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经济结构调整对策论文提纲

2022-11-15

论文题目:所有制结构对我国工业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

摘要:自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所有制结构作为我国社会经济关系的基础,其调整工作始终是我国政府的重要工作,是改革开放的核心问题。我国政府在提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以后,始终坚持这一基本战略方针来逐渐消除所有制结构不合理对生产力发展的阻碍。公有制经济改革和非公有制经济的大力发展为经济的快速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非公有制经济的壮大以自主灵活的经营方式和要素配置机制增加了市场活力,扩大了国民总经济尤其是工业经济的综合实力,增加了社会产品供给。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打破了单一的所有制经济的僵化趋势形成了多种所有制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局面,促进了工业经济效益的增长,提高了工业经济劳动要素投入产出效率。所有制结构的调整是国内学术界长期关注的一个理论问题。然而,研究主要集中于对所有制结构的界定、所有制对企业绩效的影响、所有制结构对地方经济或者行业经济的影响、所有制改革或变革等4个方面,虽然已有较多研究成果,但目前仍存在各种问题,如对公有制概念的模糊、缺乏定量分析等,从而缺乏可操作性、缺乏对决定所有制及其结构变动规律性的研究、对不同所有制效率缺乏深入研究等。本文主要对我国所有制结构的变迁进行研究,在计量模型基础上对所有制结构变迁与我国工业经济整体和区域运行效率和效益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得出科学结论,并基于所有制结构调整进行政府决策的博弈分析,提出基于所有制结构调整博弈的我国工业经济发展的对策,力求为从所有制结构角度评价我国整体和区域工业经济发展的效率和效益,帮助我们更清楚具体地认识到我国所有制结构改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更好地把握当前我国整体和不同地区所有制结构的现状、发展趋势及特点,剖析其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而可以有针对性地提出进一步的调整和完善所有制结构的目标模式。第一,论文首先界定了所有制和所有制结构的含义,通过梳理我国所有制结构的变迁历程提炼我国所有制结构变迁过程中的特点、创新与问题,以及相对应时期工业经济发展的历程和特点,发现所有制结构的变化与我国工业经济发展的趋势有较大的关联性,利用道格拉斯生产函数的定量分析发现所有制结构的变化通过影响生产要素分配和效率进而影响工业经济的发展。第二,论文对我国不同所有制工业企业的经济效益进行评价。利用多元统计分析中的因子分析方法,运用SPSS统计分析软件,对全国及31个省市不同所有制工业企业经济效益进行评价,得出不同所有制工业经济成分的发展效益的对比情况,并从所有制结构的角度大致对比了东中西部区域的工业经济发展效益情况。第三,论文对我国工业经济中不同所有制成分的发展效率及八大经济区的进行评价。发现我国国有工业经济的发展效率最低,私营工业经济的发展效率最高。多个经济区出现了对投入要素利用不充分或者产出要素没有达到最大值的情况,其中国有工业经济尤为严重。有些经济区内不同所有制类型的工业经济之间存在投入要素分配与发展需求不匹配的现象。第四,论文以我国整体工业经济作为参照系,将区域工业经济发展看做动态的过程,利用偏离份额分析方法对区域自身工业经济总量按照所有制结构调整和改革力度划分为不同时期用份额分量、结构偏离分量和竞争力偏离分量来说明不同区域工业经济发展和差距的原因,评价八大经济区工业经济结构的优劣和竞争力的强弱,确定区域未来工业经济发展的合理方向和结构调整原则。第五,针对所有制调整涉及的利益主体引入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和微观主体的三方博弈模型,并对三方在不同情境下实施的策略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在没有地方政府参与的情景下,中央政府与微观主体的博弈不能实现最优;而地方政府的参与能够打破中央政府与微观主体的困难从而推动所有制结构的改革。最后,本文针对所有制结构对整体工业经济和区域工业经济的影响提出政策建议。该部分主要基于第三、四、五、六章节的定量分析结果从工业经济发展方向、区域所有制结构调整及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调整策略三方面对工业经济发展提出有针对性的所有制结构调整建议。

关键词:所有制;所有制结构;工业经济;效益;效率

学科专业:管理科学与工程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论文研究的背景、目的及意义

1.1.1 论文研究的背景

1.1.2 论文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2 相关领域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1.3 论文研究的基本思路、主要内容和研究方法

1.3.1 论文研究的基本思路

1.3.2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1.3.3 论文研究的基本方法

1.4 论文研究的创新之处

第2章 我国所有制结构的变迁及解释

2.1 所有制及所有制结构

2.1.1 所有制的基本概念

2.1.2 所有制结构的基本概念

2.2 我国所有制结构的变迁及特点

2.3 我国所有制结构调整的创新及困难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所有制结构调整与我国工业经济发展的关联分析

3.1 我国工业经济发展概况

3.1.1 我国工业经济发展历程

3.1.2 我国工业经济发展的主要特征

3.1.3 我国工业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

3.2 基于所有制结构的工业经济发展的趋势分析

3.2.1 基于所有制结构的工业经济发展的变化规律和特征

3.2.2 不同所有制成分对工业经济发展的贡献率分析

3.3 所有制结构对我国工业经济发展的影响分析

3.3.1 影响工业经济发展的影响要素分析

3.3.2 不同所有制成分与工业经济发展效益的回归分析

3.3.3 不同所有制成分与工业经济发展效率的关联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基于所有制结构的我国工业经济发展效益评价

4.1 效益评价方法选择及基本原理

4.1.1 因子分析法的基本模型

4.1.2 因子分析法的基本步骤

4.2 工业经济效益评价指标体系

4.2.1 建立指标体系的原则

4.2.2 工业经济效益评价指标体系设计

4.3 不同所有制工业经济成分发展效益评价

4.3.1 数据来源

4.3.2 因子分析过程

4.3.3 整体经济效益评价

4.3.4 区域经济效益评价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基于所有制结构的我国工业经济发展效率评价

5.1 效率评价方法选择及基本原理

5.1.1 DEA方法的基本原理

5.1.2 常见的DEA模型

5.2 DEA评价模型的建立

5.2.1 决策单元的选择

5.2.2 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

5.3 基于DEA模型不同所有制工业经济成分发展效率评价

5.3.1 国有工业经济发展效率分析

5.3.2 非国有工业经济发展效率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基于所有制结构的我国工业经济增长的偏离分析

6.1 偏离-份额分析模型及含义

6.1.1 偏离-份额分析模型的基本原理

6.1.2 偏离-份额分析的数学模型

6.1.3 偏离-份额分析图

6.2 基于所有制结构的不同地区工业经济发展因素的实证分析

6.2.1 偏离份额分析模型构建

6.2.2 不同地区工业经济发展的偏离份额分析

6.3 不同地区不同时段经济增长偏离-份额分析的横向比较

6.4 本章小结

第7章 基于所有制结构调整的政府决策博弈分析

7.1 所有制结构调整中政府的作用

7.1.1 市场与所有制结构调整

7.1.2 政府与所有制结构调整

7.2 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在所有制结构调整中的角色

7.2.1 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关系

7.2.2 中央政府的博弈目标

7.2.3 地方政府的博弈目标

7.3 政府的决策博弈分析

7.3.1 基本假设

7.3.2 中央政府与微观主体的博弈

7.3.3 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博弈

7.4 本章小结

第8章 所有制结构调整的策略建议

8.1 坚持公有制和非公有制工业经济协调发展

8.1.1 坚持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

8.1.2 鼓励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

8.1.3 公有制和非公有制工业经济在发展中互相促进

8.2 区域所有制结构调整

8.2.1 中西部地区的所有制结构调整

8.2.2 对我国不同地区经济所有制结构调整方向的思考

8.3 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调整策略

8.3.1 中央政府角度的调整策略

8.3.2 地方政府角度的调整策略

8.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附录B

上一篇:区域性农业发展论文提纲下一篇:计算机机械设计论文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