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前列腺素钠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观察

2022-09-11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DPN) 是糖尿病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 很大程度地影响了病人的生活质量, 目前尚无确实有效的治疗药物, 给临床治疗带来了不小的困难。贝前列腺素钠是一种前列腺制剂, 有扩张血管、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 临床主要应用于治疗外周血管病变, 而对于治疗DPN的临床治疗研究较少。于是我们通过观察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在使用贝前列腺素钠治疗情况, 探讨其在治疗DPN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08年10月至2009年7月大连市中心医院内分泌科收治的伴有周围神经病变的2型糖尿病患者65例, 随机分成2组, 其中用治疗组33例, 对照组32例, 2组治疗前的临床资料无统计学差异。糖尿病的诊断根据1999年WHO标准。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诊断标准[1]: (1) 出现肢体运动、感觉神经病变症状; (2) 深浅感觉明显减退, 跟腱反射减退或消失; (3) 神经性膀胱的表现; (4) 肌电图检查示运动、感觉神经传导障碍; (5) 除外其他原因所致的周围神经病变。有严重心、肝、肺、肾等重要脏器衰竭者除外。

1.2 治疗方法

患者入院后, 按常规给与糖尿病饮食、运动, 根据血糖水平选择口服降糖药或胰岛素治疗。对照组在抗糖尿病治疗基础上给予川芎嗪160mg/d, 治疗组给与贝前列腺素钠 (PGI2衍生物, 商品名德纳) , 60μg/d (tid, 20μg/次) , 疗程3周。治疗期间2组均停用任何改善微循环和影响神经传导的药物。

1.3 疗效观察

试验前后2组分别记录患者的临床资料, 进行疗效评定, 分为显效、有效、效差和无效4种[2]: (1) 显效:肢体麻木、疼痛症状明显缓解, 深浅感觉基本恢复正常, MNCV和SNCV较前增加5m/s以上或恢复正常。 (2) 有效:临床症状减轻, 深、浅感觉教前敏感, 肢体麻木、疼痛症状减轻, MNCV和SNCV较前增加5m/s以下。 (3) 效差:肢体麻木、疼痛症状轻微缓解, 深浅感觉及肌电图无明显变化。 (4) 无效:临床症状未改善, 深浅感觉及肌电图无变化。

采用肌电图仪测定2组糖尿病患者胫神经、正中神经的运动传导速度 (MNCV) 和感觉传导速度 (SNCV) , 同时观察贝前列腺素应用时的不良反应。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以均数±标准差表示, 组间均数采用成组设计t检验, 临床疗效比较用秩和检验, P<0.05表示有显著性差异。

2 结果

2.1 疗效

治疗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2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表明治疗组对于糖尿病神经病变疗效好于对照组。见表1。

2.2 神经传导速度比较

治疗组和对照组MNCV和SNCV与治疗前后比较均有所提高, 但前者提高更为明显,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2.3 副作用

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1% (2/33) , 其中1例头痛和1例腹胀, 患者均能耐受, 对照组有4例头痛。

3 讨论

DPN是糖尿病致残的重要原因, 临床发生率可高达60%~90%, 可累及感觉、运动和自主神经。DPN的发病机制至今尚未完全阐明, 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特效药。临床上可选用的治疗药物有醛糖还原酶抑制剂、抗氧化剂、钙拮抗剂、B族维生素、血管扩张剂、神经营养因子等, 但多因作用有限、不良反应等原因而难以在临床广泛应用。

近年来证实前列腺制剂有扩张血管、增加神经内膜中血流、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作用, 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引起的自发痛、皮肤感觉异常等症状有效, 现已应用于临床。最早应用的是PGE1制剂。由于PGE1不能口服只能静脉应用, 且有产生血管刺激的副作用[3]。另外的一种前列腺制剂是前列环素 (PGI2) , 是由血管内皮细胞合成的血管活性物质, 是迄今发现的作用最强的内源性血小板抑制剂, 比PGE1强30~40倍。单纯的PGI2由于半衰期较短, 药理作用十分有限, 1992年活化型PGI2类似物口服药即贝前列腺素钠研制成功, 具有结构稳定、半衰期较长、口服方便等优点, 现临床上多用于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最近又有治疗糖尿病肾病的报道, 但其对治疗DPN的研究较少, 国内尚未见报道。川芎嗪是临床上比较常用的血管扩张剂, 对DPN有效[2]。本次研究发现贝前列腺素钠治疗对于改善DPN患者症状有明显疗效, 又通过对治疗前后肌电图比较发现它能够显著改善DPN神经传导速度, 与川芎嗪组相比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分析原因主要是因为贝前列腺素钠具有扩张血管、抑制TXA2的合成、抑制血小板聚集及免疫复合物形成的作用, 从而促进雪旺氏细胞的再生和神经传导。贝前列腺素钠常见不良反应有头痛、颜面潮红、胃肠道反应等。本临床观察发现治疗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很低 (6.1%) , 仅有头痛及腹胀, 患者也能耐受。本文认为贝前列腺素钠是治疗DPN有效和安全的药物, 值得临床推广。

摘要:目的研究贝前列腺素钠对2型糖尿病 (T2DM) 患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及观察其不良反应。方法T2DM合并周围神经病变的65例患者, 随机分成治疗组33例和对照组32例。治疗组给予贝前列腺素钠60μg/d (tid, 20μg/次) , 对照组给予川芎嗪160mg/d静滴, 疗程3周。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神经传导速度高于对照组, 两组间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贝前列腺素钠治疗过程中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贝前列腺素钠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有效且安全的药物。

关键词:贝前列腺素钠,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参考文献

[1] 张惠芬.实用糖尿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1:393~403.

[2] 奚雁.川芎嗪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46例疗效观察[J].中国基层医药, 2000, 7:414~415.

[3] 谢壮丽.前列地尔治疗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09, 3 (6) :141~142.

上一篇:班主任要如何抓住高一情感渗透的关键时机下一篇:建筑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