感悟的体验和迅速把握全局的能力。我们要求学生从整体出发,舍去一切细节,对画面做整体安排和设计,还要研究物象在不同状态下的变化规律,并让他们去认识这种不同规律。

二、再现性描绘·理性分析

我们认为对于物象认真、理性的分析是准确表达自我感受的前提。因此,要求学生结合学过的解剖、结构、色彩等理论知识对于对象进行深入研究,并对画面构图做重构的实验,对物象进行再现性写实描绘。

这个阶段主要强调让学生深入地刻画对象,局部深入,体会精微之妙处,深入细致的刻画使画面效果有了保证,学生也有兴趣去改变画面构图,重新将物象取舍,组成画面。

学生入学前多是做二三小时的短时间应试练习,现在需要用最大力气深入画进去,整个过程是理性的分析过程。经过这样的练习,画面是仔细推敲出来的,学生对于物象与画面之间的内在关系有了进一步的理解,画面效果出来了,他们的自信心就会更强了。

三、主观性表达·寻求突破

这个阶段着重培养学生创造性的思维方法、主观表达的能力和综合的设计意识。面对复杂的物象,要重新组合,进行取舍,重建画面。这时,画面内容有了新的内涵,这是通过超然想像而使内容改变,同时在材料的运用上做些尝试,材质的选择非常重要,这本身就是想像力和创造力的体现。

我们要求学生不断地挖掘自己的潜力,使自己处于兴奋状态,感觉自己是创造力的核心,从而产生抑制不住的多种想法。在最初的兴奋之后,要静下心来,不断完善自己的作品。在色彩教学中,材料的选择可以先从硬笔材料入手,这样可以保证造型准确,再结合其他材料的运用。这是从再现性描绘到主观性表达的转变,面对景物去改变它,用多种方法去表现。

如果一开始就让学生自由地表现,学生反而不会画了。他们已经习惯了再现性的描绘,虽然一直渴望自由,但真的给他自由的时候,反而不知所措了。因此这时的切入点很重要,需要教师介绍几种可行性的方法帮助他们进入自由表达状态,如构图样式、色彩表现、材料种类等。在主观性表达中,寻找突破自我的平台。

四、创造性表现·想像发挥

进一步融进主观、想像的因素,即创造性才能的挖掘和发挥,特别是在构图重新设计和技法材料方面。

在画面构成上应该更加自由,表达个性化的情趣追求。运用多种材料的表达是想像和创造的体现,可以引申至装置艺术、行为艺术、观念艺术等。由课堂作业引申至对艺术创造的思考和实践。

以上是我们对艺术设计专业绘画基础课教学的总体思路,包括素描和色彩两大课程。当然素描和色彩各有各自的规律,课程安排上又分静物、人像、人体、风景等不同内容。但作为总体思路,我们主要想把绘画本身作为艺术形态进行深度挖掘和广度开拓,同时从绘画基础训练入手,在基础绘画和专业设计之间建立起更有效的联系,并由此引申至设计,让学生从中体悟创造性思维和创造性表现的意义。

作者:宋长青

上一篇:化学与社会结课论文下一篇:六年级语文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