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运输网络细分的农村客运发展策略研究

2023-02-19

国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客观上使农村客运成为了道路旅客运输业新的发展重心。农村客运发展的关键在于客运网络的构建和完善, 而培育和发展道路客运网络对于促进道路运输业结构调整、打造和谐交通、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同时, 农村客运又是一个极具潜力的运输市场, 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在城际轨道交通发展日新月异、城市道路客运市场运力饱和、高速客运市场潜力挖掘殆尽的今天, 研究农村客运的发展, 无疑对增加道路客运企业新的利润源、推进整个道路运输网络的不断完善有着积极作用。本文将就道路客运的运营网络进行分级, 并在此基础上对农村客运的发展进行讨论。

1 运输网络与农村客运研究概述

发展农村客运要依托运输网络, 前者为后者的有效利用做出了贡献, 后者为前者的正常运营提供了基础。如何实现二者的协调配合进而带动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增长, 相关管理部门出台了系列鼓励政策, 不少学者提出了一些独到的见解, 企业界也进行了一定程度的经营尝试。

1.1 相关政策背景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求道路运输为发展现代农业和改善农村居民出行条件提供更加高效的运输服务[1], 加快推进农村客运网络化。《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运输条例》第五条规定“国家鼓励发展农村道路运输, 并采取必要的措施提高乡镇和行政村的通班车率, 满足广大农村的生活和生产需要。”2005年原交通部制定的“十一五”交通运输发展规划中确定“十一五”期间中央政府将投入1000亿元 (称为“1000亿元工程”) 发展农村道路, 完善农村客运站点设施, 规定新建农村公路要同步规划建设客运站点, 把客运站建在乡镇, 把停靠点设在村头。切实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坐上安全舒适车, 享受交通带来的文明。

1.2 基础理论和经营实践概述

在基础理论的研究上, 对运输网络的研究较多。运输网络就是由运输结点 (运输场站、枢纽) 和运输连接 (运输线路) 及所处经济区域构成的。Boyer Kenneth D (1997) 提出运输业是网络型基础产业, 其根本点在于它的网络经济性, 即在运输网络中由于运输量的增加而使得单位运输成本不断下降[2]。荣朝和 (2001) 从经济角度进一步对运输网络经济问题做了阐释。在上述理论的基础上, 国内一些学者通过分析农村客运特性, 对农村客运网络的布局模式进行了研究[3];通过运用数学中的图论最短树法, 对农村客运网络的组织模式进行了探讨[4]。

在经营实践上, 对农村客运经营模式的探讨较多。当前已初步形成网络化经营的共识, 所谓道路客运的网络化经营就是依托客运网络和IT网络, 利用先进的运输技术, 通过各运输结点之间紧密性或松散性的协作开展客运业务及相关延伸服务的经营活动[5]。一些学者针对农村客运市场存在的问题, 提出了优化经营主体、强化制度管理等措施, 为农村客运的发展提供了借鉴。此外, 由各级交通主管部门组织实施的农村客运网络化示范工程取得了良好效果, 获得了不少发展农村客运的经验。

2 农村客运网络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

农村客运是一个具有鲜明特性的客运领域, 在发展模式、发展政策等方面, 不能简单的照搬城市公交、城间道路客运的做法。所以, 尽管在发展农村客运方面的文献较为丰富, 但其在指导具体实践上都或多或少的存在不足, 致使当前农村客运依然存在较多的问题。除了道路运输业的固有顽疾依然难治外, 农村客运的问题还表现在以下两方面。

2.1 运营网络混乱不堪, 市场需求难能满足

造成这一问题缘自于对城乡一体化理念的认识不到位, 片面地认为一体化就是组建形成一张包容万千的“大网”——省际、城间、市内、县域班线互相渗透、互通互开、所谓的公交化运营……殊不知“大网式运营”使得省际城间的高速客运效率大为降低, 市内县域班线客运组织十分混乱。这种运输服务看似“门到门”, 实际上很难满足市场需求。尤其对农村客运来说, 该经营模式既使得传统客车难以维持运营, 又制约了农村运力的发展。所以, 对道路旅客运输运营网络的细分成为必然。

2.2 监督管理力度不够, 非法客运现象猖獗

农村地区作为以前客运业的冷门区域, 行政监管力度也相应弱小, 这就给那些存在较大安全隐患的非法客运业主提供了牟利机会。他们从不进站、漫天要价、车型杂乱、无线路牌, 从不顾及乘客的利益, 甚至划分势力地盘进行垄断运输……而某些村落的村民由于出行不便, 非法运力往往成为他们的第一选择。运输供给方的混乱不堪、需求方的规范性差以及监管方的力度不强, 造成了农村客运市场的无序, 影响了农村客运网络化进程。

3 发展农村客运的相关策略

针对农村客运暴露出来的特有问题, 笔者从运营网络的构建和完善角度提出以下发展策略。

3.1 完善路网及相应的配套设施

提高农村公路的路网结构水平, 应按照“规划先行、分类指导、分布实施”的原则, 有计划、有条件、有重点地优先建设那些部分社会经济效益相对明显、地方积极性高且资金落实的、能联片成网的农村公路和相应的配套设施, 然后逐步完善整个农村公路网。此外, 政府还应继续加大农村公路和客运场站建设的补贴力度。因为新农村公路网的建设有别于高等级公路建设, 它是向经济落后地区延伸的工程, 施工环境复杂, 施工难度大, 工程成本较高……而农村客运站场是设立在乡、镇、村的公益性交通基础设施, 是道路运输网络中最末端的结点, 亦是培育农村客运市场的重要载体。因此无论是农村公路的修建还是相应配套设施的完善, 都需要国家在税收、土地、矿产等方面给予更多的政策倾斜。

3.2 细分运营网络, 落实企业经营

所谓运营网络细分, 就是通过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对客运企业的整个运营网络按相关运输指标进行等级划分, 形成三个层次的网络。定性分析主要考虑企业营运线路的冷热程度对线路进行分级;定量分析就是通过对客运结点的系统聚类分析将运营网络中的各个结点进行归类——可运用SPSS软件, 选择[Analyze]=>[Classify]=>[Hierarchical Cluster], 打开分层聚类对话框;输入聚类变量:客运站场的日均旅客发送量、车场容量、发车位、最高聚集人数等运输指标;单击[Statistics]、[Plots]等按钮选择要输出的统计量, 最后单击[Method]按钮选择聚类方法, 输出聚类谱系图。还可直接根据客运站场的等级, 对企业的整个运营网络进行归类细分:一级网络是由连接各地级市之间的高等级公路及相应的公路运输枢纽组成的网络;二级网络是由连接市内各县 (或县级市) 和特殊客运结点 (如旅游景区、人口流动量大的乡镇等) 的道路及相应客运站场组成的网络;三级网络是以二级网络的结点为中心向本县域内乡、镇、村辐射的网络——农村客运网络。

根据聚类划分的三级网络, 采用“一级网络一体化、二级网络集约化、三级网络多样化”的模式, 对道路客运市场进行整合。一级二级网络间可跨网运营, 在三级网络中营运的车辆不能跨级进入上一级网络, 通过经济手段让企业来整合三级网络的运营并做好换乘衔接, 通过行政手段加强对三级网络内部的管理。也就是说, 农民在村头的场站上车, 到县城转乘传统的客运班车前往目的地。实施这种运营管理模式既克服了由于线路过长导致的安全隐患增大、线路过偏僻导致的实载率低等缺点, 又有效的拉动了农村运力的发展;既有效的发挥了运营网络的优势, 又为企业发展农村客运提供了新的思路。

3.3 通过改革试点进行尝试

“一级网络的一体化、二级网络的集约化”和当前班线客运的运营方式几乎无异, 这里重点介绍下“三级网络多样化”的相关措施。

(1) 在细分后的农村客运网络运营的车辆除国家法律法规明令禁止载人运输的车辆外, 可根据当地农村的实际需要, 选择符合行车安全要求的机动车辆作为客运工具。各地不得强求农村客运车型的统一。

(2) 细分后的农村客运网络应实行封闭式管理, 其车辆只能在三级网络内运营。考虑行车安全和易于管理等因素, 要求农村客运经营业主不能把车辆开到市区进行越网经营。在网络内, 以纵向延伸、横向连接的方式, 满足乡镇、行政村之间不同流向乘客的乘车要求。

(3) 在农村客运网络内运营的车辆尽管对车型没做硬性要求, 但所有车辆应统一车辆标识、统一组织形式、办理合法手续、履行运输过程中的相关义务, 以方便出行群众辨识和执法人员的管理。

(4) 三级网络内的运营组织应适度放权给运输企业, 让企业通过经济调控、明晰权责等手段来整合该网络内的运输资源。既能缓解企业当前开展农村客运力不从心的态势, 又能让出行或返乡的群众进行快捷的换乘。

(5) 细分后的农村客运网络内打破“定班、定点、定线”的“三定”规定。对于一条线路只有一个经营者运营的, 可只确定其每日最低班次, 而班次总数、发班时间等事项均由经营者自主决定;对客运需求相对较大的农村片区, 可采用滚动发车、定线循环运营的方式;对客运需求较小的片区, 可实行农村客运班车进行合法的片区经营;对于不适宜开行日班的线路, 可视情况开行隔日班、周班、赶集班、朝发夕归班或电话叫车等灵活方式。

3.4 监管对策及措施

各级交通管理机构要重视促进农村道路客运的发展, 结合国家法规和政府有关文件的精神, 制定和贯彻支持农村客运发展的措施和优惠政策, 采用灵活的措施进行农村道路客运的行政管理, 切实解决广大农民群众“出行难”的问题。根据政府政策和广大农村的实际需要, 农村道路旅客运输行政管理要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做好农村道路客运线路和客运站场的规划与布局;结合市场准入管理, 搞好农村道路客运运力的投放;稳妥调整农村道路客运企业组织结构, 探索适合农村的组织经营方式[6];针对运营网络细分后的农村客运市场, 要下大力度加强对农村道路客运的监督检查和安全运行管理。

4 结语

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解决广大农村人口的出行问题、突破企业开展农村客运的瓶颈、提升行政执法的管理水平, 本文对道路旅客运输运营网络进行了分级。对运营网络归类分级的原则、三个等级网络的直观图示、细分后的经营模式及注意事项、行政执法监督的手段都做了较充分的阐释。这些农村客运的发展策略切合实际、可操作性较强, 一些措施已在部分地区得到成功试用, 相信通过政府、企业及学术界的不断摸索实践, 一套成熟完备的、适合中国国情的多赢发展策略将会被提炼出来。这势必为中国道路运输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摘要:针对农村客运市场存在的问题, 按照农村客运网络化的总体要求, 通过细分客运企业的运营网络, 对农村客运的发展思路、企业经营模式、行政监管手段进行了分析, 并提出了切合中国国情的农村客运发展策略。

关键词:交通运输,运营网络细分,农村客运,企业经营

参考文献

[1] 冯正霖.充分发挥道路运输业的比较优势努力做好“三个服务”[R].全国道路运输工作会议讲话, 2007, 10.

[2] Boyer Kenneth D.Principles of Trans-portation Economics[M].New York:Addison Wesley Longman, Inc, 1997.

[3] 邢春.农村客运网络布局模式与发展政策研究[J].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6, 10 (3) :16~17.

[4] 张毅, 张桓奇.农村客运网络的图论实践和探索[J].数学的实践与认识, 2006, 36 (2) :198~206.

[5] 李雪滨, 姜源.关于客运网络化经营[J].中国道路运输, 2008, 15 (2) :50~51.

[6] 郗恩崇.道路运输行政管理学 (第二版) [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6:180~182.

上一篇:企业财务管理在大数据环境下的应用与策略初探下一篇:三维地质建模技术在歧南凹陷K50区块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