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源辨识与管理

2022-07-19

第一篇:危险源辨识与管理

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管理制度

班组长的职责

(1)负责本班组的危险源控制管理,熟悉各级危险源控制的内容,督促各岗位人员(包括本人)对各级危险源进行检查。

(2)对本班组查出的隐患当班不许整改完毕,确实无力整改的应及时上报车间,同时立即采取措施有效的临时性措施。

(3)对本班组内危险源进行认真检查,对隐患整改或信息反馈方面出现的失误及由此引发的各类事故承担责任。

5、岗位操作人员的职责

(1)必须熟悉本岗位有关危险源的检查控制措施内容,当班检查控制情况,严禁弄虚作假。

(2)发现隐患应立即上报班组,并协助整改,对不能及时整改的隐患,则应采取临时有效措施,避免事故的发生。

(3)对因本人在危险源检查、信息反馈、隐患整改、采取临时措施等方面延误或弄虚作假,造成危险源失控而发生的事故承担责任。

(二)有关职能部门的职责

1、各级安全管理部门的职责

(1)督促本单位开展危险源分级控制管理,制定并实施管理办法,负责综合治理。

(2)负责组织本单位对相应级别危险源危险因素的系统分析,推行控制技术,不断落实、深化、完善危险源的控制管理。 (3)分级负责组织危险源辨识结果的验收与升级、降级及撤点、销号审查。

(4)按期深入现场检查(或抽查)本级危险源的控制情况。 (5)负责危险源控制点的信息管理。

(6)按规定的期限及时填报危险源隐患汇总表。

(7)督促检查各级对查出或报来隐患的处理情况,及时向主管经理报告。

(8)对危险失控而引发的相应级别伤亡事故,组织认真调查分析,按本规定查清责任人并及时报告领导。

(9)负责按本规定的内容进行危险管理的考核。

(10)对因本部门工作失误或延误,造成危险源漏定或失控及由此造成的相应级别工伤事故负责。

2、总公司职能部室职责

(1)参与A级危险源辨识结果的审查,并在本部门的职权范围内组织实施对相应危险源的控制管理。

(2)负责本部门分管的危险源定期进行检查。

(3)按“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职责,对下属矿分公司无力整改的危险源缺陷或隐患接到报告后应及时安排处理。

(4)对因本部门工作延误,导致危险源失控或由此引发的死亡以上事故负责。

3、分公司有关科室职责 (1)了解本单位危险源分布情况,参加A、B级危险源辨识结果的审查与控制管理。

(2)负责对科室分管的危险源定期进行检查。

(3)对车间无力整改的危险源隐患或缺陷,接到报告及时安排处理。

(4)对因本部门工作失误,导致危险源失控而发生的重伤及以上事故负责。

第二篇:建筑工地重大危险源辨识与整治

作者:黄世友/徐向敏 来源:湖北安全生产信息网 发布时间:2007-4-6 17:42:

32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摘要:本文参照《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0)的有关原理,创造性地提出了建筑工地重大危险源辨识、危害及整治措施。

1 前言

根据国务院《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相关规定、参照《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0)的有关原理,进行建筑工地重大危险源的辨识,是加强施工安全生产管理,预防重大事故发生的基础性的、迫在眉睫的工作;而这方面的工作在一些城市建设安全管理中尚未引起足够重视。

2 建筑工地重大危险源的主要类型

2.1重大危险源的分类

施工生活用危险化学品及压力容器是第一类危险源,人的不安全行为、料机工艺的不安全状态和不良环境条件为第二类危险源。建筑工地绝大部分危险和有害因数属第二类危险源。

建筑工地重大危险源按场所的不同初步可分为:施工现场重大危险源与临建设施重大危险源两类。对危险和有害因数的辨识应从人、料、机、工艺、环境等角度入手,动态分析识别评价可能存在的危险有害因数的种类和危险程度,从而找到整改措施来加以治理。 2.2 施工现场重大危险源

2.2.1存在于人的重大危险源主要是人的不安全行为即“三违”: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违反劳动纪律,主要集中表现在那些施工现场经验不丰富、素质较低的人员当中。事故原因统计分析表明70%以上事故是由“三违”造成的,因此应严禁“三违”。

2.2.2 存在于分部、分项工艺过程、施工机械运行过程和物料的重大危险源:

(1)脚手架、模板和支撑、起重塔吊、物料提升机、施工电梯安装与运行,人工挖孔桩、基坑施工等局部结构工程失稳,造成机械设备倾覆、结构坍塌、人亡等意外; (2)施工高层建筑或高度大于2m的作业面(包括高空、四口、五临边作业),因安全防护不到位或安全兜网内积存建筑垃圾、人员未配系安全带等原因造成人员踏空、滑倒等高处坠落摔伤或坠落物体打击下方人员等意外。

(3)焊接、金属切割、冲击钻孔、凿岩等施工,临时电漏电遇地下室积水及各种施工电器设备的安全保护(如:漏电、绝缘、接地保护、一机一闸)不符合要求,造成人员触电、局部火灾等意外;

(4)工程材料、构件及设备的堆放与频繁吊运、搬运等过程中因各种原因易发生堆放散落、高空坠落、撞击人员等意外。

2.2.3存在于施工自然环境中的重大危险源

(1)人工挖孔桩、隧道掘进、地下市政工程接口、室内装修、挖掘机作业时损坏地下燃气管道等因通风排气不畅造成人员窒息或中毒意外。

(2)深基坑、隧道、地铁、竖井、大型管沟的施工,因为支护、支撑等设施失稳,坍塌,不但造成施工场所破坏、人员伤亡,往往还引起地面、周边建筑设施的倾斜、塌陷、坍塌、爆炸与火灾等意外。基坑开挖、人工挖孔桩等施工降水,造成周围建筑物因地基不均匀沉降而倾斜、开裂、倒塌等意外。 (3)海上施工作业由于受自然气象条件如台风、汛、雷电、风暴潮等侵袭易发生翻船人亡且群死群伤意外。

2.3 临建设施重大危险源

(1)厨房与临建宿舍安全间距不符合要求,施工用易燃易爆危险化学品临时存放或使用不符合要求、防护不到位,造成火灾或人员窒息中毒意外;工地饮食因卫生不符合卫生标准,造成集体中毒或疾病意外。

(2) 临时简易帐篷搭设不符合安全间距要求,易发生火烧连营的意外。

(3)电线私拉乱接,直接与金属结构或钢管接触,易发生触电及火灾等意外。

(4)临建设施撤除时房顶发生整体坍塌,作业人员踏空、踩虚造成伤亡意外。

3 建筑工地重大危险源的主要危害

建筑工地重大危险源,可能造成的事故危害主要有:高处坠落、坍塌、物体打击、起重伤害、触电、机械伤害、中毒窒息、火灾、爆炸和其他伤害等几种类型。2006年上半年建设系统事故类型死亡人数所占总数比例分别是:高处坠落占39.5%,施工坍塌占22.6%,物体打击占14.3%,起重伤害占8.1%,触电占5.9%,机械伤害占5%,其余类型占4.6% 。

4 建筑工地重大危险源整治措施

4.1 建立建筑工地重大危险源的公示和跟踪整改制度。加强现场巡视,对可能影响安全生产的重大危险源进行辨识,并进行登记,掌握重大危险源的数量和分布状况,经常性地公示重大危险源名录、整改措施及治理情况。重大危险源登记的主要内容应包括:工程名称、危险源类别、地段部位、联系人、联系方式、重大危险源可能造成的危害、施工安全主要措施和应急预案。 4.2 对人的不安全行为,要严禁“三违”,加强教育,搞好传、帮、带,加强现场巡视,严格检查处罚,慢慢就规矩了,懂安全了,会安全了。 4.3 淘汰落后的技术、工艺,适度提高工程施工安全设防标准,从而提升施工安全技术与管理水平,降低施工安全风险。如过街人行通道、大型地下管沟可采用顶管技术等。

4.4 制订和实行施工现场大型施工机械安装、运行、拆卸和外架工程安装的检验检测、维护保养、验收制度。

4.5 对不良自然环境条件中的危险源要制定有针对性的应急预案,并选定适当时机进行演练,做到人人心中有数,遇到情况不慌不乱,从容应对。 4.6 制订和实施项目施工安全承诺和现场安全管理绩效考评制度,确保安全投入,形成施工安全长效机制。

第三篇:施工现场重大危险源辨识与控制

1 危险源的辨识

建筑施工现场危险源是指导致事故发生的根源,是具有可能意外释放的能量和(或)危险有害物质的生产装置、设施或场所(包括各种专项施工)。

1.1 危险源辨识的依据各种安全法律法规和标准是进行危险源辨识的重要依据。要进行危险源辨识,首先应收集与本组织的活动、人员、设施有关的安全法律法规和标准。

1.2 危险源辨识小组要做好危险源的辨识,还应组建好辨识小组。辨识小组各专业人员都应有人参与。如安全、消防、动力、电气、设备、土建等专业。这样,辨识时可以尽量将各专业中存在的危险源辨识完全。

1.3 危险源辨识要求

a 考虑常规和非常规的活动;

b 考虑所有进入施工现场及生活区的人员(包括合同人员和访问者)的活动;

c 考虑施工现场及生活区的设施;

d 考虑三种状态:正常(如生产)、异常(如停机检修)和紧急(如火灾)状态;

e 考虑过去出现并一直持续到现在的(如由于技术、资源不足仍未解决的或停止不用但其危险依然存在)、现在的和将来可能出现的危害情况。 1.4 辨识方法

1.4.1 直接经验法,对照有关标准、法规、安全检查表(可以采用《安全性评价表》、《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2011)》)或依靠分析人员的观察分析能力,借助于经验和判断能力直观地评价对象危险性和危害性的方法。经验法是辨识中常用的方法,其优点是简便、易行,其缺点是受辨识人员知识、经验和占有资料的限制,可能出现遗漏。为弥补个人判断的不足,常采取专家会议的方式来相互启发、交换意见、集思广益,使危险、危害因素的辨识更加细致、具体。

1.4.2 系统安全分析方法;即应用系统安全工程评价方法的部分方法进行危害辨识。系统安全分析方法常用于复杂系统、没有事故经验的新开发系统。

1.5 辨识类别

1.5.1 根据本企业及施工现场的特点,将危险源产生的事件或事故分为以下类别:坍塌、物体打击、机械伤害、高处坠落、触电、火灾、爆炸、中毒、粉尘、噪声、振动、车辆伤害等。

1.5.2 将活动/产品/服务项目可分为:基础工程、脚手架工程、临边工程、消防管理、模板工程、钢筋作业、砼作业、装饰装修、油料存放、回访维修、施工用电作业、物料提升机安装、拆除及作业、施工电梯、塔吊安装、拆除及作业、电气焊作业、手持电动工具作业、起重吊装作业、办公区域、木工机械作业、打桩作业、生活区域管理、管道安装等。

1.6 危险源及风险的辨识更新当发生以下情况时,相关部门及时组织有关人员对新的危险进行辨识、风险评价、风险控制策划。 a 当法律、法规及其它要求发生较大变更时 b 当公司的活动、产品、服务发生较大变化时 c 当发生重大事故或相关方严重抱怨时 d 当公司职业健康安全方针有改变时。 2 危险源的风险评价

危险源的风险评价是重大危险源控制的关键措施之一,为保证危险源评价的正确合理,对危险源的风险评价应遵循系统的思想和方法。

2.1 一般来说重大危险源的风险分析评价包括下述几个方面:

a、辨识各类危险因素的原因与机制;

b、依次评价已辨识的危险事件发生的概率;

c、评价危险事件的后果;

d、评价危险事件发生概率和发生后果的联合作用。

2.2 风险等级针对建筑施工的特点将施工现场的危险源分为重大和一般风险二类。

2.3 风险评价依据

a 法律、法规的符合性;

b 危害和事故伤亡的程度、规模;

c 发生的频率;

d 相关方关注程度;

e 财产损失额度;

f 公司信誉的影响程度;

g 降低风险的难度。

2.4 风险评价方法

2.4.1 定性评价:这种方法是依据以往的数据分析和经验对危险源进行的直观判断。对同一危险源,不同的评价人员可能得出不同的评价结果,思想难以统一。但对防治常见危害和多发事故来说,这种方法比较有效。施工现场重点防治的“五大伤害”(高处坠落、触电、物体打击、机械伤害、坍塌),就是在对以往安全事故进行统计分析的基础上提出的。

2.4.2 定量评价:这种方法是对危险源的构成要进行综合计算,进而确定其风险等级。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各有利弊,施工企业应综合采用,互相补充,综合确定评价结果。当对不同方法所得出的评价结果有疑义时,应本着“就高不就低”的原则,采用高风险值的评价结果。

2.4.3 在严重不符合职业健康安全法规下,符合下列情况之一,可判断为不可承受风险。

a 可能造成死亡事故;

b 重大以上设备事故;

c 可能发生重伤事故;

d 会引起停止施工。

2.4.4 在不符合职业健康安全法规下,符合下列情况之一可判断为一般风险。

a 可能造成轻伤事故;

b 相关方有合理抱怨或要求。 3 重大危险源的确定

经过风险评价,判断出重大危险源和一般风险。并对建筑工地重大危险源予以公示。一般情况下建筑企业的重大危险源主要有: 基础工程深基坑、隧道、地铁、竖井、大型管沟的施工,因为支护、支撑等设施失稳,坍塌,不但造成施工场所破坏、人员伤亡,往往还引起地面、周边建筑设施的倾斜、

塌陷、坍塌、爆炸与火灾等意外大型机械设备(塔吊、人货电梯等)的安装、拆卸、使用过程中及各种起重吊装工程中违反操作规程,造成机械设备倾覆、结构坍塌、人亡等意外;脚手架和模板支撑在搭、拆过程不规范、违章指挥作业;高处作业不规范、违章指挥、作业;施工用电不规范;房屋拆除、爆破工程违反规定作业等;

4、 重大危险源的管理

在对重大危险源进行辨识和评价后,应对每一个重大危险源制定出一套严格的安全管理制度,通过技术措施、组织措施对重大危险源进行严格控制和管理。

4.1 制订重大危险源控制目标和管理方案针对所确定的重大危险源企业应制定重大危险源控制目标和管理方案,每一项重大危险源都要有控制措施、目标、管理方案、实施部门、检查部门、检查时间。例 重大危险源:大型设备的拆装违章指挥、违章作业。控制目标:确保无伤亡事故、无设备事故;控制措施:制订目标、指标或管理方案、执行管理程序或制度、培训与教育、应急预案、加强现场监督检查等。管理方案:

a、有资质专业公司安装、拆除、加节;

b、编制安装、拆除、加节、移位等专项技术措施,并经相关部门及技术负责人审批;

c、装、拆前须对操作工进行安全教育及安全技术交底;

d、装、拆过程指派经过培训的人员进行监控;

e、装、拆人员须持有效证上岗,并须体检合格;

f、装、拆期间须设置警戒区;

g、按要求设置卸料平台、防护门、通讯装置等;

h、搭设完毕后在自检、法定检测机构检测合格后方能交付使用,并做好维修、保养。最后应落实实施部门和检查部门以及完成时间。

4.2 制订事故应急救援预案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是重大危险源控制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司按照每项重大危险源制定相应的现场应急救援预案,落实应急救援预案的各项措施,并且定期检验和评估现场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和程序的有效程度,即定期进行演练,以及在必要时进行修订。

4.3 措施及方案的实施重大危险源的风险控制关键在于落实,在施工过程中,按制定的措施、控制目标和管理方案控制重大危险源的是有效地遏制各类事故发生、是我公司创造良好的安全环境的必要条件。

4.3.1 加强现场监督检查,掌握重大危险源的数量和分布状况,经常性地公示重大危险源名录、整改措施及治理情况。

4.3.2 加强安全施工培训教育,全体动员,人人参与,尤其是以事故预防为主的重大危险源风险控制的安全教育。

4.3.3 淘汰落后的技术、工艺,适度提高工程施工安全设防标准,从而提升施工安全技术与管理水平,降低施工安全风险。

4.3.4 制订和实行施工现场大型施工机械安装、运行、拆卸和外架工程安装的检验检测、维护保养、验收制度。

4.3.5 制订和实施项目施工安全承诺和现场安全管理绩效考评制度,确保安全投入,形成施工安全长效机制。

重庆文虎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2012年8月

第四篇:重大危险源辨识与公示制度

施工现场重大危险源公示制度是加强施工现场安全管理,防止安全事故发生的重要手段和措施。在建工程都必须在工地现场将本工程的重大危险源进行公示,在建工地要在明显的位置悬挂重大危险公示牌。公示牌上标明重大危险源名称、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并制定专项整治措施,落实专人进行重点监控,重大危险源公示牌内容要随工程进度及时更换。

在施工过程中,有限的场地集中了大量的人、机、物,危险源较多、容易发生伤亡事故,正确地认识施工现场的危险源,特别是建筑施工的重大危险源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控制,是防止安全事故发生的有效手段。

重大危险源是指有可能发生建筑施工重大安全事故的危险性较大的专项工程以及对施工安全影响较大的环境和因素。

重大危险源辨识

施工单位应根据特点和施工范围,在基础、主体结构装饰装修施工前,对施工过程进行安全分析,列出重大危险源,制定相关安全监控措施,存在重大施工危险的房屋建筑和市政工程主要包括:

1、施工现场土方开挖深度超过5米(含5米)或地下室三层以上(含三层),或深度虽未超过5米(含5米),但地质条件和周围环境及地下管网线极其复杂的基础、沟(槽)工程。

2、地下暗挖工程。

3、混凝土构件模板支撑系统高度超过8米,或跨度超过18米,施工总荷载大于10KN/㎡,或集中线荷载大于15KN/㎡的高大模板工程,以及各类工具式模板工程,包括滑模、爬模、大模板等。

4、30米及以上高空作业。

5、城市房屋拆除与爆破。

6、建筑起重机械设备安装拆卸。

7、起重吊装工程。

8、悬挑式脚手架,高度超过24米的落地式钢管脚手架,附着式升降脚手架、吊篮脚手架。

9、其他专业性强、工艺复杂、危险性大、交叉施工等易发生重大事故的施工部位及作业活动。

重大危险源辨识

1、安全网的具体悬挂部位:楼梯口、电梯井口、预留洞口、通道口、尚未安装栏杆的阳台周边、无外架防护的房面周边、框架工程楼层周边、上下跑道及斜道的两侧边、卸料平台侧边的具体位置。

2、施工临时用电线路通设及三级配电(总配电房、二级配电箱和开关箱)的设置。

3、物料提升设备、塔吊、施工电梯、危险性较大的施工机具。

4、高度大于2m作业面的具体部位。

5、可能遭受雷击的设备和设施,可能出现地基沉陷的设备和设施,

可能出现带电、漏电的设备、机具设施和施工作业活动。

6、在堆放与搬(吊)运等过程中可能发生的高空坠落,堆放散落,撞击人员和架体等情况的工程材料,构(配)件设备、设施。

7、施工现场易燃易爆物品存放处、施工现场防火防爆的重点部位。

8、需要采取水平防护措施的井道、脚手架、洞口的部位、进料口、卸料、上料平台的部位。

9、施工现场临时建筑搭设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

10、施工现场及毗邻周边存在的高压线、沟崖、高墙、边坡等影响安全的因素。

11、施工中因违反操作规程容易导致重大安全事故的因素。

12、经论证确认或在交底中明确的其他专业性强、工艺复杂、危险性大、交叉作业等有可能导致重大安全事故的施工部位或作业活动,其他潜在有可能导致施工现场重大安全事故发生的因素(包括外部环境等诱因)。

13、施工现场及周边的人员通道、入口的部位,施工现场的人员密集作业场所及部位。

14、外脚手架需要垂直防护的部位。

重大危险源的控制与管理

1、应制定重大危险源的管理制度,建立安全管理体系,明确集体责任,制定消除或减少危险性的安全技术方案、措施,并认真组织实施,对其进行严格的监控、检查和验收。

2、重大危险源施工必须编制专项施工方案。专项施工方案应包括相应的安全技术措施,还应包括监控措施,应急方案以及急救措施等内容。

3、专项施工方案应由施工单位专业技术人员编制,施工单位的技术负责人、监理单位的总监理工程师审批签字,对建设部《危险性较大工程专项施工方案编制及专家论证审查办法》中规定的达到一定规模的危险性较大的工程,施工企业应组织专家进行论证审查,经审查的专项施工方案需做较大修改时,应按原审批程序重新组织专家审批。

4、危险性较大的工程施工时,施工单位应进行安全技术交底并有书面记录和签字,确保作业人员清楚掌握施工方案,技术要领,操作规程和安全措施。

5、危险性较大工程施工时,必须由专职安全管理人员现场监督。

6、施工现场应设置重大危险源公示牌,并在危险部位设置安全警示标志。

重大危险源施工安全检查

1、施工单位应建立重大危险工程施工台账,每周对专项施工方案、重大危险源的施工进行安全检查并做好安全检查记录。

2、凡被列入监控范围的重大危险源施工,必须经常与当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安全监督管理机构沟通信息,确保重大危险源施工的信息通畅。

施工现场应急救援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明确规定,生产经营单位要制定并实施本单位的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建立应急救援组织,配备应急救援人员,配备必要的应急救援设备、器材,并定期组织演练。

施工单位应制定施工现场的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根据建筑工程施工的特点范围,重大危险源施工部位、环节进行监控。

施工现场应急救援预案

施工现场应急救援预案编制应包括以下六个过程。

1、成立专门的应急预案编制机构。

2、针对施工现场可能发生的事故或紧急情况引发的伤害和其他影响(如火灾、爆炸、触电、高处坠落、物体打击、坍塌、中毒、特殊气候影响等)必须及时采取行动措施,使其得到最大限度减少伤害和损失。)

3、危险分析,包括危险因素识别和风险分析。

4、应急准备和应急能力的评估,确认危险预防措施和应急处理能力,并对其充分进行评估。

5、完成应急预案编制、配备应急救援所需的人员、设备和程序,包括应急救援期间的负责人和特定作业人员的职责、权限和义务,必要的应急设备、物资、器材、设施的配置和使用方法。

6、预案的批准、实施,提出预案的落实、更新、培训和 演练。

建立安全事故应急救援体系,组织有效应急救援行动已成为抵御

事故或控制灾害蔓延,降低危害后果的关键甚至是唯一手段。

事故应急救援的基本任务及特点

事故应急救援的总目标是通过有效的应急救援行动尽可能地降低事故的后果,包括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环境破坏等,事故应急救援的基本任务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立即组织营救受害人员,组织撤离或采取其他措施保护危害区域内的其他人员,抢救受害人员是紧急救援的首要任务。在应急救援行动中,快速、有序、有效地实施现场急救与安全转送伤员是降低伤亡率,减少事故损失的关键。由于重大事故发生突然,应及时指导和组织群众采取各种措施进行自身防护,必要时迅速撤离危险区域或可能受到伤害的区域,要组织群众开展互救和自救工作。

2、迅速控制事态,并对事故造成的危害进行检测、监控,测定事故的危害区域、危害性质及危害程度,及时控制住造成事故的危险源是应急救援工作的重要任务,只有及时地控制住危险源,防止事故的继续扩展,才能及时有效地进行救援。

3、消除危害后果,做好现场恢复,针对事故对人、植物、土壤、空气等造成的危害,迅速采取封闭,隔离,洗消检测等措施,防止对人的继续危害和对环境的污染,及时清理和恢复现场,将事故现场恢复到相对稳定的基本状态。

4、查清事故原因,评估危险程度,事故发生后应及时调查事故发生的原因和事故性质,评估出事故的危害范围和危险程度,查明人员

伤害情况,做好事故调查。

事故的应急演练

1、定期组织应急救援演练,在演练后对应急救援的实际效果进行评价,必要时对应急救援程度予以修改。

2、一般事故的应急响应:

(1)当事故或紧急情况发生后,应明确由谁向谁汇报,同时采取什么措施防止扩大、

(2)现场领导如何组织处理,同时在多少时间内向领导和主管部门汇报

3、重大事故的应急响应。

(1)重大事故发生后,由谁在最短时间内向领导汇报,现场如何组织抢救,由谁指挥,对伤员、财物的急救处理,防止事故扩大。

(2)项目部立即汇报,向谁汇报,多少时间,报告哪个部门,报告的内容、报警等。

文明施工知识

文明施工是指施工组织科学、施工程序合理、施工人员遵章守纪。施工现场安全管理,防护等达到优良等级,现场整洁卫生。施工现场是建筑活动的场所,也是企业对外的“窗口”,直接关系到城市文明和形象。施工现场应当实现科学管理、安全生产,确保施工人员安全和健康,施工现场实现围档、大门装饰化,材料堆放标准化,生活设施整洁化,职工行为文明化,做到施工不扰民。清扫施工现场必须湿法作业,严禁高空抛洒建渣,做到现场不扬尘。运输垃圾不抛洒滴漏,营造良好的作业环境。

施工现场物料堆放

施工现场的材料应按照规定的地点分类存放,做到一头齐、一条线、一般高,砂石材料成方,周围材料工具一头见齐,钢筋要分规格存放,不得侵占现场道路,防止堵塞交通影响施工。

施工作业现场文明管理

作业现场要工完场清,保持整洁,及时清理建渣,做到施工完一段清理一段。施工垃圾应集中存放并及时运走,现场内各种管道应做好防护,防止碾扎,接头处要牢靠,防止跑、冒、滴、漏。施工中的污水应用管道或流水槽流入沉淀池集中处理,不得任意向现场排放或留到场外及河道中。

施工现场扬尘管理

1、在建工程建筑物必须使用符合额定要求的密目安全网进行封闭围挡。确保严密、牢固、平整、美观、凡是有污染和破损的,必须立即更换。

2、施工现场的建筑材料,构建应按平面布置图分类,分规格存放,设置标识牌。建筑材料、构件的存放,位置和高度应符合规定要求,做到整齐有序、稳定牢固、对易产生扬尘的物料和构建应采取有效措施,(如洒水、覆盖)。土方运输车辆进入工地,要做清洁工作,车斗要有覆盖设施,确保周边环境不污染。

3、施工现场道路、作业区、生活区必须按规定进行地面硬化。

4、建筑垃圾及时清运,暂时不能清运的建渣必须集中用绿网覆盖并洒水。

5、生活区现场闲置空地种植一些绿地,美化环境,增大空气湿度,降低粉尘。

6、施工现场主干道、大门口周边每日安排人员进行清扫、洒水。

7、车辆进出施工现场必须冲洗干净,严禁渣土洒落。

8、四级以上风力的天气应停止易产生扬尘的作业,禁止从建筑内向外抛洒扬尘。

9、清理楼层,脚手架等部位时,先洒水后清理,严禁用拍打等方式清理杂物。

10、各工种对当日的各种尘屑、砂浆等必须当日清理。按要求到指定的地点处理,必须做到工完场清。

11、施工现场的建筑垃圾应集中分类堆放,及时清运。垃圾清运应采用密闭式容器,日产日清,严禁随意倾倒,车辆在运输中必须覆盖,不得洒漏,严禁污染道路。

12、施工现场设置排水设施,保持排水通畅,不积存污水,不乱排污水,合理设置沉淀池,沉淀后废水可合理利用,严禁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市政管网。

13、施工现场场地的地面要进行硬化处理。因施工没有硬化的地方要采取防尘措施,泥土不裸露。

14、散装物料、建渣采用密闭清运,施工现场清扫出的垃圾工程渣土采用袋装或密闭清运。

15、工地内闲置三个月以上的空地,对裸露的地区要进行防尘绿化。

16、施工现场要制定洒水降尘制度,配备专用洒水设备,指定专人负责,对施工现场采取洒水降尘。

17、施工过程必须设置密目防尘网,防止和减少建筑施工过程中的物料、建渣、粉尘飞扬以及废弃物、杂物飘散。

18、施工现场严禁焚烧建筑垃圾。

施工现场宿舍文明管理

工地现场临时宿舍应做到被褥叠放整齐,个人用品有序摆放,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衣服勤洗勤换,污水不乱泼乱倒,保持室内空气清晰,室外环境整洁,保证好睡眠和休息。

施工现场卫生保健

1、宿舍应保持通风、干燥、有防蚊蝇措施。

2、生活办公设施要有专人管理,定期清扫,消毒,保持室内整齐、清洁卫生。

3、炎热地区应有降温防暑措施,防止中暑。

4、合理安排作息时间,实行工间休息制度,早晚干活,中午延长休息时间等。

5、加强饮食卫生管理,防止食物中毒:

1>把好食品采购验收关,从正规渠道购买符合卫生要求的食品、原料;

2>半成品、熟食等食品一定要煮熟煮透;

3>食品、原料、器具的存放,必须生熟分开,防止交叉污染;

4>食品加工工具,容器和餐饮具,应经常清洗、消毒;

5>食品加工后应当尽快食用;

6>食堂工作人员要持健康证上岗,有良好卫生习惯;

7>不食用发霉,变质食品,谨慎食用海(水)产品,四季豆、鲜黄花菜、发芽土豆等有潜在危险的食品以及主食(如凉菜)、熟食(如猪头肉)等易被细菌感染食品;

8>防止亚硝酸钠中毒,由于其外观、味道、溶解性等许多特征与食盐极为相似,很容易被误作为食盐食用,导致中毒事故;

9>保持环境卫生干净整洁,避免苍蝇、蟑螂、老鼠等污染食品。

6、应提供符合卫生标准的饮用水,避免多人共用一个饮水器皿。

7、供给含盐饮料,补偿高温作业工人因大量出汗而损失的水分和盐分。

个人应遵守下列社会卫生规范

1、不随地吐痰、便溺;

2、不乱扔垃圾污物;

3、不在禁止吸烟的公共场所吸烟;

4、不从事其他有碍社会公共卫生的行为;

5、不参与赌博或变相赌博活动;

6、不聚众闹事;

7、工作时间不喝酒。

建筑施工从业人员职业道德规范

热爱事业,尽职尽责; 努力学校,苦练硬功; 精心施工,确保质量; 安全生产,文明施工; 节约材料,降低成本; 遵章守纪,维护公德。

特种作业主要工种职业道德规范要点

1、建筑架子工:严格标准,实施方案,材质检测,保证质量,横

平竖直,拉结牢固,搭拆安全,确保防护,节约材料,保护成品,精心作业,规范操作,文明施工,减少噪音。

2、建筑电工:严格标准,按图施工,绝缘良好,不准裸露,一机一闸,一箱一漏,防雨防尘,规范操作,劳动保护,安全施工。

3、建筑塔吊司机:严守规程,十不吊,岗前岗后,认真检查,鉴别信号,服从指挥,及时保养,爱护设备,停止作业,断电上锁,认真交接,上岗记录,规范操作,安全施工。

起重机械“十不吊”

1、超载和斜拉不准吊。

2、散装物件装得太满或捆扎不牢不准吊。

3、无指挥,乱指挥和指挥信号不明不准吊。

4、吊物边缘锋利无防护措施不准吊。

5、吊物上站人和堆放零散物件不准吊。

6、埋在地下的构件不准吊。

7、安全装置失灵不准吊。

8、雾天或光线阴暗看不清吊物不准吊。

9、高压线下面或离高压线过近不准吊。

10、六级以上强风不准吊。

安全生产“十不准”

1、不准穿拖鞋和赤膊上班;

2、不准高处抛物;

3、不准在吊蓝内乘人;

4、不准坐扶手栏杆;

5、不准卧睡在脚手架上;

6、不准酒后上班;

7、不准赌力、赌食;

8、不准在无有效防护措施的同一垂直面上交叉作业;

9、不准带小孩进入施工现场;

10、不准在禁火区内吸烟、玩火、烤火和施工现场打闹嬉玩。

安全生产“六大纪律”

1、进入施工现场必须佩带安全帽,扣好帽带,并正确的使用个人劳动防护用品。

2、2米以上的高处作业,无安全设施的必须系好安全带,扣好保险钩。

3、高处作业不准往下或往上抛掷材料和工具物件;

4、各种电动机械设备,必须有可靠有效的安全措施和防护装置,才能开动使用。

5、非电气和机械操作人员严禁使用和玩弄机电设备。

6、吊装区域内,非操作人员严禁入内,吊装机械必须完好,吊臂垂直下方不准站人或作业。

第五篇: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控制程序

1目的

对公司生产经营活动、产品和服务中的危险源进行辨识、评价、确定、更新,

对其实施动态管理、有效控制。

2范围

适用于公司各职能部门及所有的建筑施工活动、过程、服务和作业环境中的危险源的辨识、评价、更新和管理。

3职责

3.1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处是本程序的主管部门。

3.2项目管理部负责对施工活动、材料堆放、危险品存放及使用、作业环境中的危险源及风险控制过程实施监督检查。

3.3各职能部门、项目部分别负责所属范围内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及风险控制的策划与实施。

4工作程序

4.1危险源辨识

4.1.1辨识方法:危险源主要通过现场观察、调查表、安全检查表、专家判断法等方法辨识。

4.1.2危险源范围

辨识危险源时,要考虑过去、现在和将来的三种时态,正常、异常和紧急三种状态。

辨识范围应考虑以下主要方面:

a)建筑施工过程、服务和作业环境中常规活动和非常规活动(冬、雨季施工、临时性的运行、临时性抢修活动、夜间施工和外界提供的设施等)。

b)所有进入施工作业场所人员的活动中存在的危险源(包括内部员工与外部分包商和访问者等的活动)。

c)作业场所内的设施设备、材料堆放存在的危险源(包括组织内部的设施或由外部提供的设施)。

d)工程施工过程、工作场地特点、工作环境情况等存在的危险源。

e)有毒有害原材料、易燃易爆物品储存与使用可能对员工和相关方造成的危害。

f)违章作业、违章指挥、作业人员的身体条件与自身素质(技术素质、作业熟练程度、安全素质)与所从事的工作要求不相适应带来的隐患。

g)安全措施不完善给作业人员或机械设备带来危害。

4.1.3辨识步骤

4.1.3.1公司各职能部门及项目部根据职责和业务范围及时组织有关人员对本单位危险源进行辨识,填写《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调查表》,经部门领导或项目部负责人审核后,报安全生产监督处。

4.1.3.2安全生产监督处根据各单位辨识的危险源,进行审核、登记、汇总,建立公司《危险源辨识清单》,并及时下发到职能部门、项目部。

4.1.3.3各职能部门、项目部依据公司《危险源辨识清单》,结合本单位实际,对危险源进行辨识,并建立本单位危险源清单。

4.1.3.4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处对各职能部门、项目部的危险源辨识工作进行监督检查。

4.2危险源风险评价

4.2.1评价方法

采用直接判断法、作业条件风险性评价法,定性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对风险因素进行评价。

4.2.1.1定量评价是指作业条件风险性评价法(D=L·E·C),通过对与系统危险性有关的三种因素指标之积来评价系统人员伤亡危险的大小,分析危害导致风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确定风险的程度。

D=L·E·C

L——

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

E——

人体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

C——

一旦发生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

D——

风险性分值

取值如下:

L值表

E值表

暴露于危险的频繁程度

频数值

非常罕见地暴露

0.5

每年几次暴露

1

每月一次暴露

2

每周一次暴露

3

每天工作时间暴露

6

连续暴露

10

发生事故的可能性

概率值

实际不可能

0.1

极不可能

0.2

很不可能,可以设想

0.5

可能性小,完全意外

1

可能,但不经常

3

相当可能

6

完全可能预料

10

C值表

D值表

风险性分值

危险程度

风险等级

风险分类

>320

极具危险,不可能继续作业

5

重大危险因素

160~320

高度危险,要立即整改

4

70~160

显著危险,需要整改

3

一般危险因素

20~70

一般危险,需要注意

2

<20

稍有危险,可以接受

1

发生事故产生的后果

概率值

引人注目、需要救护

1

重大、致残

3

严重、重伤

7

非常严重、一人死亡

15

灾难、2~9人死亡

40

大灾难、10人以上死亡

100

当总分D>160分时,为重大危险因素;D≤160时,为一般危险因素。

4.2.1.2定性评价采用直接判断法。当出现以下情况直接判定为重大危险因素:

a)不符合法律、法规要求的;

b)相关方有合理抱怨和要求的;

c)曾发生过事故,且未采取有效防范控制措施的;

d)直接观察到可能导致危险的错误,且无适当控制措施的;

4.2.2评价步骤

4.2.2.1各职能部门、项目部组织有关人员对本部门、项目部辨识的危险源进行初始风险评价,并将评价结果报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处。

4.2.3.2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处组织相关人员进行评价,确定重大危险源,建立重大危险因素清单。经主管领导批准,下发至各职能部门、项目部。

4.2.3.3各职能部门、项目部根据公司重大危险因素清单结合实际,建立本单位《重大危险因素及其控制计划清单》。

4.3风险控制的策划和实施

4.3.1各职能部门、项目部对危险源的控制进行策划,选择适合的控制策略。

4.3.2对一般危险源,可根据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程序文件或已形成的管理制度,通过培训教育、日常的运行检查实施控制。

4.3.3对重大危险源,可采用下列一种或几种方法进行控制。

a)制定目标、指标管理方案

b)制定应急预案

c)制定运行程序

d)制定管理措施

4.3.4各职能部门、项目部依据危险源控制的策划结果、《重大危险因素清单》对本单位的危险源实施有效控制。

4.3.5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处检查监督各职能部门、项目部对危险源的控制情况。

4.4危险因素的更新

当发生下列情况时,各职能部门、项目部应按上述步骤,重新进行危险源的辨识、评价与控制:

a)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的运用;

b)法律法规发生变化;

c)生产活动发生重大变化;

d)方针、目标发生重大调整;

e)与职业安全健康有关的其他情况发生变化。

5记录

5.1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调查表

5.2危险源辨识清单

5.3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结果一览表

5.4重大危险因素及其控制计划清单

上一篇:我心中最美的教师下一篇:五下品德教学总结