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的机械制造与自动化教学改革

2023-02-06

我国的经济正以惊人的速度大踏步的向前迈进, 教育的发展也紧随其后, 一些高校的教学目标也从原来的为了培养社会精英而逐渐转变为了培养大众化的人才。

《国家中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中指出, 高校应当把学生的思想素质教育放在首要位置, 以培养能力为目的, 培养出社会所需要的综合型的人才, 为一个地区无论是经济还是社会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一、应用型机械高职人才的基本特征

(一) 基础知识储备

无论哪个专业的学生, 具备本专业的基础知识是最基本的要求, 对机械专业来说更是如此, 他们需要掌握的专业知识更加复杂, 所涉及的知识面也是十分广泛的, 具体包括机械制造方面的知识, 还有机械力学, 数控技术, 材料学等多方面的内容。

别小看这些基础的理论知识, 它是一切实践的基础, 是这个专业的学生所必须了解和掌握的。

脑海中具备了这些专业知识, 运用起来才能得心应手, 将来才能设计出符合人们需求的好的工艺生产技术[1]。

(二) 综合运用能力

在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后, 怎样将这些知识运用到实际的生产生活当中去便是第二个需要具备的能力。

单纯的学到了专业知识而不会应用是不行的, 专业知识之间要相互融合, 相互渗透, 将它们综合在一起加以应用, 才能发挥出巨大的作用。

这是由于在生产一个产品时有若干道生产工序, 在不同流水线上的工人要协作共同完成, 而产品的设计者还要将产品尺寸, 形状公差等因素都考虑在内, 缺一不可, 这都需要以专业知识作支撑, 然后将它们加以应用, 所以具备综合应用能力是必不可少的[2]。

(三) 创新意识

一件好的产品绝不是一味地模仿别人成功的产品, 而是拥有自己的创新意识, 加入自己的元素, 所以设计师是否有不同于别人的想法就显得尤为重要, 尤其是研发新的产品时, 可以参考的经验是十分有限的。如果机械专业的学生想在这个领域立足, 拥有创新精神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衡量标准。在对新产品进行研发时, 需要从不同的视角去看待问题, 重点考虑两方面的内容, 一个是如何尽可能地为公司节约成本, 另一个就是如何在降低成本的同时不降低产品的质量[3]。

二、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措施与成效

(一) 人才培养方案改革

近年来, 许多高校为机械专业重新制订了更为合理的培养方案, 其目的是多方面的, 一是为了落实其自身的应用型的办学定位, 在一个就是为了顺应国家的教育改革趋势, 满足整个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

在他们重新制定的培养方案中, 提出了“三个强化”的教育方针, 即强化基础知识、强化专业能力、强化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 并按照着三个强化的内容将学习的内容划分成了三个不同的模块, 包括基本能力培养、专业能力培养和发展能力培养。

在为学生传授基本的理论知识的过程中, 加大了实践教学所占的比重, 通过诸如到工厂中体验, 实训, 或者做相关研究等多种方法, 使得越来越多的学生具备了实战经验, 能力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在新制定的方案中, 实践教学的课时比原来增加了将近一倍, 其所占的学分的比例也从原来的20%增加到了40%左右。还根据社会发展的需求增加了更加多元的学科方向, 使学生的就业前景更加广阔[4]。

(二) 师资队伍建设

为了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 打造更加强大的师资队伍, 一些高校也是煞费苦心, 采用了多种方式, 如出台好的政策吸引优秀教育人才、出国深造等。不仅如此, 一些高校还大量的引进了许多教学能力出众, 科研能力较强的研究生们参与到本科的教学过程中, 将他们的前沿理论传授给学生。还对现有教师进行鼓励, 希望他们能不断地提升自我的能力, 加入到当访问学者, 到知名学府中进修的行列当中去。还采用了一对一的帮扶政策, 让那些具有多年教学经验且科研成果丰硕的老教师每人带一位缺乏教学经验的年轻教师, 以便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提升他们的各方面的能力, 薪火相传, 才能让教学理念延续。同时寻求相关企业的合作, 让企业里业务能力较强的工程人员来学校任教, 或者让年轻的教师到企业当中去任职, 使得这些老师们的实践能力得以加强, 才能更好地去教授学生。

(三) 课程与教材建设

课程设置是否合理, 这直接关系到教学的质量问题, 也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息息相关。要想培育出合格的应用型人才, 就必须将课程的层次划分清楚, 适当的舍弃, 制定出一套科学合理的课程。学校应当不断推进本校的精品课程的建设, 鞭策自己提升课程的质量, 不仅要打造一批校级的精品课程, 还要积极申报省级精品课程, 使得学生和教师对学科的建设充满信心和动力。教材作为教学的工具, 它所起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 教材是否好用直接影响着学校的教学质量。就目前而言, 众多高校的机械专业大多已经采用了“十二五”国家级的规划教材, 同时使用了一些认可度较高的教材作为辅助的教学资料, 使得教学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 与此同时, 他们还积极鼓励老师们参与到教材的编写当中去, 结合本专业的特点, 使教材具备本专业独有的特色。

(四) 实践教学平台建设

在教学的过程中, 实践所起的作用是任何一种教学模式所无法取代的。实践教学能让学生更好地将理论知识与实践联系起来, 还可以培养他们的操作能力, 真正的做到学以致用。以某省为例, 由于近几年来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量增加, 他们不断地加大对机械实践平台建设的投入。尤其是最近五年, 得到了众多资金项目的扶持, 使得实践平台越来越完善。相继成立了多做具有现代化设施的科研站或实验室, 例如机械传感实验室、自动化操作实验室、工程制图实验室等。同时, 还投资建设了工程实训中心, 从真正意义上解决了学生缺乏教学实践平台的问题, 而不是仅仅停留在口头上。

(五) 学生创新意识培养

创新意识的重要性是众所周知的, 要想让学生具备较强的创新意识, 学校就应当不断给予他们相应的鼓励, 对取得创新成果的学生进行嘉奖。学校可以转换思路, 为学生的创新意识设置专门的学分考核制度, 学生们在浓烈的氛围当中就会积极投身于创新当中去, 不断地思考, 同时, 号召学生们多参加发明创造比赛, 将想法转化为实物, 申报创新科研项目等。学校还可以让学生自发的组织各种和创新有关的协会, 如机器人协会、集成电路协会等, 将有共同兴趣爱好的学生们聚集在一起, 在相互的交流中擦出智慧的火花。同时, 还可以为不同的协会配备多名相关领域的专业教师, 为了保证这些教师能够尽心尽责, 可以对他们进行定期的考察, 了解不同协会的进展情况, 对那些认真负责的老师给予一定的奖励。

三、结束语

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是顺应时代发展的需求, 是大势所趋, 符合国家发展的战略目标, 应经成为了各高校的培养人才的重点。在今后的发展中, 机械专业还大有用武之地, 对这一专业的改革要不断地推进, 要紧随时代的步伐, 学校之所以要培养人才就是为了将来能够为国家的发展做贡献, 学校也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 正真做到为学生的未来着想, 以学生的就业为导向, 加强他们的实践技能的培养, 为他们打造一个完善的实践空间。只有这样, 才能培育出更多合格的应用型人才。

摘要:今年来, 国家教育部提出了一个重要的战略方针, 那就是要加大对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这个方针是为了让高等院校深化教育改革而制定的。曾经有一个学校的自动化专业的学生开展过一个市场调研活动, 利用这次活动, 使他们对如何培养应用型人才这一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探究。他们首先转变了传统教学模式的培养目标和任务, 将目光转向构建学生实习平台、制定合理的培养计划以及师资力量的壮大等方面。经过了这一连串的转变后, 发现学生的创新意识开始不断增强, 且实践能力也有了质的提升, 效果十分的显著, 成为了其他相同类型的高校争相学习的典范。

关键词: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意识,工程实践

参考文献

[1] 李兴海.浅析机械制造及自动化教学改革与实践[J].经营管理者, 2010, (11X) :343-343.

[2] 王翔宇.机械制造及自动化本科专业实践性教学改革的研究[J].井冈山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13, 27 (2) :55-57.

[3] 冯洋, 刘长健, 李胜龙.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及其定位研究[J].中国大学教学, 2014, (5) :58-60.

[4] 管华, 左传宇.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及其知识、能力、素质结构的研究[J].中国大学教学, 2011, (10) :56-57.

上一篇:高中化学课堂中的“冷场”原因及对策下一篇:如何召开家长会探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