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发展道路范文

2022-06-02

第一篇:文明发展道路范文

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促进农村文明和谐发展

树新风尚 做新农民 建新农村 精神文明建设给力旅游大发展

中共奉节县XX镇委员会 奉节县XX镇人民政府

(2011年9月6日)

XX镇位于全市六大精品景区之一的天坑地缝腹地,是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和市级重点镇,先后荣膺“全国群众体育先进乡镇”和“亿万农民健身活动先进乡镇”等称号,2009年被评为“市级文明镇”。

随着天坑地缝景区的逐步开发,全镇经济社会得到了一定发展。但在发展的过程中,一些农村的陈规陋习仍在蔓延,人居环境差,设施欠缺,文化生活单调,精神空虚,村民素质不高,生活方式落后等方面严重影响了全镇旅游的进一步发展。面对这种情况,近年来我镇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和县文明办的正确指导下,按照“人人都是形象,处处都是风景”的理念,坚持以人为本,立足实际,以农村道德建设、爱国卫生运动、农村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文明村创建等为抓手,多载体带动,全方位推进,统筹兼顾,科学发展,促使全镇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取得了重大突破,为实现“将天坑地缝景区打造得比张家界更具国际影响力”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高度重视,全面保障

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作为旅游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

1 容,做到领导、考核、保障三到位。一是领导到位。镇党委政府出台相关文件,明确全镇及各村(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的第一责任人,每年都制定专门的实施方案,层层分解任务、落实责任,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村社各负其责、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巩固体制。二是严格考核与监督。把精神文明建设主要指标纳入各村(社区)年底重要考核内容,并不定期进行检查。三是从场地、人力、经费等方面进行保障。在建设新农村的同时,统筹精神文明建设,将村级活动中心、广场等配套设施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为农民精神文化生活提供了场地保证。成立镇文化体育办公室和文化站,引进了多名专业人才专门从事精神文明工作;为各村(社区)配齐了大学生村官,大学生村官成为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主力军。同时,加大投入,严格确保工作经费,为各项活动的开展提供了物质保障。

二、创新形式,丰富载体

由于农民自身素质和地域环境的限制,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往往难以找到科学合理的载体。我镇结合本镇实际,从多方面着手,将精神文明建设与其它相关工作相结合,丰富建设载体,确保了建设效果。

一是与基层组织建设相结合。在农村,党员的带动示范左右十分凸显。在农村建设方面,我们通过将其与基层党建活动相结合,先对党员进行宣传教育,通过党员示范带动影响其他村民。具体来说,我们要求每个村(社区)至少组织党员群众代表收看一次有关精神文明建设的远程教育节目,这既丰富了群众的业余

2 生活,也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教育。同时,我们以开展“唱读讲传”活动为契机,引导各村自发组织了各种文艺节目,村民跳坝坝舞已经成为了习惯,我们还利用各种节庆,组织全镇范围的文艺节目表演,为这些爱好者提供了展示的舞台。

二是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说明了物质条件是精神生活的重要基础。在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我们坚持“两手抓,两手都硬”的指导思想,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与新农村建设相融合。在巴渝新居建设的时候,我们将村级活动广场、文化中心、文化墙、村村通等作为重要内容,为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提供了场所保障。同时,我们还高度重视爱国卫生改厕项目,极大的改善了农村生活条件。

三是强化示范带动作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我们坚持“以镇为引导,以村为依托,以农户为重点”的原则,高度重视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一方面,我们定期开展先进典型评比活动,对评为先进的农户进行表彰;另一方面,我们将杉木、回龙、友谊等村(社区)作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样板打造,取得了显著的示范带动效果。

三、围绕中心,服务发展

作为旅游大镇,旅游发展与精神文明建设互为促进。因此,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中,我们将服务旅游发展作为最重要的目标之一。

一是改善整体环境,增强景区魅力。我镇由于起步较晚,整体发展水平仍不高,农民意识、素质都十分有限,镇村环境与世

3 界级的旅游景区十分不匹配。针对这种情况,我们采取了一系列以精神文明建设为核心的措施不断改善镇村环境,增强了景区魅力。2009年以来,我们以文明村创建为契机,以爱国卫生改厕项目为重点,促使农民环境卫生意识得到大幅提升、农村环境得到大为改观。同时,我们坚持开展“十佳文明户”评比,农户的文明意识进一步增强。今年以来,我们再次在全镇范围内开展了一次为期3个月的镇村容貌整治专项行动,拆改了各种有碍观瞻的建构筑物,对镇村环境进行了集中整治,促使全镇面貌焕然一新,特别是景区沿线的环境得到了巨大改善。

二是提升农民素质,营造文明景区。我们深知,作为旅游镇,景区内处处都是风景、人人都是素质。因此提升农民素质、让农民与日益开放的旅游大环境相融合显得尤为重要。最近几年,我们通过制定村规民约、发放宣传单、印发《文明倡议书》和编印《XX镇文明手册》等途径,引导农民从遵纪守法、文明诚信、团结和睦、告别陋习和热情友善等多方面不断加强文明教育,村民素质得到大幅提升,各种影响景区长远发展的陋习得到有效遏制,为促进全镇旅游进一步发展打好了基础。

三是改变农民观念,参与旅游发展。旅游虽是富民产业,但是老百姓要真正富起来,首先必须参与其中。老百姓参与旅游发展的关键在于转变其传统观念。为转变老百姓的观念,我们做了三件事情。首先,引导农民改变传统种植习惯,由传统的土豆、玉米转向规模化种植油菜、葡萄、蔬菜等观光与经济价值双高的农产品。目前,我镇景区沿线的观光农业已渐成气候,农民的收

4 入也得到了大幅提升。其次,大力鼓励农民发展农家乐。除了丰富且独具魅力的旅游资源,凉爽的气候也是我镇吸引游客的重要优势。今年以来,我镇鼓励景区沿线和城镇郊区农户新发展农家乐近100家,增添了农民致富的新途径,也为游客增加了新玩法。第三,引导农民参与传统节目表演,增添了景区的人文魅力。今年以来,我们在全镇召集了一批文艺爱好者,编排了一台极具本地特色的文艺节目,获得了广大游客的一致好评。

近年我镇的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以促进旅游发展为目标,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还存在很多想需要改进和提升的地方。下一步,我们将针对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加大投入,争取取得更大的成绩。

5

第二篇:简析成都生态文明发展

摘要:近几年成都生态文明发展与政府开展的生态文明建设,建立国家首批次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环城生态区“六湖八湿地”。

关键词:生态文明;营造绿色城市,呵护地球家园;生态梦;深化改造,制度先行

10年前,呼吸新鲜的空气,喝上干净卫生的水,享受舒适的生活环境,是所有成都市民最朴实而迫切的愿望。伴随着近20年来的经济飞速发展,老百姓对城市生态文明的关注度大大提升。

作为人口、财富和文化的高度聚集之所,城市代表了人类文明发展的水平。在城市里 生活,是城里人的骄傲;到城市中求幸福,是农村人的理想。然而,自工业革命以来城市迅速膨胀的进程中,人类在创造了骄人的现代文明的同时,也付出了沉重的环境代价:钢筋水泥森林取代了原有的大树小草,河流发黑发臭,空气日益污浊,噪音越来越大,垃圾越堆越多,不但身居其中的市民失去了曾有的宁静和清洁,污染还祸及乡村,危及鸟兽。 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起,饱受污染之苦的世界各国开始了深刻的反思和全新的探索。人类终于认识到,高楼大厦不是现代城市的唯一,自然化、人文化、生态化才是现代城市发展的方向,人与自然和谐才是城市发展的方向。

我国的城市化进程同样未能避免“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从20世纪八十年代末期开始,我国加快了城市环保的步伐,环境综合整治不断加强,城市污水、垃圾处理水平逐步提高,部分城市的环境质量有了明显改善。其中,已经建成的50个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区),就是城市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的佼佼者。①

2005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是:营造绿色城市,呵护地球家园。当环保成为人人都参与的行为,绿色也就渗透进了人类的文化与文明。环保是一个社会的责任,但只有依靠每一个人的身体力行才能使这一切真正有所改观,和谐城市、绿色家园是一个绿色承诺! “绿色奥运、人文奥运、科技奥运”是北京成功申办2008年奥运会的三大主题,这三大主题以其浓厚的自然、人文、科技底蕴,无处不在地宣扬了拥有着5000年灿烂文化的中国可持续发展的脉搏。“绿色奥运、人文奥运、科技奥运”既是2008年奥运会的奋斗目标,也全面反映了北京市城市未来发展的基本理念,因此,在其征服国际奥运会全体委员的同时,也征服了世界各国爱好运动、爱好和平的人们的心。

如何平衡经济的高速发展和生态文明环境保护?是摆在每位成都人面前的一个现实的问题。那么我们就需要以制度为突破口,加大力度推动生态文明的建设。②

环境污染需要“治标”但更需要“治本”,在成都各种以生态文明发展为目的的制度探索早已起步,例如实施流域生态补偿金扣缴制度、设立饮用水源补偿基金在水源保护区生态补偿方面,成都市成立了四川省首个饮用水水源保护专项资金,即从2012年起,成都市将以财政转移的方式每年安排资金6000万元,用于支持郫县饮用水水源保护的相关工作。 郫县是成都市最大的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水六厂的取水口和水源地保护区均在郫县境内,水二厂和水五厂的水源地上游也是郫县。因此,郫县的饮用水水源直接关系着成都800多万人的饮用水安全。展望未来,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着力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努力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成都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蓝图已经勾勒:建立生态红线保护制度、健全资源有偿使用和生态补偿制度、健全环境治理和保护的体制机制、完善生态环境发展机制„„

成都位于盆地的底部,夹在龙门山和龙泉山中间,独特的地理位置,形成了特殊的盆地气象特征,云雾多、静风频率高„„这些都导致了污染物不容易扩散,这更是让成都的大气环境容量“先天不足”。花更大的力气展开污染治理,成为了成都党委政府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不懈努力。

近年来,成都一直把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抓手,不断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强化落后产能淘汰,加快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企业污染治理水平,让我市污染减排工作不断走向深入。据统计,自“十二五”以来,我市通过实施结构减排、工程减排、管理减排761个项目,同2010年相比,化学需氧量同比下降11.99%、二氧化硫同比下降1.58%、氨氮同比下降15.52%、氮氧化物同比下降10.25%,给城市发展腾出了环境容量。③

在这样的重拳出击之下,城市环境质量虽有所改善,但尽管如此,这样 “先污染后治理”的模式,仅仅只是改善环境污染的“治标”之举。

污染与治理的矛盾,环境与经济的博弈,保护与发展的对峙„„如今成都的城市发展,正处在生态环境矛盾的激化期,如何实现环境污染的“治本”,真正改善城市环境质量?摆脱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成都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已迫在眉睫。

党的十八大提出建设“美丽中国”,成都把建设“宜人成都”作为建设“美丽中国”的落脚点,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打造城景相融、田园相连、山水相依的生态宜居城市。

从2011年起,成都启动了环城生态区的立法保护及规划建设,决定傍河成湖,打造“八十公里环城绿廊”,环中心城区形成一个水韵悠长、绿意盎然的大都市湿地景观,不仅如一条“绿色的翡翠项链”极大地提升现代化、国际化成都的生态环境,而且将为后世子孙留下宝贵的生态财富。

立足当下,泽被后世。以“六湖八湿地”建设为标志,成都踏上了治水兴城、生态筑梦之旅。

生态文明是在发展基础上的文明,一味强调环境保护或者一味强调经济发展,都不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真谛。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并不对立,但因为缺乏合理的规划与制度设计,很多地区往往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公众环保意识的落后、生态补偿机制的缺乏、各种资源产权不明晰,也成为生态警钟“日日惊心”的重要原因。

党的十八大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实行最严格的源头保护制度、损害赔偿制度、责任追究制度,完善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制度,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④

毫无疑问,加快建设科学、合理的制度体系,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保证。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就是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着力构建系统完备的生态文明制度。

建立生态红线保护制度、健全资源有偿使用和生态补偿制度、健全环境治理和保护的体制机制、完善生态环境发展机制„„展望未来,成都生态文明建设的“路线图”已经清晰呈现。

生态红线,是一条生态的“底线”。为了保护这条“底线”,成都将建立生态红线保护制度。落实主体功能区制度,建立市域空间规划体系,确定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区域,科学划定生态功能红线、环境质量红线、资源利用红线,建立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监测预警机制,实行差别化的区域开发管理政策„„这都将成为下一步的重拳出击。⑤

生态资源是有限的,如何让有限的生态资源发挥最大的效果?成都下一步也将健全资源有偿使用和生态补偿制度。探索建立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开展全域成都自然资源普查,对水流、森林、山岭、荒地、湿地等自然生态空间进行统一确权登记。开展资源环境税费改革试点、碳排放权和林业碳汇交易试点,实施森林生态补偿和森林资源有偿使用制度„„这样一些全新的生态文明体制机制,将跃然眼前。

而在健全环境治理和保护的体制机制方面,成都下一步也将调整优化部门职能,建立大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格局。开展全国水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在完善生态环境发展机制方面,成都也提出了推进绿色循环低碳发展,建立淘汰落后产能和化解产能过剩的市场化机制,建立促进建筑绿色发展的体制机制,健全环保信用等级评价制度,探索绿色企业信贷倾斜等等机制体制的建立。

我们相信,这些举措一旦实施,体制、机制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成都必将翻开生态文明建设的全新篇章。

① 人民网,时政,实时观察。赵永新,《人民日报海外版》 (2005年06月07日 第一版) ② 成都日报, 2014年2月16日 深化改革 制度先行成都生态文明建设“提速”。李凌翌/文

③ 青府发(2012)11号关于印发《成都市青白江区“十二五主要污染污染物总量减排实施方案》的通知 ④ 中国环境报,2013年11月14日

⑤ 《生态文明: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作者:陈家宽,李琴。 出版社,重庆出版社

第三篇:发展生态经济 建设生态文明

编辑:admin 时间:2011-1-31 21:19:00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强调,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提高生态文明水平。贯彻落实这一精神,要求我们进一步增强危机意识、责任意识,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加快发展生态经济,努力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

加快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业水平,是发展生态经济的根本举措。《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必须适应市场需求变化,根据科技进步新趋势,发挥我国产业在全球经济中的比较优势,发展结构优化、技术先进、清洁安全、附加值高、吸纳就业能力强的现代产业体系。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必须始终围绕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这一核心,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经济增长从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实现第

一、第

二、第三产业协调发展。为此,应大力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不断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特别是制造业,优化产业结构,增强产业配套能力,淘汰落后产能;培育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节能环保、新能源、生物、高端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形成先导性、支柱性产业,不断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和经济效益;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发展新业态,培育新热点,推进规模化、品牌化、网络化经营。

大力开发推广节能、环保先进技术。一方面,加强节能、低碳、环保技术的攻关和突破。从政府层面来说,应制定能源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的科技规划,加强领导和指导,加大财税金融等方面的支持力度,组织科研力量推进节能减排技术的研究开发和自主创新,努力在重大关键技术上取得突破。特别是要根据现阶段我国能源结构的特点,在煤炭资源清洁高效开发和循环利用技术、油气资源勘探开发利用技术等领域实施重大科技专项和重大技术改造项目。另一方面,大力推广节能、环保先进技术。引导企业引进和采用国内外先进节能减排技术和设备,并通过消化吸收再创新,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节能减排关键技术和装备。抓住落后产能相对集中的重点行业,依法坚决淘汰那些浪费资源、污染环境、安全生产条件不达标的企业,建立落后产能退出机制。注重总结推广重点行业、重点企业节能减排的先进经验。

促进能源资源的循环利用。能源资源是经济发展的基础。从一定意义上讲,能源资源决定着经济发展的类型和性质,影响着经济发展的模式和布局。比如,建立在煤炭、石油等化石资源基础上的经济是工业经济,建立在土地资源基础上的经济是农业经济,建立在太阳能、氢能等资源基础上的经济是生态经济。从能源资源的视角来看,经济模式大体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是以煤炭、石油为代表的传统经济,其主要特点是资源不可再生、环境污染严重;二是以太阳能、氢能为代表的新型能源经济,其主要特点是资源可再生、污染少。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应逐步实现由以煤炭、石油为主的化石能源经济向以太阳能、氢能为主的新型能源经济或低碳经济转变。与此同时,还应重视废弃资源的循环利用,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近年来,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进一步加快,城市生活垃圾急剧增多。有关资料显示,我国的垃圾历年累积堆存量达60多亿吨,有200多座城市饱受垃圾问题的困扰,而许多城市现在仍然采取填埋、堆肥、焚烧等不科学的方法来处理垃圾。这不仅严重浪费可再生资源,而且严重污染环境。应改变以往把垃圾等废物视为包袱和灾害的观念与做法,将其视为再生资源和巨大财富,通过加快城市垃圾处理设施建设等手段,努力防止垃圾造成的“二次污染”,并充分挖掘其巨大的资源潜力,实现“二次利用”。

重视利用荒野这一宝贵资源。所谓荒野,是指未受人类活动干扰或者人工改造较少的自然环境。在传统观念中,荒野是没有多少价值的。然而,在生态经济日益发展的今天,荒野显得越来越重要、越来越有价值。荒野是一种具有原生性、多样性、开放性等特点的自然系统,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休闲价值、审

美价值。应进一步转变对荒野的认识,深入研究荒野资源的价值,在坚持开发与保护相结合原则的前提下不断创新荒野资源利用的方式,科学利用和合理开发荒野资源,努力做到以最小的资源消耗获取最大的社会和生态效益,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河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

来源:人民网

第四篇:鄱阳湖生态文明发展

摘.要:鄱阳湖作为我国第一大淡水湖,早已引起国际上的关注鄱阳湖自然保护区1992年被列入了《国际重要湿地名录》本文通过对鄱阳湖区植被、生物多样性、土地利用、水情水势及泥沙等生态环境现状分析,指出了鄱阳湖区湿地植被退化较严重、水土流失不断加剧、土地沙化El趋严重、洪涝灾害益频繁、血吸虫病猖獗、生物多样性破坏严重等存在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同时,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从战略和全局角度出发,提出了鄱阳湖生态环境统筹规划、合理布局,适度开发、注重保护的若干对策与措施,为鄱阳湖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决策参考依据

鄱阳湖是那么的美丽,是那么的清澈,那就想我们的另一个世界一样啊。如果我们是鱼儿那是多么的幸福。如果我们是鸟儿那是多么自在呢。

鄱阳湖位于长江以南,江西省北部,地理坐标为东经11549.~116o46.、北纬2824.~2946.,是与赣江、抚河、信江、饶河、修水五大河流(以下简称“五河”)尾阊相接的类似盆状天然凹地,受江(长江)、河(五河)水位制约水量吞吐平衡而形成的过水性、吞吐型、季节性的湖泊,洪、枯水位面积相差l0多倍,是我国目前最大的淡水湖泊,1998年7月31日的最高水位22.59.m(吴淞高程)的湖面面积为4.070.km2.’2.J鄱阳湖及湖区属亚热带潮湿的季风气候,年降雨量在1.400.1.900.mlTl之间,年平均气温为17℃.,最低气温在1月份,平均为4.7℃,每年无霜期约为280.d.J鄱阳湖是我国公布的首批国家重点湿地保护地之一,1992年被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在维护生物多样性、长江中下游洪水调蓄控制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引作为通江湖泊的鄱阳湖,位于长江中、下游连接处东、西承上启下的战略位置和贯通本区京九铁路大动脉,对长江流域的经济发展和江海一体的“T”形战略格局,具有十分重要的区位优势由于鄱阳湖流域占江西省面积的94.1%L6J,鄱阳湖流域的发展对于江西乃至全中国的经济发展和生态建设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和经济的高速发展,以及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排放量的增加,鄱阳湖流域的生态环境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呈现恶化趋势保护鄱阳湖生态环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实现湖区社会、经济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已经成为政府和公众共同关注的话题

2010年1月28日上午十时,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在国新办新闻发布厅举行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新闻发布会,邀请了江西省委副书记、省长吴新雄介绍江西近年社会经济发展以及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规划等方面的情况,并答记者问。该新闻发布会引起各界的关注。 在此次发布会上,中央电视台记者提问:江西采取哪些具体措施来切实保护好生态环境,确保鄱阳湖的一湖清水?而江西省省长吴新雄回答说,为把经济发展与生态文明高度融合,保护好生态环境,江西近年来重点实施了四项工程:植树造林,实施“一大四小”;污水处理;在全省实施农村垃圾无害化处理;开展“五河一湖”源头环境治理保护工程。除此之外,吴新雄还介绍了江西将采取的三样措施:第一严格把好项目关坚决做到“三个不准”,凡是高耗能、高污染、高排放的项目坚决不搞,凡是危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高危项目坚决不搞,凡是黄赌毒的项目坚决不搞;第二坚持生态环境立法;第三加强对市县各级领导环保政策的考核。以上是江西省省长吴新雄对于江西关于鄱阳湖的生态建设提出的几项具体的方法。 我对于他所说的这些方法都是相当赞同的。俗话说得好:“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江西省省长吴新雄列出的具体做法体现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正确地处理了人与自然的关系。纵观当今世界,不少发达国家在经济发展过后反过来保护环境,并且通过保护环境来发展绿色经济,推动国民经济的发展。而再看看发展中国家,很多发展中国家为了发展经济,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导致环境越来越差,最终拖垮了经济的发展,如此恶性循环,致使世界国家贫富差距越来越大。这些实例都说明发展经济的前提是保护环境。如今很多国家都渐渐地意识到了这个道理,许多以保护环境为目的的国际会议及条例也不断召开与制定。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也做了一个很好的榜样。近年来,中国逐渐认识到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一些保护环境的政治决策不断提出并付诸实践,中国局部地区的环境与经济都得到了可观的恢复与发展。江西省紧跟历史的潮流,积极发展绿色经济、环保经济,以鄱阳湖为试点,逐步在全省推广绿色经济。

除此之外,江西省省长吴新雄还特别强调了要坚持生态环境立法,加强对市县各级领导环保政策的考核。根据依法治国的治国方针,提出具体的依法治省,要求认真贯彻落实保护环境,发展绿色经济。同时,以人民与国家的利益为标准,切实维护人民与国家的利益。 当然,如果没有资金的支持,上面说的具体做法都得不到落实。路透社记者便提问:“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总投资的金额是多少钱?目前有哪些企业、公司到江西省投资你们的鄱阳湖经济区?”对此,省发改委主任姚木根作了解答。他提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是浩大的工程,非短期内可完成的,具体的投资数字由于市场的不断变化很难确定,但值得肯定的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时一个开放的过程,江西省不仅欢迎来自国内社会各方面的力量,也欢迎外国投资者来参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建设。自1979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不断地发展,尤其以东部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更为显著,并且西部地区也通过边境贸易等开放方式来推动经济的发展。而中部地区却由于地理位置的限制,对外开放程度不高。此次,江西省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提出欢迎外国投资者的参与,积极、主动地邀请外国投资者,开展对外交流,正好为中部地区的各省份开了个好头,成为“中部崛起”战略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外国企业与公司不仅能够为鄱阳湖经济生态区建设提供资金,并且由于发达国家落实保护环境的时间比较长,它们还能够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提供丰富的经验,为工程节省不少的时间与材料。 该新闻发布会拉开了江西省发展生态经济的帷幕。我生活在江西省宜春地区的高安市内,正好属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范围之内。我期待着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为鄱阳湖地区人民,为江西省的人民带来福音,我希望有一天能看到江西与及其他地方的人民能够生活在一个环境优美的环境里,过着富足、充实、幸福的生活。

第五篇:生态文明与经济发展

生态文明是指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在自然与社会生态关系上的具体现。包括对天人关系的认知、人类行为的规范、社会经济体制、生产消费行为、有关天人关系的物态和心态产品、社会精神面貌等方面的体制合理性、决策科学性、资源节约性、环境友好性、行为自觉性、公众参与性和系统和谐性。

生态文明建设的提出并不是偶然,从十届人大三次会议温家宝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中,第一次提出“建设节约型社会”,以缓解我国能源资源与社会经济发展的矛盾,到“十一五”规划提出的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再到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的树立和落实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和十七大报告中强调的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再到现在的“十二五”规划,都强调了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十七大报告中第一次将“生态文明”纳人原有的三大文明的理论体系,表明生态问题已不仅仅是一个环境保护的问题,它既是经济问题,也是政治问题,更是社会问题,需要社会全体人民共同关注和努力。

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这两个因素是相互制约,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的。经济的发展离不开自然资源的供给和环境的影响;生态环境的改善离不开社会经济的发展。

虽说经济发展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但是如果离开生态环境这一前提条件,经济的发展就如同离开水的鱼,一开始可能还可以自得呼吸与蹦跶,但最终其生命还是会慢慢枯竭。经济快速的发展,给环境带来了极大的破坏,这制约着人们的生活,限制人们去从事某些经济活动,结果又会抑制经济的发展。可以说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发展有着内在的密切联系。经济发展追求可持续,而生态文明是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与基础,不同于工业文明无限地索取和利用资源,生态文明注重在合理开发利用资源,发展经济的同时建设良好的生态环境。另外通过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生态文明的演进,两者相辅相成有利于人和自然的关系走向和谐,这是生态文明的核心,但需要经济发展为其提供足够的技术,金钱,人力等各方面的保障。

在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城市的社会经济得到快速发展,但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意味的追求经济利益,忽视了对我们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的保护,以至于在中国存在很严重的环境问题,资源利用不当,滥用,乱用现象层出不穷,很大程度上阻碍了经济的发展。

在中共十八大中,提出了把生态建设放在突出的位置,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名族永续发展的概念,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发展被紧密联系在一起。就我国国情与历史发展来看,将生态文明建设引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经济建设是有深远意义的。

生态文明建设是一个关系全局的长期战略问题,切不可以发展经济就忽视生态文明建设。面对现在的环境困境,我们应在生态文明观的指导下,改变传统的发展模式,努力实现经济与自然,经济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稳定发展。

上一篇:武松打虎教案范文下一篇:物流实训过程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