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种技术论文提纲

2022-11-15

论文题目:西葫芦种子形状遗传分析及制种技术优化

摘要:种子是西葫芦生产、新品种选育的基础,更是籽用西葫芦品种研究的关键。为进行西葫芦种子性状遗传分析、探究长果型西葫芦(果形指数>2.5)种子与果实形状间相关性以及优化西葫芦制种技术,本试验选取种子、果实性状均差异较大的西葫芦自交系S-16(♀)、08-5(♂),构建了6世代群体(P1、P2、F1、BCP1、BCP2、F2),应用植物数量性状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对西葫芦种子表型性状进行遗传分析;以8个长果型西葫芦自交系为试材,采用完全随机试验设计及线性回归方法,分析长果型西葫芦种子与果实形状间的相关性;以西葫芦自交系08-5为试材,采用3因素3水平L9(33)正交试验设计,分析授粉次数、种瓜坐果节位及坐果天数等制种技术环节对西葫芦种子产量及质量指标的影响。试验结果如下:1.西葫芦种子长的遗传为B-1模型,即2对主基因加性-显性-上位性遗传模型,遗传效应以显性×显性上位性效应为主。分离世代BCP1、BCP2、F2群体主基因遗传力分别为99%、46.17%和24.03%,BCP1世代主要受主基因控制,受环境影响较小,宜在早代选择;BCP2和F2世代受环境影响较大,宜选用单株选择法在高世代选择。西葫芦种子宽的遗传为E-1模型,即2对主基因加性-显性-上位性+加性-显性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杂交一代种子宽具有正向超亲优势,遗传效应以多基因加性效应为主。分离世代BCP1、BCP2、F2群体主基因遗传力为1.05%、89.01%、85.32%,多基因遗传力为98.48%、0、0,分离后代BCP1、BCP2、F2的差异由主基因和多基因引起,受环境影响较小,宜在早代选择。西葫芦种形指数(长/宽)的遗传为E-1模型,遗传效应以主基因显性×显性上位性互作效应为主。分离世代BCP1、BCP2、F2群体主基因遗传力为81.86%、89.88%、81.33%,分离后代的差异由主基因引起,受多基因和环境影响较小,宜在早代选择。2.长果型西葫芦种子长、宽及种形指数分别与果实纵径、横径及果形指数之间显著正相关,种子长与果实纵径的相关系数r=0.8165>r0.05,种子宽与果实横径的相关系数r=0.7547>r0.05,种形指数与果形指数的相关系数r=0.7093>r0.05,均达显著水平。长果型西葫芦种子形状与果实形状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可由其种子形状推测果实形状。3.授粉次数对单果种子数影响极显著,对百粒重、单果种子产量影响显著,对4个种子质量指标均影响不显著;种瓜坐果节位对单果种子数、发芽率影响不显著,对百粒重、单果种子产量、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影响显著;种瓜坐果天数对单果种子数、发芽率影响不显著,对发芽势影响显著,对百粒重、单果种子产量、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均影响极显著。最优的试验处理为P2N1T3,即授粉2次、第2雌花坐果、坐果45d。

关键词:西葫芦;种子形状;遗传分析;制种技术

学科专业:园艺(专业学位)

符号说明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植物种子性状遗传研究进展

1.1.1 数量性状的多世代联合遗传模型

1.1.2 农作物种子性状遗传分析

1.1.3 瓜类蔬菜种子性状遗传分析

1.2 西葫芦主要农艺性状遗传分析

1.3 植物种子与果实性状相关性研究进展

1.3.1 植物种子与果实表型性状研究

1.3.2 植物种子与果实性状相关性研究

1.4 种子产量、质量成因分析

1.4.1 温度、水分对种子产量、质量的影响

1.4.2 农艺措施、制种技术对蔬菜种子产量、质量的影响

1.5 研究的目的意义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材料

2.2 试验设计与方法

2.2.1 西葫芦种子形状遗传模型研究

2.2.2 长果型西葫芦种子与果实形状相关性研究

2.2.3 西葫芦制种技术优化

2.3 数据处理

3 结果与分析

3.1 西葫芦种子形状遗传模型

3.1.1 西葫芦种子表型数据分析

3.1.2 遗传模型的选择

3.1.2.1 遗传模型初选

3.1.2.2 遗传模型的适合性检验

3.1.3 最适遗传模型遗传参数估计

3.2 长果型西葫芦种子与果实形状的相关性

3.3 西葫芦制种技术优化

3.3.1 制种技术对西葫芦种子产量指标的影响

3.3.1.1 不同处理对西葫芦单果种子数的影响

3.3.1.2 不同处理对种子西葫芦百粒重的影响

3.3.1.3 不同处理对单果种子产量的影响

3.3.1.4 种子产量指标因素各水平间多重比较

3.3.2 制种技术对西葫芦种子质量指标的影响

3.3.2.1 不同处理对西葫芦种子发芽率的影响

3.3.2.2 不同处理对西葫芦种子发芽势的影响

3.3.2.3 不同处理对西葫芦种子发芽指数的影响

3.3.2.4 不同处理对西葫芦种子活力指数的影响

3.3.2.5 种子质量指标因素各水平间多重比较

4 讨论

4.1 西葫芦种子形状遗传模型

4.2 长果型西葫芦种子与果实形状的相关性

4.3 西葫芦制种技术优化

4.4 试验中发现的问题

5 结论

5.1 西葫芦种子形状遗传模型

5.2 长果型西葫芦种子与果实形状的相关性

5.3 西葫芦制种技术优化

参考文献

致谢

上一篇:学校德育工作创新论文提纲下一篇:绩效工资薪酬管理论文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