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资保险论文范文

2022-05-09

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外资保险论文范文(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27年前,当西装革履的友邦保险营销员们出现在国内第一个保险对外开放试点城市上海的街头,很快在当时尚属封闭的中国保险业掀起了一场巨澜。彼时,对外开放刚揭开序幕。但对于国内保险业来说,开放意味着“狼来了”。陈恳在《迷失的盛宴》中写道,当时一些保险业高层还曾撰写报告,认为开放的时机尚不成熟。

第一篇:外资保险论文范文

外资保险进入对辽宁保险业的积极影响

[摘 要]外资保险进入,尽管会让辽宁的保险业在与外资保险公司同台竞争时面临较大的竞争压力、减少市场份额,但机遇总是伴随着挑战而来,外资保险的进入会促使辽宁保险业在竞争中求发展,在学习中求提高,在模仿中求创新。本文通过分析外资保险进入对辽宁保险市场的积极影响,以期为辽宁保险业的发展提供可以借鉴的经验。

[关键词]外资保险;辽宁保险业;积极影响

辽宁经济的稳步上升为保险业发展提供了足够的物质基础,尤其是近年来辽宁中高收入群体比重加大,他们不仅有强烈的购买需求,且有足够的购买能力,保险消费逐步成为人们必不可少且重要的日常消费。且随着外资保险的进入,人们在进行保险消费时,选择的余地也越来越大,但同时人们对保险公司提供的保险产品品种、品质以及保险服务也会提出更高的要求。辽宁保险业要想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生存、发展,必须挑战竞争、及时转换经营机制,学习和借鉴外资保险公司先进的经营模式与服务理念,不断改革和创新,按照市场需求和国际惯例组织经营。

提升辽宁保险业利用外资的水平,绝不是我们关起门来埋头苦干就能解决的问题,保险业作为金融业的支柱之一,要想在金融业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必须要改变思路,开拓进取。对于辽宁保险业而言,可以充分借助自贸区建设东风,真正把外资保险进入带来的竞争压力转换为前进的动力,在竞争中谋发展,在创新中求进步,改变当前辽宁保险业追求低成本扩大规模的现状。辽宁保险公司不仅要向外资保险公司学习丰富的险种设计技术和先进的经营观念,还要借鉴外资保险业重视公关活动、重视企业形象宣传的营销理念。虽然外资保险进入后,会对辽宁保险业产生较大的生存压力,但对辽宁保险业也会产生积极影响,如果我们能正确看待,其积极影响面还会被放大。

1 外资保险的进入有助于辽宁保险业经营模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化方向推进

未来辽宁保险业如果想和外资保险公司公平竞争,必须朝着集约化经营模式的目标改革,而不再仅仅是为抢占先机而扩大市场规模。随着保险公司在市场竞争中压力的日益加大,提高辽宁保险公司自身的经营效率是提高其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因素之一,而优秀外资保险公司大多已有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经营管理经验,学习外资保险公司的成功经验有助于提高辽宁保险业务的经营效益。入世以来,外资保险给我们展示的是活力十足的经营模式和创新能力,辽宁保险业的经营只有不断学习外资保险先进的专业技术和成功经验,不断提高保险业管理水平,转变经营观念和经营机制,才能实现辽宁保险业的经营管理逐步走向成熟,实现业务增长从单纯注重规模向重视质量和效益转变,最终实现由粗放型向集约化转变。

2 外资保险的进入有助于优化辽宁保险业的市场竞争机制,降低市场集中度

长期以来,辽宁中资保险公司一直处于国有管理体制下,大部分保险企业存在着产权界定不清晰、制度单一化等问题,导致经营成本比较高但经营效益却不高的局面。入世以来,国内保险业集中度的降低与外资保险的进入密不可分,外资保险进入后,保险市场上经营主体,即保险公司数量势必增加,保险市场中各企业之间的竞争也会更加充分,在降低保险市场行业集中度的同时,也提高了整个保险行业内公司的效率。辽宁的保险业目前处于上升阶段,若能积极看待外资保险带来的竞争机制,势必会在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提高整个辽宁保险业行业内公司的效率。

3 外资保险的进入有助于辽宁保险业合理配置资源,增强竞争效应

由于辽宁保险行业长期以来重视扩大规模和發展速度,在某种程度上掩盖了保险业在扩张发展过程中行业内存在的问题和矛盾,会导致一个普遍性问题,就是保险公司经营会缺乏效率、发展会进入瓶颈期,会导致保险企业在财力、物力、人力等方面的资源浪费,从而呈现保险公司经营效率低下的局面。经验显示,外资保险公司越集中、竞争越充分的地方,中资保险公司在经营和管理方面越完善、越高效。随着外资保险进入中国势头的加大,越来越多的参与者会进入辽宁市场参与竞争,会使辽宁保险公司感受到危机、意识到机遇,主动或被动地转变观念,在竞争中求发展,在发展中求生存,从经营理念到管理方法等各方面进行全面改革,不断整合资源,增强效率,提高自身的竞争力,激活辽宁保险公司经营活力和激情。可以说,外资保险的进入,虽然对辽宁保险业形成很大的冲击力,但更多是激发本土保险公司进一步优化配置资源,提高保险市场的经营效率。因此,辽宁保险业在未来的发展道路上,保险公司不能只是追求数量和规模,而是应该追求更高的质量和更好的效益,这就需要辽宁保险公司对有限的人力资源、产品资源、市场资源等进行优化组合、合理调整,逐步提高整个辽宁保险业的经营质量与效率水平。

4 外资保险的进入有助于辽宁保险业不断满足细分后的市场需求

随着辽宁经济社会的发展、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居民在保险方面的需求也会更加趋向个性化,会更加追求保险需求的满足感。外资保险进入后,辽宁保险市场也会逐步加快和国际保险业接轨的步伐,辽宁保险业也不可能一直在传统保护之下生存和发展,只有积极主动参与竞争,辽宁保险公司的行为机制才会趋于规范和制度化。辽宁保险业要想在竞争中站稳脚跟,需要立足市场,以消费者需求为导向,做好市场细分和市场定位,并采用差异化的服务来满足不同群体的消费需求,运用先进的经营理念、管理技术和营销手段,有针对性的设计开发保险产品,使保险产品更贴近市场、适合不同层次人群的需求。

5 外资保险的进入有助于推动辽宁保险延伸服务的步伐

保险延伸服务作为普通保险服务的延伸,是各大保险公司通过自身的资源技术优势,为保户提供除保险责任之外更多的服务,保险公司开展保险延伸服务有利于促进保险公司业务服务、保障水平的提高,有助于保障和改善居民的生活水平。外资保险公司在开展保险延伸服务领域经验丰富,且进行了有效实践,外资保险公司在这一领域不仅拥有自己的医疗服务机构,还拥有完备的车险服务系统等,为保户提供全方位的服务。辽宁保险公司要想做好延伸服务,需要借鉴外资保险的延伸服务模式,全面开展医疗、养老、教育、再就业等方面的延伸服务,提高企业效益,增强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力。

6 外资保险的进入有助于辽宁保险业通过学习模仿,赶超外资保险

在外资保险几百年的发展历程中,积累了较为厚重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外资保险这些先进的经营管理理念、专业技术、优质产品及售后服务等通过劳动力的流动、参与中资保险经营、参股中资保险公司等途径的不断渗透,产生了良好的溢出效应。辽宁保险业来说,通过学习外资保险先进的技术、服务、产品和管理经验,激励辽宁保险公司不断改善经营,使辽宁本土保险公司可以通过学习模仿、学习、创新,从而赶超,提高竞争力与效率。

7 外资保险的进入有助于革新辽宁保险业的营销业务

保险创新的一个重要方式就是营销创新。外资保险公司一般都具有丰富的营销经验,在营销策略上,外资保险公司一方面以市场为导向,充分发挥自身拥有的设计投资型保险产品的先进技术优势,设计出适应国际市场的保险产品,主动开拓和占领市场;另一方面则是采用产品、价格、分销、促销及信用策略,同时借助商业银行密集而庞大的网络进行低成本大量销售。在行销方面,辽宁保险业如果能借鉴外资保险“以人为本、客户导向”的理念,借助目前方便快捷的电子商务平台,创新保险电子商务营销渠道和保险整合营销模式,为客户提供“更快捷、更方便、更多样”的保险服务升级业务,必定会让客户方便地选择保险产品。

8 外资保险的进入有助于辽宁保险业打造过硬的从业团队

人才是企业发展最宝贵的财富,高素质的企业员工可以带来企业运营的高效率,故打造高素质的人才队伍,是提升保险公司效率的一个永恒的话题。对高素质人才队伍的要求不应只看重数量上的增加,更应该注重提高实质,为树立良好的公司形象,外资保险公司在人员队伍的建设上颇下功夫,采用成型的国际先进培训模式和整套的教育培训体系,针对每个员工不同成长阶段的不同的需要,重点放在人才教育培训的实效和时效上,尊重员工,鼓励创新,有针对性地提供个性化的培训内容。为了给员工提供良好的学习和成长的环境,外资保险公司因地制宜培养人才,分阶段培养适合保险行业需求的不同层次人才。一般来说,外资保险公司在进行海外发展时,都注重本土化发展,在初期,总部会派经验丰富的高管人员到当地指导市场运作,并且要注重与高校联合,加大校园应届毕业生的招聘力度,自己培养新人,随着时间的推进,新人在职场的历练也能达到一定程度,会很快成为公司中有能力、高素質的中流砥柱,而到了公司发展的业务扩张阶段,就到了总部外派的高管人员功成身退得时候了,并让公司在本土培养起来的人才接替外派过来的高管人员。除此之外,外资保险公司为建立自己的核心团队,会通过推行全员培训计划、新入职员工拓展活动;以及提供核心员工海外实习和培训的机会,让企业拥有更多适合岗位的储备人才。

从表面来看,在保险业经营业绩方面,中外保险公司没有特别大的差距,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居民消费能力的增强、保险产品在市场上认可度的提升,辽宁保险业在外资保险的冲击下,将不再以自身原本拥有的地域优势、规模优势引以为傲。积极引导保险业利用外资,引进来和走出去双管齐下,坚持发展与规范并重的原则,探索保险业利用外资的新模式,实现合理、有效、安全地利用外资,实现保险经营的区域合理性和结构科学性。所以,辽宁保险业只有准确把握社会经济发展的形势,与国际接轨,立足未来竞争高度,认清发展规律,学习外资保险公司经营模式、营销手段、产品开发技术等,优化资源配置,为日后参加更加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攒足经验,早日走上可持续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1]何小伟,谢远涛.外资保险进入中国的“溢出效应”研究: 来自寿险市场的证据[J]. 经济科学,2012(4):117-127.

[2]刘伟,韦增欣.中、外资寿险公司效率差异的评价与比较[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5(12):109.

[3]张婕,李保民.外资保险公司在我国保险市场的经营现状分析[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5(7):80-82.

[4]田娟娟.保险业支持产业结构调整的路径分析——以辽宁为例[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5(1):7-8.

作者:吴沙沙

第二篇:保险业开放: 股比“铁顶”突破,外资保险变革

27年前,当西装革履的友邦保险营销员们出现在国内第一个保险对外开放试点城市上海的街头,很快在当时尚属封闭的中国保险业掀起了一场巨澜。

彼时,对外开放刚揭开序幕。但对于国内保险业来说,开放意味着“狼来了”。陈恳在《迷失的盛宴》中写道,当时一些保险业高层还曾撰写报告,认为开放的时机尚不成熟。即使寿险业开放也最好采取合資的方式。

历史的浪潮滚滚而来,不可抵挡。时者,势也。“入世”之前,中国保险市场尚属幼小,保险人才奇缺,保险监管和经营管理立章建制未成体系。对于高层和金融监管部门来说,通过对外开放“借河过桥”,引入海外优秀人才和外资机构,亦可反哺中国保险市场。

在20年前的“入世”谈判中,保险业对外开放是其中的谈判焦点之一,保险业亦由此成为中国金融业率先开放的领域。

通过对外开放“借河过桥”,引入海外优秀人才和外资机构,亦可反哺中国保险市场。图/IC

自2004年12月11日保险业全面开放以来,进入中国市场的外资保险公司们,既分享着中国市场开放的机遇,亦面临着自身发展的诸多困局。虽经多年发展,但中国保险业与国际成熟市场尚存差距。“更进一步的开放仍然是必要的,我们应努力加快这一进程。”在10月16日的国新办通气会上,银保监会相关负责人表示。

早在2017年11月中国高层对外发出金融业进一步对外开放的信号以来,近两年间,高层不断对外推出新一轮对外开放的系列举措。

外资保险公司及其外资股东们多年来最值得期待的两项政策松绑诉求,终获实现。今年7月20日,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办公室(金融委办公室)发布的《关于进一步扩大金融业对外开放的有关举措》(下称“金融业开放11条”)提出,外资股东准入中对经营年限和设立代表处两年的要求,以及外资寿险公司50%的股比“铁顶”皆获解除。

“放宽外资保险公司的准入限制,对于外资公司来说非常受鼓舞。”法国安盛中国执行主席兼首席执行官Xavier Veyry(卫泽韦)对《财经》记者表示,“此次开放只是一个开端。”

虽然新政给予在华外资寿险公司独资的选择机会,不过,亦有外资公司人士表示,合资公司的发展离不开现有中方股东的帮助,在目前一些公司中外股东已比较默契的情况下,至少短期内可能不会对进一步增持股权有太大诉求。

多位保险业人士认为,新政放开短期内不会对保险业格局带来明显变化,新政更多的是增加了外资公司更好地参与中国市场的弹性。

穆迪副总裁、高级分析师袁永基表示,外资参与度的提升,将丰富中国市场的保险产品类型并增强行业资产负债管理能力,对退休和养老金等发展不足的领域尤为明显。随着时间推移,将促进行业自身风险管理架构和人才的发展。

新兴公司的机遇

对于外资保险公司及其股东们来说,对中国保险业的一组数字很熟悉:“五三二”。这是外资公司进入中国保险市场的准入门槛。根据2001年12月12日国务院以“第336号令”的形式发布的《外资保险公司管理条例》,申请设立外资保险公司的外国保险公司,应具备的主要条件包括经营保险业务30年以上、在中国境内已设立代表机构2年以上、提出设立申请前1年年末总资产不少于50亿美元,即业内通常所说的“五三二”。

该条例在实施18年间,曾在2013年和2016年经历过两次修订,不过外资公司一直呼吁修改的“五三二”却未有松动。直到今年10月16日,国务院以“第720号令”的形式,发布了《国务院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保险公司管理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银行管理条例〉的决定》(下称《决定》),将“五三二”中的“经营保险业务30年以上”和“在中国境内已经设立代表机构2年以上”予以删除。

这也意味着,外资公司进入中国保险市场的门槛终获实质性降低。值得注意的是,2018年5月银保监

会发布的《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保险公司管理条例〉的决定(建议稿)》,仅拟删除“在中国境内已经设立代表机构2年以上”的要求。

在今年7月20日国务院金融委办公室发布的“金融开放11条”中提出,在深入研究评估的基础上,取消了对外资保险公司股东30年经营年限的要求。

正式版本不仅将“三二”皆删除,还新增了“外国保险集团公司可以在中国境内设立外资保险公司”和“境外金融机构可以入股外资保险公司”两项。对于此中变化,诸保险业人士认为,这意味着保险业的对外开放,在原有基础上实现了进一步提速和降低门槛。

在国新办通气会上,银保监会首席律师刘福寿表示,删除设立外资保险公司的外国保险公司30年经营年限的要求,将为规模或经营年限没有达到该标准但具备专业特色的外资机构来华设立机构提供了更多的空间。

保险业对外开放20年来,几乎知名国际金融或保险巨头已悉数进入中国市场,其中不乏百年老店。因此,在一些保险业人士看来,在新能源车、5G技术和生物医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当下,该新规主要为一些与保险业产业链相关的细分专业领域的新兴专业保险公司进入中国市场,提供了新的机遇。

据了解,因为受限于“五三二”的门槛,一些新兴保险公司望中国保险大门却不得而入,因此通常选择与中国保险公司进行技术合作和服务,或与保险公司合资成立科技类公司的形式,曲线进入中国保险市场。

早在今年1月的“银保监会近期重点监管工作通报会”上,银保监会相关负责人在谈到金融对外开放时表示,2019年将研究新的开放措施,使开放范围更广、力度更大一些,尤其让一些合规经营意识较强的专业领域外资机构能够进入到中国市场。

此前曾有一位银保监会人士对《财经》记者表示,近两年来,监管部门对保险牌照的发放和股东甄选,正向引入专业机构上重点倾斜,希望保险主体和形态更加多元化。在2017年第九次中英经济财金对话中,中方就表达了鼓励符合条件的专长健康保险业务的英国保险机构在中国设立健康保险公司的意向。

据《财经》记者统计,自2017年金融进一步扩大開放以来,共有4家外资公司获批设立代表处,其中2018年设立1家,这些外资公司的母体保险主体为再保险公司、相互保险公司和保险公社等形态。此次“在中国境内已设立代表机构2年以上”的旧规取消后,意味着这4家外资公司正式进入中国将得以提速。

此前民生证券的报告指出,外资保险持股比例加速放开,以及取消外资保险公司设立前需开设两年代表处的要求,将令其在华设立机构的成本显著降低。

穆迪副总裁、高级分析师袁永基表示,对于中国保险业而言,市场加速对外资保险公司开放具有正面的信用影响。在其看来,外资参与度的提升,将丰富中国市场的保险产品类型并增强行业资产负债管理能力,“对退休和养老金等发展不足的领域尤为明显”。

今年3月,恒安标准养老保险有限责任公司获批筹建,成为国内首家外资养老保险机构,迈出了外资公司进军中国养老保险领域的第一步。

不过,据《财经》记者了解,除了已进入中国的外资公司谋求展新的业务领域或成立新主体,目前还没进入中国的外资机构还未有公开发出进入的信号。

一位保险公司高管表示,虽然国际先进机构的经验和技术有助于促进国内保险市场的成熟和专业水平的提升,尤其是在健康管理、车险定价和风控等领域,但是目前中国市场仍未摆脱以规模制胜的旧模式,保险市场距离真正的市场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尤其是在强者恒强的马太效应日趋显著之下,走细分领域“小而美”路线的外资公司,生存并不易。尤其是对于本身亦为新兴公司、根基尚薄的外资公司来说,对开中国市场的成本的承受力亦需考量。

不过,现有外资保险公司已开始尝到进一步开放的甜头。据《财经》记者统计,自2018年以来,共有21家合资公司获批筹建分公司,其中有5家获批了3家,有8家获批了2家。尤其是今年5月以来批筹的分公司中,仅有4家是中资公司,其他皆为合资公司,掀起一波分公司筹建小高潮。

此前与中资公司相比,合资公司铺设网点申请难、审批慢,常为合资公司所吐槽。

2017年11月中美元首北京会晤经济成果吹风会透露出金融业进一步扩大开放以来,保险业的对外开放进一步提速。

除了保险领域,保险中介领域亦进一步开放。2018年4月11日,央行行长易纲在博鳌亚洲论坛宣布,当年上半年落实的举措还包括允许符合条件的外国投资者来华经营保险代理业务和保险公估业务,以及放开外资保险经纪公司经营的范围与中资机构一致。

一位保险业人士表示,至此,除了再保险的一些领域和出口信保领域,保险业的开放力度已达空前。

不过,作为开放最早、开放程度较高的保险业,本次进一步开放对于目前保险市场格局短期内尚难产生明显的影响。民生证券的报告亦指出,截至目前,外资参股保险公司已有20余年时间,尚难有突破,短期内行业竞争格局不改。从目前外资市场占比来看,预计目前的行业竞争格局仍将延续。

股比“铁顶”突破

如果说删除“三二”是对未来有意向进入中国市场的公司的政策利好,那么对于现有的合资寿险公司们来说,其最关注的新政莫过于50%股比“铁顶”的突破。

2018年4月11日,央行行长易纲曾在博鳌亚洲论坛宣布,人身险公司的外资持股比例上限将放宽至51%,三年以后不再设限。

15个月后,“金融业开放11条”进一步提出,将缩短外资人身险公司外资股比限制从51%提高至100%的过渡期至2020年。

这意味着,股比限制的放开,比原计划进一步提速。

而持续了近30年的友邦保险作为唯一一家外资独资寿险公司一枝独秀的局面,亦将获突破。对于合资保险公司来说,即使未必也能实现全资控股,亦拥有了获得控股权的机会。

“放宽持股比例最重要的是允许控股,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保险业对外开放的宽,才能真正地提高外资的积极性。”一位曾操作过国际并购项目的外资保险公司人士表示。

在20年前,中美双方就中国加“入世”贸组织(WTO)即“入世”谈判时,保险业对外开放是其中的谈判焦点之一,其中外资公司的股比正是谈判的关键。双方对股比的分歧,差点导致谈判终结。

据《朱镕基讲话实录》记载,在中美双边协议签订的两天前(1999年11月13日),时任国务院总理的朱镕基召开会议提出,“入世”谈判有两个50%决不能让步,其中之一就是中外合资寿险公司中的外方股份不能超过50%。

美方提出,“入世”一年后合资寿险公司的外资比例不超过51%,并要求增加外方拥有管理控制权的条款,且每年必须批准若干家保险公司进入中国市场。

在漫长的“入世”谈判过程中,寿险业还曾衍生出四家“壳公司”。中方曾提出,与外资保险公司合营的中方公司须为非银行金融机构。据此,恒安人寿、民生人寿、东方人寿和生命人寿于2000年10月拿到批文,成为四家保险史上的所谓“壳公司”,以作为未来与外资公司合营的中方主体。

但是经过艰苦谈判,最终双方达成“外资进入寿险领域只能设立中外合资寿险公司,外方股东持股比例不得超过50%”,并取消了对合资公司中方股东须为非银行金融机构的要求。双方的博弈和谈判结果,影响了中国保险业此后20年的格局。

作为中国“入世”的承诺,50%股比的规定,定格了在华合资寿险公司的形态和公司治理结构。“入世”之后成立的合资寿险公司,无一例外采用了“50∶50”的股权结构,且股东绝大多数采用了产融结合的模式。

在“入世”之前,中国市场仅有友邦保险一家外资寿险公司,且至今仍是唯一一家独资寿险公司。“入世”以来成立的一批合资寿险公司,其发展都难以企及独占先入优势和体制优势的友邦。而“50:50”的股权结构,使得合资公司双方股东经常出现各执一词、内耗严重、议而不决的公司治理僵局,亦被诸多业内人士认为是“合资病”的根源。

多年来,一批合资保险公司及外方股东一直在向监管部门建言,放开50%的股比上限。然而囿于此乃“入世”承诺,该“铁顶”一直未有松动。

在20年的发展中,已有一大批合资寿险公司发生了股权更迭或减持,甚至发生“变性”,由合资变为中资。未发生过股东更换的仅余中英人寿四家等合资公司(集团内转让除外)。

有多位保险业人士指出,让外资公司不“走样”,外资股东将几十年甚至百年积累的经营管理经验和专业能力引入到在华公司身上,自主地引入自己的特色业务和产品,贯彻自己的发展战略只有在实现了控股权的情况下才更具可能性。

上述曾操作过国际并购项目的外资保险公司人士表示,只有实现控股方可并表,才能为外资母公司贡献利润和体现经营成果。从股权投资角度来说,如果只是参股,母公司的整体协同价值、资本统筹、战略规划、品牌经营以及集团内整体协同等,很难按照自己的意志来贯彻。如果只是作为参股,对于长期亏损的股权投资项目,母公司也不会真正的重视,让母公司的股东们追加投资,也很难有说服力。

对于50%股比的规定,体现在2004年的《外资保险公司管理条例实施细则》中。根据银保监会有关负责人在国新办透露的信息,该条例将很快修订出台。

去年5月,该实施细则的“征求意见稿”已对外發布。与现行细则相比,“征求意见稿”除了外资的股比上限变为51%,还要求至少有1家经营正常的保险公司作为主要股东,且主要股东在获得股权五年内不得转让。有保险业人士指出,关于外资公司主要股东的要求,亦与现行的《保险公司股权管理办法》中对股东的分类相衔接。

彼时,《保险公司股权管理办法》出台时,原保监会相关部门负责人就曾表示,对外资保险股东占比25%以上的保险公司,参照适用该文件。

此次金融业进一步开放,除了合资寿险公司的50%股比放开,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的外资占比亦获突破。“金融业开放11条”提出,取消境内保险公司合计持有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的股份不得低于75%的规定。换言之,外资股东在保险资管公司中的股比可以超过现行的25%。此外,还新增了境外资产管理机构与保险公司的子公司合资设立由外方控股的理财公司的举措。

有保险资管人士表示,此举是在资管新规之下,为了让外资公司更好地参与到资管领域,更好地发挥外资股东在资管领域的经验。银保监会相关负责人在国新办吹风会上亦表示,放开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外资持股比例限制,有利于吸收借鉴境外优秀保险机构的经验做法,激发国内保险资产管理市场活力,促进提升保险资产管理公司资产管理能力,更好服务于保险资产的保值增值。保险资管公司可以与其参股的外方理财公司形成互补,适度错位发展。

自进一步开放的信号发出以来,已有工银安盛、交银康联、中信保诚资产管理有限责任公司等外资保险资管公司批筹或开业,成为资管领域的一支新军。

外资改造进行时

自2017年高层发出金融业进一步开放的信号以来,保险业的开放新举措最多最快。对于一些早有变革之心的外资公司来说,亦在厉兵秣马。

相比合资寿险公司,外资财险公司的动作更快。

去年11月,安联集团旗下的独资财险公司安联财险更名为京东安联财险,为其引入京东的旗下公司作为中资股东,将其变身为合资财险公司。随后,又宣布筹建中国首家外资保险控股公司安联(中国)保险控股有限公司。法国安盛集团走了另一条不同的改造之路,宣布收购旗下安盛天平财险所余50%股权,收购完成后,安盛天平财险将成为安盛集团在华全资财险子公司。

法国安盛中国执行主席兼首席执行官Xavier Veyry(卫泽韦)表示,目前该笔收购已进入最后的收尾阶段,新公司被更名为安盛保险,更名是为了“强化安盛在中国市场进一步发展的决心,它作为中国本土公司的性质不会改变”。

卫泽韦表示,安盛集团在中国已经营了20年,对中国市场一直持有长期发展的态度,目前已涉足寿险、产险、再保险和基金多个领域。在其看来,放宽外资保险公司的准入限制,“对外资公司来说很受鼓舞”,未来会有更多的机会将外资母公司在全球的科技、网络和资源运用到中国市场。

据《财经》记者此前了解,此前安盛集团希望能增加对安盛天平的持股比例,以争取更大的话语权。而金融业进一步开放,无疑为其提供了契机。

对于由中资公司最终变为独资公司的安盛天平财险来说,其与其他外资独资财险公司最大的不同在于,其网点的布局已比较完备,且已具有一定的业务规模。“这是外资独资财险公司很难实现的,所以对于法国安盛来说,全资收购安盛天平无疑是最省力的扩张举措。而安联财险选择与京东合资,也是希望借力于京东强大的品牌、网络和平台效应。”一位外资财险公司人士表示。

卫泽韦则表示,中国保险业的最大不同由中国市场本身的多样性决定,这决定了消费者的需求因地域、生活环境及文化习俗的不同而存在差异。此外中国市场的另一个不同之处在于规模,所以安盛要用不同的方法发展不同规模的市场。在其看来,在中国搞“一刀切”的做法是不会成功的。

法国安盛旗下的另一家外资公司,走上了又一条不同的“改造”之路。成立于2010年的信利保险(中国)有限公司,则将由财险公司“改造”成为再保险公司。据《财经》记者独家获悉,其“财改再”的方案将很快获批。中国工商行政管理总局信息显示,今年8月,信利再保险(中国)公司名称已予核准。

“现在监管部门对于外资的宽容度真的很高了,像信利保险这种改制,在过去是不能想象的,会遇到很大的阻力。”一位监管系统人士感叹。

亦有保险业人士认为,从目前几家外资保险公司的新举措来看,保险业进一步开放,提供了不同保险主体在中国市场根据自己的战略寻求不同形态和自我发展之路的弹性,这也是金融业进一步开放的意义。

作者:俞燕

第三篇:外资保险公司的经营效率研究

摘要:尽管外资保险公司保费收入、资产规模高速增长,但其所占市场份额并未相应提高,同时还存在外资寿险公司退出市场的问题。基于公司非平衡数据,应用数据包络分析(DEA)和面板数据计量模型相结合的方法,从经营效率视角对外资保险公司的入世效应进行分析,探讨导致其经营效率不高的原因。研究表明:无论是外资寿险公司还是外资财险公司,提高公司的员工劳动生产率有助于其经营效率的提高。全面入世对外资寿险公司的经营效率有显著负影响,对外资财险公司经营效率的影响不显著。

关键词:外资保险公司;经营效率;入世效应;非平衡数据

一、研究背景

中国宏观经济高速发展、人口基数庞大、居民保险不足及由此引致的大量保险需求曾是外资保险公司进驻中国保险市场的动力。由于我国保险业在技术水平、服务质量等方面与国际水平悬殊过大,因此。从1992年第一家外资保险公司——美国友邦保险公司进入上海以来,关于保险业引进外资,抢占市场份额,“狼来了”之类的讨论就不绝于耳。如学者王洛林、潘未名(1998)指出外资保险机构会对国内保险业务和保险人才造成一定的挑战,

“随着保险业的开放程度不断提高,外资保险公司对国内保险市场的冲击必然会逐步升级”。

然而,1999-2009年外资保险公司在资产总额和保费收入快速增长的同时,却面临两大突出问题:第一,外资保险公司在华市场份额停滞不前与其资产和保费高速增长的趋势相悖。1999-2009年期间外资保险公司的资产规模提高了近47倍,保费收入提高了25倍,年均资产增长率达到46.85%,年均保费收入增长率达到38.06%。但2004-2009年外资寿险公司的平均市场份额为5.94%,同期外资财险公司的市场份额仅在1%附近波动(见表1)。第二,部分外资寿险公司退出了我国保险市场。例如:2009年加拿大宏利金融集团将其持有的恒康天安人寿保险公司50%的股份全部出售,由此变身为中资公司,类似的还有太平洋安泰人寿保险公司。

二、关T-DEA效率研究方法的文献综述

(一)关于效率的分类

Farrel(1957)将效率分解成技术效率(rreehnieal Effi-ciency,TE)和配置效率(Allocative Efficiency,AE)。Fare和Lovell(1978)将Fan'el的效率概念扩展为三个组成部分,即技术效率、配置效率和规模效率。之后,Coelli(1996)在Farrel的效率定义基础上再次扩展,认为将技术效率和配置效率结合起来就是成本效率(c 0sI Efficiency,CE)。这三种效率取值范围均在[0-1]之间,如果效率值为1,表示拥有完全效率;如果效率值为O,则表示无效率。

(二)DEA效率方法的文献综述

DEA方法是运用线性规划模型来评价多投入、多产出决策单元之间的相对有效性,效率结果值会根据选取的决策单元不同或者增减变化而不同。DEA方法的便利之处在于无需知道前沿生产函数的具体形式,能够自主决定投入和产出数量,能够找到样本数据中相对最优的样本个体。

目前国内外研究学者使用DEA方法分析保险公司效率的文献包括寿险和非寿险两个领域,研究集中在投入、产出指标的选取及效率影响因素两个方面。

1.关于投入和产出指标的选取

首先,关于投入指标选取,学者们普遍认可的指标包括固定资产、劳动力、资本三个,此外我国学者还选取了费用(如:恽敏、李心丹,2003,吕秀萍,2007,黄薇,2009)作为投入指标。其次,关于产出指标的选取,主要包括保险给付、准备金增加(cummins,Tennyson Weiss,1999)。叫呆费收入(姚树洁,冯根福,韩钟伟,2005)。利润总额(李陈华、张伟,2005)。

2.效率的影响因素分析

在评估效率水平后,学者们通常会采用计量方法进一步确定影响效率的主要因素。例如,cum-mins和zi(1998)介绍了四种不同的计量方法(DEA-CRS,DEA-NIRS,DEA-VRS,FDH),采用了其中的DEA-VRS和FDH(无界分析法),通过五种模型(Half,Half exponertial exp-P gamma)来测算组织结构、规模等因素对美国寿险公司成本效率的影响。

Jeng和Lai(2008)研究了1981-2004年台湾地区监管政策的改变(即放松监管)对寿险公司效率的影响。Leverty等人(2009)采用DEA方法测算了1999-2004年外资保险公司的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然后选取公司规模、资产负债率、总资产收益率、WTO虚拟变量、保费增长率.等变量,利用SFA方法和泊松回归模型分析以上变量对外资保险公司效率的影响作用,研究结果显示加入WTO后中资保险公司的效率显著提高,如能放宽限制则有助于提升外资保险公司的效率.

由于Leverty等人(2009)所用数据的样本期局限在1999-2004年,当时我国保险业尚未全面开放,外资保险公司经营状况尚不明晰,人世对其影响还没有完全显现。因此,本文将样本期间延长至2009年,将全面人世后的外资保险公司经营状况纳入考察范围,力求从效率角度全面地分析当前外资保险公司的经营困境问题。

三、考察期内外资保险公司的经营效率

(一)本文的研究方法:DEA-CRS

本文采用了规模报酬不变情形下的DEA模型(DEA-CRS),其计算表如下:其中0表示效率,N表示Ⅳ维向量。x,y分别代表N家外资保险公司的投入矩阵和产出矩阵,x和y表示第i家保险公司的投入和产出。

(二)指标的选取和数据说明

本文选取了2000-2010年《中国保险年鉴》中的外资寿险公司(218个样本)和外资财险公司(138个样本)作为研究样本。关于DEA效率的产出指标,外资寿险公司选取了赔款支出及给付、准备金变动两个指标。其中,赔款支出及给付=赔款支出+退保金及给付。根据数据的可得性,1999-2006年准备金=(提存未到期责任准备金+提存人身险责任准备金+提存长期责任准备金+提存未决赔款准备金),2007-2009年准备金=(提取未到期责任准备金+提取保险责任准备金),外资财险公司的产出指标选择了赔款支出。投人指标均选择了固定投资、实收资本和劳动力。

(二)外资保险公司经营效率的实证研究

首先,外资寿险公司经营效率整体上呈波动态势。1999年在华经营的6家外资寿险公司平均经营效率为0.286,2001-2004年期间,经营效率不断提高,到2005年下降至0.205,此后一直到2008年效率值又呈增长态势,2009年效率值为0.48(见表2)。

其次,与人世前相比,外资财险公司人世后经营效率低于人市前水平。1999年6家外资财险公司平均效率是0.558,2005年全面对外开放后平均效率降低至0.456,到2009年外资财险公司的平均

效率仅为0.432 (见表2)。

四、外资保险公司经营效率的影响因素分析

(一)模型设定与估计

根据保险公司经营效率、保险经济学的相关效率理论,选择影响外资寿险、财险公司经营效率的可能因素有:国民经济水平(LNGDPit)、公司规模(LNSIZEit)、保费收入(LNPREMit)、员工劳动生产率(LPEit)、总资产利润率(ROAit)、资产负债率(ALit)及虚拟变量D2和D3来表示2001年人世和2004年保险业全面开放对外资保险公司的影响。为了克服模型可能存在的异方差性,对周民经济水平、资产总额和保费收入三个变量取对数。

本文构建了面板数据模型检验以上8个因素对外资保险公司经营效率的影响。通过对面板数据进行个体效应与随机效应模型设定的Redundant Fixed Effects检验和F检验,结果表明应建立个体固定效应模型。外资保险公司经营效率(TE)与其影响因素的计量模型及估计结果如下:险公司的经营效率研究——基于公司层面非平衡数据的入世

(二)估计结果分析

1.国民经济总体水平能够促进外资保险公司经营效率的提高

模型结果显示,在控制其他影响因素的条件下,国民经济总水平提高1%,能使外资寿险公司经营效率显著提高36.93%,表明随着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提高,人们开始关注生命价值,对生活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寿险产品的需求会增加。而国民经济总水平对外资财险公司经营效率的促进作用却不显著。

2.公司规模、保费收入对外资寿险、财险公司影响的显著性不同

由表3和表4可知,保费收人、公司规模对外资财险公司经营效率的影响不显著。公司规模对外资寿险公司的影响是正向的,外资寿险公司规模扩大1%,能够促使其经营效率显著提高10.08%。保-费收入的系数是7.57%,意味着外资寿险公司保费收入虽然增长快速但其经营效率没有随之提高,这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外资寿险公司的经营投资热情。

3.劳动生产率能促使外资保险公司经营效率提高

回归结果显示,提高保险公司员工劳动生产率能够对其经营效率产生显著的正向作用。劳动生产率提高l%,能够促使外资寿险公司经营效率提高14.32%,外资财险公司经营效率提高9.82%。这说明外资保险公司应该注重人才培养,通过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促进整个公司经营效率的改善。

4.公司财务状况对外资保险公司的影响较为复杂

通过选取总资产回报率和资产负债率两个财务指标来分别衡量盈利能力和负债状况对保险公司经营效率的影响。结果显示:首先,总资产回报率对外资寿险公司的影响不显著,资产负债率对外资寿险公司效率的影响是显著正向的,这说明外资寿险公司可以利用财务杠杆筹集更多的资金扩大资产规模,进而提高其经营效率,这与前面资产规模对外资寿险公司效率具有显著正向作用的结论是相符的。其次,总资产回报率对外资财险公司的经营效率具有显著负影响,说明资产回报率的提高对外资财险公司的经营效率有不利影响,资产负债率对外资财险公司的影响则不显著。

5.全面对外开放对外资保险公司效率产生了负影响

由于我国人世承诺中对保险业有三年保护期,因此我们通过在模型中加入两个时间虚拟变量D2和D3,分别来测算保险业开放和全面对外开放对外资保险公司经营效率的影响。结果显示,人世对外资财险公司经营效率影响不显著。2001年底保险业开放对外资寿险公司效率的负影响也不显著。但是2004年底全面对外开放对外资寿险公司效率具有显著负影响。表明外资寿险公司在人世后经营效率没有提高,反而出现了后退。其原因一方面是外资保险公司受金融危机影响,母公司实力减弱,从而调整其在中国市场的战略决策。另一方面,人世后我国本土寿险公司吸取了国际先进的经营技术,开发了丰富的保险产品,加上天然的文化优势和地域优势迅速发展,使外资保险公司面临来自本土保险公司激烈的竞争。

五、建议

(一)完善经营管理结构

根据我国的人世承诺,外资进入我国寿险行业必须采取合资的形式,且外资比例不得超过50%。目前外资寿险公司(除友邦保险公司各分公司是外资独资外)的股权结构是中外双方各占50%股份。中外资各占一半的股权结构致使合资双方只能达成共识才能有效经营,否则很难根据少数服从多数原则来实施决策和经营管理。因此,在当前法律规定的条件下,中外合资保险公司应按照《公司法》等相关法律规定建立所有权、决策权、执行权和监督权各自分立、各司其责、纵向授权、层层负责的高效的法人治理结构。呲外,建立有效的公司内部沟通机制,为中外合资双方交流意见和协商提供平台,有助于减少争端,促成其达成共识。

(二)实施人才本地化经营战略。

实证结果显示,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有助于改善外资保险公司的经营效率。外资保险公司虽然雇佣了大量中国员工,但是决策人才和管理层人才本地化程度不高,主要管理人才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公司的企业文化、价值观、行为方式等,为此要充分发挥本土员工熟知中国文化和社会背景的优势.合理培养和使用本土人才,为员工提供在职学习培训机会和岗位升职机会,实施人才本地化战略。

(三)

进一步拓展经营领域和范围

进人中国市场之初,外资保险公司主要经营母国企业的在华保险业务。但是随着金融危机对母国企业造成的影响和中国经济自身的发展,目前外资保险公司不但面临中资保险公司的竞争,而且还将受到来自银行的挑战。因此,外资保险公司必须拓宽经营领域,寻找新的业务增长点,例如经营健康保险、责任保险等未来前景看好的业务,还可以积极进行创新开发新险种,满足广大消费者的需求,提高自身的市场份额和经营业绩。

作者:朱铭来 李新平

上一篇:税收信息论文范文下一篇:医院信息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